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2024-07-08

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共11篇)

篇1: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处境.主要论述了现代中国大学数学教学的.变化,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数学建模三个方面对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作 者:李蓓蕾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12)分类号:G642关键词:创新 多媒体教学 试验教学

篇2: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篇3: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 构建以“分析、运用和维护”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更新教学内容, 反映四新成果,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以“必须、够用”为度.。故此, 富有成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 用实例性讲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环节中, 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专业内容密切相关而有利于接受的实例, 利用学生渴望了解生活中机械常识的心理, 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例如, 在讲解机械零件的摩擦一节, 如果单纯以概念的方式引入, 课堂上就会显得干巴巴, 毫无生气。如果引用现实生活实例, 比如先提问学生:为什么新购车辆在使用中需要个跑合期?为什么跑合期后要更换润滑液?这样可以达到什么目的?等等, 吸引学生注意, 进而引申出零件磨损的概念及磨损的三个过程:跑和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把课堂上的知识, 巧妙地寓于实际生活之中, 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记忆和思维, 激发认知驱动力和学习动机。

生动的教学语言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其求知欲, 理论实践的有效融合, 提高教学效果。

2 用讲授———演练法讲解, 吸引学生注意力, 加深印象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有限, 上课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较短, 因此, 在教学中尽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 用最贴近生活、最易懂的语言、最形象化的解释、最生动直观的演示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理解问题, 从而掌握知识。

3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增加学习趣味性

教学过程的现代化, 比传统的录像教学手段更具灵活性和方便性。

例如, 采用多媒体教学平面连杆机构, 使得原本静态的机构得以有个生动的动态展示的过程, 并且通过四杆机构的动态演示, 完成了教练四杆机构向移副四杆机构的转化过程。加深学习印象;同样, 对于四杆机构基本特性的讲解, 采用电子课件, 给学生展示出具体、生动、有趣的机构实例演示, 展示了机构的死点位置、极位夹角、最小传动角等机构特性, 使学生增加了趣味性, 从而引起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掌握好挂图实物、实例、模型、课件演示等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特性, 了解媒体的教学效能, 发挥多媒体的最佳作用, 却奥高效高质的课堂教学。

经过多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综合化的改革, 突出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 同时也便于了专业课教学的应用, 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以最少的教学时数, 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S

参考文献

篇4: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关键词】多样化 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效果 影响

作为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现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

大量的运用。甚至有时衡量教师的一节公开课上得如何,有没有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了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但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少人发现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些弱点和缺陷,例如,多媒体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如何用好多媒体,服务好教学,这不仅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更是教师多媒体应用手段的高超技巧,采用多媒体方式,倒底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呢?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电子白板已经出现很长时间,它即完成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又可以面向学生,这个变化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电子白板的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不仅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电子白板虽然具有上面那些很好的功能,但要想用好它却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掌握电子白板的操作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有的教师由于长时间不能掌握操作方法,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和教师的心理;其次,电子白板的注释库、资源库和链接等功能,是交互白板充分整合已有资源的优势体现,而资源短缺这也是一线教师最渴望解决的问题,这也影响了发挥交互白板优势;再次,学生的有效参与是交互白板的使用关键,而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小组实验讨论过程中,电子白板的课堂上仍有很多同学只扮演了观看的角色而并未亲自参与实验过程。

引用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的话,他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个多要素相互作用动态多变的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而,用电子白板教学更注意如何来设计,如何来用好它,这是使用好电子白板的关键。

二、网络环境下的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增加了学生知识获取量

目前,常见的三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1)“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即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教师放在网站上学习材料(Web课件),可以联机进行课程练习,一些上网课程的Web课件中还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各种思考题,以及该学完该课程后所要达到的要求以及教师授课的重点与难点。(2)“协作式学习(合作学习)模式”,即通过网络建立主题讨论组、学习者发表意见或评论、指导者监控等讨论式学习功能。教师可以通过交互界面,向网络中的每一个学生规定同一信息内容的学习任务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某种形式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取得一致的意见。(3)“导航式学习模式”即是利用Internet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快速查询和获取信息的方法(超链接等方式),让学生可以方便地在Internet上查询信息,最快和实时地接收新技术和新知识。

然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互联网在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资源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有害信息,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作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网站,防止过滥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更富有生机、活力

