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2024-07-27

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共11篇)

篇1: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儿科护理中人性化管理模式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8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8.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模式;儿科护理;应用;护理效果

儿科是医院一个重要的科室,其主要针对对象为婴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主要包括其健康和卫生问题[1]。有学者提出人性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的效果,减轻患儿治疗期间所受的痛苦。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将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本文将人性化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运用到儿科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自4月-4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收治1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0~12岁,平均(6.3±1.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儿,男性45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3±1.1)岁,其入院原因包括支气管哮喘20例、肺炎21例、小儿高热23例、小儿腹泻25例。观察组患儿,男性48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3±1.4)岁,其入院原因包括支气管哮喘18例、肺炎22例、小儿高热21例、小儿腹泻28例。两组患患儿的资料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含检查护理,用药护理等内容。观察组患儿则给予人性化管理护理:其主要措施:①强调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护理人员形象整洁,尤其要保证衣着干净、妆容素雅、态度和蔼、时刻面带微笑;此外,要求护理人员举止文明,面对患儿的吵闹要有足够耐心,亲切引导,切忌采用暴力的方式对待患儿;②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儿科患儿情况较为特殊,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强硬的护理技能是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提高护理技能,降低不必要的护理纠纷;③合理分配任务: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防止因任务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护理不到位情况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④为患儿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儿科患者有其特殊性,在病房布置上可采取张贴花草、动物、卡通人物等图片;对于必要的住院须知、操作告知等规章制度采用颜色鲜艳的卡纸制作;病房窗帘以暖色调为主;⑤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当患儿家属对护理及治疗有疑问,甚至加以责备时,护理人员应学会换位思考,仔细聆听,做到不动怒,耐心解释;主动与患儿家属聊天,疏解其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给予患儿治疗信心;⑥秉持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患儿日常、及时抚慰患儿的不良情绪:加强对患儿的巡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当发现患儿在治疗时出现惊恐表情时,及时给予安慰,包括轻轻抚触、鼓励性对话或者采取其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计算满意度。其中满意度主要对患儿的家属进行评价,包含10个因子,每个因子10分,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很满意,60分以上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为很满意及满意者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8.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儿由于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对医院、对医护人员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治疗效果。此外,患儿家属由于担心患儿,可能会存在质疑医生、护士的护理工作等情况,进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2]。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儿科患儿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的性格,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滑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同时可见,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突出了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3]。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王晶 单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11(12):1733-1734.

[2]杨迎春.探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有效性[J].中国卫生产业.,12(1):143-145.

[3]高燕.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4):374-375.

篇2: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36例儿科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观察组对患儿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对照组对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满意、护理管理满意、护士业务水平能力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日常的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入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防范意外发生,提高儿科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患儿在医院内接受护士专业细心的护理过程中,因为儿童与成年人不同,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患儿的年纪比较小,再就是情绪很不稳定,这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还使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超负荷。医院的护理工作本来就很繁琐且沉重,这就使护理工作意外风险发生率增高,由于这种风险存在于护理实践的多个层面,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其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1]。伴随着患儿家属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护理工作也越来越细致,承担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很多儿童疾病发病比较快,病情也相对复杂,变化迅速且自我表达能力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能靠护理人员自己去观察从而发现病情变化。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偏低,晚上经常要倒班,家庭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薪酬与劳动不成正比,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等原因,是造成儿科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2]。为了给患儿提供更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儿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患儿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儿科患者236例,男161例,女75例,年龄3~12岁,平均(7.8±2.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18例。观察组男81例,女37例,年龄(7.7±2.5)岁;对照组男80例,女38例,年龄(7.9±2.3)岁。2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组员由责任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责任护士组成,根据不同的能级完成不同的护理任务(护士长巡视监督、主管护师专科教育、护师完成日常的操作、责任护士负责护理反馈及评估),有问题及时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开讨论会,护士长为顾问,主管护师主持,会议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实施后评估实施效果并做出进一步整改,通过不断的业务学习及讨论,达到提高风险管理小组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风险认知意识。

2)加强业务学习。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每位护士的不同特点与能力来制定相应的再教育方案,并对其安排合适的岗位,调动她们的学习兴趣与工作积极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专科技能方面的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制定1个1年计划,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1个档次。

