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

2024-07-25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精选6篇)

篇1: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现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已屡见不鲜,一方面有的学生大手大脚地花钱,而另一方面贫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才能维持生计。这种两极分化的现实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倡导合理健康消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已经迫在眉睫!

一.将高消费进行到底

“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是出现在某高校的顺口溜。住的不是学校的宿舍,而是自己租来的套间;胸前挂个手机,腰里别个随身听,手里还提个笔记本电脑;脚踏“花花公子”,身穿“华伦天奴”。据调查,现在大学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有的学生甚至靠借债来大手大脚地花钱。他们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据某高校的一辅导员介绍,大学生高消费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二.爱情投资

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玫瑰和钻石,没有钱是浪漫不起来的。情人节、妇女节、七夕节、元旦、国庆节、圣诞节甚至劳动节的节日礼物是一件都不能少。现在不少校园里“礼轻情义重”被视为“陈腐观念”,钱本身不重要,但舍不舍得花钱很重要,因此价格的高低,变成了衡量爱情真挚与否的主要砝码。男生送女友金项链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山东师范大学的阿菲是学校有名的校花,用同学们的话说,追她的男生有一个营。今年情人节,她的众多疯狂追求者之一剑辉下足狠心送了她心仪已久,价值上万元的DV,终于博得美人一笑,得以抱得美人归,但剑辉也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正所谓“女为悦己者荣,男为己悦者穷”。穿衣打扮。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有些女生,化妆品必用名牌,为美容一掷千金,毫不吝惜。每月为护肤化妆、买新衣服花的钱就上千。大一大二还好,穿个“柏仙多格”、“佐丹奴”就满足了,到大四要找工作时,砸在包装自己的行头上的钱就有几千元。山东大学新闻系的小王求职时准备了两套一千多元的套装,精致的手提包顶一个月的生活费。她还专门到影楼拍了500多元的写真集。400元的美容护理眨都不眨眼。

三.饮食住宿

有的学生嫌学校宿舍条件不好,自己每月花几百元在校外租房,还配置热水器、空调、电脑等,要求再高一点的,有专门的保姆伺候。有的高校密集地区附近甚至形成了学生公寓产业。某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介绍,学生们每天要倒

掉两三桶剩饭剩菜,剩饭剩菜的“含金量”还很高,看着大鱼大肉漂在桶里,实在令人感到可惜。每到晚上或周末,高校周边地区的饭店就挤满了学生,他们和大人一样推杯换盏、交际应酬。今天生日庆祝,明天同乡聚会,后天联络感情。这次你买单,下次就该我做东。父亲母亲辛辛苦苦一个月的工

资还不够增进几次感情。而大学区附近的洋餐馆,尤其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主角也往往是寻求浪漫的大学生。

四.贫穷是可耻的大学生朋友们自己是如何看待高消费现象的呢?“时代已经不同了,不能用老眼光来看新事物,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生活给人们以刺激,社会怎么会有前进。”“我对我现在花费的是父母的钱这一点并不看重,我觉得只要我今后有能力回报我的父母就可以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形成即期消费、精神消费、品牌消费等消费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的孩子适当提高一下消

费水平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大学生高消费的现象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但有些前卫大学生的新消费主张还是让记者大吃了一惊。“家里供我们完成学业不仅包括学习,更包括生活,没有优质的生活怎么会有好的学习质量,他们出钱是他们的义务。”春节期间携女友到海南潇洒出游的大学生张某对记者如是说。“我认为只要我所花的钱是合法的,我就有选择消费的自由。”“人生就这么几十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完蛋了,我们就应该趁着年轻好好享受,别说花明天的钱,花后天的钱又怎么样呢?只有好好享受,才对得起我们的青春,才不枉此生。”

五.可怜天下父母心

“再穷不能穷孩子。”住在济南市建设路的李先生对记者说“虽然我们家里的收入也不多,但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绝不能因为钱的原因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得舒畅,不影响学习。”

只要儿女打着“学习需要”的幌子,父母一般都会爽快地掏钱。不过毕竟一月供得起孩子上千元花销的家庭还在少数,这就出现了穷家的富家娃现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6个献血证,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这种故事,除了让我们心痛之外,更让我们悲哀,中国有这样的子女,中国有这样的大学生,中国还有这样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榨干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滋润。

