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结构力学

2024-07-29

西南大学结构力学(精选6篇)

篇1:西南大学结构力学

1、结构的刚度是指

1.C.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2、图7中图A~图所示结构均可作为图7(a)所示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使得力法计算最为简便的C

3、图5所示梁受外力偶作用,其正确的弯矩图形状应为()C

4、对结构进行强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

1.A.既经济又安全

5、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不变。

1.A.√

6、多余约束是体系中不需要的约束。

1.B.×

7、结构发生了变形必然会引起位移,结构有位移必然有变形发生。

1.B.×

8、如果梁的截面刚度是截面位置的函数,则它的位移不能用图乘法计算。

1.A.√

9、一根连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1.A.√

10、单铰是联接两个刚片的铰。

1.A.√

11、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

1.B.×

12、带拉杆三铰拱中拉杆的拉力等于无拉杆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1.A.√

13、瞬变体系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所以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1.A.√

14、虚位移原理中的虚功方程等价于静力平衡方程,虚力原理中虚功方程等价于变形协调方程。

1.A.√

15、体系的多余约束对体系的计算自由度、自由度及受力状态都没有影响,故称多余约束。

1.B.×

16、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1.A.√

17、当上部体系只用不交于一点也不全平行的三根链杆与大地相连时,只需分析上部体系的几何组成,就能确1.A.√

18、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其基本未知量是未知结点位移。B.×

19、静定结构在非荷载外因(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产生位移。

1.A.√

20、力法和位移法既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又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1.B.×

21、静定结构在非荷载外因(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产生位移。1.A.√

22、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只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不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1.B.×

23、图2所示体系是一个静定结构。()

1.B.×

24、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1.B.×

25、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1.B.×

26、三铰拱的主要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反力。

1.A.√

27、两根链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

B.×

28、不能用图乘法求三铰拱的位移。)

(1.A.√

29、用图乘法可以求等刚度直杆体系的位移。

1.A.√

30、连接四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四个约束。

1.31、B.×

图2 解:对图2所示体系有:去二元体DEBF;去二元体FBC;去二元体CB;AB杆件与地基刚接构成刚片;整个体系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AB为基本部分,其它为附属部分。

32、几何组成分析

解:

依次去掉二元体剩下如图所示的并排简支梁,故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3、体系分析

答:对图1所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时,可把地基作为一个刚片,当中的T字形部分BCE作为一个刚片。左边的AB部分虽为折线,但本身是一个刚片而且只用两个铰与其他部分相联,因此它实际上与A、B两铰连线上的一根链杆(如图中虚线所示)的作用相同。同理,右边的CD部分也相当于一根链杆。这样,此体系便是两个刚片用AB、CD和EF三根链杆相联而组成,三杆不全平行也不同交于一点,故为几何不变体系,而且没有多余约束。

34、答:对图6所示体系有: 先去二元体ACD;BD杆件与地基之间用既不平行也不交于一点的三个链杆相连满足二刚片规则;整个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本题参考答案:

对图5所示:去二元体GFD;CD链杆与地基链杆支座的三个铰共线,为瞬变的;因此,整个体系为瞬变体系。

36、本题参考答案:

对图4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对图4所示体系有:先去二元体ECD;AB折杆件与地基之间满足二刚片规则;整个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AB为基本部分,CED为附属部分。

37、对图3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答:对图3所示体系有:DE杆件与地基构成几何不变体系;CB刚片与地基之间用AB链杆和C处两个平行链杆相连接,三个链杆不平行也不交与一点满足二刚片规则,故CB与地基构成几何不变体系;BD链杆为多余联系;故整个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8、几何组成分析:

本题参考答案:

依次去掉基础、二元体,剩下图示部分为两刚片用两个铰相联,有一个多余约束,故原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系。

39、几何组成分析目的。

本题参考答案:

(1)判别某一体系是否为几何不变,从而决定它能否作为结构。(2)区别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从而选定相应计算方法。(3)搞清结构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以决定合理的计算顺序。

40、如何确定独立角位移数目。

本题参考答案:

由于在同一结点处,各杆端的转角都是相等的,因此每一个刚结点只有一个独立的角位移未知量。在固定支座处,其转角等于零为已知量。至于铰结点或铰支座处各杆端的转角,它们不是独立的,可不作为基本未知量。这样,结构独立角位移数目就等于结构刚结点的数目。41、2、(2)解:

单位与荷载弯矩图,用图乘可求得:

42、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取图示基本结构,建立力法基本方程,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不必解方程和作弯矩图。各杆EI=常数。

本题参考答案:

43、求图示刚架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各杆EI为常数。

本题参考答案:

解:

44、试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并作出弯矩M图。EI=常数。

解:

(1)基本体系

(2)力法方程(3)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4)求解力法方程

(5)作M图

45、超静定结构求解:

用力法作图1所示结构的M图.EI=常数。

46、超静定结构求解:

用位移法(利用对称性)计算图2所示结构并画弯矩图。(EI=常数)

47、本题参考答案:

48、用力法作图3所示结构的M图.EI=常数

本题参考答案:

49、试用位移法计算图所示刚架,并作出弯矩M图。各杆线刚度均为i。

本题参考答案: 解:(1)基本体系

(2)位移法方程

(3)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4)求解位移法方程

(5)作M图

50、本题参考答案:

解:

51、用位移法作图4所示结构M图,各杆线刚度均为i,各杆长为l。

52、试用力法计算图所示刚架,并作出弯矩M图。EI=常数。

53、试计算如图所示简支梁中点的竖向位移。

解:

EI

为常数。

55、试计算如图所示简支梁中点的竖向位移。EI

为常数。

(答案同53题)

56、(答案同54题)

54、试求如图4所示外伸梁C点的竖向位移。梁的EI为常数。

解:

57、用力法计算图所示刚架,取图示基本结构,建立力法基本方程,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不必解方程和作弯矩图。各杆EI=常数。

本题参考答案: 解

58、作图示1所示结构的弯矩图

本题参考答案: 59、7、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本题参考答案:60、6、作图示结构的弯

矩图

本题参考答案: 61、4、作图示

结构的弯矩图

本题参考答案:

篇2:西南大学结构力学

1、流线和迹线重合的条件为()。

1.F.非恒定均匀流 2.恒定流

3.非恒定流 4.缓流

2、相对压强是指该点的绝对气压与_______ 的差值。1.真空压强; 2.当地大气压;

3.标准大气压; 4.工程大气压。

3、S2 型水面曲线是发生在(1.陡坡渠道中的急流

2.缓坡渠道中的缓流 3.陡坡渠道中的缓流 4.缓坡渠道中的急流

4、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是根据()原理导出的。1.能量守恒 2.力的平衡)

()

3.4.动量守恒

质量守恒

5、在明渠渐变流中()

1.总水头线一定平行于底坡线 2.测压管水头线与自由水面一致

3.总水头线与自由水面相重合 4.水面线与底坡线平行

6、共轭水深是指()

1.临界水深

2.溢流坝下游水流收缩断面水深 3.水跃的跃前水深与跃后水深

4.均匀流水深

7、当圆管中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动能修正系统α等于(1.2

2.2000 3.3 4.1

8、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1.平行 ; 2.正交。

3.无法判断)

4.重合;

9、压力中心是()

1.压力体的中心 2.淹没面积的中心 3.总压力的作用点

4.受压面的形心

10、连续介质假设认为流体()连续。

1.在微观上 2.原子间 3.分子间 4.在宏观上

11、液体只受重力作用,则静止液体中的等压面是(1.任意曲面 2.斜平面 3.水平面

4.旋转抛物面

12、总流伯努利方程适用于()。

1.恒定流

2.非恒定流)。3.可压缩流体 4.以上都不对

13、佛汝德数Fr是判别下列哪种流态的重要的无量纲数()1.均匀流和非均匀流 2.急流和缓流

3.恒定流和非恒定流 4.层流和紊流

14、紊流粗糙区的水头损失与流速成()

1.二次方关系

2.一次方关系 3.1.75次方关系 4.1.75~2.0次方关系

15、当从孔口流出的水股被另一部分流体所淹没时,称为——————。

1.孔口淹没出流

2.管嘴非恒定出流 3.孔口非恒定出流 4.自由出流

16、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孔口外接一个相同管径的管嘴,作用水头相同时,管嘴比孔口出流量(1.大

2.小 3.相等 4.不定)

17、管轴高程沿流向增大的等直径管道,其管轴压强沿流向()

1.2.3.4.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定

18、在同一瞬时,流线上各个流体近质点的速度方向总是在该点与此流线()

1.2.3.4.重合相交

相切

平行

19、已知水流的沿程水力摩擦系数l 只与边界粗糙度有关,可判断该水流属于()

1.2.3.4.层流区

紊流光滑区

紊流过渡粗糙区

紊流粗糙区

20、明渠水力最优断面的水力半径R()

1.2.3.4.等于水深的一半;

等于底宽的一半;

等于水面宽度的一半;

等于湿周的一半。

21、水的动力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1.增大 2.减小

3.不变 4.不定

22、在水力学中,单位质量力是指()

