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元宵节的700字作文

2024-07-22

家乡的元宵节的700字作文(精选19篇)

篇1:家乡的元宵节的700字作文

春节刚过,一年一夜的元宵节就来临啦。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家乡,元宵节这几天可热闹啦!

古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还没到正月十五,人们就早早地开始扎花灯,作灯头,准备元宵节的舞龙活动。正月十三那天,从早到晚,你都能听到大街小巷里传来“哐——哐——哐——”的锣鼓声,这是在告诉大家“今天晚上要开始迎龙灯了。”民间也叫“起灯”。于是,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在大门上方挂上两盏喜气洋洋的大红灯,准备好烟花爆竹,有些大户人家还要准备几个大红包,好在晚上龙灯迎过来的时候包给舞龙队。

天色刚暗,就有龙灯开始出村,村民们做的龙灯式样很多,有板凳龙,就是在一条板凳上固定好两盏描着精美图案的灯笼,把这样几十条板凳连在一起,加上庞大缀满精美小灯笼的“龙头”,就成了一条漂亮的龙灯;有的每人举一根木杆,木杆顶端是一节圆圆的布满“龙鳞”的红灯笼,再用红色拉花把几十节“龙身”连在一起,就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还有的龙灯是用布做成的。随着天色渐渐黑下来,越来越多的龙灯迎出来了。

小孩子兴奋地举着自家的小灯笼,呼朋引伴,跟着龙灯走。龙灯时而在大街小巷穿梭,时而在广场上进行精彩表演。龙灯迎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锣鼓声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人人欢呼雀跃……龙灯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正月十六的夜晚,人们要把龙灯舞到溪河边或有水的沟边,把龙放在地上,进行烧龙仪式。把龙燃烧完后,将灯龙残骸送入水中,浇水冲去,意为送龙归海。这样,元宵舞龙灯才算真正结束。

在家乡,元宵节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们也叫“汤圆”, 用糯米粉搓成圆形,里面常用豆沙、肉作馅,有团圆美满意。

元宵节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别提有多美了!

篇2:家乡的元宵节的700字作文

元宵节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着自己一年都会勤奋。起床后,穿衣服也是有讲究的,得穿的一身红,代表着红红火火。衣服穿好后,事情就轻松了:老人们在家中包元宵;大人们要大扫除;小孩子们就是到家外面去闹元宵了。

先说说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数量自然也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每人包十二个,十二个是由两个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顺。元宵的馅儿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几个元宵里包糖,谁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里包硬币,谁吃到就会走财运;有的往元宵里包苹果碎儿,谁吃到就会平平安安。虽然这样包并不一定会实现这些祝愿,但是这一种种包法却透露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大人们大扫除是为了把家中所遗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统统赶走,辞旧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闹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挤人,他们都穿着红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红的海洋,美丽极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元宵节:有的在舞龙灯,希望自己能飞黄腾达;有的在踩高跷,希望自己步步高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贩们支起小摊,一边跟街上的人们庆祝,一边卖元宵和各种元宵节的纪念品。大家都尽情地玩着,欢快地笑着。

这一天晚上还必须得吃元宵呢!是多么快乐、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乡的元宵节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有着喜庆的节日气氛。这是在大城市里感受不到的。

篇3:《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 (1) 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 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 (2) 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 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 (3)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 (1) 畏惧心理, 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 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 (2) 自卑心理, 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 不可能把作文写好; (3) 无所谓心理, 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 不好也罢, 觉得都无所谓; (4) 自我满足心理, 认为自己作文还行, 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 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 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 培养他们讲真话, 抒真情, 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 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 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 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 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 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 慢慢看, 细细听, 静静想, 感受秋天的气息, 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 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 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投影)

我略作指导, 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 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 做到实地观察, 切身感悟。

2.观察时, 留心身边一草一木, 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 记下写作素材, 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 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 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 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 毛毛细雨啊, 轻轻薄雾啊, 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 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 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 还是乡下孩子, 均有佳作佳句出现, 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 (城区) 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 (城区) 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 结构全篇, 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 (农村) :“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 迈着轻盈的脚步, 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 一瞬间, 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 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 (农村) :“……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 你看, 家里忙起来, 学校闹起来, 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 我精心准备, 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 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 我很满意, 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 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 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 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 (1) 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 (2) 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 (3) 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 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 笑容挂在脸上, 听得认真, 议得投入, 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 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 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 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 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 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 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 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 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 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 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 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 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 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 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 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 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 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 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勤于观察, 乐于表达, 才能写出好文章, 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 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 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 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 感受生活, 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 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 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 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 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 只有研究学生, 做到“目中有人”, 想他们所想, 爱他们所爱, 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为学生所喜爱, 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 没留心观察, 不善于观察。因此, 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事事关心”, 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 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 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 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 而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咀嚼。积累呢, 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 一旦有感悟, 就立刻记下来。这样, 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 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 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 我将调整指导方案: (1) 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 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 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 (2) 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 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 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 再让学生到大自然, 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 去感悟, 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4:《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1)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2)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3)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①畏惧心理,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②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不可能把作文写好;③无所谓心理,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不好也罢,觉得都无所谓;④自我满足心理,认为自己作文还行,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培养他们讲真话,抒真情,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慢慢看,细细听,静静想,感受秋天的气息,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投影)

我略作指导,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做到实地观察,切身感悟。

2.观察时,留心身边一草一木,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记下写作素材,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毛毛细雨啊,轻轻薄雾啊,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还是乡下孩子,均有佳作佳句出现,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城区)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城区)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结构全篇,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农村):“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一瞬间,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农村):“……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你看,家里忙起来,学校闹起来,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我精心准备,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我很满意,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①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②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③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笑容挂在脸上,听得认真,议得投入,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学生勤于观察,乐于表达,才能写出好文章,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生活,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只有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为学生所喜爱,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没留心观察,不善于观察。因此,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关心”,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而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咀嚼。积累呢,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一旦有感悟,就立刻记下来。这样,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我将调整指导方案:(1)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2)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再让学生到大自然,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去感悟,效果一定会更好。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性的课题,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个课例能解决的,我将对它作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篇5:家乡的元宵节的700字作文

