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演讲讲话稿

2024-05-26

心理健康教育演讲讲话稿(精选9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演讲讲话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主要向大家谈谈怎样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

笼统地讲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用理智调节情绪。

一个人能否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用理智来控制支配自己的情绪,这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许多不愉快的情绪,多是“自寻烦恼”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正视现实,全面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保持开阔的胸怀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有高尚的志向理想,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他们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个人生命的整体认识和根本态度,因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名利大小,不会因为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观失望或高兴得发狂。他们能让自己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发展。

三、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例如,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有的同学喜悦,有的同学懊悔,有的同学通过这次考试树立了信心,有的同学去丧失了勇气,诚然,分数很重要,但你现在是否想过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情绪。

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只能反映你以前的学习情况,但不能代表和决定你的将来。每个人几乎都会经历失败的痛苦,都会感到过己不如人的沮丧,但我们谁也不愿把悔恨旧梦重温,谁也不能让时光倒流,如果你一味沉溺于过去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错过的不仅是昨天的时光,还会是今天的机会。当然,取得一点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只有继续努力,才会取得更大成功,总之,只有正确对待过去,既不要被眼前的成功所困扰,也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所屈服,要重整旗鼓,轻装上阵,积极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这才是良好的心理情绪所必需的。

同学们,国外有句格言:“我是我心灵的主宰”。衷心祝愿同学们掌握好自我情绪之舵,乘风破浪,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谢谢!

篇2:心理健康教育演讲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注重心理健康,珍爱宝贵青春。

孩子们,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熠熠光彩。只有生命的存在,我们才能去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只有有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活泼身影,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充满生机。

人首先应自爱,爱自己是爱一切的开始。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集体,爱生活。作为一名骄傲的实验小学学生,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然而生命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却如影随形,时刻困扰着我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是我们走向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拥有这样一种生活理念: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努力构建和谐心灵、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用自己年轻的心去感受生命的活力,感受心灵的宁静,去体会人际交往的和谐,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呢?

第一,我们要学会主动获取心理健康知识,阅读有关心理的书籍,听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第二,当我们有烦恼时,学会寻求心理帮助,勇敢地敞开心扉,释放你的压力。

第三,多与人交流,菁菁校园,青葱岁月,不论年龄,让彼此畅叙衷肠,分担痛苦,分享快乐。无论流泪还是微笑,让我们并肩走过。

最后,多读好书。或许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挖掘生命的深度;不能控制生命的外延,但我们可以丰富生命的内涵。好的书籍如同一缕阳光,能帮助我们化黑暗为光明。

同学们,让我们的心灵多一份宽容,多一种感动,多一点坚强,让我们对生命充满信心和敬意!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生旅途,漫漫长路,让我们从心开始,缔造阳光的心态,珍爱宝贵的生命,燃放生命的意义之花吧!

篇3:心理健康教育演讲讲话稿

近几年,全省各市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围绕“优化学生心理生活”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层面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工作的新思路,取得了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重要进展。

一是构建了以课题实验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尤其是在评估体系、目标体系和工作体系方面取得了进展与突破。主要体现在《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指导纲要》和《河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三个文件中。

二是构建了以优化学生心理生活为目标,以健康课堂、健康班级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系统。尤其在健康课堂、健康班级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研究了分年级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为中心,学习、生活、职业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目标和内容架构。

三是构建了省、市、县(区)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这表现在:第一,建立了省、市、县(区)级教研网。各市、县(区)教研室均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第二,调研与培训相结合。省、市、县(区)心理健康教研员定期调研, 同时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全员培训;第三,强化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 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在科研活动中提高业务水平。

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全省包括在座各位老师在内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地位和职业认同差,专业化水平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责任范围不明确等,甚至还出现一些如形式化、医学化、德育化等消极发展倾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还不均衡等。因此,立足我省学校教育的实际,就做好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要把关注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生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注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生活,是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生活质量不容乐观,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专家指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教育不当造成的。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分保护或过分严厉以及不切实际的期望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另外,一些中小学生长期上网聊天、游戏,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各年龄段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心理生活中的问题表现也不一样,就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我们较多地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发展趋势应该是着眼于优化学生的心理生活。

