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2024-07-26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通用8篇)

篇1: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5号)

《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办法》已经1996年10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八届10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卢瑞华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日

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的管理,发挥社会助学对发展我省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以下简称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暂行规定》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以下简称社会助学),是指各类高等、中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设立的自学考试辅导机构,根据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要求开展的辅导活动。

第四条 社会助学机构可通过电视、广播、刊授、函授、面授等形式开展社会助学活动,提倡业余助学与脱产助学、长期助学与短期助学相结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中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设立社会助学机构,开展社会助学活动。

第六条 社会助学机构应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第七条 省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市级主管自学考试工作的教育行政部门是社会助学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市主管部门)。省自学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省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市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管理、指导和监督全省、本地区社会助学工作。县(含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定机构或专人负责社会助学管理工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管理。指导工作。

第二章 社会助学的申办与审批

第八条 省、市主管部门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审批权限:

(一)省属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部、省属高等、中专学校,中央和部队驻粤单位及其他社会力量设立社会助学机构的,向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主管部门审批。

(二)市属及市属以下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高等及中专学校设立社会助学机构的,向所在市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主管部门备案,省主管部门在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该审批生效。省、市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予以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办者。

持有《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的社会助学机构,方可从事社会助学。

第九条 申请设立社会助学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助学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

(二)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地、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

(三)有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助学计划;

(五)有与助学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来源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条 申请设立社会助学机构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办报告及主管(依托)单位意见;

(二)创办人、办学负责人资历证明资料;

(三)办学设备、场地及经费来源等证明资料,租用办公用房、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的,必须提交租用协议书;

(四)管理人员及师资资料;

(五)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联合设立社会助学机构的,必须提交合作协议书;

(六)填写《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设立申请表》。

第十一条 社会助学机构申请设立分教点应按以下规定报批:

(一)社会助学机构申请在本地区设立分校、分部等分教点的,必须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的条件,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二)社会助学机构申请在省内跨地区设立分教点的,应报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向所在市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所在市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原批准机关备案;

(三)社会助学机构申请到外省开展社会助学的,应报经省主管部门同意后,到所在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所在省主管部门审批,并报我省主管部门备案;

(四)外省社会助学机构到我省开展社会助学的,应持在省主管部门同意的证明,经社会助学所在市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章 社会助学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 主管部门对社会助学机构行使下列管理职权:

(一)指导、监督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对社会助学机构的申办进行核准、审批;

(三)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办学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四)组织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办学、教育和教学质量的评估;

(五)会同有关部门对社会助学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监督;

(六)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处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 社会助学机构举办的全日制辅导班,按专业考试计划开设辅导课程的授课总时数,应相当于全日制学校相同学历层次、相近专业相应课程的授课总时数。

第十四条 社会助学机构应在每次招生开班前向原审批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开班场地情况;

(二)受聘教师情况;

(三)填写《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开设课程辅导班审批表》;

(四)两个或两个以上社会助学机构联合招生开班的,须提交联合办班协议书。

社会助学机构开设课程辅导班每期审批一次,并只限该期有效。

第十五条 主考学校不得举办负责命题专业的社会助学活动;命题人员不得参与本课程的社会助学教学活动。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在社会助学机构中兼职。

社会助学机构及其人员不得参与监考、评卷、登分等与考试相关的考务活动。

第十六条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非学历教育,不得以任何形式举办学历教育班。

社会助学机构的名称应标明“自学考试辅导”的字样,不得与自学考试机构、学历教育的院校相混淆。除具备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外,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助学机构,报经省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冠以“自学考试辅导学院”名称:

(一)办学方向明确,有良好的办学信誉;

(二)学员考风考纪好,应试合格率高;

(三)举办社会助学4年以上;

(四)专职管理人员10人以上;

(五)在学学员人数保持1500人以上。

社会助学机构不得冠以“大学”名称。

第十七条 社会助学机构刻制印章,必须持《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请办理。

第十八条 社会助学机构的招生广告(简章)必须报经原审批机关审核批准,并出具证明,新闻媒介方可刊登、播放,社会助学机构方可张贴、发放。

第十九条 社会助学机构刊登、发放、张贴的招生广告(简章),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内容真实,不得有虚假、欺骗和误导之词,不得与非自学考试的广告混登;

(二)以社会助学机构的名义刊登、发放、张贴,不得以自学考试机构或主考院校的名义进行招生办辅导班;

(三)注明广告(简章)审批机关名称,批准文号和日期。

(二)第二十条 社会助学实行有偿服务的原则。

社会助学机构收取学员的学费、杂费等费用,应报问级物价部问会同其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社会助学机构必须向同级物价部门申领《广东省社会力量办学收费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社会助学机构未经批准擅自招生办学、超过标准首费或违反有关规定收费的,应把其违反规定收取的费用退回给学员。

学员因户口迁出外地(如参军、工作调动)、被省普通招生成成人招生录取等中途退学的,社会助学机构应酌情退费。

第二十二条 社会助学机构必须统一使用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公布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及指定的教材。社会助学机构不得擅自翻印、盗版、改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

第二十三条 社会助学机构聘请的辅导教师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一定教学经验或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

(二)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帄;

(三)能按照自学考试大纲指导学员学习,为学员解难释疑,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四条 主管部门在对社会助学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社会助学机构应如实介绍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第二十五条 省、市主管部门应组织社会助学质量评估小组,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的,应收回其《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由省、市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第二十七条 社会助学机构的变更、调整、停办,应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权限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章 社会助学机构内部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社会助学机构必须按照审批机关核准的办学要求,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十九条 社会助学机构的负责人(校长、院长、主任)必须是专职人员。

社会助学机构的依托单位、出具申办证明的单位、联合办学单位应对该社会助学机构的助学活动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条 社会助学机构应建立健全教学、教师聘任、财务会计和学籍档案等各项管理制度。社会助学机构不得颁发与学历教育证书相混淆的学习证书。

第三十一条 社会助学机构在组织授课、辅导期间,必须有专职人员在场管理。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助学机构,由省、市自学考试委员会给予表扬、奖励:

(一)学员考风考纪好;

(二)学员应试合格率较高;

(三)社会助学取得显著成绩;

(四)社会助学信誉良好。

第三十三条 自学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及主考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市自学考试委员会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和取消命题教师、主考学校资格:

(一)自学考试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社会助学机构中兼职的;

(二)命题教师在社会助学机构中担任该课程辅导工作的;

(三)主考学校以主考学校名义进行主考专业的助学活动的。

第三十四条 社会助学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市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取消专业辅导资格:

(一)招生广告(简章)未经批准而刊登、播放,张贴、发放的;

(二)巧立名目乱收费的;

(三)内部管理混乱的;

(四)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 社会助学机构未经批准擅自招生办学的,由省、市主管部门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其非法所得5%的罚款(罚款数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三十六条 罚没财物管理按财政部《关于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的规定》和《广东省罚没财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施行前由省、市自学考试委员会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社会助学机构,必须在本办法施行后3个月内,重新按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批。

第三十九条 《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设立申请表》、《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开设课程辅导班审批表》由省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篇2: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湘教通[2009]363号

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

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得到了较快发展,为促进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助学机构助学指导思想不端正,过分追求助学规模和经济效益;个别助学机构在生源组织上存在着宣传不实、虚假承诺和违规收费现象,内部管理比较混乱,教学辅导和学生管理严重缺失,助学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自学考试管理部门对社会助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管。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自学考试的质量和声誉,有的甚至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为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确保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促进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必须保障助学基本条件

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的主体必须是经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未经批准的学校、培训机构和个人不得面向社会开展自考助学活动(部门和行业委托开考的专业除外)。

开展社会助学活动的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明确的社会助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宗旨。

(二)领导班子健全,主要负责人必须从事过高等教育工作,懂得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

(三)具备相对稳定、与办学规模相适应、能适应专业辅导要求的师资力量。

(四)具备相对固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办公场地、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图书资料。

(五)具备健全的教学、行政和财务管理制度。

(六)具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

由助学机构独自或与自学考试主考学校合作开办的全日制、业余自考助学班,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保证助学班正常教育教学需要、产权明晰且独立使用的办学场所,生均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租赁场地举办助学班的,租赁场地须产权明确,土地证、房产证齐全,并依法取得租赁期内房屋的使用许可证书。租赁期自最近一次组织自考学生当年起计算不得少于3年。

(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二分之一以上具有3年以上高等教育管理经验。专职校(院)长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经历,年龄不超过70周岁,且身体健康、能全职从事学校管理工作。

(三)教师均须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其中50%以上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每个专业须有2名以上该专业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教师,且能专门从事本校教学工作。专职教师数量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1/3。

(四)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

二、不断完善审查注册制度

(一)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必须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和自考管理部门的审查登记,并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登记证》。

1、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省属和部属学校以及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教育培训机构申请开展社会助学的,直接向省自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进行审查登记;

2、市州及以下所属学校,以及经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教育培训机构申请开展社会助学的,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自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自考部门审核后,由市州自考管理部门审查汇总并报省自考管理部门批准;

3、各级自考管理部门在接到助学机构的申请之后,应及时审查申报材料,实地考察助学机构的办学条件,并在一周内作出是否同意申请人开展社会助学的初审意见。省自考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材料后,定期组织集中审查,并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通过登记的助学机构,由省自考管理部门统一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登记证》。

(二)已经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登记证》的各类助学机构,在每年年初或每期助学班开办前,必须将助学工作方案(包括拟开展助学的课程或专业、生源组织计划、教学安排、师资情况等)、合作办学协议及广告宣传资料等,报有关部门审查备案。

1、自学考试主考学校在校内开展助学活动的,其助学工作方案、合作办学协议和广告宣传资料由省自考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备案;

2、主考学校以外的其他助学机构,以及主考学校在校外独立或与其他助学机构合作开办助学活动的,其助学工作方案、合作办学协议和广告宣传资料必须通过主考学校授权部门的审核,并报其办学所在地的市州自考部门审查备案;

3、各级自考管理部门接到助学机构报送的助学工作方案、合作办学协议和广告宣传资料等材料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并在20个工作日内,通知是否同意助学机构按所报方案开展宣传和助学活动。

(三)对助学机构按专业开办的助学班的学生实行注册管理。主考学校和助学机构必须按省自考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采集、报送考生基本信息,办理考生注册手续。要切实加强对注册考生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并妥善保管考生考籍档案资料,按时组织考生集体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做好毕业考生的就业服务指导等工作。省自考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注册考生的管理指导和跟踪服务,为考生学习、考试和毕业、就业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

三、全面规范社会助学行为

(一)主考学校及其它高等学校开展社会助学必须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进行。主考学校开展助学活动,必须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登记证》。各主考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考分离”的原则;要从严控制校内自考助学班的数量,且不得挤占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主考学校与其它助学机构联合开展社会助学的,合作方必须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登记证》,同时还须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主考学校要加强对校外助学站点的监管力度,正确指导校外教学站点开展助学活动,严禁将办学权和教学权转移、下放,杜绝考前押题猜题等“助考”不助学行为。

(二)要切实规范生源组织行为。各助学机构要在办学场所显著位置悬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登记证》。要加强对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依法依规、优质高效地参与助学活动。严禁助学机构以主考学校、自主命题等名义进行广告宣传,招揽生源;严禁跨省、跨专业组织生源;严禁委托中介机构或个人代理组织生源;严禁以承包的形式将生源组织计划层层分包。组织生源的宣传广告资料必须严格履行审查手续,其内容包括办学性质、办学地点、学历层次、食宿条件、收费项目及标准、证书类别、颁证方法等事项,且内容真实、准确,不得使用含糊、欺骗或误导用语。对不履行审查手续,擅自散发、刊播宣传广告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三)要加强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各助学机构必须严格按专业计划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足额开设课程,精心组织教育教学;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助学手段,开发教辅课件,进行网上辅导答疑,努力做到教学、管理、服务“三育人”。

(四)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各类助学机构必须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标准,严禁擅自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巧立名目乱收费。

