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楼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2024-04-07

赵楼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精选6篇)

篇1:赵楼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赵楼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焦建新

副组长:郑中华 王长征 刘文超

成员:田家鹏王少忠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一)定期分析形势,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二)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

(三)组织,指导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助学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四)总结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经验教训,对失职、渎职、渎职的个人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五)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请示乡中心校。

篇2:赵楼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和健全防范、指挥、处置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常备不懈;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应对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快速反应。

学校成立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应对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形成预防和处置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事件的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预防为本,及时控制。

立足于防范,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分析,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3、临危不乱,安全有序。

在现场处理中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要依照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及时拨打110、120、119等报警求救电话;在规定时间内向乡中心校报告事故情况;查找伤亡人员,同时依据一般性医学救助原则实施紧急救护。

4、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无论发生何种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在处置过程中,学校第一要务是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在事件处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要立刻开展对伤亡人员的抢救工作,当抢救生命和抢救财产问题发生冲突时,要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在布置和指挥救援工作时,要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事故;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与救火、抢险等活动。

5、加强保障,重在建设

学校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规章制度与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科学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安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四、应急处置工作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

(一)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 长:焦建新(校长)副组长:郑中华(德育主任)

组 员:刘文超(教务主任)各班主任 工作组办公室设置在校长室。

(二)主要职责

(1)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明确成员职责。

(2)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各种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校级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3)加强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演练。

(4)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乡中心校报告情况,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应对处置工作。

(5)重大事故发生后,在组织救援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等待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和事故处理。

(6)善后阶段要做好有关师生及家长的安抚慰问和心理辅导等相关工作,保持校园稳定。

预防

学校要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改进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工的安全工作能力建设;做好应对事故灾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应急设施、设备和经费落实。

信息报送 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发生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乡政府和乡中心校上报事故信息。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全面准确,不得漏报、瞒报、谎报、延报。

(3)续报: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学校应及时续报。

信息报送机制

学校发生事故灾难突发公共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发2小时内)将事件初步情况报告乡中心校和乡政府。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灾难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必要时学校可以越级报送。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规模、破坏程度、伤亡人数、可控程度、发展趋势、事件的初步性质和事故可能原因等。

五、学校常见事故灾难应急响应措施

学校发生各种突发事故后,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根据不同突发事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一)火灾事故

1、报警、报告

学校一旦发生火险,应在第一时间扑救。如果火势失控,要指派专人向119、110报警,并告知发生火灾的位置、燃烧物种类、被困人员情况。立即启动学校火灾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乡中心校和乡政府报告。

2、应对措施(1)现场教师或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

第一个发现起火的人是火灾现场第一目击者,要立即采取措施,扑灭初起火险。

在火险无法扑灭且有失控趋势时,立即撤离并以呼喊的方式向周围的人报告火警。

听到火警后所有人员应该立即进入紧急状态,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师生聚集场所的教师或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师生进行快速有序疏散。

在火灾现场的负责人要统一指挥,果断命令距离火场最近的人员首先撤离,其余人员依次疏散。

将全体师生疏散到室外安全地点并立即清点人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指派专人断后清场,并确认人员全部撤出。

(2)校领导主要工作

组织人员进行自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一部分人员(学校教职工)用灭火器、消防栓灭火;另一部分人抢搬较重要的物资和档案、材料等。当火势无法控制且可能威胁在场人员的安全时,要果断决定放弃自救,命令所有人员撤离场。

指派专人迎候消防员,并告知火灾位置、燃烧物种类、被困人员情况。指派专人切断电源、气源,关闭相关设备。如果火灾发生在夜间,应坚持到人员全部撤离以后再切断电源为宜。

指派专人(校医)负责现场抢救,如发现有人受伤,马上实施常规救助,并立即通知急救中心救援。

3、善后工作

保护现场,配合消防、行政部门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整改方案,追查责任。对受伤人员进行抚慰。尽快组织力量修缮过火房间,重新配置教学设备。恢复教育教学正常状态。

(二)交通事故

1、报警、报告

现场人员立即报警(122、110、119),并向急救中心求救(120),以防延误救助时间。学校领导如在现场要迅速报告乡中心校,如不在现场,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要迅速赶到现场。