1.单位体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2.单位重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3.单位面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4.单位质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23、一侧挡水的直立平面上,液体的静水总压力作用点(1.通过受压面的形心 2.低于受压面的形心

3.高于受压面的形心 4.通过压力体的重心

24、恒定流的()

1.E.位变加速度及时变加速度均不为零。2.位变加速度及时变加速度均为零; 3.位变加速度为零; 4.时变加速度为零;

25、堰流的流量与堰顶水头的()成正比。)。1.D.3/2次方

2.1/2次 3.1次方 4.2次方

26、牛顿流体具有()。

1.B.实际上绝对不可压缩的性质 2.扩散并充满整个容器的特性

3.切应力与运动状态无关的性质

4.在任何切应力作用下不能维持静止状态的特性

27、已知水流的沿程水力摩擦系数只与边界粗糙度有关,可判断该水流属于

1.C.紊流粗糙区

2.层流区 3.紊流光滑区 4.紊流过渡粗糙区

28、影响水的粘度的主要因素是()

1.水的温度

2.水的流速 3.当地气压 4.水的密度)(29、图示容器中有两种液体,密度r2 > r1,则 A、B 两测压管中的液面必为()

A 管高于 B 管; B 管高于 A 管; AB 两管同高。

都有可能

1.2.3.4.30、水自水箱经管路流出,若把管路阀门再关小一些,阀门前后的测压管1与2的液面高度变化将是(1.2.3.4.A.h1升高,h2降低 h1与h2都降低 h1降低,h2升高 h1与h2都升高

判断题

31、水头损失可以区分为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1.2.A.√ B.×

32、曼宁公式只能适用于紊流阻力平方区。

1.2.A.√ B.×

33、当管流过水断面流速按抛物线规律分布时,管中水流为紊流。1.2.A.√ B.×

34、液体的粘性是液体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1.2.A.√ B.×

35、临界雷诺数随管径增大而增大。

1.2.A.√ B.×

36、同一渠道,流量为Q时为缓流,则流量为2Q时仍为缓流。

1.2.A.√ B.×

37、区别薄壁堰、实用堰和宽顶堰,只取决于堰壁厚度δ。

1.2.A.√ B.×

38、临界流一定是均匀流

1.2.A.√ B.×

39、流速分布越不均匀,动量校正系数越大。

1.2.A.√ B.×

40、管道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ζ的公式是在没有任何假设的情况下导出的。

1.A.√ 2.B.×

41、临界流一定是均匀流。

1.2.A.√ B.×

42、水泵的扬程就是指水泵的提水高度。

1.2.A.√ B.×

43、陡坡上不一定产生急流。

1.2.A.√ B.×

44、恒定流一定是均匀流,层流也一定是均匀流。

1.2.A.√ B.×

45、矩形面板所受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与受压面的形心点O重合

1.2.A.√ B.×

46、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只适用于整个水流都是渐变流的情况。

1.2.A.√ B.×

47、实际水深小于临界水深的水流就是急变流。

1.2.A.√ B.×

48、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只适用于整个水流都是渐变流的情况。

1.2.A.√ B.×

49、体积模量K值越大,液体越容易压缩。

1.2.A.√ B.×

50、其它条件相同时,实用堰的流量系数大于宽顶堰的流量系数。

1.2.A.√ B.×

51、不论底坡为顺坡、平坡还是逆坡,只要水面曲线位于2区,则必为降水曲线。

1.2.A.√ B.×

52、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仅与雷诺数有关。

1.2.A.√ B.×

主观题

53、井管贯穿整个含水层,井底直达不透水层的井称为 _______。

参考答案:

完全井

54、在有压管流的管壁上开一个小孔,如果没有液体从小孔流出,且向孔内吸气,这说明小孔内液体的相对压高于、或低于)小孔的位置。

参考答案: 小于,低于

55、流线和迹线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区别:迹线是单个液体质点在某一时段内不同时刻的流动轨迹线;

流线是同一瞬时由连续的一系列液体质点所构成的流动方向线。

(2)联系:恒定流时,流线与迹线重合。

56、绘出图示曲面上的压力体图及水平方向的静水压强分布图,标明静水压强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压力体的方向

参考答案:

57、图示一跨河倒虹吸圆管,管径d=0.8m,长 l=50 m,两个 30°折角、进口和出口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流速水头忽略不计,求通过倒虹吸管的流量Q。

58、图示圆弧形闸门AB(1/4圆), A点以上的水深H=1.2m,闸门宽B=4m,圆弧形闸门半径R=1m,水面

59、密闭水箱,压力表测得压强为4900Pa。压力表中心比A点高0.5m,A点在液面下1.5m。求液面的绝

参考答案:

60、有一沿铅垂直立墙壁敷设的弯管如图所示,弯头转角为900,起始断面1-1与终止断面2-2间的轴线长水头损失hw为0.1m,已知管径d为0.2m,试求当管中通过流量Q为0.06m3/s时,水流对弯头的作用力

篇3:西南大学结构力学

《大学》:黄书记, 您好!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转向了质量内涵提升阶段。您认为规模发展, 尤其是以高校合并为特征的外延式规模发展, 对今天的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黄蓉生书记 (以下简称黄书记) :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还是90年代的全国高校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都顺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也为今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高校合并的热潮已过, 但那个以规模扩张为主的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的年代, 不仅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提供了“量”的积累, 同时也为向“质”的飞跃提供了现实支撑。

高校合并的实质就是要优化学科内部结构, 把学科做强、做大, 以学科发展带动教学和科研, 这和今天高等教育强调提升整体实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结构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由此带来的资源结构的整合、学生入学机会的增多等, 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从这个角度回过头来梳理一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合并之路, 对今天为什么要强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提高质量, 力推教育的公平, 都能够找到历史源头和经验启示。

《大学》:高校合并为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提升空间?

黄书记:高校的合并行为尽管对高校的管理制度、育人理念、学科建设以及文化氛围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但也为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提升的空间。

第一, 高校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的办学层次, 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 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第二, 高校合并整合了学校的学科资源, 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学科背景和广阔的学科平台, 便于在一个较高起点上形成新的学科优势群, 不断扩大优势学科覆盖面;第三, 高校合并拓宽了交流范围。不仅原校原学科内部之间加强了交流, 而且不同院校间、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 获取的信息量更多, 参与的竞争项目增加;第四, 高校合并优化了组织结构, 提高了管理效率, 扩大了学校影响力;第五, 高校合并提高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质量, 合理利用了人力资源, 增强了办学实力与水平。

以西南大学为例, 原西南师范大学 (以下简称西师) 主要是为教育战线培养人才, 以师范为主, 虽说从学科角度来讲比较综合, 但其培养的人才层次和适应面显得比较窄;原西南农业大学 (以下简称西农) 主要是为农业战线培养人才, 以农科为主, 学科面也比较窄, 两校在培养高质量、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高端人才方面, 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合校, 给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内在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 也为提升人力资源的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改革学科专业结构、丰富学科内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从整体上说, 目前发展的势头没有期望的那么好, 我认为不是合校本身造成的, 而是有其他原因。合校为学科的发展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如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得就是一个例子, 它有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背景, 打破了原来较为狭窄的研究领域, 往生物方面延伸拓展, 不仅与其它生物学科结合, 实现了资源共享, 而且还与西南民族文化研究联合, 做成了“家蚕和丝绸文化”, 更凸显了它的优势。我相信, 到2020年, 也就是合校15年的时候, 西南大学会是一所特色更加鲜明的综合性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讲, 原西师和西农的合并是成功的举措。

●高校合并的本质就是学科之间的优化整合,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教育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 高校合并的真正意义在于有机融合。高校合并的基本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合并高校办学定位调整的过程, 就是对大学学科专业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 这就存在一种选择, 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那就是有所为, 有所不为, 有所先为, 有所后为。同时, 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要提升自身地位, 发展独特优势, 进而带动整个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

《大学》:您认为高校合并的本质是什么?

黄书记:高校合并的本质就是学科之间的优化整合,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两次高校合并都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科结构进行了调整和加强, 不仅顺应了社会对专业化人才向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的发展趋势, 而且与今天强调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具有相通性和延续性。如果说, 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是为了满足国家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 将不同院校的相同、相近专业合并为专门的单科性行业性院校, 调整高校布局, 使之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专业化人才的话, 那么20世纪90年代的院校调整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的需要, 体现学科交叉、互补和融合特色, 不仅将相同、相近专业归并, 还通过将不同学科的高校合并打造成综合性大学, 以改变单科性高校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形成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环境。今天高等教育走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其根本要求就是深化学科结构调整, 谋求质量发展、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换句话说, 高校合并之路为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渗透与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南大学在原西师、西农学科基础上进行了规划和整合, 形成了新的学科群, 建立了教育学部、心理学部、农学部、材料与能源学部等, 下一步将推进工学部、理化学部和动物科学学部等建设, 力争以重点学科为龙头, 以重大科研为纽带, 优化学科结构, 实现优势互补。

《大学》:您认为高校成功合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黄书记:我们首先区分一下合校与并校的区别。合校, 强调的是两个学校的基础地位、整体实力基本相当, 合在一起能够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按照惯用的说法是“强强联合”。并校, 指的是较强的学校或专业接收吸纳较弱的学校或专业, 成为较强学校的一个部分或一个领域, 按照当时的说法是“强弱合并”。我认为, 从教育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 高校合并的真正意义在于有机融合。