3)开展患儿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患儿疾病情况的不同,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宣教,再根据患病儿童的心理状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之交流疏导,耐心细致地答复患儿的每个问题,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

4)建立药物及设备维护管理制度。针对患儿使用的药物与设备应及时地做好记录,保证各种仪器的安全卫生及有效性,每天的值班护士要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清洗等。

1.3观察项目比较

2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包括给药、意外伤害、管路脱落、压疮风险)及对住院环境、护理管理、护士业务水平能力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风险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满意、护理管理满意、护士业务水平能力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任务繁重且琐碎,在护理过程中常出现如护理人员的疏忽、操作不正规、试管乱用、点滴外漏、留置标本出现信息错误、仪器检查不仔细等情况,而在住院期间住院家属的.照看下还有管路脱落、磕伤等意外出现,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管理上风险随之而来,而这种二次伤害,不管是对患儿还是患儿家属都是难以接受的,既影响患儿的身体恢复,延缓治疗效果,还会给治疗增加不必要的麻烦[3]。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将制定出的解决方法应用到进一步的工作中,评估解决方法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做好预防性的工作,解除安全隐患与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对患儿的预后会有很大的帮助[4]。有相关研究[1-2]证明了将风险管理运用到儿科护理管理的工作中,效果十分显著。目前所知的护理管理方法中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力争形成有效的预防,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风险发生概率比对照组低,说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医疗事故的产生,有效降低医疗风险,明显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护理管理、护士业务水平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表明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得到患儿及家属的高度认可[5]。

作者:邹芹 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蔡金娣,韦丽.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究[J].饮食保健,2015(8):124-125.

[2]孟红燕.探讨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9):5132-5133.

[3]冯霞.探讨危险因素管理在小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271-272.

[4]邱光娥.危险因素管理在小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要点初探[J].医学前沿,2014(11):69-70.

篇3: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包括儿科门诊、急诊、儿内科、儿外科以及住院部, 护士人员一共有14名, 其中40岁以上2名, 30~40岁5名, 30岁以下7名, 平均年龄24.5岁。本科学历1名, 大专学历9名, 中专学历4名。

1.2 方法

1.2.1 情感方面实施人性化分工和管理

实施人性化管理: (1) 在理念上做到以患者和护士为中心, 要投入两份不同的管理情感, 有了合格的护士才能有好的护理质量, 有了满意的护士才能有满意的患者。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工龄结构、身体状况和患者的实际需求来安排人员, 尽量保持人员数量、身体状态和技术水平的平衡。将身体状况好的高龄护士安排在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班次中, 例如在门诊部门, 上午输液的患儿较多, 护士长要安排穿刺技术好的高龄护士和技术较差的低龄护士进行搭配, 这样不但可以完成大量的门诊输液工作, 也能够使低龄护士有较多的机会进行小儿静脉穿刺, 更快的提高技术水平。 (2) 护士长要经常性的关心护士的生活, 因为儿科护士经常处在哭闹的环境当中, 而且疾患儿童家长又对子女非常关爱, 对护士的技术要求很高, 这很容易造成护士与家庭之间产生矛盾。要积极的了解护士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态度, 对家庭有困难的护士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 护士生病的时候要组织人员前去探望, 必要时要安排护理人员陪同诊断等。

1.2.2 充分发挥护士的个人潜能

(1) 要为每一位护士建立单独的个人档案, 在平常的工作中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特长、爱好等信息安排其在病房中的相关工作内容。 (2) 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护士长要征求儿科全体护士的意见进行综合的分析决策, 遇到新的方法护士长要开会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 然后以投票的方式表决是否开展。这样不但可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获得护士的拥护和认可, 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护士的个人潜能, 每一位护士把儿科当做自己的家庭, 对问题积极出谋划策, 效果显著。

1.2.3 增强护士的专业技能

因为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静脉穿刺技术难度很高, 并且一旦穿刺失败就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情绪, 这对儿科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长要加强对儿科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 并教会护士良好沟通技巧, 为患儿家属和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 结果

