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2024-04-24

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精选8篇)

篇1: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摘 要】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语文教学是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前提和基础,语文学科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学生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中会介绍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塑造的优势以及人格塑造的主要内容,最后会重点指出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塑造中小学生正确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人格塑造;措施

一、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的优势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未来接班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小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以及各方面的素养,这就形成了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是整个学生学习其他的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工具性和知识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在中小学生人格塑造中,语文老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学知识的启发加上老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人格塑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为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格塑造的主要内容

1.使命感和责任感

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人格塑造中很重要的内容,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教材中的正面人物,将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崇高的使命感与历史责任感。例如《邓稼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先进人物为了国家的利益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章的精髓,对这些事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要想真正战胜这些困难就需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例如《凿壁偷光》《热爱生命》等小故事,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勇敢地面对。坚强的意志是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必备的人格。

3.自由人格

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不仅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自由发展并不是放任学生,主要是指在教学中不禁锢学生的思想,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自由人格的塑造是真正实现中小学生发展的关键。

三、语文教学中塑造中小学生人格的有效措施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不管是小学教育还是初中教育都强调老师的绝对权威,教学活动以老师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制约学生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想真正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老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实现了个人的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2.让学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

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不同年代了解和学习不同年代的人文精神。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洒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以及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示,激发学生内在的激情,更有动力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3.分析人物,塑造人格

语文教材中有各种类型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人物角色来塑造自己的人格。首先从正面人物身上学习优点,感受人格之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学习这些正面人物上崇高的精神,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其次学生可以从反面人物中感受到人心的险恶,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启发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最后从有缺陷人格的人物中塑造健全的人格,《阿Q正传》中的阿Q正是因为自己不健全的人格导致自己一生的悲剧,让学生意识到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总结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塑造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要将语文教学与人格塑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明确人格塑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树立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对中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为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娟娟.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J].学周刊,2013(25)

[2]董绘霞.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塑造[J].学周刊,2012(27)

[3]何跃莉.学生人格塑造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J].文教资料,2012(7)

作者简介:

杨锦芳(1986.9.29~),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族:汉,性别:女,职称:现有小教二级申报小教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阅读。

篇2: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江华县清塘壮族学校 李 峰 成

摘要: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等事物,变得心浮气躁、而且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人格。如何塑造学生正确、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所论述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语文学科的巨大魅力,去塑造学生正确、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人格塑造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所以,让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健全人格是直接影响个体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已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由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人文性等特点,决定着该学科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探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健全的人格标准是怎么样的。

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标准是按“君子”模式来设计的。其核心意思有两点:其一是“德为首,仁礼合一”,这是儒家思想竭力推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标准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结合在一起设计的,主张把“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因此有健全人格的人应崇尚真、尚、美,并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及正确的自我意识等,应该是完美的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审美人格达到内在统一的人。

其次,我们要明确“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系”。

人格是经过遗传和环境长期交互作用才逐步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且复杂的过程,而青少年正是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人格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中学习、生活,而且语文课是基础课,课时设置最多,学习内容最多,因而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必然最多,无疑对人格的形成也就影响最大。其次,国家设置的全日制义务课程标准虽然对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有培养健全人格的要求,而语文科学习内容最具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影响最起直接作用的。例如教材中有颂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篇章;有描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的诗、文、故事;有揭示人类智慧和大自然神奇奥妙的科普小品文;有介绍古今中外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的佳作等。其中有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有做人的准则,有审美情趣的激发,有科学知识的启蒙、有创造力的开发等等,这一切对学生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审美人格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关系密切,不容忽视!

在明确了上述的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注重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美丽人格的形成。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它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又要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陶冶。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教育,要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

1.含蓄是文学语言的重要审美特征。

南宋诗人姜 夔提倡“语贵含蓄”,认为“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这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语言,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从而造成一种独特的美感。而我们的语文学科大部分的课文都蕴涵着做人的道理,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童趣》《我的信念》等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刻领悟,对于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激发他们热爱真、善、美,痛恨一切丑恶现象与落后思想的感情,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文学语言还具有音乐美。

这是由语言的发音性造成的。文学在使用语言时,一般都讲究发音悦耳,即要求语音的韵律和谐,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只要诵读一下《伐檀》、《硕鼠》以及《大堰河——我的保姆》、《雷电颂》等优秀诗篇,便能体会得到这一点。文学还有一种“内在的韵律”,那就是情绪的自然流动。文学语言的音韵美,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诵读,在朗朗书声中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

语言的审美内涵是丰富而生动的,诸如形象美、神韵美、空灵美、朴拙美、理趣美„„。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甚至抛弃这些美学因素,那将是多大的遗憾!

