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

2024-08-01

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共6篇)

篇1: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

1商务旅行 —— 张骞 班超

官吏宦游 —— 白居易 欧阳修 苏轼 范仲淹 陆游 林则徐帝王巡游 —— 周穆王 秦始皇

诗人漫游 —— 孔子 嵇康 阮籍 陶`李`杜`柳 袁宏道 袁枚学术考察旅行-司马迁 丽道元《水经注》徐霞客李时珍宗教旅行 —— 朱士行 法显《佛国记》 玄奘鉴真

外交旅行 —— 郑和

2.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际购买力的提高;

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

③极大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3.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a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

b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1845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导游服务)

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55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

d最早的旅行支票

e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年)

Thomas Cook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4.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

a 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b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

d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e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f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②从供给方面看:

a 廉价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

b 政府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意义:

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影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

②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

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的发展。

5.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奖励旅游: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6.艾斯特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7.试分析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①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则限于在旅游者居住的国境内进行;而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涉及跨越国界。

②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不存在语言和文化方

面的障碍,并且在国内各地之间的往来通常不需要办理准入手续;而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常常会遇到语言和其他文化障碍等问题,并且通常须按照有关国家的要求办理各种必要的入出境手续。

③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的发生只是促使国内财

富在本国境内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而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则会造成国家间的财富转移

8.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主要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何意义?

(1)特点:普及性、成长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2)意义:①对于普及性:

a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

展的持续性,因而也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

b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不仅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

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②对于成长性:a 有助于我们关注中转旅游市场的开拓,特别是针对已经到访的游客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开拓;

b 有助于我们认清在满足旅游者需要、提高目的地旅游产品质量

方面,各有关行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对于地理集中性:

a 有助于优化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

b 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超过该地

旅游承载力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④对于季节性:

a 有助于认清季节性危害旅游业经营的严重性;

b 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

c 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策划与开发,尤其是策划和开发具有

卖点的淡季产品。

9.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及其统计方法?

(1)旅游人数

统计旅游人数的常用方法: 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入境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对于国内旅游人数,世界各国都是通过定期的国内旅游抽样进行统计测算的。

(2)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统计旅游收入的常用方法:

a银行报告法b估侧法c混合法或综合法

(3)旅游者停留天数

10个人旅游需求的实现应具备哪些条件?

(1)客观因素:

A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b足够的闲暇时间

c身体条件和家庭负担状况。

(2)主观因素:

a旅游动机(身体,文化,人际, 地位和声望, 购物)

11.简述旅游者心理类型的种类以及不同心理类型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①自我中心型: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喜安逸、好

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因此,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去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倾向于选择去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

②近自我中心型:(过渡型)

③中间型: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没有什

么苛求,但一般都会避免选择传统的旅游热点或风险很大的待开发地区;

④近多中心型:(过渡型)

⑤多中心型: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因此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地处遥远、文化差异大,甚至不为人知的目的地,特别不愿意随大流去那些流行的旅游热点。

认识这些的意义?

在影响旅游购买动机的个人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点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心理类型分析去研究旅游消费者的类型的划分,借以研究不同心理类型对出游动机以及对选择出有目的地的影响.12、根据出游目的划分旅游者类型?各种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

(1)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2)季节性很强。

(3)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现在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现在自由。

(4)对价格敏感

(二)差旅型旅游者:

(1)人数相对较少,但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

(2)不受季节的影响

(3)选择目的地的自由度较小。

(4)消费水平高。

(5)价格方面不大敏感。

(三)家庭及个人事物型旅游者:

(1)需要方面不同于前两类旅游者,但又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某些

特点。

(2)出行季节性差。

(3)对价格比较敏感。

(4)没有选择旅行者的自由

13、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地设施。

(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

14.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手段,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15.试析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自然因素的作用:

a重大天灾b风化作用c动物性原因

人为因素的作用:

a旅游者的不当行为b旅游业者的不当行为

c当地居民的不当行为

16.保护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①针对自然作用所带来的危害,主要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

防;

②针对因游客方面的原因而对旅游资源可能带来的危害,应加强本

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当地的旅游接待力,正视超负荷接待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

③针对旅游旺季有可能出现的“人满为患”的情况,应有计划地及时采取可能的手段,④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及珍稀动植物区域等应架设隔离装置,避免

游客触摸攀爬或进入其中,对违反有关规定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轻重给以批评、课以罚款,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⑤对其他认为原因造成的破坏正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方面的原因,除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⑥应重视科学研究,合理编制开发规划,避免在风景区内及其周围区域建设与该地景观不和谐的建筑,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

17.旅游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起所需商品和服务

旅行社:是指营利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

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企业

18同独立自营的单体饭店相比,饭店连锁集团何以会有竞争优势?

a资本优势b技术经济优势

c市场营销优势d物资集中采购优势

e管理效率方面的优势f分散风险的优势。

19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运输价格b旅行距离c旅行目的d个人偏好与经验。

20.国家旅游组织: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府所承认,代表国家政府负责管理全国性旅游事务的组织。

21.市场细分: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其意义何在?

