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

2024-08-30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共8篇)

篇1: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

杨焕宁(公安部常务副部长)

为了把握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公安部明确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

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执法思想端正、执法主体合格、执法制度健全、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监督有效,确保既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三五年内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执法的具体规范绝大部分能够建立起来,执法活动有据可循;执法管理体系建立起来,执法监督更加有力;教育培训的要求全面落实,执法素质明显提高;信息化手段在执法中得到普遍应用,执法效率显著提升;执法办案场所的设置和安全防范设施符合要求,能够有效遏制恶性执法问题和重大执法过错的发生,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这些目标要求对全国的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我们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系统、高效、规范的执法管理体系,变事后管理为执法过程、执法环节的系统管理和即时管理。一是加强执法源头管理。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普遍为基层执法实战单位的办案场所和一线执法执勤民警配备现场执法录音录像设备,并强化使用,既固定了证据,也约束和保护了民警。二是加强执法质量管理。公安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公安机关法制员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为县级公安机关的执法勤务机构和派出所配备专兼职法制员,发挥其执法办案“质检员”的作用,对案件进行法律审核把关。目前,此项制度已在全国得到普遍落实。三是加强执法安全管理。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执法办案场所进行规范化改造,按照接待群众、内部办公、办案和生活区域实行分区设置,办案区与其他功能区实行物理隔离并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按照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全国60%以上的执法办案场所必须完成改造。目前,北京、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等地的执法办案场所已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大多数公安机关已经完成60%的改造任务。部分地区已开始在市局、分局建设统一管理的办案场所。可以说,执法办案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和应用,是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工具和方式的重大变革,对公安民警的执法办案思想和行为正在发挥着引领、塑造和改造作用。案件嫌疑人被带到公安机关后,必须也只能进入办案区,从人身安全检查、涉案财物存放、信息采集到讯问、羁押,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标准化操作,而全过程的录像监控使民警的办案流程特别是讯问全程都被置于摄像头下,既规范了执法活动,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篇2: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综述

“公生明,廉生威”。追求程序、操作的规范和正义,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是执法者的永恒目标。

近年来,全国公安队伍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付诸实践,特别是自2008年将执法规范化建设列入“三项建设”以来,规范执法更是紧锣密鼓。各级公安机关及各部门、各警种按照部党委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高度重视、积极探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为全面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总体安排》、《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等重要文件,并相继出台了执法细则、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执法信息化、法制员制度、执法场所设置规范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

一、从理念入手带动执法队伍形象改变

从北京奥运安保到国庆六十周年再到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公安部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广大民警在执法中切实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妥善地处理了遇到的各种问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已经从大型安保活动执法,扩展到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各个方面工作中。

各地公安机关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不断探索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举措,涌现出许多亮点。江苏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了盐城市局的“说理执法”工作法,公安民警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执法的各个环节以平和的态度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当事人讲清法理、事理和情理,有效调控当事人的心理,化解当事人不良情绪,使当事人能够理性接受和承担法律责任。黑龙江大庆市公安局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人性化执法”的理念: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道地、理性地、文明地从事执法活动,在执法过程中追求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具体要把握四个要件,即法律允许、群众接受、充满人情味、注重社会效益。

此外,公安部制定了12万字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对公安机关办案的主要环节和步骤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公安机关规范执法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还先后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等30多项执法制度,为不同执法环节、执法岗位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二、以培训为主加强执法队伍执法能力

为了提高公安执法能力,公安部举办了省、市两级分管法制工作的厅、局长和法制处长共440余人参加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对500多名地市级公安局长进行集中培训,分六批对3000余名县级公安局长进行了轮训,并组织全国范围的电视电话系列讲座。在总结各地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公安部借鉴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经验,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在全国公安机关推行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

各地公安机关进行了大范围、大强度的教育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不少省市要求公安民警人手一份《执法细则》。在日常工作中,全国公安机关认真落实“三个必训”、“战训合一、轮值轮训”、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等制度,积极推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公安局长出庭应诉、民警旁听庭审、鼓励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等制度,组织开展网上法律考试、岗位练兵、案例点评、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执法练兵活动。

北京全面实施执法资格认证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执法能力等级考试,考试情况将记入民警执法档案和本单位执法质量考评,作为晋职、晋级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执法主体能力合格。全局45000余名领导和民警参加考试。浙江宁波实行案件主办警官资格制度,主办警官资格应当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取得,分为初、中、高三级;主办警官资格原则上实行逐级晋升,取得低级别主办警官资格满两年的,方可申请高一级别的资格。中级和高级主办警官人数分别不得超过初级和中级主办警官人数的50%。未通过资格认证取得主办警官资格的民警,原则上不得主办刑事、行政案件。未取得主办警官资格的民警,不得担任办案单位的领导职务。

三、把信息化建设当手段提高执法效率

各级公安机关十分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效率,提高执法水平。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湖南、重庆、江西等省市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

山东省齐河县公安局按照“对内对外分开、办公办案分开、工作生活分开”的要求,对执法单位的场所全部进行了规范,执法办案单位的办公、办案、接待、生活四个区实行物理隔离,实现了场所使用功能明晰化、独立化;在办案区域依照办案程序规范设置专用的服务和监控设施,保障了执法流程的规范。

黑龙江省公安厅在全省推广使用“数码鹰”等视频取证系统;安徽提高执法档案电子化应用水平,及时将基层单位和民警案件办理、审核、审批的情况、导致投诉、诉讼、国家赔偿的情况在网上予以公示,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依据;宁夏建立电子执法档案,将执法工作情况与干部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将执法业绩与个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挂钩,有效地加强了队伍管理,促进了规范执法。

