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端午诗句

2024-06-27

屈原的端午诗句(精选14篇)

篇1:屈原的端午诗句

屈原的端午诗句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屈原的端午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屈原的端午诗句1

1、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2、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3、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李石《长相思重午》

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5、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9、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10、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1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1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4、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5、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16、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7、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8、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20、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屈原的端午诗句2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屈原的端午诗句3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篇2:屈原的端午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

3、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4、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6、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屈原《招魂》

7、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楚辞·渔父》

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9、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10、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11、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去归来兮,哀江南。——屈原《招魂》

12、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

13、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屈原《楚辞·渔父》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楚辞》

16、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1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18、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修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希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兮好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屈原《九歌》

19、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澹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飙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屈原《九歌》

20、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2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2、山中人兮芳杜若。——屈原《九歌》

2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屈原

2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5、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

2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7、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屈原

28、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屈原

29、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屈原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31、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屈原《楚辞》

3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3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屈原《离骚》

3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楚辞》

35、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36、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渔父》

3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38、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屈原

39、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屈原《离骚》

40、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

41、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谬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扬包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屈原《九歌》

4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43、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楚辞》

44、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屈原《渔夫》

45、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

46、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47、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惜。——屈原

48、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49、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50、“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九歌》”

【端午的屈原诗句(精选50句)】

★ 有关端午忆屈原的作文1200字

★ 关于屈原

★ 与马路天使迎端午作文1000字

★ 纪念屈原作文

★ 关于端午节屈原作文精选

★ 端午作文

★ 屈原简介

★ 屈原 名句

★ 屈原 端午节

篇3:屈原的端午诗句

屈原在《离骚》中曾提到“美政”一词:“既莫足与美政兮, 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用“美政”指代屈原的政治理想, 学界已达成共识。但“美政”具体指什么, 《离骚》中并未明确指出。

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注, 释“美政”为“行美德、施善政”[1];朱熹《楚辞集注》未予解释;按王夫之《楚辞通释》, “美政”似与“恶政”相对;蒋天枢《楚辞校释》注:“美政, 可以实现己理想事业之政。”[2]王泗原《楚辞校释》:“为美政是屈原的抱负, 生死以之。”[3]姜亮夫《屈原赋今译》释为动词“修美政”[4]。

上述注本或译本对“美政”一词的解释, 都不够具体, 并不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美政”的内容。

廖化津在《屈原美政思想系论》中, 对今人关于屈原美政思想的研究作了梳理:解放前, 研究者寥寥, 游国恩先生为代表:“美政者, 即合从以摈秦之政也。”“所谓美政者, 非合从抗秦之策乎?”认为美政就是楚国现实政治中的一种正确的外交政策。解放初期, 研究者仍很少, 但认识出现分歧。一是美政是儒家思想, 屈原的“理想的政治就是尧舜禹汤文武那样的政治”, 以何其芳先生为代表;二是美政是法家思想, “屈原的主导思想是主张法治, 使国家富强的法家思想……不能实现他的美政……只好决心从彭咸之所居。”以张纵逸先生为代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研究者渐多, 论文 (含专著) 有十余篇, 多仍依儒、法两家之间, 持折中、调和之说, 以孟醒仁先生为代表;其他论者, 或儒、法杂陈, 或儒主法次, 少数人仍坚持法家说[5]。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 关于屈原“美政”思想的研究依然不少, 一是承袭上述观点, 二是认为屈原美政思想兼融先秦诸家学说, 分对内、对外两部分, 包括举贤授能、实行德治, 君主贤明、政治清明, 关注民生、系心于民, 变法革新、修明法度等。