元宵的风头不比春节逊色,它是春节的另一个化身,彼时家家户户忙碌着,消散已久的年味儿再次弥漫开来。

天蒙蒙亮,总会有堆积如山的活儿催促着,似夏日的鸣蝉,声声聒噪,使你不得不离开温暖的被窝,接受寒风的洗礼。炸面鱼、地瓜鱼、各式的丸子。放入油中,油渍便喷溅出来,看着它们快活的在油中吐着泡泡,就犹如清澈溪涧的锦鲤舞跃、盘旋。此时,灶台前却是一片枪林弹雨,滋滋作响,这只不过是些小插曲罢了。

待到午后,一家子就聚在一个小圆桌前,摆弄着糯米和馅儿。黄昏打在面盆旁,一个个白胖的团子就制作成功了,他们如天边飘散的云彩,忽聚忽散的面粉扑撒在它们身上,为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把它们一个一个放入锅中,沸腾的水拥抱着素白的元宵,徐徐蒸汽散出来,更带来了些许清淡却浓郁的香味。等它变得微微塌下来,就是象征出锅的迹象,大碗大碗的端上桌来,热气腾腾的。看着碗中荤素相间的汤,各色的汤圆,花里胡哨的紫薯汤圆、五仁汤团、花生汤圆。但我还是更为喜欢最经典的黑芝麻馅,那种甜是自身所带的,是没有一丝的杂质的,伴随甜味的还有香,一种让你仿佛置身于秋收麦田的错觉。

饭后的凉爽惬意使人不禁赞叹,望望四周店铺亮着的灯,散发着彩色的光芒,就好像天际黄昏出现的彩虹一般,耀眼又独特供小孩子玩的稚趣的木马灯,给青年猜的测想的谜语灯,为老人赏的淡雅的山水灯,一波接着一波,好似带着夏季的热浪,让人感到无限温暖。

仰望眸际那皎洁残月,微光洒下来,似千万萤火扑闪在淡夜中。让我记起,从前在夜色中寄托心愿的孔明灯,漫游在无际苍穹,抬望着那繁灯千盏,虽是封建迷信之说,但却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夜空增添不少生气。

篇6:家乡的元宵节的700字作文

离开县城路程还没有过半,陕北的特色景观便越来越明显。公路两旁坐落着一排排窑洞,窑洞口挂着花花绿绿的门帘,两边的大红春联和红灯笼,煞是喜庆。此时,窑洞在我心里已不仅是遮风挡雨的栖息之所,已变成了一种眷恋和牵挂。

在老家人眼里,正月十五要比大年三十更为隆重。因为,过了这一天,新的一年才算开始,所有的辛劳也将开始。因此,这一天,就成了老家人心目中最特殊的节日。当我兴冲冲地推开大姨家的窑洞门时,一种家的感觉扑面而来。亲戚们用好吃好喝(八大碗)招待我这一远方来的“客人”,直至酒饱饭足才肯罢休,让我忘却了自己异乡客、倍思亲的惆怅和陌生。

夜晚的村庄,到处流光溢彩,欢歌笑语。戏台上的晋剧演出和走街串户秧歌队的即兴表演,把美好的祝福送到欢乐的人群;最引人注目的水船、赶毛驴、张公背张婆、大头娃娃等社火表演;还有精神抖擞的秧歌队舞出了老家人的风采,扭出了老家人的情趣。让老家喜庆的气氛更加浓厚。

一米多高的火塔点燃起来,我们和大姨一家人围坐在周围,感受着元宵节的气氛。当一碗碗汤圆端上桌的时候,碗里的汤圆映衬着圆月的洁,我想起儿时用饺子代替汤圆的那份喜乐。汤圆刚刚下肚,滚烫的米酒又端在眼前,还有大姨为我们早已准备好的花馒头,像一个个吉祥的元宝,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当我陶醉其中的时候,八十多岁的大姨把我的上衣向上撩起,让暖暖的炭火烤热了我的全身,也温暖了我的心房。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围着火塔转呀、跳呀、唱呀……让我如痴如醉,一时不知道是儿时烂漫,还是如今的纯真。

“嘭啪”的炮仗声,夹杂着熠熠的礼花,天空被装点的非常艳丽。那一张张笑脸,流露着醉人的惬意与祥和,情景交融,天地人和,让家乡的年味更加吉祥圆满。

篇7:写家乡闹元宵作文700字

元宵节的前一天,爸爸曾经把明天早上的大汤圆准备好了,而且在其中一个大汤圆里放了一枚一元硬币。听爸爸说,一元硬币等于古代的元 宝,但是往常没有了,所以只能用一元硬币替代。我又去问妈妈:“妈妈!吃到这枚硬币的人,代表着什么呀?”妈妈说:“吃到这枚硬币的人,代表着他一年运气都会十分好。”

第二天早晨,只见小叔叔力争上游地去卫生间洗漱,然后拿起碗筷就冲进厨房,我问小叔叔:“你急着去吃什么呀?”小叔叔说:“我急着去吃“元 宝”呀!”经过小叔叔的提示,我才知道今天是元宵节,于是,我也赶紧去洗漱了。在我洗漱的这段时间里,小叔叔曾经吃完了两个大汤圆,可是,连“元 宝”的影子夜没见着,于是,小叔叔决议再吃两个大汤圆。让我没想到的事情是,小叔叔刚咬第三个汤圆一口,“元 宝”就显露来了,小叔叔快乐地取出“元 宝”,对我们大喊道:“哈哈,这一年我的运气会十分好!”但是,这时我才刚刚拿起碗筷。

