绘画活动小组制度

2024-07-10

绘画活动小组制度(精选13篇)

篇1:绘画活动小组制度

尼山中学少年宫“绘画兴趣小组”活动制度

为提高绘画兴趣小组活动质量,规范小组管理,现对兴趣小组的建立、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要求、考核办法做如下规定:

一、兴趣小组的建立

1.学校根据教师的爱好、兴趣、特长选择兴趣小组辅导老师。2.经学校校务会讨论,征得教师本人同意后方可作为辅导老师。

3.兴趣小组的组建,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科任教师挑选相结合的方法。兴趣小组人数不超过40人为宜。

4.辅导老师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和学生力所能及的绘画用具为主制定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基本的绘画基础训练。

5.辅导老师不能以任何借口向学生出售美术器材,收取费用。

6.辅导老师要及时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学校考核的佐证材料。

7、学期终写好总结。

二、兴趣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活动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

2.小组学习活动采用集中辅导、个别辅导、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辅导老师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3.兴趣小组要做好活动前的点名工作,对缺席学生要问清原因做好记载,并及时与班主任联系。

4.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5.辅导老师如有外出学习等特殊情况,应提前通知学生暂停活动或调整活动地点。

6.在活动期间,学生应遵守纪律,有时必须想辅导教师请假。对多次违反兴趣小组活动纪律的学生可以从本兴趣小组中调节出来。

三、考核方法

1.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兴趣小组活动进行检查。2.期末对兴趣小组进行考评,对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

尼山中学绘画兴趣小组

篇2:绘画活动小组制度

A、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B、结合各类比赛,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属不定期进行,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C、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

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D、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E、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F、活动方式主要采取集中时段固定场地辅导。

G、活动特点:结合校内主题比赛,县级以上各类比赛有针

对性的开展绘画辅导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做到兴

趣小组活动提高兴趣爱好的目的。

篇3:如何辅导幼儿开展绘画活动

一、幼儿学画的特性

绘画特性是指少儿绘画倾向性和绘画特性的表现。由于幼儿生长的环境、受教育的不同, 使幼儿在观察能力、兴趣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也就是在艺术上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 允许作品个性发挥。理想的幼儿绘画作品是他们童心世界的真正体现。因此在指导幼儿作画时, 要用公正、不挫伤幼儿绘画自信心为前提。鼓励幼儿画自己的作品, 大胆地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孩子们在图画中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力, 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用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来表现。

二、辅导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当前, 辅导幼儿作画的误区大多脱离儿童绘画的规律, 一味地模仿成人作品。有些老师、家长还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幼儿, 违背了幼儿的审美规律, 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限制了幼儿创造天性的发挥, 幼儿的情感受到了严重制约, 不利于幼儿积极健康地发展, 这样的辅导不但对孩子没有益处, 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害处。所以辅导幼儿学画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 以鼓励为主, 调动幼儿作画的激情。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整个过程积极化, 可以使幼儿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由于幼儿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 因此, 参加绘画活动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年龄越小, 对绘画活动越缺乏目的性, 不会做意志上的种种努力, 而完全依靠外界环境与学习中提供的各种适当的刺激。只有幼儿感兴趣的刺激, 才能激起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 刚入园的幼儿 (3—4岁) , 不要急于要求他们画什么, 应先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的美术绘画活动, 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小朋友又是如何表现的。让他们先熟悉工具、材料等, 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到好奇进而产生兴趣, 而后才能转入美术学习过程。一般来说, 幼儿是喜欢美术活动的, 他们喜欢在地上、墙上乱涂乱画, 喜欢玩水玩颜料等, 视美术活动为游戏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坚持兴趣性原则, 能够使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例如:“青蛙学游泳”的绘画活动中, 教师也以一个幼儿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它看上去像什么?”“长什么样?”“它有什么本领?”“你想让青蛙朝哪里游?”“你觉得青蛙怎样游更漂亮?为什么?”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 孩子们各抒己见, 气氛非常热烈, 在对话、讨论交流中, 他们对“小青蛙学游泳”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 作画的欲望、兴趣也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2. 尊重幼儿独特的感受与看法, 强调其个性的发挥。

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活动, 对幼儿来说, 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开展怎样的绘画活动, 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

