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2024-07-24

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精选11篇)

篇1: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不得少于3000字)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1)前言

说面写作的目的,简要介绍所设计建筑的基本功能类型、拟采用的建筑形式及结构类型。介绍所查阅文献的主要范围以及主要的结论。(2)论述

与毕业设计题目中的建筑功能类型相应或面临类似问题的国内外典型建筑案例(可结合图例)的论述:

①关于建筑功能的布局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②关于建筑形式的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

③关于解决设计中的场地、气候、节能、结构、文化等建筑设计问题处理思路相关的各类内容的分项、分类论述。(3)评价

通过对所选题目相关的上述国内外现状的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指出可以借鉴或不足之处,在设计方案中可以借鉴或提高国内外现状中的内容。(4)结论

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就建筑设计方案相关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5)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2本,其中英文2本)。

二、调研报告内容要求

1、调研的时间与地点;

2、调研对象(至少5个建筑)简介:

(1)简要介绍建筑物的设计时间和设计理念,建筑师或设计单位;

(2)建筑物的功能、形式和环境特征(结合照片);(3)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及选型等。

3、建筑描述:

(1)建筑场地总平面设计,包括交通、景观、活动场地与人、车的动态和静态交通组织;

(2)建筑物的功能分区及布局特点(附手绘平面图)(3)建筑空间与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附照片)(4)建筑设计特色或独到之处;

(5)建筑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处理方式。

4、感悟、评价与借鉴:

旁征博引,运用所学的建筑设计理论对调研对象进行评价,提出可借鉴的经验和设计手法。

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文字部分),并附较丰富的手绘、建筑物照片等加以说明,总篇幅不少于12页(A4)。

三、外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1、外文翻译的原文尽可能与所做课题紧密联系,避免翻译资料选取的随意性。

2、由于外文学术论文通常篇幅较大,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截取论文的部分核心内容进行翻译,要求翻译的原文内容大于15,000字符,翻译后的中文不少于3000字。如1篇外文文献不能达到字数要求的,可选择翻译多篇文献。

3、外文原文要求以原始形式递交,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编辑。

4、外文翻译明显语句不通,态度存在问题的同学,不得参加答辩。

四、设计说明要求

1、从场地和项目的特点及要求出发结合任务书,从建筑和城市环境契合,建筑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层面提出的创新性建筑设计理念;

2、场地规划、总平面设计、建设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亮点和突出特点的简要介绍。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

(1)连续出版物(期刊)

[序号] 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文献题名 [J].刊名,出版年,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示例

[1] 欧阳平凯,朱华杰.矩形截面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非牛顿流体的气含率与传质系数的研究.[J].化工学报, 1992,(10): 627~632.

[2] Ouyang P K,Chisti M Y, Moo-Young M.Heat Transfer in Airlift Reactors [J].Chem Eng Res Des.1989,(9):451~456.(2)专著类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 竺可桢.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3)译著类

[序号] 作者[国藉].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4)论文集类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5)学位论文类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D].(英文用[Dissertation]).所在城市:单位,年份.(6)专利

[序号] 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7)技术标准

[序号] 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8)技术报告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9)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0)电子公告/在线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EB/OL].http://…,日期.(11)数据库/光盘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12)其他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外文翻译格式

英文部分:

标题: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大小:三号加粗 正文: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大小:小四号

行间距:固定值,18磅(右键,选段落——行距——固定值——18磅)每段首行空四格;

请删除不属于正文内容的字符、数字等,调整好段落。

中文部分:

标题:字体:黑体

字体大小:三号 正文:字体:宋体

字体大小:小四号

行间距:固定值,22磅(右键,选段落——行距——固定值——22磅)每段首行空两个汉字。

文献综述和调研报告的格式请参照外文翻译中的中文部分的格式

篇2: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一、开题报告(论文)的基本内容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设计或论文选题背景、意义介绍;(2)国内外针对毕业所选题题目的设计趋势、研究现状、前沿的简介;(3)设计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4)设计(论文研究)对解决涉及或理论问题所采用的方法;(5)设计或研究的可能的创新之处;(6)工作展开的步骤与进度计划;(7)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1)前言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2)正文

主题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3)结论

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结论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结论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通过参考文献,还可以看出综述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按引用顺序列出,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

2、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1)前言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简要介绍所设计建筑的基本功能类型、拟采用的建筑形式及结构类型。介绍所查阅文献的主要范围以及主要的结论。(2)与建筑功能类型相应或面临问题类似的国内外的设计趋势、研究现状、前沿的论述

① 关于建筑功能的布局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② 关于建筑形式的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

③ 关于解决设计中的场地、气候、节能、结构、文化等建筑设计问题处理思路相关的各类内容的分项、分类论述。(3)评价

通过对所选题目相关的上述国内外现状的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指出可以借鉴或不足之处,在论文或设计方案中可以借鉴或提高国内外现状中的内容。(4)结论

