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之关系

2024-07-11

论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之关系(精选5篇)

篇1:论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之关系

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结晶。英语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本文从西方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娱乐等文化侧面分析了英语习语.从而认识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习语 西方文化 关系 影响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只不过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这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人民大众口头上习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的意思可以用现代语言来解释.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但它的结构不一定和现代语言一致.词汇也不一定和现代词汇相同。它们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底蕴。下面将从文化几个侧面进行阐述。

一、习语与历史发展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语言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不断产生。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的痕迹主要反映在英语习语中。例如在英国,罗马人、诺曼底人的征服对英语习语的影响是巨大的。翻开一本中型英语词典,在Rome(罗马)的词条下就会找到至少三条与“罗马”有关谚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 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喻:入乡随俗);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喻:伟业非一日之功);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喻:殊途同归)。由此可见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

二、习语与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地区的习俗就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成为该地区人的生活中的某些思想和准则。1.饮食习俗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与该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面包(bread)、牛油(butter)、奶酪(cheese)都是西方人的家常食品.围绕这些产品出现了许多习语.辐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rl bread and butter(生活必需品,生计),面包和牛油是西方人的主食,所以,bread and butter就转义成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谋生之道”。又如:bread and circuses(安抚物).有了面包就不会饿肚子了,但是“人不能光靠面包生活”.还要有精神生活,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防止人民闹事,就要让人民吃饱喝足,再加上马戏表演,供老百姓观赏。这两样东西(bread and circuses)加起来,就可保天下太平了。[6] 围绕着“牛奶文化”又出现了不少习语。~I come home with the milk这是一条英语谚语。比喻某人在外“彻夜不归”.玩了个通宵后,天亮才同清晨送来的牛奶一起回家。又如:bring some body to his milk这是一条美国口语习语,喻指“使某人头脑清醒起来,迫使某人屈服(或默许)”的意思。再如:mother’s milk(母亲的奶),这条习语比喻“好酒”、“生来喜欢的东西”。⋯

2.人名习俗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在英语中,人名出现在习语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文化事件中的人名形成典故。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习语:另一种是风俗习惯、民间传说中出现的由人名构成的习语 在后一种情况中,习语的人名并不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泛指普通人或传说中的人。在英语中,构成习语最多的人名有Adam,Jack,Jill,John,Tom等。例如指since Adam was a boy指老早、自古:山e old Adam指人类犯罪的本性、私欲;Adam’s apple指喉结:a Jack in office指自命不凡的小官吏,摆架子的官吏:the Union Jack指英国国旗;Jack and Jill指少男少女;John Bull指约翰牛(典型的英国人);Your John Hancock指请签上你的大名:Tom and Jerry是美国的习语,指吃喝玩乐的浪荡公子;Tom boy指顽皮的姑娘:

Joe Blow指老百姓;like a Rip Van Winkle指跟不上时代的人;plain Jane指纯朴少女

三、习语与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后期已被定为国教,后来传播到整个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这在英语习语中就得到了体现。如:doubting Thomas(怀疑的托马斯),该习语出自《新约》中的一个故事: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出现在门徒面前,但门徒之一的托马斯刚巧那天不在,因没有亲眼看到基督,他不相信别人的话,不相信基督已经复活。后来人们就用doubting Thomas指那些“多疑的人”、“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又如:clean hands(双手干净)源自《旧约》,指“双手越干净的人会越来越有力”,表示“两袖清风”、“廉洁”: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 wind(种的是风,收的是风暴)出自《旧约》中,上帝不满以色列人的偶像崇拜,告诫他们:“他们种的是风,收的是风暴”,后来人们用这个习语表达“恶有恶报。干坏事必将受到加倍惩罚”。也有一些习语出自基督教的仪式和历史。如go to the church(到教堂去)意思是去教堂做礼拜、结婚,因为西方的婚礼多在教堂举行。[4]

