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2024-08-24

xx应急物资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xx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一、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风场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三、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风场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审核。预案应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五、应急演练。根据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质环保部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六、应急通讯设备保障。风场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七、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八、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要按应急报告制度逐级汇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事故发生后及时封闭现场,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九、成立兼职应急救护队,人员由班组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和员工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

篇2:xx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1、药房应设专职人员管理,药品摆放整齐有序,每种药品均配有价签,无假劣、禁用和过期兽药。

2、购进兽药,必须查看并留存兽药企业的营业执照、兽药生产许可证、GMP证书、税务登记证和农业部批准的兽药标签复印件各一份,无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兽药产品,不得购入。

3、强制免疫用疫苗必须从区疫控中心统一领取或购买,禁止私自外购。

4、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兽药购销记录,并进行认真登记。

5、做好消毒药品、疫苗等防疫物资的发放和使用登记工作,认真填写并妥善保存《消毒药品发放登记表》、《疫苗发放登记表》,并应建立健全使用登记制度。

6、建立兽药保管制度,兽药出、入库进行检查验收,并认真登记。库房应采取必要的冷藏、防潮、防冻、防虫、防鼠等措施,保持兽药的质量。

7、在冰箱和冰柜内,必须按生物制品所需的保存条件分类保存各类兽用生物制品。

8、保持贮存疫苗冰箱、冰柜的清洁卫生,保持通电和温度正常,不准在放疫苗和生物制品的冰箱、冰柜内存放各类生、熟食品、饮品及餐饮用具等其它物品。

9、禁止储存、经营、使用明令禁止、假劣、过期、失效的生物制品和兽药。

人员职责

1.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的及时申领、保管和供应,并详细规范记录、定期上报。

2.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区疫控中心的要求,认真做好兽用药械、疫苗的购销和保管。

3.对兽药、疫苗的购销和保管进行规范化管理,选择合法、规范厂家购进优价廉产品,防止购进假劣兽药、药物过期和销售时造成的责任事故。

4.坚持所有药品、器械和疫苗采购后必须先入库后支出和先进先出制度,加强药品出入库的电脑化管理。努力降低药品购进成本和药品、材料损耗,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兽药新品种,拓宽销售渠道,努力增加销售收入。

5.负责冷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每天检查记录冷库的温度,确保存放疫苗的免疫效果。

6.做好动物疫病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发现可疑重大动物疫病,须立即上报单位主管领导。

7.及时做好本室业务工作信息的编写上报工作,全年上报工作信息5篇,争取超额完成信息上报任务数。

8.利用对外服务窗口,积极宣传动物疫病的防治知识。9.制定并组织本室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并对培训内容、时间、参加人员等详细记录。

10.完成单位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协助其它科室做好相

关工作。

人员工作要求

1.树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中心,认真做好本室各项工作。

2.认真执行本站的《文明服务公约》,全面实行优质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时时处处让畜主满意。

3.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按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工作雷厉风行,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严格执行本室的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分工合作,做好本室工作。

5.本室各项工作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制订出规范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工作的存档资料要齐全、规范。

6.树立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开拓创新,争取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7.讲究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团结全室职工积极工作,努力创建和谐科室。

8.根据工作紧张程度,合理安排倒体,减少人力浪费,创造更高效益。

9.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抓好本安全生产、廉洁勤政和精神文明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和违法乱纪现象。

库管人员职责

1.库房应设专职人员管理。

2.建立物资入库制度。入库物资要保质保量,验收应做到:有计划依据,验收及时,计量准确;对采购人员购回物资,应根据货物发票上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质量等逐一验收合格后,填写入库单并签名,若发现数量短缺,规格不符,质量明显不合格者,不能入库;强制免疫用疫苗必须从市总站统一领取或购买,禁止私自外购。

3.建立物资储存制度。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批号,分别码放整齐,标签朝外,库内无杂物,货架无灰尘;保持贮存疫苗冰箱、冰柜的清洁卫生,保持通电和温度正常,不准在放疫苗的冰箱、冰柜内存放各类生、熟食品、饮品及餐饮用具等其它物品;对各类物资勤检查,勤维护,勤保;库房应采取必要的冷藏、防潮、防冻、防虫、防鼠、防火等措施。

4.建立物资出库制度。凭主管领导签字的出库单或货单进行出库,并核对所有品种、数量、规格,经复检后,准予出库,保存好出库单或提货单,并填写出库记录或账册;货物出库时,要轻拿轻放,坚持“先进库先出库”的原则,防止过期;对有破损、过期、质量有问题等产品,不得出库;库房管理员只能按出库单上所填写的品名、规格、数量发货,不得随意更改或超数量供应。