多媒体课堂教学,现今已成为流行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使过去呆板的、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环境变成了动态的教学,使知识活动起来,以传统手段达不到的方式来展现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具有感观的学习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到知识,使课堂更富有生机、活力。

多媒体课堂教学虽然具有这些好处,但就教师而言,还是要注意应用,尤其要注意三个结合:即是结合学生实际,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不同,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多媒体的使用。结合教师实际,各科的教学课件都不少,但它们的设计思路一般不会同于我们的实际授课,有的甚至平铺直叙,缺乏交互性,或者是一问一答,反馈简单,缺乏叙述性。因此,不能照抄照搬地走进课堂。结合学校的实际,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并不是要求所有授课内容都要用到计算机。那些比较抽象、用语言表达又难以理解及为突出难、重点的内容,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使它们直观形象,化难为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仅仅要依靠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更需要学校、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眼光和前瞻性,通过三种常用教学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环境,有着自身优点的同时,都有着先天的不足,如何来取长补短?这就需要教师要首先认识到仅仅依靠教学工具来完成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并且在确定用一种教学环境来教学的同时,还要依靠其他的教学环境所常用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补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这样,先进的教学设备才不会浪费,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才能明显。

参考文献:

篇5: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总结

高职的教育对象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生,而且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缺乏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强迫学习,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很难有所收获。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培养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疑,利用实物,分组讨论,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灯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随堂实例与项目教学

教师在讲授课堂之外还准备多个实例练习及综合项目。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准备的实例操作更好的掌握学知识的技术细节;而综合项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践、实训教学法

实践、实训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自己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操作的过程。实践表明在实践、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做一体化。

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限制,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实训车间。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中,“做、学、教”是一件事情,是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边做边学边教边创新的一件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把要做的项目按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规律进行设计,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来因材施教。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总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和组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师生双方共同参入教学的全过程,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于一体。

四、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是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

项目教学的一般步骤是:(1)选择确定项目名称与内容要求。(2)设计项目任务书。(3)项目小组在经过老师的辅导后组织讨论分工(4)收集、整理相关信息。(5)制定设计制作方案。(6)教师指导点评制作方案。(7)组织实施方案。(8)项目总结并展示成果。(9)师生评价交流。

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实践表明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

五、组织学生技能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设计个实验方案,并做出成品,教师组织学生开个作品展,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从中选出比较优秀或者创意的作品中参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树立信心的重要方式,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

六、其他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基本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我们要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尽量回避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定量推导。着重外部功能的描述、定性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常用理论性强的课程教学方法如下: 1.以例代理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对公式、定理的证明有多么完美,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烦琐的理论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利于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采用情境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概括、总结。

篇6: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多样化手段论文

摘要: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多样化手段,并分析了具体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多样化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在中职学校尤其如此。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当仁不让的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篇7:论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现代社会中,科教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随之,“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在学生思维和能力逐渐成长和成熟的阶段,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现状

目前,很多教??仍然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时代,主要体现在教师完全依照教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通常按照指定的问题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尽管课堂上比较活跃,但是还是传统教学方式,从始至终都是老师在起引领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一些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等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成果。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实质上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得到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使得国外的教学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了课堂上教育方式的不足,为了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已经势在必行。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诞生,师生观念也需要改变,在课堂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构造一个合作的课堂氛围,教学策略也应该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桥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能够做到灵活应用教科书,意识到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三、结合新课程标准,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

(一)在课堂中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单一的带动学生,而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前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不再具有惧怕老师的心理,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改变学生学习的心态。其中,语文课本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平台。一方面,老师在讲述一篇课文的开始,可以有一个有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徐志摩的《斐冷翠山居闲话》、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结合这些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教师可以创设类似优美的话,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又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这类文章比较难理解,教师在导入中可以化解难度,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这篇课文。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解析文本,来和学生一起体会文章的妙处,在拿到一篇文章时,需要巧妙地处理文本,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创造课堂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探究性学习是课堂的核心,营造出人文化的学习氛围,以便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一方面,教师需要以一个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以便创建出一个合理、科学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多保持微笑。另一方面,课堂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进行分段,分成小组自选角色朗读,然后进行分角色扮演。同学们把荆轲表演得淋漓尽致,使得其加深了对荆轲的理解,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配合教师的提问。比如:教师问: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就会纷纷举手回答:“我觉得荆轲是一个忠诚、无畏的人。”“我认为荆轲荆轲是一个勇士,能够为了国家挺身而出。”因此,在课堂中营造人文化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内容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语文课上成电影课。如今,人们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逐渐增多,大部分高中生都会使用电脑,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课文中相关人物的事迹,可以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相关内容用多媒体讲解,比如在学习新闻章节时,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经典的新闻片段,以便学生总结出新闻的写作特点等;在学习戏剧章节时,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学生预习好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经典片段,使学生感受悲剧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模仿,并进行话剧表演。因此,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语文课堂更高效、更精彩。

