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观察物体

2024-07-02

二年级上数学观察物体(通用13篇)

篇1:二年级上数学观察物体

这一课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要让学生能通过想象,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会多种摆法,但不要求学生个个都要摆出不同的摆法。

教学时通过小游戏因如要学的内容进行新授教学。新课教学时,先让学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的活动场景,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氛围。紧接着根据所给信息提出响应的问题他们分别从不同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去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形状互相交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在此环节中,对于学具的使用教师交代得不清楚。学生在观察时的方法指导还不够确切和详细,而且由于学具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观察的实效性降低。

在观察了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后接着又让学生观察再加一个正方体,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是什么形状呢?本环节让学生与同伴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前面是对所给的物体进行观察,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如果从正面看,还是这个形状,再增加一个正方体可以怎样摆呢?这一问题,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训练。在问题的交代过程中,我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比较肤浅地指导学生拼摆的过程。这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拜访物体的多样化。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但是由于学具太小,四人小组观察的时候学生观察得不明显,最好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这样便于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的观察具有实效性。

篇2:二年级上数学观察物体

一、说教材

《观察物体》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在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 物和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 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 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 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故事“盲人摸象”以用听故事的活动,激 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猜一猜” 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物体是不全面的。

2.演示法

充分借助直观形象,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观察物体时,通过电脑演示学生熟悉的讲台与粉笔盒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并 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教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时,发给每一个小组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相互 议一议,画一画,在你所处位置看到的正方体是怎样的,在观察发现 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 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 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观察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正方体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 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 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在教学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手提纸袋,观察 结束后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这是从哪个位观察到的然后组织讨论,同一动物为什么同学们观察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课前激趣

1.讲盲人摸象故事引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当中了解只看到物体的 一部分是不全面的。

2.连一连,让小朋友根据老师所给出物体的面,连一连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物品,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连线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内容,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合作探究

1.本位观察

首先教师通过各小组对正方体的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明确不 同的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特别强调侧面点的不同处。

2.换位观察 通过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

3.全方位观察

教师让学生选择在本组中喜欢的角度去观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深刻认识。4.认识例1中各图的观察点。

(三)巩固深化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连一连,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拓展延伸

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说的方式,培养学生眼、手、脑相互结合,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五)总结

篇3:二年级上数学观察物体

一、填空改连线,直逼教学目标

变化:新旧教材例题中都提及“下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然而新教材呈现的方式是“连一连”,而旧教材呈现的方式是“填一填”。

不变:教材例题呈现方式改变,但是不变的是学生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都得以发展。

思考:本课例1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辨认从不同面看到的形状, 体会观察的对象的空间特征。旧教材本课编排在例题3,显然,这是在学生已经观察过由物体组合的物体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相对丰富的学习经验。新教材由“填空”变为“连线”,在已经给出的三个图形里,指出哪个图形是前面看到的、哪个图形是右面看到的、哪个图形是上面看到的。只要把头脑里的几何体的三个面的图形表象与教材给出的三个图形比照, 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头脑里的表象外显。这样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已有生活经验,便于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而不是旧教材中以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与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亲自思考。呈现方式的改变,降低了观察对象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观察操作活动的针对性。易于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并结合图形构造, 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只是一个知识的堆积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探索、获得与生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亲历观察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二、立体到平面,凸显空间观念

新增:新教材在编排内容上增加例2(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上下两层(下3上1)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这3个方向进行观察)。

思考:新增例2,丰富学生的操作体验,学生通过拼摆小正方体,有了丰富的表象储备,才会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而这种空间想象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 只有通过教师引导才能深化。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各种形状,置身三维世界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 渐渐获得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 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教材的呈现为“摆一摆、看一看”,提醒我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让学生先用四个同样的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再从不同位置仔细观察。顾名思义,“观察物体”是用眼睛看物体。如果不摆出物体,只是看教科书画的立体图形,就不是真实地观察物体。学生不可能真实经历从前面看、从右面看、从上面看的活动,不可能真实体验几何体各个面的形状,更不可能获得观察物体的知识技能。另外,学生动手摆出几何体,能通过触觉感知其形状特点,这是对观察物体的视觉信息的有力支持和必要补充, 从而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想,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二是重视观察、比较、表述,学生边看边说,分别说出从前面看到什么形状,从右面看到什么形状,从上面看到什么形状。这是三维立体向两维平面转化的思维活动,凸显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操作中观察,积累活动经验