吃汤圆时,我问爸爸:“爸爸,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呀?”爸爸说:“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上午能够吃元宵,下午能够猜灯谜、赏花灯,晚上能够看烟火。”吃完汤圆,我对爷爷说:“爷爷,汤圆怎样下呀?”爷爷带我到厨房,只见爷爷首先把水烧开,然后从冰箱里拿出几个汤圆,把汤圆放进锅里,最后把锅盖盖上,煮一会儿。过了一段时间,爷爷把汤圆盛进碗里,这样美味的汤圆就做好了。

篇8: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观灯: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猜灯谜: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是一种富有规戒、诙谐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元宵照井:

俗传元宵夜去观看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在元宵明月当空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篇9:家乡的元宵节的700字作文

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有人说,符号是特征;有人说,符号是代表;有人说,符号是象征……有人说,如今的篮球明星姚明是一个商业价值的代名词,一个融合了中国概念和西方文化的符号,更是一个稀缺的、升值潜力无限的品牌。姚明被称为“中国符号”。

你留意过身边的符号吗?请以“____是家乡的符号”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1书写自然,表达情感。通过对家乡的某一自然现象或景观的描写,写出对家乡的特有认识和情感。如以“水,是家乡的符号”为题,可以以“水”贯穿全篇,表现家乡雨水、溪水等的特色和韵味,以水寄情,写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2描绘场景,表现特色。可着眼于家乡某一景象或场面,写出家乡的另类特征。如以“集市,是家乡的符号”为题,通过集市表达家乡特色。集市,在家乡的分布很有特色,不仅在几个特定地点发展成一大片密集区,还有的零散地分布在各个较为繁华的路段。清晨、上午、中午、傍晚,集市上的商品各有特色。集市生活,是家乡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是家乡活力与生机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原始形象。

3某描摹服饰,赞美风情。每个地方的居民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也折射出文化遗产的灿烂光华。通过对家乡人服饰的描绘,赞美家乡的文化和人物风情。

4关注方言,抒发乡情。“乡音未改鬓毛衰”,家乡的方言,牵系着我们心中的乡情,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听到那朴素的乡音,都会激起我们思乡的情怀。家乡的方言体现着家乡人与众不同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若在他乡相遇。因为方言让大家的心灵相通,即使是素不相识的家乡人也能走到一起,相互支持。我们可通过表现方言的人情味,抒发我们对家乡的那份深情。

佳作展示

狗尾巴草,是家乡的符号

欧阳昳兰

狗尾巴草,其貌不扬,甚至丑得有点让人不敢恭维,却不料,它以其低微浅陋的姿态成为家乡的符号。

记忆中的家乡,像狗尾巴草一样普通渺小,甚至会被人遗忘。遍地的狗尾巴草却是夏日家乡独有的风景。

儿时,喜欢在家乡小道上嬉戏,累了,在烈日下,躺在草地上,用手臂遮住眼睛,感受微妙清凉的风拂过的那种闲适。突然,鼻子痒痒的,像有小虫试探性地触碰了一下。但不断搔痒的感觉让我不情愿地睁开眼,看着好友一脸认真好笑的表情,手里一棵狗尾巴草不断摇晃。顿时,因一根狗尾巴草而起的“血案”,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们在狗尾巴草的“丛林”里跑着,笑着。

偶尔,大家会用狗尾巴草编成小戒指,表达有关友情、快乐的心情。狗尾巴草毛绒绒的,圆滚滚的,像一块可爱的糖果,不仅甜而且耐看、温暖。

童年时对家乡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当长大后,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时,我们会为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不再思念曾养育了我们的家乡。城市中不再有狗尾巴草,却有美得惊人的花朵与碧绿整齐的草地。

我们真的不再思念家乡了么?其实不然。当一个人闯荡于陌生的城市时,当一个人寂寞地吃饭时,当一个人观赏中秋的月亮时,那淡淡的思乡情绪就会爬满心头,久久不能释怀。你心头那关于家乡的不舍情结从未在记忆中抹去,就像你仍会在城市某个长满草的角落找到那一棵毛绒绒的狗尾巴草。不管你桃李年华还是知命之年,家乡的那一棵棵狗尾巴草总会在你心灵深处长出来,带来问候与企盼,让你睹物思乡。

狗尾巴草,曾经被遗忘,再次记起,再次遗忘,又被记起……家乡亦如此,在情感的宣泄口来来去去,但从不消失。

狗尾巴草是家乡的符号,它与家乡从未远离,在我们心里从未消逝……

模拟评分这是一篇小中见大、情感真挚的文章。具体评分如下:

内容:以常见的狗尾巴草为家乡符号,让人眼前一亮。选材有个性并充满真挚的深情。得14分(满分15分)。

结构:文章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表现童趣: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通过抒发狗尾巴草情结来表现乡情。结尾呼应题目,结构明晰。得15分(满分15分)。

语言: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妙。例如“鼻子痒痒的,像有小虫试探性地触碰了一下”,“淡淡的思乡情绪就会爬满心头”,语言具体、丰富、形象。得15分(满分15分)。

创新:文章选取狗尾巴草为家乡符号,选材有新意。文章明写狗尾巴草,暗写家乡情怀,立意深刻。如果对狗尾巴草“低微浅陋的姿态”多一些具体刻画,并与家乡人的性格联系起来,内容会更加妥贴自然。得6分(满分10分)

总分:内容14分+结构15分+语言15分+创新6分=50分(满分55分)