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

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研究和指导。

一是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通过对实验工作的评估总结,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岗位职责,完善考核办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生活,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简单化和表面化现象。

二是各市教科研室要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指导,通过说课、讲评、评优等环节,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由省、市、县(区)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实验校和实验区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体系。层层抓实验研究,逐步抓典型示范,初步形成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整体推进的格局,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验、示范的基础上不断推广、普及、提高。

三、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目前,我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数量不够(五千余人),二是专职人员少(四百余人),兼职人员多,且大多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的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势在必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要从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抓好全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队伍的建设。各级教研机构都要有一支精通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专兼结合的队伍。心理健康理论和技术是两个重要的方面,这两方面都要抓,只懂理论,不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推进;只抓心理技术教育,没有丰富的理论根底,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深入持久。因此要求各市、县教研室要配上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同时又必须深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和思想实际,既能对基层教师进行培训,又能指导学校搞辅导,搞实验。

二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等,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头人的作用,引领全体教师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能够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和咨询服务。

三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包括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和任课教师等。这就要求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自觉的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要制定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学校应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及时了解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以及正确处理的方法。要采取措施逐步在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条件的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要加强适应我省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科学研究,避免出现违反科学规律的做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有其独特属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基于这一考虑,明年我省要筹备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该指导中心设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人员由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提供服务;组织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实验工作,总结和推广实验成果;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促进其专业水平提高;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学生、家长和社区。希望各市、各学校也要加强规划和指导。

五、要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开展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十五”初期曾对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对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近几年,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及时关注这一变化,及时了解和把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把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差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尊重自己、珍爱生命、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排解烦恼、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因此,开展此项调查并与以前的数据对比研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系统,是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意义深远。

篇4:心理空间理论和演讲

关键词:心理空间,概念合成,话语分析,演讲

一、背景介绍

1985年Gilles 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以及后来的概念合成理论,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语篇分析的新视角,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孙亚(2001)曾经把心理空间理论应用于翻译的过程。而本文认为商务演讲中遇到的中心问题之一即听众问题,这为更好的从听众的心理空间的分析到提高演讲者的演讲水平和技能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心理空间理论的核心内容

Fauconnier(1997)、Fauconnier &

Sweetser(1996)和Coulson(2001)把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发展成了话语理解和话语管理(discourse management)的一个综合性的认知理论。从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1985)中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开始,对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结构中的体现的系统考察就从未停止。

心理空间理论可以称作是意义建构的理论。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关系在展开话语的过程中各种心理空间的构建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它的主要观点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大脑会激活关于人、事物和事件的所有信息的综合理解框架,并存储于大脑记忆系统之中。这些储存在思维中暂时的、信息框架的集合称之为心理空间(Fauconnier 1985/1994)。

虽然该理论都是处理语言材料,但它在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心理空间是信息集装箱,它包含了说话人谈论实体和其各种关系时建构的一些可能世界和有关某一领域的各种信息。人们使用语言时不停地建构心理空间,及空间里的分子及其关系(Gilles Fauc-onier & Eve Sweetser,1996:7)。“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conceptual package)”(Fauconnier & Turner,1996:113)。

另外,有关于心理空间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也得到了十分充分的讨论。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和描写认知视角的不同的信息辨认度(accessibility),考察语言的用法是进行认知研究的重要工具。心理空间的各种连接(connecter)或映现可使我们使用词语作为触发词(trigger)去指称(reference)其它心理空间中的另一目标实体(entity),这些连接或映现包括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tion),转喻、隐喻和类比等。语用功能可把两个心理空间连接起来,例如孙亚所说的当人们谈论莎士比亚的戏剧Julius Casear时,人们就可能构建了不同的心理空间,剧本空间或现实空间等。在日常交际的情景中,说话者可用Julius Casear去指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剧本中的角色、扮演角色的演员、甚至孩子的玩具人像。

三、概念合成理论

心理空间的映现是人类思维组织的一部分。虽然语言为这种映现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但映现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它们存在于概念形成之中。Fauconnier(1997,1998)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现象中人类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模式:概念合成(conceptual blending)。Fauconnier和Mark Turner(1998)发现了反映许多语言现象中的一条重要的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即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概念整合包括建立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并以各种方式整合成新的空间。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其中两个称为输入空间(input spaces),并在其之间建立跨空间的映现。跨空间映现创造或反映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享的更抽象的空间,即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第四个空间是整合空间(blended space),是从输入空间中进行选择性的映现而来的。