只有既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又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创设一种优美动人的教学氛围,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需要。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而提升做人的品位,提高做人的境界,也离不开审美教育。

语文中蕴含着美,应当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

二,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塑造学生人格。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识别真、善、美,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操、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正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渗透性。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镜子般明亮,蓝天白云呀,一起在池水中荡漾。问池塘,你为什么这样清澈?池塘说: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这里淌。”多么美的意境呀!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即从它的题目《观书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

在学了莫顿·亨特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尽力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去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

三、发挥语文课的教学幽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语文课的教学幽默是语文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幽默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2.激活学生思维,增强记忆力。从心理上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3.舒缓紧张心绪,减轻神经压力。4.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5.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健康人格。

语文课的教学幽默不但能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完善健全人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关专家也指出:“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学会了思考与分析;通过倾听别人发言,学会了尊重与信任;通过发言交流,学会了沟通与理解;通过合作,学会了竞争与共处;通过探究,学会了体验与反思。”可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事实上现在不少教师已经付之于行动。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设计了“取得生辰纲,谁该记头功?”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他先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收集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再组织合作学习、讨论。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说是曹盖记头功,有的说周瑜记头功,各自找出课文中的论据,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满井游记》这类课文时,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导游,你该怎样向游人介绍这里的美好风光?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内容,自己学习归纳,再分四人小组交流汇报。并允许用导游词、故事、诗歌等多种文体介绍,学生十分感兴趣„„

总之,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也锻炼了自我调节能力,尤其是培养了“合作”精神,而合作精神是一种值得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健全人格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对塑造学生人格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优势,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3: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一、引领学生“求真”, 感受人间真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语文教育要引领学生求真, 即认识世界之“真”。语文教育为中小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美丽窗口, 春夏秋冬, 雨雪风霜, 花鸟虫鱼, 莺飞草长, 展示的是自然风物之真;四海九州, 中外古今, 朝代更替, 盛衰兴废, 刻画的是社会历史之真;人情冷暖, 嬉笑怒骂, 长歌当哭, 悲极而笑, 呈现的是人间情感之真。语文教育要通过领略自然风物之真, 让学生认识自然, 形成爱护自然, 保护环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通过学生对社会历史之真的学习, 形成尊重历史, 实事求是, 勇于负责, 敢于担当的品质。通过感受人间真情, 形成关心他人, 关爱自身, 尊重生命等美好情感。例如, 《找春天》一文,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带领学生认识春天到来时气候、环境发生的变化, 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 到田野、公园, 通过学生的实地感受, 让学生认识春天, 感受春天的气息, 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又如, 讲《我为你而骄傲》时, 教师可着力突出“我”敢于承认错误, 勇于担当的优良品德,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老奶奶对“我”的关爱之情。

二、引领学生“求善”, 形成良好品质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发展个性, 培养合作精神,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体现。优良的道德品质的熏陶和培养, 应在小学就开始。例如, 讲《日月潭》《葡萄沟》《北京亮起来了》等课文时, 教师不仅可以介绍这些地方的相关知识, 还要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祖国美丽富饶,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 讲《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时, 教师应着力突出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再如, 讲《我不是最弱小的》时, 教师可突出小主人公的勇敢善良、保护弱者的精神。这些课文, 对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引领学生“求美”, 提升精神境界

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着力营造美的情境, 给学生以美的陶冶。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读、背诵, 体会汉语言之美, 如诗歌的简洁凝练、散文的形象优美、小说的丰富蕴藉。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想象, 使学生体会形象美和意境美。如一首小诗就是一幅画, 一篇散文就是打开的画卷,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欣赏, 去感受。学生还可以通过理解, 体验课文中的人情美与人性美。例如, 通过对《草》《望庐山瀑布》等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汉语古典诗词的魅力, 不仅语言凝练简洁、音韵和谐, 而且画面精彩、意境优美, 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同时, 通过教师对作品内蕴的挖掘, 学生可以体会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又如,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中的男孩因爸爸常年病着, 家里生活不富裕, 没钱买玩具, 只好在柜台前驻足欣赏小汽车玩具。当售货员阿姨提出买辆送给他做节日礼物时, 男孩谢绝了。售货阿姨的感动、男孩的懂事与体贴, 还有售货阿姨女儿的慷慨, 都给人以美的情感熏陶。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并通过恰当的教学行为, 引导学生探求美、感受美。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小学生人格塑造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这也是每一位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贯彻落实《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发挥语文教学对中小学生人格塑造作用, 引领学生“求真”, 感受人间真情;引领学生“求善”, 形成良好品质;引领学生“求美”, 提升精神境界。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人格

