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

2024-07-21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共10篇)

篇1: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

根据国家普查制度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06年底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一、什么是农业普查

(一)农业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时间、统一调查项目、统一填写方法,对所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以及所有涉农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登记。

(二)农业普查的目的:查清近10年来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三)农业普查的原则:农业普查采用属地原则,凡在我国境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进行登记,而且一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只能在其所属地区进行登记。

(四)农业普查的调查范围和对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单位、农村住户、行政村和乡镇。普查范围涉及全国3万多乡镇、60万多个村委会、2亿多农户。

(五)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2010年世界农业普查方案,此次普查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

(六)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标准时间:时期标准是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时点标准是2006年12月31日。

(七)农业普查的进度安排:2005—2006年12月底进行普查准备,重点是建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组织开展普查试点和现场人员的培训工作。2007年1月1日开始入户普查,4月1日到12月底主要工作是质量检查、数据处理、数据评估和发布,2008年进行数据库建立、数据开发与工作总结。

二、为什么要进行农业普查

(一)国家普查制度规定,逢六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1996年成功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只有实施第二次农业普查,才能将过去十年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更全面、更系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有助于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国情国力。

(二)农业普查是适应不断强化的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全面监测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的手段。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客观形势的变化,对政府宏观管理与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普查资料既能反映微观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情况,也能够全面反映整个农业发展态势,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翔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农业普查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农村不能实现小康,全国的小康就不能实现。进行农业普查有利于充分了解和掌握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等基本数据,摸清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家底,掌握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发现农村小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四)农业普查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有效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统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统计方法制度由以全面统计为主向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辅之以全面报表、重点调查、科学核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方法体系转变。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抽样调查提供科学系统的抽样框,为进一步搞好抽样调查、做好常规的农村统计工作、搞准农村社会经济情况提供基础。

三、如何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国农业普查不仅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瞩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强有力的农业普查领导班子及其办事机构,选调强有力的普查骨干队伍,创造农业普查工作正常进行所必须的条件。

二是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农业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

三是积极筹措并落实经费。进行农业普查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国家财政已经拔出部分经费支持农业普查,各级政府也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分级负担普查经费的要求,积极筹措普查经费,同时也要注意节约使用普查经费,保证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做好宣传工作,搞好社会动员。农业普查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普查对象涉及2亿多农户,宣传工作既要搞好领导的大动员,也要搞好普查队伍的大动员;既要搞好思想动员,也要搞好组织动员,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普查的积极性。

五是做好普查员的培训工作。农业普查内容广泛、调查项目多种多样,各地应积极组织对普查人员的培训,使普查人员充分了解普查的内容,准确理解调查项目的含义,保证普查质量。

六是如实填报。每个被调查单位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搞懂普查项目与内容,充分理解普查项目的含义,实事求是,如实填报。对于一些敏感指标,普查人员一定要为普查对象保密。

七是充分利用第一次农业普查的经验与做法,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从现在到普查还有一年多时间,由于农业普查规模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各级各部门必须有高度的紧迫感,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普查工作进度时间表,充分利用第一次农业普查的经验,高质量、全面地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任务。

篇2: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

国务院决定XX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农业普查涉及面广、任务重、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做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统一宣传口径,提高宣传效果,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支持、配合做好农业普查工作,确保全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地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实施原则,在市政府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政府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宣传组统一组织和协调,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把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注重农业普查宣传的实效,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被调查对象的配合度。

二、工作目标

通过广泛有效的农业普查宣传工作,让各级党政领导了解农业普查的意义与目的,重视并支持农业普查工作;让普查工作人员充分掌握农业普查的方法与内容,依法开展农业普查,让广大普查对象了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实申报、主动配合,确保普查填报质量。

三、组织实施和宣传方式

为加强对全市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市政府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宣传组,统一组织协调全市农业普查全过程的宣传工作,市委宣传部是全市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牵头单位,县(市、区)也成立由党委宣传部、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共同组成的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宣传机构,负责制定农业普查宣传方案,督促、考核各地的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组织召开宣传工作会议,提供和管理农业普查宣传信息,保证农业普查宣传工作顺利进行。

