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2024-05-27

维修质量管理制度(精选10篇)

篇1: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万岳商贸修理厂质量管理制度

一、质量保证制度

1、在车辆维修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规范和三级检验制度。

2、认真填写、整理车辆技术档案和维修档案,按规定签发竣工、出厂合格证。

3、维修中坚决杜绝使用假冒伪劣配件。

4、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自竣工出厂之日起。

一级维护小修及零件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2000公里式者10天;

二级维护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5000公里或者30日;整车修理或者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20000公里或100日,质量保证期中行驶坚程和日期批标,以先达到者为准。

二、汽车维修过程检验制度

1、过程检验实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相结合的“三检”制度。

2、检验内容为汽车或总成解体、清洗过程中的检验主要零部件的检验,各总成组装、调试检验。

3、各检验人员根据分工,严格依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认真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4、经检验不合格的作业项目,需重新作业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5、对于影响安全行车的零部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应予以维修或更换、及时通知业务接待人员,并协助业务接待人员向车包做好解释工作。

6、对于新购总成件,必须依据标准检验,杜绝假冒伪劣配件装入总成或车辆。

三、汽车维修竣工检验制度

1、汽车维修竣工检验由专职检验人员负责实施

2、汽车维修竣工检验内容为整车检查、检测、路试检测路式后的再检及车辆验收。

3、修竣车辆竣工检验严格依据《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718565-2001)要求进行。首先进行整车外观和底盘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路试,对于路试中所发生的不正常现象要认真复查。路试合格后重新进行底盘检查,确保各项技术性能合格后由总检开具出厂合格证。

4、对于进行二维修护及以上维修作业的车辆,除上述检验内容外还必须给计量认证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给检测合格。

5、严禁为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开具竣工出厂合格证。

6、竣工检验合格的车辆实行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制度。

篇2: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为加强汽车维修管理,保证维修质量,根据《道路运输条例》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维修质量管理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修质量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对本企业汽车维修进行全面管理、监督和检查。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质量检验制度,执行汽车维修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

4、收集汽车维修质量信息,开展技术咨询和质量诊断工作。

5、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工作。

6、受理本企业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投诉,负责进行调解处理。

二、建立健全与企业维修类别相适应的质量检验机构,确定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三、明确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员必须经过交通主管部门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做好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维修台账,严格遵守与本企业维修类别相适应的技术管理、质量检验等规章制度。

五、车辆进厂维修及竣工出厂,必须有专人负责质量检验,并认真填写进厂检验单、过程检验单、竣工检验单和竣工出厂合格证。对进行汽车发动机大修、总成大修和二级维护的车辆必须建立《汽车维修技术档案》。

六、汽车竣工出厂实行竣工合格证制度,对维修质量不合格的车辆不准出厂。在汽车维修竣工出厂时必须按竣工出厂技术条件进行检测,检验合格的由总质检员签发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七、严格执行车辆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质量保证期内,车辆因维修质量而发生故障和损坏,本企业负责进行返修。

篇3:健全维修改造工程管理制度

我们负责吉林省省直机关职工大部分住宅维修维护, 房屋供暖工作, 其中还有近5万平方米国拨资产房屋, 工程改造内容包括对职工住宅楼上水、下水管道改造维修、供暖锅炉房改造、设备更换、供暖供水外网铺设工程、屋面防水修缮等, 并负责这些改造工程方案制定、工程设计、图纸绘制、施工质量监控、预算结算工作。在施工工程中制定包清工发包制度, 节省工程管理费开支;工程实施过程实施采取主动控制、多方案比选、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做法, 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根据工程分施工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施工现场竣工验收阶段、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四阶段特点, 制定相应施工规则及管理流程。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 保证施工任务能够顺利进行的一项必要工作。它的任务是掌握工程的特点、技术、进度及要求, 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 合理部署和使用施工力量, 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及时地为施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搞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使施工过程连续地、均衡地、有步骤地进行。以保证工期、质量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一) 、技术准备。

熟悉、审查图纸。现场负责人在接受工程任务后应首先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熟悉施工设计图纸, 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 弄清设计意图及工程特点, 发现问题, 处理好现存问题。

(二) 收集资料。

施工准备时要从现有图纸、说明等文件资料上了解工程的施工要求和现场情况, 以便制定切合实际, 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 合理地进行施工。

(三)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是施工准备工作的中心内容。

(四) 施工设计。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案, 按施工图纸要求,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计。

