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安置表

2024-07-09

就业安置表(共11篇)

篇1:就业安置表

住宅需求调研提纲

被调研人年龄段:经济情况:

一、拍照:周边环境、新建建筑风格、现状建筑风貌、当地风土民情等

二、问卷:选择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开展问卷调查

1、家庭人口总数:

A、1人;B、2~3人;B、4~6人;C、7人及以上

2、家庭人口构成:

A、一代人;B、父母+小孩;C、老人+父母+小孩;D、祖孙四代

3、主要收入来源(上班、出租房、务农、无收入来源):

A、上班;B、务农;C、个体私营户D、出租房; E、无固定收入

4、拆迁后将分到的总面积:

A、100㎡以下; B、100~150㎡;C、151~300㎡; D、300㎡以上

5、面积段需求:

A、60㎡; B、90㎡; C、120㎡; D、150㎡

6、套数需求(几套自住几套出租):

A、1套;B、2套;C、3套;D、4套及以上

7、安置房未来的使用情况:

A、纯自住;B、自住加出租;C、自住加出售;D、纯出租或出售

8、【针对年轻人】共享经济:下面哪些功能愿意共享: A、厨房;B、客厅;C、客房;D、储藏室E、车位

9、希望小区加强哪些配套设施(可多选):

A、法律咨询、医务、宠物、家政、教育、健身等;B、红白喜事; C、过节集会空间;D、其他:

10、安置房立面风格倾向(可多选):

A、欧式古典; B、欧式简洁; C、简洁现代; D、略有中式格调;E、实墙面较多;F、玻璃面较多;

11、老年人养老的主要经济保障方式:

A、儿女供养; B、养老金和存款养老; C、以房养老(含房租收入)

篇2:就业安置表

及工作职责

负责人:

项目负

技术负责人:

质量安全负责人:徐献勇、于良

出纳﹑财务:李小东

材料门卫:李传科﹑鸿小惠

大东二安置区还房BT项目管理部工作管理人员

工作职责

1.负责人:负责工程全面工作:总运作﹑总安排﹑总资金投入﹑收入和支出;

决定重大事项的处理方案﹑方针。内、外部环境的协调,保证良好施工环境。

2.项目负责人:协助负责人的工作.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实施及基础部位的定

位放线﹑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质量﹑安全的检查验收﹑处理。向总负责人提出可行﹑高效的方案,经同意后组织实施。负责工

程施工方与业主﹑监理﹑设计﹑地勘等参建单位及施班组的协调

﹑沟通和相关事宜的落实。

授权的工程材料的审签﹑授权的工程资金的审签;工程量审签

负责处理或汇报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3.质量安全负责人:协助项目负责人工作; 负责工程的安全质量检查,验收;

组织学习安全质量知识,进行技术交底,进行质量安全违章违

纪的处罚,教育。负责材料签收负责消防、应急的组织和处理。

及时发现工程中的问题及隐患,并及时处理和汇报。

4.财务出纳负责人:负责工程的账务报表编制汇报﹑现金收支;票据收集﹑整理

﹑鉴定﹑审签。

5.材料﹑门卫负责人:负责工地所有材料的收发﹑看护﹑原始收据的签认;对材

料的规格﹑数量﹑型号负责【并做好记录】;对材料的合格

证﹑检验报告进行收集且负责核对其真实性和相符性。

负责工地内的安全﹑保卫﹑消防﹑应急工作。

篇3:就业安置表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就业培训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失地农民”这一群体也随之产生。土地本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 当他们失去土地时, 也意味着重新就业和维持生计变得更艰难。根据对全国现有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显示, 只有30%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占60%, 担忧未来生活的失地农民占81%。为此, 我们科研组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管理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进行研究, 并对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如何加强失地农民培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具体详述如下。

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一) 失地农民数量巨大, 就业渠道少、就业率低, 以致出现无业问题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 平均每征收2亩土地, 就有3个农民没有工作, 如果按每年约有三百万亩的征地速度, 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将达到1.1亿人。而这些数目巨大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渠道较单一, 主要有三类。失地农民第一类就业渠道是通过“招工安置”或“就业安置”在本地企业务工。但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的转制、兼并和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过去已经实现“招工安置”或“就业安置”的失地农民, 大部分被裁减或失业回家。例如四川省曾对全省历年征地得到“招工安置”或“就业安置”的42.97万人进行调查, 到2003年底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为24.46万人, 占已得到“招工安置”或“就业安置”总人数的56.92%。失业农民的第二类就业渠道是自谋职业, 在当地开店经商或从事个体经营。这类职业较稳定, 但只有少数失地农民具有自主创业的勇气和灵活的经营头脑。同时, 这类职业也需要技能和资金的支持, 这就使从事这类职业的失地农民数量更加稀少。失地农民的第三类就业渠道是外出务工。失地农民再就业时大部分选择在外地做建筑工人、搞装修、干零活、装卸、摆地摊等短期和临时性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容易受季节性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就业相当不稳定或直接造成失业。