四、着力加大评估考核力度

省自考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助学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对全省范围内的助学机构进行审查和综合评估。市州自考管理部门要按省自考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对辖区范围内的社会助学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

审查和评估考核工作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市州自考管理部门进行初评。各级各类助学机构每年年底前,须将本机构的工作总结、评估考核自评情况等考评材料报送当地市州自考管理部门。市州自考管理部门采取常规检查、实地考察和材料审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照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对助学机构进行审查和评估考核,并将评估考核结果报省自考管理部门审定。未按要求参加审查和评估考核或评估考核不合格的助学机构,不得继续开展社会助学活动。

在常规检查中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为评估考核不合格。省自考管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和取消助学资格的处罚。

(一)助学指导思想不正确,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劣,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助学资格的。

(三)不履行审查手续,擅自刊发虚假宣传广告资料的。

(四)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或助学登记证的。

(五)擅自超出批准助学的专业范围或区域,易地进行助学活动的。

(六)非法编印、订购、销售、使用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的。

(七)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

(八)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力,引发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九)不按规定收费的。

(十)一年内未开展助学活动或不接受评估检查的。

(十一)其他严重违规行为的。

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自考管理部门必须明确职能处(科)室,配备专人负责对社会助学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各级自考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全面掌握辖区内社会助学机构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解决社会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主动要求停止办学,或因违规办学取消助学资格的社会助学机构,要密切配合,全程监督,协助助学机构妥善处理在校学生的遣返、转移等相关工作,确保整个过程安全稳定。各级自考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执行“教考分离”的基本原则,严禁自考部门工作人员在社会助学机构兼职,严禁社会助学机构的专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自学考试命题、制卷、考务和评卷等工作。

社会助学机构必须对自己的助学行为全面负责。助学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要切实负起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逐级建立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制度,及时排查和化解影响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的隐患;要充分发挥自考助学机构管理队伍及学生社团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宿管员的工作责任;要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及时分析引导网络舆情,通报有关信息;要按治安综合治理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与办学所在地政府各相关部门联系,接受当地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自考管理部门和有关高等学校要认真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对辖区内自考社会助学活动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取缔违规办学行为,排除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对于违反规定开展自考助学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自考管理部门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对于符合办学条件的助学机构,要及时重新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其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篇3: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一) 对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的几个子命题

1.人是“世界的美”:

认为“世界的美”不在自然, 而在于人, 有了人才有世界的美, 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没事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离不开人, 人的本质决定美的本质, 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完美的表现, 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 达到了自己的要求, 于是就感到了满足、幸福、愉快, 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 于是就产生了美。

3.美是自由的形象:

凡美都是形象的, 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 美的形象除了能够给人带来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 还应该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美都应该是自由的形象。美的理想就是自由的理想, 美的规律就是自由的规律, 美的内容和形式就是自由的内容和形式。

4.美在创造中:

美处在不断地创造中, 随着历史条件和时空结构的变化。

(二) 美育的概念

美育, 一般理解为“美的教育”或“审美教育”。顾名思义, 美育, 离不开“美”这个载体, 而美又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所以, “美的教育”、“审美教育”孕育在万事万物之中。人们要去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美的教育”还不仅仅教给我们一些关于美的知识和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 建立在审美知识和技能之上的长期积淀下来的审美素养。这些素养又会内化为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通过人格、生活和工作等表现出来, 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美育是教育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中的美育, 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 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美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因素渗透于德、智、体诸育中, 可以增强道德意志力、思维能力和体质体能发展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审美教育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按照美的规律直接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自觉地美化主观世界, 从而实现美好生活。

二、审美教育缺失阻碍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发展

(一)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美学课程结构单一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主要是为自学考试考方和考生服务, 其次才是为社会服务。因此, 其教学科目完全按照自学考试专业课程设置开设。以天津市自学考试为例, 1999年以前, 美学只在汉语言文学等个别本科段被列为选修课。1999年以后, 美学才随着天津市加大“考教分离”力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 被列为汉语言文学等少数本科段的必修课。问及美学的有关知识, 绝大部分自考生认为高深莫测, 或仅仅停留在对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作品的欣赏上。

(二)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缺乏美育隐性课程

隐形课程主要是指校园文化。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校园文化发展滞后是许多社会助学单位的通病。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陶冶功能”, 也即美育的功能。

通过举办讲座、社团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传递进行各种没有课堂讲授的教育, 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是提升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品牌价值的一条捷径。但是, 当前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往往忽视美育隐形课程。即使有个别办学单位许可自考生创立社团, 也是管理混乱, 有的甚至由好的初衷滑向仅仅收取入会费这样一个尴尬境地。

(三)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只重招生不重结果

现阶段社会助学活动的开展是健康的,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不严、质量低下的现象, 有的不仅不够美, 甚至是由美滑向了丑。有个别自学考试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只重视招生, 甚至打着可以获得与普通统招本科生在同一个校园上课、自习, 拿同一个大学学位证书的幌子, 蒙蔽考生, 以达到扩大招生, 学费创收的目的。还有的招生单位雇用已入学的考生回考生生源地招生, 采取每招收一名新生给予若干回扣的做法。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自学考试严格的“考教分离”制度, 他们对考生学业成绩往往无所作为, 或干脆放任自流。

(四)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忽视校漂自考群体

校漂族自考群体在高校, 特别是著名高校的存在由来已久。所谓校漂族自考群体, 就是指因为各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全日制班、业余班招生, 而来到高校进行的以全日制学习为主的求学群体, 他们以高校适龄青年为主, 在一个专科或本科学习计划周期结束后未能按期毕业, 仍滞留于高校继续学习考试。甚至有少数求学的有志青年在第二学年为了节省学费或认为助学效果差放弃社会助学, 仍滞留在高校。他们通过租住校内、附近, 甚至原有学生宿舍, 自行安排学习和报名考试。他们中的精英分子有相当一部分则是为了考研而滞留高校。这部分群体的存在, 一直以来是各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所忽视的。因为自学考试学生的人事档案并未调入高校的自学考试办公室统一管理, 而成为自考校漂族后, 开展社会助学的高校便完全忽视了对他们的管理和培养。毫无疑问, 自考校漂族的存在对社会助学带来的是负面影响。