变化:人教版教材例1和例2都突出“摆一摆”,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则突出“画一画”,摆与画各有什么不同理解?。

不变:无论“画”或“摆”,都离不开本课的数学本质———学生的数学思考及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考:“画”———学生要从每个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各个图形由几个小正方形拼成, 这些小正方形怎样排列……一边思考一边画图。由此可见,编排画的本质是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及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然而,人教的“摆”,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做中思考,不仅凸显数学思考及其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更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例2“移动一个正方体”,几何体的形状下依然是3,上依然是1,但是上面的正方体不是在左边,而是在中间(或右)。变化后,要求通过观察,找出变化后的几何体的前面、右面、上面的视图。例题还要求比较变化后上面的形状相同,左面的形状也相同,可前面却不相同,体会几何体结构上的不同,前面视图也不相同,而三个几何体的结构虽然不同,左面、上面视图为什么相同?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篇4:二年级上数学观察物体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这的

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这的位置。

教学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照过像吗?老师有几张照片,能看出是谁?都是老师,看上去为什么不一样?

2、同学再看看这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哪里拍的?为什么也不一样?小组先互相交流。叫学生试一试站的位置。

小结:拍照你们很有经验,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出不同的照片。

今天我们就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

1、今天请来了企鹅小博士和我们一起学习,高兴吗?小博士最喜欢开动脑筋,专心听讲的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现在每个人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仔细观察,然后给它也拍个照片。(老师示范架起镜头对准小博士,仔细看)

刚才我们拍的照片全放在信封里,请你们打开信封从里面找到你刚才拍的照片,再仔细对照。

1、找到吗?出示照片

看到1号照片的同学举手,是从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

看到2号照片的同学举手,你又是从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

1号和2号有什么不同?

3号照片的有哪些同学?看到什么?剩下的同学是看到几号?又能看到什么?

2、你们都给小博士拍了一张照片,现在请大家到每个方向去观察小博士的样子和刚才每个位置拍的照片是一样吗?

3、看到的和照片一样吗?

4、过从四个方向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是的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同的样子。(板书)

三、比一比

1、请组长拿出一个杯子,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看到1号照片的起立,2号杯子的也起立。他们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观察他们站的位置怎么样?

3、看到3号照片的呢?剩下最后一个图形是谁?

4、出示P43第4题图,(录音:童话故事)小山羊造了一座新房子,听说可漂亮了:红红的瓦、紫色的墙、绿绿的窗。小动物们都想来看看,小松鼠来了,一看,咦,怎么只有红色的瓦呀?小白兔也来了,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只看到一面紫色的、五边形的墙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看到的不同?

四、议一议

1、(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情形不同,所以你想看到某一副图形,就要站在一定的位置。)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什么?从它们的哪些面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板书:前后

左右

前后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的样子,观察时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物体。

3、(出示P41第2题)下面就来观察这幢楼房。这是楼房的四个面的图形,你能说出他们是从楼房的哪个面看到的?小组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2、3、4)?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篇5:二年级上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道真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 刘双琼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小猪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也拍了几张照片,你能猜猜老师拍的是什么吗?(课件依次呈现出几张物体的一部分以及物体完整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看)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两张张老师的照片以及我在民族广场采集到的照片,让学生说说是否认出了张老师以及我拍的是哪儿?(课件上依次出现两张张老师的照片和两张分别从人物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能根据物体的局部很快想象出物体的全貌,那拍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题材,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模拟给玩具小猪“拍照”。

(1)、指导“拍照”方法:请玩具小猪“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玩具小猪“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玩具小猪“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变换角度,从小猪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设计意图]: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 3 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玩具小猪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猪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数学书、小恐龙、茶壶“拍照”。

(1)、出示3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数学书、小恐龙、茶壶拍照的场景及3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设计意图]:有了上面给小猪“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 4 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课堂游戏活动