二、屈原美政思想的内容

屈原的美政思想, 首先是要有内外兼修的高尚品德。《离骚》一开始写自己的出生:“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1]出身高贵, 有美名, 内含天地之美, 与生俱来诸多“内美”。但屈原并不满足于此, “又重之以修能”, 在衣着服饰、饮食装扮等方面亦十分讲究:“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是服饰之美。“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折琼枝以为羞兮, 精琼靡以为粻。”———是饮食之美。“揽木根以结茝兮, 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 索胡绳之纚纚。”“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折琼枝以继佩”, “琼佩之偃蹇”———是装扮之美。“鸣玉鸾之啾啾”, “奏《九歌》而舞《韶》”———是声乐之美。“为余驾飞龙兮, 杂瑶象以为车。”“凤凰翼其承旗兮, 高翱翔之翼翼。”———是车驾之美。衣着服饰、饮食装扮、声乐车驾等都说明屈原志向高洁, 注重培养自己的美好品德, “内美”、“修能”兼有。“皇天无私阿兮, 览民德焉错辅。”君臣都要有德者为之。

其次, 美政思想离不开明君贤臣。“兮三后之纯粹兮, 固众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 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 循绳墨而不颇。”“夫维圣哲以茂行兮, 苟得用此下土。”尧、舜、禹、汤、文王是历史上有圣明的开明君主, 不仅有美好品德, 亦能遵天地之道, 选贤任能, 有圣明之智, 亦有盛德之行。“何桀纣之猖披兮, 夫唯捷径以窘步。”“羿淫游以佚畋兮……后辛之菹醢兮, 殷宗用而不长。”羿、浞、浇、桀、纣是历史上骄奢淫逸、昏庸无德的君主, 不能选贤授能, 而且常逆天而行, 故而不能守住社稷。两者对比, 说明屈原对明君的渴望。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暧。”谗佞之人, 相与朋党, 嫉妒忠贤, 陷害忠良, 苟且偷乐, 不仅不能辅佐国君, 反而会将国君引入歧途, 远离明君先王的圣贤之道。“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姚小鸥老师在《〈离骚〉“先路”与屈原早期经历的再认识》中, 考证“先路”在屈原生活的时代是诸侯乘舆的专用名, “尊贵者出入必有前驱, 前驱者的地位, 依出入之尊者的身份而不同, 但皆为亲贵之人。”[6]可见, 屈原对自己的期待——以亲贵贤臣的身份辅佐怀王, 对怀王的期待———要作亲贤臣、举贤任能的贤能之君, 而非被谗佞蔽明害公的昏庸之君。

最后, 屈原美政的核心思想是“忠”———忠君忠国。“屈平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7]司马迁首先指出了屈原的忠君思想, 后世对此亦多无异意 (虽如李贽曾对屈原“忠君”思想有过尖锐批评[8], (1) 但并未否认屈原是忠君的) , “忠”在《离骚》中亦多有表现, 兹不赘述。学界对屈原是否具有“爱国主义”曾进行过非常激烈的讨论, 详见《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审视》[9]。曹大中先生持否定态度, 认为在先秦时代, 人们 (包括屈原在内) 的社会思想意识中, 实际上只有忠君政治道德观念, 而并不存在爱国政治道德观念, “卫社稷”、“存君兴国”、“思君念国”等都是忠君政治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笔者以为, 若以“楚国”或者“故国”去理解“爱国”之“国”, 应该没有问题, 但若以现代之“国家”观念去理解, 则有待商榷。按前者, 对屈原来说, 忠君与爱国二者并不矛盾。《离骚》除忠君外, 亦表达了屈原对故土的眷恋: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 孰求没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 尔何怀乎故宇?”

“陟升皇之赫戏兮, 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

“国人莫我知兮, 又何怀乎古都。”

“屈平既嫉之, 虽放流, 眷顾楚国, 系心怀王, 不忘欲反。”[7]楚国、郢都、国君在屈原心中早已融为了一体, 并不能截然分开。国君代表了楚国和郢都, 而郢都则代表了国君和楚国, 楚国亦然。臣要忠于君、忠于国, 君亦要能识别和任用忠臣。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甲相随属,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7]。

楚怀王不识忠臣而疏屈原。臣忠而君不识, 必然不能实现屈原之美政理想。“余故知蹇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屈原不因怀王不贤而弃之, 亦是“忠”之体现。

