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及问卷

2024-08-2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及问卷(精选9篇)

篇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及问卷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为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年级间的差异,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了解。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并提出我们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目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群体,正处于心理的转型期,具有特殊性。我们调查的目的是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年级学生间心理上的异同点,了解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我们的一点建议,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希望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2 对象和方法2、1对象

天津工业大学09,10,11级学生共60人,每年级20人,男女生比例为1:1。09级为机械专业学生,10级为管理专业学生。

2、2方法

我们小组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数据,辅以简单的访谈,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我们就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恋爱,人际交往以及挫折压力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3 数据统计结果及说明 3、1 大学校园生活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题,但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第一题中我们问到了入学动机,这道题选择最多的是“为了今后就职方便”占61.67%,可见工作问题是萦绕在每位大学生心头的大事;还有就是“想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占38.33%,提高自身素质,增长知识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初衷,但落实情况如何呢?或许还需要我们每个人更自觉;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有13.33%的大学生是想做学问的,这或许就是未来研究性的人才;还有一个发现就是没有同学选择“为出国打基础”这项,也就是说我们的同学很少考虑到出国。同学们选择不同的选项,正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人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态度。我们还发现其中“由于父母老师的规劝”这项也占有15%,有很多同学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规劝才上大学的。心理学上讲,来源于兴趣,爱好,好奇心的内在动力能持续有力的推动你奋斗;但来源于父母的期待,个人利益的追求等外在动力的推动作用小于内在动力。希望这部分同学能将外因转化为内因,更有助于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第二题中我们问到了:进入大学后你的心态,有8.4%的学生选“终于解脱了可以好好玩”,16.67%的学生选“平时多玩,期末努力”,55%的学生选“学习和玩两者都要”,11.63%的学生选“一心一意搞好学习”,1.7%的学生选“多投身于社团或其它活动中”,6.6%的学生选“其他”,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同学在平时比较放松,临近期末时才较为紧张。进入大学我们要放松,享受青春,但是读书不系统,考试只注重分数也是不良学习态度的表现,这种影响或许会体现在我们将来的工作中。还是建议同学们学点什么,持之以恒。

第三题中我们问到了:“是否对学校教育产生不满”,有30%的学生选“经常有”,有58.33%的学生选“偶尔有”,有11.6%的学生选“很少有”。这说明我的教学质量在学生中大多数时刻还是被认可的。

第四题中我们问到了:是否思考人生意义,有40%的学生选“经常有”,有43.67%的学生选“偶尔有”,有15%的学生选 “较少有”,有1.33%的学生选“无”。这说明我的学生对于人生还是大多数有思考,有计划的。

第五题中我们问到了:是否担忧自己前途,有36.66%的学生选“很担忧”,有51.66%的学生选“一般”,有11.66%的学生选 “不担忧”。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将来并不是很有信心。

第六题中我们问到了:对校园生活的评价,有56.66%的学生选“ 很一般”25%的学生选“三点一线,很枯燥”,11.66%的学生选“有滋有味”,6.67%的学生选“非常精彩”,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并不是十分的满意。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这从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第二十题是关于“大学里的排名对你有影响”。排名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既担心它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又希望清楚的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年级认为大学里排名对自己影响一般的超过半数,基本没影响的占到20%和25%,影响很大的只占5%以下。但反观大三年级影响很大的有35%,影响比较大的有45%,一般影响的有15%,基本没影响的只有5%。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经过我们进一步了解知道这其实与专业相关。机械学院每年要按比例挂人,排名是重要依据,换言之你考到很高的分数还是要看整体情况,这无形加大了竞争的压力,这种做法合理吗?很值得我们深思。与之相比我们应该觉得是幸福的。3、2

人际交往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

第七题关于“是否赞成大学生谈恋爱”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将近80%的同学是赞成谈恋爱,其中在大一年级的调查中“不赞成”和“没必要”的几率几乎为零,相比之下大二和大三中选择该两项的比例分别为15%和50%,结果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但细想之下却也在情理之中。对于恋爱问题,刚从森严的高中走过来的大一年级新生,对于没有恋爱限制的大学生活充满向往,相比之下在大学校园生活过的一到两年的同学经历过了大一的新奇懵懂变得更加成熟,对待恋爱问题想得更远也更谨慎,加之就业考研的压力随之而来更是无暇顾及这方面。

第八题关于“与异性交往的现状”,虽然我们再三说到大学生的恋爱,但从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关系大部分还是“纯洁的战友关系,”因为每年级中都有近一半人选择了“一般交往”这一项;恋爱中大二年级的最多,有15%;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大三年级我们调查的这些人没有人选择“无交往”这一项,这是否可以说明到了大三我们每人都已经历了恋爱。

第九题是关于失恋方面的调查,大一年级新生同样表现出了年轻人的不羁与潇洒,25%的人认为“可以接受”,70%认为“人人都会经历很正常”,而大三中有20%的认为“完全不能接受”,大一大二中几乎没有人选该项。不过总体来说对于失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很看得开,但因失恋问题而跳楼自杀的也不是没有,所以对这种问题,同学们也不能小视,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时要及时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周围的朋友失恋时也应该及时开导他(她)。

第十题关于“你和班上的同学关系”,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关注,毕竟每日相处的人都是自己的同学。通过我们的调查数据发现,总的来说有2/3的同学在班级交往中充满自信与同学关系融洽,有几个玩得来的好朋友,同时还存在1/3的同学关系一般,有的甚至“路上遇到也不说话”,不过这种情况在我们周围确实也存在。