六.走出攀比炫耀怪圈

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学生的高消费有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社会上消费分高中低的等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恰恰是这种高消费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大学生毕竟还是消费者,即使少数人通过给校外公司编程、炒股等方式获取了一定收益,但离高消费的距离还不小。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不要让金钱成为学生骄傲的资本。对富翁而言,自己不应提倡、追求高消费。国外的企业家如美国洛克菲勒,就十分注意教育子女有个约束。如新加坡规定中学生不准穿名牌,台湾不准中学生烫发,英国皇室子弟与平民同甘共苦等等,中国也应在这方面加强措施。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刘惠林认为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著名社会学家、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指的是“养不教,父之过”,败家子葬送父辈产业,现在看来“富不过两代”就完了。那些富翁自以为给子女金钱挥霍,是提高他们的身份,实际是不但毁了后代,而且毁了自己。

著名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燕国材则认为我国在教育上的不公平发展趋势不断扩大,以致产生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哪怕成绩再好也难于上大学、上重点高中或设施齐全的寄宿制学校,而某些“大款”之子,成绩再差,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贵族学校”的反常现象,政府应该想个办法,引导鼓励企业家、个体老板、少数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把钱拿出来投资教育,以资助“希望工程”,让寒门子弟得到良好的教育。

300万贫困生在上下求索

然而当某些所谓的校园富翁在追求高消费之际,他们忘记了中国尚有7000万民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许多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连几元钱的书费都交不起;他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最基本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有的连肥皂也买不起,洗衣服用的是从食堂好心师傅那里讨来的碱面!陕西宝鸡的丁炜考上了复旦大学。他的父亲无力替他凑齐7000元学费。失望之极的丁炜最终以自杀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贫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以上,共300多万人,仅山东地区就有四万多贫困生。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

目前,高校每年的学费平均约为4200到6000元人民币,相当于很多城市家庭一年的收入,这对贫困家庭来说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调查表明,有42%的调查对象和90%以上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受访者月平均支出在300元以内,而纯粹用于生活保障的费用则更少。调查还表明,普通大学生月生活和学习费用约为353元和185元,分别是贫困生该项费用的1.7和1.6倍。为节约伙食费,有很多特困生一天只吃两顿或饥一顿饱一顿。

同时,有20%的学生认为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与衣食无忧、受教育条件优越的城市学生竞争,大多来自山区、农村的贫困生显然处于弱势,能够挣得奖学金的贫困生在校园里是凤毛麟角。贫困牵扯了他们更多的精力,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负担,而且必须为获得收入而奔波。更让人痛惜的是,贫困生为了生存去打工,反而影响了学习,不仅与奖学金无缘,而且使自己的学业陷入危机。

有些大学生可以开着私家车上学,而一些特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才能维持生计。这种两极分化的现实无疑对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造成沉重的压力。华师的课桌上曾刻着这样一句话,“穷人的浪漫是辛酸”。对于大学生高消费的现象,有关专家分析说,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越来越高的罪魁祸首。自尊心强的大学生,受不了“己不如人”的感觉,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紧追潮流,把消费抬得更高。这样,有些家境不佳的学生,既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又没有能力赚外快,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作为一名从穷山僻壤里走出来的孩子,没有比上大学骄傲的事情了。但是还没等到他把家庭拉出贫困的深渊,他的家庭却因为他的学费而在贫困中陷得越来越深。家人住的是一间建于六七十年以前的土坯房,屋子里只有一只光秃秃的灯泡和几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一张小饭桌、几把摇摇晃晃的椅子和几张铺满了毯子的床。为了学费家中已是债务缠身,家庭几乎面临崩溃。父母几年来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他上大学起家中就没有吃过肉。

贫困的生活造成了张力过于敏感自尊的心态,名校人才荟萃的现实又使他不再是最拔尖的人物,这彻底打破了他多年来的心理平衡。寒碜的衣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也让他在生活优裕的同学面前自卑,这使得他彻底自我封闭起来。

走近贫困生,我们不仅震惊、同情,还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他们正挣扎在贫困线,正面临失学的危险,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些

什么呢?