在对本院儿科全体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后, 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由原来的80.05%提高到了96.50%, 而且儿科还收到了25面锦旗, 且投诉和护理过程中的矛盾事件大大减少, 也没有出现护士因工作压力而辞职, 实施人性化管理效果有显著提高。

3 小结

儿科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 由于儿科服务的对象比较特殊, 与其他科室的护理相比工作量大、类型繁多, 技术难度较高, 患儿家属要求较高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给儿科护士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1]。而且有研究表明儿科护士的患病率要高出成人科室护士很多, 加上儿科护士的工作待遇较低, 对儿科护理团队的稳定性埋下了隐患, 一旦有工作人员无法坚持下去就会引起连锁效应[2]。作为儿科护理人员的管理者要面对现实分析形势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儿科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注重护理人员的情感变化及家庭情况等。这样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也提高了儿科护理人员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为科室赢得了荣誉。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儿科全体共14名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 积极营造有利于儿科护士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 充分挖掘儿科护士的潜力, 提高儿科护士的抗压能力。结果 对儿科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且投诉和护理过程中的矛盾事件大大减少, 也没有出现护士因工作压力而辞职的现象。结论 对儿科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切实的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儿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士,人性化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易艳.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护理学杂志, 2013 (2) :42.

篇4:儿科护理中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21世纪,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最新的革命性转变,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工程医学模式,这对护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院努力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旨在通过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和社会经济效益。

一、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一)全科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服饰整洁、淡妆上岗、仪表素雅,面带笑容、热情主动、语言文明,动作轻柔,让患儿及家属在第一时间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印象。

2、规范文明用语:即“热情接、耐心讲、细心问、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让患儿及家属得到护士的热情周到的接待,耐心和蔼的讲,细心关爱的询问。

(二)规范服务内容,实行全程优质服务:从规范患者入院接待、出院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等活动入手,实行全程优质服务,积极创造温馨家庭病房,让患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执行“患者在我心中,我在患者身旁”的服务宗旨,从患儿来院到离院,加强与患儿沟通,提高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全程、全方位主动为患者服务。

(三)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了减轻护士的压力,我们坚持每月召开民主生活会,护士把在工作中压力释放出来或者平时护士间存在误会或矛盾,也借助民主生活会,使矛盾通过良好的沟通化解。当工作出现差错时,执行惩罚要注意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时人分析原因,把差错作为宝贵的经历让全体护士分享,举一反三,降低同类事件的发生机会,让消极事件发挥积极作用。消除或延缓各种磨檫和矛盾,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实现团体的最佳效益

(四)完善监督机构,有效进行反馈:建立完善监督反馈机构,认真实施服务承诺制度,设立意见箱、意见本,公布服务监督投诉热线电话,并及时有效地反馈处理。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真情回访服务,提高患儿满意率。

(五)制定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1、物质激励对所有出院的患儿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每月总结1次,被患儿及家属表扬次数最多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精神激励 对新护士的进步要不吝赞美,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演,让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满自信,有助于护士的健康成长;对高年资护士可以安排外出学习,让其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既有激励作用,又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本科室中开展应用。

(六)合理安排工作由于患儿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小儿科的特殊性,护士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经常不能准时下班,护士上班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因此要求护士的排班按“新老搭配,性格互补、能力互补”的原则,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各班次的工作量不同实行弹性排班,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效果

(一)更新了服务理念,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真正体现

作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的形成,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推行,他不是独立存在的,更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学习,长期的积累。打破了论资排辈,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护士精神上有一种荣誉感,物质上得到了较高的奖金待遇,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全科形成了“比工作、比学习、比进步、比能力、比贡献”你迫我赶的良好局面。作为每个护士,要逐步完善自已人文修养的同时,是人文理念真正扎根在内心深处,贯穿于为病人服务的全程中。

(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随着医疗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才是赢得患儿的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应用媒体、网络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更新拓展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护理人员积极搞科研、写论文、开展读书应用活动;学习三基理论及技术训练再掀高潮。护理群体所展现的精神风貌、伦理道德、行事风格,将进一步突出医院的形象,争取医疗市场。