(二) 已实现就业的失地农民就业岗位层次低, 工作和收入不稳定, 就业质量低

大多数失地农民选择自己进入城市找工作, 少数失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岗位。但由于缺少工作技能、文化水平低等原因, 失地农民的工作大多为那种高危险、高付出、低收入的岗位, 一些又脏又累没人愿意干的非正规职业都是他们再就业的职位。我们课题组在黑龙江省对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为建筑、装卸、装修、保姆、餐饮业打工、企业打工、地摊上小买卖等, 这些岗位占已就业失地农民岗位90%以上。这些岗位不但工资不稳定, 而且很微薄 (绝大部分岗位没有三险一金) 。并且这些工作大都是短暂性而不是长久性的。所以, 失地农民即使成功再就业, 就业带来的仍然不是高额的工资和稳定的生活保障。当失地农民出现生病、工伤、失业等问题时, 因没有缴纳三险使得他们没法得到社会福利带来的好处和保障, 生活就会更加雪上加霜。失地农民低技能、低收入、缺保障的就业状态, 导致他们的就业质量极差, 亟待政府及相关部门加以解决, 以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

二、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 失地农民个人素质低, 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

由于农村教育落后使得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他们又缺少一定的专业技能, 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就业率偏低。从全国范围内看失地农民的“低短差”现象普遍而严重。“低”指失地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四十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基本上以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为主。“短”指失地农民打工时间短。失地农民的就业岗位大多数属于临时性、季节性的, 年平均打工时间一般为7-8个月。“差”指失地农民就业质量差。失地农民由于缺少一技之长, 职业技能差, 大多数只能从事以手工操作、简单重复的工种, 在城市中只能选择对知识技能要求低的工业、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 主要从事体力劳动, 工作条件差、就业水平差、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差。

(二) 政府部门缺乏完善的社会培训体系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培训制度不完善, 培训体系存在很大问题。首先, 失地农民培训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不到位, 使得广大农民对参加就业培训的意义认识不清, 导致参加认识不足, 培训资源浪费, 提高了培训成本。其次, 培训出现多部门主管, 管理权限分散。涉及失地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办、教育、劳动、农业、财政等十多家部门, 各部门基本上各自为政。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 出现了培训机构、培训设施、培训队伍的重复建设, 出现了争生源、争利益的现象, 也出现了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责任, 导致失地农民培训工作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再次, 培训出现过程简单, 效果不好的现象。一些培训机构在培训时间上安排不合理, 对培训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 对培训怎样的人才, 培训什么技能, 达到什么标准没有周密计划, 与市场脱轨, 使得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多角度、多方式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增强失地农民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篇4:就业安置表

由推荐就业转向自主择业 中职校不应掌握学生就业的“生杀大权”,而应切实“还权于生”,让学生做到“我的职业我作主”。学校应为中职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通过定期发布企业需求、人才招聘信息,使学生充分了解人才市场的最新动态;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就业洽谈会、组织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应聘、将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发到相关人才网站等形式,为毕业生自由择业搭建“立交桥”。

由广谱安置转向对口就业 中职校不能只关注“就业率”,只满足于帮助学生找到工作,而应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变“劳动就业”为“技能就业”,进而实现中职生“技能立身”的梦想。中职校可通过“定向委培”“冠名办班”“行业联办”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一进校就明白自己以后的工作单位或行业,从而进行相对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岗位成才奠定基础。

由异地安置转为立足本地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职业学校的重要使命,中职校只有“把根留住”,避免“孔雀东南飞”,才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才能为当地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应有的人力资源储备。只有立足本地安置,才可能使专业设置紧贴当地产业结构,使课程教学紧贴企业生产实际,使培养目标紧贴职业岗位要求。

由一次安置转为“终身保修” 众所周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革新明显加快,知识周期明显缩短,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中职生在校期间学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取之不尽”,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必然。中职校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心贴心”的服务,可以通过“召回”“上门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免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由直线安置转为缓冲安置 为了有效避免急剧角色变换所引起的心理混乱、本领恐慌,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建立职业“缓冲地带”更为现实而迫切。中职校应通过企业见习、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试就业”,使学生初步感受职业情景、体验操作工序、寻找职业认同;同时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产品工艺进课程、企业人员进课堂等多种途径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以校企的有效整合推动“学生—工人”的无痕转变。