第十一题关于“你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你感到压力”的调查,不同的年级比较来看大

一、大

二、大三的情况基本上差不多,大一年级虽是新生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并没有因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而受到什么影响。随着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年轻的一代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更加的随意,有25%的大三“经常会”感到压力;大二的有10%“经常会”;而大一只有5%选择“经常会”。不过我个人给这种现象的解释是越接近毕业同学的压力会越大,这种压力也可能会转移到交际方面。

第十二题关于“如果和同学发生争执,你会”的调查发现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发生争执时有65%的同学会选择好好与他(她)沟通,看来大多数大学生在处理人际纠纷上还是比较理智的。能够理性的处理人际矛盾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第十三题关于“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63%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10%甚至会产生对抗心理、怨恨,有27%的同学会向朋友倾诉心理的委屈。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解决,心情郁闷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但影响学业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得到重视,同学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地压抑和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

第十八题是关于“你是否害怕在大众面前讲话”。沟通表达能力是我们步入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需要过的第1关就是面试。据调查沟通能力也是雇主最重视的问题之一,这具体体现在讲话的逻辑性方面。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大二年级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能力。因为我们的比例是各占50%,不如大三的学长们,甚至还略低于学弟学妹们。但我们欣喜的看到有70%的大三同学已经觉得在大众面前讲话并不是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大群熟悉的人面前滔滔不绝,和在一大群不认识的人面前讲话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要多加锻炼,在面试中面对专业人员时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第十九题我们问到了嫉妒心理,我认为嫉妒心理人皆有之,如果你真的可以做到心无半点嫉妒,那么你已经超然了。但是这要适度,适当的嫉妒可以激发自我前进,但超出正常的嫉妒是极其危险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悲剧。周瑜的雄才大略,意气风发最终输在了善妒上。但如果因为同学的穿戴比自己好而否定自己是不明智的,显然大家也都知道这一点,大一大二学生80%以上都选择了无所谓这一项。这正是大学生日渐成熟的理性之所在,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但大三年级同学受其影响较大,45%表示会嫉妒,30%的人会自卑。其实我想说我们要比较的不是今天的穿戴,而是明日的成就!

总结:人际交往看似简单,可它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左右,拥有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你的生活变得舒适,惬意,也在工作中给予你更多帮助。当然,槽糕的人际关系不但影响你的学习生活,长期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会让人产生压抑的情绪,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患上各种心理疾病,更有甚者会产生轻生念头。从我们的这次调查中看出当代的大学生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3、3 心理求助方面

无论我们是否情愿,生活中总会有乌云出现。如何让乌云及时云开雾散,不至于形成暴风雨,同时,抓住成长和变化的机遇,使自己在难得的走出危机的动力之下主动做些什么,是非常有意义的。

除了积极地应对危机外,个体还可以在许多建设性的主题上有所作为。比如,正确认识危机,以豁达的心胸面对危机,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面付诸努力,学习设定自己的目标,形成解决困难的计划,并且积累积极实践的丰富的经验财富,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形成自身独特的评价、处理的方式。这是必要的自助。

第十四题是关于“你不开心,感到郁闷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发泄”,选吃东西听音乐和找朋友聊天的占了63.67%,而选择进行心理咨询的仅占1.67%,也就是说,大一大二大三年级60人中,只有一个人会在第一时间选择进行心理咨询。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是不愿向不信任的人敞开心扉,一种本能自我保护,还有一种可能是大家没有一种危机意识,只道是心情不好,根本没当回事,待到发现时,已经走到极端了,就很难治愈了,至少会留下些许阴影。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选择记日记来调节心情的大一中没有,大二年级只有1位,大三有7位,在大三中竟是最具人气的方法。

第十六题我们就心理咨询室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提问。发现,从未去过的同学占76.67%,按不同的年级大一中85%,大二中95%,大三中50%,看来还是大三同学的压力更大一些,有一半的同学都去过咨询室了,大概可以预见我们也会在未来的一年中,也是一个心理脆弱期吧。

第十七题我们问到,如果自己真的有了心理问题会不会去寻求帮助?结果和前几题大同小异。绝大部分人会去找专家,5%的人说自己不会去,这部分人的构成比较有意思,是大一占10%,大二占5%,可见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理性地看待一些事情。

总结:同学们还是很重视心理问题的,这点很好,重视是正视的前提。我们还是一贯坚持同学们去接受心理老师的专业指导,毕竟老师拥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对大学生的生活也很了解。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同学不会把心理辅导当作首选,那我们就建议这些同学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了。3、4 心理压力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不可避免。同样,幻想没有坎坷与挫折的人生、生活也是不现实的。相反,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重视挫折教育。

第二十,二十一题我们连续问到“大学生自杀以及对这一行为的看法”。大学生自杀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在我们的调查之中有15%的人在过去想过自杀,大二年级选择这项的人比其他两个年级要多。自杀是一种消极的解决问题方式,有很多原因导致大学生自杀,有人总结说: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困难和家庭变故,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几个主要原因。而恋爱挫折和学习压力这两项更是高居排行榜。

在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杀这一现象时,多数同学表示惋惜,甚至有40%的大三同学表示很可笑,也有同学表示理解。在历练中成长,在逆境中成才,不顺心的事是我们必然会经历的,因为失恋,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结束生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应多想想父母。