农业普查的主要宣传方式有:会议、标语、板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公益广告、宣传栏(窗)、农村文化墙、知识竞赛、征文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市农业普查办公室和农业普查宣传组

1、召开市级主要媒体负责人座谈会;

2、市委宣传部、市农普办、市广电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

3、制定农业普查宣传方案;

4、建立市级农业普查网站;

5、制作农业普查宣传条幅;

6、召开县级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会;

7、积极参加省农普办举行的农业普查知识竞赛;

8、制作农业普查日历;

9、XX年10月底前在中心城区制作一幅农业普查路牌平面广告宣传牌;

10、联系安排市级新闻单位全面报道农业普查的有关工作;

11、请市领导到普查登记现场视察普查登记情况,并看望普查工作人员;

12、安排新闻媒体、农普专家现场观摩;

13、组织开展全市XX年12月的农业普查“宣传月”活动;

14、评选XX农业普查好新闻;

15、召开农业普查新闻发布会;

16、发布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专题分析;

17、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与成就,宣传农村建设情况;

18、制作农业普查主要活动的光盘;

19、征集农业普查摄影,开展农业普查摄影比赛,评选XX年农业普查好新闻;20、督促检查各地农业普查宣传工作。

(二)市级新闻媒体

《XX日报》

1、开设农业普查专栏,刊登国务院和省、市政府领导有关指示及全市普查工作会议精神;

2、刊登全市各个阶段普查工作、宣传工作动态;

3、刊登《全国农业普查条例》;

4、刊登《XX市人民政府农业普查公告》、《致农民兄弟的一封信》等;

5、宣传普查知识、普查条例、记者问答、人物专访和有关规章;

6、在XX年12月的搣宣传月攠刊登农业普查标语口号,标语口号延至XX年1月中旬;

7、刊登有关领导检查现场登记工作进展情况;

8、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现场登记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9、发布农业普查数据公报;

10、刊登以市政府名义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XX晚报》

1、报道全市普查工作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

2、刊登全市各个阶段普查工作、宣传工作动态;

3、联合举办农业普查知识竞赛和有奖征文活动;

4、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现场登记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5、在XX年12月搣宣传月攠刊登农普标语口号。原创,尽在知音网。

《XX电视台》

1、报道国务院和省、市政府领导有关指示及全市普查工作会议精神;

2、报道全市各个阶段普查工作、宣传工作动态;

3、播出《XX市人民政府农业普查公告》和《致农民兄弟的一封信》;

4、在XX年12月1日至XX年1月31日每日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农业普查宣传口号和公益广告字幕;

5、播报市政府领导农普入户动员讲话,专题采访报道市农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负责人;

6、开展农业普查系列报道;

7、XX年1月继续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农业普查宣传口号和公益广告字幕;

8、播出有关领导检查现场登记工作进展情况;

9、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现场登记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10、及时公布普查重要成果。

《XX人民广播电台》

1、开设农业普查专栏,报道各地普查机构组建、人员选调、责任措施落实等方面的动态和消息;

2、报道国务院和省、市政府领导有关指示及全市普查工作会议精神;

3、报道全市各个阶段普查工作、宣传工作动态;

4、播出《XX市人民政府农业普查公告》和《致农民兄弟的一封信》;

5、宣传普查知识、普查条例、记者问答、知识讲座、人物专访等;

6、XX年11月至XX年1月,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农业普查宣传口号和公益广告,播报市政府农普入户动员讲话,市农普办领导答记者问;

7、播出有关领导检查现场登记进展情况;

8、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现场登记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曝光,推广各地的典型经验和有效措施;

9、及时发布农业普查重要成果。

(三)县(市、区)级

1、成立县(市、区)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宣传机构;

2、县(市、区)农普办由一名农普办的副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农业普查宣传工作,并有专人开展宣传工作;

3、县(市、区)委宣传部、县(市、区)农普办、广电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

4、制订宣传规划;

5、召开乡镇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会;

6、在县级统计信息网上建立农业普查栏目;