四、心理空间分析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在各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在应用方面,它涉及文学、文体学、比喻语言、语法、话语分析和神经语言学等领域。比如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角度也对文学作品的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语篇的处理与加工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比如说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讲师刘繁就对《围城》的实质空间与读者的心理空间进行过研究和讨论。复旦大学的孙亚也曾经将心理空间理论应用于翻译的研究。概念整合作为一个关于意义建构的理论可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意义从现存的信息结构中创造性地构建起来的整个过程。该理论如果结合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那么在这里面语言、声音、视觉图像等有意义的表达形式作为都在意义建构和理解中作为一种心理提示。这是因为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意义是在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心理过程中动态地建构起来的。因此该理论特别适用于解释富有创造性的机制和过程,如文学分析、艺术分析、文体学等。当然,演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地过程。所以应该从概念合成的角度对于演讲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认知文体学新的方面是关注语言选择与人的认知结构和过程之间的关系,而这正是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对于文学及文体学研究的产物。

五、演讲的心理空间理论分析

正如Fauconnier和Sweetser(1996:7)提出的获得原则(Principleof Access)或识别原则(Identification Principle)即“只要空间a在认知上与空间b有联系,空间a的事物a就可能触发空间b里的事物b,那么表达a(触发物trigger)的用语就能激活(因而可指代)b(目的物target)”。演讲的过程存在着演讲者空间a和听众空间b两个输入空间。演讲者的空间a内的内容即演讲的主题或背景信息a可以通过触发物(共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推理习惯)来激活听众的空间里的事物b即听众已经获得并稳定存在的知识结构。在这里在两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产生第三空间——类属空间是共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演讲者如果想自己的演讲的内容,方式能在听众中产生共鸣,形成理想的合成空间,就必须试图研究并构建类属空间,了解听众的信息。所以关注现场听众的特点是演讲过程中的要务之一,一般作为各大演讲教程中的开始任务之一。“演讲活动现场听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自然特点和情感、意志、趣味等心理特点以及文化、教养、境遇等社会特点,都要纳入演讲稿的构思之中,切忌目中无‘人”(刘杨,范萍,1996)。如通常关于听众的一些基本问题有:我将对那些人讲演?他们对我的话题有什么了解?他们将会想要什么内容?演讲结束后我希望他们了解什么?总之,把握住演讲稿写作过程中的现场感,能够使你的演讲更具风采,从而更充分的展示个人的才华。

六、总结

篇5: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正文开始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4.帮助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B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我们把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跟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快速变化相比,此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显得年缓而稳固,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各种组织和器官也进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脑重量逐步接近成人,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伴随生理上的更加成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的心理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注意的有意性进一步增长,注意品质明显提高;感知觉的各个方面继续完善,观察力水平不断提高;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记忆策略都有明显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仍不够高.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稳定性;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体系等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进一步复杂化和深刻化,各成分均有明显发展;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也进一步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大多数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一般水平,具体每个学生能否达到这种一般水平,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发展性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通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每一位学生心理的最佳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例如,有的学生身高,神经系统的发育均达到同年龄正常水平,但其智能却处在常态之下.(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使得行动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偏离;要么是情感的发展跟不上,使得知与行的发展失去生机和活力;要么是意志过程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如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得到发展,但却没有形成正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志向.(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有些儿童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其智力水平和某些特殊能力会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对常规教学条件和教育发展要求就会感到不适应,不满足.相反,另一些人则由于自我发展和自我要求偏低,会感到外部要求过高.针对以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选择如下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 1.智能和创造性:(1)观察力.(2)记忆力.(3)思维能力.(4)注意力.(5)想象力.(6)创造力.2.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1)自信心一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坚信自己.(2)目的选择性一-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3)独立性一一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和支配.(4)勇敢一一敢于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苦和累.(5)成就动机强一一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负责.(6)坚持性一一做事彻底,有耐心.3.爱的品格和社会适应性