参考文献

篇4: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教育;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10-02

未来的竞争是心理的竞争,未来的人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21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然而,当我们翻开当代资料记录时却不难发现,不良的人格,正向家庭、学校、社会袭来,而首当其冲的则是那些正处在心理形成期的青少年学生。有许多学生的人格特点具有极端表现和难以弥补的缺陷:有的虚荣心、自尊心极强;有的任性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不容易与他人相处;有的缺乏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道德感;有的自卑、缺乏自信,面对挫折特别痛苫、抑郁、不知所措,逃避面临的事件,采取极端力式来解决某些困惑和问题。因此“辍学、逃学、休学、出走、滋事、自杀、越轨违法”等教育事故屡屡发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教学科目——语文,其内在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积淀则为教育中塑造完美人格提供了文字基础和精神条件 。一位日本学者认为教育是“实现人之尊重的教育”,其目的是“人格的完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社会服务。可见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人格素质,发展健全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教学体会,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有以几个方面:

一、明确人格魅力塑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人们常说,我与某人有共同语言,这语言并非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指思想、人格。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就是通过人格塑造使人类产生更多的共同语青,以确保人类的永恒生存与发展。因此说人格魅力的塑造在语文教学中具首要地位。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当我上《最后一课》一文时,我着重分析了小弗朗西斯的思想品格和性格特点,以及“最后一课在小弗朗西斯心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勇于改过的人文品质,并不失时机地针对当时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教育,指出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成长学习具有重大意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激荡。又如讲《芦花荡》中中国抗日军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所进行的艰苫卓绝的战争,无不使学生得到触动,这些都为学生人格力量的完善提供了契机。

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无疑是偏低的,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实,他们总觉得茫然、无助,无法明辨是非,认清是非。所以,奇装异服、红发绿唇统统流行起来;粗言秽语便随口而出;潇洒等同于消极;暴力等同于英雄。于是,培养审美能力被摆在重要位置上,而无疑浯文教育便是前沿阵地。许多的文章都有美丑的对立,正义与邪恶的抗争。如《理想》、《行道树》、《我的信念》、《背影》《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等。在语文教育中,学生逐渐在审美中塑造了自我的

健康人格,懂得如何去面对、分辨、接受现实中的美丑、善恶,从而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阵地,在语文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永州古邑人杰地灵,名胜极多,如能多组织学生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发陶冶,更不失为人格锻炼的一种途径。

五、微笑型教育——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

微笑,是友好的表示,是善意的外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他走上讲台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微笑。提问学生应该是微笑,指导帮助学生应该是微笑。让学生从微笑中缩短与老师的距离,体现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创设一种平等的氛围。既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智慧又使学生感悟到对人应该是友善的、平等的、民主的。特别是对于班内一些性格内向、比较腼腆的同学,一个甜甜的“请”字,可以温暖他们那冰冷的心灵;一个善意的微笑,可以鼓起他们大胆回答问题,主动探求真理的勇气。微笑是人格高尚的特征,而那种动不动就横眉竖眼、大声呵斥,甚至大打出手的行为是人格低下的表现。

六、宽容型教育——体现对人的尊重与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哪怕是个纪律性很差的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 — 人的自尊心。”那是我在讲授《童趣》一文,当时正讲到二虫斗草间,忽见有庞然大物的紧张时刻,忽然教室门外一声响亮的“报告”声打断了我津津有味的讲解。进来一看,正是一位平时学习较差的同学,今天又迟到了。我怒不可遏,不容他解释,劈头一阵挖苦与痛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那位同学的脸由白变红,又由红变白,最后竟一扭头冲出了教室,留给我一个极大的难堪。事后我作了调查了解,原来这位同学是去送位生病的同学去医院,输了液后又匆匆跑步返校的,没想到做了好事反而遭了我的一顿臭骂。他怎能没有情绪?从这件事上,我深深感到一位教帅必须学会宽窖,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管是学生答不来问题,还是犯了什么错误,都要头脑冷静地处理,特别是不要当着别的同学的而去指责、挖苦他,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台阶下,给他弥补过失的机会。老师对学生宽容,学生也就学会了对别人宽容,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也就换来了学生对别人的尊重与理解

