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涉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2024-07-10

新形势下的涉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论文(精选6篇)

篇1:新形势下的涉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新形势下的涉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时期,科学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变得非常明显,软件工程行业开始兴起,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软件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

注和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针对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同行业人士交流。

关键词:新形势;软件工程;人才培养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及产业居于主导性地位,信息产品的开发及利用能力高低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然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软件与服务站世界版图的2.5%左右,在全球居于第24位,在中国软件企业中,年销售额超出10亿元的企业仅

有6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软件产业规模较小,软件企业正规化程度也比较低。为了更好的克服“软件危机”,我们必须将“软件工程”纳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之中,软件工程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软件工程特点与发展趋势

传统程序设计技术主要是小型程序设计,其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大规模软件设计复杂性,所谓复杂性一方面指软件构件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是基于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等不确定性而言的。同时软件需求经常发生变化,设计初期由于开发及使用人员在交流上存在问题

,或者使用人员根本不明确软件需求,因此软件需求不断发生变更,使得软件开发周期被延迟,此外,软件开发效率也十分关键,由于软件市场需求较大,随着无效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软件供应却非常落后。软件工程发展主要朝着

开放计算、模块化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主要包括开源软件、开放架构以及开放标准的一系列内容,后者则主要是软件行业环境面临着不尽的复杂性,企业必须更多创新并在业务流程上寻求突破,为了更好的缩短开发周期,同时实现体系结构与软件代码级复用,应用模块

化思想可以非常好的帮助企业解决该问题。

2新形势下如何培养软件工程人才

2.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首先应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最好可以实行校企合作形式,在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对该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结合明确的教学目的`制定出具有多元化、个性式的教学策略来,这样才能培养出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2构建新型培养体系

师范院校应结合国际软件大背景,根据我国软件需求构建其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该教学体系应包含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等内容,学校应结合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对教学课程进行

科学合理的设置,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样的新型培养体系才能为教学质量提供保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教学体系。

2.3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软件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授课内容与授课方法选择是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软件教学质量。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应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利用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将原来的教学推广到社会层面上,在社会标杆的见证

之下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合理选择考核与评价方式,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教学事业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应选择合理考核方式,以代替传统考核办法,利用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方

式激励学生学习。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其教师也都是一些非专业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对软件工程有一定了解,但是教学体系始终不健全,从整体上来看教学能力较低,缺少系统的软件知识培训,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结束语本文结合软件工程特点及发展

趋势,针对新时期如何进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计划,这对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人才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多角度促进

教学质量提升,并且充分注意对教师队伍的培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软件人才质量,使该学科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佟玉军,周军,谢文阁,张兴,梅红岩.CDIO下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11):54-57.

[2]钱育蓉,于炯,田生伟,孙华,杨兴耀.“一带一路”战略下俄语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9):159-160.

篇2:新形势下的涉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一、煤炭开采发展新趋势对本科生新要求

1.深部开采理论知识的储备

煤炭开采由浅部进入深部不存在骤变,但相较浅部开采,深部开采普遍表现出原岩应力大、动力灾害频发、瓦斯抽采难度大、热害严重、岩体流变性强等特点,因此本科生生专业知识储备应包含浅部开采和深部开采两个方面。目前,高校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的讲授仍局限于浅部开采,专门讲授深部开采知识的课程及教材建设已严重落后于行业发展所需。部分走在深部开采科研前列的高校凭借师资优势通过专题报告等形式可使学生对深部开采得到初步了解,如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在“学科前沿讲座”中专门有一讲来介绍深部开采,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2.知识结构的多学科交融性

煤炭资源的赋存特点―――煤、水、瓦斯三相介质共存与多物理场(应力场、温度场、裂隙场、时间场)耦合,直接决定了采矿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学科。根据采矿工程专业现行培养方案,本科生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性;以适应煤炭开采发展新趋势的要求。

(1)在涉及学科广度上,范围不断扩大。科学采煤理念的提出使采矿工程与原先非密切相关的机械、信电、经济等学科的交流日益频繁[4-5]。首先,本科生要加强机械知识学习。其次,本科生要增强“研发矿用信息电子检测仪器设备”的意识。最后,本科生要会算技术经济账。煤炭产能的快速提升、进口总量的连年攀升以及市场对资源匹配的自行调控,致使“降低开采成本”愈发重要,各类方案的技术经济效益比较已成最终方案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对本科生相关能力的要求已由过去的“了解技术经济比较的基本思想”过渡为“运用技术经济知识进行抉择”。