四、习语与体育娱乐

体育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英语习语中就有很多以体育娱乐为主题的习语。以美国为例,棒球(basebal1)是美国最具普遍性的体育项目之一,被称作美国的“国球”。它是美国男女老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大、中学校有校棒球队,而且社会上还有职业棒球队。每到比赛的季节.美国几乎全民沸腾,万人空巷。新闻媒体更是成篇报道有关消息。棒球运动已深入到每个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的许多习惯用语都出自棒球运动。如atfu11bat指在全力击球。俚语为“很快”;not get to the first base with指连一垒也没跑到.现表示“连第一步都没成功”:hit a home run指打了个本垒打,现表示“大为成功”;of one’s base(离垒),现表示“大错特错的”“神智错乱的”。打扑克牌是美国人的一种传统性消遣活动,因此许多牌桌上的说法也就渐渐成了习语。Poker face的意思是面无表情,不露生色。玩牌的时候,把牌放在胸口的地方,免得被别人偷看,这在英文里就是close to the vest.意思是一个人非常谨慎,不让别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人们把电视迷叫做Couch potatoes。eoueh指沙发,potato指土豆,是指那些一有时间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他们坐在那里一声也不吭,一动也不动。就像土豆一样。[3] 英语习语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所以.习语翻译要做到绝对等值是不可能的。译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读者接受异域文化,使译文在读者头脑中显现的形象和产生的联想都尽量接近原文读者得到的效果。英语习语中很多说法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表现手法新颖独特。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 “The devil may get in by the keyhole,but the door won’t let him out.”译成汉语分别为“盲人国里.独眼为王”和“魔鬼从锁孔里进去,开着门也请不出”。总之,西方文化对英语习语具有深远的影响,全面了解西方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好英语这门世界语言,轻松地学习英语习语。参考文献:

[1]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9英美文化外语[M].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柯素芬.文化与习语翻译[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

篇2:论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之关系

英语习语向来被看作是英语词汇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精练、短小、幽默、风趣且富于哲理性的特征而广泛地被英、美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报刊、杂志以及电视广播媒体之中。作为传承、记载文化与语言的基本工具之一,它在英、美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习语的产生与存在是受孕育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民族所特有的民俗民风等文化信息,所以习语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认识习语的过程中如果抛开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孤立地看待习语的存在与含义,往往会觉得它在文章或语言中的含义晦涩难懂,从而影响对其传达信息的接受。

一、语言、习语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基本构造单位是词,并且通过词来记载并反映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条件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产生、发展的文化内容。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它是语言、文字承载的内容,是语言、文字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就不存在语言,反过来,没有语言文字的承载与传承,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无论从广义上讲还是从狭义上讲,都不难看出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可避免地时时刻刻反映该文化的特点。

习语就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英语习语是在英、美传统文化土壤中形成并被历代传承下来的英语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来记载、传承、反映、考证,甚至可以重现英、美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价值观、世界观、民俗民风、宗教、民族心理文化等)。由于它的产生受特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限制,且蕴涵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对于习语的认识往往不能只从其各个组成部分来推断。例如,习语Pandora’sbox字面含义是“潘多拉的盒子”,实际意义是“灾祸之源”;Castsheep’

seyestosomeone不是“向某人投羊眼”,而是“向某人递秋波”。

由以上词组看出,尽管对习语中的每个词词义人们都非常熟悉,但是如果单单从字面的简单叠加来理解习语的深层含义或真正的引申含义却是走不通的,甚至会与原意相去甚远、大相径庭。

二、习语的特征

习语是英语词汇中最活跃且富于趣味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口语中使用率较高的语言部分。它的使用既幽默又风趣,从而为使语言、文章增辉添色。它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等。习语反映出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习语是人的智慧的表现。它的特征是:完整性、习用性和定型性。

(一)习语的完整性。

习语的完整性是指习语作为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来运用的特性。虽然,习语的形式有词、词组、短语、句子,但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即词与词之间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也不能被孤立地分开、截取使用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习语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各个词义的叠加。如,be/feelundertheweather(感觉不舒服/生病);killtwobirdswithonestone(一石两鸟);

beat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onthecarpet(受训斥)。所以在认

识使用习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完整性,避免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

(二)习语的习用性。

习语的习用性是指习语广泛地被英、美国家人民所沿用,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的特征。如,pourcatsanddogs(倾盆大雨),billandcoo(说情话),afriendinneedisa friendindeed(患难见真交),thelion’sshare(最大的份额)。虽

然有些习语已经成为陈词滥曲,有些也失去了它们存在的特定的文化氛围,但是由于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特有的含义,至今仍得到人们的普遍使用。