七、认错型教育——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和谦虚作风

伟人也有缺点,教师不是万能的。为了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健全人格,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务实求真。一次在讲授《陈太秋与友期》课,其中“陈太秋与友期行,期日中,”我将“期行”的期读成“ji”,一位女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错了,应读“qi、”。我楞,怎么办?是强词夺理,保持教师永远正确的尊严,还是承认自己错了?我选择了后昔。我说:同学们,x x x同学认为“期行”的“期”应读“qi·”究竟应该读什么,请同学们查下《现代汉语词典》,词典的解释如果是动词读ql”。如果是形容词则读“ji"。显然,“期行”中的“期”应是动词,应读“ql老师读错了。我承认了自己读音的错误,并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细心认真态度,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并进一步引导说,看来老师也会犯错误,其实,不论是谁,即使是伟人也并不可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这种探究学问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实事求是精神。我的|认错做法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威信,学生反而从中感受到了教师的谦虚胸怀。

八、激励型教育——让学生树立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

看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以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班内中等以下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处于劣势,成功时少,失败时多,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严重时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做出一些不利于班集体和他个人的事。对于这样一些同学,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从而鼓起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科学领域进军。2012级学生陈军在进入八年级后,由于放松了学习,期中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成为班内倒数的几名同学之一。他本人也丧失了信心,上课无精打采,有时甚至看起了课外书。一次,他的作文有一定的新意,尽管还不如那些优秀生的作文老练。但我及时抓住了他的这个“闪光点”,写了这么一段评语:“文章构思新颖,具有独创性,说明你很有文学细胞。努力下去,相信你会成为一位出色的作家。”并且在讲评时,让他当众念了自己的文章。从此以后,陈军同学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早起晚归刻苦用功,语文成绩提高很快。毕业进入高中后,他给我来信说:“老师,在我万念俱灭、心灰意冷的时刻,是您的评语点燃了我的希望之灯;是您的表扬鼓起了我奋斗的勇气。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您的激励、帮助,再一次深深地感谢您,亲爱的老师。”

激励型教育是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人格的体现,它需要教师关爱每位同学,发现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小的 一 处闪光点,以此作为教育的契机,作为一个突破口,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品尝成功,进而育人成才

九、示范型教育——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马克思在《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中写道:“最可靠的心理学家们都承认,人类的天性可分作认识、行为、情感,或是理智、意志和感受三种功能,与这一种功能相对应的是真善美的观念。…真是思想的最终目的,善是行为的最终目的,美是感受的最终目的。”追求真善美,反对假丑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但往往空洞的说教是无力的,在这方面,我特别注重自身的示范性教育,以教师的人格行为教育感染学生。如每次上课,我都保持衣着整洁,朴素大方,不穿金戴银,浓装艳抹:教态自然,举止文雅。教室里发现学生扔下的纸片我就悄悄地把它拣起扔到垃圾箱;班上哪位同学生病误了课,我会抽时间去宿舍看望他并及时给他补课:哪位同学家里发生了意外,我会带头捐款给以资助;作文教学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写作,一起交流,对那些能够吐露真情实感的作文,我给以表扬、鼓励,对那些弄虚作假、照搬抄袭的作文予以批评,针砭时弊,弘扬正气,使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树立高尚情操,增强个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完成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

篇5:利用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利用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作 者:党培青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许衡中学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3)分类号:G633关键词:

篇6: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格塑造显得异常重要。实践证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要求来强化大学生人格塑造,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最佳标准,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基本精神,能有效的协助、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人格塑造

1.前言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要求来强化大学生人格塑造,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最佳标准,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基本精神,能有效的协助、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1.2大学生人格塑造现状