篇3: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1 当前森林公安机关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理念不强

一方面, 一些执法人员是转业军人,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当在处理行政案件中, 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 他们往往一味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 而置相对人陈述申辩的合法权益于不顾;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 政府万能的思想在一些执法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 使得他们难以树立起服务为民的思想。

1.2 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1.2.1 怕出错, 工作积极性不高, 甚至不作为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 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以往只重执法结果, 不重执法程序的做法现在越来越行不通。由于一些执法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不是太强, 怕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错误, 对那些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就不予追究, 导致“人人怕出事, 人人不干事”的现象出现。

1.2.2 地位的尴尬, 导致滥作为

森林公安是林业部门的下属单位, 受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双重领导, 这种领导体制使得森林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十分尴尬:一方面, 森林公安的法律地位模糊, 使得其在调查取证的时候很多部门不予配合;另一方面, 森林公安和地方公安、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未理顺, 森林公安机关没有直接向当地检察院移交案卷的权力, 还必须以地方公安的名义移交案卷。“有公安之名, 却无公安之实”, 这种尴尬地位大大降低了森林公安办理刑事案件的积极性, 使得森林公安将一些刑事案件降格为行政案件加以处理。

1.3 考核体系不科学, 导致部分单位敷衍了事

考核指标是一只无形的手, 考核什么, 有关部门就会重视什么。因此, 一套科学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体系非常重要。但是, 反观一下我省现行的考核指标, 会发现除了案卷、执法档案的质量以外, 行政、刑事案件量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样以来, 一面迫于案件数量的压力, 一面迫于执法规范化的压力, 部分单位只能去处理那些简单的案件来应付上级考核 (一个县56起行政处罚案件中的54起全是用简易程序对行政相对人加以50元的罚款, 足以说明问题) 。

2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森林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不经过实施也将是纸面上的、抽象的, 无任何实际意义, 法律的实施需要人。在法律赋予执法者自由裁量权时, 执法者有什么样的执法理念,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执法决定。所以, 执法主体素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 而执法人员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培训。

首先, 要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让执法民警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其次, 要加大民警法制教育培训力度, 努力提升民警的法律知识水平, 使每一位办案民警都能熟知本职工作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 并指导其依法、公正、文明执法办案。最后, 要严格执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 凡不能达到执法资格要求的, 不准其参与执法活动。

2.2 改革现有管理体制, 确保森林公安机关权责相统一

正如上文所述, 森林公安机关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其职权职责不清、职责与权限不统一, 进而导致其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不得不滥作为甚至不作为。要想让森林公安机关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不缺位, 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 保证其权责相统一。

要不要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如何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学界对此莫衷一是, 笔者倾向于将“双重领导”变为“统一管理”, 所谓的“统一管理”就是将森林公安机关从林业行政部门和森工企业独立出来, 作为一个警种由公安部门统一领导。这样以来,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警种之间的协同配合, 强化森林公安机关系统内部上下级领导关系, 有效降低森林公安和其他警种之间的协作难度, 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统一指挥, 及时、高效、协调运转特点, 提高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犯罪的能力;另一方面, 森林公安机关就可以享有《刑事诉讼法》赋予的各种权力, 在案件的侦查中就不会处处碰壁, 能独立将案卷移送到检察院系统, 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当然也就不会滥作为和不作为了。

2.3 完善考核体系, 提高森林公安民警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

人们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 通过考核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现在已成为各单位通行做法, 成为单位激励员工的主要措施。实地考核中民警不敢作为、消极作为的现象, 让笔者对现行的考核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管理学中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而省森林公安局制定的考核办法中类似警告、记过、记大过之类的负激励措施占了很大的篇幅, 奖励之类的正激励措施几乎只字未提;而且将森林公安民警所办的案件量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考核指标显得不伦不类, 不仅让人们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数量, 还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规范化?因此, 现行的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将“案件数量”从考核指标中剔除。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办一定量的案件长期以来是压在森林公安民警头上的一座大山, 在案件数量的驱使下, 执法的规范化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 不应该将所办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执法水平高低的标尺, 相反应该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具体而言, 就是要看单位那些引起上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量, 根据案件的数量和影响大小给出相应的负分数。这样, 不仅使考核体系更趋科学化, 更体现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

细化考核对象, 增加正激励措施。“罚不责众”使得一部分民警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 认为规范化建设考核结果的好坏都是单位的, 与自己没有关系, 这样就导致他们平时执法工作的随意性。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平时的考核中可以在对单位考核之后, 再对单位的执法人员进行考核, 将考核的最终结果归到个人。当然, 在增加相应责任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奖励措施, 比如, 将执法水平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 执法规范的可以适当增加年终奖等等。

篇4: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D63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这将对各行政机关的执法规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四川省在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全省森林公安系统执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按老思维、老方法解决问题,迫于上级检查敷衍了事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1 当前森林公安机关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理念不强

一方面,一些执法人员是转业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在处理行政案件中,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他们往往一味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而置相对人陈述申辩的合法权益于不顾;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政府万能的思想在一些执法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使得他们难以树立起服务为民的思想。

1.2 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1.2.1 怕出错,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不作为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以往只重执法结果,不重执法程序的做法现在越来越行不通。由于一些执法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不是太强,怕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错误,对那些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就不予追究,导致“人人怕出事,人人不干事”的现象出现。