三、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

关于屈原与怀王之关系, 余未迟认为, 怀王出于巩固其王权统治、建立霸业野心的需要, 起用了屈原, 这时的屈原应充分认识到, 他不过是怀王利用的一个工具, 怀王并非是出于爱才或认为他是“帝高阳之苗裔”而重用他, 所以他必须很好地、谨慎地利用这种机会, 同时也将怀王作为实施“美政”, 统一中国理想的一个工具, 并充分利用怀王来打击政敌、保护自己[10]。

对此, 见仁见智。笔者认为, 怀王任用屈原, 确是出于对其才能的认可。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博闻强志, 明于之乱, 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屈原是有才的。战国时期, “智者不为谋, 则社稷危;辨者不为使, 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 则边境侵。”[11]“辩”才之人往往胜任外交使者。

屈原对怀王的态度是矛盾的———有忠有怨。按前文屈原美政思想对国君的期待, 怀王并非贤君或明君, 甚至不能称为合格的君主, 不仅被奸邪谗佞之人所蒙蔽, 而且不识屈原之“忠”甚至怒而疏之, 亦无国君应有的判断力, 以致政治上屡被欺骗乃至客死秦国。“曰黄昏以为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曾歔欷余郁悒兮, 哀朕时之不当。”“闺中既已邃远兮, 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 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如果屈原仅把怀王作为实现其美政思想、保命、消除政敌的工具, 那么, 既然怀王已经疏远并不再信任自己, 屈原完全可以离开楚国而到他国去寻找能帮己实现美政的国君, 可见, 实现美政并不是屈原唯一或最重要的目的。忠君是屈原美政思想的核心, 而美政亦是“忠”之反映, 是与怀王和楚国息息相关的。“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 我必为报仇而死, 以报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7]由豫让报知伯知遇之恩的例子可知, 在战国时代, 知遇之恩对臣子来说有时是要以死来报的, 正如司马迁所说:“屈平既嫉之, 虽放流, 眷顾楚国, 系心怀王, 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 俗之一改也。”[7]也解释了屈原为什么如此“执迷不悟”。

摘要:以美政称屈原的政治思想, 学界对此多无异议, 但“美政”具体指什么, 学界对此众说纷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以对《离骚》的文本分析为重点, 对美政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高尚的品德修养、明君贤臣、忠君忠国。关于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 怀王或许是由于政治目的而利用屈原, 但确是出于对其才能的认可;屈原对怀王有忠有怨, 但忠是最主要的。怀王对屈原有知遇之恩, 屈原并非简单地视怀王为实现其美政思想的工具, 更视其为知己。

关键词:《离骚》,屈原,美政思想,楚怀王,关系

参考文献

[1]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2]蒋天枢.楚辞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3]王泗原.楚辞校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4]姜亮夫.屈原赋今译[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7.

[5]寥化津.屈原美政思想系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1) :55.

[6]姚小鸥.离骚“先路”与屈原早期经历的再认识[J].先秦两汉文学论集, 2004, (6) :222.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8]张建业, 张岱, 注.李志全集注.焚书注:第2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144.

[9]周建忠.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审视[J].中国楚辞学第一辑, 2002, (7) :1-17.

[10]余未迟.论屈原“美政”失败的自我原因[J].晋阳学刊, 1994, (3) :58.

篇4:端午华夏争吟屈原诗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

在中国,端午节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原始的意义是辟邪驱疫,六朝开始加入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内容,唐宋之后逐渐升华成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作为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端午本身就包含着浓浓的古老习俗,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

适应节令的驱疫避害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产生于农耕社会,与农业生产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农历五月初五也不例外。五月五,正是到了夏季中最重要的农忙时节。

“端”与“初”同义,“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亦为“午月”,所以初五也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故也称“端阳”。可见,“端午”的起源最早与农业生产有关。