人格是人们的自我意识、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等主体理念的内在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换言之,人格集中地体现着个人对自我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感悟,凝缩着个人对社会、对周围环境和外在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活动方式。所以,不同的人格演绎各异的行为方式,决定个人的活动走向、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决定社会对个人的评价。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时期。由于独立性的不完全,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增多,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学校三点一线式的模式,使大学生对家长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社会了解很少,过于理想化,自我认识不清楚,从而导致心理失衡。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来,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虽然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其占大学生总数的比率并没有随之增加。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有关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性问题,包括对环境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适应;二是人际关系问题;三是恋爱意识困扰问题;四是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焦虑、情绪失衡;五是学业问题,包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动机功利化;六是就业和发展问题。统计表明,以上6个方面的问题占全部心理问题的90%以上,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多疑心、孤僻性格、嫉妒心、抑郁感、烦躁情绪、儿戏心态等。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地引导。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格塑造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列宁曾说过:“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

第一,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大学生,使其进一步坚定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地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个体差异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扩大认同,提高大学生对科学理论的认同度和认知水平,从而打牢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基础。因此,大学要大力实施大学生理论武装工程,全面深化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采取更加科学、灵活、有效的方式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真正使科学理论植根于脑海之中,达到有效的心理认同,并转化为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从而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念。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所包含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大学各级党团组织要紧紧抓住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和学生骨干等重点群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举办理论学习、骨干培训班、发展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而为党的事业发展赢得青年,赢得未来。

第二,引导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外在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整个社会转型引起的剧烈变化还在继续,各种社会利益分化和整合还远远没有完成,一些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严重冲击以致出现偏差。长此以往将会动摇共同理想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思想基础。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使命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和谐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要加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组织 大学生深入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身临其境,感受生活,引导他们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白觉地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第三,引领大学生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延续,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土义现代化建设的伟人实践中,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研究中。对于大学生来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强化国家意识;要坚持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谐、共同发展;要发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大学生所最需培养的精神之一。当今社会,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要培养时代发展所最需要的创新精神、培养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改革精神。大学应大力开展多种 形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要紧跟时代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进的步伐,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决不妄自菲薄,把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内化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随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物欲的泛滥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针对这些消极影响,各高校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本旨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荣辱观教育,作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过程,并以此作为道德标杆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日常思想和具体行动。荣辱观教育的成效要看大学生行为的变化,因为对比以上其他方面内容,它更侧重于道德的体验和认知,行为的倡导和约束。

参考文献

[1].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22/c40531-21565926.html.人民网

[2].土红时,高职大学生价值观、人格特征及关系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3].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4].戴止清,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阴心理健康教育,2006(3)

姓 名:施琼霞

单 位:界山镇人民政府

职 务:工作人员

篇7: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摘要] 在21世纪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中职女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她们的人格是否健全,不仅关系到她们个人能否实现自身价值,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论述了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塑造女生健全人格的一些实践探索。首先论述了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女生人格教育因素的问题,其次探讨了如何针对女生特点,以写育人的问题;再次,探讨了如何发挥女生言语优势,以说育人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引导女生走出课堂,在课外活动中育人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女生,健全人格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塑造女生健全人格的重任。那么,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在培养女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塑造女生健全人格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位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女生人格教育因素

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内容。教材里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不仅可以让女生感悟人生,认识社会,也能培养她们健康的人格。但是,语文教学不同于专门的人格教育,有关人格教育的内容是零星地隐藏在一篇篇课文中的。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对女生进行人格教育,我们必须把这些人格教育因素挖掘、整理出来。我们要自觉地把教材中有利于女生人格教育内容利用起来,引导女生求真、求善、求美,在作品教学中因势利导地对女生进行人格教育。

(1)丰富女作家生平介绍,树立女性人格榜样

一位优秀的作家不仅以自己的文章感染读者,而且以自身经历给读者以极大

①教育部教职成[2009]3号文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的启示①。从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女作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格的力量。在教学中,我们应适当丰富女作家的生平介绍,为女生树立女性人格榜样。我们可以抓住女作家身上人格闪光点,引导女生做个爱国的人,独立的人,自信的人,美善的人。

做爱国的人,树立远大理想

在教材中,爱国主义篇章比比皆是,爱国主义女作家更是一部生动的书籍。我们应引导女生学习女作家的爱国精神。如我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讲她在北宋灭亡之后,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她处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却满怀爱国之情,这是当时许多男子都比不上的。而身为新时代的中学女生要有一种民族责任感,要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