(五) 现场施工准备。

清除施工障碍和平整场地;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设备机具, 按计划进场安装检验等;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所需材料 (包括预制构件) 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 进行市场调查, 根据物资供应进场计划落实货源按时进场;做好季节性准备工作, 对于冬季、雨季、高温季节施工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确保安全施工;严格按国家环境保护法要求合理安排废异物的排放、堆放。尽可能保护好施工现场自然环境不受污染。

(六) 施工队伍的准备。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以包清工方式组织和调集相应的施工队伍。

二、现场施工过程管理

现场施工过程管理工作是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节约成本、安全、协作、配合等进行协调和控制。

(一) 、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是为保证顺利实现施工进度计划, 保证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既要从时间上来控制施工进度, 又要从数量上来控制施工进度, 两者互相结合进行。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纠正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偏差, 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

1、实行动态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 应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工程进展情况, 定期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 果断采取确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要抓住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键线路, 对照计划要求, 及时调整施工部署, 加大资源投入, 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2、施工过程的管理应以加强工序管理为主, 将各级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注意施工进度与各方面的协调管理。

要保证施工进度的实现, 应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互相协调工作。如及时邀请吉林省省管局工程咨询中心到现场复核工程量, 特别是隐蔽工程, 为结算阶段工作做好准备。

(二) 、施工过程中的检查与监督

1、质量的检查与监督

工程质量是反映施工成果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明确质量目标、加强施工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验和工程质量评定。应通过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制定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并付诸实现;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活动;检查和监督现场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工艺、图纸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进行施工, 自检、互检、交接检查、中间检查〈特别是对隐蔽工程的检查〉、交工前检查是否落实到位, 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 手续是否完备等管理控制手段, 确保工程质量处于可控制中范围并不断提高。

2、安全的检查与监督

原始凭证、原始记录是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原始凭证是内部各项活动的直接依据, 原始记录是施工各项活动的记录。凭证和记录除反映各种数据外还应要有文字性的记录, 应及时整理归类, 妥善保管。各种记录、凭证、统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及资料内容是计划、组织、控制生产活动的基础。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 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保证各类数据的提供应真实、及时。

3、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管理

技术资料是指导施工和生产活动的技术依据, 包括设计文件、合同条款、施工图纸其说明, 以及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及与工程相关的技术信息、文献和情报资料, 它是科研和技术开发的基础资料, 应由相关人员进行收集、管理。技术档案是自己实践的记录, 包括主要材料试验记录、图纸会审记录、工程变更记录, 质量鉴定、交工验收记录, 竣工图纸及说明、工程照片等。技术档案的保管和积累, 主要作用是提供日后查证的依据, 应按有关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三、施工现场的竣工验收阶段

工程交物业所或住户验收验前, 应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好竣工技术资料, 清理和准备需向物业所或住户提交的各项相关资料并逐项编列清单。组织好竣工测量和工程质量自检工作, 自检合格后, 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参加预检, 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合格后, 正式提交工程验收申请。工程缺陷责任期期满后, 应积极跟踪、要求物业所或住户及时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前, 应组织人员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及时进行修整, 对交工验收时提出的遗留问题进行认真清理、修复、完善。

四、竣工结算阶段

结算工作前将图纸、签证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相关资料整理好, 保证结算资料完整性。将相关资料提交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工程咨询中心或工程审核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核算。配合审核人员进行现场测量, 协调施工单位提供相应施工资质等相关资料, 以结算结果为工程款支付硬性指标。

根据维修改造工程特点制定的工作制度, 在面临新形势, 新问题还不尽完善, 还希望广大工程管理者多提宝贵意见, 使我们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低成本高效率完成今后的维修改造工程。

摘要:阐述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关于维修改造工程完整工作制度, 使日常建设维修改造工作既能节约资金, 又能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关键词:维修改造,管理制度,质量

参考文献

[1]、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与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编译.施工合同条件.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刘英等译.土木工程施工分包合同条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刘光庭编著.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2

篇4:浅议现代汽车维修制度技术特点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

前言:与传统的汽车相比,现代的汽车设计中融入了很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例如新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所以,现代的汽车维修工作也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方法。在现代汽车的维修中也应该融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更新汽车维修的理念。再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应运而生,使汽车维修工作高效率的进行。