7、制作农业普查宣传条幅10条;

8、马边县、峨边县、金口河区要利用彝语在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展农业普查宣传;

9、县级新闻媒体全面报道农业普查各个阶段工作、宣传工作动态;

10、XX年10月底前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所在地的主要街道、车站制作1幅农业普查路牌平面广告;

11、县(市、区)制作2幅农业普查路牌平面公益广告;

12、发送《致农民兄弟的一封信》;

13、组织开展“我说农业普查有奖征文活动”;

14、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制作气球标语或倒计时牌;

15、组织宣传车巡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重点宣传农业普查的目的、意义、对象、内容等;

16、XX年10-12月在社会营运车辆张贴农业普查公益广告进行宣传;

17、组织开展农业普查文艺活动及街头宣传活动;

18、设立专门的橱窗宣传农业普查知识;

19、组织开展全县(市、区)XX年12月的农业普查“宣传月”活动;20、召开农业普查新闻发布会;

21、发布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专题分析;

22、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与成就,宣传农村建设情况;

23、有条件的县(市、区)制作农业普查主要活动的光盘

24、督促检查各乡镇农业普查宣传工作。

(四)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级

1、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负责组织力量,保证各种宣传形式落实到位;

2、制订宣传规划;

3、制作10幅农业普查宣传标语;

4、举办“农业普查中小学生一堂课”;

5、将开展的农业普查工作情况、经验、建议及时上报县(市、区)农业普查办公室;

6、马边县、峨边县、金口河区各乡镇要利用彝语利用广播开展农业普查宣传;

7、组织开展“我说农业普查有奖征文活动”;

8、村务公开栏刊载农业普查知识,乡(镇)、村举办农业普查宣传墙报不低于6期;

9、乡(镇)党委、政府所在地制作农业普查简易平面公益广告或专栏(2幅);

10、村级制作农业普查标语10幅以上;

11、召开村、组干部及党、团员及农村重点户参加的农业普查座谈会;

12、以村或组为单位召开农业普查群众动员大会;

13、各乡镇要举办农业普查群众性宣传活动;

14、组织开展农业普查文艺活动;

15、设立专门的橱窗宣传农业普查知识;

16、各乡镇放农业普查坝坝电影;

17、乡(镇)、村广播站适时报道农业普查知识及相关工作动态;

18、组织宣传车巡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重点宣传农业普查的目的、意义、对象、内容等;

篇3: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启动

据介绍,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为普查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组建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进行普查试点、研制数据处理软件,培训工作人员、落实普查经费、开展单位和个体户基础工作整顿和清查摸底、组织宣传动员等。2008年12月31日为普查标准时点。二是2009年1月至9月为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所有普查对象进行普查登记。区县一级普查机构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完成普查表的收集、整理和审核、订正工作和上报工作。之后,统计系统还将进行普查数据的逐级审核汇总、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抽查等工作。三是2009年10月至2010年为数据发布、开发及总结表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发布普查公报、编印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总结表彰等。

据悉,为保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开展,国家统计局于去年5月就开始了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2007年11月1 5 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二是成立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领导小组,组建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研究提出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已在北京、河南、陕西开展了单位清查的试点工作;四是筹措经费;五是进行舆论准备。

篇4: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

2001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1年12月31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除城乡住户和个体工商户以外的所有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结果表明:

2001年末,我国共有法人单位510.7万个,比1996年增加55.2万个,增长12.1%。其中,企业法人302.6万个,占59.2%;机关、事业法人102.6万个,占20.1%;社会团体法人10.6万个,占2.1%;居(村)委会79.2万个,占15.6%;其他法人15.7万个,占3%。我国共有产业活动单位708.8万个,比1996年增加了73.6万个,增长11.6%。全国基本单位的发展变化,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全国半数以上法人单位集中于东部地区,拥有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东部地区拥有法人单位286.1万个,占全国的56%;中部地区133.7万个,占26.2%;西部地区90.9万个,占17.8%。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看,名列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上海、北京、河北、辽宁。

