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2024-06-22

观看《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观看《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观看《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根据上级自治区及学院党组织的要求,我们后勤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观看了杜云同志的先进事迹相关的视频与材料。通过学习杜云同志先进事迹,特别是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实况电视录像片《忠诚》,让我感触很深。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而有人却把忠诚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为了自己的诺言,他把自己仅有的生命都奉献出来了,为了自己的职责,他把生命都置之度外了。他是忠诚的丰碑,是党员的榜样,人民的英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民检察官。他有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有着忘我工作、忠于事业的职业风范;他有着秉公执法、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还有着对党忠诚、永不褪色的崇高精神。他就是人民的检察官——杜云。报告会上,杜云的同事、家属等以感人肺腑的报告和直观的图片、影像等,生动展现了杜云生前的先进事迹。在先进典型的精神感召下,我深深深受感动,不仅从思想上得到洗涤,更让自己充满动力,杜云同志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我们勤奋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顽强拼搏。

“让我工作吧,工作是我最好的药。”这是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杜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坚信的信念。这一句话感动着壮乡人民,感动着所有听过杜云事迹的人。

杜云,一名朴实的基层检察官,用信仰和追求登攀着生命的高度,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在履职尽责中严格依法、恪守公正,为 1

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他为百姓鞠躬尽瘁,让平凡的一生闪耀璀璨的光辉。他的一生都给了人民,给了党,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却一直站在祖国这个大家的前线,直到他处于生命的尽头。在生命的最后他抚摸着趴在病床前写作业的12岁儿子,疼惜地说,“爸爸多想病好后,去参加一次你的家长会啊。”面对辞职照顾自己的妻子,他讲了最动听的话,“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娶你,好好弥补这辈子对你的亏欠。”这些朴素的话语,让多少人感动落泪,让多少人感到敬佩。

杜云的工作笔记本上,有两句话:对待工作,一个是想不想干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干好的问题。这两句话表达了杜云对理想信念的无比忠诚,让他始终能够意志坚定,旗帜鲜明,更是对人民群众的一腔赤诚,让杜云秉公执法,始终不渝。正如《法治快报》一篇关于杜云的文章《追求正义的脚步永不停息》中写道:“杜云站着,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他倒下,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座丰碑为后来人指引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也许崎岖,也许坎坷,但却是一条通向理想和光明的大道。” 杜云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扎根基层、恪尽职守、执法为民的模范检察官。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到了无限地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工作业绩。杜云虽已离开我们,但并未远去,因为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奉献精神烙在我们心间。我支部党员表示,观看《忠诚》,心灵又接受了一次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洗礼。

党和人民给了他最高的评价:杜云同志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推进科学发展、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先锋,是新时期人民检察官的优秀代表,是军转干部的典范,是党员干部的楷模。

杜云同志身上体现着一种无私奉献、扎实干事的传统革命精神,学习杜云,就要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忠诚于党,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党旗增辉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忠诚于人民,执法办案始终为老百姓服务的宗旨意识;学习他忠诚于法律,用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职业追求;学习他忠于职守,把热血、青春及生命融入检察事业的高尚情操。

我们以向杜云同志学习为契机,传承杜云同志优良作风,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蒋晓维

2010年12月17日

篇2:观看《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12月3日晚上20时,我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 “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实况电视录像片《忠诚》。

杜云,一名朴实的基层检察官,用信仰和追求登攀着生命的高度,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在履职尽责中严格依法、恪守公正,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他为百姓鞠躬尽瘁,让平凡的一生闪耀璀璨的光辉。他的一生都给了人民,给了党,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却一直站在祖国这个大家的前线,直到他处于生命的尽头。在生命的最后他抚摸着趴在病床前写作业的12岁儿子,疼惜地说,“爸爸多想病好后,去参加一次你的家长会啊。”面对辞职照顾自己的妻子,他讲了最动听的话,“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娶你,好好弥补这辈子对你的亏欠。”这些朴素的话语,让多少人感动落泪,让多少人感到敬佩。

杜云的工作笔记本上,有两句话:对待工作,一个是想不想干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干好的问题。这两句话表达了杜云对理想信念的无比忠诚,让他始终能够意志坚定,旗帜鲜明,更是对人民群众的一腔赤诚,让杜云秉公执法,始终不渝。正如《法治快报》一篇关于杜云的文章《追求正义的脚步永不停息》中写道:“杜云站着,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他 1