1.2.2 地位的尴尬,导致滥作为

森林公安是林业部门的下属单位,受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双重领导,这种领导体制使得森林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十分尴尬:一方面,森林公安的法律地位模糊,使得其在调查取证的时候很多部门不予配合;另一方面,森林公安和地方公安、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未理顺,森林公安机关没有直接向当地检察院移交案卷的权力,还必须以地方公安的名义移交案卷。“有公安之名,却无公安之实”,这种尴尬地位大大降低了森林公安办理刑事案件的积极性,使得森林公安将一些刑事案件降格为行政案件加以处理。

1.3 考核体系不科学,导致部分单位敷衍了事

考核指标是一只无形的手,考核什么,有关部门就会重视什么。因此,一套科学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体系非常重要。但是,反观一下我省现行的考核指标,会发现除了案卷、执法档案的质量以外,行政、刑事案件量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样以来,一面迫于案件数量的压力,一面迫于执法规范化的压力,部分单位只能去处理那些简单的案件来应付上级考核(一个县56起行政处罚案件中的54起全是用简易程序对行政相对人加以50元的罚款,足以说明问题)。

2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森林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不经过实施也将是纸面上的、抽象的,无任何实际意义,法律的实施需要人。在法律赋予执法者自由裁量权时,执法者有什么样的执法理念,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执法决定。所以,执法主体素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而执法人员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培训。

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让执法民警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其次,要加大民警法制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升民警的法律知识水平,使每一位办案民警都能熟知本职工作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并指导其依法、公正、文明执法办案。最后,要严格执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凡不能达到执法资格要求的,不准其参与执法活动。

2.2 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确保森林公安机关权责相统一

正如上文所述,森林公安机关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其职权职责不清、职责与权限不统一,进而导致其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不得不滥作为甚至不作为。要想让森林公安机关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不缺位,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保证其权责相统一。

要不要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如何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学界对此莫衷一是,笔者倾向于将“双重领导”变为“统一管理”,所谓的“统一管理”就是将森林公安机关从林业行政部门和森工企业独立出来,作为一个警种由公安部门统一领导。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警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强化森林公安机关系统内部上下级领导关系,有效降低森林公安和其他警种之间的协作难度,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统一指挥,及时、高效、协调运转特点,提高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犯罪的能力;另一方面,森林公安机关就可以享有《刑事诉讼法》赋予的各种权力,在案件的侦查中就不会处处碰壁,能独立将案卷移送到检察院系统,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当然也就不会滥作为和不作为了。

2.3 完善考核体系,提高森林公安民警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

人们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通过考核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现在已成为各单位通行做法,成为单位激励员工的主要措施。实地考核中民警不敢作为、消极作为的现象,让笔者对现行的考核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管理学中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而省森林公安局制定的考核办法中类似警告、记过、记大过之类的负激励措施占了很大的篇幅,奖励之类的正激励措施几乎只字未提;而且将森林公安民警所办的案件量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考核指标显得不伦不类,不仅让人们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数量,还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规范化?因此,现行的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将“案件数量”从考核指标中剔除。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办一定量的案件长期以来是压在森林公安民警头上的一座大山,在案件数量的驱使下,执法的规范化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不应该将所办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执法水平高低的标尺,相反应该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具体而言,就是要看单位那些引起上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量,根据案件的数量和影响大小给出相应的负分数。这样,不仅使考核体系更趋科学化,更体现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

细化考核对象,增加正激励措施。“罚不责众”使得一部分民警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规范化建设考核结果的好坏都是单位的,与自己没有关系,这样就导致他们平时执法工作的随意性。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平时的考核中可以在对单位考核之后,再对单位的执法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最终结果归到个人。当然,在增加相应责任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奖励措施,比如,将执法水平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执法规范的可以适当增加年终奖等等。

森林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执法理念、管理体制以及考核体系中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森林公安机关必将成为保卫森林资源的尖兵,必将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篇5: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

文章提交者:何凯 加贴在 警务探讨 铁血论坛

学习和借鉴国外警察执法工作中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对提高我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无裨益。笔者有幸于2011年年底参加赴美学习考察,通过耳闻目睹和认真思考,对该国警察执法的现状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亦颇受启发。虽然中美两国警察执法在司法制度、法律体系、执法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区别,但诸如执法理念、执法方法、执法监督和执法规范等方面也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本文试通过对美国警察执法中的几个特色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拟借它山之石,浅谈对进一步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启发和体会。

一、美国警察执法模式的概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信仰的多元素国家,也是当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社会治安最复杂的国家,其警察执法模式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最独特的。该国没有统一的警察制度,警察执法权的配置分属于不同的执法机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执法机构之间互不隶属,高度自治。正因为如此,美国警察的执法模式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美国共有50个州,除有联邦法律以外,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和相对应的司法机制,所以,美国警察执法与中国警察执法有很大的不同,该国警察执法所依据的法律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根据该警察所属的部门或地方来确定。因此,在美国发生一起案件,有时会出现多个部门的警察根据不同的法律同时展开调查,然后会根据不同的法律作出不同的判决,甚至有时因一种犯罪行为同时触犯联邦法律和州法律而会相应地受到两部法律的惩罚,刑期当然就需要累计计算。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但在美国却是司空见惯的事。尽管如此,美国警察的执法权威性和公信力却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这与美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良性执法环境、美国警察执法中的现代执法理念、严密的执法监督体系以及具有科学周详的执法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是分不开的,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要借鉴和参考的所在。