(三)习语的定型性。

习语的定型性又称为习语的固定性,与中国汉语的成语一样,它的词、形式、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被更改、替换。即

使是同义词,或者说替换后从其它角度讲是合法的也不行。例如,不能把

raincatsanddogs(倾盆大雨)改成rainsdogsandcats或rainacatandadog等形式。也就是说习语中的任何一

个组成部分都是固定,不容更改与替换的,否则会出现词不达意或与原义相去甚远、大相径庭,甚至啼笑皆非的结果。例如,outofquestion(毫不疑问)与outofthequestion(不可能)等。但是习语的影响有时是非常大的,在实际生活当中,为了增强文章或者语言的幽默与趣味性,人们又常常创造一些来自于习语又有别于习语的仿化习语。

如,afriendinneedisafriendtobeavoided(处于危险中的朋友是为众人所躲避的朋友)来自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难见真交)。

三、习语的来源

英、美国家是以基督教文化、希伯来文化为基础背景文化的国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条件下生成的习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富含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追其根源看习语它主要来源于:文学名著(其中以莎士比亚作品及其他英、美文学名著居多)、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古典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名人轶事、风尚习俗、体育娱乐、航海狩猎、农业、日常生活、动物习性等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语之所以难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本身具有浓郁的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透过英、美国家的传统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地理文化环境、民俗民风即习语的来源与出处,来认识和学习习语是突破习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一)文学名著。

在众多的脍炙人口的西方文学名著被人们所欣赏、称赞的同时,名著中一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部分中的经典词语与短语、句子逐渐被定型下来演化成为具有特定内涵从而可以独立来运用。例如,manFriday出自《鲁滨逊漂流记》,现指“忠仆,得力助

手”,pondofflesh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名句,意思是合情但悖于情理的要求。

(二)圣经故事。

上帝造人的传说是西方人固有的观念,就如同中国女娲

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英语习语是在英、美传统文化土壤中形成并被历代传承下来的英语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来记载、传承、反映、考证,甚至可以重现英、美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价值观、世界观、民俗民风、宗教、民族心理文化等)。由于它的产生受特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限制,且蕴涵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对于习语的认识往往不能只从其各个组成部分来推断。例如,习语Pandora’sbox字面含义是“潘多拉的盒子”,实际意义是“灾祸之源”;Castsheep’

seyestosomeone不是“向某人投羊眼”,而是“向某人递秋波”。

由以上词组看出,尽管对习语中的每个词词义人们都非常熟悉,但是如果单单从字面的简单叠加来理解习语的深层含义或真正的引申含义却是走不通的,甚至会与原意相去甚远、大相径庭。

观念等。

1、价值观念。“个人主义”是西方国家一贯崇尚的价值观

念,他们重视并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人自身的价值是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不容任何其它外来的因素以任何方式干涉或阻挠个人的发展。

2、民族所特有的喜好和禁忌。从习语的内涵的角度观察

英、美民族所特有的喜好、禁忌等知识也是非常显见的。从习语aswiseasowls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猫头鹰所特有的喜爱程度。在西方国家猫头鹰被看作是智慧睿智的一种动物,在引进的英、美卡通片中猫头鹰常常是以行为稳健、举止慎重、德高望重且受人尊敬的带着眼镜的老学究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从而显现出西方人士对于在中国这一因为叫声难听而被认为是不祥之物,进而产生厌恶感的动物所有的完全相反的观念。

每个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的忌讳也是有差别的。英、美国家人民因受其特有的文化背景的影响,通过习语表现出它特有的民族禁忌。如:在西方,人们非常忌讳13这个数 字,从人们熟悉的圣经故事中,我们知道Judas’skiss(元凶),是犹大出卖了耶稣,他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个人,因此,在西方国家饭店没有第13层、第13号房间,请客避免请13个人。从本质上讲,所有的禁忌都反映出人民期望平安、好运、消灾免难的文化心理特色。

3、教育观念。习语cutmother’sapronstrings(摆脱对母亲的依赖),向我们展现的是西方传统的教育观念的一个侧面,西方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自我动手的能力;对孩子的管教,很少用“棍棒式”,而是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让孩子较早地接触社会,而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这时也强烈要求独立。

(三)宗教哲学。

习语“inone’selement”