(1)爱人-一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2)爱环境一-爱护环境卫生,热爱大自然,具有环保意识.(3)爱集体和社会一-班级,学校,家乡,祖国.(4)社会交往技能一-倾听,礼貌等等.4.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特征

(l)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一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2)幽默感.(3)美感一一乐于和善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C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心理活动课有三种基本的活动途径: 1.认知式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1)故事联想式

引入故事: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的心理,提供学生阅读或倾听的故事.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2)讨论一澄清式

专题讨论: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就争论性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配对讨论:就一个题目,先两个人讨论,提出一个意见,然后再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参与感会比较高,讨论的效果会比较好.四四讨论:分组进行,每组4人,在小组中每个人发言一分钟,在发言之前要给出个人思考时间.2.情境式

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氛围式情境和情节式情境两种类型.(1)氛围式

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人际氛围是指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活动中教师能切实体验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师生共同体验活动之乐趣,活动之收益.(2)角色一体验式

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美别人,喜欢别人或讨厌别人的情景,以揭示内心活动,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虽空着,但假设坐着一个人(或是异性同学,或是另一位同学,或是老师,或是父母),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到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善与对方的交往.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双重扮演.两个同学,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3)游戏式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①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得以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②游戏的自主性

表现在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别人的好恶行事,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技人,其自主性表现的最淋漓尽致.③游戏的虚构性

表现在它可以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在这个情境中,不同于现实中的生活,参与者抛弃了原来的生活角色,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高低卑贱,品德优劣,只要参与进来善于出谋献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因为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的喜哭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④游戏的创造性

认知学派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心是处于放松状态的,由于是自主参与,积极性高涨,其思维也最活跃,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规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同时,由于游戏的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⑤游戏的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能够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一般游戏辅导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创设开放接纳的气氛,学会表露自己和倾听别人.共同承担义务阶段.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执行任务,承担责任.相互信任互助阶段.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中增进自我认识和建立尊重别人的态度.交流分享领悟阶段.交流领悟合作的价值,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正确认识自我阶段.找到现实的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3.行为训练式

篇6: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

早上好!

为进一步关爱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xx市教育局、xx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决定联合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我校积极响应《关于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x教〔20xx〕x号),相关3个体系12条措施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

1.服务体系

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使用工作的通知》,开展心理辅导课、心理主题班会课、心理专题活动等,使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通过320心理日、525心理日和心理节开展系列活动,从课业负担、考试心理、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涯规划、社会适应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提供切实的帮助。心理辅导室按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进行设备配置和工作开展,经过教育部门达标验收。每学年有年检。学校心理辅导室做好重点个案辅导记录。每学年协助班主任完成新生谈话和定期家访工作,筛查个案进行辅导。建有区域性三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转介机制效果好。初级防护网以一线教师为主,将心理辅导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力所能及对学生心理进行全方位的监护和疏导,减少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危害行为发生,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并向中级防护网(学校心理辅导室)以及高级防护网(区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转介。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监护分级预警制度”,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有专项方案,统筹学校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2.保障体系

充分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学校有11名兼职心理教师。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将“学生心理辅导的基础技巧”“校园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等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保证每学期4课时的专题培训。重视教师心理健康,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出发,学校心理辅导室有个别辅导、团体活动、办公接待等基本功能区域,通过组织活动,有效提升教师生命和生活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支持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有丰富健康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健康的教风、学风、班风。教师有全面的教育质量观,重视学科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融合,注重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建优良的班集体,指导学生妥善处理同伴关系,缓解学业负担、考试焦虑、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针对特殊家庭有专项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不宣传炒作高考分数、考试排名、升学率等信息,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坚持科学减负,校内不集体补课,作业量适度,重视学生心理负担。

篇7: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讲话稿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央和省委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召开了有关会议。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5月,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今年3月16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2012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2011年,省委教育工委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工作重点,开展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校和示范校建设活动,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划化、标准化。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和有力指导。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与完善,提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宗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是工作体制逐步完善。我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领导有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形成了由近30个文件系统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其次是工作队伍日益扩大。经过几年努力,我校建立了一支人数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了专家指导、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学生政工干部全员参与、班级心理保健员全力协助的工作队伍结构。2011年我校组织了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再者是危机防预能力增强。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学校制定了《某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下发了《关于做好特别关注学生月排查工作的通知》。今年的签订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医校合作协议。还有是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学校坚持点面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活