2、应对措施

事故现场的领导或教师要维持现场秩序、保护好事故现场,记录肇事车辆车牌号码,等待交管部门处理。有效控制肇事人,如发现肇事车辆已逃逸,可向事发现场的人员了解车辆号码、颜色、车型等信息,以便于交管部门调查。按要求放置警示标志,防止过往车辆造成二次事故。

如有伤员,应组织人员(校医)对重伤员进行抢救,嘱咐其他受伤人员在原地不动,等待专业人员救援,并以最快速度将全体事故人员送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发生漏诊。

学校接到事故通知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配合公安、急救部门进行救护。

3、善后工作

通知家长到校(或医院),准备好接待室,接待家长。组织人员做好其他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组织相关人员协助交管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伤亡学生家长抚慰、保险理赔等工作。

(三)水面冰面溺水事故

1、报警、报告

当得知学生发生溺水的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要立刻拨打110和120,请求警务和医务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救助。在组织营救或拨打求助电话的同时,第一时间将事故情况报告乡中心校。

2、应对措施

在现场的学校领导或教师要快速了解落水的准确地点与基本情况,迅速组织现场有经验的成年人开展救助工作,抢救落水者。

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迅速赶赴现场,与有关部门通力配合,迅速抢救。当把溺水者打捞上岸后,应先清除口腔鼻孔里的淤泥,再进行抢救。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尽快恢复其正常的心跳与呼吸。进行初步的现场救助后,应该快速将溺水者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3、善后工作

联系出事学生家长,做好溺水死亡学生家长抚慰工作,协助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四)拥挤踩踏事故

1、报警、报告

踩踏事故发生后,学校要立即启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迅速拨打120、110,抢救受伤人员。在第一时间向乡中心校和当地政府报告。

2、应对措施

学校要采用一切有效手段将学生尽快疏散到安全地点,禁止无关人员滞留现场,防止有人故意制造恐慌气氛,避免再次发生事故。

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学校应指派专人(校医)对伤员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

(1)大量出血不止的处置

受伤者伤及较大的动、静脉血管,流血不止时,必须立刻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即用干净、消毒的厚纱布覆盖在伤口,用手直接在敷料上施压,然后用绷带、三角巾缠绕住纱布,以便持续止血。按压止血法即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近心端),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

(2)发生骨折的处置 发生骨折后,应设法固定骨折部位,防止发生位移。固定时应针对骨折部位采取不同的方式,可用木板、木棍加捆绑的方式固定骨折部位。受伤者发生骨折无大量出血,且事故发生地离医院较近时,可让受伤者原地不动,等待医生救助。(3)呼吸与心跳停止的处置 对呼吸与心跳停止的伤者,应采取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办法进行抢救,但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救治者必须是接受过专门训练或掌握基本技能的人员。

3、善后工作

学校要及时向乡中心校报告事故的最新情况,特别是学生伤亡的情况。

清理校舍,整合学校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组织人员到医院看望受伤学生,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好治疗、康复和医疗费等敏感问题。

认真接待好家长,稳定家长情绪,做好伤亡者家属的抚慰工作,协助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事件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五)建筑物倒塌事故

1、报警、报告

当学校发生房屋、围墙、厕所等建筑物倒塌事故时,要根据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拨打120、119,同时向乡中心校报告,学校有关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面指挥救援工作。

2、应对措施

组织教师带领所在班级学生,在第一时间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来不及撤离,教师应组织学生迅速躲避到安全位置,等待时机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迅速采取切断煤气、电源等有效措施,防止其它事故发生,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险。

组织有救援能力的教职工开展有序的自救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及时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病员。

3、善后工作

做好撤离到安全地带师生的安抚工作,稳定情绪,消除事故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积极配合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保障临时教室的使用,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认真接待好家长,做好伤亡学生家长的抚慰、保险理赔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六)大型群体活动事故

1、报警、报告

在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型文体活动中,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拨打110、119、120等紧急求救电话,并在第一时间向乡中心校、乡政府报告,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援救助。

2、应对措施

活动组织者和安全工作责任人要稳定现场秩序,组织师生有序疏散逃生,避免继发性事故发生。学校和有关部门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部署,组织疏导、抢救伤病员。如出现师生伤亡等情况,立即组织有救助能力人员实施现场基本救助,等待专业医疗救助人员的到来。

3、善后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抚慰工作,消除事件对其心理的不良影响。及时总结,进一步完善大型群体活动专项安全保卫方案,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七)校园爆炸事故