(在适当或满意的环境中),这里蕴涵着英国中世纪的哲学观点。中世纪的哲学家认为:土(earth)、风(air)、水(water)、火(fire)是构成宇宙中一切物质的四大要素

(thefourelements),每种生物都与这四大要素之一有关,它们是生活场所和生活环境所不可缺少的。Intheseventhheaven(在极乐世界)是有宗教含义的习语,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中的天有九层,而伊斯兰信徒认为天有七层,七层是最高的地

方,上帝与天使住在那里。Godthefather(上帝圣父),基督教相信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三个位格(persons)godthefather(上帝圣父),godtheson(上帝圣子),godtheHolyghost(上帝圣灵)。

另外,在认识英、美习语的同时,还可以考证英、美历史民族文化中各民族特定时期的服饰文化艺术:havesomethingup/inone’ssleeve(留了一手、留有锦囊妙计)记载了15世

纪的服饰内容(15世纪是西方服饰史中哥特式服装盛行的时代,服装宽大、奢侈,服装上没有口袋,人们可以把文字写袖口上以免忘记),giveupone’sloins(准备旅行),loin是古代男子的腰衣,古时犹太人穿的衣服比较宽松,外出旅行或干活时总要在腰间系上一根带子,故此词语比喻准备旅行。而大量的外来习语则显示了英、美文化在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于外界环

境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特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习语是在英、美国家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产生并延续下来的,它本身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记载、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映其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考证历史文化的一个基石,并且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富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2

[2]汪榕培.英语词汇探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蒋坚松,黄振定.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0

[4]刘新桂,王国富.英国成语典故大辞典[Z].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篇3:论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之关系

关键词:英语习语,西方文化,关系,影响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只不过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这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 是人民大众口头上习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的意思可以用现代语言来解释,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但它的结构不一定和现代语言一致, 词汇也不一定和现代词汇相同。它们相沿已久, 约定俗成, 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 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底蕴。下面将从文化几个侧面进行阐述。

一、习语与历史发展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 旧的语言逐渐衰亡, 新的语言不断产生。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 西方文化的痕迹主要反映在英语习语中。

例如在英国, 罗马人、诺曼底人的征服对英语习语的影响是巨大的。翻开一本中型英语词典, 在Rome (罗马) 的词条下就会找到至少三条与“罗马”有关谚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 (喻:入乡随俗)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喻:伟业非一日之功)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 (喻:殊途同归) 。由此可见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1]

二、习语与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地区的习俗就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的组成部分, 成为该地区人的生活中的某些思想和准则。

1. 饮食习俗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与该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面包 (bread) 、牛油 (butter) 、奶酪 (cheese) 都是西方人的家常食品, 围绕这些产品出现了许多习语, 辐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bread and butter (生活必需品, 生计) , 面包和牛油是西方人的主食, 所以, bread and butter就转义成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谋生之道”。又如:bread and circuses (安抚物) , 有了面包就不会饿肚子了, 但是“人不能光靠面包生活”, 还要有精神生活, 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统治, 防止人民闹事, 就要让人民吃饱喝足, 再加上马戏表演, 供老百姓观赏。这两样东西 (bread and circuses) 加起来, 就可保天下太平了。[6]

围绕着“牛奶文化”又出现了不少习语。如come home with the milk这是一条英语谚语, 比喻某人在外“彻夜不归”, 玩了个通宵后, 天亮才同清晨送来的牛奶一起回家。又如:bring somebody to his milk这是一条美国口语习语, 喻指“使某人头脑清醒起来, 迫使某人屈服 (或默许) ”的意思。再如:mother’s milk (母亲的奶) , 这条习语比喻“好酒”、“生来喜欢的东西”。[1]

2. 人名习俗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在英语中, 人名出现在习语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文化事件中的人名形成典故, 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习语;另一种是风俗习惯、民间传说中出现的由人名构成的习语。在后一种情况中, 习语的人名并不特指某一个人, 而是泛指普通人或传说中的人。在英语中, 构成习语最多的人名有Adam, Jack, Jill, John, Tom等。例如指since Adam was a boy指老早、自古;the old Adam指人类犯罪的本性、私欲;Adam’s apple指喉结;a Jack in office指自命不凡的小官吏, 摆架子的官吏;the Union Jack指英国国旗;Jack and Jill指少男少女;John Bull指约翰牛 (典型的英国人) ;Your John Hancock指请签上你的大名;Tom and Jerry是美国的习语, 指吃喝玩乐的浪荡公子;Tom boy指顽皮的姑娘;Joe Blow指老百姓;like a Rip Van Winkle指跟不上时代的人;plain Jane指纯朴少女。[2]