三、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推进美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减少自考生作弊现象

当今自学考试作弊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夹带资料, 抄袭他人试题答案, 利用高科技手段, 替考、监考人员协助考生作弊, 等等。作弊的有普遍性、多样性、隐蔽性, 作弊考生年轻化, 作弊主题多元化, 作弊手段现代化等特征, 令监考防不胜防。山东省2005年考场查处的作弊率在0.1%-3.53%之间浮动。仅山东省2005年上半年毕业生审档案中就发现替考248人。运用美育提高考生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特质大有可为。

(二) 有利于消除自考生自卑心理

据浙江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社会助学学生的自卑心理具有普遍性和危害性, 成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67.6%的助学自考生直接评价认为他们与全日制统招生之间相异的待遇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87.1%的自考生间接评价因参加自考助学而引发自卑心理。研究认为, 关于自卑心理的问卷调查容易使个体产生不悦感, 因而主体在完成问卷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掩饰自卑心理的倾向。实际情况很可能比实际调查所得的情况更加严重。

(三) 有利于减少自考生流失现象

有利于提升自考生非智力能力。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学者毕胜运用聚类算法对2005-2006年北京市自考生流失率做了统计调查, 得出结论认为:自学考试专、本科总流失率为64.6%。其中专科流失率为67.8%, 本科流失率为51.4%。约有50%的考生只参加了第一期考试, 还有约20%的考生只参加了两期考试。通过美育, 可以加强自考生对参加自考的荣耀感, 在自考生中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产生管理学中的“群体效应”, 并有利于获得使考生获得通过自考时的胜利的愉悦感, 进而为减少自考生流失率, 提高毕业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有利于自考生感悟人生价值,

当前, 人与人的正常关系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异化倾向。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与为富不仁一起摧毁了人的精神世界。人与人的不和谐, 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与团结。美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克服过度物欲化社会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偏离。审美教育能够使人从日常操劳的现实世界进入到一个蕴涵着生命意义的审美的人生境界。

(五) 有利于提升自考生人格境界

美育唤醒人性, 解放大众被日常生活奴役的审美意识, 它可以通过培养自考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理想来实现对健康审美意识的培养。更为实际的是, 可以发掘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人性、启迪人心, 使每一个自考生都拥有心智生活, 从而拥有提升了境界的人生智慧, 获得内在的自由和充实。由此, 提升自考生人格, 促进自考生人格的不断健全、完美和完善。

(六) 有利于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

自学考试是在终身教育体系下的教育, 在未来建设的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 有利于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 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为提升我国全民整体教育素质服务, 为全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不断追求审美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必将为提升全民整体素质提供坚实的教学保障。

四、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发展与改革趋势分析

美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因素渗透于德、智、体诸育中, 可以增强道德意志力、思维能力和体质体能发展的丰富性和全面性。由美育带来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变革或早或晚、或多或少, 必将渗透到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方方面面, 具有划时代意义。根据教育部的规定, 从2006年起, 电大不再招收普通本科生, 高等教育由扩大招生、发展规模向稳定规模、提高质量转变, 这无疑为自学考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 从单一化教学模式转向多样化教学模式

学习型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多样化学习, 终身教育体系就是要为不同的学习个体提供相应的学习媒体和平台。知识爆炸为人来带来的不仅是可以教授的知识的增多, 还有传授知识的途径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不再享有垄断的统治地位。网络课堂、各种视听媒体将逐步和课堂教学平起平坐, 在社会助学中共同发挥作用, 成为对考生的知识传授的有效途径。

(二) 从标准化教学设计转向个性化教学设计

由于考生所面对的最实际的目标是通过考试, 当前很多社会助学的课堂往往以传统高校标准化教学设计为主, 教学课堂也以通过考试为主导, 导致了对学员个性化发展的忽视。随着学业生涯规划在高校的不断推广, 自考社会助学也必将重视学员的个性发展。自考生对职业生涯的认知和期望,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当前对学习方向的选择、日常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效率, 从远处看, 甚至是对其一生学习、工作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 促使考生群体多样化发展。将培养目标细化为研究生、就业、创业等具体化目标将成为社会助学未来发展趋势。

(三) 从应考型教学目标转向能力型教学目标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自考向农村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自学考试已经越来越游离于学历社会的怪圈。单纯的应考型教学目标不再在社会助学中享有一票否决的优势。自学考试向农村的发展以及非学历教育的普及, 意味着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将朝着更加实用的路线挺进。由单纯的智力教育转向重视考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培育考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必将呈现强有力的生机和活力。

(四) 对自考生精英群体加强研究彰显美的本质

重点研究自考生中的精英群体, 探讨自考生成才的途径、条件和规律, 把精英群体创造美、将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在课内外给予宣传, 突出崇高美, 并运用在教学中, 用榜样的力量增强考生追求成功的欲望, 是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提升办学效率的重要突破口。在2008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风雨考研路——在职考研卷》刊登了27位在职人员的考研历程, 自考生占10位, 比例高达37%强。这其中, 自考生有3人最终考上名校博士, 其中的审美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五) 对校漂族自考生建立健全培养制度彰显社会公平

普通高校对进校的自考大学生负有招录、教育、出题考试和指导就业的职责。同时, 高等教育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存在的, 这已经得到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可。那么, 自考生进入高校以后, 需要有一个更加公平的教育培养和关注。

他们大部分是中学学业失败而不得已选择自学考试。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有必要运用美育的原理和方法, 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制度及方法, 加强对师资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减少自考校漂族, 并采取针对性美育措施, 改进管理, 为校漂族获取好的求学效果添砖铺路, 彰显社会公平。

五、总结

总之, 终身教育体系下,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任重道远。一方面, 要面对经济转型所引起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价值实现的不同步以及由于转型而带来的某些暂时而无序的社会现象, 要面对各种社会观念的交织、摩擦、抗衡, 不同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反差、冲撞。另一方面, 我国经济平稳高速发展为自学考试提供新空间, 普通高校扩招趋势放缓为自学考试迎来新机遇。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加强美育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强后盾, 将拓宽自学考试社会影响, 延续其中国第一大考试品牌的地位;不仅有助于增强社会支持力度、社会认可度, 消除社会有色眼镜看待自考生的不良风气, 更有助于自考生最终成才。

摘要:美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因素渗透于德、智、体诸育中, 可以增强道德意志力、思维能力和体质体能发展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我国经济转轨带来一定程度的教育失范, 这对于终身教育体系下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一种艰巨的挑战。充分运用美育促进考生提升人生境界, 从而大幅度提升学业成功率, 是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发展趋势与改革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变革趋势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309-324.