实现目标转向不仅是中职校就业安置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然要求,更是中职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篇5:就业安置协议

乙方:

为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为了解决各地人员的就业安置,现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一致,特协定如下合同条例以之监督执行。

一、工人(学生)年龄要在16-35岁之间,要求四肢健全,身体健康,思想纯洁,并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工人(学生)必须具有真实有效的二代身份证原件,进厂生活用品自备,另须准备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寸照片各5张。

三、工人(学生)必须认真执行入职时签订的劳动合同,违反劳动合同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四、甲方保证所提供的招聘信息真实有效,甲方给乙方工人(学生)分配安置的工厂均属合法大型企业,保证乙方工人(学生)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的安全规定,对人身安全无害,甲方保证乙方工人(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

五、工人(学生)到达甲方指定工作地点后一切入厂事务均由甲方负责,并保证全部安排进厂,同时乙方也应配合甲方,听从甲方按实际情况协调安排,如未能安排进厂者,一切费用开支均由甲方承担至进厂为止。

六、乙方由出发地至工作地而产生的路费和进企业前产生的体检费均由乙方自理,甲方保证不以任何不合理的理由收取乙方任何费用。

七、订立本协议书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本协议书应变更相关内容。

八、订立本协议书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协议书无法履行的,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协议书的相关内容。

九、如乙方签订此协议而拒不履行甲方所安排工作、乙方将赔偿甲方违约金人名币壹佰元整。

十、其它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调解决。

篇6:就业安置三方协议

学生实习就业安置协议书

甲方: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

乙方:学生

丙方:学生家长

本协议于二00九年月日在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签定。

为明确学校、学生家长及学生三方在实习就业安置工作中的权利和责任,现根据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甲、乙、丙三方特签订以下实习就业安置协议,三方愿共同遵守: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重视乙方的思想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按照第一、第二年学理论、技能,第三年去顶岗实习的原则安排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乙方修完全部学业,取得规定的相关证书,甲方安置乙方到企业实习就业,实习期间厂家发给生活补助费。

3、乙方实习期满,甲方安排乙方正式就业,并保证就业者人均月收入不低于人民币600元。

4、甲方安置乙方实习就业条件:(1)乙方遵守校纪校规、圆满完成学业、专业技能合格、实习成绩合格、身体健康(2)学校承诺每生安置就业三次,非乙方自身原因造成失业,学校重新安置就业;因乙方自身原因,如旷工、违纪等情况造成失业,学校不再对其重新安置就业。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思想品德良好,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校纪校规和实习就业厂家的厂纪厂规。

2、勤奋学习,苦练技能,完成全部学业,取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和全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乙方如违反法律法规,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厂纪厂规,没有完成三年学业,未能取得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则甲方不予安排实习或正式就业。

三、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丙方有义务交清学生三年的各项学习费用,以保证学校的正常工作;如未能按时交清,学校不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及就业。

2、丙方应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及正确的就业观。

四、三方共同声明:

(一)、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已明确且无异义;

(二)、乙方在实习就业后,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或工伤事故,按以下方式处理:

1、乙方未满18岁的,由丙方和乙方与用人单位按相关法规协商处理,甲方负责协助处理;

2、乙方已满18岁的,由乙方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处理。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解决。

六、因协议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而引起的诉讼,甲乙丙三方同意由大通县人民法院管辖裁决。

七、本协议一式三份,每份效力相同,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八、本协议有效期至乙方就业且由甲方安置就业三次后自行终止。

甲方: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

乙方(学生):

篇7:安置就业协议书

甲方: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培训学校

乙方:专业:班级:身份证号:为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乙方毕业后能顺利安置就业,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义务、权利

(一)、甲方对乙方在校四年期间进行严格、科学管理。甲方要狠抓教学管理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精心育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让乙方逐步成为既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为乙方就业具备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甲方除收取乙方培训费、书本费外,不得再收取任何其它费用。

(三)、乙方四年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取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本科文凭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且无重大违纪、违规,或违法行为的,甲方予以安置工作。

(四)、甲方安置乙方工作的去向与待遇:1.以安置到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系统内工作为主,安置到社会有关部门和相关大中型企业为辅,并保证专业基本对口。