1.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特点

1.1故障诊断。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更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汽车结合的产物。而且,在汽车的修理方面,也更加注重对于故障的诊断。由于现代汽车的设计比较复杂,汽车行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有许多自动化检测控制系统的出现。对于这些新兴的设计系统,采用传统的诊断方式工作起来较为麻烦,所以在这些故障的诊断上,可以采用解码技术,对故障进行简单明确的判断,进而进行维修工作。

1.2检修工具。在这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维修的设备也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房展,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高科技的智能化检修设备,广泛的应用于汽车修理工作中,给汽车的修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电脑动平衡机、示波器测试仪、汽车专用解码器、汽车专用国轮定位仪等【1】,这些设备都是新科学技术集合的产物,要想使设备充分发挥自身的性能,提高汽车检修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对设备的操作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对技术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维修人员素质。在传统的汽车维修模式下,对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低,他们一般按照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进行故障的诊断,但是当今汽车修理行业,无论是汽车的工业设计,还是汽车的维修技术,其中都加入了很多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所以,对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汽车维修的专业知识们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主要是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可以说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在检修设备的科技含量以及人员的综合素質水平。

2.现代汽车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2.1汽车维修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通过对现在汽车维修行业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汽车维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传统的汽车维修中,主要依靠手动的器具进行检修,而现在的维修器械的科技含量高,而且汽车本身的设计也更为复杂,如果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提升,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就很难完成好汽车维修的工作。他们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汽车工作的原理,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过分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就导致他们对一些以前没见过的故障,不知如何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代汽车修理行业中这样的全方位人才很少,有些修理厂虽然有较为先进的设备,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影响汽车修理工作的效率。

2.2维修设备落后。科学技术是行业进步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虽然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科技创新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汽车维修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许多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我国的汽车维修工作中,人还是工作的主导者,机械设备只是对其起辅助作用。对于我国现有的检修机械设备来说,它们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够,性能还不够完善。而且有一些机械设备我们对其的利用率很低,这就归咎于我们对于汽车维修技术的不重视。

2.3对于汽车维修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现代汽车维修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么对于汽车维修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变现为汽车维修的观念落后。一般在故障的诊断上,我们还以经验为主,注重经验的积累,而影响判断的准确性。而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们一般也都是言传身教的方法,修理人员缺少对设备使用的专业学习,所有的操作都没有专业的要求。事实上,精准的器械对于汽车故障的判断要比人为的感觉和经验的判断要准确,要更有依据,因此对于维修的方法和过程也会掌握地更加准确这。

3.强化汽车维修技术的措施

3.1改变观念,加强重视。要想从根本上完善汽车维修技术,首先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告别传统的汽车维修思想。加强对现代化技术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将其全面的融入到现代汽车的检修工作中。传统的汽车维修理念主要是以经验作为检修的判断标准,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汽车修理的情况,而且要将这种新科技的理念深入人心,将现代汽车维修行业的竞争当作是科学技术创新力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汽车修理行业的发展。

3.2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维修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汽车维修的质量和效率。事实上,要实现完全的汽车修理智能化,就需要很少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但是会对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特别高。就现在我国汽车修理行业的情况来看,要想实现全面的智能化,还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所以,人员因素还显得很重要。

3.3完善维修设备,学习先进技术。现代的汽车结构许多都是机电一体化,那么要实现机电一体化,需要一些汽车维修高科技设备,这些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智能化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汽车维修质量,提高汽车整体安全性能【2】。另外,在维修技术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做到专业知识的与时俱进,然后合理化的应用于我国汽车修理工作中来,促进我国汽车修理行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汽车修理技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是为了实现汽车修理行业的全面智能化,提高汽车修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还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完善。使现代化汽车修理朝着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吉安,王民升.探讨现代汽车维修特征与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46-48.

篇5:维修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物业维修管理更好的为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维修分类

1、共用部位维修,是指住户共用的住房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屋顶、楼板、梁、柱、内外承重墙体、基础)、外墙面、楼梯间、走廊通道、垃圾箱、烟道、排气孔道、公用门厅、内天井和设备层等。共用设施设备,是指住户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公用电视天线、供电线路、照明设施,锅炉、暖气管道、消防设施,以及绿地、道路、公共厕所、沟、渠、池、井、车场、车库、霓虹灯、路灯、小区广播、门禁、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排污管淤塞发生的费用,由淤塞层起以上共同使用各户按户平均分担。