[2]李毅.山东省自学考试作弊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6, (4) .

[3]杨晓红.当代审美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 .

[4]毕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流失现象分析研究[J].中国考试 (研究版) , 2008, (4) 22-26.

篇4: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关键词】自学考试学校助学 发展 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独创模式,引入了“宽进严出”的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各阶段的教育发展中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自学考试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就针对学校助学模式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一、自学考试学校助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与人才培养相悖

自学考试3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支持,而其依附、效仿于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模式并没有与时俱进,自学考试始终扮演着学历教育补充者的角色。如今,这一角色已远远无法凸显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先进作用。

(二)教务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相悖

从教务管理而言,自学考试课程设置保守死板、教材陈旧、考试形式单一。21世纪以来,普通高等院校都紧跟市场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而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却几十年如一日,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尚浅,教学模式落后,与市场严重脱节,学生在职场中无法学以致用,这大大削弱了其社会适应力和认可度。考试模式也为“一次性”快餐考试,学生迫于应试教育,只学会了死记硬背,却忽略了学习的本质。

从教学管理而言,师资队伍水平有限,力量薄弱。聘请教师多为本校退休老教师或是校内外其他学院全职教师,一方面教学水平、精力有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理论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

(三)学校助学管理理念与人才培养相悖

学生活动参与度不高,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自控自制力差,配合度低,学生自身问题和高校管理理念的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等均是导致自学考试学校助学发展低迷的重要原因。

二、新时期自学考试学校助学的发展与思考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也是国家、百姓关注的聚焦点。我国教育已逐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阶段,如何培养现代化人才,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作为继续教育的先行者,自学考试学校助学赢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也同时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一)重新定位自学考试的正确位置与教育态度

学校助学的自学考试,作为促进高考落榜生、中专技校学生求学向上的一种教育模式,已不能单纯将其看作学历教育的补充者。本科阶段乃至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在当今人才市场已无显著优势,大量期翼着高校文凭这张敲门砖的毕业生已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自学考试如何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高校须端正教学和管理态度,重新定位自学考试的正确位置与教育态度,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二)积极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学生提供了先进技术和学习发展平台,提供了全面、多维、高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让学生认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在学习中寻找求知的乐趣。

师资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引导学生学力、能力、潜质的发掘中至关重要。教师应将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化为“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死板的书本,走进绚烂多彩的社会实践当中去。逐步弱化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作用,强化考试对学生的反馈、调节、发展作用。如此教学相长,才能真正彰显教学者伟岸的身躯。

(三)拓展助学内容,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生源素质良莠不齐、个体差异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摒弃“放养式”管理思维,工作须细致入微,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学生,更要像愛护未成年人一样关爱他们。它区别于“保姆式”的常规管理,更倾向于“益友”和“良师”的人性化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调节能力等,培养锻炼学生成就自己、完善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彰显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结语

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实现“两个成为”,即成为我国继续教育领域各种学习成果的权威性评价与认定制度,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形式,建设专业门类齐全、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资源较丰富、考试评价科学、服务体系健全的开放与自主学习制度。作为自学考试不可或缺的学校助学,更应该树立机遇与发展并进、改革与服务并重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迎接挑战、激发活力、谋求发展,用规范、科学、优质的学校助学推动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刚刚,马涛.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刘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考试,2015(01).

[4]陈德人,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贾洪芳.对自学考试未来发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8(07).

篇5:自学考试统考助学工作总结

一、课程报考

本次我校共有6个专业1404人参加考试,总计报考3511科次。其中学前教育专业741人,共计报考1985科次,汉语言文学专业524人,共计报考1260科次,行政管理专业93人,共计报考186科次,财务会计与审计专业28人,共计报考58科次,汉语言文学教育和体育教育专业18人共计报考22科次。

二、助学管理

根据主考院校及考试院相关文件精神,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及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助学管理工作由继续教育学院统筹,具体教学及管理工作由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艺术与体育学院负责实施,选聘了学科骨干、优秀教师担任本次助学授课工作,夯实了学生的知识机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了考试过关率的同时,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以后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助学期间,继续教育学院及各二级学院安排了老师进行助学授课检查,巡查教学秩序,并对本次助学授课进行抽样调查,有效保障了助学秩序,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考试工作

篇6: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专业

合作协议

甲方:中原工学院

乙方:

根据《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工作的试行意见》(豫招自[2010]8号)文件精神,经双方协商,就双方联合开展第一期(2011年上半年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助学工作达成如下协议:

一、开展联合助学的专业名称

二、双方工作职责

(一)甲方职责:

1、助学专业的申报和助学课程的论证工作;

2、助学专业的考生资格审核和注册工作;

3、审核助学课程教学考试大纲和教材使用情况;

4、助学课程的题库建设和管理工作;

5、助学课程的命题、考试、评卷、登分、成绩管理和上报工作;

6、助学专业有关实践性环节的辅导、报考、成绩管理和上报工作;

7、助学专业毕业生资格审核、副署毕业证书;

8、省自考办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乙方职责:

1、助学专业的政策宣传和生源组织工作;

2、助学专业的集体报名手续和集体免考手续工作;

3、助学专业考生的思想品德和日常管理;

4、在主考学校(甲方,以下简称“甲方”)的指导下进行助学专业的助学活动;

5、建立符合省自考办保密要求的试卷保管室;

6、选聘符合考试保密要求的人员和车辆,按时接送助学课程考试的试卷和答卷;