2.甲方保证乙方所在单位工资收入在2000-4000元(收入=基本工资+奖金+其他补助)。

(五)、甲方对乙方有下列问题之一的甲方不予以安置就业:1.严重违法,被司法机关刑事处罚;2.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严重警告处分;3.未交清学杂费;4.用人单位面试合格并同意试用,且符合上述第一条第(四)款所述的安置要求,乙方两次拒绝上岗;5.乙方在工作试用期间,因个人原因给工作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和违法受到刑事处罚。6.乙方家长同意乙方自行就业者。

(六)、乙方毕业时未取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文凭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颂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甲方暂缓安置工作,待乙方取得上述文凭和证书后再行安置就业。

(七)、甲方对安置上岗的乙方进行跟踪服务,直到乙方通过试用期且转正后继续在所安置单位工作为止,同时甲方将视为乙方正式上岗,本协议自行终止。

二、乙方责任、义务、权利

(一)、乙方在校期间,要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服从学校管理。

(二)、乙方在校期间,要勤奋刻苦、努力学习,顺利毕业并取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本科文凭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三)、乙方应按时缴纳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培训费等相关费用。

(四)、乙方正式入学后,不得中途退学,否则甲方不予退费,同时本协议自行终止。

(五)乙方对甲方安置的工作未按上述第一条第(四)款中的要求安置,有权拒绝并有权要求甲方再行安置,甲方应继续为乙方安置工作直到达到上述安置标准为止。

(六)、乙方对甲方教学、管理、就业工作有意见或建议,有权向甲方建议或投诉,并要求甲方及时改进和解决。甲方对合理化建议要及时采纳或改进。

三、违约责任

若双方任何一方擅自解除协议和违反协议内容,均视为违约行为,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一)、乙方达到甲方协议约定的安置条件,而甲方未依照本协议约定为乙方提供安置就业服务,甲方将退还乙方四年的所有培训费与就业费(不含自考本科学费)。

(二)、若乙方违约,甲方将不予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学费不予以退还,如造成学校经济或名誉损失,甲方保留对乙方予以经济赔偿要求的权利。

(三)、因不可抗力的因素使得本协议的一方或者双方不能履行本协议时,双方均不承担法律责任。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协议一经签字立即生效。

甲方: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培训学校乙方:

代理人(签字盖章):学生家长(签字盖章): 电话:电话:

篇8:就业安置表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闭幕,中国奥运健儿获得了51枚金牌,100枚总奖牌的好成绩。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想想在比赛赛场上奋力拼搏的优秀运动员,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是他们在赛场上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他们为我国的民族体育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在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上做的并不理想,退役运动员的去向归属问题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退役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意味着他们结束运动生涯,重新计划他们的未来。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训练、比赛几乎概括了他们的全部经历,他们从小由于早期的专项训练模式,使得他们在早期就失去了与同龄人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造成文化素质比较低,这样的结果使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文化素养都普遍较低,失去了与同龄人竞争的基础,于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他们的竞争力比较低,并且现在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退役运动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国家管分配。面对退役,运动员将何去何从,他们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网、百度等搜集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现状、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等资料,得知现阶段我国在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上,还是比较滞后,并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合,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2.2 逻辑分析法

2.3 资料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现阶段我国退役运动员的走向

运动员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从运动员到退役而重新就业,运动员退役主要包括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的退役,他们在面对退役问题上表现的不尽相同。

3.1.1 我国优秀退役运动员的主要走向

3.1.1.1 仍然从事体育工作是退役优秀运动员的首要选择

据统计,在实现再就业的优秀运动员中,有较大一部分仍然在体育系统工作,还有一小部分进入大、中、小学当体育教师或教练员,退役后仍从事体育工作的运动员占到实现再就业的退役优秀运动员总数的40%。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仍然从事体育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使其在整个青年时代所学习、积累的技能不至于因工作的转变而无处施展;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从事其他工作做必须面对的一些困难,无需在短时间内突击学习其他的知识和技能。

3.1.1.2 事业单位是现阶段退役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去向

现阶段我国优秀运动员主要集中到企业单位小,劳动、人事部门等事业部门,因为事业单位事业风险较小、待遇可以基本保障。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还没有全面展开,其用人自主权宽松些。另外,通过招收优秀运动员事业单位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也可以在一些业余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3.1.1.3 运动成绩好的优秀运动员再就业率相对较高

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实施“奥运争光计划”,获得奥运会、全运会金牌、奖牌的优秀运动员往往会得到重视,这些运动成绩好的运动员,再就业相对容易,他们有四大优势:一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知名度,自身形象本身就是一笔无形资产;二是在训练期间津贴、奖金高,有一定的个人积蓄,再加上依靠社会地位建立起来的丰富的社会关系,自己创业基础好;三是运动技术水平高,转作教练员机会多;四是进入高校读书的机会相对较多。