三、习语与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 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后期已被定为国教, 后来传播到整个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这在英语习语中就得到了体现。如:doubting Thomas (怀疑的托马斯) , 该习语出自《新约》中的一个故事: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 第三天复活, 出现在门徒面前, 但门徒之一的托马斯刚巧那天不在, 因没有亲眼看到基督, 他不相信别人的话, 不相信基督已经复活。后来人们就用doubting Thomas指那些“多疑的人”、“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又如:clean hands (双手干净) 源自《旧约》, 指“双手越干净的人会越来越有力”, 表示“两袖清风”、“廉洁”;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 wind (种的是风, 收的是风暴) 出自《旧约》中, 上帝不满以色列人的偶像崇拜, 告诫他们:“他们种的是风, 收的是风暴”, 后来人们用这个习语表达“恶有恶报, 干坏事必将受到加倍惩罚”。也有一些习语出自基督教的仪式和历史。如go to the church (到教堂去) 意思是去教堂做礼拜、结婚, 因为西方的婚礼多在教堂举行。[4]

四、习语与体育娱乐

体育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英语习语中就有很多以体育娱乐为主题的习语。以美国为例, 棒球 (baseball) 是美国最具普遍性的体育项目之一, 被称作美国的“国球”。它是美国男女老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大、中学校有校棒球队, 而且社会上还有职业棒球队。每到比赛的季节, 美国几乎全民沸腾, 万人空巷。新闻媒体更是成篇报道有关消息。棒球运动已深入到每个美国人的生活, 美国人的许多习惯用语都出自棒球运动。如at full bat指在全力击球, 俚语为“很快”;no get to the first base with指连一垒也没跑到, 现表示“连第一步都没成功”;hit a home run指打了个本垒打, 现表示“大为成功”;off one’s base (离垒) , 现表示“大错特错的”“神智错乱的”。[7]打扑克牌是美国人的一种传统性消遣活动, 因此许多牌桌上的说法也就渐渐成了习语。poker face的意思是面无表情, 不露生色。玩牌的时候, 把牌放在胸口的地方, 免得被别人偷看, 这在英文里就是close to the vest, 意思是一个人非常谨慎, 不让别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人们把电视迷叫做couch potatoes。couch指沙发, potato指土豆, 是指那些一有时间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他们坐在那里一声也不吭, 一动也不动, 就像土豆一样。[2]

英语习语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 所以, 习语翻译要做到绝对等值是不可能的。译者的任务之一, 就是引导读者接受异域文化, 使译文在读者头脑中显现的形象和产生的联想都尽量接近原文读者得到的效果。英语习语中很多说法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表现手法新颖独特。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The devil may get in by the keyhole, but the door won’t let him out.”译成汉语分别为“盲人国里, 独眼为王”和“魔鬼从锁孔里进去, 开着门也请不出”。[3]

总之, 西方文化对英语习语具有深远的影响, 全面了解西方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好英语这门世界语言, 轻松地学习英语习语。

参考文献

[1]平洪, 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M].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篇4: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关联性初探

【关键词】英语习语 英美文化 关联性

习语被涵盖在词汇内,它们折射着区域独有的历程,用于平常交流。识别习语来源、辨别它的出处、明晰引申出来的习语内涵,都可更好辨别出多样的文化深意。在各个时段中,习语都表现出了多重的文化关联。不可孤立解析习语,应把它们融汇至更广范畴的英美文化内,体会习语信息,体悟历史进展。

一、解析习语特性

在各类词汇内,习语显出了多变的特性,蕴藏无限趣味。平日常用口语不可脱离这样的习语,其运用频次很高。习语有趣幽默,添加了沟通之中的色彩。详细而言,习语含有歇后语、谚语及多样的成语。英语之中的习语折射着文化凸显的语言作用,凝聚劳动智慧。习语被沿用,有着定式用法。作为特殊用语,它们也显示出独有的自身特性。