七.寒门学子且行且珍惜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的人群,生活的坎坷不幸,造成了他们的困境,他们比同龄人早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在为学业发奋图强的同时,时常还要被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困扰。但贫困不是学生的过错,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他在心理上也把自己当

成一个需要社会照顾的弱者,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碌碌无为,那就完全地沦为一个“贫困生”了。

所有的社会都习惯于替强者捧场喝彩,只有战胜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贫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如果换一种心态去生活,贫穷也许只是一种动力。青年的问题应该自己努力解决。特别是大学生,不能把自己当成弱者乞求社会照顾。如果不付出努力与劳动,始终是被动地等待,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谈不上发展和创造。与其用一百个理由证明自己贫困,不如用一个行动消除困难,战胜贫困!

贫困生要彻底脱贫就要转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在心理上战胜自己,看到自身优点,树立自信,广交朋友,加强人际交往,向“青少年消除贫困

奖”获得者、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昊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中国保护未成年权益优秀公民”、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刘向阳学习,在自强、自立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中国有句俗话:逆境中磨砺出人才!贫穷并不羞耻,自立是光彩并值得自豪的,经历过贫困的学子们或许更懂得珍惜今后的人生!相信,贫困生的明天也同样会很美!

篇2: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加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消费生活方式是不可忽视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较轻,生活环境特别,和社会的其他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他们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但他们又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经济上没有独立,消费上也受到很大的制约。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就身边同学做了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月生活费500元到1000元的占了70%,1000元到1500元的占20%,1500元到2000元的占了10%,没有月生活费2000元以上和500元以下的。他们消费主要用于食物、日用品、娱乐方面,小部分用于学习、交通方面。就餐环境主要以食堂和街边饭店为主,也有一部分经常去街边小吃。对于他们的生活费是否够用问题上,70%的人觉得够用。在消费方式上30%人是能省则省,40%有计划花钱,10%不在乎想花就花,还有10%的视情况而定。有50%的人有参与兼职。拥有电子用品方面主要为手机和笔记本。对于消费记账上,30%的人对所有开支记账,40%的人对数额较大的开支有记账习惯,20%很少有记账习惯,10%从不记帐。

综合学校当地的物价情况和消费情况,正常饮食所需要的费用平均每餐5到10元,占据大部分的月生活费,因此500元以下月生活费的基本没有。而如果没特殊情况,基本消费不会超过1500以上,所以大多数都集中在500元到1500元之间。大部分的人两到三星期去一次超市,去采购生活用品以及食品。大学生当中还是很大一部分人存在攀比心理,经常存钱或是向人借钱买好一点的电子产品,名牌衣服、鞋子、化妆品。对于男女生的消费上也是有所差异,女生中有60%的人喜欢控制自己的饮食费用,而在化妆用品上话费较大。而男生中有55%的人喜欢将钱花到游戏或是电子产品上。

从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上分析,从家庭方面,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重点照顾的对象,对自己的子女消费基本上满足供应,自己再怎么辛苦也不愿意亏待孩子。这样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他们,使得他们有种高消费的欲望。从社会环境方面,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让大学生深受影响,各种不正确的消费引导让大学生形成了高消费心理。而也由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欲望高,使得消费体质也有所变化,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提高了,又返回来一定程度导致大学生更高的消费欲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很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大学生应该要学会记账、预算等,理财能够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从而对今后开支也有一定了解和控制的作用。而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加强克服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考虑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争。大学生更要有理性的思维去改善消费心理,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10283613

篇3: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及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误区,节约型校园

大学生多数是从进入大学开始, 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 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 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 基本都是有限定的。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 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是十分重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交谈, 可以概括地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突破了传统的生活观念, 追求高生活质量蔚然成风, 使大学生在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上变得更加多元化, 从而萌生出了一些理性和非理性的消费。

1. 消费资金来源相对单一。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有87.5%的大学生表示, 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 虽然8.5%的学生自己兼职, 但挣的钱不多。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还是依赖父母。

2. 消费层次日渐多样化。据本次调查显示, 月消费达到1200

元以上的占9.8%, 低于500元的占14.7%, 48.2%的学生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 27.3%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800元到1200元之间。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 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 既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大背景, 也说明了大学生的主体消费群。