倒下,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座丰碑为后来人指引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也许崎岖,也许坎坷,但却是一条通向理想和光明的大道。” 杜云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扎根基层、恪尽职守、执法为民的模范检察官。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到了无限地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工作业绩。杜云虽已离开我们,但并未远去,因为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奉献精神烙在我们心间。我支部党员表示,观看《忠诚》,心灵又接受了一次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洗礼。

支部书记以向杜云同志学习为契机,号召全体支部党员干部要传承杜云同志优良作风,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篇3:观看《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稿

珍藏着一份感动,身怀着一份责任,后天将参加全市开展的蓝云同志先进事迹情景报告会,作为全市的媒体记者代表,上台讲述我采访报道蓝云事迹的感受。在蓝云的故乡大化,两天前已经举行了首场报告会,希望这一次自己会有更好的表现,能够向人们讲述一个更加感人和真实的蓝云。

如果不是深入一线开展了这次报道,我很难相信人间会有如此真情和感动存在。蓝云这样一个平凡的村医,瓦解了我内心的全部防备,常识告诉我们,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而蓝云让我看到了无私,看到了奉献。在这无私奉献里面,没有任何的拔高和做作,作为一个记者,我很庆幸自己亲眼发现了这人世间的真善美。人间自有真情在!愿爱洒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蓝云的相关报道:

http://hcrb.hcwang.cn/html/2011-03/23/content_11279.htm(上)http://hcrb.hcwang.cn/html/2011-03/25/content_11466.htm(中)http://hcrb.hcwang.cn/html/2011-03/29/content_11764.htm(下)

蓝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发言稿

大山深处有蓝云

■河池日报社记者 王月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为了宣传报道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今年3月份,我3次走进蓝云工作和生活过的弄丛村,沿着他的行医之路,在大山深处徒步数十公里,走进了10多个村寨,找到了几十个当事人。在持续15天时间的采访中,在群众发自肺腑的话语面前,在群众流自内心的眼泪面前,我找到了一个真实、感人而崇高的蓝云。

我白天外出采访,深夜就回到弄丛村村民家落脚休息。记得有一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村民毛义甫就来敲门。我问他,您有什么事情吗?他说,“有啊!我等不及了,我要和你说说蓝医生的事情。”那天早上,毛义甫就坐在我的床沿上,和我说了两个多小时。在讲述的过程中,这个50多岁的农家汉子泪流满面。

我第3次进弄丛村采访时,都安县隆福乡葛家村村民蒙金荣,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摸黑来到弄丛村。蒙金荣告诉我们,几年前,她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正在读高二的儿子蒙志东想放下书包,回来帮家里干活赚钱。蓝云知道后,对蒙志东说:“是不是家里没钱了?我先供你读完高中。你一定要读大学。”说完,他就从身上掏出1500块钱给蒙志东。

2010年6月,蒙志东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瑶族大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蒙志东嚎啕大哭,第一个给蓝云打电话。电话那头,蓝云很高兴,他说:“好孩子,你为你爸爸争了光。”

那时候,蓝云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他四处借钱,家里债台高筑。但在蒙志东开学前,蓝云在去南宁看病的途中,却特意绕道走到葛家村,从自己化疗的医药费里,掏了1200元钱,作为给蒙志东的学费。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凡有人烟处,皆能讲蓝云。蓝云的故事,在当地口耳相传,家喻户晓。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蓝云,他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好医生。”

弄丛村是大化县最为偏远的大石山村,全村2100多人,分散居住在34个弄场,很多弄场至今没有通公路。在采访途中,我们走在用碎石块垒起的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感觉很辛苦,也很艰难,甚至多次跌倒受伤。但就是在这样一条山路上,蓝云,他一走就是10年。

在弄丛村诊所的大门上,有一个用粉笔写的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蓝云,是一条24小时畅通的“生命热线”。村民们说,有了这条“热线”,他们连睡觉都觉得踏实。10年来,只要这个电话一响,不管是炎寒还是酷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蓝云都随叫随到,即使身患绝症,举步维艰,他依然强忍着病痛,背着沉重的药箱,奔走在出诊的路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做出如此非同于常人的举动?