1.词汇不可割裂。习语是完整的,它整合了词组及偏短的句子。习语中的各个成分紧密关联,不可予以分割。即便是两个词汇,彼此也含有不可替换的关联,若是分开运用,就缺失了本源的习语内涵。

2.习语来自劳动。世界上的各类语言都是来源民间。在英语范畴内,习语与平日的劳动彼此关联更为紧密。田间的劳作者、猎手及水手、作坊伙计及主妇,都是习语创造者。英国四面环海,受地域影响,沿用的习语多关联着捕鱼及日常航行;而在崎岖山地中,人们依靠狩猎生存,则这类区域创造出来的习语,都不可脱离独有的狩猎氛围。

3.密切关系民俗。习语有着明晰的民俗倾向,显示出民族性。英美文化之内,习语关乎独有的区域地理、经济、历史、风俗以及信仰、价值认知理念。这些要素彼此不可予以割裂,它们折射出区域范畴内的文化特性。各个区域居民,拥有着各异的视野,但累积得出来的经验却暗藏着近似性。习语的特性为:比喻意义近似,但是对象不同;或者对象近似,但是内涵不同。

4.拥有习惯定式。习语被传承下来,并用于日常生活。生活中之细节蕴藏着多样的习语,它们拥有最广范畴的社会根基,拥有无限的生命活力。习语是定型的,拥有固定用法。与汉语近似,英语习语独有的结构也不可被替换,词汇不可改动。经过替换之后,习语的特性就已不复存在。

二、习语关联着文化

从出处来源看,习语有着独有的民俗背景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它们产生于其中,而且深受其影响。与此同时,习语汇聚并传递着独有的文化,并折射出多彩的文明。延展至今,有些习语缺失了固有的历史背景,然而透过它们,仍能体悟出某些渐行渐远的潜在文明,体悟其蕴含的文化气息。由此可见,习语传递历史,紧密关联着文明。

1.关联哲学及宗教。习语来源于民间,它们的构成不可脱离哲学内涵、区域宗教内涵的延展。在英国中世纪,它们所涵盖的哲学内涵尤为明晰。例如:宗教用语之中,含有“极乐世界”这一惯用说法,它被表征为seventh heaven。伊斯兰教觉得:天可分为七层,最上层住着天使及上帝。对于基督教徒,他们表达出来的“上帝”含有三重的位格,习语分为father、son以及ghost。

2.关联民俗生活。风俗折射出来的是区域独有的生活形态、平日之生活习性。在英文语言内,习语与百姓拥有着最为紧密的此类关系,构成日常词汇成分。

例如:英美民众常常喜爱宠物狗,他们习惯养狗,把狗当成好朋友。由此创设出来的英文习语,含有如下内涵:幸运儿、聪明的人、爱屋及乌、顾及大局的人,这些习语都不可脱离dog这一单词。“凡人皆有得意日”,这类习语也被比拟为“dog”。这些习语常被说出,属于惯用语言。再如:赛马属于娱乐,是竞技的类别。但在演化之中,赛马可用来比拟高层某一年度内的竞选,添加政治色彩。在赛马程序中,赌马即可获取内在的更多信息,增添取胜概率。为此,传递过来的内部信息常被比拟为straight的,属于“直接”信息。

3.关联寓言神话。神话寓言折射着原始的、暗藏着的对自然的畏惧。对于混沌世界,人们畏惧恐慌,向往创造出更为美好的新式生活。这类寓言有着虚幻的特性,它也关系着习语。

三、结语

英语习语含有多层的内涵,包含地理及信仰、平日生活习性、独特民俗心态等内容。精准运用习语,可以添加英语运用之中的文化特色,识别文化差异。在漫长劳动中,人们创设了这样的习语,它密切衔接着细节生活,富有民众特性。因此,在学习习语时,可把它视为镜子,折射出英美特有的民俗及文化。

参考文献:

[1]宋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155-156.

[2]孙婧.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 (06):89-90.

[3]刘祖宏.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分析[J].才智,2015(08):302-303.