动为载体,将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11年我校发生的多起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提醒我们要清醒认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各种困难,进一步查找我们工作的差距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一、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制度建设,健全考评、奖惩机制,完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考评体系,形成年终考评制度和表彰制度,发挥优秀学院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院要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规划,各学院要成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在经费上提供保障,在硬件上大力支持,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备合适的场地和设施,确保学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面临的需求和任务相比,这支队伍在整体上还存在着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一些兼职教师和学生骨干缺乏专业方面的培训。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要进一步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培养力度,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召开的学术会议。适时安排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三、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通过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要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

真正做到危机事件早发现、早干预。启动学生政工干部、保卫部、医务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的危机处理培训和联动演练,提高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在具体心理咨询工作中,实行咨询师多人会诊制度,确保个案得到正确诊断,提高危机判断的专业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因心理问题造成的危机事件。

四、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育部公办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可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五、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各学院应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入学院预算,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学院要重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展板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学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题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学院重视发挥班集体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篇8:心理健康教育演讲讲话稿

一、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的相似性

领导讲话稿容易与一般演讲稿混淆, 因为它与演讲稿具有高度相似性:

其一, 从用途来看,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一样, 二者都是用于在各种正式场合发言的文稿底本。实际讲话或演讲与文稿底本相比会有一定差异。这是由讲话或演讲现场情况决定的。一般而言, 一个优秀的领导或演讲者绝不会照读文本, 而是会根据现场情况和听众情况与听众进行互动, 从而在文稿底本基础上进行一定自我发挥。

其二, 从结构要素来看,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一样, 二者都是由标题、称呼、正文三个部分组成的。不用落款, 也不需要注明成文日期。既是它们与法定公文在形式上的重要区别, 又是它们与书信等实用性文体在形式上的重要差异。

其三, 从写作目的来看,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一样, 二者的写作目的都在于让观众认同自己阐发的观点并且付诸实践。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都是以逻辑论证为主的独特的实用性文体, 主要是诉诸人的理性。通过影响人的思想观念, 指导人的行为实践。这是它们与文学作品不同的地方, 文学作品主要是诉诸人的情感, 通过影响人的心理、提升人的心灵境界、完善读者的人格、改变人的行为。曾担任过里根和老布什两任美国总统演讲稿撰稿人的佩吉·努南认为:“一篇演讲稿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总是说理, 而不是华丽的辞藻或感性的演说, 也不是我们引用的那些做作的诗句。”[1]在这一方面, 它们不同于法定公文。一般来说, 法定公文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和一定的强制性。

其四, 从写作内容来看,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一样, 都具有一定的鼓动性。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引用季米特洛夫的话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切实领会下面这条起码的规则, 把它当做定律, 当做布尔什维克的定律:当你写东西或讲话的时候, 始终要想到使每个普通工人都懂得, 都相信你的号召, 都决心跟着你走。”[2]这里, 他强调的除了语言通俗性之外, 更重要的是强调文章和讲话中语言和内容的鼓动性。

其五, 从情感抒发来看,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一样都注重情感表达, 通过真切情感增强表达效果, 打动与会人员。这是其事务性文书不具备的。尽管很多人都知道要在讲话稿中重视情感表达,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敢或者不善于表现丰富的情感, 结果导致领导讲话索然寡味、干瘪无趣, 而好的讲话稿无一不表现出讲话者真切感人、丰富的情感。在第四届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 新当选的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刘恒为大会致闭幕词。短短一篇闭幕词竟说得有的代表落泪, 媒体评论说, 刘恒不说套话, 说的都是有血有肉的感情话。有位代表说:“你听到了吗?刘恒没有说一句套话!一句都没有!他一讲完话, 我的眼泪刷一下就出来了!”[3]