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就论文或所设计建筑相关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所阅读过的书籍和文章,以书籍为主。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顺序列出。

三、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基本内容包括:

1、调研的时间与地点;

2、调查对象简介:(1)建筑物的建筑功能、形式、流派;(2)建筑物的环境特征(照片);(3)建筑物的功能分区及布局特点;(4)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及选型;

3、建筑描述:(1)建筑场地总平面设计,包括交通、景观、活动场地与人、车的动态和静态交通组织;(2)建筑物的功能分区及布局特点(附手绘平面图)(3)建筑空间与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附照片)(4)建筑设计特色或独到之处;(5)建筑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处理方式。

4、感悟、评价与借鉴:旁征博引,对调研对象运用所学的建筑设计理论进行评价,提出批判、感想。

篇3: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在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业认证通用标准, 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各专业补充标准则涵盖了各行各业对各类工程人才的要求, 反映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有利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服务面向的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以下将介绍东北大学以国家采矿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为导向, 以我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的毕业要求的建设情况。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对于采矿这个特殊且艰苦专业, 其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毕业要求如下:

(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采矿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系统的采矿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矿业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 具备采矿设计基础和实施采矿工程实验的能力, 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5)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采矿方案的能力, 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 了解与采矿技术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能正确认识采矿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对于第1~10项毕业要求, 我专业以我校采矿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按下表1~10进行评价与实施。

二、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本专业在上述内部评价的基础上以四年为周期由教学督导组成员对10项毕业要求的每一项的达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近一次全面评价时间2013年11月25日, 结果汇总如表11所示:

篇4: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摘要: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机制在评价侧重点、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级与周期、管理主体上与普通本科教育评估都存在差异,可与本科教育评估机制相借鉴,建立完善的建筑学专业评估机制,增强专业教育评估与专业认证的协调性、评估周期与专业培养周期的适应性,调动院校参与建筑学专业教育水平评价的积极性,并结合以量化指标为特点的数理逻辑方法,增强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以提高评估体系的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9—4474(2008)02—0007—05

一、本科教育评估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背景

我国开展本科教育评估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实施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评估经历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评估、水平评估以及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等五种形式。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这一评估方案加强了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更关注高等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91所高校接受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始于1992年,它是在建设部下属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建筑学评估委员会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师的专业范畴和获得执业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为我国建筑学专业学位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等专业评估相应学历的互认创造条件。评估方案修订于2003年。现行专业评估方案包括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与方法、评估视察工作指南、评估取证信息要求等。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在内的33所高校通过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二、两个评估体系的比较研究

教育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通本科教育评估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这两个评估指标体系均分为三级,涉及了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主要领域;教育评估的程序也相似,包括申请阶段、自评阶段(完成自评报告和相关材料总结)、视察与鉴定阶段、评估委员会评定阶段等主要环节;采取的评估方法基本相似,如视察教学环境,查阅教学管理文档,听课,抽查课程考核材料(试卷、课程作业等),测试学生,召开各类座谈会等。但二者在具体评价侧重点、评价内容、纵向管理、评价手段、评价周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1.侧重点的差异

普通本科教育评估重点考察的是学校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选择的评价观测点也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状况、专业结构情况、学校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水平、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与水平,以教学体系中的公共课、基础课、实验教学条件、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为评价具体教学质量的重点领域,结合优势专业、新专业的个例取证获得评价结果。

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侧重于对专业教育水平与质量的评价,在学校相关学科支撑和公共教学资源的保障下,以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为考核重点,关注作为建筑师的人才培养质量,包括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质量。

2.评价内容的差异

两个评估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领域的评价内容上存在差异。建筑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使其具备基本设计能力和初步研究的开发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建筑技术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主要是以培养职业建筑师为根本目标,其设计主干课是评估考核的主要线索和立足点,具体包括与之相关的师资要求、教学条件、理论课程设置及建筑师业务能力培养环节等。两个评估体系评价内容的比较见表1。

3.评价等级与周期的差异

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两种。取得“通过”的以“优秀”等级向社会公布;达不到“通过”标准的“暂缓通过”,学校须经一年的整改后再申请复评,如仍未通过的,按实际达到的等级标准向社会公布。本科教育评估的周期为7年。

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结论分为四类:(1)评估通过(优秀),合格有效期为7年。基本条件为在满足评估标准的条件下,办学质量稳定且有特色,毕业生质量优,二级学科建设齐全,师资力量雄厚。(2)评估通过(合格),合格有效期为4年。基本条件为在满足评估标准的条件下,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办学影响。(3)评估基本通过,有效期为有条件4年,即第2年需接受评估中期检查。基本条件为基本满足评估标准,在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方面存在一定欠缺,经过努力能够在1~2年内克服、解决。(4)评估未通过,评估未通过的学校在两年后方可再次提出评估申请。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1)专业评估周期有等级差别。开展专业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家在该领域的整体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检验是否达到了办学的基本标准和要求给予评价。因此基本评价应以是否达到职业培养标准为原则,达到标准的给予同等评价结论,不宜设置差别,内部等级的设置易造成评估以“星级”评价为目标,有悖于评估的出发点。(2)达到评估周期除优秀等级外,其余的评估有效期均较短,许多学校合格期为4年。实际上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改革与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等改进需要一定的实施周期,4年的评估周期较短,很多工作尚在开展,难以全面看到改进效果;过于频繁的评估工作不仅分散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4年为一个评估周期与建筑学专业5年制学制时间及培养计划的常规调整周期也不同步。