第二十三题是关于“大学生经常出现的情绪”。虽说大学是“象牙塔”但压力还是会如影随形,从而导致我们情绪上的变化。大一大二年级最常出现的情绪是“郁闷,无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1]这种情绪产生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自我的不满足与行动的脱节。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更应该脚踏实地!大三则是“不满,愤懑”占多数,愤懑应该找一个合理途径发泄出来。

第二十四题中问到“什么事情最令你困扰”最令学生苦恼的就是就业问题,它伴随着我们大学的始末。大一大二的同学选择此项超过半数。而大三年级的同学更多的选择了家庭因素。这主要是家庭对学生的期待很高,也施加了压力,其次是学业和感情因素。

第二十六题中问到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大学生的心态。有35%的人自信乐观,相信自己可以创造未来,有42%的同学迷茫彷徨,还有15%的人选择逃避。我们的观点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及早面对。迷茫的人不要再这样下去,开始清晰的思考人生,然后努力准备,掌握住我们可以掌控的部分。4 分析及结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不自信,对将来就业的担忧。

就业虽然困扰我们,但我们对于就业并不十分清楚。很多人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就业问题,年年是热点,虽然国家也大力实施政策保证就业,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知,要求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根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为此,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根据地方城乡建设需求,在城市社区及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积极设立地方项目。要推动出台本省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办法。要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切实做好招聘录用、落实岗位、离校服务等工作,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岗有编。各省级主管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鼓励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有关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进一步扩大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规模。应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通知还强调要普遍建立地方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等机构,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2]。

我们建议那些迷茫的人:先要梦想目标,因为他们是原动力。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方向不要走错,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转变观念,乐意服务于基层,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实现我们的价值。最后就是积极储备知识,锻炼能力,朝目标自信的迈进。

其次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大学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情况不乐观。按照国际惯例,每1000名学生应有一名心理辅导员,学生只知道心理咨询中心的存在,却都将其束之高阁。

我们的建议:学校角度,设公共课及团体辅导。学校心理咨询结构的进一步完善。适时的对大学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发现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帮助。

学生自身角度要转变观念,正视心理问题,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接受心理辅导。“5·25”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我们学校最近开展了第九届学生心理健康节暨2012届毕业生凡理健康辅导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希望同学们多多参与,肯定能从中受益。但如果你真的不想与人沟通,那么你要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

①、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是用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鼓励自己,安慰自己,调整不良的心理。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己,接受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学会从零开始,心向未来;在学业上要追求无止境,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要学会知足。

②、情境迁移:

遇到苦闷或愤怒的情境时,可以把注意力从消极的方面转移到积极方面去,尽量避免或减轻精神创伤,使自己的情绪恢复到稳定。比如,可以听音乐,散步,和知心的朋友聊天,逛公园等。这对消除烦恼,缓解紧张的情绪大有益处。

③、情绪宣泄: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是个体在产生痛苦时、悲伤忧郁时,通过适当的方法、渠道进行发泄,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如向师长亲友、同学朋友倾诉一番,把自己的委屈、烦恼、痛苦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或干脆通过体力劳动、唱歌、运动等形式发泄一下,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或在空旷的田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④、讲究处事技巧: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不妨暂时避开对方一段时间,或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这么做并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或因某种事情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时,最好把这件事尽快忘掉,不要去想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最好配合转移思维,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方面去,这种重新投入到新的一件更高尚的、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以冲淡感情上的不愉快或痛苦的现象,称之为“升华”。

⑤、学会自我放松:这种方法是要学会四肢放松,并获得安静,能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的松紧、轻重、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放松的效果。自我训练法能改善生理功能、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等,可达到排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⑥、要经常自省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在接受外界帮助的同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乐观面对生活。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我们也提出以下建议: 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③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④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9]。

结论:人生的路在自己的脚下,其实,青春就是这样,不听劝,瞎折腾,享过福,吃过苦,玩过票,碰过壁,使劲折腾,折腾累了,才发现自己转了一个大圈儿,却又回到了原地。可是,却从不后悔,也并不埋怨,因为不转这个圈儿,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原地”在哪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剖析大学生自杀五大原因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注:另附材料两份,其一调查问卷,其二统计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1、请问您的性别?()A男 B女

2、请问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入学动机:(多项选择,数量不限)()

A为了振兴中华

B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

C想做学问

D想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

E想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

F为出国打基础

G为了今后就职方便

H由于父母老师的规劝

I想过几年自由的日子

J想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k对结婚有利

L其他

4、录取的专业和自己的愿望 A非常符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相差太远,很不满意

F无所谓

你的第一志愿是,大学名: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__________________

5、进入大学,哪种感觉最符合你目前的心态?()

A终于解脱了,可以好好玩了 B平时多玩点,到期末再用功学习C学习和玩两者都要 D一心一意搞好学习

E多投身于社团或其他活动 F其他:

6、你是否对学校或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的心理?()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很少有

7、你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目标()

A经常 B偶尔 C较少 D无

8、你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吗?()

A很担忧 B一般般 C不担忧

9、你对你的大学校园生活怎样评价()

A很一般 B三点一线,很枯燥 C有滋有味 D非常精彩

10、你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吗?()

A.赞成 B.不赞成 C.有时好就可以谈了 D.完全没有必要

11、你失恋后你会伤心吗?()

A.不会 B.会 C.看情况 D.无所谓

12、对异性交往的现状()

A一般交往 B有玩的很好的异性朋友 C有过约会 D恋爱 E单相思 F失恋 G无交往 H其他

13、你和班上的同学关系如何?()

A打得非常火热 B有几个玩得要好的朋友 C一般般 D路上遇到也不会打招呼

14、你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你感到压力?