5.建立台账制度。认真作好帐目的登记管理,进出库时,认真填写进、出库单,各种帐目、单据要妥善保管,归档备查;必须经常保持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对所管物资,做到心中有数,坚持账目日清月结。

6.建立盘点制度。每月对库房内的全部物品进行盘点、检查,做到货物、账目相符,对盘盈盘亏、混串、遗失、损坏或其他重大问题要查明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7.建立报损制度。对已批准报废的物资设备及时收回库房,经批准由中心统一处理,库房管理员不能擅自挪用或丢弃。

8.其它安全管理规定。非物资库人员未经仓库人员允许不可进入仓库;物资库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物资库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消防栓,灭火器等。

兽药购销制度

为加强兽药管理,保证兽药质量,有效防治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维护人体健康。根据《兽药管理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在选购兽药过程中,应查验兽药厂《兽药GMP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兽药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并将复印件存档。

2.购进兽药,应将兽药产品与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合格证核对无误后入库,并做好记录。

3.销售兽药,应当向购买者说明兽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本着先进库先出库的原因,提货后,要进行复检核对。

4.做好购销记录包括:商品名、通用名称、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有效期、购销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等。

5.对购销单位的登记记录,保存期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兽药验收制度

1.按照《兽药管理条例》有关条款和规范进行验收,通过合格后入库。

2.验收包括:兽药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产品质量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批准文号,核对无误。

3.对购入的药品,发现可疑的应及时送到药检部门进行鉴定。

4.对外包装破损或证物不符,假冒伪劣的兽药产品,不得入库。

5.对验收的物品进行登记,填写验收记录。

不合格兽药处理登记制度

1.在购进兽药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入库,并进行登记,按情况进行处理。

2.超过有效期产品应及时移入不合格区,按不合格品处理。3.外包装因各种原因破损、污染或与订货名称不相符等,按

不合格品处理,报有关领导按规定进行退货或销毁。

4.因假冒伪劣、有质量问题的兽药,应及时进行封存,并报告主管领导和当地主管部门处理。

5.对因各种原因不合格的药品,做好记录,存档。

兽药重大质量问题 及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所经营的兽药必须符合部颁标准的有关规定。2.如发生质量问题或事故,应根据情况立即进行 存,报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3.应当与兽药生产企业及时取行联系,问清并核实有关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对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评估。对造成损失一方给予赔付,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赔偿。

5.如果双方对处理结果有异议,找有关法律部门进行处理裁定。

兽药储存管理制度

1.库房内应有足够的垫板或货架,使所有的货物均放置在垫板或货架上。方便收发,便于整顿。

2.兽药储存,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批号,分别码放整齐,标签朝外。对易燃、易爆、危险品一律存放在危险品库或单独存放,不得混放。

3.库房内应经常通风、调温,注意检查防冻、防潮、防虫、防鼠,防火等条件设施。保持干净卫生,均不得放置废弃物和其他杂物。

4.应当定期对库内药品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并采取相应措施。

5.每月定期对库存产品盘点一次,做到货物、账目相符。

兽药出库管理制度

1.凭出库单或货单进行出库,并核对所有品种、数量、规格后备货,经复检后,准予出库。

2.货物出库时,要轻拿轻放,坚持“先进库先出库”的原则,防止过期。

3.对有破损、过期、质量有问题等产品,不得出库。4.保存好出库单或提货单,并填写出库记录或账册,出库单、记录、货物相符,以作盘点时参考。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篇3:应急物资管理浅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稳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然而,最近几年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已将应对突发事件作为当前的重大任务。

在救灾过程中,要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抢救,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应急物资的供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灾后的重建工作也离不开应急物资的支持。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应急物流运作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用价值。

2 应急物资概述

众所周知,普通物资在管理上存在差异性,应急物资作为一种特殊物资,了解其特性是做好管理的前提,切不可对其一同视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2.1 应急物资主要特点

应急物资是指应急管理中使用的各种物品、设备的总称,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资,具有自己的特点。

2.1.1 时间紧迫性

应急物资的需求具有延迟性(即灾害发生后才产生需求),灾害一旦发生,就需要将应急物资以最快的时间送达灾区,应急物资反应快速性是救灾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也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

2.1.2 数量大、品种多

应急物资的数量种类因灾害的种类、发生时间和地区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几乎所有类型灾害的应急物资都包括医疗用品,而医疗用品又分防护用品类、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等,每一类又有很多品种。应急物资的种类繁多,可形成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底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2.1.3 物资需求数量不确定性