在翻阅蓝云的书籍和手稿时,我找到了一封信的草稿,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高考落榜后,我回到农业第一线,并没有悲观失望,决心因地所需,寻找出路。后来,我被教育界举用为代课,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几个春秋,历经沧桑,饱受风霜,更坚信前途光明。调到弄丛村做代课老师,在人生生涯的起步中,我却悟出,教育界虽然留得住我,但医学界更需要我。因为弄丛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距离板升乡要步行四个多小时,距离七百弄乡也要步行四个半小时,不少病人抬到半路已经没命了,这一切都被我看在眼里。我决定做一名救死扶伤者,实行人道主义。”

从这封信中,我读到了一个朴素而崇高的决定。我想,就是这个朴素而崇高的决定,让蓝云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那间面积不足十平米的诊所;就是这个朴素而崇高的决定,让蓝云磨破了鞋底,穷尽了青春,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弄丛村。

在弄丛村弄劳屯,72岁的蒙光球与的妻子相依为命,他们的膝下无儿无女,与他们一同居住的叔公蒙阿棍,今年已经100岁了。三位老人体弱多病,都是五保户。这些年来,只要老人犯病,蓝云都随叫随到。此外,他还像亲儿子一般,带给3位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2009年5月的一天,已经是凌晨3点多钟了。蓝云白天带着孩子出诊,深夜才回到诊所,刚刚上床休息,蒙光球就托人打来电话,他的肺心病又犯了,让蓝云赶紧去看看。

接到蒙光球的电话后,蓝云立刻起床,抱着熟睡中的小孩,背起药箱,拿着手电筒,就往弄劳屯赶。他把孩子寄放到岳父家里,来到蒙光球家,给老人打吊针。为了观察老人的病情,蓝云一宿没有合眼,一直守在老人的床头。等到吊针打完,窗外已经放亮。蓝云轻轻地收拾好药箱,又轻轻地带上门,来到岳父的家嚅,抱着熟睡的孩子,又匆忙赶回弄丛村,继续给病人看病。

蓝云给蒙光球一家人看病,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每年五六月份,是粮荒季节,蓝云给蒙光球一家送来了糖饼米肉等食品;每年腊月,天寒地冻,蓝云又给老人一家送来衣帽鞋袜等取暖衣物。我们在蒙光球家采访时,3位老人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摸着身上的衣服说:“这些都是蓝云给我们买的。就算是亲生儿子,都不会对我们这么好啊!”

春节,是合家团聚的美好节日。今年的春节,我,还有在座的大多数人,我想都会回到家里,一家人围着暖烘烘的火炉,共话家常,共享天伦之乐。然而,蓝云的春节呢?

大年三十下午5点,最后一个病人打完针,匆匆赶回家去过年。蓝云也松了一口气,妻子蒙超英也准备收拾回家了。可就在准备出发前,一个两岁的小孩感冒发烧,送到了卫生所;刚刚处置好,一个8岁的小孩又因拉肚子找上了蓝云;再往后,一个中年人又因肠胃绞痛前来就诊。检查,配药,打针,等待„„小孩在一旁哭闹着,老家那边催促的电话铃声,一遍又一遍地响着,但蓝云不为所动。

人生能有多少个年啊!当上村医后,有好几年春节,蓝云都没有回老家过年了。今年,他的病很重,他答应家里说,大年三十一定要回家过年。家里有年迈的父母,还有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团圆的兄弟,一家人都在盼着他早点回去。蓝云很清楚自己的病情,也很珍惜这无比宝贵的亲情,他很想很想能尽快回到家,与家人团聚。

送走最后一批病人,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因为事先打算回老家过年,诊所这边连一顿最简单的年夜饭都没有准备。妻子煮了几个汤圆,给蓝云端了上来。但蓝云一个也没有吃,他的病情太重了,嘴巴和喉咙肿大,已经难以吞咽。他觉得很累,只喝了几口红糖水,就躺下来休息了。

正月初一凌晨2点,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此刻,窗外正吹着寒冷的风,下着湿冷的雨。蓝云从温暖的被窝里,艰难地撑起身体听电话。是弄劳屯五保老人蒙光球托人打来的电话,他腹泻肚子痛,让蓝云赶紧去治疗。挂了电话,蓝云二话不说,立即起身穿衣服准备出门。妻子心痛地说:“都大半夜了,外面下雨,路不好走,天亮了再出门不行吗?”蓝云说:“他们是孤寡老人,病了没人照顾,我要不去,怕他们会有危险啊!”