(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护理人员紧缺、护理任务繁重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这一矛盾日趋突出。为了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必须加大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尽量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梯队,为了减少护士人才流失,医院也重视护理人才的使用,完善激励机制,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求,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开展向榜样学习,树立真正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一年的实施,护士的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通过人性化管理,在儿科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智慧和潜能,大大地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实效性,这样不仅促进了护士积极学习各种新知识,同时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坚持以护理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目标,主动关心、询问病人,耐心解释病情,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

篇5: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按照他们院里的要求改下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6位手术室护士,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方法,对观察组采取人性化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护理质量

作为医院实施抢救、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有着较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高度的精神集中,工作强度较大,而且工作时间也不固定。长期的高强度、不规律的工作,会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的疲劳,进而对其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因此,为保障手术室的护理效果,需要引入科学合理的手术室管理方法。人性化管理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思想,给予护理人员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满足,以促进其工作效率和

[1]积极性得到提升。我院手术科从2011年4月开始实行人性化管理,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现将研讨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6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年龄在23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2.4)岁,工龄在2年至16年之间,平均工龄为(9.3±1.5)年。其中有1例副主任级护师,有7例主管护师,10例护师,8例护士。在学历方面,有10例本科学历,12例大专学历,4例中专学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性格、职称、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方法,对观察组采取人性化管理方法,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内容主要有:①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各项行为的标准,为避免工作中出现任何差错,应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此,我院手术科为减少和预防手术室中事故的出现,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手术室内管理

[2]制度、手术药品和物品管理制度、手术室输血制度、手术室消毒和隔离制度等。②人性化

关爱:人性化关爱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思想,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激励,更加体现在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尊重。做好人性化关爱,首先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自然的工作环境,同时在休息区配备沙发、饮水机、电视机等,为其提供一个优雅、舒适的休息环境。其次,要针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心理支持。因为护理人员在社会中扮演多重角色,例如母亲、妻子、女儿等,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波动,所以护士长根据各位护理人员的家庭情况、心理变化和不同需求,给予其适当的心理支持。在平时的工作中,护士长要尊重护理人员,平等待人,对护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护士,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另外,在节假日期间,护士长可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各种活动,例如歌唱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以放松

[3]心情、释放压力,使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升。③鼓励护士进行自我展示:组织

护理人员参加专业操作比赛,为其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考试,以不断提升自己;将表现优异、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晋升为管理人员,以使其工作积极性和

[4]

主动性得到提升,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促进手术科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地进行。

1.3评判指标

护士每月进行一次护理考核,根据考评结果,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向患者发放我院自编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判指标包括不满意、一般和满意三项。

2.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例数 13 13

质量评分

89.8 95.5

理论考核合格率(%)

94.8 99.6

技能考核合格率(%)

93.8 98.3

差错发生率(%)

16.8 5.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对比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例数 112 106

满意 43 99

一般 48 5

不满意 21 2

满意度(%)82.3 98.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人性化管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思想,给予护理人员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满足的管理模式,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为护理人员营造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休息空间,给予其一定的人性化关爱,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激励,更加体现在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尊重等。手术室作为医院实施抢救、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其护理管理工作和水平对护理质量,甚至患者的健康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要求。因此,需要引入科学合理的人性化手术室管理方法。人性化管理方法要求护士长给予护士更多地关爱、理解、尊重、激励,并为其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保障手术室的护理效果。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 牛玉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32):117-118.[2] 陈正琼.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与护士的能动作用[J].沪州医学院学报,2010,27(06):557-558.

篇6: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化护理质量及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更好地提高我科护理服务水平,切实抓好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方案:

二、质量控制指标

1.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2.特、一级护理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80分)3.护理“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4.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5.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8%(合格分80分)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8.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9.经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98% 10.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0 11.病房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完善

三、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2.定期组织检查及随机检查每月至少1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不断持续改进病区护理工作质量。

四、具体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一次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质控小组成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指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意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3.加大落实、监督、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促。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4.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5.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促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利。

7.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8.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9.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主管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篇7: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康复病房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80.0%(P<0.05)。结论:在儿童康复病房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可靠,大大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效地减少护理事故及投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童;康复病房

