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窃读记》教案

2024-07-10

课文《窃读记》教案(精选6篇)

篇1:课文《窃读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

二、重点难点:

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

(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

(3)、交流作者资料

2、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

(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 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

(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

(2)、找出自己最感动的语段与同伴分享,并说明理由

(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 的人”,把握人物特点

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

(1)、质疑、讨论、解惑

(2)、主旨概括

3、结束、作业

篇2:课文《窃读记》教案

今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题目是《窃读记》。这则故事写了一个人把读书看成吃饭一样。其实读书不仅没有坏处,而且对人有益的。

这个人,一有时间就跨进书店急忙打开书,躲在一角边,一页,两页,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她很快乐,也很惧怕――

这种读书的滋味!她害怕被书店的老板发现,所以进来看书时,把自己藏起来。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才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现实生活中,只要一打开书,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书的征服;是你征服了书,还是书征服了你,还是书与你之间正在互相征服之中?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管答案是什么,都包含着一个意思――成长。

或许书征服了你,那就意味着你被书迷住了。这时的你,沉迷在书里,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祖宗的遗训,先哲的思想,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都通过书向你灌输,默默地影响着你,教育着你,陶冶着你……在这样的氛围里,你长大了。

或许你和书之间在互相征服,那就更有意思了。你的脑海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问题层出不穷,征服永无止境,你每时每刻都处于成长之中。

篇3:《窃读记》课文与原作之比较

一、文体差异

原作是短篇小说, 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采用自语式独白的手法, 写出了“我”窃读的几个场面及内心感受。小说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 写“我”在一次窃读过程中被老板赶出来, 受到屈辱。第二部分, 通过插叙的方式, 写“我”窃读习惯的养成以及窃读的内心感受。第三部分, 引用一首外国小诗, 写“我”窃读受辱后心灵的创伤。第四部分, 写“我”经不住书的诱惑, 再施惯技窃读, 由店员的特殊照顾感受到了爱的存在与力量。

改动后的课文是一篇散文, 编者围绕“窃读”进行改动。课文选择了窃读的几个典型场面以及“我”窃读的内心感受, 所突出的、强化的都是“窃”的环境、“窃”的滋味, 可谓形散神聚。

二、主题差异

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应是丰富多元的, 小说《窃读记》也不例外。小说在不长的篇幅中, 浓墨重彩地描写“我”窃读的场面与感受, 塑造了一个热爱读书、渴望知识的学生形象。其实, 小说中的“我”, 很大程度上就是作者童年的影子。从作者不厌其烦地窃读的场面描写中, 我们不难体会她对童年读书生活的追忆与向往。

然而, 毕竟是窃读, 所以读书过程中不可能永远伴随快乐, 有时也会难堪、尴尬、羞惭, 甚至悲愤。“我”窃读时被老板赶出来, 受了屈辱, 一度不去书店, 甚而对人类产生愤恨心理。作为窃读过程中的一段插曲, 是当时“我”生活与心理的写真。

尽管窃读时有惧怕、有尴尬, 然而更多的是快乐。同时, “我”还在窃读时得到一位店员的特别招待——把“我”热读中的一本书迟卖一天。这样的礼遇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存在与力量。所以, 小说结尾借主人公之口写道:“记住, 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窃读过程中, 屈辱让“我”尴尬, 让“我”自卑, 让“我”对人类产生愤恨情绪;礼遇让“我”满足, 让“我”幸福, 让“我”感到人间充满了爱。我想, 作者写“我”窃读时受辱和被关爱的情节, 意在表达:爱可以抚平创伤。总之, 小说《窃读记》的主题比较丰富, 让人回味。

课文《窃读记》是由小说第一、二、四部分改动的, 所选择、突出、强化的都是围绕“窃”的场面、环境、滋味, 主题单一而集中。

三、情感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 小说《窃读记》和课文《窃读记》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小说中, “我”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因为渴望读书, 所以常去书店;因为无力购买, 所以选择了特殊的读书方式———窃读。窃读过程很快乐也很惧怕, 快乐来自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 惧怕来自书外世界的纷扰与担忧。《窃读记》感动读者的就在于“窃”。“窃”的情感特殊性, 不同于一般的“偷”“盗”, 而是“我”对知识的迫切需要。作家把窃读的内心刻画为快乐, 这是审美价值, 其语义超越了词典里的意思。这一层面的情感, 课文因为材料集中, 表达得也更为酣畅淋漓。

选作课文时, 编者删除了“我”悲愤心情的内容, 而这也是小说表达的情感之一。作者是这样描写“我”受屈辱后心情的:“但在这次屈辱之后, 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 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 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照的小诗时, 更增加了我的悲愤”。考虑到“我”当时的境况与年龄, 产生这样的情感不足为奇, 在某种程度上, 反而更加真实可信。这是课文与小说表达的情感差异最明显的地方, 也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或许, 因这种情感过于直白而显消极, 所以编者才将其删节了吧。

课文《窃读记》用国文老师的话结尾:“记住,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小说《窃读记》结尾借主人公之口写道:“记住, 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我”在窃读时因受店员礼遇而感受到爱, 幸福之情不言而喻, 进而感受到爱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读到这里也倍感温馨。小说这样结尾自然而然, 水到渠成。课文删节了“我”被店员照顾的情节, 所以没用“我”的感受结尾, 也在情理之中。

篇4:被窝窃读记

阅读了作家林海音写的《窃读记》,我不由偷偷地乐了许久。知音啊!我和小英子是多么的一样啊,都是爱读书的孩子。幸运的是,我的书可以买回家来,坐着读、趴着读、躺着读。可是有时,为了躲开妈妈的干涉,也要——偷着读。