二、新开业企业分布相对集中。1997年至2001年,我国新开业企业共154.5万家。其中,60%以上集中在江苏、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山东和辽宁;8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61%为私营企业。

三、国有、集体企业仍是就业的主渠道,私营企业也创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2001年末,我国国有、集体企业单位数分别占全部企业的12.2%和28.3%,从业人员占30.6%和22.8%;私营企业单位数占43.7%,从业人员也占到将近20%。这种情况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加强,并在解决我国劳动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第三产业单位增加较多,成为我国扩大劳动就业的新途径。2001年末,我国从事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共有539.5万个、从业人员9379.9万人,比1996年分别增加81.3万个、552.6万人;从事第二产业的单位160.9万个、从业人员11790.2万人,比1996年分别减少7.5万个、1849.6万人,其中采掘业减少3.2万个、308.3万人,制造业减少6.1万个、1622.2万人。这种变化表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从业人员正逐渐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正成为今后扩大劳动就业的新的主要途径。

五、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仍占支配地位。在全部法人单位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虽然占14.9%,但其资本金及年营业收入分别占56.2%和49.6%。其中在采掘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保险业及铁路运输业等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本金和年营业收入均占70%以上,表明国有企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六、私营经济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总体实力增强。2001年末,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32.3万家,五年年均增长24.5%;从业人员年均增长31.6%;资本金年均增长35.8%;年营业收入比1996年增长了6.8倍。二是行业分布逐渐趋向新兴服务业。在私营企业中,从事制造业的63.9万家,所占比重比1996年下降11个百分点,而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企业数量所占比重提高了7个百分点;公证、律师、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单位数,年均增长115.3%;房地产业、旅游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单位数,年均增长接近或者超过了70%。三是企业规模明显扩大。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个数达到1996年的15倍。私营企业平均拥有从业人员24人,比1996年增加6人;平均拥有资本金106.3万元,比1996年增加37.6万元。

单位总体状况

2001年末,我国共有法人单位510.7万个,比1996年增加55.2万个,增长12.1%。其中,企业法人302.6万个,占59.2%;机关、事业法人102.6万个,占20.1%;社会团体法人10.6万个,占2.1%;居(村)委会79.2万个,占15.6%;其他法人15.7万个,占3%。

2001年末,我国共有产业活动单位708.8万个,比1996年增加73.6万个,增长11.6%(见图1)。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全国半数以上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集中于东部地区,单位拥有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2001年末,东部地区拥有法人单位286.1万个,占全国的56%;中部地区133.7万个,占26.2%;西部地区90.9万个,占17.8%。东部地区拥有产业活动单位369万个,占全国的52%;中部地区202.6万个,占28.6%;西部地区137.2万个,占19.4%(见图2)。

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看,2001年末,拥有法人单位数名列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上海、北京、河北、辽宁,占全国的58.4%。拥有产业活动单位数名列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四川、上海、河北、湖南、安徽,占全国的55.1%(见表1)。

行业分布状况

从国民经济行业的分布看,2001年末,在各类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制造业的单位131.9万个,占18.6%;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133.6万个,占18.8%;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85.6万个,占12.1%;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42.9万个,占20.2%。全国产业活动单位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以上四个行业,占69.7%(见表2)。

2001年末,在各类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单位8.4万个,比1996年减少0.1万个;第二产业160.9万个,减少7.5万个;第三产业539.5万个,增加81.3万个。2001年末,在各类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业的人员,第一产业407.8万人,比1996年减少105.4万人;第二产业11790.2万人,减少1849.6万人;第三产业9379.9万人,增加552.6万人。从业人员逐渐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企业所有制结构

2001年末,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企业)占12.2%,集体企业(包括集体、集体联营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占28.3%,私营企业占43.7%,股份制企业(包括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占9.9%,外商投资企业占1.9%,港澳台投资企业占2.7%,其他企业(包括国有与集体联营、其他联营和其他内资企业)占1.3%。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的人员中,国有企业占30.6%,集体企业占22.8%,私营企业占19.2%,股份制企业占16.6%,外商投资企业占3.9%,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1%,其他企业占0.8%(见表3)。