4.纵向管理主体的差异

普通本科教育评估工作的纵向管理主体是教育部,具体行政负责机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评估学术机构为评估中心下设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专业教育评估工作的纵向管理主体是建设部,具体行政负责机构是建设部人教司,评估学术机构为下设的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具体操作机构是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

目前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正在筹备开展对学科、专业的评估,此项工作的推进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评估的纵向管理主体是否需要调整变化,原有的专业评估是否应在教育部全面专业评估的大框架下。客观地看,如不调整或协调纵向管理体制主体存在的差异,势必导致重

复评估,这样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也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专业评估应整合在全面专业评估的大框架下,以利于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5.评价手段的差异

普通本科教育评估的现行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7个一级指标以及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等19项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具体评估时,采用了逻辑实证的方法,结合分级指标权重、量化评价等级等途径,将概念化的、不同领域的评价要素及其关系转化为可把握的数理逻辑关系,以量化数据方式表达评价结果,综合得出评价结论。这一评价方法具有数理逻辑演绎思维特点。

建筑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领域,即教育质量、教育过程和教学条件。教育质量评价项目有德育、智育和体育三项,教育过程评价项目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和实施,教学条件评价项目包括师资队伍、场地条件、图书资料、实验条件、经费条件等五项。德育、智育和教学管理与实施评价项目设有具体的评价点。评价手段主要以文字表述的标准为主,在分类评价后,通过抽象思维汇总各评价结果得到综合结论。这一评价方法具有抽象的归纳整理思维特点。

思维作为人脑中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可信的依据和正确的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结论的正确与否与思维的推理判断有关。数理的逻辑演绎思维要求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权重系数,评价标准分值等。抽象的归纳整理思维要求评价领域合理,分类评价标准与结论恰当,综合的思维过程客观。因此专业评估的结论是否合理、适当,关键也在于思维过程,即思维的推理形式。依靠抽象思维对分类评价结果作综合归纳与分析,需要借助个人经验和思维判断。由于人的思维活动对公正合理的结论存在着影响,因此这一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适当借鉴本科评估的数理逻辑演绎方法,以加强思维的客观性。

三、本科教育评估对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机制的启示

教育评估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不同的评估体系其机制各有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机制在评价侧重点、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级与周期、管理主体上与本科教育评估存在差异,这对完善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机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部即将全面推行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应及时加强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与专业认证的协调性。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应将现有专业学位评估纳入即将进行的专业认证体系,肯定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下的专业学位评估工作基本框架,肯定其以建筑学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评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适当增加有关大学生综合素质、文化修养、社会声誉、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以与专业认证的基本目标与要求相协调。

2.增强评估周期与建筑学专业培养周期的适应性。现行建筑学专业评估正常通过有效期为4年,此类学校共有24所,占通过专业评估院校的72.7%。而建筑学专业学制通常为5年,5年才能实施一个完整的培养过程,所以建筑学专业计划的调整、教学特色的更新等需要有一个周期来实施和检验,因此5年及以上的评估有效期更符合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周期特点。

3.推行达标评价原则,调动院校参与专业教育水平评价的积极性。现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实质为等级评价,根据评价成绩优良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等级。然而专业学位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与国际专业学位接轨。因此,其达标评价模式更符合专业学位评估的根本目的,应采用明确的标准衡量专业办学的质量和水平,并给予通过或未通过的评价结论。

4.结合以量化指标为特点的数理逻辑方法,增强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专业学位评估的基本评价模式是语言描述式评价,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对经验的依赖性。建议借鉴本科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评价方法,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给予适当的权重系数和分值标准,以提高评估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度。

5.优化评价内容,提高评估体系的创新性。专业学位评估可增加对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一次性授位率、办学投入情况与发展趋势等的评价,拓宽评估考查和测试途径,以便使专业学位评估能够与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更好地结合,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考察建筑学专业办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篇5: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格式及体例

毕业论文是对高等院校学生本科阶段专业学习成绩及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要求用所学语种的语言文字撰写,字数要求:5000(单词)以上。

●论文的格式与规范:

●论文的框架

论文封面:单独一页

目录:单独一页

摘要:单独一页,长度按导师要求而定,通常约二、三百字左右

论文正文:另起新页。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前言(集中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研究目的、条论的方法、拟采用的研究材料和预期结果或结论);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或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讨论分析(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结论(对全文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