(2)在涉及学科的交叉深度上,与密切相关的岩石力学、流体、地质、材料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不断深化。主要表现为:对岩体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已突破单一的“应力―应变”关系,引入了时间、温度、渗流等多种因素;保水开采、突水防治、煤与瓦斯共采等研究中,对开采引起的流体运移问题逐步由“定性考虑”向“定量计算”转变;充填、注浆、支护构件性能强化等新兴方法、工艺使材料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安全生产水平、高资源回收率的客观要求对地质资料详尽度提出更高要求,构造应力场对开采活动的影响程度亦日受重视。当前,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已体现出多学科性,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则明显不足[6-7]。例如,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流体力学与机械”、“材料科学概论”等课程,均注重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着实拓宽了学生理论基础;但未能与煤炭开采中涉及的裂隙水渗流、瓦斯运移及材料研发相融合,未能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结构间的碰撞与交融。

3.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工科专业强调学生在工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水平,即专业实践能力,而非一味的知识积累。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依靠实践教学,与国外相比,实践教学历来就是我国本科教育中的一项短板[8]。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致使学生及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实践教学组织不够严谨、既定制度落实不到位、基地建设落后、教学内容层次不清晰等也导致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下降。煤炭开采条件的日益复杂化及高度集中化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矿工程专业现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线,保障各环节实施的规章制度也均已形成,体系结构已较为完善。但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校内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采矿工程本科生的评价亦多为“理论知识丰富,但到工作岗位上啥也不会”。根本原因在于实践教学质量的缺失。

二、新时期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策略

1.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突出―转变―拓展”

(1)“突出”即突出深部开采的重要性。面对本科生深部开采理论知识储备的迫切需求,实现深部开采教学与传统浅部开采教学的并列、同步进行,必须首先完成深部开采教学所需的教材建设与师资配备。课程开设采取单独开设的方式,就深部开采进行集中讲解。

(2)“转变”即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两元化”(既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又囊括理论知识在煤炭开采中的应用)转变。“两元化”是本科生多学科交融性知识结构构建的客观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到“知识自主运用”过渡,具体实施形式不受课程开设门数与方式等限制,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完善。既要保留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又要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以煤炭开采为背景促进相关学科知识应用教学。

(3)“拓展”即拓展本科生学术研究接触渠道。采矿工程与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中;但随着煤炭开采行业科技水平及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将科研动态渗入本科教学已为本科生培养所需,这对未来走向学术研究领域的本科生则更为重要。对于采矿工程领域更高层次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相较于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双学位”培养模式,英国高等教育中联合专业(分双科专业、三科专业和主副修专业)的设置更具借鉴性[9],学生既享有对各学科的独立学习,又兼有学科间的交叉和向学科重叠领域的统一回归,辅以高水平师资(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使学生具备跨学科、多视角的思考能力。

2.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体系强化:“五步走”

(1)虚拟矿井漫游与专业认知实习。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虚拟现实软件开发专门面向煤炭开采教学虚拟矿井漫游系统,实现矿井交互漫游、自动漫游、设备展示、工艺演示、过程操作、事故模拟及视频播放等功能[10],使学生在入井实习前形成感性认识,结合入井前安全教育;然后,深入煤矿生产一线,感知真实矿井,为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

(2)课程实验。加强课程实验配套教材的建设,确保每一项课程实验均有资可参,注重课程实验的前期准备,提升课程实验完成质量;充分发挥国家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的资源优势,使实验性课程授课方式为“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对本科生在校期间须自主完成实验量进行定量考核,突出自主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性。

(3)课程设计。简化工程实际条件,降低课程设计难度,突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相应部分在难度上的递进关系;注重学生对课程设计内容和流程的熟悉;着重审核课程设计学生自主完成程度,并将其作为成绩考评重点。

(4)专业实习实训。专业实习实训目的在于使本科生能够参与到矿井实际生产中,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但受“生产―实习”矛盾及安全等因素影响,实习内容与认知实习相差无几,实训更是无法开展。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矿井、晋煤集团凤凰山煤矿采矿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等基地建设[11],为专业实习实训提供了新途径。