例如:1979年联合国为国际儿童年的活动举办世界儿童画展, 基金会向全世界征集作品时, 拟定的主题是《我在2000年的生活》。上海某幼儿园一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说, 那个时候科学发达了, 儿童可以到太空中自由自在地玩耍, 便画了一幅《在月亮上荡秋千》, 另一位小朋友则想到了那个时候, 花衣服不仅鲜艳美丽, 而且花衣服还带有鲜花的香味, 蝴蝶会自然而然飞到衣服上来, 随手便可在自己穿的衣服上捉到花蝴蝶。通过这一联想便画出了一幅《我比花儿美》的作品。这些成功的儿童作品, 都是在老师的启发下, 通过幼儿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的。教师在辅导中不仅尊重幼儿独特的感受与看法, 而且还正确地引导了幼儿个性特征的发挥, 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他们今后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不要以成人的艺术标准来要求儿童作品中的闪光点。

幼儿作品体现着他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他们真实的审美感受, 所以幼儿的画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对不对, 像不像等。作为教师和家长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无对错可言。幼儿所表现的虽是客观世界, 反映出的是儿童的智慧和想法, 应受到充分的赞扬和保护。例如:《春天来了》《我的好妈妈》不仅把人画得长了翅膀, 还把周围的一切按他的想法编排在一起, 小猴和青蛙在跳舞, 小燕子和小女孩拉着手在唱歌, 连地上的花草也都飞上了天, 长出了翅膀。所以我们应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绘画。儿童绘画最突出的特点是画中所体现的艺术表现性。不能只以客观的真实性为标准来衡量孩子的作品, 他们所画的形象、空间、色彩都是以他们自己的感受来创造性地表现的。孩子画中所表现的不真实性、不合理性, 才是孩子真实的感受所在, 所以要用开放的和现代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画。

4. 不要让幼儿去信仰任何美术大师的作品。

幼儿绘画的题材和内容, 是由幼儿生活的环境决定的。新鲜有趣的童心世界激发着孩子的创作灵感。引领他们绘画的冲动, 当有意味的, 想象、生动感人的画面跃然纸上时, 我们会被这天真有趣的绘画才能所打动, 能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幼儿自然蕴藏着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而某些大师的作品, 都是经过长期非常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来的。他们作品所体现的是成人世界, 有相对的客观性、科学性, 许多作品有着很深的哲理性。对于幼儿来说, 只能模糊地理解一些表面的色彩, 缺少更深入的认知。如果一味地迷信大师作品, 长此以往, 使幼儿感到绘画活动枯燥乏味, 久而久之便会出现一些刻板的、毫无趣味的内容, 不利于幼儿学习、描摹, 束缚和限制幼儿的想象力, 其结果必然是偏离美术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目标。所以在培养幼儿学习绘画时, 既要教给幼儿一些表现技能, 又要给他们留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对幼儿的画, 我们要重视其意而不可求其形, 重视其趣而不可求其法。我们提倡去学习“大师作品”的优点, 用多种形式去表现, 不能死记教条。

篇4:不断完善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1954年建立以后,由于对如何做好人大工作和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缺乏经验,各级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普遍比较弱,存在“代表代表,散会就了”的现象。1979年,制定新的地方组织法时,针对地方人大代表存在的这个问题,该法规定,县乡人大代表有3人以上的居民地区或者生产单位可以组织代表小组,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这以后,地方各级人大普遍建立了代表小组,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广泛深入群众,努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人代会闭会期间的各项活动,使代表工作活跃起来。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代表小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级人大普遍认识到,代表小组活动既是代表履行职权的基础,也是各级人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本级人代会闭会期间,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人大代表才能在本级人代会上更好地审议议案,从实际出发地提出议案以及建议、批评和意见,更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所以,1992年制定代表法时,各级人大都强烈要求把代表小组活动写进法律中。经过多次修改,该法把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扩大到各级人大代表,并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该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大常委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大代表的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代表分工联系选民,依法组成代表小组,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代表法的颁布实施,使代表小组活动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极大地推动了代表小组工作。

在贯彻中央[2005]9号文件、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人大代表在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协助下,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也可以与省级人大代表联合组成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在全国人代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一般在代表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内进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统一安排下,也可以跨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进行考察。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决定,省级人大常委会在其负责代表联络工作的机构内设立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处。协助在本省(区、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是其重要工作之一。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处协助在本行政区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建立健全代表小组,并协助代表小组拟订活动计划,为代表小组开展学习、走访、调研等活动做好有关服务保障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些规定,完善了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有关制度。