做独立的人,培养自立意识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些女生存在着被动和依附等消极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引导女生学习女作家身上自立自强精神,培养她们自立意识。如讲《致橡树》时,我介绍她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她作为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从她的不平坦的人生经历中,女生认识到自立自强意识的重要性。

做自信的人,挖掘自身潜能

由于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有些女生存在着依附心理,缺乏自信。女生自信心的丧失使她们缺乏竞争意识,难以面对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可以引导女生学习女作家身上充满自信、勤奋刻苦的精神。如学习《牛虻(节选)》时,我们可增加介绍伏尼契这位女作家的经历,让女生从她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认识到女人一样能成材。这可以使女生摆脱依赖心理,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做美善的人,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职女生常对人生怀有美好的幻想,但稍一受挫折就会感叹社会的不公。我们可以引导女生走进具有人格魅力的女作家,学习她们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真善美的努力追求。如讲《我的空中楼阁》时,我向女生讲述作家李乐薇文学创 作的历程。她虽历经风雨,却一直保持着对生活乐观的态度。从李乐薇身上她

①魏书生.作家的经历介绍与学生的人格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6)

们能懂得只要有美善的心灵,生活处处是美。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女生不仅要学习这些女性作家的作品,还要挖掘她们的人格魅力,让女生真切体会到这些女作家的人格美,从而自觉加强自身人格的塑造。

(2)分析女性形象,培养自立自强人格

许多中职女生在初中文化成绩差,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自信心的不足,成为了女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最大阻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引导女生分析评价和思考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帮助她们增强自信心,培养自强人格。

一方面我们可以分析具有独立意识和充满自信女性形象,树立女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女生自信心。如在教《孔雀东南飞》时,我引导女生关注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她虽然生活在一个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却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追求自由,决不依附于人。被谴回娘家时,她对婆婆不卑不亢,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虽然与丈夫分离使她痛苦,但她不愿失去自我,离去时没有委曲求全。通过对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性格与命运的探讨,许多女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女性应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应充满自信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那些人格上有某些缺陷的女性人物形象,探寻造成她们人格缺陷的原因。这对女生来说,尤其具有启发性。因为这种分析更能促使其反躬自省。如玛蒂尔德,过去我们只分析其爱慕虚荣的性格。如果我们从法国女性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探讨造成她人格缺陷的社会原因,这样对女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女性只有凭借美貌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当时法国社会追求享受风气以及把女性当玩物的价值观,正是造成她人格缺陷的深层原因。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正是因为她缺少独立、自强的人格而造成的。她的悲剧可以让女生认识到女性的独立意识是第一位的,只有自立才能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新女性。

(3)分析爱情题材作品,帮助女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心急剧变化,性心理开始成熟,有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望。而传统文化中对异性交往的偏见和西方开放观念的冲突,使女生很难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使女生人格难以得到健全发展,也使她们难以面对今后的社会生活。而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涉及爱情的作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引导女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她们健全的人格。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爱情诗,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是人间永恒的话题,而诗歌是人们表达爱情的主要手段。《致橡树》中诗人追求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我们要引导女生解读诗歌中的爱情篇章,使女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帮助她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时,我引导女生明白男女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事,但男女生之间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使这份感情保持纯洁。中职女生正处于求学阶段,男女生的交往应是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相互渗透,丰富个性,促进双方人格的健康发展。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女生应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异性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是陷入早恋的旋涡不能自拔。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爱情小说,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分析爱情小说和戏剧,引导女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教《长亭送别》时,我引导女生关注崔莺莺的爱情。身为相府小姐,她为了爱情,可以与书生相爱,可以把功名看成是蜗角虚名,不值一提。由于她的执着和深情,她得到了美满的爱情。在女生婚恋观形成期,我们要引导女生探讨爱情在内的人生问题,帮助女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使她们最终形成健康人格。

二、针对女生性别特点,以写育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老师教学生作文,不只是教作文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①。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女生的健全人格。

①魏书生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第102页

(1)关注女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女生要学会适应生活,学会与人交流,这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作文。我们要引导她们关注生活,在积累作文素材中对她们进行人格教育。我们要引导女生正确认识生活。由于社会和生活阅历的限制,有的女生对生活的认识可能是狭隘的、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我们要引导她们认识生活中的美与丑。如有位女生因嫉妒一位同学的英语成绩比自己好,偷偷地把那位同学的书藏起来,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战胜自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书还给了那位同学。她把这一事件写进作文,写出了深刻的思想认识。女生正是在这点滴的学习中,认识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由幼稚到成熟,由肤浅到深刻。(2)导写激趣,培养信心和抗挫力