3. 消费结构呈多元化发展。

除传统消费以外, 当代大学生开始注重品质消费、健康消费、娱乐消费等。本次调查统计:名牌服饰、数码产品、化妆品以及交际消费成为高校学生日常消费的主要对象占到了68%, 另外其他的一系列消费对象也成多元化发展。

4. 不理性消费成扩大趋势。

有少数当代大学男生为装出男子风度和兄弟义气, 随波逐流地学抽烟, 勉强地训练喝酒, 刻意用白酒增强“内功”;女生则对时装、化妆品、各类首饰是情有独钟。他们消费没计划、又喜欢攀比, 不理性的消费心理趋势他们要在潮流、时尚的带动下购买一些自身并不需要的东西, 造成浪费。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消费误区进行分析

1. 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 随意性很强。曾有调查说:

(1) 3.7%的学生, 竟不知道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 从未思考过钱是怎样花的, 反正没了回家去拿, 家里人给的时候也无定数, 这类学生以城镇女孩居多;

(2) 有了钱就大手大脚地乱花一气, 把本是几个月的生活费一块儿花, 接下来只得过拮据日子, 要么向家里求援, 要么东挪西借;

(3) 在该买什么与不该买什么上没有主见, 看到别人买啥自己也“随波逐流”, 结果是钱花了于己用处却不大, 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2. 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绝大多数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 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 而对精神生活投资甚少。有机构做过一个试验, 在某校中文系的所有男生寝室中借《现代汉语词典》, 结果仅借到6本, 也就是说平均每15个人才拥有一部这样的工具书。至于购书的同学中, 投资也很有限, 每学期不过是五十到一百元, 更多的便寥寥无儿。与之绝然相反的镜头是学生们对吃喝穿上的“慷慨”, 穿名牌时装不乏其人, 名贵的化妆品倍受青睐, 在一校门外四、五家餐馆终日高棚满座……

3. 消费的模仿趋向。

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趋势。男生为装出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 随波逐流地学抽烟, 勉强地训练喝酒, 刻意用白酒增强“内功”, 女生则对时装、化妆品、各类首饰是情有独钟。看通宵电影, 去高级餐厅, 上高档的KTV等, 无不与这种消费中的模仿心态有关。

4. 消费的攀比行为。

同学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 在群体模仿式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 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某寝室某女生穿了件时髦服装, 不久, 同寝室的其他女生也会悄悄地穿上与之媲美的时装。这样你追我赶, 相互攀比, 导致了高消费不断升温。

三、如何让当代大学生走出这些消费误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误区, 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 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 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正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消费习惯和消费特性, 从源头上来分析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并且保持正确的消费观, 屏除不良的消费理念, 在自身的消费心理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其次, 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 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 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 加强劳动教育, 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

同时, 学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应起好主导作用。要加强国情教育, 提倡适度消费, 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 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 狠抓校风学风建设。

最后, 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基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 我们寄希望并依赖于社会的力量, 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屏弃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消费行为, 积极扶持和建立大学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参考文献

[1]刘红梅, 大学生行为及其引致消费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ISBN:9787564201708

篇4: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情况;spss方差分析;层次分析法

本文把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分为了学习消费、饮食消费、衣着消费、通讯消费和恋爱及娱乐消费五个方面。通过在学校收集数据的方式统计了在校大学生家庭月收入、在校月支出以及在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支出的消费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得出影响大学生在校消费支出的因素并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健康的消费结构。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大学生在校月支出和在上诉五个方面的支出分别与其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消费模型,得出符合大学生情况的正确消费结构。

一、Spss方差分析

1.Spss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校月支出与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月支出与其家庭月收入有很显著的关系,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升高,大学生在校的月支出通常也會随之升高。

2.Spss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校月支出的五个主要部分与其家庭收入的关系)。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

(1)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大学生在校时在饮食、衣着、恋爱及娱乐方面的消费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学习及通讯方面的差异并不大,这基本上符合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其家庭收入是其在校的消费的基本经济来源。