7、设立标准化考场,选聘合格的主考和监考教师,做好助学课程考试的考务工作;

8、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和设施,在甲方的指导下,组织考试计划中实践课程的实验、培训和考核;

9、安排甲方所派助学教师、巡考和监考、实践考试教师的食宿;

10、省自考办及甲方委托的其它工作。

三、经费问题

为保证助学专业工作正常进行,根据《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工作的试行意见》(豫招自[2010]8号)文件精神,由乙方按照省发改委、物价局的有关规定,向参加助学专业的考生收取费用。所收费用主要用于助学活动中的教学、命题、考试、日常管理、实践考核、办公设备和实验仪器购置等,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助学费;二是实践性环节和助学课程报考费、免考课程免考手续费。

(一)助学费:每生每年1800元,按2学年计收,总计3600元。

费用甲乙双方按50%的比例留用。乙方按学年分两次交付甲方(报送第一次报考名单时交第一年的,报送第二次报考名单时交剩余的)。

(二)实践性环节和助学课程报考费:每生每年700元,总计1400元。费用甲乙双方按50%的比例留用。乙方按学年分两次交付甲方(报送第一次报考名单时交第一年的,报送第二次报考名单时交剩余的)。

(三)按照省自考办要求,助学学校应按每生150元的标准收取管理费,在报送第一次报考名单时交给甲方,由甲方上缴省自考办。

四、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五、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留存两份。

甲方代表签字(公章):乙方代表签字(公章):

篇7: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学生管理规定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专业教学班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各项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入学和注册

第一条 经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由我院注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专业教学班的新生,须持有关证件,按规定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逾期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按规定进行复查。本科(高中起点本科)的入学条件必须持有高中阶段学历,独立本科段(专科起点本科)的入学条件必须持有国家承认的专科以上(含专科)的毕业证书。经复查不符合条件者,立即退学,复查不受时间限制。

第三条 在册学生每学期必须凭学生证按规定时间到校办理缴费、注册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未经请假逾期两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四条 学生在校期间应按规定缴纳学费和相关费用。逾期(未办缓缴手续)欠费者,不予注册,并按第三条规定办理。

第五条 已注册的学生应如实填写《南京审计学院自学考试助学专业学生基本情况信息表》,报考独立本科段考生需填写《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报考资格及课程免考审批表》,如需申请免考课程,需填写《课程免考申请表》。学校建立自学考试助学专业学生档案。“学生基本情况信息表”内信息如有变动,应及时申报更改。

第六条 凡就读我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专业教学班的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得就读其他院校。入学注册后原则上不予变更专业,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专业,按照《南京审计学院自学考试助学专业专业调整管理办法》执行。

二、课程考试与成绩记载

第七条 学生必须按专业考试计划和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参加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各门课程(含相关的实践性环节)的考试和重考,逾期视为自动放弃。每门课程安排一次重考。上一年级学生的课程重考,应参加下一年级学生相同课程的考试。

课程考试的具体时间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确定,考试地点由所属市自学考试办公室安排。考试成绩及时载入《成绩记分册》。

第八条 理论课和实践性课程的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凡考试计划规定的各种实验实践环节,单独进行考核的,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均按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计算成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采用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五级制记分与百分制记分的换算标准:优为100-90;良为89-80;中为79-70;及格为69-60;不及格为59及59以下。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成绩在一年内有效。课程的重考成绩按实际成绩记分。

第九条 在每学年结束时,对学生要进行德育考察,主要是政治立场、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察。奖、惩、重大事件等情况在学生档案中记载。

第十条 在课程考试前,应对学生的作业、实验、缺课等情况进行检查,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该门课程考试资格:

1、该门课程缺课时数累计超过该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者;

2、该门课程的作业缺交次数超过三分之一者;

3、实验课缺做实验者。

第十一条 如发现考生成绩有误,或考生对成绩有疑问,可在省考试院成绩公布后一个月内到所在院(系)进行登记,由院自考办报南京市自考办负责集中查分,考生本人不得查卷。查分中,如发现差错,则由市自考办抽出有关试卷并妥善保存,同时将正确分数告知考生。保存的试卷在毕业时作为依据,供有关方面查验。

第十二条 课程免考参照《江苏省自学考试课程免考实施细则》执行。凡符合课程免修条件的,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院(系)同意,报院自考办及省考试院审核后方可实施。学位课程不予申请免考(外语课程符合《南京审计学院

授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办法》规定申请条件的除外)。

第十三条 学生如不选考英语

(二),需参加相应专业的换考课程的考试(一般为三门课程),且不授予学位。

三、学制与修学年限

第十四条 学制:独立本科段(专科起点本科):全日制2年,业余3年;本科(高中起点本科)实行两段制,即专业名称相同的专科和独立本科段,全日制4年。

第十五条 修学年限:在学制基础上修学年限可延长1-2年。

四、课程辅修与重修

第十六条 为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不影响本专业本班级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可于学期开学两周内申请(填写“课程辅修申请表”履行审批手续)修读本专业尚未安排教学的课程及其相关的课程。

第十七条 学生辅修课程门数一学期不得超过两门,主修课程门数加辅修课程门数总数一学期不得超过六门。

第十八条 学生课程辅修仅限跟班旁听,教材自理。第十九条

重修课程是指学校依据考试计划对该专业课程已安排并实施教学活动,学生考试未通过,而要求重新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第二十条 课程重修须在学期开学两周内由学生本人填写“课程重修申请表”,缴纳课程重修费,经审批后获得重

修资格。

第二十一条 参加重修的学生一般与开课年级学生同堂听课,并按要求完成作业、测验、实践等教学任务。

第二十二条 重修人数较多的课程,可单独组班重修。重修课时一般为该课程计划课时的三分之二,英语为二分之一。少于30人不开班。

四、退学

第二十三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退学:

1、以欺骗手段(如:有犯罪前科、吸食毒品等)取得入学资格的;

2、有不能参加正常教学活动的既往病史,由于本人隐瞒而取得入学资格的;

3、经学院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4、故意旷考或一学期课程考试都不及格的;