有些灾害,其受灾区域和群体的数量以及灾害的程度提前无法预知,并且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具有一定的蔓延性及扩大性,导致需求数量的不确定性,像非典类灾害,矿难和一些人为灾害。有些则是灾害发生后,由于受灾面积大,通讯中断,灾区与外界信息交流被阻断等原因引起。像最近的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两次大型地震在应急物资需求统计过程中都遇到类似的困难。

2.1.4 运输过程中存在弱经济性

应急物资与普通物资在运输过程中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明显的弱经济性,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利润最大化,成本节约成为普通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优先考虑因素,应急物资则是追求时间效益,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费用最小化已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即其运输过程中的若经济性[1]。

2.2 应急物资分类

根据分类依据不同,应急物资可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表1。

3 应急物资管理现状

分析应急物资管理现状,发现问题,才能够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对策。

3.1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已颁布了一些应急物资储备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没有一个综合性、规范化的专门针对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规定。目前已有《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防洪法》、《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国家物资储备应急预案》、《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2],这其中大部分是个别单行法中的应急储备制度,很多不具有普篇适用性,导致了应急物资储备实施起来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乏有力法律手段的保障。

在应急物资管理上,目前我国采用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垂直管理结构。这种管理结构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采用分类别、分部门的管理模式,使得应急物资的管理独立、缺乏协调、在采购和储存品种、数量等方面会存在大量的重复现象。二是,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应急物资储备的主体主要是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3]。因此,应急物资储备成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之一,客观上降低了投资基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2 应急物资库规模小,储存种类和数量不足

我国民政部设立的中央级紧急物资储备库位于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合肥、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10个城市,只有天津和郑州库规模较大,仓储面积1万余平方米。武汉和西安库为租借的,其余的库均较小,距离面积为2万余平方米左右的标准相差很大。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和地形差别大,各种灾害发生的几率具有不确定性,使得应急物资的种类覆盖面较为广阔。

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当天,民政部就从合肥、郑州、武汉、南宁四个物资储备库调拨救灾帐篷45650顶。5月13日,再次要求迅速调运中央直属库所有帐篷。仅仅两天,民政部设立在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合肥、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10个城市的中央级紧急物资储备库灾前存储的约18万顶帐篷就被全部调空。然而,为安置川、陕、甘三省灾民,共需300多万顶帐篷,仅绵阳一市,就至少需要帐篷60万顶。绵阳当时库存——棉被200多床、帐篷不到200顶。在上百万人受灾、400余万人需要转移的绵阳,这充分暴露了物资储备的严重不足。这样的储备状况无法达到“灾民在灾害发生24个小时之后就应该得到救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国家要求。

3.3 相关信息系统发展落后

目前,我国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救灾物资储备数据库和灾害数据库处于单机、封闭状态,由于信息技术的非标准化,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的现象。包括救援物资的生产厂商、名称目录、货物类型、可供数量、运输路线等信息的数据库尚未建立,难以在第一时间调出可供救援物资的信息。信息共享的缺陷,导致指挥系统无法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需求供应情况,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降低应急救灾的效率及效益。

3.4 应急经费短缺

应急物资储备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的购置费用和储备管理费两种。购置费用包括采购应急物资的费用以及调运维修经费和更新经费[3]。目前我国的应急物资购置费用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政策,即中央级的由中央财政支出,大部分省市则相应地由省级财政支出,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一方面做硬性的规定,所以具体做法也不统一。在储备管理费问题上,中央级实行代储制度,管理费由中央财政按实储物资的比例拨付。各地方由于自己的特殊情况,很多应急物资经费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无力建仓库和购置应急物资,直接导致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3.5 储存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应急物资供应不足及连续性跟不上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使用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不可否认实物储备是一种重要的应急物资提供方式,它在应急物资提供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应对需求时间长,数量大的物资供应时,持续性跟不上就表现的尤为突出。往往灾害的救济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的弊端就会更加显露无疑。

4 应急物资管理对策浅析

4.1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管理体制

法律保障对处理应急灾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物资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实现物尽其用的前提与保障。应尽快改进现行的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制定统一的规范制度。为应急物资的筹备、储备与发放提供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4]。

现行的垂直式应急物资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已经在多次应急救援过程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打破各部门分别负责管理、条块分割的现状,设立一个责任机构来具体负责所有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机构成员由发改委、经贸、民政、财政、建设、水利、卫生、环保、安监、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指挥系统。

4.2 整合资源,优化储存结构

我国在运行的10个中央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全都位于较大的省会城市,大都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而西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应急物资储备力量薄弱,这种储备仓库不均衡、不合理的储存结构影响了物资调运的时效性。