1、报警、报告

学校发生爆炸事故后,学校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立即拨打110,如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拨打120。

2、应对措施

学校要在爆炸现场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疏散人员,控制好现场的秩序,检查并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好师生安全。如果发现肇事者或直接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在爆炸事故中应组织有救援能力的人员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救护,并拨打120或立刻以最快的方式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3、善后工作 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搜寻物证、排除险情,防止继发性爆炸等。配合有关部门排查受损建筑,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家长情绪,组织人员到医院看望受伤学生,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好治疗、康复和医疗费等敏感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事件对其心理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完善门卫制度,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八)后勤安全保障事故

1、报告

发生淹水、断电等重大事故时,立即拨打119、110,报乡中心校,必要时请求当地有关专业部门支持。

2、应对措施

学校有关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抢修和抢救,控制事态。必要时做好师生的疏散工作,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现场保护,并联系乡政府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疫、化验和排污处理,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善后工作

学校后勤部门要对校内重点场所以及供水、供电、供暖和通讯等关键设施做进一步全面细致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确保各种服务设施的安全运行。

(九)校园周边安全事故

1、报警、报告

校园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后,学校要立即向乡中心校报告,同时联系乡政府和公安部门等获取安全保卫援助。

2、应对措施

加强门卫制度,防止一切可疑人员进入校园。在乡中心校、乡政府和公安部门的统一指挥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师生安全。积极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事故,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有关情况,稳定师生员工情绪,维护校园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篇3:赵楼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1.1 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众卫生防护为重点, 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三个时期和常态工作的特点和内容, 全程实施对下级疾病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⑴事件预警期 (发生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和报告、预测预警。⑵事件发展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提出和实施防控措施;应急技术培训;应急健康教育和促进 (动员和宣传) 。⑶事件转归 (事件缓解) 期:危险因素确定;事件危害性分析;评估控制措施;事件发展趋势的评估。⑷常态工作:疫情监测、报告和信息收集;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立;疾病控制专业人员 (包括村医) 和医疗机构有关人员培训;应急演练;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估。

1.2 对医疗救治机构的技术指导

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 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的报告工作, 指导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定期培训医院内疫情报告和从事医院感染控制人员。指导医疗机构对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进行报告、病例分析和总结;指导医务人员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指导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包括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病人隔离、消毒等工作。

1.3 对社会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

对农、林、煤、铁、民航等行业的疾病控制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的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进行技术指导。负责辖区内社会相关部门/机构的有关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的培训;为相关部门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对社会相关部门实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动员/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2 各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所发挥的作用

2.1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实施国家级应急工作或专项工作时, 制订工作和技术指导方案, 并组织实施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指导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负责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实验室建设、检测技术的指导, 以及指导建立和完善网络实验室成员单位的沟通和管理机制;指导并参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如有必要, 可应有关部门 (或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 的邀请, 现场指导地市级应急响应级别 (较大)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实施技术指导。制定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规范, 指导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执行有关标准和规范。

2.2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全面指导。制订辖区内长期和短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指导规划和实施方案;制订辖区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案;指导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国家应急规划或专项应急工作的开展;指导和参与较大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市县两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流程的制订提供技术指导;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以及网络正常运行;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技术、队伍、物资的应急储备;培训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制定相关考核标准、管理制度, 指导医疗机构实施。对辖区内农、林、煤、铁、民航等行业的疾病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为社会相关部门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对社会相关部门实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动员/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2.3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县级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制定辖区内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评价;指导县级机构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以及网络运行;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为县级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实验室人员培训;指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应急准备。指导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疫情报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消毒隔离、个人防护、院内感染、传染病与中毒诊断等工作, 并及时督导、检查和评价。指导辖区内/属地的农、林、煤、铁系统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工作;负责指导辖区内社会相关部门/机构, 如部队、学校、托幼机构、餐饮行业、公共场所、大型企业、建筑工地、劳改监狱、社区等单位相关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的培训;为辖区内社会相关部门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实施,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动员/健康教育及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2.4 县 (区)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指导辖区内的社区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工作;培训乡医和社区医务人员的应急知识;指导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指导做好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医院感染控制, 并及时督导、检查和评价。

3 应急指导的方法

采取定期指导与不定期指导相结合、系统/全面指导与专题指导相结合、绩效评价和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1 制订指导计划与实施方案