(四)在课堂中实行自主学习

现代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升学率,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指导下,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就能理解的知识,哪些是难点,对于这些有难度的知识,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仔细讲解,剩下的知识点则通过引导学生使其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放开让学生做,不要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务,其实学生远比教师想象的要聪明,他们有很大的潜力和想象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教师创造无限的惊喜。

参考文献:

篇8: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 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呈现单调、乏味现象

目前, 在很多的物理课堂上, 教师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依靠黑板、粉笔以及物理教材这三样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教师把具体的公式以及问题放在黑板上, 最后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进行内容分析与讲解。在这样的课堂中, 只出现教师的声音与想法,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对如此单调、乏味的物理课堂会出现厌倦心理, 甚至有些学生会脱离教师的教学思路开始在课桌上做自己的事情。

(二) 学生认为物理知识过难, 出现恐惧心理及厌学现象

诸多物理教师的物理知识很渊博, 教学水平也非常高,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进行教学, 如有些教师在讲解某些物理例题时习惯省去一些步骤, 直接套用物理公式进行解析, 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最后认为学习物理非常难, 对物理课程产生恐惧、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递进方式进行教学, 要从浅入深进行教学, 而不是能省则省, 只挑难题进行讲评而不讲基础题。

(三) 学生只会“抄”而不会理解物理知识, 考试成绩差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而且也会在黑板上把答案写出来, 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学生习惯埋头抄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物理答案而不进行思考。其实, 学生在课堂上抄答案的学习方法是无效的, 因为在课下学生根本不会去思考这些答案从何而来。教师在课堂上只会对着教案滔滔不绝进行讲解, 却没有观察讲台下面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 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的观察, 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厌倦心理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 因此在这里, 笔者简单分析多样化教学手段在物理课堂能产生怎样的重要作用, 如下:

(一)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 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授课, 学生会被教师风趣的语言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所吸引, 那么学生会渐渐认真听课, 积极回答教师所提问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 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时, 教师也会更加认真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所以说多样化教学手段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同时提高物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二) 促进学生的思维转化,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不似语文那样抒情浪漫, 也不像数学那样说一是一, 说二是二, 这门课程有太多抽象的东西, 比如光的折射、电流的运转等等, 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教学, 根据物理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例如讲到“电流”这一物理知识时, 教师如果运用实验演示教学法肯定会比用嘴巴讲, 黑板上画电流图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把抽象转为实物,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多样化教学手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 教师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物理教学

当前的科技十分发达, 这些高科技也被各高校引进。目前, 基本上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例如电子白板、电脑以及音箱设备等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授课, 如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视频以及图片, 让学生在欣赏视频、图片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物理实验室, 用实验引导学生学习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 有些知识是十分抽象的, 如果教师只是通过以嘴巴讲、用粉笔讲解答案的方式进行教学, 那么学生可能还是理解不了, 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学生的物理实验室, 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操作理解发现物理问题、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关于电流、重力等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 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补充一些物理知识即可。

(三) 教师用“互动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

在物理课堂上,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仅仅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已, 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互动, 以语言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问题”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举个例子, 学生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知识、掌握知识, 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例子, 接下来问学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性质, 最后是公式。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中思考, 在教师的期待中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 物理课程是一门抽象课程, 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以及对教师教学的期待, 最后再根据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教学形式调整,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去授予学生知识, 让学生在快乐中理解物理、爱上物理、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唐欢.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应用[A].百川利康 (北京) 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年现代教育教研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 (北京) 国际医学研究院, 2015:3.