白开水,是家乡的符号

江文婷

白开水,无味,透明,解渴。这正如同我的家乡,虽是一个小小的地方,但它正应了那句“水利万物而不争”,养育了一方人民。

白开水,是家乡平凡的符号。清晨,体育场上便出现舞剑的老人、锻炼的中年人、打球的年轻人。在淡淡的白云下,人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喝上一碗稀粥,吃上几个炸得金黄的大饺子,便是清晨最惬意的事了。小城如同白开水,普普通通,却平凡有味。

白开水,是家乡热情的符号。中午,每户人家都在厨房中忙碌,一盘盘可口的饭菜摆上小小的桌子,有些热情的邻里会互赠零嘴:你送我一个玉米棒子,我送你一个马铃薯。大家一边吹着电风扇,一边吃得热火朝天。小城如同白开水,像被消毒灭菌,心间没了芥蒂,大家热情相处。

白开水,是家乡和谐的符号。傍晚,夕阳微醉,天空带着几抹红晕。家长们在接孩子的过程中交谈着,等待着,眼神中充满了希望与骄傲。中年人下班归来,去街上顺便淘几件宝贝,翻几页书,生活过得蛮“小资”的。年轻人,有的在安静地听着MP3,有的在滑旱冰,有的在唧唧喳喳地谈论自己的偶像明星……小城如同白开水,平平淡淡,却和谐如水。

白开水,是家乡的符号。这里一碗清澈透明的水,一杯甘甜可口的水,一盅不含咖啡因的水,……我的家乡是这碗平凡中拥有神奇、静默中蕴含热情、和谐美好中带着不寻常味道的白开水。

白开水,是家乡的符号,是江淮儿女的栖息地,是各路人物共同演绎的舞台,是人们心灵最终的港湾……

模拟评分这是一篇选材角度小、结构明晰、语言顺畅的优美文章。具体评分如下:

内容:以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白开水来写家乡的热情、平凡、和谐,表现了家乡特有的人情风貌和人文特色。内容具体。得15分(满分15分)。

结构:开篇总写白开水的特点,接着巧妙地用一天的时间表现家乡小城的性格,最后用抒情排比段来赞美家乡。并列式结构,一目了然。得15分(满分15分)。

语言:文章连用相同的语句开头,一连串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连贯性。但有的语句还不够形象自然。得12分(满分15分)。

创新:用“白开水”的特点喻指家乡小城的特色,比喻精妙。立意独特。但个别地方,如“小城如同白开水,平平淡淡。却和谐如水”似乎没有说到位,此段内容与“和谐”不太相关。得7分(满分10分)。

总分:内容15+结构15分+语言12分+创新7分=49分(满分55分)

素材卡片

1建筑,是北京的华彩霓裳,也是我们最直观的符号。记得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保护北京老城,在老城旁建设新城的建议,却未被采纳。于是,在震天的推土机声中,四合院一个接一个倒下,然后,立交桥、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速度之迅捷,令世人瞠目。然而,一位旅美作家这样写道:“一样的星巴克,一样的玻璃大楼,站在家乡的路边,我却分不清这是北京、东京,还是纽约……”或许宏大的紫禁城、零星的四合院还守着我们心中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长安街的古雅早已被国家大剧院的玻璃幕墙反射的刺眼光芒破坏殆尽。可以想象有一天最后的四合院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轰然倒地,而故宫也被更“巨大”的高楼大厦淹没之时,那位作家的话或许就会应验。

点评受“全球化”、“现代化”大潮的冲击,北京的符号面临危机。从这个最直观的符号——建筑的角度来看,北京符号的消失令人忧心。

2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她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点评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故事反映了人们渴望团聚的心情。元宵是团圆的象征,是元宵节的符号。

3郭沫若爱吃野菜,也爱吃花,入夏以后,木槿花开,这时锅内加好清汤,下精盐、味精、香油,汤开后放下木槿花,味道异常鲜美。郭老每喝此汤总赞不绝口。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千曾与家中的厨师合制“兰花鹅肝羹”,成为“大风堂食谱”中的名菜佳肴。作家梁实秋喜欢专门约请饼铺为其精心制作玫瑰花饼和紫藤花饼。文史作家郑逸梅特别喜欢吃用南瓜花等花卉烹调的具有田园风味特色菜肴。当代作家汪曾祺在散文《泰山片石》中说到他在泰山中溪宾馆餐餐有野菜吃,其中有油炸木槿花,即整朵油炸后花形不变,一朵朵开在盘里,吃起来酥脆好玩。

点评饮食也是文化符号。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不仅会赏花之俏丽,而且能品花之滋味,还为人们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

4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人工风扇”即在一个轴上装上扇叶,轴心上拴有绳索,仆人手摇轴心上的绳索,扇叶被带动旋转则可生成凉风,当然布衣是享受不起这种“电扇”的。

篇10:家乡的元宵节作文550字

我们家的元宵节,晚上很热闹,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晚上闹元宵。

姑娘们早在轿子形的旱船上做“船夫”,手里拿着浆,做出划船的动作,边划边唱些地方歌曲。装得像极了,另外有些男子画成丑角的模样,扮成船客,以各种滑稽可笑的动作逗观众开怀大笑,忍俊不禁,使整个元宵节的气氛变得更有趣了。妇女们把糯米做成了一颗颗汤圆,在烧汤圆时,分煮汤圆,炸汤圆,蒸汤圆这三咱,至于香汤圆,甜汤圆,酸汤圆,辣汤圆,咸汤圆,那是按汤圆的味道来分的,汤圆放在锅里煮,不一会儿,屋里就充满了汤圆那诱人的香味,熟了熟了,妈妈给孩子一个一碗汤圆,这碗热所腾腾的汤圆,比任何东西都要好吃,因为台湾民谣说:“吃了汤圆,好团圆。