5、一学年不及格课程门数(含缺考课程)超过该学年应考试课程总门数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的;

6、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未申请续假,连续两周未参加学院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7、在学期开学二周内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8、在校修学最长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

9、在校违纪受到退学处理或校方认为不适宜继续培养的;

10、本人申请退学的。

第二十四条 学生主动退学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签署意见,院(系)学生工作部审核,经院(系)长(主任)批准后执行,并报院自考办备案。

对自动退学者,由班主任填写“学生退学登记表”,报院(系)学生工作部审核,并报院自考办汇总后报考试院备案;

对责令退学的学生,由班主任填写“学生处分登记表”,经学生本人签字后,连同有关材料报院(系)学生工作部审核,经院(系)长(主任)批准后执行,并报院自考办汇总后报省考试院备案。

第二十五条 学生退学,应交回学校所发的各种证件,办理退学手续。

对退学的学生,学院按下列标准退还该生已缴的相应费用:

学院正常开学3个月内(含3个月)退2/3学费和住宿费;

学院正常开学一个学期内(含一个学期)退1/2学费和住宿费;

超过一个学期的不予退费; 课程免考的不予退费; 教材费据实结算。

第二十六条 学校责令退学的学生,不得申请复学。

五、纪律与考勤

第二十七条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违者按《南京审计学院自考助学学生行政处分条例》,给予相应处分。

第二十八条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规则》,违者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二十九条 学生必须按时到校参加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因事、因病不能参加者,必须事先履行请假手续,凡未经批准或批准后超假不补办手续者,均以旷课论处。

第三十条 学生请假,应事先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填写请假申请表,经批准后生效。请病假需有医院证明,请事假需有相关证明或家长认可。

第三十一条 请假的审批权限为:

1、请假一天以内者,由班主任批准。

2、请假三天(含三天)以内者,由班主任转院(系)学生工作部负责人批准。

3、请假三天以上者,由班主任、学工部签注后,报院(系)领导批准。

第三十二条 对旷课学生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资格直至行政处分,经教育仍不改正者,令其退学。

六、毕业与学位

第三十三条 学生毕业时须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对思想品德作全面鉴定,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和组织对学生的鉴定。鉴定的重点应放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学习态度、工作表现等方面,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学生在校受违纪处分,以及考试违规情节与处理情况在组织对学生的鉴定中必须如实反映。

第三十四条 经鉴定,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合格,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与南京审计学院联合署章的毕业证书。

第三十五条 凡符合《南京审计学院授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办法》的本科毕业生,根据国家学位委员会规定,由南京审计学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成人学士学位。

第三十六条 学生修学期满,经补考仍有课程不合格,不能完成学业的,由学校发给写实性学业证明,对于不连续招生的专业,学生如希望继续学习,可转入自考相近专业学习和考试,原有考核合格的成绩将按自学考试有关规定予以承认。

七、附 则

篇8:论自学考试网络助学体系

网络助学以其及时性、全面性、交互性、覆盖范围广等优势,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学考试的工学矛盾,为考生建立一个虚拟的校园环境,满足考生对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考生提供突破学习困境的途径。然而借助不断更新变化的信息技术,自考网络助学还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逐渐地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自考网络助学体系的基本状况:

1. 自考网络助学体系主要包括学、测、评以及交流互动等板块。学习支持是为自考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而提供的各种活动,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学习支持服务包括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分享,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呈现课程教学资源,例如网络课件、视频流课件、电子图书、光盘课件,结合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生动地展示课程,还包括政策信息的发布、信息公告、开设课程和相关学校的介绍,学习帮助等相关信息的分享,给学生呈现和分享各类信息,让考生掌握与考试相关的最新信息和状态。测是在通过网上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的测验,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近况。主考院校以及官方举办的自考网络助学有对考生的网上学习进行及时的测验,不但能够使考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而且也为教师提供依据,为学生提供更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资源。而对自考网络助学综合评价方式的尝试,使网络助学和自学考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网络助学综合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国家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对考生参加面授教学活动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记录为过程性评价成绩,最后和国家统考成绩加权合并得到最终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打破了一考定结局的僵硬方式,使评价方式更灵活、更综合、更全面、更省时,也使网络助学更加立体化,为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网络评价方式也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交流互动板块是给考生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交流沟通互动的桥梁,主要通过E - mail、BBS、QQ、Blog、视频会议等交互工具相互联系沟通,使考生之间相互督促学习,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甚至是朋友关系,建立网上班级,让考生感受到虚拟校园的氛围,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助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网络助学中跟学生学习情况相关的数据统计过慢,信息不全,学生很难全面了解自己整体的学习情况。二是有些网络助学的页面设置或是网络操作不方便,使用户体验不好,希望能够简化操作过程,使操作简单明了。三是网络助学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高。网络助学的教师大多是兼职的教师,全职教师的比例很小,所以学生的问题就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即时地解答,教师投入的精力有限,这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降低了对网络助学方式的信任程度。

2. 自考网络助学实施主体的自律。网络助学的参与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主要有社会助学机构、自考助学院校以及国家考试管理机构。社会助学机构的助学主要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不可避免地具有商业化倾向,在竞争激烈的各种助学机构中,有些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考生,赚取利润,难免会出现欺骗考生的情况,只顾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往往忽视了助学的效益和质量,其质量低以及商业化气息太浓致使考生对其信任度不高,但是社会力量是网络助学的一股强大力量,要在其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才能更好地推动网络助学的前进。很多主考院校都在进行自考网络助学活动,意味着“考教分离”的原则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但主考院校集中了强大的而有效的教学资源,这是任何一个网络助学主体都不能拥有的优势,因此也成为吸引众多考生的一大亮点。但是要坚持考教分离,就需要各主考学校本身的自律。主考学校是引领网络助学走向正确方向的主力军,应该更加注重助学的质量和教育功能,不应该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学校应该坚持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坚守这座文化的堡垒。而官方的自考网络助学具有强大的权威性,以各种方式参与网络助学活动。这种官方助学方式比较正式严肃,考生具有很强的信任感。由全国自考办牵头,与华夏大地网合作,省考办、地方考办、部分院校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综合评价平台,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和部分院校积极加入,需要各级考办和学校的积极配合,采取认真严肃的态度,才能做得更好、做大、做强。而最关键的是,全国自考办自身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在督促自身的同时,还要监督好下级以及各学校的工作。