篇9: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及作用

多媒体手段的多样性,体现在它集多种媒体工具于一身,尽显声光化电、文图色形之灿烂;在教师高明的综合建构下,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元素有机组合,产生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效果。故此,将多媒体与识字教学整合起来,能更好地辅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可以说,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再没有比多媒体更便捷更完美的工具了。用多媒体创设写字教学的情境能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生动有趣,并且有利于建立抽象文字符号与其代表的直观实物之间的联系。如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的第一名获得者王洪涛的《纸船和风筝》的教学片断:

课程一开始,王老师就用多媒体展示纸船和风筝的动态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画面切为静态。展示纸船的画面时,他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出“纸船”两个字;展示风筝的画面时,他一笔一画地写出“风筝”两个字。学生认真观看了王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完成板书后,王老师教读字音,并提醒学生“风筝”的“筝”在这里要读轻声。

我们看到,“纸船”、“风筝”这两个词是跟实物演示联系在一起的。在学生第一次与生字新词见面时,将抽象字符的字形、字义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形象联系起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识字、写字和字词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的“猜一猜”的教学片段:

“猜一猜”中有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这是汉字“花”第一次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教师先指导孩子们读准“花”的字音,看插图上的荷花,然后问:“同学们能说出更多的花的名字吗?”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园的花卉。繁盛漂亮的鲜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争相用手指向自己认识的花,并一一说出花的名称。教师也随之在黑板上一一出示:兰花、牡丹花、月季花、玫瑰花……“花”这个生字在孩子们耳畔和眼前反复出现了数十次。这时,教师认真板书一个大大的“花”字,一边写一边说:“咱们比一比,看谁能记住老师书写的笔画,并写给大家看。”接着,老师叫3个学生上黑板展示“花”字的书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孩子们围绕“花”的读音、书写等知识,经历了看、听、说、写等过程,不但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得到了快乐。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帮助,这堂课必将黯然失色。

二、展示字形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识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加快捷而准确地掌握字形,领悟字的意义。如教学“木”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氏族公社时期人类以石、木为器,钻木取火的生活图景,接着展示“木”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当发现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很多汉字是用绘画的方法创造的,“木”字就是这样创造的。学生很快明白“木”最初就是一棵树。

知道了“木”字的来源,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木制家具,如凳子、茶几、桌子、衣柜等。教师说,你们知道木头的用处吗?学生争相回答:

生1:能用来制作桌子。

生2:可以制作茶几。

生3:可以制作衣柜。

生4:可以制作凳子。

生5:可以修房子、窗户和门。

又如,在作文批阅中,有位老师发现好几个学生写“病”字时把“疒”写成了“广”,纠正过后学生还是记不住。在下一节语文课,老师就转了一个弯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她问学生:“人生病了感到四肢无力,这时候他最想做什么?”学生都说想躺在床上休息。老师就用多媒体展示了甲骨文“病”字的演变过程:

无需教师解说,学生很快就明白“病”字最早就是指人躺在床上出汗,和生病有关。这样,学生从字的演变中了解到字的本义,就不容易写错了。

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多媒体并不着意于烘托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着意于提供知识背景及展示字的演变过程。这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打破了汉字的神秘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分析生字构成,利用解字游戏

要想灵活地调用多媒体的表达呈现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绎轻松有趣的文化喜剧,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中,“游”字是一个笔画较多,较难理解的字。教学中,教师做了这样的处理: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文标题后,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画面,再将事先准备好的彩旗捆在竹竿上,让6个学生到教室前面来。学生好奇地问:“这是要做什么呀?”教师说:“让我们也像画面上的同学一样,举旗前进。”学生不解,问:“为什么要这样呀?”教师答:“这就是‘游的意思。”一组学生就这样嘻嘻哈哈地举着彩旗在教室的课桌间逛了两圈,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一边笑一边动脑筋想为什么“游”字表示这样的意思。

教师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了甲骨文“游”字拆分出来的一组画,重点说明“ ”(“游”的右边部分)表示的是一个(一些)读书的孩子举着氏族的旗帜往前行走,当他(他们)渡河前行时,就在左边加上“ ”旁(河流),到后来这个字就写成了“ ”。