2、自用部位维修,是指分户门及其以内的门、窗、屋面、内墙面、地面、非承重隔断墙、阳台,水、电、表及其以内的管线、器具,暖气分户阀门及其以内的管道、暖气片等,自用部位维修一律填写维修工作单,费用由住户自行承担,窗户玻璃、坐便器、门锁等价格较高的设备,由用户向物业提出申请,物业报月计划,材料到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维修,费用在物业费中扣除。

二、职责及考核

1、电器修理由物业开维修工作单并提供材料,通知电工班负责维修并填好工作单,停电检修时要提前一天通知物业;其它的小维修由物业维修工负责,不能维修及大的维修由物业以书面报告的形式通知工程设备处,工程设备处尽量安排本公司人员维修,还得不到解决的再外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为公司节约成本,违反本条款罚10分。

2、维修人员要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填写维修工作单,上岗时不准喝酒,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任何活动,违反本条款罚10分。

3、维修工作要及时,在接到报修信息后要及时赶到现场,出现重大情况应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违反本条款罚10分。

4、维修人员要严格执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如违章操作,罚10分。

5、维修人员要爱护工具、设备,节约材料,坚持领料手续专料专用,余料、旧料及时上缴,不得私自处理,违反本条款罚10分。

篇6: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为提高车辆的维修质量,加强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制定如下制度。

1.质量管理机构

本企业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经理负责。具体质量管理工作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

2.质量机构职责

全面负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交通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等有关规章、标准规定,贯彻执行有关汽车维修质量的规章制度,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对全厂维修车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对维修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

(1)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检验,进行质量分析。

(2)收集保管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及工艺文件,确保完整有效,及时更新。

(3)制定维修工艺和操作规程。

(4)负责车辆档案管理工作。

(5)负责标准计量工作。

(6)负责设备管理维修工作。

(7)负责汽车的检验工作。提高汽车维修质量。

(8)负责质量纠纷的质量分析工作。

3.对维修车辆一律进行三级检验,严格进行汽车维护前检验、过程检验、竣工检验,严格执行竣工出厂技术标准,未达标准不准出厂。认真执行汽车维修质量的抽查监督制度。

4.材料仓库应严把配件质量关,严格做好采购配件的入库验收工作。

5.严禁偷漏作业项目。一经发现,即严肃查处。

.汽车维修质量服务承诺

1.在车辆维修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规范和三级检验制度。

2.认真填写、整理车辆技术档案和维修档案,按规定签发竣工出厂合格证。

3.维修中坚决杜绝使用假冒伪劣配件。

4.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自竣工出厂之日起: 一级维护、小修及零件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2000公里或者10日;

二级维护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5000公里或者30日;

整车修理或者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20000公里或100日。

质量保证期中行驶里程和日期指标,以先达到者为准。

汽车维修企业维修服务承诺书格式

本厂热情为用户服务,承诺做到以下各点,请广大顾客监督执行。

1.二级维护车辆24小时以内竣工出厂,整车与总成修理工期经与顾客商议为天。

2.维修车辆使用配件不以假充真,以旧充新,以副品充正品。

3.合理收费。

4.车辆竣工出厂后质量保证期为:

小修:

一级维护: 2000公里或者10日

二级维护: 5000公里或者30日

整车或总成修理: 20000公里或100日。

篇7:后勤维修管理制度

为加强日常维修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1、后勤处维修人员负责全校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修,同时配合协助外请人员做好学院有关设施的修理,更好工作。

2、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维修操作规程。本着对学校和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及时修复报修项目,消除隐患,保证安全。

3、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及时、高效,保证维修质量,对能修理的项目,不得推卸、扯皮。

4、维修工人在工作中要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5、维修负责人应根据报修单上的轻重缓急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并将当天各类维修情况登记统计。

6、维修人员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时间。

篇8:农机维修制度的优化决策过程

关键词:农机维修制度,优化决策,过程分析

1 故障组的划分

维修方式的选择与故障性质有关, 所以必须从分析故障出发, 这种故障分析与为了提高机器的固有可靠度而进行的故障分析不同, 它不要求把故障一直分解到引起故障的最根本原因, 而是仅以满足维修方式选择的要求为度, 所以往往以部位为单元划分几个故障组即可。“部位”是指机器的需要而且可能独立进行维修的部分, 它有时是指机器的总成、部位, 如离合器、变速箱、喷油泵, 有时是指一个机构、一个装置或一个零件组, 如气门机构、转向机构、曲轴轴瓦组等。划分故障组时遵循以下原则:

1.1 结构原则不同的结构、部位可能有不同的维修方式或周期, 应分别列出其故障组。

例如, 配气系统至少要分为配气齿轮、凸轮轴、轴承故障组;气门、气门座故障组、气门间隙故障组等三个部分。

1.2 维修措施原则即使同一结构部位, 若维修措施不同, 也要分成不同的故障组。

例如, 离合器部位至少要分为失调引起的离合器故障组和非失调 (内部磨损) 引起的离合器故障组。

1.3 故障后果原则即使是维修措施相同, 若其故障后果不同也应分别列出故障组, 以便单独分析研究。

例如, 变速箱噪音和自动脱挡, 虽然都要求拆卸变速箱进行修理, 但故障紧迫性不同, 对机器人身安全影响不同, 所以应分别分析选择维修方式 (当然, 并不排除最后选择的结果相同) 。

1.4 基本故障原则在故障组划分中, 只考虑基本故障, 不考虑非基本的、综合性的或牵连性故障。

例如, 机油压力下降、飞车、功率不足、水温过高等故障均应分解为直接原因, 分别并入不同的部位, 不同的故障组中去, 不把这些非基本故障作为分析研究对象。

2 维修方式选择的逻辑决策

维修方式的选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系统地考虑这些因素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在这方面已有一些通过逻辑判断选择维修方式的决策程序, 它具有12种判断框, 其中一部分判断框需要经过定量计算来回答;另一部分判断框要依据定性分析来问答, 对于故障特性及诊断维修特性的回答则要依靠个人或集体的经验, 或在经验和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故障性质知识库。

3 维修方式的优化组合

3.1 同一部位中不同维修方式的矛盾处理

一个部位可能有多个故障组, 由于故障性质不同, 通过逻辑决策可能得到不同的维修方式, 但一个部位维修时只能遵循一种维修方式, 这就存在一个维修方式矛盾的处理问题, 遇到这种问题可根据维修方式的可替代性, 从已选的几种维修方式中选择一种具有替代功能的维修方式取代其余的维修方式。这里所说的替代功能是指具有技术可行性, 能满足故障组对维修的需要, 可代替被代替的维修方式的功能, 不包括对经济性的考虑, 也不再考虑环境可行性。例如, 当强制性定周期维修与其他维修方式矛盾时, 应优先采用强制性定周期维修, 这是出于无征兆的故障或突发性会带来安全事故的故障, 只能采用强制定期维修, 不能用其他维修方式取代。而强制性定期维修则可以取代非强制性定期维修、状态维修和事后维修。再如, 当状态维修与非强制性定期自修矛盾时, 则优先采用状态维修, 这样可以不受寿命分散性的制约。当事后维修与其他维修方式矛盾时, 应优先采用其它维修方式, 以保证有关故障组对故障预防性的要求。

在考虑维修方式的替代时不再考虑环境可行性, 并不是因为所选择的维修方式不具备环境可行性, 而是由于在逻辑决策中固然对某一故障组选择了某一维修方式, 就说明这维修方式具有环境可行性, 这种环境可行性不因故障组不同而异。

3.2 第二类维修方式的组合匹配

第二类维修方式是指按维修内容及其确定方法划分的维修方式, 如恢复性修理、维持性修理、改造性修理等。由于不同内容和深度的维修不可能同时实施, 因此它不但不像第一类维修方式那样, 每个部位只可采用一种维修方式, 而且还预定要求在维修制度中不同维修方式相互匹配。也就是说, 第二类维修方式的选择应成组的选择而不是单个选择, 否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根据技术合理性的要求和维修方式的本性, 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可供选取。

3.2.1 整机平衡性修理与整机恢复性修理相结合由于只有通过整机平衡性修理, 使部位寿命平衡, 才能组织整机的恢复性修理。

所以, 整机平衡性修理就其本性就是预定要与整机恢复性修理结合。由于这种组合方式可使修理停工时间减至最小, 所以其可靠性最高, 这一点已为计算机模拟所证明。实际上机器各部位的自然寿命总是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所以总要损失一定的剩余寿命, 当自然寿命不平衡较大时, 经济性就严重下降。

3.2.2

部位平衡性修理与部位恢复性修理、基础件修复相结合如同整机一样, 部位的平衡性修理的本性也是预定要与部位恢复性修理相结合的, 这种维修方式组合可以兼顾充分利用机件寿命和减少拆装次数等两个方面的要求。其缺点是机器的可靠性不如整机恢复件修理高, 由于单纯的部位恢复性修理不能解决各部位之间几何位置变化所带来的修理劣化问题, 所以, 必须与基础件修理相结合。