尾注:单独一页

参考文献:单独一页

中文题目、摘要:单独一页

●论文打印格式

论文只能打印在每页纸的一面上。要求用标准A4纸。

论文打印应严格按照范例所提供格式排版。具体操作可从网上下载后修改内容来完成。在修改过程中只允许修改相关内容,字号、字体、行间距、加注格式、文献格式等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遵照网上所提供范例。

● 注意事项:

1、论文封面大标题及页面下端单位名称字体为宋体,页面中间论文基本信息部分为华文楷体。题目部分为Times New Roman。

2、目录部分标题为四号字,其他为五号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3、摘要、正文、尾注、参考文献、中文题目摘要部分:

(1)论文题目为三号字,加粗。

(2)一级标题为四号字,加粗。

(3)正文、尾注、参考文献及中文题目、摘要的汉语部分字体为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4)行文部分除一级标题为四号字外,其余均为五号字。

(5)其他加黑部分参见范例。

4、尾注及参考文献部分信息排序按照范例排列。尾注部分要注明所引用页码范围。网站和在线数据库在文献目录中的体例格式:

若有作者姓名,按顺序列出作者姓名及所引用的文章题名(放在双引号内),如该文章出自某一在线期刊或图书,要列出期刊或图书书名、印刷期刊号、印刷品的出版日期,然后表明数据库的名称(斜体)和出版途径即Online(在线)字样,最后标明上网查询的日期和网址。示例:

Stemple, Carl William.“Towards a Historical Sociology of Sport in the United States, 1825-1875.” DAI53(1993): 3374A.U of Oregon, 1992.Dissertation Abstracts Online.Online.OCLC Epic.3 Dec.1993.5、左侧装订。沿左侧四等分,装订于上、下两端向中间四分之

篇6: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一、论文选题

选题原则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刻意求新。立足于岗位,写自己感触较深的事或对社会现象剖析较深刻的事。论文选题范围如下:

1、财务部门的业务分工及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2、会计实务处理过程分析;

3、审计业务实践分析;

4、财务软件的使用实践分析;

5、财务分析报告撰写实践分析。题目自己确定。

二、几点要求1、5000字-8000字。

2、论文行间距为26磅。

3、凡是原文照抄、网上下载、与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不着边际、没有本地方或本单位的具体事例的论文,均不能通过。

4、论文交稿时间为2012年4月10日止,写作应适当提前,班主任在网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论文完成后,文档用你的“姓名”命名保存,然后发至邮箱:877142767@qq.com。切切勿误。

5、交论文指导费:本科300元。

三、论文格式

论文标题(小3号黑体字)

(空一行)

【内容摘要】(小4号黑体字),内容(小4号宋体字,300字左右)。

【关键词】(小4号黑体字),内容(小4号宋体字,3-5个关键词,一般不超过7个,词与词之间空1个字)。

(空一行)

正文内容(小4号宋体字)

一级标题一、二、三(小4号黑体字)

二级标题

(一)、(二)、(三)(小4号黑体字)

三级标题1、2、3(小4号黑体字)

(空一行)

篇7: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每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个案护理论文,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打印稿给专家评阅。

一、个案护理论文的具体要求

1.个案选择合适、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2.案例介绍重点突出、阐述清楚。

3.护理措施科学、新颖、有参考价值,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4.全文逻辑推理正确,有说服力。5.参考文献新,与主题相关性好。

6.文中参考文献引注准确,文末列出所有参考文献,格式正确。7.文题准确、简短、醒目,中文题目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8.论文结构严密、格式正确、语句精练,字数在3000字以上。

二、写作格式的要求

1.封面: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单位。字体:宋体;字号:小二号;字形:加粗。

2.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字采用宋体五号,标题加粗;行距:1.5倍行距。其他格式参考中华护理杂志的个案论文。

3.所有的参考文献均以尾注形式列在论文篇末.内容包括:作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或期号:起止页码。(书籍则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

三、其他要求

1.每位学生须定期与导师联系,汇报论文进展。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寻求导师的指导。

2.毕业论文必须附有指导教师意见,且只有指导教师签署同意,方能送专家评阅。3.论文须提交打印稿,一式三份。

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一○年五月

个案护理论文

个案护理论文是临床护理论文的一种,属于经验报道或个案报道(case report)。个案护理论文中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一个病人或几个类似的病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团体或社区,是对某一类特殊事件、罕见事件或新生事件的观察、总结和分析,其目的在于交流临床实践经验,给护理界同道以启迪与借鉴。个案护理论文的作者应该是承担该个案工作的主要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撰写出亲身体验过的、富有护理实践经验的个案护理论文。

个案护理论文与案例研究(case study)不同,后者属于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有着严谨的科研设计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过程,更加着重于挖掘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发现新概念、新理论,案例研究论文属于科研论文范畴。个案护理论文的写作方式多样,正文一般包括4部分:

1、前言部分:内容包括介绍主要概念、撰写个案护理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引用文献证明该案例作为未曾报道或特殊护理病例的依据。注意:前言部分不设标题“前言”两字,只保留其内容。

2、病例介绍或临床资料:是个案护理论文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必须真实,叙述清晰,重点突出,可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相关治疗以及效果,注意:效果也可置于护理之后独立撰写。

3、护理

是个案护理论文最具特色的部分,应详细介绍护理方法、措施及整体方案的构思特色。此部分也可按护理程序撰写。

4、讨论

可结合护理理论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该病例护理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新知识。

可参考的资料:

1、肖顺贞主编.护理研究(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8-125。

2、发表于中华护理杂志以及国外杂志的优秀个案论文,例如:

篇8: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1.1 绿色建筑:

2006年由建设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提出了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概念,并将我国绿色建筑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2012年5月6日,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我国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绿色建筑要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并实现保护环境目的。

1.2 智能建筑:

20世纪80年代,人类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的主要资源,数字化技术快速成熟,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率,智能建筑应运而生。目前“数字化城市”已在很多城市进行了实践,有人甚至提出了、“数字化地球”。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化建筑在1981年产生于美国,我国第一座智能建筑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据预测,本世纪将有一半以上的智能化建筑在中国建成。

1.3 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概念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人类智慧、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产物,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人类更高理想的必然趋势。承载着高新技术的智能建筑给人类带来安全、舒适、高效环境的关键是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建设与设计,既要合理利用现状资源,又不破环自然环境,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才能够实现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把融合了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技术的建筑称为“绿色智能建筑”。

2 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

2.1 区位要求:

绿色智能化建筑要求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安全设施齐全,同时满足建筑良好的物理环境。

2.2 规模要求:

绿色智能化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各个行业要求不同,但应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一般是20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才会更好的体现经济、适用原则,更能够发挥社会效益。

2.3 投资要求:

比正常的建筑投资增加10%-15%,但可以通过低能耗建筑运行费用的降低进行弥补,合理周期应该在5年左右。

3 绿色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

3.1 建筑方案

(1)宜采用框架、框剪、钢结构形式,以开敞空间为主,大开间利于各功能区的灵活布局,远程会议室要有吸音设施。(2)有良好的视觉环境,形体简洁美观,立面色彩宜人,内部空间舒适,尺度合理。(3)为综合布线及功能用房留有足够的空间,如配线间、设备间、强弱电竖井和管道敷设空间等。(4)有一定的层高,保证屋内净高不小于2.6米,走廊净高不小于2.3米。(5)采用屋顶绿化,合理安排太阳能位置。

3.2 建筑外围护结构

3.2.1 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如果节能目标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应在设计时计算节能效率,应控制体型系数及窗墙面积比达到国家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不宜在北向、西向设置大面积玻璃窗。

3.2.2 外墙外保温、隔热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选用外墙外保温或夹心复合保温体系,可在外墙表面使用热反射性涂料。(2)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之间的隔墙应设置保温层。

3.2.3 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宜选用以下做法:(1)公建平屋面宜选用倒置式屋面做法,宜选用浅色屋顶体系或热反射型涂料。(2)住宅屋面宜考虑通风降温措施,坡屋面宜设置阁楼层,平屋面宜设置架空层。(3)宜采用屋顶绿化及其他屋面遮阳措施。

3.2.4 地下室为车库等不采暖房间时应在地下室顶板设置保温层,首层架空的建筑及其他悬挑部位房间的底板应考虑设置保温层。

3.2.5 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措施提高外窗、幕墙的热工性能:(1)外窗的气密性应达到《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监测方式》GB/7106规定的4级要求,幕墙的气密性应达到GB/T7106中规定的气密性标准的3级要求。(2)外窗的开启方式及施工做法应保证建筑的气密性。(3)玻璃幕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设置呼吸式玻璃幕墙,宜采用真空玻璃、中空玻璃添以惰性气体等技术。(4)可采用在玻璃窗外侧刷透明隔热涂料或粘贴透明反射膜等措施。

3.2.6 应采用阻断热桥、避免结露的措施。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等热桥部位应保证保温层闭合,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采用保温材料处理,铝合金窗和幕墙应选用断桥隔热型材。

3.3 建筑室内环境

3.3.1 建筑遮阳

(1)在进行遮阳设计时,宜发挥利用玻璃材料的遮阳性能,建筑的西向和南向的外窗及玻璃幕墙、玻璃采光顶应采用外遮阳措施,优先采用可调节式外遮阳。(2)设置遮阳措施的同时应满足有日照要求的房间的日照标准。(3)结合景观设计,在建筑的西向与南向种植高大乔木以及各种墙面绿化宜采用绿化措施,利用植物进行遮阳。