A 经常会 B 偶尔会 C 根本不存在

15、如果和同学发生争执,你会()

A坚持己见 争论到底 B和他好好沟通 C懒得与他继续讨论下去

16、当你不被理解、信任时,你会()

A产生对抗心理 B心情会压抑 C怨恨 D与之产生冲突 E向朋友倾诉心里的委屈

17、你不开心,感到郁闷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发泄?()

A吃东西、听音乐 B写日记 C找朋友聊天 D进行心理咨询 E外出散心 F其他

18、遇到挫折时你会()

A独立应对 B寻求老师长辈的帮助 C寻找同学朋友的帮助 D走一步算一步

19、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你会去寻求帮助吗?()

A一定会 B可能会 C应该不会 D绝对不会 20、你是否害怕在大众面前讲话()A是 B否

21、看到别人穿戴比自己优越,你会()A嫉妒 B自卑 C有点怨恨 D无所谓

22、大学里的排名对你有影响吗?()

A很大 B比较大 C一般 D基本没有?

23、在过去,你是否想过自杀?()A是 B否

24、你经常会出现的情绪()

A郁闷,无奈 B不满,愤懑 C敌对情绪 D以上均无

25、以下什么事情最令你困扰()

A学业 B家庭 C感情 D就业 E人际交往 F其他

26、遇到压力你会向谁求助()

A家人 B亲人 C男/女朋友E老师 F学长 G专业人 H不找任何人 J其他

27、面对学习,就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你()

A自信乐观 B迷茫彷徨 C逃避 D

28、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知心朋友 其他 D

篇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及问卷

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我们特意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根据自身情况为我们填写这一份问卷,内容仅作为分析之用。谢谢您的配合!

性别: __学校:______ 年级:__专业:___________

1.您平均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A.500~~800

B.800~~1200

C.1200~~1600

D.1600~~2000

F.>2000

2.您一般在哪里买衣服相对多一些?

A.淘宝

B.商场

C.专卖店

D.一般的铺子

3.在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伙食费、学习投资外,您在其他项目中花费由高到低依次是——(排序题,没有可不选)

A.烟

B.酒

C.化妆品

D.爱情

E.休闲娱乐(旅游、聚餐等)

F.衣服

4.如果现在给您一大笔钱时,您最想干什么?(可多选)

A.消遣(吃喝玩乐)

B.旅游

C.把它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D.把它捐给有需要的人

E.创业

F.用它学点有用的东西

5.当看到您喜欢的商品,您购买时是否会在意它的价格?

A.会

B.不会

6.如果您买到伪劣商品时,您会怎么办?

A.去找商家换或是退货

B.自认倒霉

C.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D.其它

7.如果您当月的生活费超支了,您会感到紧张吗?

A.会紧张

B.无所谓

C.从来不超支

D.赶快找兼职去赚取生活费

8.在购物时,您是仔细观察,试穿(试用)后才做决定还是当机立断,顺眼就买?

A.货比三家再看

B.只要想要就买

C.感觉合适就买

9.当别人买了名牌或是高档品时,您 会羡慕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

10.您父母给您打钱时,是一次性打还是分期打?

A.一次性

B.分期

篇3: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策略初探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见表1)

我系预防医学专业、医学信息专业2008级新生共83人, 其中男25人, 女58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所有新生进行调查, 问卷中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家庭教育状况、曾经的学业状况、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等9项内容。问卷当场发放并回收, 回收率为100%。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调查结果及讨论

2.1 家庭状况危险因素

2.1.1 家庭结构

所有学生中有3人的家庭为父母重新组合家庭, 7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其余生活在完整小家庭或大家庭中 (见表2) 。来自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学生, 曾经都遭受过丧失完整家庭所带来的心灵创伤, 对身边人的态度和行为更为敏感, 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对这些相关方向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重视, 并有了很多研究成果。来自单亲家庭的“问题”学生的心理缺陷主要表现在情绪、情感、人格以及行为等方面。在单亲家庭中, 由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的变化给个体带来的创伤容易促使个体产生逆反心理, 造成交往沟通障碍, 不利于个体的社会化发展[2]。

2.1.2 家庭教育方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所有学生中有5人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放任式, 12人的属于专制式 (见表3) 。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文化程度所决定的, 有50.6%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或初中以下。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完全放任自流, 使子女在家庭中得不到心灵上的关爱, 更体会不到平等、尊重和民主, 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来自于这样家庭的学生, 其人际交往能力、自控能力较差。

2.1.3 早年生活情况

被调查学生中6岁以前与单亲共同居住的有2人, 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居住的有17人 (见表4) ;现仍有11人同单亲、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居住。6岁以前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 许多家长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 孩子在生活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 当受到挫折时得不到及时的宽慰和鼓励, 会感到无助。祖父母、外祖父母往往会怜爱孩子, 对他们加倍疼爱甚至溺爱, 娇宠、纵容孩子, 使他们形成脾气急躁、自私、任性、不分是非等性格缺陷。同时他们有对完整家庭的渴望而又不能实现, 长此以往会形成忧虑、抑郁的性格特点。许多调查研究显示, 6岁以前没有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孩子, 成年后存在感情脆弱、社交能力差等问题。