我们在指导女生写作时,也要注意对她们进行人格教育。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导写增强女生信心。现在的中职女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与老师、父母、同学的摩擦、青春期爱的萌动,内心充满了困惑和无奈。因而她们在作文中常常流露出消极的情绪和悲观的人生态度。我们引导她们写周记,可以帮助她们克服消极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女生自信、积极、乐观、进取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导写增强女生抗挫力。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要让女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要培养她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我组织女生写了一篇《面对人生的磨难》的作文。作文时,我给女生讲到了一些自强不息的女性故事,如张海迪的人生经历,她把自己的不幸内化为不向厄运低头的自强人格。有的女生就在作文中表达了享受磨难、享受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3)运用评语,激励女生

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其实是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因此作文评语在健全女生人格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文评语不但能激发女生写作兴趣,而且能消除女生心灵的阴影,达到健全女生人格的目的。首先,我们可以运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语帮助女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如一位女生在一篇作文中写到了她的家庭发生了一些矛盾,她内心的困惑和痛苦。我写了这样的评语: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有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就一定能战胜困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次,我们可以运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语增强女生的自信心。如有位家境贫寒的女生在作文中写了她的痛苦,我看出了她的孤独与自卑。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我被你忧郁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多么希望你从孤独、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呀,也许生活的磨练是你人生的一笔财富。振作起来吧,以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

三、发扬女生言语优势,以说育人

口语交际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心理研究表明,女性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强于男性,女性说话一般比较流畅,吐字清楚,口齿伶俐①。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女生语言优势,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促进女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激发女生“说”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和麦科比认为在说话、朗读、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但由于老师对女生的偏见,在课堂上没有给女生更多的发言机会,造成了许多女生有话也不敢说。这不仅使那些女生在言语上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造成了女生自卑心理。对于不敢说的女生,我们应采取鼓励的态度,消除她们恐惧说话的障碍,使她们由我怕说到我想说。同时在课堂上我们应多给女生发言的机会,只要她们有进步,就给予鼓励,让她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来激发女生“说”的兴趣。如我在每节课给她们三分钟演讲的机会,演讲的题目自定,只要是内容健康的就行。每次讲完后,请学生讲评。这样不仅提高了女生口语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女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2)选择贴近女生生活的口语话题

中职女生一方面渴望与人沟通,希望有上台发言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有怕出丑的自卑心理和等待别人的从众心理。此时,我们可以选择贴近女生生活的话题,让她们有话可说。比如①你被同学误会时,该如何澄清②父母的唠叨对你的学习

①王凤华.女性心理与健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30页

和做人有什么影响等。适当的话题不仅能加强女生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在塑造女生健全人格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一段时间,我班有些女生以穿奇装异服为美。我选择什么是美为话题,让女生谈对美的看法。通过这次辩论,女生认识到了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这次口语训练,不仅提高了女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女生高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走出课堂,在课外活动中育人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中职女生缺乏创新精神,意志力不强。我们可以利用她们喜欢参加课外活动的特点,鼓励她们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她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磨练她们的意志,从而使她们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1)开展读女作家作品的活动

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入女作家的作品较少,这不利于女生自信心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外开展阅读女作家作品活动,使女生认识到女子同样能成材,从而弥补教材中对女生人格教育的缺失。具体做法是:课外阅读时考虑与课堂教学结合。在讲女性作家作品时,向女生推荐该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研究资料等有关书籍。定期举行女作家作品介绍会,使女生了解当代女性的精神风貌,看到更多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女生进行阅读竞赛,要求每位女生至少阅读两部女性作家的作品,并写好读书笔记,开学时组织读书报告会。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是,让女生接近女作家,认识到她们身上的自信心和顽强进取精神的可贵性。

(2)走向社会,走入生活,学以致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将语文活动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提高女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女生健全人格。社会是一个学习语文广阔的天地,我们要让女生走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如我组织女生开展“当一次导游”的活动,让女生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这次活动不仅激发女生对家乡的热爱,也使女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在家庭生活中,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对女生的影响很大,是她们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选择一些女生喜欢的影片,引导女生开展写影评活动,丰富女生的文化积淀,以促进女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这也是对女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便捷手段。