大年三十夜晚的山弄里,万家灯火,户户团圆,蓝云背着沉重的药箱,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前往弄劳屯。出门前,他还不忘带上一大袋苹果。平时只需要走40分钟的山路,这晚,病重的蓝云,走一阵,又坐在路旁歇一阵,他整整走了2个多小时,才走到蒙光球的家。在给老人看病的同时,蓝云还给他们送上水果,拜了一个早年。

今年大年初八,蓝云又买了20斤米,送到了老人家里„„

蓝云一直没有告诉3位老人,他患了鼻咽癌。有几次,老人看他很累,很憔悴,就心疼地问他怎么了,他都是轻描淡写过去。那一天,我们去采访这3位老人,村里下了好几天的雨,路面十分湿滑,3位老人依然不知道蓝云已经陷入深度昏迷。蒙光球对我们说,“蓝云好几次来,都很累,给我打针的时候,直喘气。我问他哪里不舒服,他总是说感冒,不碍事。他好多天不来看我了,等雨停了,路不湿了,我要去弄丛看看他。”

亲爱的朋友们!有关蓝云救死扶伤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记得写完蓝云的报道之后,夜已经很深了,我却一点睡意都没有。蓝云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一遍遍地回放着,就像是一股暖流,湿润我的双眼,温暖着我的内心。我突然觉得,蓝云就好像我一个相识多年的良师益友,一个可歌、可泣、可敬、可爱的良师益友。

亲爱的朋友们!我也是一个共产党员,这段时间以来,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如果我的命运、我的健康、我的人生,也遭受和蓝云一样的坎坷和变故,我能像他一样,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吗?我会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挫折,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始终无怨无悔,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无情的病魔面前,在坎坷和挫折面前,蓝云始终心怀着弄丛的百姓,以豁达乐观的态度,至真至诚的爱心,为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曲高昂的赞歌!以钢铁般的意志,磐石般的信念,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蓝云,无愧于千千万万人的仰视!我心目中的蓝云,是一个坚守承诺、甘居平淡、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好村医!

篇4:杜云同志先进事迹

杜云离开人世已经3个多月了,但亲人和同事们对他生龙活虎、疾恶如仇的记忆仍历历在目。

出手快准稳,每瞄必中

2005年年初,杜云在公安局翻阅卷宗时,偶然发现一张8年前的50万元定期存单复印件,所有人为原桂林地区教育学院出纳韦某。尽管此事早有定论,可直觉告诉他,这笔巨款背后恐有猫腻。

他迅速向领导汇报,重启调查。结果印证了他的判断:韦某和财务科长苏某为了获得高额利息,挪用公款60万元存入银行,并贪污公款7万元。

苏某落网后,杜云穷追不舍,又查出了苏某丈夫冯某贪污公款5万元的犯罪事实。

拔出萝卜带出泥。原桂林地区教育学院3名在职厅、处级领导干部涉嫌贪污、受贿20多万元的重大内幕,也被他连根挖起。至此,这起隐秘的“连环案”、“案中案”终于大白天下。

办案光靠灵光乍现不行,还要能吃苦。

为抢时间取证,杜云一天只吃两碗米粉,驱车800公里在桂林和湖南怀化之间一天打一个来回。为办好房产案件,他把十几本枯燥的专业书籍从头到尾看一遍。为搜集线索,他可以大碗喝酒广交朋友,也可以三天三夜不着家……

从事检察工作12年来,经他办理审查逮捕、公诉案件200多件无一差错,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其中,他主办的原秀峰区甲山村委主任李某挪用1000万元农民土地补偿款案,被评为广西反贪“十大精品案件”。

“为老百姓讨公道,决不低头”

杜云17岁就参了军,在部队一干就是近20年。

在部队,他不仅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也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性格。飘在5000米高空、仅1米宽2米长的飞机拖靶,别人打不下,他能打得下,每次演练都弹无虚发。炮兵杜云一步步成长起来:上了军校,入了党,提了干,直至做到副营职教官。1998年9月,36岁的杜云脱下军装,来到桂林市秀峰区检察院工作。

面临转业之时,先期复员的战友一再告诫,在地方要“夹着尾巴做人”。

不甘碌碌无为,杜云以同龄人少有的魄力和勤奋,一头扎进法律典籍中没日没夜学起来。未及半年,他参加全国初任检察官资格考试一举顺利通过。

从助理检察员到检察员、从反贪局副局长到反渎局副局长(主持工作),他以一个军人的标准姿态,迈着正步稳步向前。

2007年的一天,杜云上街吃早点,偶尔听到议论说,有个农村小伙子被公安分局巡防队打伤住院,却不敢报案。

“这件事是否涉及渎职侵权呢?”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他打听到伤者所住医院,马上与同事赶过去了解情况。