(2)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的调查得出其在学习及通讯消费方面相差不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在校时在学习方面的支出普遍较少,通常除了各种考试的报名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支出,所以经济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学生在此方面的支出没有较大差别。其次,大学生在校时除与其家人及教师同学联系外,其他联系较少。

二、层次分析法建立消费模型

将大学生在校的消费结构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中,目标层为大学生的在校月支出,方案层为其在校支出的五个组成部分,准则层为价格、生活必需、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四个因素。价格是指价格高低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生活必需是指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心理需求是指大学生根据其自身经济状况满足其心理消费欲望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发展需求是指大学生为了今后发展的支出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结合对本校在校大学生的实际考察,得出符合现代大学生消费特点的正负反矩阵:

A=1 1/6 2 1/66 1 5 11/2 1/5 1 1/76 1 7 1 A有主特征根λ=4.0740,对应的特征向量 ■ =(0.1406 0.6715 0.1000 0.7206)T 归一化后得 ■ *=(0.0861 0.4112 0.0612 0.4413)T

CIA=(λ-4)/(4-1)=0.0247

CRA=CI/RI=0.0247/0.9=0.027<0.1

所以A有满意的一致性。

下面考虑方案层对决策准则的正互反矩阵:

1.方案层对价格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1=1 1/2 3 7 32 1 5 9 51/3 1/5 1 5 41/7 1/9 1/5 1 1/31/3 1/5 1/4 3 1B1的主特征值λ1=5.2828,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1=(0.2939 0.5057 0.1665 0.0371 0.0882)T

2.方案层对生活必需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2的主特征值λ2=5.2182,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2=(0.0832 0.5831 0.1091 0.0393 0.1852)T

3.方案层对心理需求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3的主特征值λ3=5.0032,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3=(0.2512 0.1045 0.3117 0.1018 0.2308)T

4.方案层对发展需求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4的主特征值λ4=5.0246,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4=(0.5210 0.2071 0.1070 0.0580 0.1070)T

所以令B=( ■ *1, ■ *2, ■ *3, ■ *4)

于是对象对目标的排序

■ =B ■ *=(0.3048 0.3811 0.1255 0.0512 0.1446)T

模型的检验和分析:

CIB1=0.0707

CIB2=0.0545

CIB3=0.0008

CIB4=0.0061

RIB1=RIB2=RIB3=RIB4=1.12

令CI=(CIB1,CIB2,CIB3,CIB4)

CIz=CI· ■ *=0.03123

RIz=RI· ■ =1.11978

CRz=CIz/RIz=0.03123/1.11978=0.0279<0.1

所以有满意的一致性。

即 ■ =(0.3048 0.3811 0.1255 0.0512 0.1446)T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应该按照学习消费应占0.3048,饮食消费应占0.3811,衣着消费应占0.1255,通讯消费应占0.0512,恋爱及娱乐消费应占0.1446。即如果在校大学生每月1000元,那就应该按照学习消费300元,饮食消费380元,衣着消费125元,通讯消费50元,恋爱及娱乐消费145元的基本情况进行消费。

三、结论

大学生在校的月支出与其家庭月收入有显著的关系,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在校支出相应较高。但是大学生在学习和通讯方面的消费基本一致,家庭经济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衣着和恋爱及娱乐方面。结合大学生实际在校消费情况得出符合健康消费的结构标准,即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应该按照学习消费占0.3048,饮食消费占0.3811,衣着消费占0.1255,通讯消费占0.0512,恋爱及娱乐消费占0.1446,此结构是基本符合大学生消费标准的。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4.

篇5: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由于中国社会目前出现了贫富差距现象,导致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也出现了贫富差距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另外,目前社会上认为大学生代表高消费的观点是片面的。

大学生 消费 调查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批,由云南师范大学利用社会投资按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属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目前在校生达9000余人,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该校学生的消费现状基本能够代表全国大学生的一些基本消费现状。2008年5月~6月,由笔者指导学生对本校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消费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样本数为200多人,回收答卷后,经过筛选,选取男110名,女90名,共200名学生的问卷,计算得出本调查报告结果。当然,比起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该校学生的消费金额可能偏低,这与云南地处边疆,经济不发达有关。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篇6: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 9%;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 3%。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 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 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 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 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 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 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 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额约为四百元,但最高月消费额已达到 1450元,最低的尚不足九十元,前者是后者的十六倍多。