(5)毕业实习与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是本科生在前述“四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系统的、独立的采矿设计技能培养与锻炼,是对本科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升华,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可直接反映出本科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与水平。本科生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实习矿井开展调研,同时不断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要求,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抽查力度。

3.专业考核标准优化:“个性化”

适应煤炭开采发展新趋势的采矿工程人才培养应以本科生为本,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专业考核标准以及各类评优条例犹如本科生自身努力方向的.“指南针”,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按照近年来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毕业生可被分为应用型人才(约占75%)和研究型人才(约占25%)。对本科生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各有侧重,导向也应有所区别。

(1)在考核内容上,加强对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煤炭开采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对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在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上“工程师”与“研究员”的培养是统一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必然要求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现场各种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决定;研究型人才作为先进技术的创造者,更应准确把握生产一线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完成相关理论的研究。

(2)在考核标准上,要兼顾对本科生不同类型人才的导向作用。按照现行的学士学位授予办法,本科生学业考核主要体现在课程考核上;而奖学金等各类评优均以学生课程成绩为基础,其次兼顾学生素质发展来展开;因此,总体而言现行考核标准有利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对应用型人才的成才未能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提升,既包括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更包括协作能力、交际能力等在内的各种技能。现行考核标准的不平衡性也与许多本科生在校表现平平,但在工作岗位却很快凸现出来的现实相印证。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导向主要依靠提高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要求条件来进行。

三、结语

篇3:新形势下的建筑节能工程

1 政策法规

1)制定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完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各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都结合着本国的特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制。2)结合实际制定建筑节能标准,确保实施节能建筑认证和标识制度。a.因我国疆域辽阔,气候各异。按照GB 50178-1994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中国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5个区,分别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建筑节能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不同气候条件应有不同的建筑保温隔热要求。b.因建筑物的用途不同,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要求也不同,所以制定的建筑节能标准也不同。c.因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东西差异、沿海与内陆差异较大,则要求制定的标准或实施的时间不同。d.实施节能建筑的认证和标识制度,对节能建筑进行标识和认证是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策略之一。3)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对建筑节能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缺乏对建筑节能实质性的经济鼓励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单纯依靠用户和开发商的自发行为,以及建设工程质量标准的强制执行,对新建建筑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已建建筑的节能改造却丝毫没有作用。

2 技术措施

2.1 总体规划的节能思想

大量住宅建筑的规划总体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为先”的原则,在满足住宅适用性、耐久性的同时,着重强调“均好性”,注重环境、节能、环保三大主题。提高居住空间的品位,提升城市的品牌。

2.2 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现代建筑在设计时除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舒适度、智能化和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应注重能源的有效使用和节约。

2.3 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

2.3.1 墙体保温

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用粘结材料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外侧抹砂浆或做其他保护装饰,在外墙根部、女儿墙、阳台、变形缝等易产生“热桥”的部位,采用外保温技术,可显著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外墙内保温是在墙体结构内侧覆盖一层保温材料,通过胶粘剂固定在墙体结构内,并在保温材料外侧做保护层和饰面。墙体自保温是指通过对墙体自身采取一系列新型技术,使其导热系数降低,甚至达到了绝热的程度。

2.3.2 门窗节能

1)影响门窗获得能量的因素。影响门窗获得太阳热能力的因素包括:a.窗户的位置和方向;b.窗户产品的设计(窗户孔道的数量);c.使用的玻璃种类;d.内部和外部阴影的数量。2)影响门窗热损失的因素。热能往往是从暖的一面流向冷的一面。门窗是构成热能损失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减少门窗热能损失,在窗户上能量传递方式主要有:辐射传递、对流传递、传导传递,另外空气渗漏也是窗户能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2.3.3 屋面保温

节能屋面是建筑物上部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重点部位,其保温与隔热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为达到节能目的,屋面可设置隔汽层和封闭的空气间层,可选择有憎水性膨胀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聚苯板等多种保温材料。屋面外表面采用柔性防水时,应使用反阳光辐射的材料。覆土和植草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很明显,用“建筑夹层防排组合”消除水压力。