总之,语文课外活动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要使女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扩大视野、发展兴趣、增加自信心,达到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篇8: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由此可知, 大纲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语文教育在近几年面临着“误尽苍生”的责难, 在全国的大讨论中, 从渐趋一致的认识来看, 把“语文教育至少必须兼顾文学素养, 重视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这个特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 生命化教育, 语文教育面对的是生命, 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迫在眉睫。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运用行为暗示感染学生。

为师之道, 与学生相处, 时常自省, 应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人格塑造、健康成长尽责。俗话说:“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对学生起着行为暗示的作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孜孜不倦地钻研精神, 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通过语言、手势、眼神等对学生形成暗示, 使学生自觉受到启迪与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处处感染着学生,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凭自己的人格力量塑造学生的灵魂, 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来熏陶学生, 开启学生的潜能。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以爱为媒介传递给学生。“爱”是人格的基本内涵, 教育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 爱生活、爱事业、爱学生是教育艺术的源头活水。心有爱意, 善待学生, 课堂上自会有心灵的交流, 自会有情感的陶冶、心智的启迪。语文的教育理念应以生命化为基点: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去解读所有具有生命意义的符号, 打通课内外的血脉, 而语文教师则是最活跃的“媒介”, 由自身道德、人文底蕴、语言魅力构成一部最直接的教科书。语文的生命化教育应该从爱的熏陶开始, 从生命化教育开始。

二、从情感切入, 培养学生真实而健康的情感。

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文中指出:“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而‘教材——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 老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 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 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是最具情感的学科, 教学在人格感染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对语文教师而言, 应充分发挥语文情感方面的优势, 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 塑造学生的美好品质, 建构学生思想人格。语文中有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文章。文学与人生息息相通。用古代的经典和传世名篇传扬爱国情怀、献身的精神;用“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奋斗中的挫折;用“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感受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并转化为内动力;用“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让学生具有一种承担意识, 承担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学习《我与地坛》, 让史铁生以他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勇敢走出人生的苦难, 用他的悔恨告诫学生去感受爱, 理解爱;学习《十八岁和其他》, 提倡换角度思维, 学会感受、感恩, 让心智真正成长。学习《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陈赞》让学生学会直面错误。一篇课本传递一个思想, 教师就是那个传递者。通过教师的情感感悟, 让作品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格。

三、注重对人的鉴赏, 提高鉴赏生活的能力。

最近, 儿童文学家秦文君在她的一篇随笔中说, 依我所见, 最好的素质教育首先是让孩子具备几处鉴赏的能力:对人的鉴赏、对艺术和生活的鉴赏、对世界的鉴赏。懂得鉴赏才可能去热爱、去追求、去创造, 而文学却能提供这种内涵, 他能使人上进、幸福, 也能使世界美好丰富。她说, 文学就像一扇窗, 长在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中, 推开它, 心灵变得敞亮许多, 如同看到人生的鲜花扑面、阳光普照。远离庸常, 走上高尚。然而已经无法坐在象牙塔中的的莘莘学子, 他们被内容杂乱的信息包围着, 被众多的游戏禁锢着。人是很容易关在这么简单的快乐中, 隔离了交往, 没有了交流。而学生越来越脱离书本, 越来越脱离人群。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 而“人文性”,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而我们平时只注重对文章、语言等艺术特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味追求它的知识性、操作性, 在很大程度上窒息和异化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灵世界。语文课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要培养对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鉴赏, 但它个性化的解读, 课本承载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思想。给学生妹的熏陶, 思想的陶冶。语文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学生思想, 陶冶情操, 树立牢固的是非观、责任心、爱心。因此, 语文课是一个生命化的课堂, 既是鉴赏文学艺术的审美课, 也是鉴赏作品中人性美的艺术课。

如果我们从全面塑造学生人格来看, 语文课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 是一个开发心智、塑造人格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生命意识。让学生有足够的真善美来抗拒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异化, 更好地把握认识自我。让我们的语文构建一个生命化的殿堂, 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 让语文在每个学生心中建造起一座美的殿堂。

摘要:面对现在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心责任心等现状, 语文教育应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运用行为暗示感染学生;从情感切入, 培养学生真实而健康的情感。注重对人的鉴赏, 提高鉴赏生活的能力。让语文在每个学生心中建造起一座美的殿堂。

上一篇:水上交通安全格式精简下一篇:关于xx同志先进事迹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