合理制订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分布方案要以我国国情、生产力布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储备仓库。国家物资储备仓库覆盖全国,但并不是所有仓库都要参与救灾物资储备,这需要根据我国灾害的地理分布、地区交通状况、救灾物资储备调运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对国家物资储备仓库进行筛选,科学规划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网络体系,实现救灾物资储备大规模调运的快速响应[2]。

4.3 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社会,实现快速应急救援最有效方式是通过信息系统。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是应急物资管理的神经中枢,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应急救助提供物资信息,发布调度和指挥命令,了解物资流向和效果[5]。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此系统可为指挥决策系统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利于指挥系统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决策。此系统的用户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储备库之外,还包括相关的生产企业及物流公司等。因此,应该在互联网平台之上,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开放的系统。同时,重视信息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4 研究物资结构需求,实现供应的快速反应

物资的结构需求主要是指需要的各类物资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6]。比如医药类物资,在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过程中,有足够的消毒水的同时还要保证卫生棉棒的供应,还有很多药品也类似,在考虑药品的需求数量时还需要一定比例的配套医疗器械。不同类型的物资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结构需求,物资的种类又决定于突发事件的类型。

以往在应急工作中我们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时间进行物资配比发送和接收,往往还会出现一类物资短缺引起相关物资的闲置,而闲置的物资在别的灾区又或是短缺。在组织物资储存管理时,必须研究物资的结构需求。明确各种物资之间的结构需求,可在仓库内进行简单的流通加工继而实现配比储存,这样储存部门接到物资调运指令后可立马发货,到达灾区的物资也可以快速直接的投入使用,大大的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4.5 加强采购管理

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选取、价格制定,应急物资采购包括以储存为目的的采购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采购两种。

以储存为目的采购,政府应实行社会投标制,使社会企业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一来可以使社会监督政府工作,使政府工作透明化。二来可以提高应急物资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国家财政负担。

对于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采购,往往会出现盲目追求采购的快速性,而忽视了物资的质量和成本问题。特别是对于像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物资,如果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那应急物资的供应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对于这类物资我们可以采用组建应急物资筹备委员会的方法,动员相关企业加入该组织,但政府要对申请加入企业的储备方案和保障制度等进行严格的考核。同时政府可对入围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政策。一旦灾害发生,立即向成员企业发出应急物资采购指令,使他们通过库存供应和紧急大规模生产来提供物资。在紧急生产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的质量监督,保证应急物资的安全性。另外对于成员企业可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解决临时性的应急资金短缺问题。

4.6 实现储备方式多元化

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由于其定额的储存数量,在应对大规模长时间的灾害救援活动中容易显得捉襟见肘,多元化的储备方式势在必行,其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4.6.1 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并行

我国现在运行的紧急物资储备库规模普遍较小,基本没有达到标准的2万平方米的库存面积。实行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并行的储备方式可以借助企业力量缓解政府空间短缺的问题。政府必须与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明确的规定,防止发生问题时双方互相推卸责任。

4.6.2 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

生产能力储备是指政府确定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作为储备企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生产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主要适用于不易长期储存,或者储存需要太多空间的物资,并且转产时间短、生产不需要很长周期的情况[3]。实物和生产能力,虚实结合,实现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扩大了库容。政府对储备企业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企业的储备能力和物资品种等要视其能力和规模而定,不可求大求全,搞浮夸作风的储备,企业与政府要及时的沟通其生产情况和储备现状。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相应的补贴政策要落实到实处,监管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立即取消企业的储备资格。

4.6.3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在灾害发生后要想被救必须先要自救,因此对公众的宣传工作很重要,这项工作应从小做起,像德、日等国家设置应急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使人人都有应急意识,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重视公民家庭的应急物资储备。居民的家庭储备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和简单的防灾用品,把它们做成急救包,一个急救包一般可供他们使用3天[7]。微小的家庭储备不但给救援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施救时间,灾民还可以巧妙的运用手电等防灾物品给外界人员发送信息,减少他们的待援时间,帮助自己尽快脱离危险。家庭应急储备是一种实施简单,见效明显的储备方式,今后我国应大力鼓励公民进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由于我国各地的灾害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差别较大,因此对于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不能进行严格的统一选定。这需要各地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制量身式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也可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策略。

5 小结

应急物资管理目前还处于不成熟的研究阶段,未构建起完整的管理体系,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钱佳.应急物资特性及其库存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9,(07):5-4.

[2]邓莘.关于应急物资储备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25,(19):99-101.

[3]张红.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应急管理,2009,(03):44-47.