2.1.4 家庭气氛

被调查学生中有16人认为自己的家庭气氛不和谐或很不和谐。家庭气氛不和谐使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相互支持。一个家庭中, 争吵、挑剔、冲突越多, 孩子感受到的消极情感也就越多。有一些家长甚至将愤怒迁至于子女, 对子女打骂, 使子女形成逆反、怀疑、对抗的人格特征。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忽视, 亲子关系紧张, 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形成孤独、抑郁、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

2.1.5 家庭经济状况

被调查学生中有3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14人家庭经济困难。来自于经济状况较差家庭的学生, 缺少社会支持及就业机会, 使他们在入学时就存在心理压力。高昂的学费往往是一个贫困家庭倾其所有都难以支付的。同时, 家庭对学生有过高的期望, 造成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 使学生常有挫败感, 形成浮躁、自卑、苦恼、抵触等消极情绪。进入大学后, 贫富差距明显, 导致经济状况较差学生心理失衡, 不少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见识少, 对自己的评价低、自信心不足, 从而不愿与别人交流, 没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更使其加重了心理负担。

2.2 个体危险因素

2.2.1 性格特征

被调查学生中有14人认为自己的性格偏内向。性格偏内向的人不愿与人交流, 一旦出现负性事件, 无法从外界获得帮助;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偏执、易冲动等非理智的过激反应。

2.2.2 不良嗜好

被调查学生中2人有吸烟史, 1人有酗酒史。一些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无法解决、情绪无法发泄时可能就会选择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此来麻痹自己, 获得精神上的暂时放松。长此以往, 不仅原本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还可能导致生理健康问题。

2.2.3 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被调查学生在遇到负性事件时, 有17人选择独自忍受, 有5人选择通过体育运动发泄, 其余人选择找他人倾诉, 没有人选择做心理辅导 (见表5) 。这就说明心理辅导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有距离的, 或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没有正确的认识, 或是没有听说过这种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大学生会遇到学业、交友、恋爱、就业以及自己家庭多方面的问题, 经常独自忍受所有压力的学生最后可能就会由于长期生活在压抑、封闭、紧张的状态下而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2.3 其他危险因素

被调查学生中有42人所就读的中学为市级或区级重点中学。原来就读在重点中学的学生在高中时就比别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 学习紧张, 竞争更为激烈, 课余时间少, 没有与同学、朋友真正交流沟通的时间, 家长的期望也更高, 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些在高中时期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到理想的大学就读, 难免会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些优秀的学生到了大学后, 会得到教师的信任、同学的认可, 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也较高, 一旦现实与期望不符, 也会随之出现一些应激问题。

3 建议

针对我系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危险因素, 下面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和建议。

3.1 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整理, 并建立档案, 其中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 (与谁共同居住、家庭经济状况等) , 学生的在校表现 (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特长、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 , 个性特征分析, 既往情况 (中学时期的表现、患病情况) , 与学生的谈话记录等。这样教师就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关注存在危险因素较多的学生, 早期发现问题征象。

3.2 分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

我系学生为三年制专科学生, 学生在这三年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有差别。大一学生面临入学初期的环境适应, 大学时期学习方法的调整, 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对大学时期生活的整体规划等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班级活动, 增进师生、学生间的了解, 增进情感, 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消除紧张、陌生的感觉。对大二学生要做人际关系、恋爱观方面的辅导, 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完善个性。可以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使大二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情绪的调节方法, 保持健康情绪。鼓励大二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大三的学生面临求职问题, 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耐挫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可以组织座谈活动, 请年轻教师和已经毕业的学生给他们传授求职技巧、简历制作技巧, 鼓励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畏惧, 要调整目标、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 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3 辅导员针对个体进行个体化教育

大学时期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较重, 管理的学生数量多, 所以师生关系不像高中时那样亲密, 学生如果遇到问题不愿寻求教师的帮助, 问题得不到解决, 长期积压, 最后就会出现心理障碍。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做到接纳有问题的学生, 并及时地帮助他们。为了尽量减轻工作压力, 教师应熟悉不同学生的危险因素, 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疏导,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3.4 动员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

在现阶段,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完全的, 都存在局限性, 学校不能惠及所有学生而家庭缺少专业的、科学的教育手段, 因此, 学校与家庭联手才能更有效率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家长应大力推行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方式, 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使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避免其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薇莉, 苏文明, 王政书, 等.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5 (3) :1~5.

[2]徐晶.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途径的模式构建[J].新西部, 2008, 18:148~149.