(1)观察自己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同学?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果。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其他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 5 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闯关练习,说说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几组观察物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2、引导学生想象:从物体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物体的照片想象物体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二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篇6: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陶冶情操,深化美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方位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4人1小组玩具、多媒体(小黑板画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课件出示玩具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依次出现,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谁看到的。)。

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猜过后,出示第二幅照片,继续看…直到最后一张。

二、探究新知。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1)4人小组拿出一件物品放在中间。进行观察,并互相说出你所看到的。

(2)交换位置,再次观察这个物品,每位同学能从不同的方位看到这个物品。

2、画出所看到的物体。

(1)4人小组再拿出准备好的玩具,每人各自选一个方位坐好,并用笔把它画出来。

(2)交流各自所画的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3)思考:同样的物品,为什么画出来后是不一样的呢?

(4)根据学生所说作简单小结。

3、辨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物体。

(1)出示书中例一的插图。

(2)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做一做。”(68页)。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3)从不同位置观察下列物体的形状。

(4)让生分别说一说看到的形状。

四、课堂小结。

篇7:二年级上数学观察物体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在观察活动中,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借助实践操作,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并广泛运用于生活;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 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从学生已获得的生活经验看, 在他们的环境中, 除了看不见的空气, 不定型的水之外, 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 只是有的形状简单, 有的形状复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 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 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 他们渐渐地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 逐步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自行探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协作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 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 我采用的如下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1.在情景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 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尊重教材的编排,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的故事情景, 隆重推出学生喜欢的人物“柯南”, 让学生参与到柯南的侦探活动中去, 在柯南的侦探活动中观察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品质的协调发展。

2.在探究中发现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围绕“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主线进行学习。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通过两个推理情节和两个活动的设计, 力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观察、猜想、推理、验证中, 根据自己的经验, 感悟到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怎么不一样, 从而推理得出所处位置能看到的正确画面。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乐学、愿学, 使枯燥的数学变成了有趣的活动, 在这个充满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他们逐步学会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方法, 习惯于睁大眼睛去发现, 用心去探索。

3.在实践中感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 这节课的验证环节中我设计了拍一拍、画一画等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在拍一拍活动中, 组织学生借助相机, 亲自拍照观察物体。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 观察得非常仔细。有的孩子从远近、正方位、偏离正方位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拍摄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多个画面, 亲自体验了“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至少也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对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是自己实践得到的知识, 比老师生硬的讲解效果明显的多。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 更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还在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感悟。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们亲身经历学习过程, 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摘要: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徐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用) , 2011, 12:63.

[2]林华.让学生多方位感受数学的魅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2:83-84.

篇8:二年级上《观察物体》说课稿初稿

数学组公开课

二年级上数学《观察物体》说课

教师:汤昌江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0—91页《观察物体》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并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观察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好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奠定基础,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景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3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用小猴和小兔的争执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第二环节,这个环节是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前面和后面观察教室,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玩具小猴。

课上通过提问:出示例题1中的两张图片,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分别能看到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交流的认识,进行迁移,根据照片的不同之处,区分出哪一张是在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后面拍的。四个小朋友为小猴照相,请学生联系自己的观察想象,交流辨别。分别组织在前后左右观察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寻找相应照片的依据,其中要注意区分左右两人的不同之处。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第三环节,通过想想做做的练习和闯关游戏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这节课的板书很简单,一个课题“观察物体”,一句话“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但我认为也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篇9: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篇10: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篇11: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以儿童生活情境“照片”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认知平台也抓住了学生和听课教师。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分3个层次,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再如让学生操作活动后,你懂得了什么?等等,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篇12: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它三个方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二、认识书面上的东、西、南、北。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认识南、北

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驾驶员是靠什么认清方向的?

出示指南针:指针所指的方向是南面。那么它后面的是什么面?

2、认识东、西

每天太阳从(升)面升起,面对太阳,你的`后面是什么面?是(西面)

3、说一说填一填

(1)观察教室说说教室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墙上分别有些什么?