学生们恍然大悟,对“游”字的印象特别深刻。此时,教师举例说明了“游”的今义,并强调说:“大家要记住,左边有“ ”的字,其意义多半都跟水有关。

这个教学片断最值得注意的是解字游戏,而解字游戏是由多媒体影像催生的。一两分钟的解字游戏取代了教师的口头教学,给了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刻的感悟,教学效果很好。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有效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尤其是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枯燥无味的讲解时,多媒体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方面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责编 莫彩凤)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正好顺应了课标的这一要求,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着眼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有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发掘和改进。

多媒体手段的多样性,体现在它集多种媒体工具于一身,尽显声光化电、文图色形之灿烂;在教师高明的综合建构下,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元素有机组合,产生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效果。故此,将多媒体与识字教学整合起来,能更好地辅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可以说,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再没有比多媒体更便捷更完美的工具了。用多媒体创设写字教学的情境能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生动有趣,并且有利于建立抽象文字符号与其代表的直观实物之间的联系。如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的第一名获得者王洪涛的《纸船和风筝》的教学片断:

课程一开始,王老师就用多媒体展示纸船和风筝的动态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画面切为静态。展示纸船的画面时,他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出“纸船”两个字;展示风筝的画面时,他一笔一画地写出“风筝”两个字。学生认真观看了王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完成板书后,王老师教读字音,并提醒学生“风筝”的“筝”在这里要读轻声。

我们看到,“纸船”、“风筝”这两个词是跟实物演示联系在一起的。在学生第一次与生字新词见面时,将抽象字符的字形、字义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形象联系起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识字、写字和字词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的“猜一猜”的教学片段:

“猜一猜”中有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这是汉字“花”第一次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教师先指导孩子们读准“花”的字音,看插图上的荷花,然后问:“同学们能说出更多的花的名字吗?”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园的花卉。繁盛漂亮的鲜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争相用手指向自己认识的花,并一一说出花的名称。教师也随之在黑板上一一出示:兰花、牡丹花、月季花、玫瑰花……“花”这个生字在孩子们耳畔和眼前反复出现了数十次。这时,教师认真板书一个大大的“花”字,一边写一边说:“咱们比一比,看谁能记住老师书写的笔画,并写给大家看。”接着,老师叫3个学生上黑板展示“花”字的书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孩子们围绕“花”的读音、书写等知识,经历了看、听、说、写等过程,不但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得到了快乐。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帮助,这堂课必将黯然失色。

二、展示字形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识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加快捷而准确地掌握字形,领悟字的意义。如教学“木”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氏族公社时期人类以石、木为器,钻木取火的生活图景,接着展示“木”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当发现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很多汉字是用绘画的方法创造的,“木”字就是这样创造的。学生很快明白“木”最初就是一棵树。

知道了“木”字的来源,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木制家具,如凳子、茶几、桌子、衣柜等。教师说,你们知道木头的用处吗?学生争相回答:

生1:能用来制作桌子。

生2:可以制作茶几。

生3:可以制作衣柜。

生4:可以制作凳子。

生5:可以修房子、窗户和门。

又如,在作文批阅中,有位老师发现好几个学生写“病”字时把“疒”写成了“广”,纠正过后学生还是记不住。在下一节语文课,老师就转了一个弯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她问学生:“人生病了感到四肢无力,这时候他最想做什么?”学生都说想躺在床上休息。老师就用多媒体展示了甲骨文“病”字的演变过程:

无需教师解说,学生很快就明白“病”字最早就是指人躺在床上出汗,和生病有关。这样,学生从字的演变中了解到字的本义,就不容易写错了。

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多媒体并不着意于烘托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着意于提供知识背景及展示字的演变过程。这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打破了汉字的神秘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分析生字构成,利用解字游戏

要想灵活地调用多媒体的表达呈现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绎轻松有趣的文化喜剧,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中,“游”字是一个笔画较多,较难理解的字。教学中,教师做了这样的处理: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文标题后,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画面,再将事先准备好的彩旗捆在竹竿上,让6个学生到教室前面来。学生好奇地问:“这是要做什么呀?”教师说:“让我们也像画面上的同学一样,举旗前进。”学生不解,问:“为什么要这样呀?”教师答:“这就是‘游的意思。”一组学生就这样嘻嘻哈哈地举着彩旗在教室的课桌间逛了两圈,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一边笑一边动脑筋想为什么“游”字表示这样的意思。