2009年l~10月,我们对30例儿童康复病房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在我院儿童康复病房住院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O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6.51±2.13)岁。对照组男16例,女l4例;年龄3~12岁,平均(6.55±2.16)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① 营造儿童乐园式、家庭式住院环境。病区走廊墙壁挂上精美的卡通图片、色彩鲜艳的气球、彩带,使病区气氛活泼、充满童趣;病房醒目的区域放置小朋友生活照、手工制作、绘画等专栏;播放儿童背景音乐;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每间病房内配备设备齐全的洗手问、储物柜、电视机、中央空调等。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着装以患儿喜爱的色彩为主,在称呼上也改变以往用床号代替的生硬做法,用温馨、亲切“宝宝、乖乖、宝贝”等称呼,使患儿感觉在家里或幼儿园,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护患交流氛围;在进行各项操作前说一些鼓励性的话,操作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问,减轻患儿的恐惧感;用儿童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进行交谈。③开展儿童娱乐活动。安排护士或家长每日下午有计划地组织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在节日或患儿生日时,送上小礼物、贺卡、生日蛋糕等,活跃患儿的病房生活。④提供自助式厨房。住院期间的饮食是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为患儿提供自助式厨房,自己加工改善伙食,即能解决患儿的营养问题又能杜绝在病房用电器加工带来的安全隐患。⑤家庭支持。护士要以真诚的态度主动接近家长,向家长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制定护理计划,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使家长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评价表,实施后对两组的出院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举止言谈、技术水平、主动服务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4级: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率+满意率。并设置了最满意护士和最不满意护士一栏,并注明最满意原因和最不满意原因及患者的建议和要求。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讨论陌生的就诊环境及各项治疗、检查等,对患儿来说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也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刺激源,易产生紧张、恐惧情绪,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延误患儿的病情,增加医疗开支,同时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护理模式,核心是以人为本,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正当要求,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本科室为患儿营造儿童乐园式、家庭式住院环境,播放儿童音乐,提供自助厨房,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娱乐活动可使患儿及家属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安心地住院治疗,尽快促进康复,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就是将人列入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给患儿更多治疗之外的服务,注重在细微之处下功夫,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关怀。要求每位护士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还应有与患儿交流的技巧,以人性化服务的精细、高效、温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尽最大努力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在实践中,我科护理人员改变以往的护理观念,树立了“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明确各自的职责,能够根据儿童疾病的特点制定护理措施。熟悉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及个性特征,了解其治病的需求,确立沟通目标与护理服务内容,在护理过程中关心、疼爱患儿,切实减轻患儿病痛。

篇8: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半年内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80例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家属入选条件为患儿主要负责人。280例患儿家属中男135例, 女145例, 年龄24~42岁, 平均年龄 (29.8±3.4) 岁, 患儿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103例, 占总病例36.8%, 消化系统疾病86例, 占总病例30.7%, 其他疾病91例, 占总病例32.5%。

1.2 人性化服务内容:

规范行为, 优质服务患者, 护理从基本点滴做起, 仪表端庄、整齐, 微笑服务, 对于患儿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详细解答, 把最好的服务形象展现给患儿及家属, 树立良好形象能够为良好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护理人员在平时多补充护理方面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护理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日常常用护理规范的学习, 相互交流, 共同进步。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尽量避免专业术语进行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应用简便适当的语言进行沟通, 在患儿就诊过程中, 护理工作人员应当主动询问患儿及家属需要解决的困难, 并给予解决。环境的部署, 在患儿就诊的大厅内, 可以悬挂简单易懂的宣教图画, 进行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教, 给予患儿家属以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调查方式:

采取专业人士设计的儿科门诊调查问卷, 由接受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问卷发放, 并且为患儿家属讲解每项调查内容及填写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患儿就诊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等, 采取A、B、C的评价方式, A为满意, B为一般, C为不满意, 一共进行280份问卷调查, 问卷全部完成调查并收回。