3.3.2 日照与采光

(1)规划与单体建筑设计时,应使用日照软件模拟进行日照判断。住宅建筑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中日照标准的要求。(2)建筑设计时,应依照《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的要求,进行窗地面积比计算。窗地面积比较小时,应进行该房间的采光系数计算。(3)宜采用多种措施加强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如采用中庭、天井、屋顶天窗等加强室内自然采光,在外窗设置反光板、散光板,将室外光线反射到进深较大的室内空间,使用导光管等技术,将阳光从屋顶引入室内。(4)宜采用多种措施加强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如将地下室设计成半地下室直接开窗采光通风,在地下室设计下沉式庭院,或使用窗井、采光天窗来自然采光通风,地下室设置导光管(井)自然采光(通风)。

3.3.3 通风换气

(1)建筑群体布局时,宜使各建筑的主要立面应向夏季主导风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2)建筑物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当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不高于28℃时,宜先采用自然通风降温措施改善室内热环境及空气质量要求,在夏季高温时,应避免热风大量侵入室内。(3)窗户开启面积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及相关类型建筑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4)开窗位置应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宜选在周围空气清洁、灰尘较少,室外空气污染小的地方,高层建筑应考虑风速过高对窗户开启方式的影响。

3.3.4 隔声与降噪

(1)总平面设计时,可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区外围,交通干线不应贯穿小区,建筑如果离城市主干道较近,应加强墙体、窗户的隔声性能,可使用阳台板、广告牌阻隔交通噪声。(2)建筑平面布局时应避免高噪声敏感的房间相邻,条件允许时,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3)选用低噪声设备,在系统、设备、管道(通风)和机房采用有效的减振、隔震、消声措施,选用低噪声灯具。(4)民用建筑主要用房的室内背景噪声应符合GBJ118-88中室内允许的噪声级要求,未在GBJ118-88规范中明确的建筑类型,应按照该建筑类型的相关规范执行。(5)墙体隔声性能应符合GBJ118-88的规范要求,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GBJ118-88中的要求,可采取浮筑楼板、弹性吊顶、阻尼板等措施,加强撞击声隔声性能。(6)住宅(包括宿舍)、学校、医院、旅馆的门厅和走廊的墙面和顶棚宜采用有吸声材料,大型建筑(车站、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的室内设计时,应采用吸声顶棚降低人为噪声,在容积大于400m3且流动人员人均占地面积小于20m2的室内空间,吸声顶棚面积应不小于顶棚总面积的75%。

3.3.5 室内空气质量

(1)所有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有害物质的检测报告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2)人员密集和人员密度变化较大区域宜设置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应能够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宜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并对室内主要功能区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污染物浓度超标应实时报警。(3)复印间、试验室等污染房间应设置单独的排风装置。(4)公共建筑应设置带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单独的吸烟室。(5)在室内装修设计时,宜进行综合污染物含量计算,避免过度装修,应少用人造板材、胶粘剂、壁纸、化纤地毯等,禁止使用无合格报告的人造板材、劣等胶水等不合格产品,不应使用添加甲醛树脂的木质和家用纤维产品。

3.4 无障碍设计

(1)建筑设计时,各部位的设计均应符合《城市道路与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规定。为行动能力低下的居民提供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可能。(2)新建的住宅建筑宜全部按照无障碍的模式设计建造。以较低代价和较多方便应对随机事件的发生。(3)在人员密集的体育建筑、观演建筑等公共场所,应重视陪伴席位数(车位)与无障碍席位(车位)数比例。(4)无障碍设施及通道附近应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识牌。(5)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应一次建设到位,不得二次设计、二次施工。

3.5 建筑节材

(1)作为装饰的飘板、格栅、构架等建筑构件应结合遮阳、导风等功能进行设计,结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行设置,不宜设置大量纯装饰性构件。(2)在选择建筑材料时,立足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考虑,终期时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最低依赖。结构、墙体、门窗等建筑材料宜使用可再循环、可再利用材料。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商业建筑考虑到室内分隔的灵活性,宜使用轻质可重复利用的灵活隔断。(3)根据当地的实际产能和产业发展空间,因地制宜,选用利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并保证其符合使用性能安全、环保等相关要求,如:海泥砖、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墙体材料,麦秸秆等制作的装饰材料,废纸等为原料制成的保温材料,废弃塑料制作的设备管材。(4)部品化生产始终应是生态城市的重要产业和建设方式。增加工业化产品的使用,减少现场作业,并应:更多地采用工业化装配体系,更多地采用干式施工方法,砌筑、抹面砂浆应选用商品预拌砂浆,建筑用的现浇混凝土应选用预拌商品混凝土。(5)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建筑材料应优先使用300km以内的地方材料。无论建筑的主体结构还是分部构建均优先选用地方材料,核算300km、500km以内建筑材料占建筑总用量的重量比,建筑采用木结构或大规模(计重占30%)使用木材进行装修时,应提供有效的采伐相关证明或法定的代偿措施。(6)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参考文献

[1]赖国庭,吴成东《.智能建筑的未来》,中国工控网,2011-11-24.