其六,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一样, 注重展示说话者的个性及人格魅力。我们一直强调在讲话稿中体现领导的个性及人格魅力。善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和人格魅力, 实际上正是领导艺术的重要方面。2005年9月28日, 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鸿忠在深圳市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上讲道:“现在已是万马奔腾的年代, 是‘重新洗牌’的年代, 面对‘黑马’迭出, 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 变巨大的压力为巨大的动力, 不服输, 再拼搏, 再领先。万马奔腾的年代是谁也没有绝对优势的年代, 深圳在许多方面的绝对优势已经不存在。我们要谦虚谨慎, 向标兵看齐, 向追兵讨教, 采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千万不能骄傲自大。”[4]这一席话既简要概括了目前面临的形势, 又指出了必须采取的策略和做法。在生动、形象语言背后, 一个学识渊博、富于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实干家形象跃然纸上。

其七, 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来看,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一样, 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 写法自由灵活, 没有固定成式。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是以逻辑论证为主的独特的实用性文体, 主要是诉诸人的理性。因此, 二者在表达方式上都是以议论为主, 同时根据需要兼用叙事、说明、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在修辞方式上, 灵活运用比喻、对偶、精警等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的目的在于使讲话和演讲获得表情达意、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效果。佩吉·努南在总结为美国两任总统撰写讲话稿 (英文原文为speech) 的经验时说, 讲话稿的写作“要注意说话方式, 突出细节, 增加色彩和气势”, “要写得具体、生动、真实”[5]。

其八, 从存在形态来看,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一样, 都是“三态共存”、不可分离。并且, 二者在同一形态依存的媒介也是相同的。领导讲话稿的原初形态是领导讲话的底本, 演讲稿的原初形态是演讲者演讲的底本, 二者依存的媒介都是文字;领导讲话稿的中间形态是领导讲话内容, 演讲稿的中间形态是演讲者的演讲内容, 二者依存的主要媒介都是声音;领导讲话稿的最终形态是根据领导讲话内容整理的领导讲话实录, 演讲稿的最终形态是根据演讲者的演讲内容整理的演讲实录, 二者依存的媒介都是文字。实际上, 所谓“三态共存”指的是领导讲话稿、演讲稿先后存在的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在各自确定之后, 形成了事实上的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从文体学角度来讲, 只有文本才有文体意义。因此, 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领导讲话稿和演讲稿才是一种文体。领导讲话内容、演讲者演讲内容、领导讲话实录、演讲者的演讲实录都不具有文体意义。这跟戏剧文本 (剧本) 是一种文体而上演的电影、电视剧或戏剧只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不具有文体意义是一个道理。

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在存在形式方面的共同特点可以用表格形式清楚地表示出来:

关于文体划分的标准, 一般认为, 可以从文体社会功能、写作目的、表现或表达方法、客观存在形态几方面进行分析, 把这四者的结合统一作为划分现代文体的客观标准[6]。综合上述各方面来看, 领导讲话稿在社会功能、结构要素、写作目的、使用场合、情感表达、修辞特点、存在形态等方面, 与演讲稿的特点都是一致的。因此, 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领导讲话稿就是演讲稿。一些指导初学者的教材把领导讲话稿与演讲稿混作一谈。

二、领导讲话稿与一般演讲稿的区别

尽管领导讲话稿具有演讲稿的一些基本特征。然而, 领导讲话稿与一般演讲稿相比, 还有自身独具特点。其特殊性主要有以下五点:

其一, 领导讲话稿的使用者有身份上的特殊限定, 仅限于一定领导使用。“讲话”一词在语体色彩上本来不具有区分说话者上下级身份的功能。但是, 目前特定场合下, 只有具有特定身份的上级领导发表的讲话才能称之为“讲话”, 其他人的讲话一般称之为“发言”。上级领导的“讲话”一般带有权威性、号召性、鼓动性、指示性, 一般领导的“发言”则是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或对某个会议文件有关精神的具体落实、执行情况的汇报, 带有发表性和执行性。就具体行为过程来看, 一般领导的“发言”可以被上级领导或其他人打断, 上级领导的讲话则一般不允许被打断。“就性质来看, 讲话稿有明显下行意义, 发言稿有明显的上行意义”。“讲话稿的‘下行性’和发言稿的‘上行性’正成为一种强大的惯性合力, 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7]。关于这种区分, 从各种会议的主持辞和新闻报道中我们能看出来。而对于演讲来说, 演讲者和听众则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在演讲过程中, 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可以进行充分交流或者互动。