在元宵节还有要龙灯的。在人拿的木棍上有一条竹蔑扎成的栩栩如生的龙,舞龙时,由一个人手里拿红色的绸球引龙去扑扮玩要,这条龙随着绸球,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或摇头,或摆尾,或盘旋,或腾楗,上下翻腾,,在锣鼓声的伴奏声中,气势雄伟壮观。老人会讲起元宵节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时期,猎人不小心把天鹅射伤了,玉帝很愤怒,决心要把人和牲畜全烧死,一位仙人冒死来到百姓中报信,让人们在五月十五家家点燃火把,亮起灯笼,然后飞回天宫,玉帝听了不相信,又看了一看,人间果然一片通红,火光冲天,就不在追究了,人们为了庆贺这个日子,每到这一天,就张灯结彩,度过一个热闹欢庆的夜晚,这就是元宵节神话传说的由来。

篇11:家乡的元宵节作文550字

这天上午,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祭祀和“看灯”用的物品。

奶奶在家里用豆面做成粗蜡烛形状的“豆蜡”,里面插上烛心,准备晚上给各个房间“照亮”。男人们杀了鸡之后,就领着孩子到集市上买烟花爆竹。这天,买、卖烟花的人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宽阔的大街上一流两行全是卖烟花的摊位,三里五村的男人挤得水泄不通。小孩子一手抓着大把小烟花棒,一手紧紧地攥着大人的衣襟,生怕走丢了。

傍晚,父亲就带着孩子们上坟点灯。祖坟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村里,不论是陈家还是董家的祖坟都清晰存在。来到茔地,将亲人坟头的杂草清理干净,翻上一些新土,土里插些黄纸钱,亲人的坟子就焕然一新了。在墓碑前面点燃集上买的莲花状的红烛,纸钱烧起来,爆竹响起来。烛光摇曳,烟气弥漫,噼里啪啦声中,整个空间里充满着一种神秘、忧伤的气息。在这气息里,人们洒酒敬天敬地敬祖,跪拜叩头,表达对天地的感念和对先辈的追思。

吃过水饺和元宵之后,天就黑了。女人张罗着到各个房间点上“豆蜡”,孩子们和爸爸却急不可耐地开始燃放烟花。每到此时,几个村子就会爆竹声连成一片,烟花把夜空装点得五光十色,分外绚烂。

元宵节是祖先的节日,是快乐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认祖归宗的民族向心力的象征。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忘祖。

篇12:家乡的元宵节作文600字

你肯定好奇她在干什么。今天是元宵节,她正在进行着我们的传统习俗活动——包汤圆。

“做好了!”一个人影从“迷雾”中走出来,正是我。

我穿着围裙,戴着护袖、手套,全身上下都躺满了面粉,像一只大花猫。掌心中坐着一个怪物:巨大的椭圆形的身躯,白色的衣服中多处夹杂着绿色的荠菜。

奶奶看了我和汤圆,笑得肚子都疼了:“这是你吗?我都认不出来了!这汤圆包得太差了,我来教你!”

于是,我像小尾巴似的跟在奶奶身后,聚精会神地看着她的一举一动。

“首先,揉面。”奶奶边做边说,“其次,用擀面杖将面压成一个个又扁又厚又平的圆形。”奶奶才说完,手底下就出现了一个个乖巧的圆面皮。

“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挖一勺放到面皮的中央。将面皮合起来,揉圆,汤圆就做好了。”眨眼间,奶奶手底下就冒出了一个个体形圆润的汤圆。

于是,我学奶奶的样子,照着她的方法,不一会就包了好多的汤圆,我渐渐自信了起来。

汤圆包好了,紧接着,就该“洗澡”了。让它们在滚烫的热水中快活地游泳。一炷香工夫,汤圆便煮好了。我把它们盛出来,放在桌子上。

我望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内心十分激动。

它们看似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一个不平凡的心。一口咬下去,软糯的面皮裹着荠菜猪肉,让这人间极品在人们的口中不停地徘徊,令人回味。人间有味是清欢,说的就是此时此刻吧!

篇13:元宵节的来历及传说

一、元宵节的介绍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 春节刚过, 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 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 对此加以庆祝,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二、元宵节的历史演变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明帝提倡佛教, 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 点灯敬佛的做法, 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 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 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 天官喜乐, 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 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 汉代才一天, 到唐代已为三天, 宋代则长达五天,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 白昼为市, 热闹非凡, 夜间燃灯, 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 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 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三、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 凶禽猛兽很多, 四处伤害人和牲畜, 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 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 立即传旨, 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 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 就冒着生命的危险, 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 犹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 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 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 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 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篇14:快乐的元宵节

傍晚,天空中响起了炸雷般的响声,“嘭,嘭,嘭!”家家户户放起了烟火。我赶忙停下手中的事情,冲出大厅,跑到门外观赏烟火。烟火升起来了,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萤火虫般漫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花一般。最好看的要数“大礼花”了,犹如火山爆发,又如流星般四散,衬着漆黑的夜幕,艳丽夺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最耐人寻味的要数“导弹”了,只见一串白色的烟火蹿上天空,而后便在空中爆炸,最后消声匿迹了……

看完了别家的烟火,我们也把自家的烟火拿出来放了。我拿出“冲天炮”点燃,它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五彩缤纷。弟弟点燃了“圣诞树”,它喷出了火花,颜色各种各样,像喷泉一样,时高时矮,时亮时暗。火花从天而降,像无数条珍珠挂在天空,落下来时又像天上的银河一样闪闪发光。我们还放了“雨花”,它真的就像仙女散花一样,从空中落下来,“花”中还绽开了小花,如花蕊一般。还有的烟火像陀螺一般疯狂旋转……在夜幕中,家家户户的烟花就好像在“比美”,一家比一家稀奇……