制订年度指导、培训、考核计划, 根据本辖区的具体工作情况, 确定目标, 突出重点, 规划长期指导、项目指导、具体工作指导、培训指导、考评指导等内容项目, 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同时, 制订实施方案, 明确目的、内容、方式及组织分工、考核评价等内容。

3.2 专家论证完善组织有关专家审查和完善指导计划和实施方案

3.3 队伍组建和培训

确定和培训承担指导、检查和培训任务的人员, 强化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技能, 保证指导工作有效进行。

3.4 具体实施

3.4.1 召开专业例会

通报辖区内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计划、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内容等, 通报指导和考核工作事宜。

3.4.2 项目培训和指导

结合重点工作和新的项目, 培训基层工作人员, 并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 随时解决和解答疑难问题。

3.4.3 传达与指导

将上级部门的有关工作指示精神、工作要求、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传达到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单位建立新技术、新方法;为预案的完善和修改提供技术指导。

3.4.4 现场工作指导深入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类现

场, 采取调研、走访和座谈等形式进行沟通, 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评估并解决问题;在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时,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带教基层人员, 示范各个环节的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习、演练, 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应派出专门人员给予指导和点评;现场对应急储备的种类、数量、调配制度、储藏条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3.4.5 实验室建设指导

指导完善下级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建设, 培训实验室检测人员, 提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要求, 制订有关实验室工作规程, 考察实验室检验检测质量, 推动辖区内各级实验室能力建设。

3.4.6 编发信息资料

编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信息资料, 包括国际信息、国内相关部门信息、防控信息、技术方案、健康教育资料等, 及时下达。根据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的职能, 各级机构收集和编制内容应有所侧重。

3.4.7 督导与检查指导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下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业务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制定标准, 督促工作开展。在督导和检查中, 发现问题, 进行指导。

3.5 效果反馈和评估

定期或不定期询问或检查基层工作, 采取资料审核、座谈、问卷、盲样考核、现场操作等方式, 评价基层接受指导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督促基层工作有效开展。同时, 采取信息反馈和主动问卷调查形式, 获得基层对指导的内容、方法, 指导人员的胜任情况及指导效果的评价, 评估指导工作绩效, 及时调整和完善, 最终达到双赢。

3.6 质量控制

篇4:民航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策略

【关键词】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策略

中国的经济正进入一个长期高速的发展阶段,航空运输组织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伴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急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民航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程度加剧,民航组织无法避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危机。

一、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及应急处置

(一)民航突发公共事件概念

民航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民航系统正常工作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也就是在民航公共领域发生的所有影响安全的突然发生事件。这些事件不仅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也对我国民航安全构成了一种潜在性的危害,同样也会在民航的消费者中引起恐慌并留下短时难以恢复的心理阴影。

(二)应急处置概念

应急处置即应急管理,是和突发事件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二、目前我国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现状

我国目前是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航空企业三级安全监察管理机构,机构设置比较健全,体现了“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从安全监察与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来看,监督管理的职能突出,预警管理的功能缺乏;工作重点仅在于事后的表面处理而缺乏长效的应急处置管理机制,重静态的安全管理,轻动态的应急管理;航空公司、机场和空中管制中心安全监察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灵,安全管理整体性不强。

(一)指挥系统力量不够

强有力的指挥措施,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统一高效的行动,以及积极稳妥的组织民航和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是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要条件。这需要对多个部门的社会资源进行统一整合。

(二)公众参与不够

民航应急处置的资源配置与整合只有实现由民航的应急处置机制转变为全社会应急处置机制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当数量的民航突发事故是针对公共安全层面的,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多,涉及受害人群多,仅凭民航一个部门的努力是不可能有效遏制事态发展的。民航应急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切与民航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有关的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并充分参与,而不能仅仅依靠民航组织和政府机构。

(三)应急能力低

平时是否建立应急机制和预案机制尤其是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极为重要。同时缺乏必要的预案演习,导致人员训练、熟练程度不够,救援能力低下。

(四)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的民航应急处置主要由机场承担,但是许多机场管理粗放,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够,各种应急资源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调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经常出现应急救援资源配备不足、人财物等资源无法及时到位等各种问题,严重制约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三、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策略