教师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了甲骨文“游”字拆分出来的一组画,重点说明“ ”(“游”的右边部分)表示的是一个(一些)读书的孩子举着氏族的旗帜往前行走,当他(他们)渡河前行时,就在左边加上“ ”旁(河流),到后来这个字就写成了“ ”。

学生们恍然大悟,对“游”字的印象特别深刻。此时,教师举例说明了“游”的今义,并强调说:“大家要记住,左边有“ ”的字,其意义多半都跟水有关。

这个教学片断最值得注意的是解字游戏,而解字游戏是由多媒体影像催生的。一两分钟的解字游戏取代了教师的口头教学,给了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刻的感悟,教学效果很好。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有效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尤其是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枯燥无味的讲解时,多媒体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方面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责编 莫彩凤)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正好顺应了课标的这一要求,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着眼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有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发掘和改进。

多媒体手段的多样性,体现在它集多种媒体工具于一身,尽显声光化电、文图色形之灿烂;在教师高明的综合建构下,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元素有机组合,产生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效果。故此,将多媒体与识字教学整合起来,能更好地辅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可以说,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再没有比多媒体更便捷更完美的工具了。用多媒体创设写字教学的情境能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生动有趣,并且有利于建立抽象文字符号与其代表的直观实物之间的联系。如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的第一名获得者王洪涛的《纸船和风筝》的教学片断:

课程一开始,王老师就用多媒体展示纸船和风筝的动态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画面切为静态。展示纸船的画面时,他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出“纸船”两个字;展示风筝的画面时,他一笔一画地写出“风筝”两个字。学生认真观看了王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完成板书后,王老师教读字音,并提醒学生“风筝”的“筝”在这里要读轻声。

我们看到,“纸船”、“风筝”这两个词是跟实物演示联系在一起的。在学生第一次与生字新词见面时,将抽象字符的字形、字义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形象联系起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识字、写字和字词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的“猜一猜”的教学片段:

“猜一猜”中有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这是汉字“花”第一次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教师先指导孩子们读准“花”的字音,看插图上的荷花,然后问:“同学们能说出更多的花的名字吗?”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园的花卉。繁盛漂亮的鲜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争相用手指向自己认识的花,并一一说出花的名称。教师也随之在黑板上一一出示:兰花、牡丹花、月季花、玫瑰花……“花”这个生字在孩子们耳畔和眼前反复出现了数十次。这时,教师认真板书一个大大的“花”字,一边写一边说:“咱们比一比,看谁能记住老师书写的笔画,并写给大家看。”接着,老师叫3个学生上黑板展示“花”字的书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孩子们围绕“花”的读音、书写等知识,经历了看、听、说、写等过程,不但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得到了快乐。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帮助,这堂课必将黯然失色。

二、展示字形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识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加快捷而准确地掌握字形,领悟字的意义。如教学“木”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氏族公社时期人类以石、木为器,钻木取火的生活图景,接着展示“木”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当发现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很多汉字是用绘画的方法创造的,“木”字就是这样创造的。学生很快明白“木”最初就是一棵树。

知道了“木”字的来源,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木制家具,如凳子、茶几、桌子、衣柜等。教师说,你们知道木头的用处吗?学生争相回答:

生1:能用来制作桌子。

生2:可以制作茶几。

生3:可以制作衣柜。

生4:可以制作凳子。

生5:可以修房子、窗户和门。

又如,在作文批阅中,有位老师发现好几个学生写“病”字时把“疒”写成了“广”,纠正过后学生还是记不住。在下一节语文课,老师就转了一个弯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她问学生:“人生病了感到四肢无力,这时候他最想做什么?”学生都说想躺在床上休息。老师就用多媒体展示了甲骨文“病”字的演变过程:

无需教师解说,学生很快就明白“病”字最早就是指人躺在床上出汗,和生病有关。这样,学生从字的演变中了解到字的本义,就不容易写错了。

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多媒体并不着意于烘托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着意于提供知识背景及展示字的演变过程。这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打破了汉字的神秘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分析生字构成,利用解字游戏