二、美国警察执法模式中值得借鉴的几个特色

(一)美国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和良好的执法环境。美国警察作为国家法律执行者,其执法权威与自身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和各种规范机制的有力保障,这一观点受到美国公民的普遍尊重和支持。一是法律对警察执法权威的保障。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对警察使用合法暴力给予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美国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法律之外的言行的干扰,即便是美国总统都不能享有这样的特权。2009年,哈佛大学黑人教授亨利·盖茨在一起涉警事件中由于拒绝配合白人警察进行调查而被捕,美国总统奥巴马因对办案警察发表了批评性言论而遭到了包括多个警察协会在内的警察组织的强烈抗议,最后不得不亲自打电话向那位办案警察致意,对自己的用词不当表示遗憾。二是法律和组织机构对警察合法权益的保障。首先,美国在刑法中单设了袭警罪,成为保护警察的专门法律条款,同时规定:在警察执行公务时,任何与其身体上的接触都被视为违法,警察有权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对对方采取必要的行动。其次,警察合法权益单靠法律保障是不够的。一些代表警察利益的组织在维护警察合法权益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各地的警察协会已经成为维护警察合法权益的不可忽视的群众组织,该组织类似我国警察队伍中的工会组织,他能够充分代表警察会员的意志。甚至有时警察领导在作出涉及警察权益的决定前必须和警察协会协商后才能最终决定,否则其决定就有可能产生无法执行的风险。三是警察执法具有良好的法治氛围。经过两百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美国的法治已经相当完备,美国公民的法治观念都比较强。该国每一位公民都能够通过法院的判决、媒体的报道、学校的教育,很方便地了解自己权利的界限。公民具有高度自觉的遵纪守法意识,守法的公民决不会去挑战执法者的权威。他们对法律、制度的尊崇程度有时确实让人敬佩。即便有时认为依法作出的结论是错误,但民众普遍都会选择接受法律的最终裁判。美国黑人歌手辛普森杀人的判决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人人遵守法律、人人敬畏法律的良好氛围,这必然为美国警察执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美国警察执法中的执法理念。虽然美国警察的执法运作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各地、各警种警察执法有较大的区别,但其执法理念却基本相同:依法执法、服务公民和实用主义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个警察脑中。一是依法执法的理念。美国警察在入警时都要承诺做遵守宪法、法律和警察机关内部规定的模范。警察执法依据主要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州宪法和州法律、司法判例确定的警察执法规则、各警察局的内部执法细则等。美国警察履行法定职责时,完全遵循上述法律、法规、司法判例确定的警察执法程序、规则和内部执法细则等规范。他们把法律程序的遵守视为整个执法的基础,甚至有时为了遵循执法程序的合法、规范,宁愿在个案上放弃对案件最终实体处理结果的正义性追求。二是公正执法的理念。美国警察非常重视《权利法案》,不但充分尊重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自由、平等及享受司法公正的权利,而且还懂得法律的约束和限制,在执法过程中不因个人的感觉、偏见、憎恶或友谊影响执法公正和效率。三是广泛服务公众的执法理念。由于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地方自治型体制国家,该国警察机构设置的大小、人员多少乃至整个机构去存都是由当地的公民来决定,因此该国警察和公众都认为,警察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和服务公众。这与我们公安机关当前大力提出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效。在美国,警察在履行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另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为社会提供更为广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一点,从美国警察机构设置的名称中可见一斑。大部分美国警察局下辖的三个主要局一般在名称中都体现服务的内涵。如地区服务局、调查服务局、管理服务局等。为了回应市局对警察执法的更高期望,近年来,美国警察把推动警民合作,与民众携手预防和控制犯罪并向所有居民提供礼貌而又谨慎的服务作为警察应尽的重要义务和责任。因此,美国警察在执法警务活动中特别注重与民众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充分尊重市民的意见,充分调动市民的力量,预防犯罪,降低发案,从而取得了双赢的社会效果。如为了防止动物对居民的安全构成妨害,每一个警察局都设立动物服务处,专门负责调查和记录动物袭击市民事件和控诉事件等。笔者在美国学习参观过程中到不少警察局发现,警官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社区执勤。这种执法理念的确立也是美国警察执法模式的一大特色之一。四是保护自己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众的执法理念。为有效打击犯罪和保护公民利益,美国警察在执行任务时把保护自己放在第一位。美国警察机构本着保护好自己是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的出发点,特别注重警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护并要求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既要按要求办案,又要讲究方法,不能蛮干,不做无谓牺牲,不提倡无原则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也是美国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长期总结出来的基本执法理念之一。当然,这与美国是一个枪支泛滥的国家有一定的关系,但从科学、实用的角度去理解却不无道理。

(三)美国警察执法中严密的执法监督体系。为了规范警察的执法行为,防止权力的滥用,美国警察管理中通过多种形式对警察执法行为进行制约和干预,使警察执法的权力受到必要控制。一是来自法律的规制。美国警察执法中受到的法律限制和约束是十分苛刻的。首先是美国的宪法为警察执法确立了程序规则,有效地限制和防范警察执法权的滥用。其次是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的形式确立的诸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米兰达警告、拦阻与搜拍权限等法