篇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及问卷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迅猛,学习压力大,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本调查针对青岛某高中2010年在校的高三、高二学生展开,共选取了8个班344人作为测试对象,调查选用SCL-90量表。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调查得出,症状总分大于160分、有一定心理问题的高三学生占被调查总人数30.53%;其中大于250分、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有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21%,他们的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分数已经远远超过2分,需做进一步检查;各因子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以上调查说明,高三学生各因子分数中,强迫症状、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值明显偏高。

1.2该校学生与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该校学生样本数据与常模统计比较后的结果是:学生样本的强迫症因子显著高于常模,焦虑因子也高于常模,抑郁、人际敏感显著低于常模。从各因子得分排序来看,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强迫、焦虑、抑郁,常模组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偏执。从高中生研究样本与常模比较看,学生强迫问题较多,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

1.3高中生SCL-90各因子的性别比较。调查結果显示:男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在强迫、焦虑2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从各因子分的情况(检出率)和男女生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发现,在心理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时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4高三与高二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情况比较。总分人数比较:症状总分大于160分、有一定心理问题的高三学生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53%;高二级部有问题学生只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2.03%。各因子分数比较可以发现,高三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均高于高二年级,高二学生只是在抑郁、偏执两个方面得分高于高三学生。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高,离高考的日益接近,学生的压力在不断升高,心理问题学生的出现概率有增加的趋势。

2对策与建议

2.1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

2.2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工作过程。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直接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网络咨询等等。个别咨询可以解决学生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2.3.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自觉、有意、有序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有效地避免和防止学科教学中心理问题的发生,力求让学生在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快乐积极的学习。

2.4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必须把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让家长深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会尊重自己的子女,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角色与孩子沟通、交流。家长要认清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绝大多数在家长身上的道理,与孩子一起成长。

2.5通过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健康的人格、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和召开感人的主题班会、形成良好的班风与集体舆论等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所有生活之中,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6学校成立心理教研组。以专职教师为核心成立心理教研组,凝聚各方优势资源,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各种针对教师与学生的校内讲座与心理知识培训,可以加强教师们的“育心”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断提升心理素质。

2.7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是为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专门设置的,他们主要负责开展班级心理活动,普及心理知识、促进大家的心理健康。班级心理委员在联系学生和心理老师、促进班级整体心理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中学心理辅导[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2]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篇5: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同学要如实填写哦,谢谢合作~~~

1、刚开学时,面对陌生的同学,你会

A主动找话题与同学讨论B不会主动,但参与同学的讨论C羞涩不愿开口D无所谓,看心情

2、某同学的某些言行你不喜欢,你会

A找好朋友发牢骚B尽量减少与他(她)交往C处处与他(她)作对D表示理解,并调整适应

3、学校举行活动你很想参加,但周围朋友没有兴趣,你会

A自己去B放弃C说服朋友和你一起去D犹豫不决

4、与朋友发生矛盾你会

A找到自己的不足与朋友解释B认为错全在对方等待对方道歉

C大吵一架再也不理他(她)D看心情而定

5、锁门时你有什么习惯

A总觉得门没锁好反复检查

B锁好门直接离开

C离开后又总觉得门没锁再跑回来检查

D没注意

6、你决定要做好某件事后

A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B三分钟热血不会坚持

C能坚持一段时间后来慢慢放弃D不知道

7、每个月向父母要生活费时你会

A尽可能多要,因为周围同学都比自己多

B按实际需要

C平时节俭,要很少

D父母给多少是多少

8、与很爱的男(女)朋友分手后你会

A从此萎靡不振B马上重新找一个C调整一段时间后恢复D抱怨自己被骗痛恨对方

9、你认为交友中最注重哪几个因素?(多选)

A性格B兴趣爱好

C道德品质D处事作风

E个人能力F学习成绩

G长相H家庭状况

10、你认为压力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B没感觉

篇6: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心理失衡,妨碍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请您仔细阅读以下相关问题,并认真作答。感谢您的真诚合作。

您的性别是?A.男B.女

您是哪个年级的学生?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生源地?A省会城市B非省会中大城市C城镇D农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您理解的“贫困大学生”的标准时什么?

A 学杂费已交清,但是月生活费不足400元

B 需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偿清学杂费C 没有电脑等电子设备

2,你是否会为了同学间的攀比而向父母要钱?,A.经常B.有时C.较少D.无

3,您对待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如何?

A 从心里表示同情B 轻视且不愿与他们合作交流

C 关爱并给予帮助D无贫富贵贱之分

4,您认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沉默寡言,不主动与人交流B虚荣与依赖心理强

C 嫉妒攻击心理较重D 自卑感强烈,极度敏感

或者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A学习成绩不理想B恋爱不成功 C不适应宿舍生活

D经济困难 E就业竞争太激烈

6,您怎样看待您的家境?

A 生活富裕,高端消费生活B 生活水平中等的工薪阶层

C 家庭清苦,但基本满足生活D 生活贫困,为生计发愁

7,您家里的人均年收入约为多少?

A 1200元以下B 1200-3600元C 3600-6000元

D 6000-15000元E 15000元以上

8,您每月的生活费大约是多少

A 200-400B 400-700C 700-900D 900元以上

9,假如您是贫困生,您有没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卑微贫寒的出身呢?

A 不敢B 没机会讲

C 毫不卑微的说出过D 私下也不敢承认和泄露给他人

10,假如您是贫困生,在获得助学金时,你会改变一下自己的消费情况吗?,A会B不会

11,您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难缠的问题,亟待解决,你会怎么办?

A 思考未果的情况下去请教其他同学B直接咨询老师或辅导员

C做不了就放弃,觉得去问别人不好意思D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寻找答案 12,在综合测评中你因为文娱活动参与的少而排到了后面,你会怎么想?

A 测评办法不公平,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优异B羡慕全面发展的同学C默认这种结果并将下学期的奋斗目标稍作调整和转移

13,进入大学这么久,您有没有知心朋友?

A 有,但很少B 没有C很多D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14,您结识朋友会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吗?