3.1.2 我国一般退役运动员的走向

由于运动员在年轻时候就刻苦训练,耽误了学业而失去了与同龄人竞争的基础。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文化素养都普遍较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有的大部分运动员不得不从事其他行业。运动成绩不好,导致社会地位低劣,被社会所抛弃,因此从事做生意、下海经商、销售等行业是目前一般运动员主要的去向。

3.2 我国目前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

3.2.1 我国一、二、三线运动员队伍比较分析

按我国体育事业统计指标,一线运动员是指在训的国家队和各省、区、直辖市级的优秀运动员。二线队伍主要是指全国的体育运动学校和竞技体校中的学生,这是一支水平比较高的少年运动员队伍,也是我国一线优秀运动队的后备力量。三线运动员主要是指以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和普通业余体育学校的学生为主体的少年运动员,这些学校是选拔和培养我国竞技体育苗子的最基层的组织,几乎所有成才的优秀运动员都必然要经过这个阶段的基础训练。

有资料显示我国运动员的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其中三线运动员人数增长速度最快,一线和二线运动员相对缓慢,三线运动员的数量是一线和二线运动员人数的14倍,由此看出运动员选材的底层在三线。

3.2.2 年龄大、没文化、就业难、伤病缠身、缺少社会关爱

竞技体育是一个金字塔,最后能站在塔尖上的毕竟是少数人,而大部分人在搭建塔基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代价。金牌战略使一些教练员在训练时往往不顾科学规律,超强度训练,使很多运动员伤病缠身,在成了“文化知识废人”的同时也成了“身体的废人”。 运动员退役后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原则上将运动员的关系直接送到当地人事局,关系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成绩名次较好的就由当地人事部门联系工作,但目前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加上运动员本身素质问题,尤其是一些冷门体育项目知道的人很少,运动员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政府机关进不去,企事业单位没人要,只好在家待业。为了生存,化妆品推销、卖服装、卖豆腐、当保安看大门、给大公司打杂的工作都有人在做。伤残运动员退役后在社会上找工作更难。计划经济时期,退役运动员是由人事部门硬性分到各单位,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但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不考虑供需关系的行政命令方式就不行了,即使一些单位勉强要了运动员,首先下岗的也是这些人。现在大部分退役运动员都得自己找工作,很多运动员实际上就得处于无业状态。

3.2.3 退役运动员就业层次低、就业率低、收入水平低

中国的运动员退役后一般有五种出路:从政或当教练、经商或当明星、一般工人或教师、读书或其他,还有群体最多的就是待业或失业。由于受到自身就业能力与教育水平的制约,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层次相对较低,主要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从事文化技术等行业的脑力劳动者比较少。据2005年新华网的报道,每年40%左右的退役运动员难以按时适当安置,而据体育总局2006年的消息,我国目前每年至少大约有3000名以上的运动员退役,也就是说至少每年有1000多名运动员退役就失业,邹春兰、艾冬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分子。

3.2.4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排斥

就劳动力市场而言,一方面,由于竞争的加剧,各企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履历提高生产率,增加利润,从而要求员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多样性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普通退役运动员普遍存在的素质较低的状况使其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导致用人单位对于退役运动员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宁愿以支付福利金的方式来减少录用退役运动员就业。同时,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经营机制的转换,还有一些企业出现了关、停、并、转、甚至是破产的现象,使得一部分职工必须面临再就业选择。

4 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的对策

在现行体制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目标,更新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完善配套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以切实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4.1 “严进严训”,提高运动员就业竞争力

所谓“严进严训”是指严格把好运动员入队前的素质关,在训练中要严格要求运动员,建立严格的运动员管理制度,增强入队后的综合素质关。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把好源头关,这是减少待就业退役运动员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加大对运动员选招、选调工作的领导,从源头上把好关口,降低淘汰率。另一方面应改革现行运动员培养体制,在抓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需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其社会就业竞争能力。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如何解决、能不能解决好,其核心就是要增强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这样才能避免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再次失业。

4.2 社会、政府要及时更新观念,提高运动员的就业安置价值观

对社会而言,必须转变关于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片面观点,要认识到运动员在长期的艰苦训练中造就了非凡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蕴藏着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巨大潜质。所以,需通过运动员自身努力和社会摒弃偏见来重塑运动员形象,增强各企事业单位吸纳运动员的信心。对政府而言,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安置”一词要有新的认识。尽管今后一段时期内政策性安置仍是退役运动员实现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可是自谋职业的比重必须逐渐加大,应该提高运动员自我就业安置的价值观。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运动员退役安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政策、体育项目的社会化程度、国家的经济实力、社会对运动员群体关注程度、运动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其中运动员自身素质是影响安置的根本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种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运动员退役安置会得到改善。运动员的就业观念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