2 结果

我院儿科门诊经过半年人性化服务, 调差问卷结果显示, 患儿家属对医院就诊环境、护理人员满意度、护士仪表等满意度均在95%以上, 见表1。

3 讨论

以往的护理工作人员往往只重视住院儿童的舒适度和护理工作, 从而忽视了患儿的心理需要和适应, 儿科门诊作为患儿就诊的第一窗口, 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本科室乃至本院的服务质量。当前医疗环境下, 儿科门诊就诊人员较多导致环境相对嘈杂, 因此患儿家属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低。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满足患者的需求, 还主动询问患儿家属的各种需要, 最大限度体现护理环境, 给予患儿家属心理的安抚与鼓励, 充分体现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 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 在心理上对医护人员信任, 从而使得诊疗在一种愉快的过程中度过, 为治疗提供良好的氛围[2]。人性化的服务首选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沟通是交流的第一步, 良好的沟通是人文关怀的具体应用, 儿科门诊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疾病痛苦的患儿, 患儿往往是家庭重点保护的对象, 家属的情绪往往不稳定, 甚至有些家属心态偏激, 因此家属对护理工作者要求较高, 遇到一点不顺心会导致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护理工作人员承受巨大的心理精神压力, 因此儿科门诊良好的沟通是避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疾病给予改疾病的知识讲解, 提前告知疾病的发展, 避免家属因对疾病不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满[3]。儿科门诊是医疗单位的窗口, 门诊的护理人员是与患儿最早接触的医护工作人员, 自身的仪表、服务态度及其对工作的热情对患儿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由于患儿不能独立接受医院诊疗过程, 因此服务对象不仅仅包括患儿, 还包括患儿家属, 沟通的对象也应包括家属, 与家属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缺乏, 对治疗的不理解, 导致家属对服务不满意, 极易产生焦虑烦躁心理, 针对患儿家属的这一特点护理人员应在语言上注意, 主动关心和安抚患儿, 与家属充分交流, 详细解释家属的疑虑。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儿科门诊280例患儿家属进行人性化服务, 并通过调查发现, 患儿家属对我院就医环境、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护士仪表等满意度均有良好的反应, 满意度高达95%以上。人性化服务能够提升本院的知名度, 加强患儿家属对本院的信任, 给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总之, 在医院儿科门诊护理管理方面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能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医患环境。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80例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人性化服务, 调查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调查发现, 家属对我院就医环境、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护士仪表等满意度均有良好的反应, 满意度高达95%以上。结论 在医院儿科门诊护理管理方面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能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医患环境。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悠悠.浅析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9) :241.

[2]黄雪芹, 刘倩如.人性化服务在儿科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4) :1672-1676.

篇9: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1)临床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医疗护理技术常规》是护士技术操作的指南和依据,是医疗事故鉴定鉴别操作是否正确的标准,护理技术操作如果出现纠纷,首先查看是否违反了操作常规,若有违反即要承担责任。①对危重患儿、特殊用药患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在护理操作中注意证据保全;对有疑问的病例,应留存安瓶等以备发生纠纷时举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指出,因抢救危重患者需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重复一遍,待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于抢救结束后立即据实记录。发现医嘱错误时护士有权拒绝执行,如药量、配伍禁忌药,若明知道医嘱会给患儿造成损害而执行,一旦酿成后果,护士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法律责任。②由于护士在治疗中用药错误或疏忽观察,因而造成后果,要承担法律责任。儿科用药是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及病情严格计算给药量,如因工作马虎大意,计算错误;给药速度未按医嘱执行;给药时间的不正确等,使患儿得不到治疗效果或延误病情,出现不良后果,当事人应负法律责任。③护理工作是否到位也是引起纠纷的敏感问题。如室内紫外线消毒时没有警示,致使外人进入而产生纠纷;静脉输液没有及时巡视致使液体滴空造成患儿家属的心理障碍,而要求补偿;口服药用量及时间没有明确说明等,上述过失行为,均会引起法律纠纷。

(2)特殊药品及医疗设备使用中潜在的法律问题:①药品的管理及使用是一个充满潜在危险性的领域,对各种毒、麻、限、剧药物的使用必须与医院有关药品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相一致,对于抢救药物及生物制剂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中规定注意低温、避光等要求。护士在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仔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②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因器械老化、电源不通或操作不熟练而耽误患儿抢救时间,同样会被患方追究法律责任。