高校合并的基本条件应该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从外部条件来看,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办的院校不多, 不少是从旧社会接管过来、根据国家经济文化建设要求继续发展起来的。1952年,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与合并, 这次院系调整是基于国家建设对大批专门人才的渴望, 走特色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 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世纪50年代院系大调整后所建立起来的适应计划经济的部门办学体制出现了越来越不适应现实需要的情况。因此, 我国又适时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 调动了中央、地方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 建立中央和地方等管理的多元管理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8年5月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新一轮的高校合并, 其特点是强强合并, 最典型的就是吉林大学和浙江大学, 分别通过合并打造了一批强势的院校和优势的学科。这一轮的合并, 更加强调科教兴国的要求, 关注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地域布局和学科布局, 努力把大学办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西南大学的合并, 就是这大潮中的一个。

这两次历史上较大规模的高校合并都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进行的, 政府的推动作用巨大, 其共通点都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形势, 满足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要说这两次高校合并行为有什么不完善的话, 就是考虑地域关系和国家需要多了些, 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而关注历史渊源、师生情怀, 尤其是各学校之间在学科上能否集中优势, 形成互补, 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弱了些, 而这恰恰是高校实现实质性合并不可或缺的内部条件所在。

西南大学合并组建具有的内外部优势条件在于:第一, 历史渊源因素。原西师和西农同根同源, 都始于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1933年, 由川东师范学堂孕育的乡村师范专修科和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中心农事试验场组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 后改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 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为主体, 合并其他院校系科, 分别组建了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1985年, 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分别改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第二, 地理位置因素。两校互为邻居, 仅一墙之隔, 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位置条件。第三, 精神和情感因素。合校过程中注重在原两校形成的大学精神基础上对大学精神进行凝练和总结, 注重提升两校师生对合校的共同愿望, 强调在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上形成共识。只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 高校合并才能达到一种实质性的融合。

《大学》:合并行为给高校办学定位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黄书记: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 是学校制定战略规划、实行有效管理、实现自身特色的基础和先导。高校合并是对大学学科专业资源的重新配置, 这必然会涉及到学校办学定位的重新调整, 特别是对具有不同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的不同类型院校的合并。如何对学校的发展准确定位, 实现学科之间优势互补, 凸显办学特色,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了向综合性大学迈进, 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西南大学对学校进行了整体的战略规划, 优化了两校原有的学科布局, 在2005年合校大会上, 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发展定位是成为“立足重庆, 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的高水平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两个学校走到一起不能走同质化的发展之路, 所以, 在学科建设方面, 对学科进行科学调整, 实现资源共享, 做大基础学科, 做强优势学科, 突出教育和农业特色学科。同时, 依据综合性大学的框架组建一些新型的学科或交叉学科。总之, 要给学校以准确的个性化的定位。

《大学》:那么, 在办学定位调整的过程中, 如何权衡不同学科的取舍及资源配置?

黄书记:高校合并, 对于大学中的每个方面都是一次重新选择和重新组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 如何使大学里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 是检验高校合并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点, 而学科的调整和组合是学校发展的重点内容, 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使学科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各学科的基础、条件、水平及发展的前景与空间不尽相同, 加之受经费投入的局限, 所以不可能同步整齐发展, 必须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综合考量, 按照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来对学科进行资源配置。我认为, 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一种选择, 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那就是有所为, 有所不为, 有所先为, 有所后为。如果某个学科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能够通过打造在短期内实现预定目标, 就要优先配置资源予以支持, 然后通过考核看其成效如何, 再决定是否进行奖励。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科的整体发展, 如果某些学科比较弱, 也要给予一定的基础支持, 以保证它的基本发展, 做到既扶优扶强, 又兼顾一般。

《大学》:学科优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处理突出优势与带动整体的关系?

黄书记:高校合并之后, 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要努力提升自身地位, 发展自己的独特优势。一定意义上来说, 这也是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在, 并以此确立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 通过一流学科来辐射其他学科, 进而带动整个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

第一, 要树立“特色立校”的学科发展战略。保持原有学校经数十年的办学积累而形成的独有的学科特色, 如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 有厚重的学术基础, 经过建设, 使之努力成为同类学科中最好的, 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

第二, 要处理好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等关系, 组建合理的学科群。

第三, 要注重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建设, 这是科学研究新的增长点的来源。学校要在政策措施、学科机制和物质条件等方面为交叉学科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 要加强精品专业和课程建设。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 加强学科建设需要打造专业课程精品。应该在课程历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环节上下功夫, 努力建设有代表性的精品专业课程。

《大学》:课程教学如何跟上学科调整的步伐?