2001年末,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包括相对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占14.9%,其资本金及年营业收入分别占56.2%和49.6%。在采掘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本金和年营业收入分别占81%和72.2%;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中分别占82%和85.7%;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分别占80.5%和71%;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分别占81.7%和85.8%;在金融、保险业中分别占85.9%和87.6%;在铁路运输业中分别占99.2%和98.5%。上述各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本金和年营业收入均占70%以上。

企业规模结构

从企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看,2001年末,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50人以下的小企业248.5万个,占82.1%,比1996年增加46.1万个,增长22.8%;1000人及以上的大企业1.9万个,占0.6%,比1996年减少0.2万个,下降10.5%(见图3)。

从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看,2001年末,我国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183.1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0.5%,比1996年增加14.6万个,但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大企业3.2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比1996年增加1.2万个,增长60%。其中,1亿至10亿元的企业3万个,比1996年增加1.1万个;10亿至100亿元的企业2154个,增加945个;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00个,增加32个(见表4)。

从企业的资产规模看,2001年末,我国固定资产原值在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229.8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76%,比1996年增加16.9万个,但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原值在1亿元以上的大企业2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0.6%,比1996年增加1.1万个,增长116%。其中,1亿至10亿元的企业1.8万个,比1996年增加近1万个;10亿至100亿元的企业1693个,增加923个;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47个,增加46个(见图4)。

普查数据质量

篇5: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标语

(一)普查意义类。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

2.李克强总理要求:“搞好地名普查,加强地名管理”

3.开展地名普查,建设人文中国

4.做好地名普查,方便百姓生活

5.搞好地名普查,助力中国梦想

6.地名普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

7.地名普查是搞好地名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8.地名普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9.地名普查是一项民生调查

10.深入开展地名普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1.把握地名基础数据,巩固国防信息建设

12.摸清地名家底,规范地名服务,造福人民群众

13.做好地名普查,()了解中国地名,惠及国计民生

(二)普查动员类。

14.地名普查,人人有责

15.地名普查,利国利民

16.地名普查,造福桑梓

17.地名普查,惠泽民众

18.地名普查,服务万家

19.普查时有你,普查后为你

20.开展地名普查,强化地名保护

21.开展地名普查,搞好公共服务

22.开展地名普查,掌握地名现状

23.准确规范地名,普查十分关键

24.支持地名普查,规范全国地名

25.完善地名信息,优化城市环境

26.规范地名管理,创建文明城市

27.搞好地名普查,服务地方发展

28.地名普查功在当代,利及千秋

29.搞好地名普查,方便万户千家

30.参与地名普查,履行公民义务

31.全民动员搞好第二次地名普查

32.地名关系你我他,普查准确靠大家

33.地名普查走万家,掌握详情靠大家

34.家事国事天下事,地名普查全民事

35.地名普查还记忆,乡愁就在地名中

36.地名普查,再小的`力量也是正能量

37.掌握地名基本信息,加强地名服务管理

38.地名普查为民靠民,普查成果便民益民

39.地名反映社会变迁,普查记录文明中国

40.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搞好地名普查

41.参与地名普查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2.如实汇总地名资料,真实反映基本国情

43.地名普查人人参与,规范地名人人使用

44.地名涉及千家万户,普查关系百姓生活

45.地名普查人人助力,服务社会个个受益

46.人人支持地名普查,家家共享便利生活

47.凝聚地名普查正能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48.手牵手搞好地名普查,心连心推进地名文化

49.地名普查,历史所需,社会所期,民众所盼

50.全民动员,军地合作,查清地名,服务社会

51.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

52.用微笑支持地名普查,用行动参与地名普查

53.保护弘扬地名文化,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54.全社会动员起来,认真做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55.齐心协力做好地名普查,同心同德弘扬中华文明

56.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

57.如实填报地名普查资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58.依靠大家开展地名普查,普查成果惠及百姓万家