(二)

为了贯彻好有关法律规定,组织好代表小组活动,除全国人大积极实践,认真研究,作了上述完善外,全国不少地方人大在这方面也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总结开展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一些省(区、市)、省会城市、较大市(州)人大常委会在地方性法规中,对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也作了一些规定。

例如,各地普遍规定,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活动一般在代表的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内或者原选区进行,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所有的人大代表都应被编入一个代表小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主席以及人大代表的所在单位,应当为代表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代表小组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的活动主要是:学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贯彻本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了解本级或者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参加视察、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听取与反映原选举单位、原选区选民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回答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参加学习培训,掌握履行代表职责的相关知识;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流开展代表活动和联系人民群众的经验;参加闭会期间其他执行代表职务的活动和当地人大常委会或乡镇人大安排的活动。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人大代表可以按照行业、工作单位、居住区域,或者按照人代会期间划分的小组,组成代表小组,由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或者负责代表活动的兼职人员协助代表进行代表小组的组建工作;代表小组推选组长、副组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本组的活动;代表小组每年必须拟订活动计划;代表因故不能参加活动的,应当请假;上级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大代表小组的活动。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其各工作委员会和下级人大常委会中聘请代表小组秘书;县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各街道和有关单位或者乡镇的有关部门聘请代表小组秘书。

还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可以根据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工作需要,结合代表的行业和专业建立代表专业组;每个代表小组和专业组确定一名联络员,为小组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市县级人大常委会配备专人负责上级人大代表的联络和服务工作。

有一些地方还创造了联组和联组活动的形式,开展了评优选先的活动,鼓励代表积极认真地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代表小组的活动次数,有的地方规定,每年活动不少于两次;有的地方规定,一般每年活动不少于3次;不在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所辖范围内工作、居住的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到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参加一次代表活动。

通过地方立法,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法律制度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三)

为了开展好代表小组活动,除了地方立法,还需要地方各级人大特别是基层人大加强指导,充分做好前期服务和协调工作,为代表小组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少地方人大每年都制订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安排意见或指导意见。这种做法值得推荐。试举两例:

1. 某地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安排意见(摘要)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2)活动内容

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各代表小组要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代表开展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全国和上级人代会精神;学习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各项职责。学习要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代表的理论水平、法律素养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

积极开展“三察(查)”活动。各代表小组组织的“三察(查)”活动要根据本级人大确定的工作要点,围绕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拟听取、审议的有关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议题,围绕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确定的工作要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情况去进行。

进一步加强与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真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为切实提高代表小组活动质量,在活动内容上要把议大事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把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与代表在会议期间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专题调研与代表提议案和建议结合起来。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要力求实效。

(3)几点要求

对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工作,地方各级人大特别是基层人大要高度重视,纳入日程,加强领导,结合本安排意见,指导、帮助各代表活动小组制订好今年的活动计划并开展好活动。

各代表小组活动要建立健全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如代表小组组长职责、小组学习制度、小组活动计划、小组活动反馈制度,以及组长与代表、代表与代表、代表与群众联系制度等,使代表小组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本级人大要为代表和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要积极做好为各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保证代表小组活动顺利开展。

各人大代表小组制订的全年活动安排,每年4月上旬前报本级人大人事和代表联络委员会代表联络选举处,并报上级人大人事和代表联络委员会代表联络选举处,代表活动结束后的10日内,要将活动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本级和上级人大人事和代表联络委员会代表联络选举处。

2. 某地人大代表小组活动指导意见(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代表小组建设,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充分发挥代表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对人大代表小组活动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保证活动时间

各代表小组要在人代会闭会期间认真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和质量,坚持做到每个季度至少活动1次,全年活动不少于4次。

(2)丰富活动内容

重点围绕人代会的各项决议和人大工作要点,围绕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

第一季度:组织代表联系走访选民,征集选民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配合人大常委会搞好执法检查。

第二季度: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对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户政策落实情况、村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参与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调研工作。

第三季度: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视察村村通工程实施情况,配合上级人大常委会开展有关的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季度: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参与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对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基层司法调解工作、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视察与调研。

(3)提高活动实效

各代表小组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在增强活动实效上下工夫。对代表在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要认真进行梳理,及时向有关组织和单位交办并向代表反馈,同时报送本级人大有关工作机构。各代表小组的一些重大活动,可主动邀请本级人大的负责同志参加。