黄书记:高校合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学校真正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而落实到学校内部就是要提高各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 这是检验高校合并成效的关键。

客观上原各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的传统、重点、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合并后就需要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 保持并弘扬各自的教学优点和特色, 以确保合并后的教学质量。其实我们两校在合校之前, 为了增进校际之间的交流, 促进优势互补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就已经实现了两校互派教师上课, 在一些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中互选课程, 如外语、人文学科的课程等, 并互认成绩。进入新世纪之后, 两校针对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等又进行过专门的讨论。这为合校之后准确把握教学方向、融合课程与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学科调整过程必然会涉及利益再调整和人事的重新组合, 这便会受到来自学术骨干的反向力量。教师队伍作为大学人力资源的主体, 其融合与提高程度是高校合并的难点也是重点所在。引进团队式优秀人才、打造优势学科平台、挖掘学术专长成为提升现有教师队伍水平, 吸收优秀新生力量,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在合校的过程中, 只有在观念上达成一种共识, 讲究一种情怀, 才能促成两校实质性的融合。同时, 采取行政手段对机构进行调整也是很有必要的。

《大学》:学科调整过程必然会触及教师的利益。如何看待一些来自教师对学校学科调整行为的反向力量?

黄书记:这种反向力量主要集中于学科的学术骨干。高校合并牵涉到的面相当广泛, 由此带来的利益再调整和人事的重新组合, 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学术教学科研骨干都有自己的研究阵地, 如实验室、团队等, 如果进行调整, 就会触及资源和利益, 因此, 有抵抗情绪是很自然的。实实在在讲, 合校的阻力, 我认为, 说得形而上一点, 就是观念和意识的问题, 说得笼统一点, 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说得具体一点, 就是个人利益问题。学科的调整会打破原有的格局, 触及到个人利益。因此, 要有智慧和技巧处理好这些关系, 正确引导, 保护好教师的积极性。

《大学》:如何从人力资源整体配置角度处理好学科教师的结构化问题, 包括引进人力资源和原有人力资源的整合?

黄书记:高等学校合并是学校扩大规模, 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 归根结底是通过合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产生合并的协同效应。然而, 合并后的高等学校能否必然产生协同效应, 取决于合并后的大学资源能否实现整合以及大学资源的整合程度, 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整合程度。

教师队伍作为大学人力资源的主体, 其融合与提高程度是高校合并的难点也是重点所在, 过程中会遇到以下三个矛盾:第一, 教师队伍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急功近利是培养不出来的, 而经济建设的发展又急需高素质人才;第二, 合校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均衡, 合校后如何扬长避短,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第三, 如何解决学术科研骨干流失与一般教师过剩的现象。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那么, 学校如何才能提升现有教师队伍水平, 吸收优秀新生力量,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首先, 人才引进应根据需要加大团队式引进力度,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团队,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带动现有的学术力量;其次, 人才培养要和学科建设结合在一起, 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纽带, 汇聚引进的人才和现有专业人才的力量, 打造优势学科平台;最后,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培养, 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特长。在此过程中, 要做到既要充分尊重教师们的意见, 又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既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 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责任和压力。只有这样, 才能将引进的人才和原有人才进行有效的整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增强学校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的能力, 进而打造新的平台和团队, 研制出高新的科研成果, 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学科整体实力。

《大学》:作为大学持续前进的动力, 如何处理高校合并后的观念和文化冲突?

黄书记:在合校的过程中, 始终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 看上去是发展历史、学科背景的差异带来的, 但实际上就是一种观念和文化的冲突。只有在观念上达成一种共识, 讲究一种情怀, 才能促成两校实质性的融合, 而不是貌合神离。要想达到实质性的融合, 采取行政手段对机构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如在合校之初, 我们从机关职能部门到直属单位, 到附属单位, 到学院学部二级组织都进行重组设置, 只有在组织上有了这样的“搅合”, 才能在观念上融合, 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这是第一;第二, 要研究合并前原学校的文化和观念, 在差异中寻求共同点, 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价值体系与认同感, 构建信息沟通的平台和桥梁;第三, 为保障学校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 制定大学章程是必要的, 这也是全校师生员工观念碰撞、求得共识的具体体现。合校之后, 我们提出了“加强团结、维护稳定、促进融合、推动发展”的方针, 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制度机制创新和顶层设计, 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 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等四个规划, 全面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引领全校师生员工达成思想共识, 认同西南大学的文化和价值追求。

●合并高校的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 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但在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建设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 要在人才培养、评估标准、学科建设等方面做一定的风险评估来规避风险。高校合并已经进入到后合并时代, 要对学科进行合理规划, 形成学科发展有梯次、有层级、有渐进的布局, 形成由学科群主导的部、院、所的格局, 走突出优势特色与综合性并举的道路, 实现合并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大学》:高校合并或学科调整的效果要受到地区环境、科技发展乃至社会变迁等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何防范学科调整活动自身具有的发展风险?