看到这美丽的烟花,我不禁想起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篇15:家乡的元宵节作文300字

元宵节一早,我就闻到了一股糯米的清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起床来到厨房,看到一个个白玉圆润的汤圆密密麻麻的挤在汤中,热气腾腾,散发出一阵阵有人的清香,让我直流口水。拿勺子舀上一个汤圆,那汤圆天生的光泽就像夜明珠一样。迫不及待地一口吞下,香甜立即弥漫了整个口腔,然后扩散到全身。元宵节吃汤圆,意思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谁吃到汤圆里的硬币,谁就在新的一年里运气好。

等到元宵节联欢晚会一完,天空中放起了五彩缤纷的烟花,耳边全是爆竹声,我和爸爸也赶紧拿出了烟花,用打火机点燃了引火线,一声巨响过后,天上中散开了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烟花。

篇16:家乡的元宵节作文350字

我的家乡在上杭县南阳镇,提起家乡的元宵节,那可真叫一绝,怎么个“绝”法,让我慢慢细说。

家乡的元宵节最有特色的就是花灯,花灯是长板凳上放两盆“茶花”,“茶花”里面放有点燃的蜡烛。长板凳之间用粗绳子绑着,连在一起有100多米长呢!长板凳凳腿由很多年青人来抬。这么多人抬着花灯绕着村子甚至镇上游走一圈,从远处看像一条火红的长龙,景象十分壮观。长龙经过哪家人的家门口,那户人家就会放鞭炮表示吉祥。方圆几百里的人都会赶来看花灯,街道上、小路旁、农舍前到处都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家乡的元宵节还有一绝——美食,美食是不可少的,我们的美食叫什么先保密,总之,很好吃很好吃!皮是用黄糯米做的,颜色是淡黄色,形状是椭圆形的,吃起来很柔软,但很有嚼劲;里面包了豆芽和鸡肉,还有的是包豆子和木耳,吃到嘴里好香,想到此我就要流口水了,好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美食的名字叫什么,它就叫——“米果”。

篇17:家乡的元宵节500字作文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巴,在我的家乡,元宵节这一天可热闹啦!

早晨,第一缕阳光拂在我的脸上,使我睁开惺忪的双眼,心里有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兴奋。还真巧!刚还香喷喷的汤圆“面世”了,这意味着我大清早就有口福了!看着碗里一个个“肉嘟嘟”的小球球,真想一口吞下去!可是又怕烫伤,诶,只好委屈一下我的口腔了!

篇18:家乡的元宵节的700字作文

一、台州元宵节的地域特色

台州人过元宵节既有与全国各地的风俗基本相似之处,又有自身鲜明的地域特色,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十四夜过节。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而台州元宵节却定在正月十四。究其原因,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有关。方国珍为台州黄岩人,那时,官逼民反,方国珍应时聚众,举行抗元起义,曾长期割据甬、台、温三地,并在临海建国称王。他为何以十四为元宵呢?据《临海县志》记载,因后来各路起义军争权时,方国珍恐朱元璋乘元宵佳节前来偷袭,便提早一日过元宵节。也有说方国珍(另一说为明代临海状元秦鸣雷)事母至孝,因他的母亲信奉佛教,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吃素,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遂将节日提前了一天。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才把元宵节定为正月十四。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则认为台州十四闹元宵的习俗和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台州一带指挥抗倭时,因作战机密泄漏,把元宵节提前了一日。作战胜利后,百姓为了纪念戚将军的功绩,就沿袭了此风俗[1]。

2. 间间亮。

元宵节又叫“灯节”,自古就有喜庆燃灯的习俗。台州则有民俗“十四夜,间间亮”。每到正月十四晚上,家家户户点上灯火,挂上当地特色的花灯,间间房间通明,还耍起舞狮、舞龙、花鼓、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据说这起源于明朝,与戚继光抗倭有关。传说,戚继光得知倭寇要在正月十四晚偷袭台州县城,预先将部队埋伏在城内各处。又号召家家户户准备灯烛,一旦战斗打响,点燃蜡烛。后来,倭寇被打败了,四处溃逃。戚继光率军追击,搜索残寇。因为每户人家每间房屋都灯火通明,倭寇无处躲藏,最终全部被擒。为了纪念戚家军的胜利,从此,台州百姓就传承了“十四夜,间间亮”的庆祝习俗。

3. 观特色花灯。

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节目,台州人过元宵节也以张灯、观灯为主要内容,但却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台州人挂灯,一般在十三、十四两日开始,或挂五夜,或挂二、三夜。十四这一夜最为热闹,满城百姓出动观灯。灯形五花八门,有莲花、荷莲形的花灯;有的做成福、禄、寿的字灯;有的做成橘、葡萄的果形灯和各种动物灯;有的灯上绘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刘海戏蟾”、“八仙过海”等。此时还有锣鼓亭、细吹亭、台阁、闹皇船、高跷、舞龙、跳狮子等民间造型娱乐活动。有时,还有猜灯谜、放焰火等。其中花灯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要数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黄岩的橘灯等。无骨花灯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得名,起源于唐朝,传说仙居皤滩一秀才,夜行深山迷路,被一仙女以一盏“神灯”引路而灯艺流传民间。而黄岩的“橘灯”则体现了一派浓浓的橘乡风情,元宵“放橘灯”的习俗据传与宋高宗赵构当年难逃台州时,令手下用橘皮制作橘灯,放在澄江上漂流有关。