端午正是仲夏时节,气温骤然上升,蛇虫繁殖,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人们从生理与心理上都强烈地感受到外在的威胁。古人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生活的经验足以使他们认识到这是一个疾病高发期,故称之“恶月”。于是,人们选定五月“重五”之日作为节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认为,从端午依傍的夏至节令习俗看,早期的月令时代,人们认为自然节令日是阴阳变动的关键日,也是人们精神紧张的时日,因此小心避忌,谨慎过关,是当时人的节日心态。人们以静态保护为主。《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

汉魏时期,人们关于夏季卫生习俗移到了端午,以水上竞技、山头采药等户外活动激扬生命、保障身体健康。悬挂艾草,佩戴彩丝,饮菖蒲雄黄酒……都是端午辟邪解毒的主要保健习俗。

为了“驱邪”,端午又引申出了采百药、踏百草等活动。民俗认为午日午时,太阳最烈,此时百草都是药。端午采药的传统在民间历代相传,近代湖北英山还有:“日午,採百草以为药物。”

可见,端午节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驱邪避害,其实就是卫生防疫。人们通过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套防疫病、祛瘟毒的生存智慧。

爱国主义情怀的释放

求吉、纳祥、辟邪,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普遍主题。在这些节日中,唯有端午节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民众自古就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这是端午节的独特内涵。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纪念屈原之说却成为流传最广、最为认同的一个。从最初民族情感的寄托,到绵延千年形成的民族节日,每每端午之际,华夏儿女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屈原的敬仰和爱戴。

吃粽子、划龙舟……人们把很多端午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甚至不惜把一些神话的情节附着在他身上。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起来,正是老百姓爱国主义情怀的释放,也反映了老百姓普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纵观历史,历史上能够被人们如此珍重并纪念的人物实在不多。“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名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白居易:《竞渡》)“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刘禹锡:《竞渡曲》)

先祖们之所以选择屈原作为端午节的精神坐标,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华夏民族最美好的精神诉求。这种精神诉求包含了正直清明、爱国磊落。在历史的演变中,这种精神不断升华,并最终成为了中国集体人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了中国人最坚定的意志和一种无法打破的文化传统。

时至今日,端午节的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其承载的爱国精神却始终不变。爱国仍然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精神诉求,催生了社会成员巨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关怀年轻女子的节日人伦

聚合家庭情感,强化家庭血缘伦理意识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要素之一,端午节自不例外。因为节日属性的差异,在体现家庭人伦的方式上,端午也有自己的特色。除了祭祀祖先等传统节日习见内容外,端午节还特别重视未成年的女性。萧放认为,对年轻女性的关怀是端午节日人伦的重要表现。

明代北京的端午期间,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石榴花,称为“女儿节”。明人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躲端午”的习俗也与年轻女子有关。“躲端午”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此习俗似在宋代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鼍鼓龙船共赛神”。《嘉靖隆庆志》亦记:“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有《滦州志》云:“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直到近代,在江苏、湖北、陕西一些地方,新嫁女在端午节也要回娘家省亲,她们带着幼儿回娘家。

萧放表示,东亚其他国家的端午也有类似习俗。日本鹿儿岛在五月五日这天,母亲背着不到一岁的小女孩在外面跳圆圈舞,称为“幼女祭”。朝鲜称五月五日为“女儿节”,出嫁的女儿都回娘家,男女儿童用菖蒲汤洗脸,脸上涂胭脂,削菖蒲根作簪,“遍插头髻以避瘟”朝鲜小儿的这种打扮,称作“端午粧”。由此可知,端午作为女性节日,特别是小儿的避忌日,是整个东亚地区的通俗。

唤醒更多的端午记忆

端午还在继续。

从起源和习俗来看,端午有其独特的文化空间和艺术形式,所包含的礼俗和视觉元素也非常丰富。这些正是端午千年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节日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它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萧放认为,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的节俗传统,是端午节的精神核心,也是端午节历久弥新的内在动力。

然而,眼下随着商业化的泛滥、西方文化的侵蚀,加上对民俗文化的忽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元素却难以得到充分的阐释。一些人对“洋节”追捧有加,却对民族节日不感兴趣。

2008年,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意味着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承。那么当下,我们要过怎样的端午节呢?