律规定较好地规范了警察就搜查、扣押、讯问等权力的行使。此外,还有诸如拘押嫌疑人讯问前必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或律师到场、无搜查令不得随意进入任何单位及私人空间、实施特殊侦查手段必须由检察官或法官签发许可令、办案警察无权自由出入嫌疑人羁押场所、不得威胁或诱导任何无作证义务的公民做证人等规定使警察执法行为得到了较好的规范。二是来自行政权的干预。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司法部依据《暴力犯罪控制和执法法案》,有权对侵犯公民权利的警察机构或警察采取起诉等行政干预措施,及时防止和纠正警察执法过程中违法或错误行为。三是来自内外部的执法监督。除上述法律和行政监督外,美国警察执法行为还要受到来自内外部一系列监督。一方面,机构自身通过完善执法规范、科学的绩效考评和督察部门严格的问责机制等形式对警察执法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考评;另一方面,通过警务公开等形式接受更有权威的联邦和地方议会议员及号称“二政府”且无孔不入的媒体工作者全天候监督,从而确保警察执法行为的廉洁、高效和规范。

(四)美国警察的执法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美国警察执法过程中除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外,为了规范警察的执法行为,美国警察机构都会为每一个执法单位提供标准操作规程。该规程缜密周详,内容科学,具备很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如警察拦截检查车辆时,应将拦截地点和被拦截车辆的车型、颜色和牌照号码告知指挥中心,夜晚拦截时应考虑同时使用交通警示灯和探照灯。探照灯应当对准嫌疑车辆的后视镜等。该规程确保了单位成员经常实行的常规操作标准化,任务职责明确化。为此,各地警察机构皆依照国家和州的宪法、法律、法定执法规则和各警察局的内部执法细则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接警、出警、处置、立案、调查、侦查和办理案件、调取证据、证据保管、羁押嫌疑人、处理案件、执勤巡逻(含单警装备要求、巡逻交通工具装备要求、巡逻程序)、使用武器(警械)等执法行为均制作详细的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警察执法过程中只要能够严格按照执法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行使职权,一般情况下无需再为法律的适用衡量斟酌,即能较好地胜任其日常的执法执勤工作。因此,详细科学的规范和操作规程的颁布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美国警察执法的效率和效力,使之在执法中能够做到行之有规,言之有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当然,美国警察执法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有很多,比如在警察的招录、培训和职务晋升上;高科技成果在警察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上;警察职业道德观培养上以及社区警务工作的创新上都很有特色,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赘言。

三、美国警察执法模式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启示

通过上文的简要分析和介绍可知,美国警察执法中的一些做法与我国公安机关当前正在的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有许多相通之处,不少成熟的经验对我们下一步做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笔者所在的公安机关一直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实践中也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通过学习借鉴美国警察执法工作中的一些成熟经验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公安机关继续做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具体应当把握好以下“五个并重”。

(一)制定规范与理念培养并重。从分析美国警察的执法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可以看出,尽管该国警察执法所依据的法律庞杂繁多,但每一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规范和程序确是明确无误和实用可行的。与之相比,我国公安机关民警的执法依据和操作程序却相对显

得较为粗糙。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自上而下对民警执法规范的细化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各种细则、意见、办法等相继出台。《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印发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尽管如此,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仍有时为如何采取临场措施、如何适用法律而感到困惑。因此,我们应当借鉴美国警察制作标准操作规范的经验,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摸索,自下而上总结推广一些缜密周详,内容科学,具备很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执法规范和行动指南,确保民警的执法行为规范、合法、高效。当然,依据、指南再详细,如果具体操作的人不能认真地贯彻执行和严格遵守仍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重视执法规范制定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民警的执法理念培养,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真正把先进的执法理念植根于民警的头脑并贯穿到他们的执法实践中,使完备的执法规范真正落到实处。

(二)打击违法犯罪与服务人民群众并重。在我国,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公安执法工作应当密切联系群众,采取务真求实的态度,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真心真意地为人民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赢得社会公众对警察执法的尊重和支持。美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的警察与社区警务战略就很好解决了打击犯罪和服务公众的关系。当前,各级基层公安机关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大亲民便民执法软环境建设、建立社区警务室、组织开展警民恳谈会等形式开展了一些列亲民惠民措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借鉴美国警察执法经验,下一步可采取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让人民群众走近警营、走近警察的执法现场,这样可既拉近了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又能很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限制执法权力与保证执法效率并重。为了规范警察的执法行为,通过制度规范的建立、内外部的执法监督和严格的考评有效地约束、规范警察的执法行为是完全必要的。美国警察严密的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对抓好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的监督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但是对警察执法行为的规范不应单纯从限制、约束执法权力出发,还应该合理兼顾执法的效率。因此,从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工作现状出发,充分发挥我国法律制度统一的优越性,正确处理好限制执法权力与保证执法效能的关系,既有效防止执法权力被滥用又能切实保证执法效率,既有效解决现阶段的问题又不超越发展阶段提过高要求,以达到公安执法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四)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并重。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在开展执法工作中,大部分情况下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实体规范放在首位。尽管近年来,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执法程序意识在民警的思想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但仍有不少干警打着所谓的“实质正义”的口号,忽视执法程序的规范,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凭经验办案、违法调查取证,其结果往往做的是无用功,甚至是触犯了法律的红线。随着保障人权意识在民众思想中普遍树立,执法工作中对执法程序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执法程序的合法性,通过程序的正义来更好地实现实体的正义。美国警察执法工作中那种有时宁可放弃案件结果的及时处理而严格遵守执法程序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篇6:浅议公安边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执法是公安边防工作的生命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边防工作的总要求。在公安部党委提出的“三项建设”中,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核心任务。在当前新形势下,现代公安边防管理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如何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随着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增强和社会透明度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的公平公正提出了热切企盼。因此,我们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执法环境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新期待,在提高执法公信力上下功夫,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 “五个关键”