2.3.4 太阳能建筑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始太阳房的试验研究,并先后建成一批实验太阳房。20世纪末期,世界上又兴起“太阳屋顶”热。太阳能建筑基本上有3种形式:1)被动式。一般构造简单,不需任何辅助能源的建筑,通过建筑方位合理布置和建筑构件的恰当处理,以自然热交换方式获得太阳能、利用太阳能。2)主动式。构造复杂,造价高,需用电作为辅助能源的建筑。有一种主动式太阳房,在屋面上朝南布置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被加热的空气通过碎石储热层后由风机送入房间。辅助热源为煤气热风炉,并设置控制调节装置,根据送风温度确定热源的投入比例。3)“零能建筑”。这种建筑由太阳屋顶提供全部建筑所需的能量,在屋顶安装2 kW~3 kW太阳电池,且与电网并网,但由于太阳能电池价格较高,普遍推广还有困难。

2.3.5 应用新型材料节能

引进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建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住宅建设而言,建设部已明令淘汰一些不符合节能、计量、环保等要求的产品及质量低劣的产品,以保证住宅产业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如实心黏土砖、空腹钢窗、原木门窗、镀锌管、铸铁水龙头等,墙材革新方面成绩显著。

2.3.6暖通空调制冷节能

空调建筑物及空调房间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1)建筑平面与体型应尽量简单方正,减少保温墙长度;2)空调房间应尽量与一般房间分开而集中布置;3)室内温湿度参数要求相同、使用性质和消声要求较一致的空调房间尽量相邻或上下层相对布置;4)为了避免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布置和布置在顶层;5)应尽量避免紧邻高温或高湿房间;6)建筑物转角处的空调房间不宜在两面外墙上都设置窗户,以减少传热和渗透;空气调节房间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并应采取密封(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Ⅱ级)和遮阳措施;外窗应尽量南北向,避免东西向。

空气调节系统应根据空气调节房间的使用特点,并考虑系统运行及调节的灵活性和经济性,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以达到经济节能的目的。空气调节房间的瞬时负荷变化差异较大时,应分设系统;同一时间内分别需要供热和供冷的房间,宜分设系统;空气调节房间所需新风量占送风量的比例相差悬殊时,可按比例相近者分设系统;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很大时,应按内区和外区分设系统;高层民用建筑在其层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分层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3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

建筑节能的检测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1)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内外表温度、热流;外墙热桥部位(圈梁、过梁、构造柱、芯柱)内外表面温度、热流;门窗内外表面温度、热流,门窗气密性指标;屋面内外表面温度、热流;地面表面温度、热流;建筑室内各房间温度、阳台温度;2)建筑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3)水平、东、南、西、北向太阳辐射强度;4)室内热舒适度(PMV,PPD);5)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室内风速;6)空调状态下耗电量等。

4结语

以上我们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以及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和多角度的思考,认为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值得全社会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军干,杜红珍.谈建筑节能[J].山西建筑,2008,34(6):241-242.

[2]GB 50178-1994,建筑气候区划标准[S].

篇4:新形势下的工程合同优化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每天有着越来越多的建设工程相关合同在签订。但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却发现,当前我们的行业,在工程合同的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合同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合规

1.现有的合同管理常态中存在的问题

1.1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履约时间长、合同内容庞杂。大型项目要涉及几十种专业,上百个工种,几万人作业,合同内容自然庞大复杂。因此,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在实际工作中,甲、乙双方由于缺乏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

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有的甚至仍然采用口头委托的方式下达任务,待工作完工后再补签合同,这样的合同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此外,建筑工程的承包人有时为了业务需要,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例如,有些承包商在自身不具备项目施工资质的情况下,为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非法向发包人行贿或者假借其他有承包资质企业的名义进行虚假投标。另外,某些发包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利用其优势地位,在合同规定中排除自己的主要义务或者任意修改合同内容,扩大自己的权利。

1.2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的原则

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法律要求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在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之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双方的市场地位有所不同,导致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况发生。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况 ,也为将来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由发包方制订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

同时,在目前的建筑市场情况下,由于业主在建设工程承包中占据主导地位,业主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承包商为了工程能够中标,只好接受。个别承包商在实施这样的工程合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会采取偷工减料或非法分包、转包等手段来控制成本,这样也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

1.3在合同履约阶段,不合规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常见的合同履约阶段不合规的现象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第二、应当追究的动过了诉讼时效。建筑行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