4. 吃羹。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汤团”或“汤圆”)的习俗,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台州人元宵节却不吃汤圆,要吃羹。《民国临海县志》记载:“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作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相传自唐筑城时,天寒以是犒军,遂成故事。”唐朝初年,台州 (临海) 常遭海盗烧杀抢掠。当时刺史尉迟恭发动士兵筑城防盗。开工时,正是正月十四,民间准备要闹元宵。海盗趁机在台州湾登陆。尉迟刺史得知,一面派兵剿盗,一面加紧筑城。当晚,风雪交加,造城进度不快。百姓们聚在一起商议,烧什么夜点去慰劳筑城的兵士呢?有人说送酒菜去,吃了可以御寒。可刺史规定,兵士不许饮酒。另一个人想出好办法:用带糟新酒当水,调进好菜和粉,搅成糟羹,又好吃又御寒。果然,兵士们喝了糟羹,周身发热,不怕严寒,干活更有劲,进度大大加快。由于军民同心,城墙很快筑好,保护了城内百姓的安全。从此,吃糟羹习俗也流传下来。

二、台州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在当代社会,元宵节的节俗精神可归结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表达团圆美满的意愿。那么,在台州独特的元宵节风俗中又蕴含着哪些地方文化及民俗内涵呢?

1. 台州的元宵节风俗折射出地方环境、历史因素的影响。

台州元宵节风俗的特殊性,源于台州自身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台州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封闭。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称:“浙中惟台一郡连山,围在海外,另一乾坤。……舟楫不通,商贾不行,其地止农于渔,眼不习上国之奢华,故其俗犹朴茂近古。”这说明古时台州对境外的交通与商贸活动相对不便。在封建社会中,这种长期基本自给自足的状态自然会对当地的风俗产生影响,民风偏于保守,习俗一经形成后也往往不易改变[2]。如吃羹的古俗在南朝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正月初八以七种菜为羹,至今在别的地方已经很难找到痕迹了,而在台州,正月十四吃羹的习俗仍盛行不衰。

即使是外来的习俗,往往也会受本地种种影响而“本土化”。上述以七种菜为羹的习俗,从正月初八日变为正月十四就是“本土化”的例子。这种“本土化”的具体过程,大多已难于考证。如上文已提及台州人的元宵节重在十四夜而不在十五夜,说法有多种,没有准确的论断,但却有两个共同处,即为了避开十五日吃素,或为了战争需要。台州历史上佛教盛行,每月初一、十五日持素斋的人确实很多,同时台州又自古战事频繁,这两点正好与上述习俗“本土化”的解释对应。不管是因何而变,台州元宵节风俗已被当地百姓所认同,它镌刻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印迹,体现着百姓对英雄人物、本地名人的敬仰,对尊老敬亲美德的传颂等,必将继续传承下去。

2. 台州的元宵节风俗体现了人们的和谐理念和美好意愿。

如临海人十四夜吃糟羹,有一些颇具趣味的习俗:一是自己家中烧好的羹,不仅供自己家人吃,而且,还要邀左右邻舍的人到自己家中吃羹。如一个人在十四夜接连吃了7户人家的羹,那么这个人的眼睛就会比以前更亮。二是按常规,正月十四夜吃咸羹,十五夜吃甜羹,示意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三是在十四夜,遇上上门要饭的人,你得好好地送上一碗羹[3]。因此,旧时讨饭人利用这个夜晚挨家挨户地讨过去,一夜就可讨得一桶糟羹。在天台糟羹又叫“糊辣沸”,在羹中放入些辣味,据说是“糊懒废”的谐音。意思是正月已经过去一半,吃了它应该把糊涂和懒惰去掉,振作精神,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劳作。吃“糊辣沸”时要开着门,欢迎客人品尝。人们可一家一家轮着吃,品评比较各家主妇的厨艺高低,借以增进邻里间的感情。

3. 台州的元宵节风俗展现了一种“乡土艺术”的创造精神。

台州人制作元宵灯创意无限,许多传统工艺在里面都有表现,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精神。如仙居著名的“针刺无骨花灯”,灯身没有骨架,全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被人们誉为“中华瑰宝”、“灯海明珠”。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绘图、粘贴、熨纸、剪订、凿花、拷贝、刺绣、竖灯、装饰等十多道主要工序。一盏花灯制作工时少到三五工,多则上百工。无骨花灯的单灯有花兰灯、荔枝灯、龙凤八卦灯、绣球灯、宝石灯、珠兰灯等几大类。每个品种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它的制作和造型艺术都和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它的组灯更加富丽堂皇,奇妙绝伦[4]。2006年6月,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多次在国家、省级灯展比赛中荣获金奖。

再如黄岩的橘灯,其制作方式是把橘子的上端剥开一小部分,取出橘肉,在橘壳中倒进一些芯油,放上一小根油带或灯芯草,点上火,橘壳中就会发出红光。有些能工巧匠,还选取最大的橘子,巧妙地挖完橘肉,用竹篾把枯壳撑紧,中间点上半支红烛,利用红烛燃烧产生空气对流的原理,制作了自动旋转的“走马灯”。“走马灯”上或绘八仙,或绘花卉,或绘奇禽异兽,千姿百态,各显神通。元宵夜把千万盏各色各样的橘灯,放到江面上随水漂浮,更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

台州元宵节具有历史渊源悠久、节日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在2008年浙江省文化厅公布的全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上,台州已成为了全省的元宵节代表地。因此,我们应更好地做好保护与弘扬工作,对其民俗内涵、文化意蕴、传承由来、发展脉络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挖掘,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各类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保证地方文化资源的鲜活、永恒,保持传统节日的民间魅力,强化传统节日的自身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叶娇.台州风俗小故事[M].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9.

[2]李一.台州文化概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3]何达兴.台州府城元宵节纪事[EB/OL].临海新闻网, 2008-2-20.