[2]卢求.欧洲生态智能办公建筑发展趋势[J].智能建筑,2005,(06).

[3]程大章.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

篇9: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关键词 区域经济;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9-0025-03

应用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有别于高职专科单一技能型及普通本科宽泛理论型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能够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课程建构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体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艺术设计学科作为艺术类的一级学科独立存在仅有两年时间,其课程设置如何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如何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市场需求,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建设、产品造型研发、品牌推广策略、信息快捷传递、大众审美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艺术设计学科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一)以学生职业生涯全面发展为目标

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依托的主要力量,其课程建构要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目标、技术能力目标、职业人格目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以学生心智成长、人格完善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为目标,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

高职与经济更为直接的亲和力,决定了它在输送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同时,还必须承载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服务等社会功能,以教育、科研、生产、服务等完整的功能体系和有效机制,置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介入经济发展的循环圈,拓展自我发展优势空间,增强办学竞争实力[1]。艺术设计是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制造业、商业、文化业等各个领域亟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城市空间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旅游文化衍生品设计、个性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关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设计人才的缺失反应出教育的偏离、课程定位的模糊,发展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明确以学生职业技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目标。

二、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是课程建构的核心与关键,是教学有序实施的保障。

(一)完善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规范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专业是新兴专业,至今没有统一规范的课程标准,也没有与企业技术配套的专业标准,导致各院校授课随意性较大,授课效果良莠不齐。专业教师对企业及设计公司岗位技能要求不明确,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胜任部门及岗位设计需求,亟待确立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艺术设计学科知识更新快、时代感强,职业能力分析如不及时、准确,极易出现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在派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同时,更要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优秀设计师及企业管理者为课程建构献计献策,共同制定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规范课程标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创新课程体系,设立能力本位课程群

艺术设计本科教育贯以知识本位课程体系,即按知识脉络广博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材是依据,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课程建构,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模块,建构课程群,规范单科课程,形成知识网络。建设能力本位课程群,需要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建构模式,以学期为时间纵轴,以专业能力模块为课程体系横轴,建构立体课程群落。在专业能力模块下,导入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理论课程,深化专业实践课程,引导专业创新。

三、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产教结合组织课程实施

(一)强化专业能力,坚持多元开放的实施原则

打破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授课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给予积极的培育,打破学生学无所用的困境,将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指导。课程实施多元化,如在设计大赛训练中师生相互探讨,层层推进创意思想,相互激发创意灵感;在模拟企业社会项目实战中,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知识、能力的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职业热情。

(二)完善校企合作,协同推进订单培养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师生承接设计项目,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在生产一线锤炼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创新性研究成果,提高企业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艺术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具有其特殊性,全国大型设计策划公司屈指可数,并多集中在南部省市,北方多为小型自营企业。要建立互赢互利机制,避免企业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置学生素质培养、设计思维培养、设计能力培养于不顾,以效益为先,忽视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从学校踏入企业,其技术、思想、能力等多方面尚存不足,教师要跟随指导,企业也要给予必要的学习空间。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可以提早发现创新能力强、实践技术过硬的优秀学生,与其鉴订就业协议,有助于企业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四、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灵活开展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机制是指一定的组织机构根据一定的测评标准,采用一定的测评手段对课程建构和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的整体测量与评价,旨在检验课程设计和实施是否实现了已定的目标,达到了应有的效果[2]。灵活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将有效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保障课程设置的整体实施效果。

(一)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多元课程评价标准

设置多元的课程评价标准,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专业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及职业素养等列入评价范围。多元的评价标准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

(二)强化职业素养,扩展多维课程评价体系

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课程结果,而是为了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反作用于课程设置,引发更深层次课程改革。艺术设计专业在注重专业知识评价的同时,还需注重岗位技能评价、职业素质评价、创新能力评价,确立多元评价目标,设置多样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篇10: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论文是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学生能否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直接关联。

一、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执行《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及学位申请指南》中“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正文字数以5000—10000字为宜。毕业论文要制作成电子文档(由学生提供磁盘)。

二、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在2011年1月至6月,本届毕业生于20101年3月交初稿,5月中完成写作和答辩工作,毕业论文必须在5月28日前收齐连同成绩登记表交教学科。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选题的要求

1.选有价值、有意义的论题,理论、实用、现实 并重

2.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可考虑选择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焦点问题

3.有新意

4.难易大小适中:题目千万不要太宽、要集中

5.对非工商企业,如银行,不能写银行的业务,可写银行的组织管理,如: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参考选题