“我们需要既传统又现代的端午节。”萧放表示,传统是我们民族的重要时间记忆,它是保障民族绵延的文化资源与前进动力。同时,当代社会的变化又给民族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要重视当下民众的精神与社会生活需要,只有将当代人们的情感、欲求融进当代传统节日之中,传统节日才能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篇5:端午节的诗句屈原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2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2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端午节古诗屈原

题屈原祠

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

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屈原庙

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春秋战国门屈原

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

篇6:端午节屈原的著名诗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篇7:屈原的端午节的现代诗句

把两千多年的时间差,悄悄地忽略掉

沿着楚国的江水,不妨逆流而上

让五月的龙舟,穿越两岸猿声和峨眉山月

让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血浓于水,不分彼此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

跨过不同的阶梯,依然演绎同样的风俗

在芒种和夏至之间,必须找到天干和地支

五月初五——戊午月,己酉日,适宜祭祀

对于端午节,我一直想用一首诗来表达什么

于是,在诗会前一天大雨的夜晚

我匆匆写下这些句子,献给江边的屈原

毫无疑问,这是一名诗人对另一名诗人

篇8:端午节到了屈原的诗句

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4、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6、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7、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9、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0、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1、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2、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3、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满江红。端阳前作

14、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5、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1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7、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18、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19、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20、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21、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2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23、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24、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2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6、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27、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9、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30、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31、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32、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33、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34、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35、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6、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7、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38、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39、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40、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4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42、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43、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44、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45、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46、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7、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48、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9、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50、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篇9:跟屈原有关的文章:端午谒屈原岗

西峡县城往东20余里的霄山脚下,有一道横贯东西的山岗。岗上青松翠柏,郁郁葱葱。古道旁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屈原岗”3个大字,上端刻有“地以人传”4个小字。碑后为清内乡县令邱铭勋撰写的序文,时间为清宣统三年(19)。其首就说“中乡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东见。夫土脉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横亘,为秦楚往来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岗也’。”岗上还修建有屈原祠,现仅残存两座各3间青砖瓦房和屈原石牌位一通。

西峡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古时陆通秦晋,水达吴楚,秦楚大道贯彻境内。据传说,当年楚怀王听信谗言,出兵伐秦途经此岗,时任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在此力谏楚王不要孤军伐秦,楚王不听忠谏,屈原忧郁而去。结果楚王伐秦损兵折将,自己也作了俘虏。屈原流落在汨罗江边,悲痛欲绝,最终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后人为纪念屈原,就把当年屈原拦车劝阻楚怀王的山岗,命名为屈原岗。

据屈原岗的老人讲,原有一条官道通过这里,为秦楚往来通衢。兴盛的时候,屈原岗的饭铺、驿站、集市等应有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屈原岗附近散落着一户户的农舍,岗上鸡犬相闻,人们过着安逸的田园生活。

屈原岗的右方不远处是宁西铁路,不时传来隆隆的火车声;它的左侧沪陕高速公路上车轮滚滚。我们漫步在仅有一车宽的古官道上,屈原岗碑肃立在古官道边,碑的后面是荡荡原野和巍巍的霄山。屈原岗是寂寞的,我们不仅想起屈原,他也是寂寞的。当年的屈原曾贵为三闾大夫,入则与楚王评议国家大事,出则于各处会晤诸侯宾客,在大有作为之时突然屡谏不用,其后又遭贬迁。心情郁闷孤苦的屈原,一个人寂寞地流落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伤心绝望可想而知。

我们再次把目光落在屈原岗碑落成的时间上,那是1911年,国家多灾多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更加需要像屈原一样的爱国志士,更加怀念屈原那样的爱国情怀。

据屈原岗当地的老人说,西峡民间过端午节,除包粽子、插艾、喝雄黄酒、小孩系五花线、戴香囊外,还有一种特殊风俗,即在屈原祠没毁坏以前,每年端午节这天,方圆百里的人们,纷纷带着粽子糖果等祭品来此祭拜屈原,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离屈原岗碑数百米远有所屈原岗小学,站在碑前可以听到朗朗读书声。据说,学校每年都要给学生讲屈原和屈原岗碑文,也有许多学生来到屈原岗碑前抄写碑文。文化的传承就以这样自然的状态进行着。