笔者调查得出,现在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购买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消费、手机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服装消费等已经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新内容。大学生除满足基本生活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渴望拥有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想法。

许多学者指出,大学生在消费中具有追逐时尚、张扬个性的特点更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

在当代大学校园里,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成为许多大学生消费方式的首选。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发布的《2005 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30活形态研究》显示,有 57.3%的大学生宣称“我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4.5% 的大学生认为“科技可以帮助我实现对生活的梦想”;61.4%的大学生承认“手机、Email、ICQ”是我生活中重要的通讯工具”15.6%的大学生过去一年中在网络上购买过商品,而使用银行卡在线支付率高达29.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林江指出: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亦有不同。大一学生主要侧重于娱乐休闲消费、旅游和体育文艺活动等;大二学生逐渐转向以学习方面的消费为主;大三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为就业加砝码或准备考研,许多同学热衷于“考证”、出国及公务员考试等;大四学生主要是就业消费,找工作先要包装自己,然后到不同地方去应聘。

笔者根据上述几位学者的著作进行比较与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生消费特点

①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上升、差距增大 ②消费结构多元化 ③追逐时尚化、个性化 ④消费方式网络化、电子化 ⑤大学生消费具有阶段性

B.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文献,一种是系统地研究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各方面因素;另一种是专门研究某一方面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如家庭、媒体等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在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周丽在温州大学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中主要考虑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类型、恋爱状态、消费观念这 6 个定性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其结论是: 第一,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月总消费和月通讯费有显著差异。第三,家庭类型对学生的月总消费和月通讯费影响作用显著。第四,恋爱状态对大学生的月总消费和月通讯费有显著影响。第五,不同消费观念的学生月总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

梁前德对武汉地区 2,662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别分析了家庭住地类型、家庭居住环境与大学生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其家庭住地类型以及居住环境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大学生的高消费层上,来自地级市市区的大学生比重最大,在低消费层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重最大;一般而言,来自地级市市区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高,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低。

程磊等人对徐州市 4 所高校共 1,200 名本科生的调查显示: 家人的消费行为以及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就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周春霞、彭光芒对华中农业大学的近二百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消费观趋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众传媒是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观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主要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消费方面信息的大学生们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消费文化。同时大众传媒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娱乐类信息的传播使大学生对高消费、盲目消费产生向往。

宋逸成指出,当代大学生接触最为广泛的媒体就是网络,网络适应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来自网络的各种时尚风潮,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具体到网络购物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他认为有 4 点: 网络提供了数量繁多的商品;网络购物具有便捷性;网络购物的价格相对便宜,符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当前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时尚,成为大学生快节奏生活的一部分。

笔者根据以上几位专家学者的调查可得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总的来讲有以下5个方面:性别、在校年级、家庭类型、恋爱状态、不同的消费观念。

而从具体的影响因素来讲的话,可总结为以下3个方面: ①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尽管大学生离开家庭走入校园,但家乡生活的风俗习惯以及家庭的理财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

②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产生的主要是积极影响。

③网络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网络消费作为一种“符号行为”成为当代大学生取得群体认同的一种标志。

C.大学生消费的不同领域研究

除了大学生消费的综合性研究文献之外,还有许多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不同消费领域。如大学生文化消费、网络信息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奢侈品消费等。

李俊、蔡涛指出,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点有: 大学生用于精神文化消费的开支不断增多;大学生具有个性化和时尚化的化消费需求;大学生文化消费具有时效性;网络文化消费占很大比重。同时,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大学生文化消费缺乏理性,消费结构不合理;“娱乐性、享受性、消遣性的精神文化消费所占的比例偏大,而发展性、智能性文化消费却表现不足”;存在着低档、庸俗的消费倾向。

2003 年,韩湘平、陈玉清抽取湖南省 5 所高校的男女大学生各 500 名进行了体育消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当时 80%以上的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类型主要有实物型、运动型、观赏型和阅读型,男女生在体育消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随后,对各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大都采取了类似的调查方式。