原因: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在众多的旅游消费者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能力的市场部分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意义:①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

②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③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22.简述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

(网)⑴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据绝大比重;

⑵国际远程旅游呈现增长态势,但比近距离旅游更显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外部突发因素的影响;

⑶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其主要客流发生于西欧、北美、东

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三者之间;

⑷随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的相对快速发展,该地区

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书)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

规律

a从总体上讲人们出行的旅游地域范围总是由近及远

b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趋势

a超大型城市往往形成重要的客运中心

b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的中心地位持续突出

c全球远程旅游者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区内国际旅游

23.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⑴有利影响:

② 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②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公平;

③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④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⑤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⑵不利影响:

①不良的“示范效应”;

②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③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24.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

部分。

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

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按社会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通常在发放工资时由发放单位代扣代缴)、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篇2: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高低层管理者管理职能的区别: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政策,评价组织的业绩,监督和协调中层管理者的工作,代表组织与外界发生联系。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操作者分派具体作业任务,监督其工作,协调其关系,并向中层管理者报告工作,完成当前的任务指标。

4、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把所有资源融合协调,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5、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6、管理理论:①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②行为管理理论。注:泰勒、法约尔、韦伯、梅奥的贡献。

7、梅奥霍桑实验所得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8、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①企业对环境的责任、②企业对员工的责任、③企业对顾客的责任、④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⑤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⑥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二、决策与计划

1、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2、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3、决策过程:①识别机会,诊断问题、②明确目标、③拟定备选方案、④筛选方案、⑤方案的实施、⑥评估反馈。

4、决策的类型:①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②初试决策与追踪决策、③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④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5、定性决策方法:①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②有过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知道矩阵)

6、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

7、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

8、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

9、计划的类型:按时间长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按职能空间(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按综合性程度(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按明确性(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按程序化进程(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10、战略性计划中的远景和使命陈述:核心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远景展望(10-30年的宏伟的、大胆的、有难度的目标,生动逼真的描述)。

11、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和本质的原则,它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

12、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标。

13、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14、目标管理基本思想: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③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供儿女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15、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结果、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16、滚动计划法的评价:首先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其次,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这就保证了即使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各期计划也能及时地进行调节,从而基本保持一致。最后,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17、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①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②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③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④便于组织与控制。⑤易于操作,并具有供饭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三、组织

1、组织设置的原则:①专业化分工原则、②统一指挥原则、③控制幅度原则、④权责对等原则、⑤柔性经济原则。

2、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矩阵型结构、动态网络型结构。

3、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具体分析)

4、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组织规模大小、政策的统一性、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组织的可控性、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具体分析)

5、组织文化的功能:整合功能、适应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持续功能。

四、领导、激励与沟通

1、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领导风格类型:按权利运用方式划分(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按创新方式划分(魅力型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者)、按思维方式划分(事务型领导者、战略型领导者)。

3、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六大特质:进取心、领导愿望、诚实正直、自信、智慧、工作相关知识。

4、领导情景论:菲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P246-249)

5、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6、激励的需要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跟工作条件或环境有关)和激励因素(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跟工作本身有关)。

9、双因素理论对企业的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10、激励的过程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

11、公平理论(社会比较理论)

12、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13、沟通的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和合作、激励员工改善绩效、表达情感。

14、按借助的中介或手段,沟通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电子媒介沟通。

15、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6、按方向,沟通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17、按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18、有效沟通的障碍:①个人因素(有选择地接受、沟通技巧的差异)、②人际因素、③结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④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五、控制

1、控制类型: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2、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六、创新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考试体型及分值

1、填空、判断、单选、简答、计算、案例分析。

旅游学重点

一、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食、住、行、游、购、娱。

2、托马斯·库克的贡献:1841年的团体旅游活动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首例团体火车旅游,并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P20-243、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旅游供给方面的因素:政府政策与措施、景点的开发与旅游设施的建设、便利而廉价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与推广。