[4]刘宗熹,章竟.由汶川地震看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1):52-55.

[5]丁斌,夏云天.安徽省应急物资管理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2008,(9):43-44.

[6]王丽姝,郑哲文.应急物资供应快速反应网的建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4):70-71.

篇4:xx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关键词: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电网应急物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65-02

随着现代化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为电力行业开展物资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里主要是借助现代科技力量,为电力系统物资供应中的资金、信息、商业以及物资流通四个环节全面进行规划,并开展相应的计划与组织工作。这一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强化供应链内不同实体与活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使资金与物流的流速和流量得到扩展,建构起物资供应链中施工单位、监理企业、供应商等责任主体之间的合作联系,尽可能避免出现浪费物资的现象,然后以此为基础,使物资供需得到平衡,全方位的提升物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

1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1.1 整个电力系统建设中保障物资供应管理的需要

在现代化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物资安全和保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物资的供应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各种物资的依赖也在不断增长,一旦物资的供应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传统电力物资供应链的管理,不同的环节与节点因为自身利益方面的考虑,再加上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造成物资供应链很难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战略,这些使物资本身的保障功能得到很大的削弱。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物资供应链也逐渐朝着集约化方向转变,在这个转变阶段,集约化带来的显著效果也使物资供应链的地位在企业中得到明确。

1.2 提高物资供应能力的要求

电力物资供应系统根本的目的与最终的任务就是为电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以及电力的生产过程等提高支撑,当前,国内电力物资的供应时间和人们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而建立起一体化的物资供应链进行管理,可以使整个链条从采购原料、生产加工、配送分销,再到商品的销售等所有环节都实现了协同目标,使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到最低,物流服务的质量也达到最高,反应的速度不断加快,补给的周期降至最短,库存的数量也不断减少,使得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与商流合而为一,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

1.3 提升电力行业物资效益的要求

电力物资供应的效率对整个电网的建设与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供电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保障,就会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电网自身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前,我国国家电网的物资供应还不是很完善,经济效益比较差,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物资供应的效率,对提升整个电网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的可 行性

2.1 国家电网实施的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成果为电力物 资供应链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实现领先国内的供应链系统目标,物资管理部门施行了转型管理模式的路线,也就是把实现高效便捷、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等作为目标,从整个供应链的基础环节与专业水平方面入手,规划出四横五纵供应链系统建设。

2.2 现代化物流理论的不断发展也为电力企业施行物资 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供应链理论就是将供给和需求当做发展驱动的核心,借助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提供其竞争力,而且,将各种现代信息科技当做施行的重要保障。现代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国家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模式,只有借助这种管理方式,才可以实现高效组织物资的要求。

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物资供应链理论也得到了验证,这为研究国内电力物资供应链提供有效的基础。电力行业在发展时,需要对其内部的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组织的一体化建设,还要规划好企业的长期协同制度,根据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优良的保障体系,尽可能的使其发挥规模效益。

3 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的 措施

3.1 提高物资供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借助现代科技,提升电力行业物资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开展实践时,使用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设备对物流管理进行改进,是当前提高物资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关注物流发展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计算机与信息科技的使用。在物资供应链存储、装卸等环节,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整与整合,实现各种信息之间的共享,尽可能的保证物资装卸的设备和存储规划配置合理。

还要对电网所需的各种物资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物资的重要与紧急程度进行规划,建立起全面管理方案,保证电网物资能够有序的分配下去。

此外,需要对运维物资管理进行限定,限制在已经制定出的采购、存储和配送方式中,与相关的定额体制相配合,降低物资存储的成本。对那些紧急程度不高的物资,可以使用一般的采购模式,但是还需要予以一定的重视,避免出现隐患。

3.2 加强电力物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行业也遇到很大挑战,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电力物资的库存结构进行调整,降低储存的周期,提高周转资金的速度。降低物资库存量,可以借助定时检查和盘点进行。

相关人员还要对物资供应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及时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还需要制定出供应商的评价体系,促进物资的采购向着透明化与公开化发展,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物资管理监督制度,对物资的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以相关管理标准与流程为基础,充分的发挥出监督和监测的作用,提升物资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3.3 上下联动,快速响应,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随着国内物资集约化的不断发展,两级物资调配中心的建设也不断推进,总部与省公司之间业务的沟通也更加顺畅,上下联动长效机制得以建立。

面对强降水、地震和泥石流等灾害的考验,电力物资企业需要对内部管理进行深化,挖掘潜力,对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优化其工作的具体流程,使物资保障系统得到有效完善,提高响应的能力,使应急救援和抢险等更加有序和规范。还需要做好库存的盘查,制定出储备物资的定额等,强化对运输商和供应商的管理,加快对库存的物资进行周转的速度,及时补充库存,确保应急物资可用、保质。