张红明、李庆梅研究了大学生在具体的网络消费中的行为选择类别,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运用快速聚类法制定聚成:学习提升型、自我表达型、娱乐休闲型、交易创业型、沟通交流型,这5 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细分类型特征。

冯建栋指出,“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中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它具有较明显的消费群体特征,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征”。他对郑州市高校的调查显示,当地大学生旅游欲望强烈,其中 96% 的大学生都外出旅游过。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特点如下: 旅游时间较为集中(多为假期);旅游方式多样(集体、少数人结伴、单独出游等);旅游目的以休闲娱乐、开阔视野为主。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不同的消费领域主要体现在这几个层面: ①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 ②大学生体育消费 ③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 ④大学生旅游消费 ⑤大学生奢侈性消费

D.大学生群体消费研究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仍分为多个不同的群体,而每一个群体的具体消费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研究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对我们研究大学生消费是非常有帮助的、更是非常必要的。

欧定余经过调查论证指出:“贫困大学生占大学生的比例高达 20%左右,这是一个较大而且特殊的消费群体。”

宋卫民认为贫困大学生家庭收入低、消费压力大、非理性消费行为日趋增加、负债消费或自己打工赚钱消费现象普遍、隐蔽性消费支出拮据。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来自家长的过分资助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贫困大学生受到同学中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影响。

笔者经调查与分析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研究如下: ①男女大学生的消费偏好差异问题

男性和女性在消费需求上存在天然的偏好差异。笔者认为,男女生之间消费结构不同,女大学生用于食品、娱乐方面的支出少于男大学生,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多于男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支出男女差异不显著;而在总支出方面,女大学生略低。

②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

来自城乡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一直是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家庭收入低、消费压力大、非理性消费行为日趋增加、负债消费或自己打工赚钱消费现象普遍、隐蔽性消费支出拮据。

③90后大学生消费问题

2009年以来,大学校园里的90 后越来越多。与 80 后相比,90 后青少年成长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更为优越,他们的个性、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以及消费习惯都具有鲜明特点。笔者对 90后大学生的消费特征进行了总结: 首先,90 后大学生消费主流是合理的。多数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自身家庭的经济能力基本适应,只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盲目的攀比性消费,甚至奢侈性消费现象。其次,90 后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享受型消费偏多,发展型消费偏少。用于休闲娱乐、人际交往、通讯上网等方面的花费支出比重过高。最后,消费缺乏规划。乱花钱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1.在研究的主题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结构分析仍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

2.在研究对象上,90后在校大学生为主,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3.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文献都通过实证分析法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而得出科学与合理的结论。

四、结语

大学生消费作为热点话题,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问世。其研究方法逐步趋于成熟,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然而,也的确有部分文献存在实证分析简单、理论分析空洞以及说教意味浓重等不足。在以调查问卷获得数据的过程中,不少文献存在问卷题目设计相似、有效问卷数量偏少、样本选取随意性大等问题。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有许多文献能够运用消费行为学的理论去展开实证研究。但大部分统计分析也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少数几个变量相关性分析或显著性分析的层面上,能够运用消费行为学理论对数据进行充分梳理或借助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的文献不多。目前,无论是从研究方法还是从研究内容的角度来看,对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深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禹小英: 《当前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与高校消费教育研究———基于对长沙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载《消费经济》,2010 年第 5 期。[2]马芙玲: 《浅析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载《商场现代化》,2006 年第 27 期。

[3]周丽: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载《统计与决策》,2007 年第 36 期。[4]梁前德: 《家庭居住环境与大学生消费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地区 2662 名大学生消费调查数据为例》,载《统计与决策》,2009 年第 19 期。[5]程磊李彦宾等: 《家庭理财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性分析》,载《会计之友》,2011 年第 6 期。[6]周春霞彭光芒: 《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载《统计与决策》,2003 年第 6 期。[7]宋晓欣: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心理动因分析》,载《商业时代》,2010 年第 36 期。

[8]宋逸成: 《网络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载《中国商贸》,2011 年第 28 期。[9]李俊蔡涛: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载《中国商贸》,2010 年第 18 期。

上一篇:医疗设备申请报告下一篇:漯河市司法局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