5.2 建议:

1. 各级各层运动队,应该切实加强和重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体教结合,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在大型赛事中取得良好成绩的运动员给予津贴和奖励,实行运动成绩、综合素质评定挂钩的办法,促动运动员学习的观念。

2. 运动员在业余时间应注重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通过自身努力,加强适应能力。

3. 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运动员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放低姿态,适应形势变化,扩大就业渠道,积极适应社会。

4. 国家和政府也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帮助运动员做好退役再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鹏飞.我国优秀运动员合理流动的运作机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2]杨涛.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现状及设想[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12(6).

[3]蒋兴宏,王宇颖,张淑华等.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沈阳体育学报,2004,4(2).

[4]“退役运动员调查”[EB/OL].http://sports.sohu.com,2007.

[5]何平.试论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困境及其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8,(3).

[6]2007年度全运会项目书面注册名单[EB/OL].http://www.sport.gov.cn/show_info.php?n_id=23459.

篇9:就业安置表

关键词:安置社区;新市民;就业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城镇人口达到6.5亿。伴随着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而来的,就是各城市对建设因素用地需求的大量增加,从而使城市的发展不得不向周边地区扩展,进而造成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随着城市国有土地供应的饱和,针对城郊集体土地的征地拆迁就成为国内各大城市推进城市化水平的首要途径。” ①而大规模地城郊集体土地的征地拆迁催生了“新市民”这一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些新市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虽得以住进楼房、获得了城市居民户口,但在生活方式、固有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仍保持农民角色意识和行为,没能真正融入都市生活。新市民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新市民自身能否安居乐业,而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二、R社区就业状况

(一)R社区新市民基本情况

就业者的基本信息

在梅溪湖196名调查者中,有42名已就业者,占总样本的21.5%,他们目前已经顺利实现了就业,且均从事非农工作,表1-1为就业者的基本信息。

从表1-1可以看出,42名待业者有以下特点:男性就业人数明显多于女性,这样有可能与样本中的男女比例相关;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和初中为主,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7.6%,其中拥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1%;100%的就业者身体健康;90.5%的已就业者有配偶,比例较高。

就业者的就业现状

(1)工作形式。76.2%的已就业新市民都是受人雇佣(打工),仅有23.8%的新市民从事自由职业。已就业的42名新市民全都从事非农工作,在第二产业就业的有10人,主要集中在装修和工程建筑方面;27名新市民从事第三产业,涉及的工作种类有保安、保洁、出纳、司机、导购、小学教师、公司职员、园林绿化等。

(2)月收入(缺省值为1)。在月收入方面,社区已就业者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500-4000元之间,收入水平多处于中低层次。其中,有2人的月收入处于1000元以下,占4.8%;1人的月收入处于1001-1500元之间,占2.4%;10人的月收入处于1501-2500元之间,占23.8%;18人的月收入处于2501-4000元之间,占42.9%;6人的月收入处于4001-6000元之间,占14.3%,;4人的月收入为6001元以上,占9.5%。

(3)工作地点。在工作地点方面,大部分人在长沙市内工作,小部分人选择社区就业,极小部分人在长沙市外工作。其中,有7人在安置小区内就业,约占总就业人数的16.7%;2人在本社区内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4.8%;15人在河西地区内工作,占总人数的35.7%;13人在长沙市内工作,占31%;有4人在湖南省内工作,占9.5%;1人在湖南省外工作,占2.4%。

(4)工作时间。在工作时间方面,大部分已就业居民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左右。其中,有9人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以上,占总就业人数的21.4%,有30人的工作时间约为8小时,占总就业人数的71.4%,有3人的工作时间为半天,约占总就业人数的7.1%。

(5)是否拥有经营执照。就业者或其雇主拥有相关的经营执照比例高达80.6%,但仍有19.4%没有相关经营执照,属于非正规灵活就业。

(6)工作的获取渠道。在获得工作的渠道方面,社区内已就业者获得工作的渠道基本是通过家人、亲友、邻居介绍,说明强关系对居民就业的工具性支持较大。其中,23人通过家人、朋友、邻居或亲友找到目前的工作,占总体的55%;4人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占9.5%;9人通过媒体获得工作,占14.3%;其余6人通过自己求职获得工作,占14.3%。