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必须把握“五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要不断深化和提高认识。广大边防民警要深刻认识到执法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三项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工作中要做到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第二个关键是要严格落实执法规章制度。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在于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落实好今年以来推出基层领导办案、领导集体研究案件、加强案件审核把关等一系列新制度、新措施,坚决肃清执法不严、执法随意和执法不规范现象。第三个关键是要提高全体干部民警的执法素质。执法素质

不行根本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影响公安边防执法实效。第四个关键是要严格执法监督考核。要先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法制部门要牵头组织好执法质量考核,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第五个关键是要严格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才能做到防微杜渐,也是对广大边防执法民警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五抓五促”

(一)、抓教育促认识提高。高度重视对干部民警执法思想的教育,把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理念、转变执法作风作为推进公安边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通过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教育广大边防民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真正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认识问题,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民警心中,落实到每一起案件、每一个执法环节上,坚决杜绝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发生,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积极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和谐社会的形成。

(二)、抓制度促行为规范。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深入研究,紧贴执法实际,突出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了覆盖各个执法环节的程序规定和标准。加强以工作流程管理为主的执法制度建设。紧紧围绕接处警、受理立案、涉案财物管理等影响案件定性处理、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和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执法环节和执法流程,结合工作实际,对《接处警工作

规范》、《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拘留执行工作有关问题》、《关于依法规范办理吸毒案件有关问题》、《涉案财物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执法执勤规范法规进行学习,以此指导边防民警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和高效执法,防止边防民警执法办案的随意性。

(三)、抓培训促素质提高。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民警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学习和培训,保证干部民警的法律素质与其承担的执法任务相适应。新上执法岗位的民警,进行岗位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的学习培训,使其懂得岗位中最常用的法律知识和工作要求,增强适岗性。办案能力较弱的民警,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进行菜单式培训,并逐一落实师傅带班,促使他们学习执法办案业务,尽量减少民警不会办案现象。定期学习执法办案业务,通过日常汲取法律和执法技能知识,引导民警在干中学、学中干,使执法岗位练兵正常化、制度化。

(四)、抓审核促办案质量。突出个案质量把关,对每一起案件的每一个执法环节全过程落实工作责任,保证案件件件过关。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制度。案件审核坚持“谁审核,谁负责”、“谁审签、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审核责任制,在审核中发生执法过错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审核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

(五)、抓监督促执法公正。为防止边防民警发生渎职、侵权、徇私枉法、以权谋私等严重损害公安边防执法形象问题的发生,规定必须进行个案监督,并定期进行反馈、通报。同时,结合“大走访”爱民实践等活动,通过公开接访、上门走访、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向

篇7:试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既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过加强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完善办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等有力举措,各级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寄予了更高期望。本文现结合当前公安执法实践工作,就公安机关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一简要论述。

一、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正视问题是改进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看到执法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当前一些单位执法办案工作仍不够严格、理性、规范、文明,一些执法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执法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执法效能尚不高。在执法办案中,一些单位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对违法犯罪线索,不及时组织查证,错失宝贵战机;少数单位缺乏主动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在查破案件过程中,深挖违法犯罪的力度不够;一些单位执法办案中,就事论事、疲于应付,未能深入总结分析、及时查缺补漏,有效堵塞日常管理中的防范漏洞。还有些单位和民警作风不实,办事拖拉,行动迟缓,效率不高,致使一些矛盾问题久拖未决,不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执法程序还不够规范。一些单位执法态度不严谨,在接处警工作、立案调查取证以及涉案物品管理等环节上存在程序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在调查取证中,工作不细,应付了事,收集证据不全面、不细致,证据链条不完整、不充实,导致工作处处被动,甚至使违法犯罪嫌疑人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严重影响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一些办案单位执法程序不规范,影响办案成效。还有一些单位对涉案财物管理不严格,处臵不规范不妥当,造成涉案财物的损毁或丢失,由此引发不必要的争议问题。

(三)执法手段仍然简单。一些领导干部和少数民警以管人者自居,工作态度粗暴,执法手段简单,动辄训斥,冷硬横推,缺乏亲和力,不仅降低了执法效果,而且严重损害和谐警民关系。同时,有些民警依然未能很好理解“宽严相济”政策的深刻内涵,不能从服务大局的高度上把握执法工作,不能准确理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密切关系,对法律条文理解过于僵化和机械,执法中不考虑不同执法对象的承受力,不区分不同执法环境的敏感性,执法手段僵化单一,不仅容易引发执法相对人的抵触情绪,而且也难以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无形中降低了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执法裁决还比较随意。少数基层办案单位在执法办案中,该立案的不给立案,该查处的不予查处,甚至对一些刑事案件也降格处理。有的单位执法功利性、随意性过强,当宽不宽、该严不严,甚至宽严失度,行政处罚畸轻畸重,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还有一些单位和民警责任心不强,态度不够认真,主观性过强,对案件缺乏全面深入调查,对案件事实掌握不全,粗放执法、草草结案,甚至有违公平正义原则。

(五)裁定执行不够到位。少数基层单位在治安裁定的执行环节上出现纰漏,落实裁决的力度不够到位,致使一些行政裁决成为一纸空文,不仅无形中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安机关公信力,而且还容易引发案件相对人的不满情绪,甚至诱发新的社会问题。

二、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查缺补漏是改进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深入剖析当前影响公安执法的突出因素,为有的放矢解决执法问题明确方向。当前,影响执法规范化建设主要因素为:

(一)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执法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法规滞后性。相对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法律规定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社会形势日趋复杂,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更加凸显。二是规章制度不明晰。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相关规定相冲突。由于不同规章制度出台的时间不同、背景不同,一些规定内容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问题,致使民警在执法时无所适从。

(二)民警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单位和民警宗旨意识不强,执法指导思想模糊不清,在“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问题上还缺乏正确认识,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盲目为绩效执法、为考核执法、为领导执法,一味追求处罚指标,导致执法畸轻畸重,甚至出现明显失误,违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一些民警疏于学习,知识陈旧,对新修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不掌握、不了解,执法中还按原来的法律、法规执行,以致出现办案差错。一些民警对法律精神的理解不深不透,依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问题,执法行为貌似合法,实则经不起分析、推敲。一些单位领导缺乏大局意识和政治敏感性,过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在执法过程中不考虑社会背景,不顾及群众感受,难以赢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少数民警立场不够坚定,在执法中容易被金钱、权力所诱惑、被人情所困扰,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做出权钱交易、办人情案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执法监督有待强化。从监督方式上看,过程性监督机制还未完全形成,执法监督过渡依赖审核把关、集中突击检查、行政复议审核以及信访案件处理等方式,全程性动态执法监督平台仍在建设之中,发挥作用尚需时日。特别是在案件审核中,有些审核人员怕得罪人,不严肃指出,不考评扣分,不督促整改,使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现。从监督机制上看,执法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法制、督察、纪委、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使得某些执法环节成为“监督空白”,容易导致权力失控。从监督手段上看,依然依赖案卷查阅、嫌疑人提审等传统手段,在线监督、远程监控、自动比对等现代科技运用尚不成熟,科技强警的优势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从责任追究上看,目前执法责任制虽然基本完善,但是在执行上力度不够,执法过错追究落实难,责任落实到领导难,形成了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错误,检查发现后整改,整改后又犯。

(四)执法保障仍需加强。一是法制专业人才缺乏。当前公安机关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法制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而且主动学法用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上升通道还不畅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二是装备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尽管公安机关装备建设大大改观,但是与实战需要相比,执法装备仍然相对滞后,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公安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三是执法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快。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进不快,执法监督模块还没有全面投入建设,网上执法质量考评、动态巡查、实时研判和数据分析等先进运作模式还未完全形成。

(五)执法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巨大的执法压力。公安机关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加之当前警力严重不足,广大民警工作中忘我工作、连续奋战,长期得不到休整,一些民警积劳成疾、身体素质下降,一些民警出现职业倦怠和厌战情绪,严重影响了队伍战斗力。二是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一些社会成员看中“人情世故”,而不信任法律的公正,致使“人情”、“关系”、“金钱”、“权力”等因素渗入到执法环节,直接干扰执法民警客观公正执法,使得公安执法缺乏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三是严峻的执法环境。当前,由于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稳定环境的复杂性,公安执法工作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执法手段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当前暴力抗法时有发生,给公安民警执法心理造成很大冲击,导致有的民警执法时缩手缩脚,有些民警容易激动冲动、甚至防卫过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办案质量。

三、有效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路径

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要针对当前影响执法工作的各种问题,从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办案机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深入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此,公安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的法治理念、大局理念和民本理念,力争在公安内部形成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并增强公安民警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理论认识,使规范、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成为广大公安民警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发要求。同时,要加强公安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强化公安队伍的法律信念和法治精神,提升民警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力、感悟力,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民警心底、融会于民警心灵、指导于民警行为,不断增强民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有效提升民警公正严格规范执法的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环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执法标准,是有效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具体执法标准的细化工作,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有效增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努力确保民警每个执法动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借助信息推力,加强执法监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加强执法监督,是提高执法质量重要保障。一是构建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法制、纪检、督察、信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改变力量分散、监管不力的状态,努力在执法责任制落实上求突破、见成效。特别是法制部门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在案件审核中认真细致,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导规范办案部门规范办案。二是完善网上执法监督平台。以新一轮警务综合平台建设为契机,尽快实现网上执法办案、执法监控、执法问题研判和执法质量考评一体化流程,为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尤其要加快推进执法信息采集、存储、传递、办理,实现法律文书网上制作、网上传递、网上审批,积极推进执法监督系统建设,探索网上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三是健全执法考评机制。要进一步改进考评方法和内容,加强随机性考评和个案考评,开展明查暗访和个案剖析,强化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测试和执法重点薄弱环节考评;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狠抓督促整改,使执法质量考评确实起到执法监督的作用。四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力度,对符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情形的,及时开展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法制、纪检、督察、人事部门或责成所属单位追究相关责任人执法过错责任。

(四)完善办案机制,强化执法保障。一是转变传统执法模式。要彻底摆脱“重审轻查”、“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影响,切实改变“先抓人取口供、再找其他证据”传统办案模式,加快实现由“依赖口供破案”向“依靠证据办案”的转变,彻底杜绝采用刑讯逼供、精神折磨等非法方法获取口供问题。二是改革办案体制机制。逐步推行复合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办案机制,通过强化培训、交流轮岗、考核激励等措施,提高基层执法民警的办案技能,提高队伍整体办案能力。同时,为提高办案质效,规范刑事执法,探索设立专门的刑事案件审理机构,承担刑事案件的业务指导以及批捕后的案件审理、深挖犯罪等工作。三是强化办案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切实为执勤民警配备摄像机、录音笔、数码相机、警务通、警械具等执法必需设备,不断提高现场证据采集和民警自我保护能力;规范办案、监管场所管理,合理设臵询问室、讯问室、候问室,并尽快落实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坚决确保执法安全。进一步规范基层所队功能区设臵,把办案场所与接待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场所分区设臵,强化安全管理。四是强化执法维权。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坚决维护民警合法权益,遏制袭警案高发态势,消除恶劣社会影响,切实恢复民警公正严格执法的信心。