4、迁徙、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区别(目的和内容)

二、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大众旅游:它首先是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另一方面指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及中性和季节性。

三、旅游活动的主体

1、游客与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为旅游者;在目的地不作过夜停留,而是当日往返的称为游客。

2、旅游动机: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一个人要成为现实旅游者应具备的条件:主观条件有旅游的动机,客观条件有①足够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其家能否实现外出旅游、收入水平还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外出旅游时的消费水平、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到人们外出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②足够的闲暇时间(每日闲假、每周闲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③其他影响因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状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旅游设施、可进入性和可达性)。

四、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资源的两个定义: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称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②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食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分类(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物、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

3、如何进行旅游资源的审美:观赏角度、观赏时机、自然和文化属性、发挥想象

五、旅游业

1、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和五大部门:旅行社行业、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业的五大部门出了包括上述三大支柱以外,还包括以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以及各级旅游管理组织。

2、《旅行社条例》的几个变化:①注册资金统一为30万元、②实行质量保证金的动态管理机制、③降低外商旅行社投资门槛、④严惩“零”团费现象、⑤细化旅游合同。

3、饭店集团化经营:饭店连锁集团、饭店合作集团。饭店公司有自营、委托管理、特许经营。

4、旅游景区景点经营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①雷同开发,护士自身特色建设、②护士环境承载能力管理、③门票定价缺乏全局思想、④服务质量尚待提高。

5、可进入性:①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是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运输设施、②特种交通运输设施,在旅游景区内的广泛使用。

6、自驾游对旅游业的影响

7、邮轮旅游

8、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六、旅游的影响

1、旅游出口:旅游创汇具有传统商品出口索不具备的很多有事——①旅游产品的换汇成本地域外贸商品的换汇成本,因而换汇率较高。②在旅游出口中,买方往往采用预付或现付的方式结算,因此卖方也就是接待国能立即得到外汇。③免收进口关税壁垒的影响。

2、旅游乘数、漏损、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效应 P2883、可持续发展:P3034、旅游承载力:P3085、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消极影响——不良的“示范效应”、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篇3: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

关键词:旅游业,产业格局,长江三峡

重庆旅游产业主要布局分为一圈、一带、两翼。一圈即指的是主城都市圈,即都市游;一带是指依托长江的三峡黄金旅游带;两翼是指西北翼的大足石刻和合川钓鱼城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西南翼的武隆万盛秀山为主体的自然民族风情旅游。

一、问题的提出

重庆直辖以来旅游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在遭遇冰冻雨雪和汶川特大地震的双重自然灾害打击下,旅游接待总人次突破1亿,旅游总收入达到561亿元。尽管如此,重庆旅游业在全国旅游总收入以及重庆市GDP中的比例也仅占到4.8%、11%,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一圈”的重庆都市游主要依托于红色及抗战所留下的遗物遗址和两江环抱的山城特色,但整体缺乏休闲氛围,资源整体优势并不特别突出,历史积淀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且呈现方式陈旧老套,难以取得世人的普遍认同。“一带”的长江三峡旅游品牌为重庆与湖北共享,但相互之间利益纠葛难以完全融合。“两翼”中的西翼历史文化旅游过于单调,缺乏创新,朱竑2005年在对中国原有的29处世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吸引力调查中,大足石刻其位居末端。[1]东南翼的旅游资源丰富且颇具特色,但受制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因此,需要针对重庆旅游 “一圈一带两翼” 产业空间格局做出分析,以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主城都市圈

重庆主城都市旅游资源包括三方面:一是历史文化;二是山水城市特色;三是现代都市文明。[2]相对于山水城市和现代都市文明,重庆历史文化资源是特有的,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重庆历史文化又分为巴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国内外将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不少,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杭州的宋城、古城丽江、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它们的成功无疑都是将尘封的历史文化通过建筑、饮食、服饰等实物形式以及音乐、舞蹈、场景演绎等活动形式转化为模拟的生活场景,将历史文化开发成让人可以亲身触摸、侧耳倾听、直观可视、屏息品味的旅游产品再加以出售。目前重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沉寂于历史典籍和博物馆文物中,呈现方式陈旧。重庆九龙坡建设巴国城缺乏对古代巴国历史的考究。抗战文化和红岩文化作为重庆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相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热播给此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长江三峡旅游带