3. 自考网络助学的规范监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良好的外界环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的有序运行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限制,为其创造一个具有法律保障的外部环境。自考网络助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网络化时代,更多的个人或机构会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利用虚拟的网络世界骗取考生钱财,同时,网络信息泛滥、混杂、不可靠,也会使考生对网络助学的信任度降低,因此,更需要行之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自考网络助学活动,这样可以很好地规范管理网络助学活动,提高网络助学的质量,使广大考生能够放心地使用网络助学。目前,对于自考网络助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应该建立自考网络助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应该要更加重视对社会助学机构的注册、审核和监督,同时自学考试机构和相关行政部门严格依法管理网络助学活动。

二、自考网络助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 坚持整体性原则。体系是由若干个相关的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各个系统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各个系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自考网络助学体系作为一个正在不断构建和完善的体系,必须坚持整体的原则。自考网络助学规范监督系统是整个体系的外部保障,自考网络助学自律系统是体系发展的内部动力,自考网络助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则是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前两者共同促进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改善和进步,外部保障和内部动力也相辅相成,只有各个系统之间共同进步,整个体系才能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2. 坚持提高助学质量不动摇的原则。虽然很难给助学质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指导考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以及能够提升考生的整体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都是助学质量高的体现。网络助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坚持提高助学质量的原则,因为整个体系的构建最终的目的是在助考的同时,要育人,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各自考网络助学主体在助学活动中应该时刻牢记这一原则,避免被一时的经济利益诱惑,而忘记真正的助学本质。在构建自考助学体系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时,要充分了解自考生的特殊性,不同于全日制的在校生,自考生具有年龄层次不一、学历层次不一、学习基础不一、背景不一等特点,因此要遵循教育规律,满足考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不同层次类型的考生都能够受益于网络助学。

3. 坚持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原则。“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都能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成为“学习型社会”社会形态特征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学习活动的普遍性、学习机会的充分性、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等,教育将处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1]。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所有人都有权益和权力学习,学习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扩展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消除学习的障碍。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为基础,以社会助学为支撑结合国家考试的高等教育形式,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灵活性、全民性等特征,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可见自学考试不只是单纯地以考促学教育形式,其中还蕴含着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种网络助学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并深刻理解终身教育。所以,自考网络助学体系的构建要坚持这一原则,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4. 坚持发展性原则。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从最初的不完善到现在的逐渐完善,社会助学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理念以及科技的变化而改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自学考试中的作用,网络助学方式应运而生,并且要不断地去适应自学考试的发展,满足自考生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自考网络助学体系发展趋势

1. 建立以全国自学考试中心为主导、以省市为单位、各助学院校共同参与、助学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一个综合的助学平台,同时其他社会力量的网络助学活动共同存在,形成一个官方和非官方并存、自上而下覆盖全国的自考助学网。在纵向上,全国自学考试中心牵头带领各省市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综合的助学平台,是一个自上而下、密切配合的平台,在这样的综合平台上,资源的整合更加完善、充分、可靠,能够充分调动各级自考办以及各助学院校的积极性,各省市之间既有相互配合也有相互竞争的关系,各主体之间相互督促,从而能促进整个助学体系不断完善。除了在纵向上,在横向上,也会形成官方和非官方并存的局面,官方的自考网络助学是以国家自学考试管理机构为主而建立的系统,而非官方的主要是以社会力量为主,通常是一些社会助学机构,这些机构以各种形式进行网络助学活动,有可能是与高校或自学考试中心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有可能是独立地进行网络助学活动,比如建立自己的助学网站。官方和非官方的同时并存,起到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这种纵横交错的网络助学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考生的需求。

2. 促进自学考试和其他教育形式的衔接与密切合作,自考生中大部分是在职考生,他们对提供自身的职业技能有强烈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他们更需要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形式,中职、高专院校具有雄厚的软硬件教育资源,这些院校应该更多地加入到自考网络助学的大军中来,可为自考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专业教育资源,也就意味着可以打通职业教育和自学考试之间的通道,努力寻找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的途径。自学考试本身具有远程教育的特征,与远程教育具有某些相似性,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给自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自考网络助学的探索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其他教育形式的优点,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对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处在前沿的位置。为此,要加强与这些教育形式的密切合作,共同寻找让更多人享受良好教育的良方。

3. 网络助学综合评价方式的全面推进,全国大部分省市将会加入,各省市的自考办以及相关助学院校将会陆续加入,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各省市的助学形式。网络助学综合评价的诞生打破了以往的一考定结局的方式,以往的评价方式是以国家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而网络助学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加人性化、更加全面化、更加立体化,不仅仅是以考试为准,学生平时的表现也纳入学习成绩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从网络助学综合评价方式效益出发,有快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的势头。

4. 课堂的教学方式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近两年来,慕课浪潮席卷了全球,其中吸引人的是其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新颖而又高效率,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引导者,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掌握者,对知识的领会更加深刻。而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不同,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不利于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占据主要地位,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让很多学生和教师不太适应,但是在未来的探索中,自考网络助学应该不断尝试新的课堂呈现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去实现翻转课堂的形式,让自考生加入属于自己的慕课中。

5. 移动学习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目前,据e Marketer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总量将达到17. 5亿,而随着智能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3G和4G网路的发展,智能手机用户增长迅速。中国是世界上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将超过5亿。由此可见,巨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也为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移动学习平台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同时3G和4G网络的逐渐普及也为自考网络助学移动学习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平板电脑的使用也逐渐普及,因此,开发自学考试移动学习客户端也成为一种趋势,客户端的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可以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云计算的普及也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整合全国各地的有效可靠的学习资源,把这些资源储存在同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自学考试网络图书馆”,使全国各地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这也将是网络助学需要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4503工作面安装总结下一篇: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