篇5:浅谈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的关系

1 英语习语的来源

英语中有许多习语都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某些文学名著。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应用。现举几例, 供大家略窥一斑。

1. 1 take French leave

这则习语来源于法国人的习俗。16、17 世纪时, 法国人出席宴会经常不向主人告辞就离开。这在说英语的国家显得不懂礼貌。于是take French leave便应运而生。有趣的是, 法国人认为这是英国人对自己的嘲讽, 于是在法语中出现了 “像英国人那样离不辞而别”的习语, 作为 “回报”。现在的take French leave指不辞而别, 擅自离开, 含有贬义。

1. 2 to meet one’ s Waterloo

19 世纪初, 威震一时的拿破仑称雄欧洲, 但最后在比利时的Waterloo惨败。后人便将to meet one’ s Waterloo喻为惨遭失败, 它类似于汉语中的关云长败走麦城一样。

1. 3 get up on the wrong side the bed

古代西方人认为, 人体内有善恶两种力量, 善在左, 恶在右。如果早晨起床是一不小心从左边下床, 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整天都会心烦意乱。它也作get up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讲, 意为“发脾气, 心绪不宁’。

1. 4 the salt of the earth

盐在古代曾被视为珍品, 普通人民是无法享受的。宴会上的最主要的贵宾必被邀请坐在离盐瓶最近的地方。现在人们仍称社会上的优秀骨干、精英分子为. the salt of the earth。

1. 5 pull one’ s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

这则习语源于法国诗人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猴子极力怂恿猫从火堆中取出果栗, 然后与之分享, 但每当猫取出一颗, 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猫徒劳无功一场, 爪子也比灼伤。因此, pull one’ s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的意思是被别人所骗而去做蠢事, 替别人冒险, 而别人坐享其成。

2 习语翻译的方法

2. 1 直译法

在能确切地表达原意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 习语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指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和地方色彩的方法。对于那些有明显的西方特色、历史和地方色彩的文章尤应以直译为。用这种方法把西方语言移植到汉语中来, 可以丰富译文的语言。

2. 2 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

有的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 双方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遇到这种情况, 译时可直截了当地套用汉语同义习语。

2. 3 意译法

如果用直译法不可能保留英语习语的表达形式, 并且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习语可套用, 就可用意译法结合上下文把英语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译时要注意一方面应尽量保存习语所反映的民族特色, 另一方面又不要把汉语中鲜明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强加到译文中去。

2. 4 解释法

近年来, 解释性翻译法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 实践证明, 解释性翻译法是一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习语大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 尤其是典故性习语, 翻译时必须进行解释才能交待清楚原意。

2. 5 增补法

增补法, 是指当原文中词语的理性意义在译文中出现词汇空缺, 其联想意义也近乎空白时, 译者保留原文中词语的形象, 而将其深层意义以补充的形式进行增补性翻译的方法。英语习语常以缩略形式出现, 添加补充部分可以解释原文的比喻含义、文化特征或文化背景以及原文的省略部分。

2. 6 反译法

反译法是把英语肯定句或肯定词译成汉语的否定句或否定词;或是把英语否定句或否定词译成汉语的肯定句或肯定词的翻译方法。英语谚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句型: It is + adj. + n. + that clause, 翻译这种句型时要采用反译法。此类谚语多是莎士比亚时代流传下来的, 它们和现代英语的用法不同, 翻译时一般是在主句加上“再”、“即使是”之类的词语以加强语气, 后面的从句原文是否定句应译成肯定句, 反之, 译为否定句。

总之, 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是语言中的特殊成份以及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综合表现, 因此习语的翻译非常重要。翻译英语习语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可采用, 但主要还是靠译者根据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灵活处理。习语包括了比喻句, 俚语, 俗语, 谚语等等, 它集中体现了语言的民族风格和不同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习语往往是一个带有深刻含义的简明的短语或句子, 在被人们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成为了一种习惯。习语是一种带有特色的特殊的语言形式, 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英语。

3 中西翻译对比

人们通常把狗当成是忠诚的象征, 并且西方人们很喜欢养狗作为宠物. 而在我国呢, 我国人们似乎对于狗这种动物持有比较贬义的色彩, 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 从古代来看, 狗首先是人们的食物之一, 再者中国古代养狗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看家, 保护财物。在我国这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 学生涌入, 因此, 了解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东西, 势必对我们有好处, 避免会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之下被外国人误会, 甚至贻笑大方……