三峡工程对于重庆来说有着复杂的心态。三峡的建设促成了重庆的直辖市升格,也让全国来关注三峡的移民与环境保护建设,给予重庆特别是三峡库区很大的支持。但从旅游方面来说三峡工程利弊难以权衡,水库的蓄水淹没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风景河段景观有所改变。因库区蓄水,水流变缓,水的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有所改变,旅游环境恶化。借助国家对三峡库区的支持,将旅游开发向沿江两岸纵深发展,从传统的单一水路旅游交通向水陆空并举,加大纵深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出入长江三峡交通节点上应改变以重庆为水路主要出发点的传统游程模式,在目前万州以上327km航道两岸未开发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产品之前,应将万州作为长江上游进出三峡风景区的主要交通节点。目前应加强万州旅游城市的创建,增加港口、机场、火车站场旅游交通接待服务功能。将传统648km的三峡游程缩短为321km,增加旅游的可进入性,减少因漫长航行给旅游者带来无畏的时间消磨。对于传统的丰都名山和石宝寨应采取以陆路进入为主,水上交通为辅的参观游览新模式。这样三峡景点节点密度就增加为平均每25km分布 1处旅游景点。

从游览交通形式与时限上,采取大小、快慢结合,实现快行漫游的游憩效应。旅游行程中行游时间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传统的旅游线路一般需要70小时左右,其中用于参观游览的时间大约为25小时,行游时间比例约为0.64∶0.36,比例过低,加之游船上少有其他旅游者可以参与的娱乐活动(除卡拉OK和录像厅外)容易产生空乏感。在景点游憩时间的长短应由旅游者自己根据对景点的喜好来选择。在游船班次上实施通票制,在设置万州为出入交通节点之后,改变以大容量客轮运营为主模式,采取全封闭透景式中小型旅游快艇为主,实施公交化按时间班次运营,游客可以选择任意时段乘坐,辅之以大型豪华游轮,以方便旅游者自主选择,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控制进入小三峡行船的容积和速度,机动与传统船夫人工划桨两种动力相结合,以满足旅游者对时间和风景欣赏的不同要求。

从旅游层次上,应注重旅游者参与性,体验项目活动的安排应增加游憩效应。长江三峡体验性项目应以水和山为主体,除了传统的赛龙舟以外,还可以在合适的水域开展人工冲浪、水面飞镖、飞机鸟瞰三峡、三峡纤夫体验、三峡野外探秘悬棺攀岩、石灰岩溶洞考察等等,三峡旅游节庆和普通民俗和世俗生活相结合如搞水上婚礼、金银婚纪念行、野外人体摄影、三峡江中音乐会、峡谷走钢丝等等。

四、西翼历史文化旅游

西翼是以大足石刻和合川钓鱼城为主体资源的传统文化风景旅游带。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资源价值不言而喻,应该进一步深度开发。大足石刻可以围绕佛像石刻艺术做文章,聘请民间石雕艺人、雕匠现场雕制佛像展示石刻艺术之美,同时可以将制作的小型石刻艺术品作为商品出售。佛教寺院对于普通旅游者而言除了参观寺院主体建筑以及各种佛像塑像和一般性的佛事活动以外,没有其他生活体验,这不失为一种遗憾。建佛教文化生活体验馆,让普通旅游者(香客)品尝一顿寺院餐,听一听僧人法师的佛教基础文化知识的普及讲座,撞一次晨钟,击一下暮鼓,敲一回诵经的木鱼等,让普通旅游者在佛教文化生活馆里全身心体验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

合川钓鱼城这座宋末元初的军事堡垒,当年它以方寸之地阻挡了由蒙古大汗亲率并已横扫欧亚大陆的数万军队的军事进攻,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此,从此蒙古铁骑征战世界的脚步停了下来。[3]可见钓鱼城的历史价值非同一般。钓鱼城的旅游开发重点在于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拍摄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再现蒙古铁骑久攻不下的合川钓鱼城的历史传奇,通过影视作品的热播,让钓鱼城这段历史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二是应加大合川钓鱼城的市场营销力度,特别提高其海外知名度。