而且,各个单位还需要组织应急演练,保证应急物资的需求和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得到传递,应急指挥有力,物资有序供应,切实发挥出应急物资的作用。

3.4 强化应急物资人员的管理,提高保障效率

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应急物资人员的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可以定期举行一些讲座,提高他们专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开展应急物资演练活动,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促进应急物资能够良好的运转。

4 结 语

综上所述,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对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与关注,不断对物资供应链的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与完善,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还可以借鉴国外同行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取长补短,结合国内具体实际,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确保物资供应在电力系统中能够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满足社会和人们的用电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泓沁.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现代企业文 化,2015(33):69-69.

[2] 王晔.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民营科技,

2013(9):104-104.

篇5: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二、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三、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四、成立以项目经理和书记为组长,生产副经理、总工、安全总监和成本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室领导、各作业工长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质环保部,并负责日常管理。

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项目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审核。预案应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六、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七、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质环保部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八、应急通讯设备保障。项目部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九、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十、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要按应急报告制度逐级汇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事故发生后及时封闭现场,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十一、成立兼职应急救护队,人员由各部室、作业工班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和工人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

十二、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应急办、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根据有关规定,项目部要同西安市应急救援中心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企业不能自救的事故,请求西安市应急救援中心支援。

十三、较大、重大事故和险情在接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险情报告后,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要以最快的时间到达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向上级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指挥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十四、现场应急抢险救援组织成员在发现情况或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到现场按职责分工进行应急抢险救援,并及时进行内外部联系和报告。

十五、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群防群控。把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应急状态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先办。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经理是本工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严格依法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中的参谋作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十六、应急恢复当应急救援结束,由现场指挥宣布应急程序结束。各行动组对自己负责的任务进行清点、清理、交接、撤离。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必要检测。协助事故的调查。

篇6: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为完善我矿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发挥其应有作用,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特制定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1、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准备,在应急救援救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保证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在日常的完备有效,不得随意使用或挪作他用。

2、各队组对现有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负有储存和妥善保管的责任,对救援物资装备应定人、定点、定期管理。

3、对于具备应急救援器材箱的队组应明确应急救援器材箱钥匙所在,不得随意挪动,保证在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器材箱可以顺利开启。

4、各个救援物资装备责任人应按规定定期对物资装备进行检查、维护、清洁,及时更新有效期以外或状态不良的物资装备、补充缺失的物资装备、定期进行清洁擦拭,如发现较为严重问题时,应及时上报。并将检查、维护、清洁情况记录在案。

5、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使员工掌握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在日常情况下的完备有效。

6、供应科经常对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存储、检查、维护、擦拭、记录情况进行督导,促进对救援物资装备管理水平的 持续提高。

篇7:应急物资仓库管理制度

1.在应急办公室的领导下、在计划、供应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2.以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准确的完成收发保管任务。对入库的物资要严格验收,防止不合格产品入库。

3.对入库物资要准确及时发放,保证不发生差错,坚持执行先进先出、易损先发的原则,对常用物资要周转使用,及时补充。

4.对在库物资加强维护保养,保持物资的完好状态。5.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材料,按时制定各种材料的维护与使用计划。

6.掌握和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规格和用途,合理使用各种原物资,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正常供应。

7.及时掌握各种物资在使用中的情况,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废旧材料,严禁浪费、堵塞漏洞。

8.库房材料、备件要堆放整齐,帐目准确,并有进出库存帐。

9.月末要清点库房、检查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到材料领取、使用、管理科学化。

物资验收制度

1.新购材料入库必须和批准购置计划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厂家相吻合。

2.有关证件必须齐全、质量一定保证。

3.以上条件具备、经机电科、计划部门验收合格后,保管员清点数量与送货单一致方可要求入库。否则为代存放物资。

4.保管员入库后及时归类、上架、编码及时根据送货单或发货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登记台帐。

5.所购材料设备入库时,材料会计必须严格按照计划价和实际价进行登记并办理入库手续。

物资调拨制度

1.端正态度,以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准确的完成收发保管任务,对生产急需物资优先发放。

2.坚持执行先进先出、易损先发的原则,对常用物资要周转使用,及时补充。

3、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企业下达的限额指标,无领导批准的一律不准超标发料。

4、按凭证发料,如发现料单有内容不全,涂改伪造,印章不清现象,拒绝发料。

5、发料准确,保管员要按批准数量,核实库存后发放,以免错发,漏发或少发,造成帐、卡、物不符。

6、保质保量发料,为确保物资质量完好,必须按先进先发的原则发料,以免因存放时间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岗位安全责任制