(2)面对南面,左面是,右面是()。

(3)面对东面,后面是(),右面是()。

1、到操场观察

(1)、看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2)、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先确定哪个方向?

其它三个方向又是怎样确定的?

2、出示P87第3题

创设情景:一天小明要到公园玩。可是在

十字路口他迷路了,你能帮帮小明吗?

看路标:说说百货大楼、新华书店在哪个方向?那么人民公园在哪个方向,小明应向()面走。

3、P87第4题

出示两张球票:观察思考说说这两个小孩

能坐在一起吗?为什么?

(1)从票面上的东区、西区

(2)从蓝球场图上看出

P87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为什么?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月日

教案(序65)

篇13: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南洲实验小学 唐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67页五单元“观察物体”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具准备:玩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几张学生背影,请学生猜猜他是谁?

2、根据学生的回答,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3、小结:大家通过抓特征猜出了这么多的同学,你们真了不起!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4、照相游戏

(1)教师手拿相机,让学生站在位置上,根据老师说要照同学的哪一面(侧面、背面、正面)来站位置。

①老师想照大家的侧面,你们应该怎们站? ②老师想照你们的背面呢?正面呢?

(2)请班上两位同学,一个当模特,一个当摄影师,来表演照相。

①现在摄影师想照小模特的正面,同学们说说他应该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呢? ②要拍小模特的侧面呢?背面呢?(3)全班欣赏刚才小摄影师的照片 ①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

②说一说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模特的哪一面?

(4)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个女孩,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5)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交流

1.引语: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了一个熟悉的朋友,谁来了?大家掌声欢迎。(出示水壶)

2.让学生上台介绍水壶的正面、侧面、背面在哪。3.请学生观察老师在水壶的什么位置,说说看到水壶的哪一面?(老师分别站在水壶的后面、正面、侧面)4.小组活动: 活动一:观察录音机

① 师手拿录音机走到任意一个学生的面前,将录音机的正面对着学生 你知道这个同学在录音机的什么位置,看的是录音机的哪一面吗?(在录音机的前面,看到的是录音机的正面.)

②孩子们想观察吗?请每个小组吧准备好的录音机拿出来,放在桌面的盒子上,注意放的时候录音机的音响面要对着讲台。好,开始吧。(小组拿出录音机并放在盒子上)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录音机,想一想你在录音机的什么位置看到的是录音机哪一面?再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③全班交流:

观察到录音机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学生分别举手,说一说你们是在录音机的什么位置观察到录音机的正面、侧面、后面的(板书:从前面看、从后面看、从侧面看)

④小结:刚才我们从录音机的前面,观察到录音机前面的形状,从录音机的后面观察到录音机后面的形状,从录音机的侧面观察到录音机侧面的形状。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我们刚才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的,看到的形状一样)(板书:不同位置、形状是不同的)活动二:快快站过来(转动位置)刚才你们学的很认真。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找位置的游戏。请孩子们听清楚要求,当老师说开始之后你们就可以行动了,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准备好了吗?

1)、如果我们要看到每组录音机的正面,孩子们应该走到录音机的什么位置呢?(学生下位找位置)

2)、如果要看到录音机的侧面呢?如果要看到录音机的后面呢?

3)、你们找的很好。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录音机,下面请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录音机的正面是什么形状的呢?录音机的后面是什么形状的呢?录音机的侧面呢?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1.请学生认真观察例1的恐龙,说说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你要选择这幅图? 2.完成课本第67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说明原因。3.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在观察熊猫,指名来回答,说说他们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为什么要选择这幅图?

4.出示动物园场景,小猫和小猴来观察大象,说说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应选哪一面图呢?同时让孩子们表演所看到的大象的样子。

5.老师手举一个茶壶,放在教室中央的桌子,说说你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在茶壶的什么位置观察到的。

6.出示淘气和笑笑观察茶壶的请奖,判断一下淘气和笑笑分别观察茶壶的什么样子,并说说。

四、知识介绍 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作业:课本第70页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

↙ ↓ ↘

从前面 从侧面

↘ ↓

形状不同

上一篇:人在长夜中书写进步作文下一篇:创业启发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