(四)

总结全国各地代表小组活动的实践经验和有关法律、地方性法规关于代表小组成熟的规定,可以考虑在有关法律中,对代表小组的组织、活动方式、活动程序、活动次数、对代表小组活动的服务和支持等带普遍性的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使代表小组活动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例如,可以在法律中规定:

1. 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都应被编入一个代表小组,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活动形式。代表小组活动以统一组织、集中活动为主,也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采取统一安排、分散活动的形式进行。

2.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大常委会协助下,乡镇人大代表在人大主席、副主席协助下,可以由本级人大代表单独组成代表小组,也可以与下级人大代表联合组成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可以按照行业、工作单位、居住区域,或者按照人代会期间划分的小组,组成代表小组;也可以根据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工作需要,结合代表的行业和专业建立代表专业组;还可以组织联组,开展联组活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编入小组但参加居住地或工作地的下级人大代表小组的活动,要注意尊重代表意愿。

3. 组织代表小组时,要坚持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坚持不直接处理问题和具体案件,具体问题和案件反映给主管机关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理。

4. 代表小组活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要注重质量和效果。

5. 人大代表分工联系选民和原选举单位,依法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6. 代表小组一般在代表的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内进行活动;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在上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统一安排下,也可以跨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进行考察。

7. 代表小组推选组长、副组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本组的活动。推选时,要考虑候选人的素质及其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望,要明确代表小组长的职责,要求其带头发挥代表作用,模范履行代表职责,积极落实代表小组活动,自觉发挥桥梁作用,与同级人大加强联系和沟通工作,及时汇报每次代表活动的情况。

8. 代表小组每年应拟订活动计划,也可以组织临时的活动。代表小组活动要突出重点,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围绕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重要事项,围绕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活动。

9. 代表因故不能参加活动的,应当请假。

10. 代表小组主要开展下列活动:

(1)学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贯彻本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

(2)了解本级或者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本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

(3)参加和应邀参加视察、执法检查、立法调研、执法调研、专题调研、工作调研和其他调研活动;

(4)采取多种方式,联系选民,听取与反映原选举单位、原选区选民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回答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

(5)参加学习培训,掌握履行代表职责的相关知识;

(6)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7)交流开展代表活动和联系人民群众的信息和经验;

(8)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等;

(9)参加闭会期间其他执行代表职务的活动,或者当地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安排的其他活动。

11.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主席以及代表所在单位,应当为代表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12.下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其负责代表联络工作的机构内设立上级人大代表联络机构,市县级人大常委会可以配备专人负责上级人大代表的联络和服务工作,协助在本行政区域的上级人大代表在本级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代表小组活动。

13.下级人大常委会的上级人大代表联络机构协助在本行政区域的上级人大代表建立健全代表小组,并协助代表小组拟订活动计划,为代表小组开展学习、走访、调研等活动做好有关服务保障工作。

1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其各工作委员会和下级人大常委会中聘请代表小组秘书。县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各街道和有关单位或者乡镇的有关部门聘请代表小组秘书。

15.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对本行政区域的代表小组活动提出指导意见,可以召开代表组长会议,可以为每个代表小组和专业组确定一名联络员,为小组开展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

16. 代表小组每次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或者作为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由本级人大转交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并要求将问题解决和整改情况书面报告本级人大。

17. 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全国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两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4次;乡镇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6次。不在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所辖范围内工作、居住的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到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参加一次代表小组活动。

(五)

在各级人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制度日益健全,但是,提高对组织代表小组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的认识,完善人大代表小组的法律制度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

1. 提高对组织代表小组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的认识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实践,各级人大越来越认识到,在人代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以集体活动为主,必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因此,对组织代表小组、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越来越重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重视组织代表小组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特别是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他们很少编入代表小组,即使编入代表小组,也多是借口工作忙,很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从人大代表的权力和责任的角度讲,不管人大代表担任什么职务,其他方面的权力有多大,作为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之中的权力和责任是相同的、平等的,没有特殊人大代表,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担任再大的领导,也没有特殊的权力。

2. 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

在组织代表小组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方面,人大代表的权力和责任是平等的,没有“特殊人大代表”。但是,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和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其工作负担、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根据实际情况,他们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应该有灵活性,可以有所不同。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可以适当减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可以适当增加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