1.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理论

(1)战略主题:竞争力、战略联盟和类型

(2)公司治理主题:外部治理、内部治理

(3)组织主题

(4)营销主题

(5)HR主题

(6)创新主题

(7)运营主题

(8)并购主题

2.工商管理专业十大有影响的研究方向

(1)建立公司治理机制

(2)沟通以人为本

(3)营销观念

(4)管理者不等于领导者

(5)产业结构分析

(6)企业的长远发展

(7)核心竟争力

(8)业务流程再造

(9)平衡计分研究—考核

(10)破坏性技术---创新

3.美国哈佛商业理论研究内容与方向

(1)战略主题:商业生态、行业整合(2)创新主题:管理创新中人的作用

(3)领导主题:CEO研究、能力培养

(4)品牌主题:品牌评价与顾客

(5)组织主题:权力与组织运作

四、毕业论文结构

1.构成项目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封底。其中“注释”与“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2.各项目含义

封面:封面由论文题目、姓名、专业、学号、入学时间、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的对应页码。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正文字数以5000一10000字为宜。

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形式。

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封底:由指导教师评语、院系论文答辩机构意见两部分组成。

五、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地脚(下)、订口(左)、翻口(右)均为30mm。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封二或另起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目录: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的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附录:项目名称为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4.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l”,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5.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6.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公式的编排应使用公式编辑器。

7.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8.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9.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0.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面印时,单页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页页码位于左下角。

六、印刷与装订

1.打印与装订

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单、双面均可,推荐双面印制。

文稿一律左侧装订,应按论文(设计)的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论文指导过程登记表、毕业论文评议表、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和毕业论文审批表的顺序装订成册。

2.份数

篇11: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学生毕业论文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医学检验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细则

1.1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每位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在撰写论文的全过程中,应遵从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能反映本人最高水平的论文。不允许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严禁网上文章剪帖拼凑,更不允许由别人代作。发现类似的情节,论文均为不合格,不能毕业。

1.2论文应准确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理论观点正确;力求有作者自己的创见和观点,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1.3选题可在临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专业研究或基础研究方面的课题。选择与检验专业相关文章主题,例如某种疾病检测某种指标;某种方法检测某种指标;很多方法对同一指标检测的比较;试剂或者检验方法的建立;试验方法的诊断学评价;试验方法的标准化研究等。

1.4要求每个同学至少在毕业返校一个月前将论文电子稿发到系部指定指导教师信箱,经审阅后进行修稿,再发到系部指定指导教师信箱,经审合格后再打印输出。返校时交打印稿一份,电子稿一份。

1.5返校后毕业论文由系部组织系部老师和聘请临床单位老师进行答辩,每个答辩小组由至少三人组成。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写出答辩评语并评定成绩。

1.6系部指导教师安排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

林雪松(hydlxs@163.com)许一飞(xuyifei@hmudq.edu.cn)

张悦(zhangyue65918@163.com)袁丽杰(yuanlijie1225@163.com)

凌春莹(linchunying521@126.com)赵蕾(hybb111@163.com)

卫生检验及流行病学调查:

郭艳萍(gyp410@sina.com)张涛(zhangtao1990@sina.com)

柳春波(Lcb2167@TOM.COM)姜莹(jiangying981231@hotmail.com)

微生物学及检验:

安生(as323430@sohu.com)王海河(wanghaihe4@yahoo.com.cn)

免疫学及检验:

吕跃山(Lvyueshan@163.com)于洋(yuyang-114@163.com)

寄生虫及检验:刘德祥(Liudexiang6@sina.com)

临床及血液学检验:(liangsonghetaozi@163.com)内容及要求

2.1 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2 摘要与关键词

2.2.1 摘要

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要求300~500字左右。

2.2.2 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2.3 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2.3.1 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主要内容等。

2.3.2 主体

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等,对论文中出现的引文等内容要求明确指出出处。

2.4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其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

2.5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为一页;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另起一页;正文另起一页。

3.1 文字

用汉语规范文字书写,本专业规定字数在2000字以上。

3.2 书写

毕业论文版面不分栏,一律由本人在计算机上用Word输入、编排并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行间距为单倍行距。

3.3 字体和字号

一 级 标 题:4号黑体

二 级 标 题:小4号黑体

正文:小4号宋体

页码:5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3.4 页面设置

3.4.1 页眉和页脚

页眉为1.5cm,上写“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检验系本科毕业论文”。

页脚为1.75cm。

页眉和页脚文字均用5号宋体。

3.4.2 页边距

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

3.4.3 页码的书写及编排

毕业论文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排列,封面不编页码。

3.5 封面

毕业论文封面由标题(二号黑体)、班级、姓名(四号黑体)、指导教师(实习医院、系部至少各一位,四号黑体)。

3.6 摘要

中文摘要包括题目、“摘要:”字样、摘要正文和关键词。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所有文字均用小4号宋体。

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字体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体,格式与中文摘要相同。

3.7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按毕业论文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8 评分

在论文最后结束右下角留出评分及评分教师签字栏(评分教师至少三位)。印刷与装订

上一篇:高中美术教学初探下一篇:英语视听说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