59.普查好少数民族的地名,传承好少数民族的文化

60.今天您为地名普查提供资料,明天普查成果为您更好服务

61.您为国家提供详实地名资料,国家为您营造无限便利渠道

62.全面开展少数民族语地名普查

63.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2月31日

(三)普查原则类。

64.地名普查,从细节做起

65.质量是地名普查成败的关键

66.坚持依法普查,保障普查质量

67.地名普查,重在参与,贵在真实

68.珍惜地名始于心,认真普查践于行

69.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力搞好地名普查

70.准确报送普查资料,真实反映地名现状

71.认认真真搞地名普查,踏踏实实走群众路线

72.遵守地名法规,搞好地名普查,弘扬地名文化

73.创新工作方法,掌握先进技术,全面抓好地名普查工作

74.有章、有条、有序、有时,认真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75.明确普查任务,把握关键环节,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普查质量

76.严谨作风,端正态度,加强协作,高质量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77.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依法开展地名普查工作

78.开展地名普查,健全数据档案,加强信息服务,促进社会发展

79.全面普查、科学普查、依法普查、文明普查,确保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圆满成功

(四)地名文化类。

80.关注地名普查,了解地名文化

81.保护地名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82.珍惜地名遗产,传承地名文化

83.保护传统地名,弘扬传统文化

84.爱护地名标志,建设文明社会

85.留住历史记忆,传承地名文脉

86.搞好地名普查,弘扬地名文化

87.地名普查求真实,挖掘文化促发展

88.搞好全国地名普查,保护地名历史文化

89.全面开展地名普查,用心感悟地名文化

90.规范地名标志设置,亮化美化城市风景

91.地名彰显中国文化,普查促进科学发展

92.认真做好地名普查,推动地名文化建设

93.地名是历史名片,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脚步

94.地名是民族文化的记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95.地名普查,全民参与,尊重历史,保护文化

96.开展地名普查,传承地域文化,促进地方发展

97.搞好地名普查,掌握地名资源,保护地名文化

98.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推动地名文化创新发展

99.开展地名普查,记录地名故事,传承地名文化,添彩美丽中国

篇6: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一、发展现代农业

(一)宏观视野下的现代农业 1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2 新时期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研究 3 农业多功能性与区域发展战略 4 中国农业的国际环境与竞争力研究

(二)农业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提高途径研究 6 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区域与国际比较研究 7 农业机械化水平、效应与中国特色的路径选择

(三)土地利用 中国特色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边界研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条件及路径选择研究

(四)农业科技应用 农业科技应用的农户选择问题研究 1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

(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主产区和后备产区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13 主要粮食品种综合生产能力测算与提高途径研究 14 主要经济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测算与提高途径研究 15 生猪综合生产能力与平稳健康发展战略研究 16 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

(六)农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 17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潜力与边界研究 18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二、培养新型农民

(一)人口与人口素质 新时期农村人口特征与人口战略研究 20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 21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开发利用研究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 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差异及妇女作用研究 23 农村劳动力供给潜力与趋势研究 24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三)农民收入与消费 25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研究 26 扩大农民消费问题研究 27 中国农村贫困分布研究 惠及贫困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政策研究

(四)农民生活条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住房问题研究 30 农民能源使用状况与农村能源战略研究

(五)农民生产经营行为

不同类型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特征与发展趋势 32 生产大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研究

三、建设新农村

(一)农村基础设施

新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34 农村市场体系发育状况研究

(二)农村社会事业

义务教育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研究 36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意愿与选择研究 37 社会救济救助对农村困难人群作用和贡献研究 38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三)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 39 小城镇产业集群模式及优化研究 40 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研究

(四)农村组织与管理

新时期和谐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42 村干部素质与乡村发展问题研究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与效果研究

(五)城乡统筹

城乡差距程度与趋势研究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及实现途径研究

四、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调查制度改革

篇7: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符宁波同志先进材料

符宁波同志于2006年9月被聘用到米坪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在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期间被抽调到乡农业普查办公室兼任两个普查小区的普查员。为了全乡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同志严格按照乡农业普查办公室的工作安排及要求,在统筹做好所在工作单位的业务工作外,认真完成自己的普查任务,同时还协同普查办的其他工作人员对全乡的普查员进行业务指导、对普查表进行审核和抄录等工作,受到了乡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一、提高认识,加强普查知识的学习