例如,有人建议,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全国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2次,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全国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4次,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同级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参加2次;乡镇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6次(有的地方是8次),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同级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参加3次。不在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所辖范围内工作、居住的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到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参加一次代表小组活动。

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成熟时,可以在法律或地方性法规做出具体规定。

3. 把代表小组活动与人大代表行使各项职权有机结合起来

要组织好代表小组活动,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把代表小组活动与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和人代会闭会期间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结合起来,了解实际情况,切实反映民意;把代表小组活动与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结合起来,使通过的法律、法规、决议、决定切实可行;把代表小组活动与视察、检查和调查结合起来,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有的地方在每次人代会前,都组织一次代表小组活动,按照人代会对提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要求,组织本小组代表深入实际,走访群众,收集情况,做好提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工作。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具体的结合形式。

4.代表小组活动的制度化可以分层次进行

从前面引述的典型事例和对有关法律的分析可以看出,代表小组活动的程序是非常细致缜密的,如果都用法律来规范,法条有可能非常多,法律会太繁琐。所以,代表小组活动的制度化建设,必须采用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分层次规范的办法来解决。

有的内容可以用制定法律来规范,例如,本文第四部分所列的内容。

有的可以用地方性法规来规范,例如,制定人大先进代表小组和代表积极分子评选及表彰办法,对先进代表小组和代表积极分子予以表彰奖励;在代表小组长会议、人大代表培训班上,交流推广他们的经验;将人大代表在代表小组活动以及由人大组织的活动中的履职情况,记入代表个人履职档案;年初,通过召开代表小组长、联络员会议,布置全年的代表小组活动,年终汇总各代表小组的活动情况,向本级人大汇报;建立代表履职记录、代表小组长工作职责、小组代表活动签到记录、小组代表建议记录、小组代表活动记录、小组代表意见办复记录等制度;代表组长会议的程序等。

有的可以由基层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规范性文件来规范。

对于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内容,哪些由法律来规定,哪些由地方性法规来规定,哪些可以用基层人大或其常委会的规范性文件来规定,应该由最高立法机关根据实践经验予以明确。

篇5:绘画小组活动计划

杜瑞 焦琳琳 黄川龙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美术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儿童绘画方法)。

2、以儿童画为主,以手工制作为辅,以创作画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5、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五、定期举办美术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舞台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大胆构思,不拘一格,精心绘制,多出佳作,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六、举行绘画比赛

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举行了速写、美术字、墨板报设计、简笔画、记忆画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大大促进了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另外,我们还举行了中外名画知识抢答比赛,每当比赛,同学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场上的气氛格外热烈。

篇6:绘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王什小学 周晓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美育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方面。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推动德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情操,拓展知识视野,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化建设人才,有着积极作用的重要意义。因此我校在第二课中,成立了绘画兴趣小组:

一、工作目标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活动形式:

分为高段、中段和低段三大部分进行教学。

1、低段:先教给学生简笔画,然后进行涂色练习,再进行简单的手工课教学,如泥塑、树叶贴画等(一二年级)。

2、中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画记忆画和想象画,让学生

3、高段:首先进行欣赏课教学,陶冶美的情趣,培养审美观点,再交给学生简单的素描、色彩知识,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在画的过程中理解体会,最后教给学生手工。

三、小组成员挑选条件

1、有一定的基本功。

2、必须是对美术有兴趣的,而且是自愿参加的。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从低段到高段一个学段一个学段按顺序往下排。

五、任教人员分配及其条件

1、绘画组由周晓燕老师负责。

2、任教人员必须有责任心,而且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及年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并且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六、活动要求

1、辅导老师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辅导,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宗旨,并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功。

2、小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随意旷课,要有一定的组织性,上课认真听课,所需学具准备齐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篇7:少年宫绘画小组活动总结

因为工作调动,我于20xx年10月中旬来少年宫,秋季没有培训学生。从20xx年春季开始招收儿童画班。拟招收4—5岁一个班,5—6岁一个班,若有小学低段孩子报名学习,将会外聘教师授课。小提琴班由外聘教师授课,我配合教师当好班主任,与上课教师一道,搞好班务管理和安全工作。并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教案,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特拟定以下计划。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少儿的美术素养及绘画技巧,使他们能通过绘画形式大胆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掌握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并从中受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以展。

三、教学要求

1、能够通过模仿、观察准确、熟练地掌握一定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2、能够通过绘画活动发展少儿的德、智、美。