A 无关紧要B根本不会 C 主要原因D 次要原因

15,如果您是贫困生,你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

A不是,独自应付 B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 C 偶尔会D完全是 16,如果你能改变自己,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篇7:大学生自身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1、请问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

A.健康B.亚健康C.不健康D.不清楚

3、您晚上一般几点开始睡觉()

A.10点以前B.10—11点C.11—12点D.12点以后

4、您有没有午睡的习惯()

A.每天都坚持B.偶尔有时间就睡C.完全没有

5、您每天都吃早餐吗()

A.每天都按时吃B.有时吃,但没有规律C.想吃就吃D.从不吃早餐

6、您有没有因为各种原因把早午餐或午晚餐放在一起吃过,如果有,是什么原因()【多选】

A.惰性B.食堂太远C.食堂开放时间不合理D.起的太晚E.减肥 F.受之前的饮食习惯影响G.其他

7、您是否有以下症状()【多选】

A.正常情况下,睡眠质量总是不高,容易惊醒

B.经常出虚汗,容易感冒C.经常性感觉疲惫不堪

D.经常性食欲不正E.适当运动后感到疲惫不堪 F.难以集中精力G.记忆力有明显衰退H.都没有

8、您平均每周锻炼的次数()

A.不锻炼B.一次到两次C.三次到四次D.五次以上

9、您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有()

A.交通工具的改进B.家务劳动的减少C.电脑的普及

D.学习课业紧E.体育活动少F.学校基础利于设施建设不好G.自身锻炼意识减弱H.教育体质对体质健康的不重视

10、进入大学哪种感觉最符合你目前的心态()【多选】

A.终于解脱了,可以好好玩了B.平时多玩点到期末再认真学习

C.学习和玩两种都要D.一心一意搞好学习E.多投身于社团或其他活动F.其他

11、你不开心感到郁闷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发泄()

A.吃东西B.听音乐C.写日记D.找朋友聊天 E.睡觉F.其他

12、当你不被理解信任时你会()

A.产生对抗心理B.心情会压抑C.怨恨D.与之产生冲突E.向朋友倾诉

13、看到别人穿戴比自己优越,你会怎样()

A.嫉妒B.自卑C.有点怨恨D.无所谓

14、面对学习就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你会怎样()

A.自信乐观B.迷茫彷徨C.逃避D.其他

15、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你会寻求帮助吗()

篇8: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及问卷

一、问卷调查结果

(一) 思想稳定、健康, 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 有48.5%的学生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是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35%的学生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很快, 但问题不少;85%的学生充满爱国之心和爱国情怀。

问卷反映出大学生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 但对中国的国情和民情缺乏了解, 思想不够成熟, 考虑问题片面, 缺乏社会责任感等, 因而缺乏辨证思考的能力。如对党风不正、社会治安、农民负担、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都比较关注, 77.9%的学生认为这些因素是影响当前稳定的主要方面, 其中22%的学生认为是党风不正、腐败问题, 20.5%的学生认为是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18.6%的学生认为是农民负担问题等等。

(二) 学习目标

在调查中, 对于在大学四年最想得到的是什么:45.2%的学生希望得到过硬的专业知识, 34.4%的学生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 16.4%的学生认为多一种认识历练, 只有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只是感受大学的气氛;但也有部分学习动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分数低于普招生, 认为低一档次, 易自暴自弃。如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惑, 21.4%的学生认为学习目标模糊, 29.6%的学生认为学习动力不足, 11.4%的学生认为想学的东西学不到, 不想学的东西必需学, 但还有37.6%的学生认为不适应大学的教育, 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三) 学生自我设计愿望强烈, 但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影响深刻

2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令人心情舒畅, 显然这部分学生心态很好, 家庭环境也好;3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是刻苦学习为未来找工作打基础, 于是按照自己的目标, 按部就班地努力和奋斗, 这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不是很差, 没有太多来自外界的压力;30%的学生认为心情压抑, 前途未卜, 这部分同学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又很盲目, 他们大多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 环境赋予他们很大的压力, 对生活患得患失。

(四) 情感丰富而强烈, 但有较大的波动性, 且缺乏正确的爱情观

调查中, 2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一见钟情、两厢情愿的事情;19%的学生认为是舒缓压力, 摆脱压抑感;同样18.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寻找精神动力;10.2%的学生认为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另外29.1%的学生认为是证明自己的魅力。可见有将近58%的学生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

(五)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

调查中, 22%的学生认为没有压力, 心理状况良好;59.5%的学生认为生活有压力, 但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但18.5%的学生认为心理压力大, 心理健康状况不好, 需要心理帮助。

心理辅导工作不容忽视。造成学生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因素:27%的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 21.4%的学生认为是学习问题, 19%的学生认为是经济问题,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 有14.8%的学生认为是身体健康, 27.8%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成长经历中的阴影, 感情问题和其他的原因。

(六) 追求理想, 但动机功利化

独立学院学生与当代青年一样, 充满理想, 但又因为独立学院使他们产生失落感, 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乎别人的看法。因此, 15.6%的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1.3%的学生认为是否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21.5%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生活是否属实潇洒;17.7%的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人格是否高尚, 13.3%的学生认为是金钱和权力的大小, 13%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名望的高低。