3.2.3 非平衡性维持性修理与基础件检修相配合。

由于非平衡性修理既不能使各部位寿命平衡, 也不能使部位内各零件寿命平衡, 所以, 非平衡性维持性修理就自身本性而言既与整机恢复性修理相矛盾, 又与部位恢复性修理相矛盾, 但并不预定排除基础件恢复。目前在农村中广泛采用的非平衡性换件修理主要是更换易损件, 而对基础件的磨损和变形则很少考虑, 这是机器寿命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若能采取这种维修方式组合, 可在尚无条件完全排除非平衡性修理的条件下保持恢复性修理的核心要求, 对非平衡性维修方式根本性缺陷的一种补救。

参考文献

[1]刘健.农业机械维修制度辅助决策专家系[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 .

[2]祝荣欣.基于Web的农业机器选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06.

篇9:浅议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制度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保养;使用寿命;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机械化施工早已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方法。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忽视了经济范畴,制约了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发展。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水平,以最经济合理的寿命周期费用使设备维持良好的性能状态,保证工程施工的需求,提高施工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如何科学合理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在实际工作中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是现代施工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1.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

1.1使用方面

为了延长施工机械的寿命,在使用方面必须坚持实行“三定二包”制度(定人、定机、定岗、包使用、包保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结构、懂理论、懂性能),“四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障)。正确使用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费用(如燃料费,维修保养费,工器具购置费等)挂钩。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即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施工机械大部分是露天作业,作业地点经常变动,其性能受到作业场地的温度、湿度、气压、污染、路况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施工单位由于忽视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设备使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如果在施工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如经常使施工便道保持平整、及时修整、注意排水和扬尘、因地制宜地减少坡度等,这对延长机械寿命都有很大好处。

1.2保养方面

对机械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不少施工单位对机械的保养有很多的明确规定,但是一到工期紧、任务重时往往忽视保养工作,认为机械在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进行保养。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常常是“重用轻养,以修代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正确、及时的保养能消除机械隐患,若不及时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程工期。

1.3维修方面

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具体表现在:a、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b、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c、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d、节约资源和能源。

每一种维修方法都有它各自的利与弊,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生产特点、机械特点、故障特点、资源分配等方面自主选择。在一个企业里也可以有多种维修方式并存。有磨损型的规律性故障维修,也有偶然型的随机性故障维修;有系统性维修,也有针对性维修;有事前维修,也有事中、事后维修。

2.工程机械的制度管理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人人遵守,严格要求,并附之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责任感。

保养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的维修保养制度。具体如下:

2.1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计划检修和预防维护相结合”的方针。

2.2维修保养的分类

2.2.1日常维护(例保)

操作者在开机前、停机后应做好加油、清洁、调整、紧固、防腐等日常维护工作。

2.2.2一级保养的主要内容

使用中机械设备每月或25台班(或按运行时间60小时)进行一次一级保养。其工作内容:a.对易保养部位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保养。b.彻底清洗外表,检查磨损情况,更换易损件。c.加油、润滑、清洗或更换滤油器。d.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调整制动力。e.紧固各部位零件。f.检查各种安全装置、钢丝线的可靠性,并维护。g.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修理工为辅。

2.2.3二级保养的主要内容

a.一级保养的内容。b.重要部件、部位的拆开检查、维护。c.对磨损及损坏部分进行修复或更换。d.二保应填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并在相应的使用原始记录中登记。e.二级保养以修理工为主进行。

2.2.4大修理

根据机械磨损与损坏的程度实行动态管理,其主要修理内容:a.全机拆开检查、维护。b.更换和修复损坏的零部件。c.全机油漆。d.喷印设备的编号。e.大修理应填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并在相应的使用原始记录中登记。

2.3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1)各单位每年底制定年度設备维修保养计划,并填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报上级公司材料设备部批准后执行。公司材料设备部每年底审核、汇总下属各单位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编制公司年度《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报公司主管经理批准后执行。

(2)大中型设备大修后由材料设备部负责组织进行验收,项目设备员负责对小型设备的大修及设备的二保进行验收。大修验收按《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进行。