3、基本掌握不同绘画材料的正确使用。

4、在培训中渗透人文教育,做人做事的教育,人生理念的教育,自主发展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

5、会欣赏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四、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儿童画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龄段分为三期训练。

每年的暑期为第一学期,主要是进行模仿、想象练习,初步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

每年的秋季为第二学期,主要是进行观察、模仿练习,能学会用不同材质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

篇8:谈谈美术兴趣小组绘画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小组;绘画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会产生强力的探究动机。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反感和厌恶心理,则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事实证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画教学中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加强绘画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缺乏趣味性,那么,兴趣小组就自然失去了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特性。

那么,如何培养美术兴趣小组的绘画兴趣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强化美术欣赏教学,诱发兴趣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诱发学生对绘画艺术感兴趣的重要环节。美术欣赏应以陶冶情感、激发兴趣为目的。在教学中可预先收集各种资料,(如历代名人、名家艺术作品简介,包括中外艺术家的生平、轶事等。)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和要求,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品味、欣赏。使学生从中国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中初步了解绘画语言,从而诱发学生的艺术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用画笔来反映现实、美化生活的热情。所以,以视觉为重要感知手段的欣赏教学是诱发兴趣小组绘画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应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感,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动手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兴趣

兴趣小组的绘画教学与班级授课制的绘画教学上有很大的差别。它突出的特点是:更为注重启发学生直观地面对客观事物,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对象,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象,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对象。它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注重发挥小组成员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它不是仅从理论中或已确定的现实结论中获取知识,不存在限定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经验中和审美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修正自己的认识。所以,这会给兴趣小组的绘画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对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按绘画教学的要求,活动前亲自动手,有针对性地画一些范画。

在绘画活动中,应针对兴趣小组的认知特点,采取示范指导,以画带教,教画结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一些难度较大,又不易讲清的地方,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像片等)进行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逐步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特长生的榜样作用,激发兴趣

从兴趣小组的组建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那就是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但就学生个体来说,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倾向、绘画技能、绘画风格、艺术视野各不相同。作为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这些差异,要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指导。否则,培养人才就是一句空话。为了诱发每个学生的内在灵感,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不同形式的,适合于个性发展的绘画活动,使之能在自己喜爱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兴趣小组中的学生大都特别喜欢绘画,他们不仅能较好的参与小组活动,而且还会彼此观摩,相会交流,共同提高。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分别让一些有专长的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现场交流;活动后可以把这些学生的作业收集起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欣赏、观摩,甚至作为范画,使学生学有榜样,从而带动兴趣小组的其他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对学生每一点进步都应加以肯定、表扬,不断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挥特长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时,切忌把其他学生弃之不顾,教师要引导谈观察、揣摩,还可以让他们分析、讨论,发表看法,使其主动吸收、借鉴特长生的绘画技能、技巧。

四、培养竞争意识,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巩固兴趣

绘画是一种技能,必须以“练”为主,做到熟能生巧。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小组的辅导多是个别辅导,在时间的利用上略逊于课堂教学,所以,仅仅靠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来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显然是不够的。有鉴于此,指导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竞争力的驱动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主动训练。就兴趣小组成员来说,倘若缺乏一种恐落人后,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绘画的兴趣也是难以巩固的。

兴趣小组的学生大多争强好胜,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好胜心,来巩固他们绘画的兴趣,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美术教师可结合学校各项活动,开展“我是未来画家”、“看谁画得像”、“小板报设计”、“小报编辑”等绘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对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不仅能使他们不断提高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他们对美乃至美好人生的追求,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加强兴趣小组管理,优化氛围,提升兴趣

在兴趣小组的组建过程中,多数学生是自愿的,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是根据家长的意愿被动加入的。随着活动的开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审美观念、绘画技能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而且是不均衡的、非匀速的变化。绘画指导老师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的目的要求,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其次,要加强自觉性教育。兴趣小组的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主要依赖于自觉自愿,如果靠强迫那将会毫无兴趣可言;第三,改进评价方式,实行激励管理。不管学生是自愿加入兴趣小组的,还是非自愿的,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兴趣小组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琳 关于初中美术差异教学的一些探讨[J]《中学时代》2014-12.

[2]郑焱 谈谈绘画兴趣小组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教育视点》2013-102.