1.4现行的工程款结算方式尚存在可待提高之处

目前,由于合同双方对风险控制的意识还不高,合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了施工中工程变更、签证比较多。同时由于我国一直使用预算定额等原因,在工程款结算方式上,建设单位与施工方一般都约定竣工后按照预算定额据实结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定单价合同。这样使得中标价格与工程结算的关系不大,对于施工承包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上没有激励作用,也无约束力,不能真正做到公平竞争,从一个方面也导致了招标过程中各种腐败问题时而发生。

2.在新形势下优化合同管理工作的可行措施

2.1优化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

在当前时期,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由于地区或行业保护主义之风尚存,不时存在着招标人明招暗定、虚假招标的情况。在资格预审阶段,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得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把关不严,中标后容易产生施工项目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等现象。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招投标各方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和竞标,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招投标程序合法、严谨。在规范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中,还需要加强对承包商资质和诚信度的考察,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2.2把好合同的签订关

签订工程合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各工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指工程设计变更或工程签证导致工程增减的结算条件和结算方法),因为不同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直接关系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双方应当尽可能选用由国家建设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再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和招标文件以及发包人承包商双方谈判结果来起草。合同文本必须准确表达双方谈判确定的意思。应当确实做到条款不漏项,文字表达严谨,杜绝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词语。

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其要点是: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与其对照有无差异;合同双方责任和权利是否失衡,确定如何制约;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以及如何补救;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生歧义及时沟通。

2.3优化合同执行的过程中管理

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要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索赔与反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合同双方攻与守的关系,是矛与盾的关系。

任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都要加强合同管理。因为如果不能及时透彻地分析出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充分的准备。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相互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合同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

2.4着力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签订建筑工程合同时,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对合同的条款往往未经仔细推敲就草率签订,致使发生矛盾时,承包商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签订工程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树立较高的法律意识,要对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 从而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同时,要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组织这些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以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篇5:新形势下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生产不断加快,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近些年,我国在林业资源上的消耗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过度的浪费现象,使资源更加缺乏,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阻止林业资源的大面积破坏,修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循环,保证林业生态工程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

我们国家之前太过注重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完全忽略了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自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生态环境持续不断的恶化。近几年,我们逐渐注意到环境灾害问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大了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新形势下,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国家政府需要给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足够的支持,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朝政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形势不容乐观,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虽然国家的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扩大森林占地面积,增加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但离达成这一目标确实还有一段的距离。整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体制不够完善,也没有相应的制度,造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够规范,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限制了林业生态工程发展速度,降低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修护上的作用,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强林业生态工程方面的建设,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管理和控制工作,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生态保护的意识

因为太长时间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略,导致现在还是有很多公民没有保护生态的意识。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还是没有有效控制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只知道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不断的浪费自然资源,加大森林开采程度,使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维护,没有养成生态保护的意识,只会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难度。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难以进行规划

我国国土面积大,林业生态工程涉及到东南西北各个地区,分布非常广泛,很多地区都在持续进行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而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多,包括森林资源的扩张、控制水土流失、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等,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困难。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区域太多,实地调查工程量非常大,很难做面面俱到,各个环节的协调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所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很难进行整体规划。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

林业生态工程不仅有城市中建设工作,还有很多工程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和荒无人烟的山区,道路不通畅,与外界联系的难度很大,加大了林业生态工程建管理的难度。因为环境的不理想,很容易影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拉长工程的施工周期,同时加大了工程施工的成本,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变大。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培养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国家要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宣传力度,突出环境破坏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让公民明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手段向公民普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培养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做起,大家互相影响,养成不乱扔垃圾、不随吐痰的好习惯,确保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管理

制度是一项工程的根本,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是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涌现了更多高科技的产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可以多采用新型的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和监控,将大数据运用到工程中,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管控,确保工程中各项数据的精准度,减少失误的发生。

(三)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济价值

突出林业生态工程的经济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严格控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成本,对经济林和观赏林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经济最大化。只有充分体现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济价值,才有利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国家应该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政府需要给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足够的支持,从多个方面着手,使公民形成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林业生?B工程建设的管理,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增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修护上的作用,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新形势下的涉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为此,我们依托现有的大棚蔬菜、优质水果、畜禽养殖、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重抓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今年以来,全镇新发展高效农业面积 亩,新建养殖小区 个,新上民营企业 家,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

上一篇: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下一篇:房地产工程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