(3)各单位每季末将维修保养计划完成情况填入《设备维修保养季报表》,报公司材料设备部,以检查对照计划的执行情况。

(4)大修设备及大、中型设备二级保养计划更换的主要零配件,需经公司材料设备部审核同意后执行。

(5)所有修理更换的旧件(大件)由修理库房负责保管,公司指定专人处理。

2.4车辆和办公设备的维修保养

(1)小车和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其使用人员负责。

(2)货车需送外由专业人员修理时,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申报修理项目,通知材料设备部人员审核,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送外修理。送外修理应选用技术、信誉好的修理单位。

(3)修理费用经材料设备部审核,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由财务部支付。

3.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队伍建设

先进的机械设备固然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能力的标尺之一,但要用好管好先进的机械设备,将先进的维修保养制度、维修技术、管理模式落到实处,真正提高企业效益,全面,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当代机械维修保养要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和技术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科学地使用机械设备。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加强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逐步提高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4.结束语

以上只是对工程机械维修保养与制度工作中的一点浅显的理解,这些理解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加以阐述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以人为本,以规范化、制度化指导维修保养工作,不断完善、提高。

篇10:设备管理维修制度

(一)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

1、动密封 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的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如压缩机 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

2、静密封 设备(包括机床和厂内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 、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所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 、附属引线、以及其他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

(二)密封点计算方法

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点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3、泄漏点的计算方法 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4、泄漏率计算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 ‰)=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1000‰

(三)静密封检验标准

1、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2、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 及其他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薄纸条顺的办法)。

3、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4、氢气、氯气、氯甲烷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5、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10毫米宽、100毫米长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6、蒸汽 系统 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7、酸、碱等化学 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8、水、油系统 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

9、各种机床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机、导轨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

(四)动密封检验标准

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

2、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透平压缩机的气封),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在距填料外盖300毫米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函不允许漏油,而活塞杆应带有油膜。

3、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

4、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1滴/2分钟。

5、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渗,并应随时擦净。

6、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周期小修1个月,中修3个月)。

7、输送物料介质填料,每分钟不大于15滴。

8、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五)密封管理区域划分的原则

1、生产装备所属设备、管线及附属冲洗、消防、生活等设备、管线的静、动密封管理,由各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管理。

2、生产装置内的仪表工艺 管路、风管、仪表专用伴热管线,包括一次手阀及阀后所属引线、压力表和阀门的密封管理,由仪表车间负责。

3、消火栓的密封管理,由消火栓所在单位负责。

4、装置外生产系统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线的密封管理由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

5、动力管网(一、二次水;循环水;上、下水;消防水;冷凝液;高、中、低压蒸气等管路)的密封管理由输送供应单位至用户的第一个阀门(包括阀门)由输送供应单位负责,第一个阀门后的管线的密封管理由接受单位负责。

6、公用管廊上物料管线及加热伴管的密封管理由送出单位到接受单位的第一阀门的第一道法兰(不包括阀门)由送出单位负责。

7、厂与厂之间管路的密封管理,一般以用户厂的围墙为界,围墙内由用户厂负责(若两厂间另有协议,则按协议执行)。

(六)管理措施

1、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管路都必须建立静、动密封档案和台账,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密封档案一般应包括:生产工艺流程 示意图,设备静、动密封点登记表,设备管线密封点登记表,密封点分类汇总表。台帐一般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密封点分部情况,泄漏点数,泄漏率等)。

2、建立健全各级密封管理责任制,密封管理责职明确,厂、车间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

3、开展创造和巩固无泄漏工厂活动,消漏、堵漏工作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0、5‰,动密封点泄漏率在2‰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漏点应记录在案,做出消除规划。

4、按时做好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5、组织各种密封技术研究,推广应用 密封新技术、新材料。

附:无泄漏工厂和无泄漏区标准

1、无泄漏工厂标准

(1)有健全的密封管理保证体系,责职明确,管理完善。

(2)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密封管理技术基础 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3)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的泄漏点。

(4)全厂主要生产车间必须为无泄漏车间,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

2、无泄漏车间(区)标准

(1)密封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责职明确,管理完善。

(2)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等密封管理技术基础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3)经常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泄漏。

(4)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公司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公司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 ,最后交厂长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的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设备动力科应建立全厂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

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 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1、设备动力处应建立全厂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动力科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

1、厂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设备的图纸。

2、设备动力科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资料室保管。

4、设备迁移、处理,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转移,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厂资料室存查。

5、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设备动力科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上一篇:水果微商文案下一篇:大学校园广播稿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