篇9:电脑绘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电脑绘画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电脑绘画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有创意,有创作的电脑绘画作品。

2、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在学生中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分子,为今后做老师的小助手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作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二、活动内容:

1、如何创作电脑绘画。创意来自哪里!

2、电脑绘画技巧解析。

3、历年获奖作品解析。

4、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5、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6、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7、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8、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9、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10、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11、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12、学生自主创作绘画

1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

三、活动地点:电脑室

篇10:绘画活动小组制度

2013-2014学年度

活动内容:

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针对各年级对绘画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两个:(1)重点辅导学生造型方面的学习(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素描、速写、色彩等方面入手,从而来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为专业特长生升入高等学校打下基础。

指导老师:

武贞建刘姗姗

活动时间:

周二下午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篇11:代表小组活动制度

一、全镇人大代表本着就地就进和便于活动的原则,以村为基础组建代表小组,选举组长,在组长主持下开展小组活动。

二、代表小组每季度集体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天,如遇特殊情况或工作需要,可以随时组织活动。

三、代表小组每年应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要有记录,活动计划应报镇人大备案。

四、代表小组活动采取因地、因时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也可根据需要代表分散活动。

五、代表小组活动内容主要是:

(一)学习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

(二)开展视察活动;

(三)进行调查研究;

(四)联系人民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六、代表小组活动要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活动情况,对本组活动的结果及时向镇人大汇报,以便推广。

篇12:中班绘画活动:运动人

1.喜欢运动,乐于观察人在运动时的姿态变化。

2.学画简单的运动人。

3.大胆表现自己知道的运动项目。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晨间户外活动时提供各种器械,有意引导孩子观察一下自己的姿态。

2.和父母一起看场自己喜欢的运动比赛。

3.知道一些运动项目的名称。

物质准备:自制ppt《我爱运动》,卡纸人若干,粗勾线笔、排笔、水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运动人

1.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上的运动人,描述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他们都在于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仔细观察,发现运动时头部的方向和特点。(他们的头是朝什么方向的?都一样吗?哪两个一样?)

小结:正面人的五官完整;侧面的人只看得见一只眼睛、一半的鼻子和嘴巴;倒立的人五官颠倒。

二、模仿运动人

带领幼儿模仿不同的运动动作,边做边说出身体的变化。(他们做这些运动时身体是怎样的?头是怎样的?手臂是怎样的?两条腿是怎么做的?中间的身体会怎样?)

三、摆运动人

运用卡纸人的学具,感知立体人和画纸上平面人的关系。

1.自己做动作自己摆:神秘卡纸人也来做运动了,把你会做的运动用卡纸人摆一摆。

2.两个好朋友,一起玩游戏,你摆我做,我摆你做吧。

四、画运动人

你还知道哪些运动项目?小朋友平时爱运动吗?你们会做哪些运动?我们来个比赛吧:把你知道的运动项目都画下来,比比谁画的运动项目最多,而且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画的是什么项目,好吗?比赛开始!

五、作品评价

1.互相交流:说说你画了哪些运动项目?

2.集体欣赏:猜猜别人画了什么运动项目?

篇13: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制度

1、每周的活动时间为周二和周四下午大课间,同学们必须做到按时参加每一次活动,做到有病有事跟老师请假,不能私自不到。每次点名时间为第二节下课铃声后5分钟,对请假、迟到或旷课者做好记录,与期末评优挂钩,并且每旷课一次扣班级纪律分1分,迟到两次扣班级纪律分1分。

2、每次活动交一次作业,必须做到按时交送,对于每次没按时交送的同学

将做好记录。累计三次不交者扣班级纪律分1分。

3、对于学校组织的书法活动要踊跃参加,认真、主动练习,给自己创造更

多的锻炼机会。

4、活动期间,同学们要保持教室的卫生,值日生要按时做好值日,有病有

事需要请假者自行调整,找人替代,不能耽误值日。无故不值日者一次扣纪律分1分。

5、各班负责人要做到按时督促自己班学生做好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不能

影响活动的进行。

备注:以上每条即日起开始执行,在执行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或修改,以上均记录在案,结合每位同学的书法作品得分,期末评出优秀书法兴趣小组活动人员。

班长(纪律):牛紫藤杜钰圆

副班长(卫生):韩田田赖喜苗

各级负责人: 七年级:郭晓静八年级: 韩嘉妮九年级:张闪闪

上一篇:多姿多彩的生活随笔下一篇:评选优秀党员基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