要想灵活地调用多媒体的表达呈现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绎轻松有趣的文化喜剧,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中,“游”字是一个笔画较多,较难理解的字。教学中,教师做了这样的处理: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文标题后,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画面,再将事先准备好的彩旗捆在竹竿上,让6个学生到教室前面来。学生好奇地问:“这是要做什么呀?”教师说:“让我们也像画面上的同学一样,举旗前进。”学生不解,问:“为什么要这样呀?”教师答:“这就是‘游的意思。”一组学生就这样嘻嘻哈哈地举着彩旗在教室的课桌间逛了两圈,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一边笑一边动脑筋想为什么“游”字表示这样的意思。

教师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了甲骨文“游”字拆分出来的一组画,重点说明“ ”(“游”的右边部分)表示的是一个(一些)读书的孩子举着氏族的旗帜往前行走,当他(他们)渡河前行时,就在左边加上“ ”旁(河流),到后来这个字就写成了“ ”。

学生们恍然大悟,对“游”字的印象特别深刻。此时,教师举例说明了“游”的今义,并强调说:“大家要记住,左边有“ ”的字,其意义多半都跟水有关。

这个教学片断最值得注意的是解字游戏,而解字游戏是由多媒体影像催生的。一两分钟的解字游戏取代了教师的口头教学,给了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刻的感悟,教学效果很好。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有效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尤其是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枯燥无味的讲解时,多媒体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方面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篇10:论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助教手段

演示实验不只属于新课教学――论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助教手段

文/郑华勇

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它一直是为师者们的所追求的。物理课堂更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需要老师去挖掘和开发别具一格的助教方式和手段。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助教手段之一,但多用在新课教学中。习题课教学却用得极少甚至不用。演示实验不只属于新课教学。

关键词:高效教学;助教手段;演示实验;习题教学

演示实验对于新课教学是无可替代的。引入新课堂,分析新概念,探究新方法,验证新规律,恰到好处的课堂演示,既展现了物理的智慧,也流露了物理学研究之美。所以,老师们擅长于在新课教学中渗透演示实验,服务于新课课堂。殊不知,在习题教学中演示实验仍然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把实验教学贯穿到习题课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直观形象,了然于目

有这样一道典型的关于“光的折射”的习题:

如图1 所示,一个储油桶的地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 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B点。汤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AB 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C,C、B两点相距d4.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

本题教师对该题解析之后,如果配备实物演示出相关的情境,则如同锦上添花。实验的道具:烧杯(带刻度),激光笔,色拉油。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无油烧杯底角,让学生缓慢将油倒入烧杯,用一张黑纸作为背景,光线在油内的传播路径清晰可见。()随着液面高度的升高,光线在烧杯底部的投射点发生移动。

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不仅直观有趣,而且让学生更爱学物理,更喜欢物理习题课,充分展现了物理研究的内涵。

二、可靠可信,泰然于心

每一堂物理习题课,我们都可以思考是否可以穿插一些有趣而可行的实验。除了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这类问题,更可以通过实验树立题目的典型性和可靠性。

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做这样一类题目:将摆长为L 的单摆固定于悬点O,在悬点的正下方P处有一枚铁钉,将悬线拉至水平,若静止释放的小球能绕过铁钉沿竖直方向做圆周运动,则OP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如图2)学生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很容易求得结论。但是,或许学生更乐于看到真实的画面,来印证他们所求的答案。

我们可以把圆柱形强磁铁吸附在黑板上(现在黑板基本都可以被吸附),将细线夹在硬币和强磁铁之间,就构成了非常牢固的“支架”.而此操作正是为了使小球相对黑板平面悬空,而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与黑板发生摩擦。在黑板上画出一系列的水平等间距的平行线,用于标志小球所处的高度。

三、有趣生动,畅然于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创设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一堂好的物理课必然是生动有趣而富有物理内涵的。

大家所熟知的运动学练习题:三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沿三条光滑路径自顶端滑下,哪个环可以先滑到底端。

本题是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相结合的经典习题。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可以计算得出,三球将同时到达底端。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但计算结果又的确是这样。我们可以用铝合金制成如图3 的教具。

我们不一定有太多的金钱、精力和时间花在实验器材的设计和制作上。但凭借物理老师特有的对真理和结论的探究精神,也该多做一些简单的尝试,以追求更高效的物理课堂。

四、探索求真,豁然于胸

物理教学研究的本质是实验探索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在习题讲解中渗透实验教学,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而面对具体题目,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去探知和求索,更能彰显物理学的.科学与严谨。

有这么一道例题:有一个电流表G,内阻Rg =30 赘,满偏电流Ig=1mA.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3V 的电压表,要串联多大的电阻?