(二)R社区待业者的就业期望

从调查分析的情况看,许多拆迁农民多年来都处于无业状态,尽管多次寻找工作,却未能如愿,有少部分居民的生活因此竟然陷入了相当困难甚至危急的状态。很少有人没有工作是因为钱够用了或者觉得工作没意思,绝大多数没有工作的居民都愿意工作,尽管他们或者因为失去了农活觉得没有能力,或者就是因为没有条件、渠道和机会。

1.待业者就业意愿

在130名待业者中,有88名愿意找工作,42名不愿意再找工作(表2-1)。在对愿意找工作的88名待业者进行进一步访谈时,我们了解到他们愿意找工作的主要原因有:让自己过得更好(21.7%),让家人过得更好(31.8%),发家致富(16.2%)。

2.待业者就业期望

在130名待业者中,88名待业者愿意在找工作。他们在找工作时考虑的首要因素(缺省值为3)主要有:工作地点(36.0%),工资与福利(25.6%),劳动时间(12.8%),劳动强度(10.5%)。考虑的次要因素(缺省值为6)主要有:工资与福利(34.9%),工作地点(22.9%),劳动时间(14.5%),劳动强度(9.6%),工作环境(9.6%)。

由表2-2可以看出,工资与福利、工作地点、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是待业者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此外工作环境也是待业者找工作考虑的主要因素。

就业期望包含不同的内容,在此,重点对待业者就业地区、行业选择、薪酬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3:

首先,从就业地区的选择来看,本社区内(23.9%)、河西地区内(23.9%)、长沙市内(30.7%)最多,长沙市外(10.5%)的比较少。其次,从行业选择(缺省值为2)来看,待业者比较看好服务业(53.5%)和建筑业(14.0%)。最后,从最低薪酬(缺省值为3)要求来看,大部分待业者可以接受的最低薪资在1501元至4000元之间,约占78.1%。

三、R社区新市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新市民就业率低

在196名调查对象中,仅有42人实现就业,就业率仅为21.4%。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顺利实现就业,才能为新市民的新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新市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支持。

2.已就业的新市民就业质量堪忧

就业质量不高,可以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工资月收入少、工作职业声望低等三个方面看出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低,反映出新市民的劳动维权意识还较为薄弱,当发生劳动纠纷时,其基本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新市民就业存在不稳定的隐患,就业稳定性差。新市民由于自己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就业技能,就业集中在职业声望较低的职业,工作层次不高。

3.新市民的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新市民在择业的时候,就地域范围来看,大部分新市民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企业,他们希望在长沙市内工作,不希望去市外工作;就工资来看,他们对工资的期望普遍高于长沙市相关职业平均水平。这些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也是阻碍新市民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建议

1.着力增强就业能力 ,大力拓展就业渠道

首先,增加待业者的就业选择。政府或社区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社区就业岗位,如社区保安、便民商业、社区车辆看管、环境绿化美化、物业维修、专业服务等工作岗位。

其次,增加待业者的就业能力。对于有培训意愿的待业者,政府、社区或企业应该增加就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的可能性和工作能力。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因人而宜,充分考虑不同待业者的就业需求,提高针对性。

第三,激发待业者的就业意愿。不能完全否认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部分待业者自身技能、文化程度与过高的薪酬要求存在明显的距离。应促使这部分待业者转变就业观念,回归现实,脚踏实地,激发其就业积极性。

第四,政府或社区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待业者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政府或社区尽可能推荐或提供工作地点较近、技术要求较低、工作强度适中的工作,针对女性待业者,还要考虑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尽可能推荐安排工作时间自由、工作强度较小的工作。

最后,激发待业者的就业动机。在待业者中,想找工作的待业者更多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对于个人精神需求和价值体现考虑不多。所以,政府或社区为待业者推荐或安排工作时,首先应该考虑满足待业者的基本物质需求,之后在考虑精神需求。

2.大力创造创业条件,提供创业帮助

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引导帮助工作。在引导和促进新市民创业的工作中,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在一些重点对象上,有针对性的着重培养那些创业意愿较强的居民,比如年纪相对年轻的居民。对于一些掌握一定技能,并有丰富的经验的新市民,可以采取先引导、先帮助的方法,让一部分的新市民先创业。这一部分居民的成功创业将在新市民中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激发另一部分新市民创业热情。而在这个引导帮助的工作中,政府或相关部门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带动一个地区的新市民创业。

其次,提供合理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在指导和帮助新市民创业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新市民自身的特点,包括其行业偏好、个人优势和困难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而在调查中反映的新市民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则开展普遍性的帮助与服务。