(3)医疗护理中有关知情权的法律问题。《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利。护士在护理操作前必须向患儿家属解释清楚,并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方可执行,否则,即侵犯了患方的知情同意权。

(4)临床护理文件中潜在的法律问题:①护理记录不及时或漏记。这是危重患者抢救时最容易发生的失误,另外,由于护理人员不足,每天忙于常规处置,对书写护理记录不重视,常下班时回顾性补记,易造成关键性内容漏记,一旦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或发生医疗纠纷时,家属要求马上封存病历,而有时护理记录还来不及补齐,给护理工作带来潜在的危险和隐患。②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中医护记录不一致或自相矛盾是大忌。如医护记录的死亡时间、病情变化时间、抢救时间、药物过敏实验结果等关键点不一致;医护病情观察判断差异,如医生记录病人浅昏迷,而护士记录清醒嗜睡,从实体上无法证明特征事实的真伪,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该承担,本可避免的法律责任。③病情记录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与实际不符,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主观评价多,客观记录少;执行治疗医嘱多,体现护士的护理活动少;护理记录不能完全反映患儿的住院情况,如护士未按常规观察及记录或弄虚作假,因为不负责任而导致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事故,护士将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④护理记录修改不正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规定严禁涂改、伪造病历。个别护士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误不使用正确的方法修改,而使用刀刮或重新整页抄写;护理记录中关键词句、实质内容、重要数据修改;医嘱单上护士执行时间涂抹等,一旦发生纠纷,在举证时很难产生法律效应,对修改或涂改的医疗文件,若涉及法律诉讼均会降低真实性和可信度,所涉及诉讼的医学文书有擦痕会被看作企图隐瞒掩盖某些事实。

对策

(1)加强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根据儿科护理的特点,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管理办法》,熟知患儿住院享有的知情权、安全权、选择权、健康权、受尊重权、有权复印病历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护士在执业中不断学法、懂法、用法,熟练掌握法律,在工作中自觉地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2)完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是保证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的重要规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守则。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而且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认识到遵章守规是护士自我保护的法则,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3)各种护理文件记录要符合当前的法律规范:儿科护理文件记录反映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病况及诊疗过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必须根据医疗文件的同步原则,从法律角度规范和健全护理文件记录,使之更具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护士应做到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认真地执行查对制度。

(4)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完好、到位:儿科护理工作较繁忙,随时会收入危重患儿,所以急救药品、物品应准备到位,时刻处于应急状态,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每班的交接都要清楚明了,每周全面检查1次,检查时不可忽略小环节。

篇10: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月~201月儿科护理人员20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7.1±2.6)岁,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为2~,平均时间(4.5±1.6)年,学历:8名大专、6名大专、6名中专,技术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9名,助理护士2名。

1.2方法

1.2.1责任组长的纳入标准。首先对全科护士进行考核,考核标准有: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学历、工作时间、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及处理能力等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其次规定进行专业护理工作5年及5年以上,学历为大专以上,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积极,沟通能力较强。最后要求护理人员自主报名,民主投票。1.2.2护理组长的工作职责。护理团队的中心就是护理组长,他的工作首先就是完善患者的护理工作;其次要把团队中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妥当并做好检查工作,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落实,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然后要做好沟通工作,交流工作经验,使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质量做到最好[2]。最后就是负责一些难度较高的工作,例如突发状况的处理、病情严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挑战性的静脉穿刺。1.2.3责任组长工作重点内容。(1)监督床边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常对病房进行巡视,熟悉每个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多与交接班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对每一个关键环节仔细处理。之后对交接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检测基本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2)晨间交班工作的进行。要求夜班护士把夜间工作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否有突发状况以及突发状况的处理等等。(3)与主治医生一起查房。责任组长要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患者最佳治疗方法以便配合最佳治疗方法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4)规划护理计划。关键就是巡查重点患者,安排并调节下级护士的工作,随时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情况[3]。(5)对疑难病例的`护理工作的研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护理会诊,对重点患者包括疑难杂病患者的护理方法要进行讨论解决,进而对不恰当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改正。(6)责任组长对患者进行各个方面的评测,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工作,对出院患者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对患者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指导,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于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测,采用不记名的方法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开展评估,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健康教育情况、主动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出院注意事项等。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后儿科护理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3结论

在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在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以及对医疗保健的向往在与日俱增。所以层级式责任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大的作用,尤其是护理责任组长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发挥着主心骨的力量。护理责任组长凭借已有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资历较浅的护士进行指导,培训并考核[4]。通过护理组长的指导与监督,能够进一步落实日常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把非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管理质量(P<0.05)。综上所述,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重视护理组长职责,有利于提高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效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林梅,林海鸟,洪雪佩,等.组长负责制在儿科ICU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1(13):63-65.