黄书记:高校的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 如果学科是分散的, 就等于还是各自为政, 并没有真正实现1+1>2的整合。但学科专业的调整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 对学科进行调整优化建设的时候, 要做一定的风险评估, 把握住几个着力点:第一, 要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 体现学校的贡献力;第二, 要提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基本要求的指标及标准, 反映学科的影响力;第三, 要明确有“特色”的评估要求, 表现专业的个性力;第四, 要基于学校的发展定位, 发掘学科的优势力。比如原西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全国评估排名靠前, 但就国家重点学科来看, 还只有二级重点学科, 没有一级重点学科;从发展平台来看, 虽然有一些研究中心, 但还缺少拔尖的人才队伍和高精尖的成果, 所以, 为了突出优势和便于学科评估, 学校分别成立了教育学部和心理学部。原来在教育学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教师和资源, 与原心理学院组合, 调整成立了心理学部;原学校五个从事教育人才培养和研究的机构, 合并为教育学部, 教育学部下设三个单位, 一是教育科学研究所, 专门搞教学研究, 出高精尖的研究成果;二是教育学院, 专门从事职前教师和幼儿小教免费师范生培养和硕士博士等高端教师教育研究人才培养;三是教师教育学院, 专门从事职后教师教育、大学教师教育、免费师范生通识教育等, 并专门做实践研究。通过这三个方面, 我们不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 优化了机构的设置, 而且还有效地规避了学科建设的风险。

《大学》:您如何看待已进入后合并发展阶段的合并高校的发展前景?

黄书记:高校合并已经进入到后合并时代, 不能就合并看合并本身, 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合并后的高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凸显合并高校的特色,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后合并时代的要求是突出专业性、时代化, 因此, 必须根据合并高校的资源特点进行再调整, 特别是组织结构、学术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调整。

西南大学正在做一个2020年的顶层设计远景, 即学科发展纲要。在组织架构方面, 已经设立了教育学部、心理学部、农学部和材料与能源学部等,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将学术机构塑造成由学科群主导的部、院、所的格局。其中“部”是一个实体, 除了教学, 还做研究, 为了和地方接轨, 还搞科研成果转化开发;“院”既包括科学研究, 又包括教学任务, 主要是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主;“所”是专门的研究机构, 如柑桔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是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 总之, 部、院主管教学, 所室主抓科研, 两个构层都以学科发展为龙头, 进一步明确了部、院、所之间的权、责、利, 最终形成学科发展有梯次、有层级、有渐进的布局。同时,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围绕学校的发展, 根据现有的12个学科门类及学科结构与优势, 将对学科专业做进一步的调整。从学科的发展综合化和人才培养的普适性来看, 以大的学科群组建学院, 为组织跨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创造条件,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这也是学院制发展的主流。

合校之后的西南大学并没有照搬仿效其它综合化大学的多学科并举发展模式, 而是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特色, 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与农业科学等方面的优势, 力促多学科交叉、综合发展, 扎扎实实地把握住社会前进的需求方向, 贴住学校的实际谋划发展, 开创了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局面。我们在今后会继续坚持走突出优势特色与综合性并举的道路, 时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篇4:西南大学结构力学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西南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为高山丘陵地貌,属于亚热带气候带。山多地少,水能丰富,矿藏品种多但质量不高,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大且素质技能水平低,交通相对落后成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特征。在众多制约条件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层次普遍低于国内中部及东部地区,形成了农业以初级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工业以初级工矿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以旅游、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属于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纳入了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较,主要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工业技术和产业水平落后,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针对以上区域经济特点,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是利用西部地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条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地区劳动者素质技能为内在动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首先是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主要内容是加快开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地区产业协调分工;其次是来自国外商品、服务、资本和人才的竞争压力。

首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国内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仍未消除。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些重要的基础能源十分稀缺,不但无法保证全国其他地区的资源需要,甚至无法实现自身的正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东盟合作伙伴的战略地位逐渐凸显。东盟十国中的菲律宾、印尼、文莱和泰国等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开采方便、价格便宜,可以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在和一些与我国存在着海洋石油主权纷争的国家加强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在南海地区的石油资源问题可以通过互信互惠的方式予以解决,从而化解我国与东盟过国家之间由于资源引起的利益纷争。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了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要地。