我读书的种类可多了,文学的、科学的、军事方面的,我都看。有时,还抓来妈妈的穿越小说看一看。这几天,我对《哈利·波特》上了瘾,电影看完了,又找出原著细品滋味。

晚饭后,踮起脚尖,偷偷地向妈妈的房间瞅了几眼,小心地抱着书,溜进了被窝。

我蒙住头,打开小手电,才拿出我的最爱——《哈利·波特》,好厚的一本书,抱在怀里像块大石头,冰凉的书皮挨着肚皮,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轻轻翻到上次看的章节,我左手支起被子,右手举着手电筒,胳膊压着书页,使劲扭着脖子,沉浸在魔法世界中。哈利打球赢了,我心里乐滋滋的;哈利受伤了,我好担心;哈利被人骗了,真着急。哈利的经历让我的心揪得紧紧的,脑瓜上流出了汗,好热啊!

我悄悄地把头钻出被子,想喘口气,可又舍不得浪费这宝贵的读书时间,万般无奈,只好把脚露出去乘乘凉。

突然,我听到轻轻的脚步声,我马上关上手电筒,把头钻出被子。原来是妈妈,她来检查我了,差点就被发现了。她给我盖好被子就出去了,我钻回被窝又打开手电筒继续读。我的胳膊好酸,眼睛好胀,脖子好疼,可是我还不舍得放下这本书。

突然,眼前一亮,我抬头一看,啊!是妈妈。她大声说:“这么晚了还看,本法官没收了。”

我的《哈利·波特》、我的手电筒、我的魔法世界,就暂时和我再见了。不过,我会在梦里见到它们的。

我有趣的窃读经历呀!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五(2)班

点评:

小毕同学,老师很高兴看到你又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你的文章总能将人物描写发挥到极点。整篇文章中,那形象的动作、真实的心理,紧紧地呼应了题目中的“窃”字。内容丰满,人物情感充沛,结尾处风趣幽默。

篇5:《窃读记》课文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了林海音小时候因家穷没钱买书,只能放学后匆匆赶到书店和借下雨天读书的两个场景。表现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起我刚上三年级的时候,都不那么爱读书。每次写完作业,就说:“我写完作业了,我出去玩了。”要不就是:“我今天的作业只有抄的,没什么读的。”爸爸妈妈因工作忙没时间看管我,再加上我的成绩还可以,就没怎么约束我。这样一直到了我读了《窃读记》这篇文章,我才知道我以前的做法其实是错的,再加上我的理解能力在逐步提高,对读书才有了兴趣。现在我每天至少要读两篇文章过过瘾。甚至有时候连妈妈要我帮忙,只要我手上有书,就什么都懒得理。

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去市场买菜。我走到半路的时候,看到了一家挤满人的书店,我心想:我最喜欢看的那本书,找了好多家书店都没买到,这家书店会有吗?于是我决定要进去碰碰运气。我用吃奶的力气才挤进来,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眼睛急切地寻找。啊!找到了,终于找到了!真的是那本书,幸好我及时赶到,要不然就要被人买走了。买吧,不买就没机会了。可是买了书,就没钱买菜了。怎么办呢?我犹豫了很久,最好我决定买回去。于是我把妈妈给我买菜的钱给了老板,拿回心爱的书。

我兴高采烈地回家去,已经完全忘了我此行的目的。回到家,妈妈问我:“菜买到了吗?”菜?对了,我是要去买菜,我小声地说:“没买。”妈妈生气地说:“那钱呢?”我急忙说:“我在半路上看到了一家书店,里面有我最喜欢的书,所以就把买菜的钱买了书。”妈妈听我这样一说,只好轻声说:“爱读书是好事,可是也不能这样,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应该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懂吗?”说完,妈妈只好自己去买菜了。我却早溜进房间,去看我刚买的书。

篇6:《窃读记》课文读后感

因为是“窃读”,所以也就非常不容易,有时,一本书当天没读完,第二天去就找不到了,有时,一本书要到好几家书店才能读完,而令她最开心的就是在读书时天降大雨,因为那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店里读书,免去“窃读”的嫌疑。

看完全文,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窃读”的年代,这种经历,这种感受是那样的亲切。虽然比林海音晚了约半个世纪,但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的经历。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课本以外的书籍都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难得买一两本,父亲单位的图书室虽然也有一些图书,但往往都是旧书,新书就如沙漠里的绿洲,寥寥无几,而且往往是有名无实,因为早就被别人借去了。所以,我们时不时也要到书店去干一干“窃读”的勾当,当作者描写那种很快乐也很惧怕的“窃读”的滋味时,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林海音的老师说,你们不光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说得好极了!如果一个民族只知道吃饭而不知道读书,这个民族的前途将是极其黑暗可怕的。而“窃读”之可贵,正如一个火把,它去住了黑暗,让我们看见了光明,看见了希望。

幸运的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文中那样可恶的书店老板,也许是我“窃读”的年代要比林海音晚了许多,社会多少有了一些进步?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城,印像中只有一二家书店,而我是那里的常客。现在想来,当年我“窃读”时,店里的职员们是没有理由发现不了的,他/她们只是故意装作没看见?或许,他/她们自己也有过“窃读”的经历,在内心里本来就是理解并赞许“窃读”的?不管怎样,在这里我要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宽容或疏忽,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

上一篇:药品名称中英文对照表下一篇:春天的美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