篇8:公安机关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探析

一、提倡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性

公安机关具有高度的存在价值,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解决诸多的民生问题和刑事案件, 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有积极作用[1]。我国人口众多, 结构相对复杂, 易产生诸多的不安定因素, 而公安机关的设定就是对不安定因素的最好反击。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案件不断增多, 公安机关的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强, 实现执法的规范化则成为重要任务。公安机关将规范化执法列为公安机关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加强公安机关执法的规范性, 可提升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和地位, 严格按照规定的执法程序开展执法行动, 提升法律的威严性和规范性。作为公安机关, 应明确其职责和义务, 以廉洁、公正执法为重要基准, 规范自己的行为, 利用法律手段严惩不法分子, 严禁出现个人情绪上的冲动而出现体罚现象, 公安机关的形象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 提倡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

1) 执法意识上有待提高。目前, 公安机关的部分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相对薄弱, 对执政为民的意识实施不强, 未将人民群众在心中的主体地位突出, 普遍存在专权的现象, 以管制者的姿态进行执法, 是个人意识薄弱的突出表现。2) 执法方式存在问题。对于执法而言, 执法方式至关重要。但是, 当前部分公安机关执法方式还存在着多项问题, 态度较差、情绪不稳定、易受到情绪的驱使, 做出不规范性的行为,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逼供或谩骂的现象频发, 是执法方式不当的重要表现。3) 执法程序不够规范。执法有其专属的程序和步骤, 实现执法的规范化, 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是关键。当前, 部分公安人员却并不按照程序开展执法工作, 当出现刑事事件时, 却无从下手, 缺乏相应的章程和制度予以参照, 办案效率大大下降。

三、公安机关执法的规范化建设策略

1)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提高法治意识。对于公安机关来说, 实现执法的规范化建设, 应从提升公安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始, 为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提供素质基础[2]。作为一名公安人员, 应充分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始终秉持着执政为民的思想, 以保证社会长治久安为重要目标,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法律素养, 明确自己在执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在执法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 执法人员应学习多种课程知识, 犯罪学、心理学、情感学、法律知识等, 对执法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也许一点的疏忽就会铸成大错。公安机关应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 利用案件模拟来锻炼执法人员的执行能力和反应能力, 利用座谈会或专家讲座来提升其法律基础知识, 会对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为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创造条件。2) 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执法效率。执法方式是实现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检验执法质量和规范性的重要指标。严格规范执法方式, 遵守执法准则, 可有效提升执法效率, 有利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正面现象, 增强执法的公信力和威慑力[3]。执法人员应保持铁面无私、秉正执法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注重对自己态度的把握, 不可将个人情绪带入执法工作中, 禁止出现殴打或谩骂的现象, 规范自己的行为, 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应对, 更高效、高质的开展执法工作。公安执法应以合法性和规范性为重要基础, 严格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制定出完善的执法程序, 遵守执法程序, 作答尊重法律、尊重人民的原则, 是实现公安机关执法规范性的重要内容。3)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加强行为管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可有效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 有利于执法规范化的建设[4]。在公安机关, 应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督机制, 以发挥其监察和督导的作用, 对每个执法人员予以监督, 在原有的监督机制上予以优化和完善, 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由于公安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机关的管理与控制, 在执法的过程中易产生不规范行为, 在有关人员陈述、申辩和陈述等过程的权利很拿得到保障, 若建立执法监督极度, 可很大程度上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举止, 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实现对执法过程的全方位监督, 可促进执法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公安机关也会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提升公安机关的执行能力。4) 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保证执法标准化。对于执法而言, 执法程序尤为重要, 是实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衡量标准。公安机关应建立执法程序规章制度, 对办案程序、技术等内容作了严格的界定和阐述, 执法人员应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开展工作, 杜绝产生混乱执法的现象, 实现执法的标准化、合理化。在执法规章制度中, 会涉及人员的权责问题、考核问题、执法程序问题、硬件问题等, 要求执法人员要遵守规章制度, 违反规章制度者会受到惩罚, 奖罚分明[5]。将执法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列为重要内容, 对不同的案情给予了不同的程序标准, 并制定了范本, 以供执法人员参考, 作为执行标准, 实现公安机关执法的规范化。

四、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执法的规范化体系还有待完善, 在意识、方式、程序等方面的缺失, 致使执法的规范性弱化。为了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 实现执法的规范化, 应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严格规范执法方式,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提倡案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以更专业性、更规范性的角度提升执法水平, 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

摘要:公安机关属于国家机关, 隶属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是维护我国长治久安的关键。公安机关是我国依据法律而设立的, 具有执法权, 以维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健康为宗旨, 具有高度的威严性。执法是公安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加强执法的规范化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公安机关执法的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易继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研究述评[J].公安学刊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 2011.

[2]张景华.关于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公安研究, 2011.

[3]曾凡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崇明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4]丁国峰.问题和对策:公安执法规范化的完善路径[J].公安研究, 2013.

上一篇:美术教学故事——下雨了下一篇:输血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