其次,2010年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进行经济往来的最前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备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延边优势,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重要桥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加强与东盟经济关系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分析

(一)劳动力及资源密集型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产业体系中属于初级层次,以大量消耗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特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而且动植物、特种矿产、水能等资源非常丰富,具备了发展该产业的基础条件。

农业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同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了西北地区无法比拟的农产品生产条件,适宜开展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然而,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未能摆脱生产规模小、分布零散、缺乏协调的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农民由于无法及时获得市场信息,也没有对与特色农业的相关认识,往往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导致了与市场脱节、生产调整滞后、利益受损等问题的出现。在国内外农产品需求日益多元化、特殊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具有西南特色的农产品,必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西南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包括对特色农产品的认识、推广、生产和协调,更有赖于较高技术水平的农副产品加工链条的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业上是大有可为的,通过重新整合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促进产业水平的升级;注重树立民族品牌,扩大产品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落后的农工业生产转向农业产业化提提供有利保障。

(二)资本密集型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目前,西南地区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尚有较好的基础,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中。在与国内各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和东盟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技术引进和吸收与创新,并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和区内外的需求状况,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在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西南地区为解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必须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快西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规模效应,方能扭转西南运输设备制造业长期亏损、交通运输业缺乏后劲的局面。

从产业发展策略上,西南少数民族应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注重发展的长远大计,又要着眼于现实的需要。首先要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放到有利于劳动者素质技能发展的产业上,其次要适当发挥当地资源和劳动力密集的优势,有效解决当地劳动者的民生问题,力求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寰.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肖飞.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M].北方经贸,2005,(10).

[3]郭京福,毛海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邓劲夫.南宁东盟十国概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刘芳.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03).

篇5:西南大学结构力学

钢结构主要是指由钢板、热轧型钢、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以及钢索制成的工程结构,它是土木工程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与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建筑钢材强度高、强重比大;塑性、韧性好。

所以强重比大,结构的自重就轻;塑性好,钢结构在一般的条件下不会因超载而突然断裂,只会增大变形,故容易被发现。

(2)材质均匀,符合力学假定,安全可靠度高。

钢材内部组织比较均匀,接近各向同性可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材料,因此,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工程力学的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在计算中采用的经验公式不多,从而,计算的不确定性较小,计算结果比较可靠。

(3)工厂化生产,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

钢结构所用材料皆可由专业化的金属结构厂轧制成各种型材,加工制作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制成的构件可运到现场拼装,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钢结构的下列缺点有时会影响钢结构的应用:(1)易锈蚀,耐腐性差。

钢材在潮湿环境中,特别是在处于有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容易锈蚀。因此,新建造的钢结构应定期刷涂料加以保护,维护费用较高。(2)耐热不耐火。

在需要防火时,应采取防火措施,如在钢结构外面包混凝土或其他防火材料,或在构件表面喷涂防火涂料等。

(3)钢结构在低温条件下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钢结构在低温和某些条件下,可能发生脆性断裂,还有厚板的层状撕裂等,都应引起设计者的特别注意。

钢结构的主要应用范围有:1)重型厂房结构,2)大跨度房屋的屋盖结构,3)高层及多层建筑,4)轻型钢结构,5)塔桅结构,6)板壳结构,7)桥梁结构,8)移动式结构2、3、4、5、阐述普通钢屋架中支撑的形式及作用。

答:支撑形式: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和系杆。1)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必设)

作用:传递山墙风力;减少上弦压杆侧向计算长度;保证屋架平面外稳定。2)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作用:减小下弦平面外计算长度;传递悬挂吊车水平力;传递水平风力(与抗风柱相连,作为抗风柱的支点)。3)下弦纵向水平支撑 作用:增加厂房空间整体刚度。传递吊车刹车力;保证托架平面外的稳定。4)垂直支撑(必设)作用:把屋架上弦的力传到柱顶;保证屋架安装时的稳定。5)系杆

篇6:西南大学结构力学

2、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4、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在变形容许和维系稳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所承受荷载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地基所能承受的安全荷载。

6、场地覆盖层厚度:从地表到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地震时砌体结构墙体墙段承受竖向压应力和水平地震剪应力的共同作用,当强度不足时一般发生剪切破坏。因此,各种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按下公式确定:

10、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

11、二阶效应: 相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钢结构房屋较揉,容易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在这种情况下,重力荷载与侧向位移的乘积便形成重力附加弯矩,也即所谓的二阶效应。

12、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

13、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14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15、场地: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 km2的平面面积。

上一篇:一年级拼音上册练习题下一篇: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