不料,受害人担心受到打击报复,未敢吐露实情,没等伤好就回家躲了起来。

杜云费尽周折追到乡下,对方竟哀求他不要再管这件事,“我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你不站出来,就是姑息纵容他们。”杜云反复劝说受害人。随后两赴南宁,将涉案病例拿到自治区检察院技术处进行鉴定。真相逐渐呈现:巡防队三名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将受害人打成重伤。

立案侦查、逮捕犯罪嫌疑人……办案依照法律程序一步步推进,各种干预和说情也接踵而至。

有人又送烟酒又请吃饭,杜云婉言谢绝。有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要他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留点后路,但他初衷不改:“为老百姓讨公道,决不低头。”

最终,检察院坚持提起公诉,继而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将三名被告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让我继续工作吧,工作是我最好的药”

对杜云来说,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老母亲罹患重症,已处弥留之际,但他无法抽身照料。几次半夜三更,有个人影匆匆忙忙闪进病房,那是杜云。他神情疲惫地坐在床前,轻轻拉起母亲的手,趴在身旁不知不觉睡去。最终母亲还是走了。

就在这一年,秀峰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工作在杜云的带领下,取得建院以来最好成绩,成功查处了3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案件,位列自治区量化考核第一名。杜云写的案件材料就多达100万字。

工作的疲累、对家事的牵挂以及对母亲的愧疚,让他的身体显现出了大不如前的征兆。平日酷爱运动的他没太在意,照旧熬夜加班。

2009年6月18日,杜云晕倒在办公室。而几个星期后的体检报告更让大家震惊:肺癌晚期。

住院期间,从小就怕打针的杜云连做6期化疗,疼得把舌头都咬出了血。

几个月下来,肺部阴影少了很多。早已按捺不住的他主动请战:“让我继续工作吧,工作是我最好的药。”领导于心不忍,拒绝了他的要求。

可当他出院后,第二天就出现在办公室里。

今年1月,杜云病情加重,一夜要打6针止痛针,才能缓解剧痛。他再次住院治疗,病历里留下日腹泻最多25次的医护记录,“肚子里发出的肠鸣声像打鼓一样”。

即便如此,他仍牵挂着正在侦办的案子。每过几天,就打电话向同事追问进展,甚至逼着把办案材料拿到病床上。

护士长蒋玉姣无法理解,有次杜云接到电话,竟拔掉注射针头跑下楼,开车去了单位。当他独自驾车返回医院时,一手扶在方向盘上,一手按住腹部,痛苦得无法打开车门。

“我手头还有四件案子,我必须办完才死!”杜云瞪大眼睛,伸出四根手指,执着地说。

在当地媒体的参与介入下,社会公众很快知晓这位检察官的事迹,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关心。

金秀瑶族自治县头排镇一名乡村医生,用祖传秘方熬制好药,坐长途汽车赶到桂林送给杜云。

年过花甲的当事人亲眼看到杜云在病床上写材料,一出门就掉泪,“他是真正的好人,在用命为我们办案。” 一名陌生人从桂林橡胶厂寄来特制卡片,画着一只口叼硕鼠的白鹭,背面写着两行字:“漠漠水田飞白鹭,清正廉洁护家园——向人民检察官英雄杜云同志致敬!祝愿早日康复!”

可是,留给杜云的时间不多了。

也许预感到了什么。6月中旬,杜云坚持到超市为爱吃面食的父亲买了整整200个饺子,填满整个冰箱。

抚摸着趴在病床前写作业的12岁儿子,他疼惜地说,“爸爸多想病好后,去参加一次你的家长会啊。”

面对辞职照顾自己的妻子,他讲了最动听的话,“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娶你,好好弥补这辈子对你的亏欠。”

一周后的夜里,在家人陪伴下,年仅48岁的杜云永远闭上了眼睛。

“亲爱的战友,我们的楷模”,“为百姓申冤,为人民除恶”……6月25日,桂林市殡仪馆前打满横幅。杜云生前战友、同事、亲人和自发赶来的社会各界群众上千人为他送别。

斯人虽逝,精神长存。

近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作出重要批示:杜云同志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优秀代表。全区党员干部要学习他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争创一流业绩的好思想、好作风,为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自治区主席马飚批示要求:把学习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勤奋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顽强拼搏,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我区发展良好势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温卡华也作了批示。