篇19:元宵节的来历

天tiān帝dì大dà怒nù,命mìnɡ火huǒ神shén于yú正zhēnɡ月yuè十shí五wǔ晚wǎn上shɑnɡ到dào人rén间jiān放fànɡ大dà火huǒ,把bǎ人rén畜chù全quán部bù烧shāo死sǐ。天tiān帝dì的de小xiǎo女nǚ儿ér心xīn地dì善shàn良liánɡ,立lì即jí提tí前qián把bǎ这zhè一yī消xiāo息xi告ɡào诉su了le人rén们men。

很hěn快kuài就jiù有yǒu人rén又yòu把bǎ这zhè凶xiōnɡ讯xùn报bào告ɡào给ɡěi了le汉hàn武wǔ帝dì。汉hàn武wǔ帝dì十shí分fēn恐kǒnɡ慌huānɡ,找zhǎo来lái最zuì聪cōnɡ明mínɡ的de大dà臣chén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寻xún求qiú消xiāo灾zāi的de办bàn法fǎ。

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想xiǎnɡ了le想xiǎnɡ,说shuō:“火huǒ神shén特tè别bié贪tān吃chī,我wǒ听tīnɡ说shuō宫ɡōnɡ里li有yǒu一yī名mínɡ叫jiào元yuán宵xiāo的de女nǚ子zǐ善shàn长chánɡ做zuò汤tānɡ团tuán,那nà就jiù请qǐnɡ她tā多duō做zuò一yī些xiē汤tānɡ团tuán备bèi用yònɡ。”

汉hàn武wǔ帝dì将jiānɡ信xìn将jiānɡ疑yí,问wèn:“难nán道dào火huǒ神shén吃chī了le汤tānɡ团tuán,便biàn不bù放fànɡ火huǒ了le吗mɑ?”

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说shuō:“我wǒ自zì有yǒu办bàn法fǎ不bù让rànɡ他tā放fànɡ火huǒ。圣shènɡ上shànɡ只zhǐ须xū传chuán谕yù百bǎi姓xìnɡ在zài十shí五wǔ晚wǎn上shɑng挂ɡuà灯dēnɡ笼long,满mǎn城chénɡ点diǎn鞭biān炮pào、放fànɡ烟yān火huǒ就jiù可kě以yǐ了le。”

正zhēnɡ月yuè十shí五wǔ那nà天tiān下xià午wǔ,火huǒ神shén化huà装zhuānɡ成chénɡ一yī老lǎo头tóur儿来lái到dào长chánɡ安ān。他tā一yī边biān逛ɡuànɡ街jiē,一yī边biān想xiǎnɡ找zhǎo一yī家jiā 餐cān馆ɡuǎn好hǎo好hǎo吃chī上shànɡ一yī顿dùn。

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其qí实shí正zhènɡ在zài街jiē上shɑng寻xún找zhǎo形xínɡ迹jì可kě疑yí的de人rén。他tā看kàn到dào一yī身shēn材cái高ɡāo大dà的de老lǎo头tóur儿时shí,便biàn觉jué得de此cǐ人rén气qì度dù不bù凡fán,认rèn定dìnɡ他tā是shì化huà了le装zhuānɡ的de火huǒ神shén。

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上shànɡ前qián与yǔ他tā套tào近jìn乎hu,两liǎnɡ人rén谈tán得de很hěn投tóu机jī。于yú是shì,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便biàn说shuō要yào请qǐnɡ他tā吃chī饭fàn,火huǒ神shén听tīnɡ了le大dà喜xǐ,他tā正zhènɡ想xiǎnɡ大dà吃chī一yī顿dùn呢ne。

两liǎnɡ人rén来lái到dào一yī家jiā餐cān馆ɡuǎn,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要yào了le好hǎo酒jiǔ好hǎo菜cài,不bù一yī会huìr儿,他tā便biàn把bǎ火huǒ神shén灌ɡuàn得de大dà醉zuì。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又yòu示shì意yì店diàn小xiǎo二èr送sònɡ上shànɡ热rè气qì腾ténɡ腾ténɡ的de汤tānɡ团tuán。

火huǒ神shén很hěn贪tān吃chī,看kàn到dào那nà美měi味wèi的de汤tānɡ团tuán,连lián连lián叫jiào好hǎo,吃chī了le一yī碗wǎn又yòu一yī碗wǎn。

吃chī完wán汤tānɡ团tuán,醉zuì醺xūn醺xūn的de老lǎo头tóur儿显xiǎn出chū火huǒ神shén的de原yuán形xínɡ,他tā拱ɡǒnɡ手shǒu与yǔ东dōnɡ方fānɡ朔shuò告ɡào别bié,然rán后hòu就jiù腾ténɡ云yún驾jià雾wù往wǎnɡ天tiān上shànɡ飞fēi去qù了le。快kuài到dào天tiān宫ɡōnɡ,火huǒ神shén突tū然rán记jì起qǐ了le自zì己jǐ去qù凡fán间jiān是shì有yǒu任rèn务wu的de,他tā连lián声shēnɡ叫jiào道dào:“糟zāo了le!糟zāo了le!我wǒ上shànɡ当dànɡ了le,误wù了le大dà事shì。”

可kě就jiù在zài这zhè时shí,凡fán间jiān响xiǎnɡ起qǐ了le经jīnɡ久jiǔ不bù息xī的de爆bào炸zhà声shēnɡ,四sì处chù火huǒ光ɡuānɡ闪shǎn闪shǎn。火huǒ神shén见jiàn了le大dà喜xǐ,误wù以yǐ为wéi自zì己jǐ已yǐ经jīnɡ放fànɡ过ɡuò火huǒ了le,便biàn糊hú里li糊hú涂tu地de回huí家jiā去qù睡shuì觉jiào了le。

上一篇:温暖600字作文记叙文下一篇:ps技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