(七) 学院思想工作效果不佳

49.6%的学生认为学院思想教育工作不太切合实际, 效果一般;20%的学生认为是敷衍了事, 没有效果, 15%的学生认为脱离实际, 仅仅只有15.4%的学生认为切合实际, 效果很好。这是独立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二、运用团体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整合

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在心理、思想方面的问卷调查, 我们看到欣喜的一面, 但学生在心理、思想方面也面临很多问题, 人数不少, 且很多是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不足;如果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 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 如何根据独立学院的客观实际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可以运用团体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起来, 一方面, 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不良思想状态,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另一方面, 可以扩大学生的受益面, 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思想问题是指人们思想上出现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 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 实际上却是心理障碍所致, 如嫉妒、多疑、甚至偷窃行为。正因如此, 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 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 尤其在一般性的思想、心理问题, 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能更有效地解决某些以往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难以奏效的思想行为问题, 如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自信心建立、学习与社会工作等。同时, 有的思想问题, 仅靠心理咨询是无法解决的, 还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来实现, 如法轮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等。

总之, 将团体辅导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 即照顾到学生思想问题中的点, 也照顾到了面, 可以丰富和完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 又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轻松自然。

本文章基于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团体辅导在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课题, 项目编号07JY222。

摘要:独立学院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点, 它的办学定位在教学型或应用技术型上, 而且它招收对象大都是普通高校落榜的学生, 这给独立学院学生在心理、思想方面带来许多问题, 就此我们做了问卷调查, 并对问卷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思想特点,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03.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3]杨得广, 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篇9: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及问卷

关键词 高校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高校逐渐扩招的背景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社会以及高校都需要对这部分特殊群体予以足够的关注,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因此,要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查,发现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对于贫困生的成长也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

1.1 自卑心理突出

高校贫困大学生表现出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自卑心理,对于他们而言,很多都是来自边远而且贫穷的地区,没有较好的家境,会让他们自身觉得接受的信息和城市之中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进而产生自卑心理。①目前高校存在贫富差距较大,两极分化情况也比较严重,这样会让他们萌生攀比心理,而在经济方面的拮据更让他们的自卑心理表现得更加明显,时常出现对自己不满或是沉默寡言的状况。

1.2 自尊感过强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有自尊感必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有过强的自尊感就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心理矛盾往往存在于自卑心与自尊感之间,如果有较强的自尊感,那必然会导致过强的自卑心。高校贫困大学生往往都争强好胜,不甘于落后,在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上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情感。一句十分平常的话语,都会让他们产生较大的压力,这种表现就是自尊感过于强烈。

1.3 抑郁、孤独、自我封闭

对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出现的困难和压力,也不能直视,大多情况下,会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自我封闭,不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让自己处于极度压抑的情绪之中。在调查之中,有一位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就说,他们拿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只有混出人样,才能让他们有脸面,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压力过大。②而当同寝室或是班级的同学都出去郊游时,自己却只能想着自己明天早餐的着落,这些都是明显的心理落差,容易导致抑郁、孤独、自我封闭的情绪。

2 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方面的原因

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在初中阶段,他们不会感到有明显的差异,一旦进入大学,这种来自经济方面的差异会让他们感到天壤之别。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大学生每天都穿名牌,进饭店,但是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却要为学费而担忧,为生活费而苦恼,这样就会引起极度的自卑心理。对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他们会被家庭予以充分的希望,所有的寄托都押注在他們身上,他们身上担负着沉重的家庭使命感,这样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疾病。

2.2 大学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多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一旦来到繁华的城市,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就会让他们极其不适应。文化环境与中学校园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社团活动更加丰富,有更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但是贫困大学生很难在这些活动之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进而会感到冷落。③贫困大学生没有更多的社会生活,相对而言,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一旦来到高校,现代化的文明程度比较高,贫困大学生就会受到言谈举止以及生活习性的困扰,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在城市之中显得更加格格不入,进而出现不健康的心理。

2.3 贫困大学生自身人格素质的影响

在中学之中考量一个人的只有成绩,但是大学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强,才能有更佳的表达机会,但是贫困大学生往往都不具备,这样就会受到自身人格素质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多时候会学习用功,刻苦,能够不断进取,这些都是良好的人格素质,但是有时候,虽然他们很用功,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们就会感到羞愧难当,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成绩,进而对一些援助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些都会影响心理健康的成长。

3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研究

3.1 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而且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就会让生活方式、价值观都发生一些转变,负面情绪影响会更大,进而思维会受到限制,无法自拔。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心理以及人格发展变得扭曲,导致在之后会有消极的心理阴影。这样就需要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贫困生的补助力度和范围也需要进一步被扩大,对于捐助结果也要保证公平、公正和公开,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解决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3.2 重视良好家风、校风的宜传教育

良好的家风、校风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很多贫困生都不愿意跟别人提到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所导致的。而在学校之中如果受到教师的责备,他们更加愿意撒谎,编一些谎言来蒙混过关,这些都是社会风气所导致的。要进行良好风气的传播,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充分发挥班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是心理辅导无法解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班委、学生会以及社会的作用,让他们对学生进行指引,这样就会发挥“桥梁”作用,负责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任务。这样不仅仅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让贫困大学生建立更加广阔的人际关系,从而树立信心,解除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大学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只有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才能更好地处理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践之中不断探索,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家庭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可以进一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注释

① 金玲玲.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② 沈娟,谭根稳.我国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上一篇:给家长的几点建议文档下一篇:地坪起砂起灰维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