(一)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

在危机过后进行事后的补救成本往往很大,事先的高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对危机的事先预防、事前介入、事前建设,力图避免可能的危机以及不必要的损失。预警机制要确定危机的警戒级别,针对不同的危机级别制定相应的应对危机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要针对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演习,以提高应急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保证应急处置等机制的运行。

(二)建立综合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民航的综合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对现有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资源进行整合,提出各种应急决策预案。民航应急资源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总的来说是特定的人、财、物的管理,涉及科技、交通、通信、人力资源、物资、财政等多方面的行政部门。常设的应急统一的协调机构应能根据突发事故需要,随时协调、调度相关部门参与突发事故救助。应急指挥横向要具有统一协调管理的权威性,纵向一定要延伸到基层本地化系统。有了这种专门的应急管理常设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就能迅速由平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承担起突发事故的紧急应对和处置工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民航应急管理专门机构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中介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预防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发事件后重建的合力。

(三)完善民航安全法制建设

我国目前关于民航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救援民用航空器规定》、《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规则》、《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等。但是从民航应急处置角度来看,目前的法制建设显然还不能适应未来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以后的法制建设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其目的是在发生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绝大多数公民的生命安全,维护公共利益,把我国的民航应急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要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与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公民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知情权。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民航各级组织和管理者在应对危机和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法律责任,保证民用航空的安全。在民航突发事件应急与防范过程中,要强调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第一反应者的义务。健全依法追究机制,在相关立法中进一步确认和规范应急管理中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四)提高公众民航安全意识

民航从业者不仅是安全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安全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传播安全知识和应急管理知识,将安全文化通俗化。安全文化是大众文化,需要长期的投资,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才能有所回报。

我国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和企业很多,绝非一蹴而就,亦绝非哪一个民航企业甚至是民航的哪一个行政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民航系统、民航行业、甚至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特别是当一个突发事件演变为社会危机时,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包括整个社会资源都要积极参与应对,形成合力,从法律、政策和专业技术多个层次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保障民航安全有序地运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参考文献:

[1]莫利拉.李燕凌.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

[2]刘永俊,陈淑君.转为危机:民航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巩敏.民航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9).

[4]张新梅,陈国华,张晖,陈清光,颜伟文.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2).

[5]郭富.民航體制改革与航空安全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2(11).

[6]罗帆,佘廉,宋磊.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及建立[J].中国民用航空,2002(11).

篇5:赵楼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该小组是全校紧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领导机构。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办、教务、政教、后勤正职领导、各班组长为主要成员,负责组织指挥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具体构成如下: 组

长:蔡志科

副组长: 刘茂荣

李红芳 成员: 各班主任

卫生应急领导及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 1.在县政府和教育局、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负责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制订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紧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2.明确并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学校将食品安全卫生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考核指标或按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督导和检查;对督导检查中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督促和落实;

4.负责制定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并督促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业务培训班学习。

5.学校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及时赶往现场,并立即报告市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而且协助做好有关的调查和处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公共卫生事故的事态扩大。

6.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7.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8.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9.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二、运行机制

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应对工作。

1.发生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建立工作责任制,部门正职为第一责任人,部门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应对处置工作。

3.校医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实际要求,制定校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具体组织实施医疗救援工作,并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开展进一步的医疗救援工作。

城关镇中心小学

篇6:赵楼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一、应急信息接收规程

应急值班人员接到有关部门、单位关于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电话、传真等后,必须尽可能将事故性质、事发地点、时间以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处置工作进展以及事件报告单位(或责任人)的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问清楚,并详细记录。同时,立即向政府报告。

二、应急信息紧急处理规程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到事件报告后,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办公室并开始以下工作:

1、电话报告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及相关秘书长;

2、根据秘书长和办公室领导的指示,电话报告市领导;

3、根据市领导的指示通知各相关部门开展紧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信息服务规程

1、对收集的信息尽快整理编辑,并以文字形式向有关领导报送。经市政府主管领导审定后,向省政府报送应急信息。向省政府报送信息最迟不得超过事件发生或得知事件发生后4小时。

2、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做全程信息跟踪服务,及时向领导报告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向相关县市、部门传达领导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指示和要求。

3、事件处置结束后,要整理事件处置全过程的综合性信息,对事件处置进行综合性评价和信息终报。

四、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值守要求

上一篇:建筑装修设计方案下一篇:开业大吉牌匾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