[2]蔡金娣,韦丽.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究[J].饮食保健,2015,4(8):124-125.

[3]陈英,黄春霞.层级责任模式在小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3(2):134-136.

篇11: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的论文

[摘要]目的剖析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间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的50例患者和23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间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的50例患者和24名护士作为研究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00%,明显比对照组的86.00%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5.83%,比对照组的78.26%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内科护理管理中积极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可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护理管理;应用效果;人性化管理;满意度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意识显著升高,使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人性化管理属于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方法,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可对护士的自身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并起到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保障患者权益以及促进医院发展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于临床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当中积极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连贯性与合理性,同时还能激发护士的工作潜能,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塑造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此次研究,将以该院中的100例内科患者(接诊于201月—月)为对象,着重剖析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2015年1—12月期间,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时所接收的患者50例,其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47.3±6.1)岁。护士23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2~38岁,平均(28.3±2.7)岁。研究组:2016年1—12月间,该科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时所接收的患者50例,其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47.5±6.2)岁。护士24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2~37岁,平均(28.1±2.6)岁。比较两组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为[1]:于护士的办公区域当中摆放绿色盆栽与花卉,同时根据护士的要求摆放一些装饰物,让护士能在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中工作。加强不同科室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力度,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时解决护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上级管理员,应主动帮助下级解决问题,并向其提供相应的指导,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每月组织护士进行1次户外活动,帮助护士减轻心理压力,纾解紧张等负性情绪。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合理排班,让护士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制定考核体系,每月月底对护士当月的工作情况进行1次考核,并落实奖惩制度,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全体会议时,鼓励护士多发表其自身的看法,让每位护士都能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针对表现较突出的护士,需于会议中予以相应的表扬与奖励,同时邀请其和其他护士分享经验,以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有投诉亦或者是工作中有失误的护士,需积极调查原因,并予以相应的责罚,责罚时,需注意对护士的尊严和权力进行有效的维护。

1.3评价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评价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分值最高均为100分,其中不足60分视作不满意,60~89分视作基本满意,90分及以上视作非常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组例数×100%]的结果即为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为86.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士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达到95.83%,明显比对照组的78.26%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医疗体系中,护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且其同时也是和患者有直接性接触与沟通的一线岗位[2]。研究发现,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度和操作能力对患者病情的归转以及预后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此外,护士的工作态度也能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去,因护士的工作量比较大,再加上医院并未制定出系统性、完善性的管理制度,使得护士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而不良的工作环境以及不清晰的责任体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士工作的积极性[4]。内科所涉及的疾病较多,病情较复杂,护理工作十分繁杂,且任务量也比较高,所以,其对护士的要求也相对于其他科室更高。对此,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手段,对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干预。人性化管理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兴的管理方式,既能显著提高护理团队的合作能力与服务精神,同时也能帮助护士改善工作环境,纾解紧张等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护士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面对患者[5]。相关研究表明,对内科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整顿护理团队的纪律,维护护士的良好形象,让护士更具有威严,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与依赖感[6]。另外,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可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促使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谨慎、小心,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对表现较好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能显著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

在此次研究当中,对照组为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所接收的患者,而研究组则是该科在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所接受的患者,经综合分析后总结出,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98.00%vs8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为95.83%,明显比对照组的78.26%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于内科护理管理中合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助于为护士减压,维持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淑杰.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理念[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9):173-175.

[2]韩桃桃.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11(1):85-86.

[3]解圆圆.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27):69.

[4]杨朝凤.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6(6):209-210.

[5]张波.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3(14):1832.

上一篇:服务质量管理框架下一篇:2023年选煤厂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