1.仓库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仓库所存放物质的性质,保管办法及注意事项,并会正确地使用本仓库的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

2.仓库负责人应经常向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教育。

3.各仓库的结构必须符合要求,不得任意修改,门窗一律向外开。

4.库内存放的产品要按规定排列整齐,不得紊乱。入库时按产品日期分别挂牌标明,决不允许因保管不善造成意外事故和损失。

5.库内产品不得擅自堆积太高,应规定库内安全容量。6.库内应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可安装通风设备。7.同一库内不得乱放互相起作用或互相影响的产品,应放置性质相同的产品。

8.各库的照明系统,须按时联系有关部门及时作好技术检查,检修,以免失效。

9.仓库用的一切防火设备要经常检查,保证完整好用。其数量按规定配备。

10.仓库系物资保管重地,除仓管人员和因业务、工作需要的有关人员外,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仓库。11.因业务、工作需要需进入仓库时,必须先办理入仓登记手续,并要有仓库人员陪同,不得独自进仓。凡进仓人员工作完毕,出仓时应主动请仓管人员检查。

12.一切进仓人员不得携带火种、背包、手提袋等物进仓。

13.仓库范围及仓库办公地点,不准会客,其他部门职工更不准围聚闲聊,不准带亲友到仓库范围参观。

14.仓库范围不准点火,也不准放易燃易爆物品。15.仓库不准代私人保管物品,也不得擅自答应未经领导同意的其他单位或部门的物品存仓。

16.任何人员,除验收时所需要,不准把仓库商品物资试用试看。

17.仓库应定期每月检查防火设施的使用实效,并接受保安部的检查监督。

18.仓库保管员每天上下班时,对库内外要巡视一次,门窗是否牢固,是否有其它异状发生,如有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追查处理。

19.处罚

(1)对本规定执行不力的当班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处100元、200元罚款,造成事故的,根据事故轻重和损失大小处200-1000元罚款,特别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2)对违反规定,在仓库抽烟动火人员处100元罚款,并责令其参加安全教育。当班人员不及时制止的,处100元罚款。

防火安全责任制度

1.库房应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出入。库管人员离开时必须随时锁门。

2.库房内禁止吸烟,动用明火必须经生产部安全管理者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库房应配置灭火器材,消防器材应当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堆放物品和杂物。库管人员应会熟练使用。

4.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保管人员离库时,必须拉闸断电;禁止使用不合规格的保险装置。

5.库房内不准人员住宿、休息,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6.物品应分类存放,置放有序。应保持一定的通道(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米,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0.3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米)。7.库管员应根据物料说明书的要求,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确保物料存储环境(如温度、湿度等)符合规定。8.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化学危险品应单独设库,确无条件时,也必须隔离单独存放,并做好专门的标识,在醒目处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应急处置方法。9.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化学危险品的包装容器应当牢固、密封,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防跑、冒、滴、漏。10.要严格控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用品和化工用品的发放,需要领用时必须经有关领导同意。

11.库房人员应定期检查库存物资状况,仓库管理单位(部门)应定期组织盘点。

篇8:xx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1 应急物流与应急物资

1.1 应急物流内涵

应急物流是为了应对那些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 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损失为目标, 向受影响地区提供所亟需的应急物资, 而具体进行一系列不同与一般物流的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实质上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紧急保障, 应急物流自身的效率和效益将直接影响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效果和最终的成果。

1.2 应急物资内涵

应急物资是为了保障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地区的民众生活, 以及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顺利解决所需要的救援性和保障性物资。应急物资是受影响民众急需的, 也是将灾害或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所急需的, 也是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急物资和一般性物资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需求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自然灾害、战争, 还是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区域、形式和影响程度都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这也就直接决定了所需应急物资的类型、数量、运输方式和配送范围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应急物资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就会相应增加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1.2.2 需求的及时性

自然灾害、战争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往往使人们猝不及防, 导致救援不及时, 从而使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深。而往往某些事件会有黄金救援期, 超过这一期间, 救援的难度会加大, 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 必须要求应急物资应该及时到位, 而应急物资的储备不充分, 运输配送路线受阻等都会限制应急物资的及时送达。

1.2.3 不可替代性

由于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殊性, 导致所需应急物资往往是某种专用的特殊物资, 往往是其他物资无法有效替代的。如某种疫情的大范围暴发, 相应的疫苗就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应急物资的这种不可替代性, 使得救援难度加大。