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以下两个分练习题与三个针对这些练习的课堂演示。

问题一:当我们用灵敏电流计测电路中的电流时,电流计的内阻总会给测量结果带来影响。请同学们设计一些测量该电阻的方案。

实验一:用伏安法或欧姆表测电流计的内阻

问题二:现在大家已经测出了灵敏电流计的内阻Rg,表盘现实改电流计的满偏电流为Ig,若要把它改装成3V量程的电压表,要串联多大的电阻呢?

实验二:用问题二中计算出的阻值,准备电阻箱,与灵敏电流计串联后,改装电表。

实验三:将改装后电压表连接在两节干电池两端,粗略验证改装后电表的量程是否准确。

实验的结果不出意外,灵敏电流计恰好满偏。该实验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体验对真理求索的过程,感受成果的喜悦。例题教学的效果甚佳。

相比教师单一的例题、习题教学陈述以及简单的师生问答式互动,不管从直观性、可靠性、趣味性还是探究性角度去理解,课堂演示都凸显出其极大的优越性。学生能够从实验中轻松获得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更高效,这样的课堂时间花得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中学)

篇11: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历史课教学

学校:息县夏庄中学 电话:

浅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历史课教学

息县夏庄中学黄英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也需要现代化。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以及较为普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现状来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以使之为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服务,已非常迫切。

要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运用到我们的历史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在以下两个“转变”上下功夫:

首先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即要转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历史等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和对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到实际历史教学中的畏难情绪。要看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运用,将会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而这些都是新的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

其次是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比如,我们的许多教师现在已经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学软件,但其作用仅仅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转变,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可能真正的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开发、使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当然,教学手段现代化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发展不平衡,我们不可能要求全国都一步到位,可以分步实施。条件好的地区要加快发展,要大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远程教学网络,要鼓励中青年教师自己

制作优秀的教学软件,实现历史教师软件资源的共享。条件差一些的地区,由于设备、条件等硬件的限制,可以逐步到位,先以挂图、投影为主进行教学,再逐步创造条件,最后过渡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远程教学网络教学。总之,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多系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知识单向传递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质量。

改变历史教学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由单项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多元交流,即把教师一人唱主角的课程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为此,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学不再只关注知识传递,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

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真正提初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很重要,现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范例,给历史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每位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种途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中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种历史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

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在新一轮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新型的历史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实现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呢?

(一)教师本身要改革历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影响和制约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各种客观因素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历史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改变的一个前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历史学习方式。教师要清楚自己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和责任,并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历史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让历史教学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其次,树立新的历史教学理念。改革历史教学,观念必须先行。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并用以指导教学。教师要运用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创造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真正主人。一句话,要真正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而不是让他们等待老师来灌注历史。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这里的评价,不是单纯为了考核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因而,这种评价,评价的是学生的学,反映的却是教师的教。评价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不管评价结果如何,教师对学生要多加以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评价反映出来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努力改进,讲究教学效果,出色完成新课程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调整和转变自己的历史学习方式

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转变历史学习方式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师要你转变,而是你自己必须转变,因为过去采用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历史学习观,以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将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过程中去,合理地安排学习程

序,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学习方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历史学习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历史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要求其有原创性的发明发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初中历史教育要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从而使其具备终生发展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那么,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愉快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心境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双方互相配合。具体的做法是:①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②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决不能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③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白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许多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为此教师要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问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再次,要多为学生创造历史考察、调查、研究的机会。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推荐了组织课堂讨论、辩沦会、讨沦会,举办演讲会、展览会,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将大大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研究课题,研究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课题,会促进学生思考,会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加强交流。面对这些课题,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查阅、搜集、整理、分析、运用材料。以往人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是做批注、制卡片、写读书笔记,在校学生还十分重视做练习、解习题。

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今后还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仅此是不够的,应提倡使用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的新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学习历史,利用信息技术的好处很多。年青人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一旦中学生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并运用于历史学习,其收获将远远超过传统方法。这些都会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京东618是什么日子-活动攻略下一篇:《团结奋进 爱我中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