其二,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履行特定职能、参与行政管理或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载体。领导讲话是领导履行特定职能、参与行政管理或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上级领导通过讲话发表意见、部署工作、做出指示。领导讲话稿 (尤其是公开发表的领导讲话稿) 是上级领导实施管理行为的重要信息载体。学习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已经成为各级机关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下级机关通过领会上级领导讲话精神, 能更好地履行职能、贯彻落实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普通演讲稿则只能发表意见, 不能部署工作和做出指示。听众对演讲者的观点可以有选择地采纳, 也可以完全不采纳。

其三, 领导讲话稿中阐述的观点代表整个领导集体即组织的观点或意见, 而不是讲话者本人的观点。领导讲话稿的撰写由领导本人起草或秘书等其他人代为起草两种形式。但是, 无论什么人起草, 重要讲话稿一般而言都要经过单位或组织逐级审核。公开发表的讲话稿在发表之前还要经过进一步审核、讨论甚至是修改。逐级审核过的领导讲话稿中阐述的观点代表的自然是单位或组织意见, 而不是讲话者本人的看法。上级领导在出席下级单位组织的会议上发表的讲话, 有可能是下级单位代为起草的。但是, 它要经过上级单位办公室的审核, 所以领导的讲话稿阐发的仍然是上级单位或组织的意志。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 领导讲话稿中阐述的观点都是代表整个领导集体即组织发出的声音。这与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阐述的是演讲者本人的观点是有根本区别的。

其四, 领导讲话稿对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及解决思想、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的问题具有指导作用。除使用命令、决定、通知等法定公文外, 上级单位还经常使用领导讲话的形式向下级机关发表意见、部署工作、做出指示。但是, 相对而言, 领导在讲话中发表的意见、做出的指示和工作部署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仅具有指导意义, 不像印发的正式公文那样具有强制性。只有领导讲话稿经过上级单位印发, 并且要求下级单位贯彻落实, 领导讲话稿才带有强制性。

其五, 领导讲话稿不能署原作者的名字。未发表的领导讲话稿不存在署名问题, 领导讲话的视频录像不存在署名问题。领导讲话稿需要署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刊登在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或者以文字形式发布到互联网上的时候, 二是以公文附件的形式印发给相关单位的时候。无论在哪种情况下, 领导讲话稿都不能署原作者的名字, 只能署讲话者的名字。这是长期约定俗成的。普通演讲稿一般是演讲者本人撰写的, 发表时可以署原作者的名字。特殊的演讲稿尤其是政治性演讲稿有时不能署原作者的名字, 与领导讲话稿的署名情况类似。

三、领导讲话稿的分类

领导讲话稿指领导同志代表组织在一定会议上就有关方针、政策、思想、工作、作风等问题, 所做的带有指导性的讲话而使用的一种事务性文书。

领导讲话稿可简单地分为三个类别:一是典礼仪式讲话稿, 包括开幕词、闭幕辞等;二是日常交际类讲话稿, 包括祝词、答谢词、欢迎辞、欢送辞等;三是会议讲话稿, 包括部署工作的讲话稿、传达上级精神的讲话稿、宣传思想与交流经验的讲话稿等。

对于领导讲话稿的分类, 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 各级领导在会议上参与会议讨论使用的发言稿不属于领导讲话稿。因为, “发言稿”不同于“领导讲话稿”。关于“发言稿”与“领导讲话稿”的区别, 曹新华在《讲话稿不等于发言稿》中有详尽论述。

第二, 会议上的各类工作报告不属于领导讲话稿, 因为“报告”是一种法定公文。从结构形式上看, 具有法定公文的各类形式要素, 需要加盖单位公章。从语言风格来看, “报告”使用的语言多是书面语 (即使在会议上宣读的非正式“报告”也不例外) , 而领导讲话稿多使用口语。从修辞风格来看, 领导讲话稿使用的修辞方式比“报告”要灵活多样一些。此外, 领导讲话稿注重展示讲话者的个性及人格魅力, 这也是“报告”这一文体不具备的。