1.2.4 需要种类多且数量大

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巨大, 影响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维持受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 所需提供的应急物资会涉及到民众的衣食住行和通讯等各方面。而涉及救援所用的车辆、设备、材料等物资的种类也会将多, 而且数量需要较大。

1.2.5 弱经济性

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般性普通物资一般以追求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而应急物资则与其有着根本的区别, 更追求的是最短时间内交付到事件发生地区, 供救援和善后处理之用, 相比经济性来说, 及时性更为重要。因此, 应急物资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

2 应急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应急物资采购受限

应急物资要在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满足救援和处置需要, 所需物资的种类多, 且数量大。而我国应急物资的储备往往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采购。但采购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如物资生产企业数量少, 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大量需求;物资生产企业众多, 而规范的招投标程序长, 无法进行充分的评价选择;还有就是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过长, 也会影响采购周期, 进而影响救援和处置时限。

2.2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足

应急物资的储备实际上是一种未雨绸缪, 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战争和突发性公共事件而做的一种准备和预防工作。虽然我国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已经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起步较晚, 虽经过多年努力, 但仍存在着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一个是物资储备的区域布局、储备物资的种类不甚合理, 另一个是物资储备量还达不到应急所需。还有就是在物资的储备条件、环境和相应设施设备、技术等方面还无法有效保证应急物资的质量。

2.3 应急物资运输不畅

目前我国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完备的, 各种运输工具数量也很大。但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 受影响地区的交通被破坏, 交通受阻, 这将严重影响运输的及时性和顺畅性。另外, 交通工具的调度和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还无法做到及时有效。还有就是大型机械的载运工具不足, 如汶川地震时, 道路完全被破坏, 相关的救援人员及物资只能通过空军运输机进行运输, 而我国大型运输机的数量还很有限。

2.4 应急物资配送不合理

各种类型的物资从全国各地向受影响地区大量拥入, 这就涉及到应急物资的合理配送问题。汶川地震期间就曾出现过, 有些受灾地区接收到大量应急物资, 远超过当地所需, 而另外一些同样受灾地区却缺衣少食, 出现物资不均衡的问题。这种不均衡有受到媒体报道侧重点不同的影响, 也有应急物资调配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不通畅的问题, 也有应急物资调配、配送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

3 应急物资管理对策

3.1 拓宽采购渠道, 扩大物资来源

只依靠应急物资储备还是无法有效保证应急所需, 日常应该注重各种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主要是与那些生产能力充足、质量过关、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期采购关系, 注重对这些供应商的管理、监控、评价等工作, 促使其能够在所需之时及时交付应急物资。另外, 还应该建立应急物资的募捐渠道, 广泛利用社会大众的力量, 共同筹集物资。

3.2 增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有效应对应急事件的根本, 储备工作必须提上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重点是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的规划, 在全国范围内, 以应急事件多发、易发、频发地区为重点, 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的规划建设。另外, 提升各储备库的储备能力, 以满足应急所需。还应该加大力度改善应急物资储备的环境、条件、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水平, 以使应急物资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 防止因储备不善导致的物资质量下降, 影响最终的使用。不断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水平, 特别是加强重点物资的管理。

3.3 畅通运输通道, 完善运输方式

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尽可能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 避免由于通道不畅导致物资无法及时送达。酌情安排设计绿色通道, 合理规划应急物资运输工具的调度, 确保运输工具的有效装载和运输, 确保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 尽可能做到多式联运、直达运输。研发生产大载重的运输工具, 如大型军民两用运输机, 减少由于陆路受阻后对救援的影响。

3.4 优化配送体系

应急物资即使已经齐备, 但关键还是要能够及时配送到所需地区, 否则前期的采购、储备、运输等项工作都会大打折扣。为了实现及时有效的配送, 必须结合信息系统, 准确了解受影响地区的位置、交通通讯以及物资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等基本情况。加强沟通, 及时了解变化情况, 通盘统筹各种应急物资的配送。利用现代化的配送中心, 实现对应急物资的集货、分拣、加工处理。尽可能做到重点地区重点安排, 重点物资优先配送。

摘要:近几年, 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多发且频发, 必须加强应急物流管理工作, 尤其是应急物资的相关管理。当前, 我国应急物资管理中存在着应急物资采购受限、储备能力不足、运输不畅、配送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拓宽采购渠道, 扩大物资来源;增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畅通运输通道, 完善运输方式;优化配送体系。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区域性应急物流中的物资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12) .

[2]张杨.完善我国应急物资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1) .

[3]周晓利.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9) .

上一篇: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论文下一篇:精选鼓励大学生的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