篇10:端午节屈原的故事_关于屈原的诗

甚至才华空抱负,抹煞一生谁人识,

时不待我怒投江,厚土追葬万人寻,

回首往昔君不还,来去光辉离骚传,

念留龙舟赛江东,瑞年恒古忆思甜。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_关于屈原的诗]

★ 端午节的故事:屈原的故事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

★ 端午节古诗屈原

★ 屈原的端午节

★ 有关屈原的故事

★ 有关屈原的端午节心得

篇11:端午纪念屈原的作文

汨罗江边,你苏世独立,受命不迁,只因你深固难徙。一身青衣在晨风中飘舞,被绣上朝阳似火。江水平静似一帘幽梦,也如你此刻的心。

耳畔传来《橘颂》的余音袅袅,于是一幕话剧在回忆中上演。橘树下你挥笔讴歌生命,婵娟为你送来缕缕茶香;郢都大殿上楚王为你接风洗尘,夸赞你促齐联盟的改革主张。于是,你秉烛达旦,抚案筹简册,舒眉向青天。

此刻,你矗立江边,任思绪像滔滔江水一样奔流。

烈日

恍惚中,你脚下的芳草不再翠滴,只因失去了你傲岸身躯的荫庇。烈日在你头顶高悬,把你的影子驱入江中,被浊流击得粉碎;还不时喷出几团火焰,使江水沸腾,大地焦灼,和你的一腔怒火撞击,形成了闪电,声震如雷。电光中有你与张仪力争的正气,有你傲视南宫的威严;有你诅咒天神的凛然,有你面对婵娟尸首的无语。

X佞的排挤,X的叛离,人情的冷落,世态的炎凉,将你的满腔怒火渐渐冷却,化作怒气,凝结成雨,从你的眼角滂沱而出,冲垮了湘夫人的荷屋,熄灭了黑暗中的闪电,遁隐了浓云里的雷鸣。

你蒙尘的心如同被历史钙化的岩石,千疮百孔,你将它抛向江中,任江水冲刷,泛起层层酸泪。

残阳

晚霞将天边染成橘红,江面上残阳如血,白昼被黑夜悄悄吞噬。郢都春闱的帷幕在你的眸子里缓缓落下,远处是一片朦胧,长烟落照、晚风孤城,使你羸弱的身影顿增千年孤独。羽化成四时的悲凉,北啼血的杜鹃传唱。

你有着十万里长的忧伤,起于汨罗,流经汉唐,止于淇。

你像飞蛾扑火一样寻找归宿,焦灼的大地已不堪负重。你选择江水作为坟墓,却不愿随波逐流。你将赤诚的忠心化成坚硬的巨石,然后将它揽入怀中。

你纵身一跃,在幽暗的楚天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如一道彩虹,一头是古,一头是今。此时,一颗巨星陨落尘寰,那是银河为你落泪。

篇12: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对于诸“屈原纪念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在司马迁之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几年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才首次出现,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个《屈原列传》。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在《荆楚岁时记》记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爱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当时秦国负责扮演的是侵略者的角色。且不讨论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如果屈原真爱国那可上前线英勇杀敌去,跑到江边去进行“爱国自杀”,这种爱国方法特另类。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此后东亚大陆的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很多个国家,祖国也换了一次又一次。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外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属于莫名其妙了。 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

篇13: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屈原的故事

2.屈原投江的传说故事

3.屈原沉江的故事

4.关于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5.关于屈原的小故事

6.纪念屈原的故事

7.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说故事

8.屈原的传说故事

9.屈原洞中读书的故事

篇14:屈原的诗句

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3、魂兮归来!――《招魂》

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2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2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2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2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2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上一篇:动车组的操纵课程标准下一篇: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