五、东南翼少数民族旅游

渝东南是重庆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渝东南自然风光绮丽,人文风情独特,如以武隆芙蓉洞、天生三桥为代表的南方喀斯特地貌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酉阳秀山多彩的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风情更是引人入胜。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改革的试验区,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农民增收,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老百姓的生活总体水平较低,但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正是发展旅游业所具备的良好条件。因此,旅游业可以作为渝东南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武隆天生三桥作为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景观价值,是重庆旅游又一重要名片。世界遗产重在保护,因此武隆天生三桥的旅游开发应坚持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的原则,重点在于完善其旅游服务设施以及加强其营销宣传。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土家族的蜡染、摆手舞,苗族的银饰、芦笙舞以及民歌等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这一区域发展旅游的一大特色资源,将这一特色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变成旅游产业优势是开发这类资源的关键。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在于将其形象化艺术化,让内容易于表现,观赏者易于接受;在开发模式上组建区域性旅游企业,实施政府引导、农民参与、企业经营的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朱竑,等.中国世界遗产类旅游产品的感知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5(5).

[2]秦学欣.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J].经济地理,2002(1).

篇4:高中教材重点实验复习

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

D. 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参考答案:C。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目的是要观察细胞分裂,而蒜叶细胞不分裂,故不能代替洋葱(根尖)。不能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因为30%的食盐溶液浓度太高,分离速度快,会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石油醚,故可以用酒精(乙醇)代替丙酮。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无法提取DNA并鉴定,故不可以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2.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表1所示。

请回答:

(1) 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

A. 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 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 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 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 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操作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 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 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像,他欲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 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

① 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

② 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

③ 使用的龙胆紫染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④ 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

⑤ 解离的时间为10~15 min

⑥ 漂洗的时间为10 min

⑦ 染色的时间为3~5 min

(7) 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利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常常因解离固定前不好确定取材时间,在所取材料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少,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我们能了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周期,确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其根尖分生区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在此时取材解离固定,实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一天中什么时段分裂期细胞较多(设分裂期时长为半小时)。

① 写出你设计的实验简要步骤:每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B D A (2) 使用显微镜时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3) 观察部位不正确(该同学看到的是成熟区细胞或伸长区细胞) (4)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5) B C (6) ①③④⑥⑦ (7) ① 30 min(若时长在1 h以上不给分)取材(或剪取洋葱根尖)一次;制做装片(若写出详细制作装片过程不算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列表记录最佳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或将各次数目列表记录) ② 根据所列表中资料,数目最多的时段,就是大多数细胞分裂期所处的时段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从而鉴定生物组织或分泌物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现欲鉴定牛奶中是否有乳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1) 该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至少要有牛奶、吸管、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仪器_______等。

(2)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

C. 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的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B.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2 mL牛奶稀释液同时加入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D. 在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2 mL牛奶稀释液

(4) 下列实验需要用显微镜的是()

A. 还原糖的鉴定

B. 蛋白质的鉴定

C. 脂肪的鉴定

D. 全都要

(5) 在本鉴定实验中必须加热的是()

A.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

B.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脂肪

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 上述都需要

(6) 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A. 双缩脲试剂

B. 二苯胺试剂

C. 斐林试剂

D. 苏丹Ⅲ染液

(7) 某些单子叶植物中,如大蒜、韭菜等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这些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斐林试剂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显微镜 (2) C (3) A (4) C (5) A (6) B (7) 这些叶子的颜色较深,对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的颜色反应起到了遮掩作用

4. 回答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下列问题。

分别在A、B、C 3个研钵中加2 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表2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3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试回答:

(1) 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 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 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液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5) 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① 定性滤纸要干燥 ② 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 ③ 滤液细线画细而直 ④ 重复画线 ⑤ 盖上培养皿盖

(6) 色素下行分离法也能将叶绿体中4种色素分离,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在圆形滤纸上倒入少量色素滤液,随后不间断地倒入层析液,在玻璃管的底部用抽气机不断地抽气。已知胡萝卜素遇Al2O3会呈红色,其余色素遇Al2O3不改变其原有的颜色,问:最先进入Al2O3的色素带呈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橙黄色B. 红色

C. 蓝绿色D. 黄绿色

(7) 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的明显变暗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

A. 黄光和蓝紫光区

B. 绿光和红光区

C. 红光和蓝紫光区

D. 黄光和绿光区

参考答案:(1) 黄绿色(或褐色) 叶绿素不是很稳定,容易被分解 (2) 几乎无色 色素不溶于水 (3) 深绿色 CaCO3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4) D (5) ①②③④ (6) A (7) C

5. 回答“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的下列问题:

(1) 在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

A.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

C. 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 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

(2)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表3是不同调查面积(单位:cm×cm)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算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算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5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篇5:生态旅游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1.墨西哥专家拉斯喀瑞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2.生态旅游的三大效应:社会效应 经济效应 环境效应

3.生态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4.生态旅游的定义:是以当地自然及原生态和谐的生态系统为主要旅游对象,对旅游者具有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强调当地居民,社区,和管理者,游客共同参与的,追求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的一种旅游的形式

5.生态旅游三大要点:A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B旅游对象受到保护C社区的参与

6.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A旅游功能B保护功能C教育功能D扶贫功能

7.生态旅游的五大参与主体:A有准备的旅游者B接受训练的当地居民C生态旅游者D研究者E政府

8.生态旅游的基本模式:A发达国家为主动模式B欠发达国家为被动模式 我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发展模式:A社区参与模式B环境教育模式C生态环境补偿模式

9.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1982年,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0.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对比:前者是在后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并逐渐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二者是在目标,管理方式,受益者,正负面影响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1.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A对生态旅游认识的挑战B对生态旅游者要求的挑战C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挑战D对生态旅游市场的挑战E对生态旅游管理机制的挑战

12.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类型:A自然资源型B自然-人文资源型概念C综合性

13.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杨桂华):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

14.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A资源属性所体现的生态美B资源所体现的生态系统更具有原生性和脆弱性C市场需求方面的狭域性和限制性

15.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A整合性原则B独立性原则C实效性原则

16.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A依成因分类B主导因素分类C人类利用依据D保护性原则分类E旅游价值的依据

17.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A生物物种多样性资源调查B生态环境资源调查C生态风景资源调查

18.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A标准化原则B实事求是的原则C全面系统的原则D动态发展的原则E综合效益的原则F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9.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A定性评价B定量评价

20.旅游活动队旅游资源的影响:A对土壤的影响B对植被的影响C对动物的影响D对环境质量的影响E对特殊生态旅游地的影响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1.广义的生态旅游者:广义的生态旅游者实质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

2.狭义的生态旅游者: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1.自然性2.责任性3.特定性

生态旅游者的分类:(按国境为标准分类:)1.国际生态旅游者:2.国内生态旅游者(按组织形式为标准分类:)1.团队生态旅游者2.散客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1.知悉真实信息和自由选择的权益2.人身、财产安全受保护的权益3.获得质价相符的产品与服务的权益

生态旅游者的责任:1.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2.促进旅游社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责任

生态旅游者形成条件:1.生态旅游者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2.生态旅游者形成的时间条件3.生态旅游者形成的精神文化条件4.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外在动力——环境差异5.生态旅游者形成的社会大环境条件

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是在全球保护环境和资源背景下兴起的。

生态旅游者旅游行为特点:1.环保性2.知识性3.参与性4.替代性

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范围界定:1.政府2.保护地3.当地社区4.旅游企业5.旅游者6.非政府组织7.学术界及相关机构8.媒体9.其他国际组织及其在华机构10.社会公众

生态导游基本原则:1.生态导游的准入制度原则2.生态导游的保护性原则和危机意识原则

篇6: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

1.考试时间:2011年1月12日(14:30-16:30)

2.题型:

• 单选:10个,1分,共10分;

• 多选:5个,2分,共10分;

• 判断说明:5个,2分,共10分

• 计算分析:2个,15分

• 简答:5个,6分,30分

• 分析:2个,25分

3.说明:

• 作业题和期中考试题都要看;

• 可带计算器

• 下周一下午4:00(1501)结课、讲评作业、复习、答疑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作品;

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前提假设;理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及评价;相互需求理论内容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两个基本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前提假设;H-O定理、H-O-S定理、S-S定理的内容;罗勃津斯基定理中涉及的“贫困化增长”;里昂惕夫之谜

第三章新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评价;重叠需求理论内容、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内容

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早、晚共识及区别);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内容;超保护贸易政策与传统贸易保护政策的区别;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评价;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部分: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外贸政策的演进;发展中国家外贸战略

第六章关税措施

关税的定义、特点;征收方法(优缺点);海关税则的分类;进口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差价税;普惠制的原则;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关税的经济效应;最优关税

第七章非关税措施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非关税措施的种类;进口配额——分配方法,与关税的区别,配额的经济效应;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倾销定义、判定、类型;外汇倾销;VERs;TBT种类 当代国际贸易问题:

第八章: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经济效应;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

上一篇:半年工作总结新闻稿下一篇:青年论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