3.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信息服务

一是健全新市民就业培训机制。新市民的就业培训需求是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府部门需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什么类型的培训适合他们。根据市场的培训需求,通过招标方式,为新市民就近就业提供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二是多渠道提供就业培训信息。就业培训能否取得良好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培训机制是否完善,另一方面被培训者的认知程度。往往新市民们都比较看重眼前能够看到的利益,如果他们看不到培训能够带来的好处,那么就会导致他们对对培训兴趣不高,这就直接影响了新市民的就业创业状况。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就业信息和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争取让更多的新市民获取到信息。

注解:

①兰明涛.城郊征地拆迁中的新市民生计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 兰明涛.城郊征地拆迁中的新市民生计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2] 席东欣.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3.

[3] 何德海.中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以哈尔滨市为例[D].吉林大学,2012.

[4] 毛芳.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研究——基于潼南县桂林街道的调查数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5] 朱冬梅、方纲.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意向、就业选择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郫县、都江堰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1).

[6] 张馨予.国家征地后失地农转非人员就业问题研究——郑州市三个城中村的调研报告[J].考试周刊,2010(5).

篇10:安置就业协议书

被安置方姓名:;性别:身份号码:;

电话手机QQ;

是否接受我们的信息:招工信息政策快训 会员动态 其他

家庭地址现住地址

安置意向单位:;

安置时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安置费用:;包括:;

不包括:;

安置双方的责、权、利:

1、签订此《安置协议书》前,招工处有向被安置方如实说明安置意向单位的用工条件、要求、待遇的义务。

2、被安置方签订此《安置协议书》后证明已对安置意向单位的用工条件、要求、待遇已享有知情权,并无异议。

3、安置方只针对本次安置过程结果负责,对被安置方在安置过程中因交通、工作中等出现的意外伤害等情况不负责,此协议在被安置方工作后结束。

4、被安置人因本人原因不能再该安置意向单位工作的,费用概不退还;因用工单位实际情况与招工简章不相符的,扣除费用后,退剩余费用。

5、如第一个安置意向单位不满意,可协助安置()个意向单位。

6、本协议一式三份,招工处、集团、被放置方各执一份,签字签章后生效。

7、其他约定:

招工处(签章)被安置方(签字)集团(签章)

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

年月日

注:<1> 招工处为安置处的派出单位,单方盖章有效。

篇11:就业安置合同书

乙方:_________

为了平衡_________劳动力市场,满足_________地区各企业的用工需要,同时为了解决各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现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一致,为了双方的合作顺利愉快,持续久长,特协定如下合同条例以之监督执行。

一、乙方组织输送过来的工人(学生)年龄要在16-35岁之间,要求四肢健全,身体健康,思想纯洁,并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工人(学生)必须办有真实有效的正本证件,包括(身份证、未婚证、毕业证)。进厂生活用品自备,另须准备_________张相片。

三、工人(学生)在路途中的一切事务由乙方全权负责,在未到达甲方办公地点前,甲方不予承担任何责任,但甲方将协助乙方办理相关事务,乙方在出发三天前一定要用电话告知甲方所带人数和其他具体情况。

四、甲方给乙方工人(学生)分配安置的工厂均属外资企业,厂方包吃包住,在试用期_________月内,每月到手工资在_________元,之后根据其表现和能力予以提干加薪,其工资一般在_________元。

五、工人(学生)到达甲方办公地点后一切事务均由甲方负责,并保证在三天内全部安排进厂(通常只需5小时左右),如未能安排进厂者,一切费用开支均由甲方承担至进厂为止。

六、甲方为每个工人(学生)追踪半年服务,并发给半年期《求职证》为凭,即在半年内工人(学生)在厂里发生的工伤事故,劳资纠纷以及跳槽,转厂等情况甲方均有专人免费协助解决。

七、工厂因生产或季节关系,有时要求新工人(学生)有一定男女比例,所以乙方在招工时须与甲方保持联系,以便控制男女的数量,甲方安置工人(学生)进厂,其劳务安置费为每人_________元。

八、甲方安排工人(学生)所进的工厂有:电子厂、电脑厂、电器厂、钟表厂、机械厂、塑胶厂、五金厂、玩具厂、电镀厂、化工厂、工艺厂、制衣厂、手袋厂、陶瓷厂、伞业厂、家私厂等等。

九、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从签订日期起有效,有效期_________年。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传真:_________

上一篇:浅谈气象信息的播发问题(六五普法演讲稿)下一篇:一年级家长会家长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