第三, 会议上的各类工作总结不属于领导讲话稿。领导讲话稿中时常夹带某些方面的工作总结, 然而,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把“总结”当做领导讲话稿。从写作缘由来看, “总结”是为了对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和检查, 进而总结经验与教训;领导讲话稿的写作目的则在于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及解决思想、工作、作风等各方面问题。从情感抒发来看, 领导讲话稿注重说理、注重情感表达, “总结”却注重逻辑说明, 在情感方面非常节制。从内容和语言来看, 领导讲话稿有一定的鼓动性, “总结”则一般比较平实。

参考文献

[1]Peggy Noonan.On Speaking Well:How to Give a Speech With Style, Substance, and Clarity[M].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1999:64

[2]毛泽东.反对党八股[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3:22.

[3]苗发勇.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7:58.

[4]李鸿忠.求实务实抓落实正风正己尽责任[Z/OL], 2005-12-19[2014-3-12].http://www.baojian.gov.cn/news/ztbd/six/2005-12/de4b205199de8729.html.

[5][美]佩吉·努南著.刘炳章等译.美国总统的女撰稿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1:46、53.

[6]杜福磊.也谈现代文体分类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5) :57.

篇9: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励志讲话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励志讲话稿》的内容,具体内容: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以下是我给你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希望能帮到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篇一...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以下是我给你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篇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请关注你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习或工作负担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复杂,越来越多的人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受到极大地威胁或损坏。有的人程度轻微,有的人程度严重。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脾气暴躁,常常无端发火,因琐碎小事甚至与人争吵;有的人感到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整天无所事事,迷恋网吧,厌学情绪严重;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人目空一切,惟我独尊,对人苛刻,认为别人都不如他,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和劝告拒不接受。

所有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一、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存在差学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再漫长的路总有尽头,再绝望的事总有希望,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要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真诚地微笑充满着你的自信,表示着你的礼貌和对别人尊重。

各位同学,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谢谢大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篇二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培养健康心理,走向成功人生”。如果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健康?”多数人一定会说:“健康就是没有病呗!”的确,长期

以来,人们健康的观念局限在“生理疾病”方面.其实,健康的人既应是“生理健康”的人,又应是心理健康的人.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人们常常把心理疾病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许多心理疾病被当成是思想认识问题去解决,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那么什么是心理呢

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是人,便有心理,便会产生心理疾病,而中国人却往往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因为观念中,我们常把“心理疾病”同“人品”等同起来,发现有人产生了“心理疾病”,便会骂人家是“神经病”.错之,错之;缪之千里.在美国,一个成功者身边总有两个人,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心理学家.这足以说明美国人是很重视心理问题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 2 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 30%至 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 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

州有个 9 岁的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中队长,1989 年2 月 2 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把茶话会上的 4 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

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 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 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同学们,“大浪淘沙”是社会演进和人生长河永恒不变的规律,“不相信眼泪”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励志口号。只有那些拥有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健康的人格的人,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最后,祝愿同学们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篇三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

说到健康,大家想到的就是身体健康,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

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同学脾气暴燥,因琐碎小事而耿耿于怀,甚至与人争吵,拳脚相加;有的人感到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承受不起挫折或失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就要学会沟通。说到沟通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故事。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这话可谓一语中的。小小的钥匙之所以能打开坚实的大锁,凭借的不是它的蛮力,而是它对锁心的了解。我们与人相处也该是如此。

沟通从心开始。那么如何打开心灵通道呢?简单说来,一是要向他人敞开心扉——与人相处,要懂得尊重理解,或是适当的赞美鼓励,或是及时的建议纠正。二是向自己敞开心扉——自我暗示,自我欣赏,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地爱上生活。

其次,是要学会信任和理解。

信任,先是要自信,正确认识自己,不自卑,不自负,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再是要信任老师、父母。老师,培育你成长的人。师者,父母心。老师和养育你们的父母一样,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们的人。父母的人生经验比我们多,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倾诉心中的烦恼。任劳任怨的老师父母,就是你们的肩膀。

理解是心灵之间架起的桥梁。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理解,但在此之前先要学会理解别人。理解是一场春雨,滋润友谊的鲜花;理解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

怎么能学会默默的相互尊重呢?”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

上一篇:教师面试试讲教案下一篇:中国经典短篇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