铁骨铮铮 忠诚于民

“让我继续工作吧,工作是我最好的药。”

杜云始终保持奋发进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了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坚强意志和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杜云生前最喜欢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与人共勉。

党和人民给了他最高的评价:杜云同志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推进科学发展、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先锋,是新时期人民检察官的优秀代表,是军转干部的典范,是党员干部的楷模。

学习杜云,就是要学习他忠诚于党,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党旗增辉的崇高品质;学习他忠诚于人民,执法办案始终为着老百姓的宗旨意识;学习他忠诚于法律,勇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职业追求;学习他忠于职守,把热血与生命融入检察事业的高尚情操。

篇5:观看《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物如此,人亦然。翻开忠则《出师表》吧,我们都会被古人的感恩故事所感染。《出师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诸葛亮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不知感动了多少后人。

感恩之心,使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的和谐美丽。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才能说是活的有价值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们生活在当下,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生活水准一路上升,人生价值观却成倍下降;我们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人们的心胸越来越狭窄,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了整个社会。

云南大学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啊。马加爵一时的冲动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愿说他的残忍和冷漠,只是他不懂得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了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他却让父母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作为同学的他不懂得珍惜同学情,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保国精神”,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著名歌星丛飞节衣缩食,捐赠了三百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去看望他、帮助他。试问那些受助的年轻人,你们的感恩之心到哪里去了呢?

这个时代造就了李保国,李保国辉煌了这个时代。李保国,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赴汤蹈火的壮举,却有无怨无悔的人生,有着金子般善良的心灵。您用无数平凡的小事,构筑了时代精神文明的宝塔,演绎了现代人不可缺失的精神之歌——先人后己,助人为乐。这是人类永需的精神食粮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

当今的社会,当今的人们多么需要“保国精神”的洗礼,多么需要“保国精神”的鼓励。愿您的精神永远回荡在华夏大地上,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让我们都来学习“保国精神”,弘扬“保国精神”,您未尽的事业,我们一起来加以完成,让我们接过“太行愚公”的锹镐,常怀感恩之心,在帮助养育我们的乡亲们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光辉大道!

作为本部门“挂包帮”脱贫步骤实施过程中的一名驻村干部,我更应懂得感恩,更应努力践行“保国精神”,立志爱岗敬业,勤恳工作,誓用青春描绘清正廉明、一心为民的公仆彩虹,来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培养;誓用勤劳的汗水帮助乡亲们浇灌丰收的果实,来回报他们对我的养育与期望。我愿将我的幸福永远定格于爱心与感恩之中,我要用我的爱心点亮每一个爱的瞬间,时刻不忘他人的帮助,时刻不忘感恩他人,。感恩他人,我将青春永驻;帮助他人,是我心中永恒的乐章。

篇6:观看《杜云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他似一盏“灯”,盏十分明亮的“灯”,在太行山下,李保国同志用实际行动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身正气,用正能量生动诠释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和理想信念,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思想中考虑群众,行动上帮助群众,道德上维护群众,他是群众的贴心人。为了群众的利益,他舍小家为大家,用光辉业绩把党员本色作了详细而圆满的解释,通过他的行动,更多的群众对党有了更多的理解,更加坚信党、维护党。李保国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行动犹似一盏黑夜中的明灯,不仅照亮了自己,更多的照亮了他人,照亮了周边的群众。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太行山下广大群众目标更明了,干劲更足了,斗志更强了。所以说,这盏“灯”不同一般,而且具有示范意义的“灯”,李保国就是掌灯人。

他似一盏灯,始终在传递正能量,既然是灯,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李保国同志就是这样,他如一盏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把许多角落都照亮,这盏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明灯,始终处在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用温暖、用明亮给群众带来温暖感和实在感,群众更愿意聚焦在灯的周围,不仅享受“灯”的明亮,而且以“明灯”作为行动的目标,遇到问题总喜欢聚到“灯”下商量解决,同时在温暖的灯光下,群众心里更亮堂了,干劲更足了,如此这般,这盏“灯”的作用确实功不可没,这盏“灯”使共产党员的本色真实地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这盏“灯”是“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先进性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更有时代特点。从这个意义讲,这盏“灯”不同一般,是革命道路和人生之路上的指示灯。

上一篇:商业物业费收取标准下一篇: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