如果遇见一个外国人亲切的将他的手放在你肩膀说: “You are a lucky dog” 自然的, 如果用中文的角度翻译来看我们都会以为外国人在骂我们, 但是在西方, 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如果此时外国人面对的是一个学过英语, 但是对于中西方狗的文化差异不了解的话, 说不定很跟这个外国人大吵一架, 而这个外国人想必也会一头雾水, 甚至认为中国人素质真低, 取消了在此投资, 学习等目的……. 对于已经学习了6 年英语的我们, 有的人甚至从小学, 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 如果学了这么长时间了, 还因为英语这个东西闹出笑话, 就有点儿对不起我们的英语老师了。

再者, 狗这一名词在西方国家也不完全是褒义的, 虽然意思与中国不尽相同, 但有的词也间或含有贬义。this/that dirty dog ( 这/那个狗东西) , 并且在西方狗这一名词也有中性的含义, 具体情况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时代不断变更, 对我们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我国与外界的交流不断频繁。因而, 更需要了解国与国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

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存在天壤之别, 因而, 文化也就形成不同的意义。因而, 人们知识积累过程形成本国特有的价值、意义。为生活中事物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如颜色、动物等身边的事物含有不同的蕴意。从 “狗” 来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汉语与英语中的“狗”的含义不大一样。在西方, 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 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有持不同的态度, 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 也许正因为如此, 英语中才会有许多表达法, 明明是在形容人类或其活动, 表用 “DOG”来表达。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一般是不一样的, 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 ARE A LUCKY DOG, 必然生气, 但是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 “风水轮流转”的英语表达是EVERY DOG HAS HIS DAY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 被看作家庭中一部分。在英语中DOG是一个中性偏褒的词, DEVER DOG ( 聪明人) 等都可以指人。中西方文化在其各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形成自己的特色, 带有本民族的精神。从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家族本位与个人品位、忧患意识与宗法精神、持重贵和与分别对抗等四方面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对其差异优劣。旨在促进中西方文化积极因素的有机结合, 建设面向未来, 符合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中国新文化。英语在当今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在国际交流中, 英语是联系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的重要语言。随着国家发展, 为了扩大本国市场, 与外国进行贸易, 都需要通过英语进行交流。

21 世纪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观不断进化, 视狗为宠物的人越来越多, 中西方的狗差异的诠释丰富多彩, 更充满差异, 更具有多元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同时增强, 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也日益重要。英语的传播与运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势在必行。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 也可以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 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正如J uri Lotman所说: “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 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习语是语言的精髓, 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 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如习语 “有眼不识泰山”, 大家知道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 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 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且有价值的事物。汉语习语中用了这一特定地域的事物, 来比喻重要的人物。英谚也是如此, 如: All roads lead to Rome。因此要翻译好习语, 就必须了解这些习语中用作比喻的内涵。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习语, 如 “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西方人不太可能知道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人, 因此不可能理解这句习语中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喻义。在翻译中译为 “情人眼里出美人” 为宜。又如英语习语中的 “Do as the Romans do. ” 只有译为 “入乡随俗” 才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英汉文化同样也受到明显的宗教影响, 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受佛教影响较深, 许多习语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事物, 如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英语文化受天主教、基督教影响较深, 有关的习语有: 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 ( 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 由此可见, 翻译好英汉习语, 不但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而且, 还要熟悉和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异域的风俗习惯、民族色彩以及宗教信仰。

4 总结

总之, 习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精髓, 也是语言特色的集中反映。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许多英语学习者由于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 因而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常被误解。因此如果英语学习者想要更好的学习英语, 就需要学习一些英语习语来掌握英国文化知识。

摘要:英语一直是英语学习者, 甚至是社会上每一个个体都十分重视的一门语言, 它不仅仅是一门社会交流的官方语言, 更是当今社会人人看重的一种能力, 英语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 人们偶尔还会受到英语的诸多影响, 给生活带来不便。本文将从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的关系入手, 分析习语的特点, 进而通过分析习语与英国的自然环境、民族习惯之间的关系, 揭示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谈英语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习语,习语的特点,习语的文化内涵,英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与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平洪, 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王令申.英汉翻译技巧[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4]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

[5]於奇.世界习语文化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广告媒体招商手册下一篇:书香校园阅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