开展农业普查工作事关重大,是关系农业、农村和农民基本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规划发展目标的重大依据。农村要发展、农业要稳定、农民要致富、城乡要统筹协调、社会要和谐发展,都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准确的政策支持,需要有全面、扎实、准确的国情普查信息提供决策基础。这次农业普查涉及范围广、普查内容多、技术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开展好此次农业普查工作,符宁波同志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业务培训,认真研讨农普知识,经常与同事交流,不断学习普查技能,遵守法律法规,服从领导的安排,努力提高普查工作的能力,培养了崇高的职业精神,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该同志圆满地完成了米坪乡农业普查办公室安排的各项工作。

二、求真务实 保证统计质量 统计数字的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符宁波同志把普查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抓数字质量和基础工作上。

1、高标准、严要求。因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乡农业普查办公室的安排,符宁波同志除了要完成乡农普办的一些日常工作外,还要独立完成两个普查小区的普查工作。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同志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细致认真地投入到农业普查工作中,得到了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

2、循序渐进,做好普查各阶断的工作。在普查第一阶段,符宁波同志认真绘制普查小区图,作好普查摸底工作,精心记录好每个数据,挨家挨户走访,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在入户登记阶段,他白天到普查小区进行登记,晚上就加班对当天完成的普查表进行审查,及时纠正错误。

3、理清思路,精心作好普查登记工作。在普查登记过程中,由于普查项目内容多而且复杂,符宁波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弄清楚每个普查项目的填写要求,赖心向老百姓询问,摸清他们的家庭情况,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

4、数字录入工作。在本次农业普查中,通过普查摸底、普查登记,得到的准确数据,必需经过一丝不苟的录入光电格,这是整个普查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精力必须集中,要求非常精细。符宁波同志严格按照书写的规范,保证数字的抄录质量,没有浪费掉一张普查登记表,为全乡的普查员做了榜样。

5、提前完成普查任务、热心帮助他人。通过对普查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深入实践,符宁波同志提前完成了两个普查小区的普查任务。同时,还指导其他普查小区的普查员,为他们解答疑难问题,协助他们的普查工作,对发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为全乡普查工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农业普查不但能拓展普查员的知识面,还能加强他们对基层民情的了解。在本次农业普查工作中,符宁波同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县农普办、乡党委政府的文件精神,“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对农业普查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积极努力,开拓进取,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此外,通过这次农业普查工作,该同志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尽心尽力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职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热心帮助同事的工作作风,为全乡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增强了全乡干部职工的凝聚力,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8: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

2008年物流主体行业企业法人个数为148289家,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110%,其中道路运输企业增长了11 9%,水上运输企业增长了58%,装卸搬运企业增长了1 28%,仓储企业增长了71.9%。

从业人员1020.2万人,增长了35.2%,其中道路运输企业增长64%,装卸搬运企业增长68%,仓储企业增长28%。

资产总额74303.4亿元,增长105%,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165%,水上运输业增长121.7%,装卸搬运业增长223%,仓储业增长121%。

营业收入31168亿元,增长172%,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了268%,水上运输业增长了144%,装卸搬运业增长275%,仓储业增长237%。

营业利润3270.2亿元,增长220%,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了517%,水上运输业增长了143%,装卸搬运业增长298%,仓储业增长918%,

二、企业平均规模

与2004年相比,所有物流行业的单个企业人数都在减少,说明用人单位人数并没有随着资产的增长而同比增加。平均资产,道路运输业增长20.3%,水上运输业平均增长40%,仓储业平均增长29%;平均营业收入与2004年相比,道路运输业增长68%,水上运输业增长54%,装卸搬运业增长64.5%,仓储业增长97%;平均营业利润,道路运输业增长184%,水上运输业增长53.6%,装卸搬运业增长73.6%,仓储业增长495%,只有铁路行业平均利润下降94%。

从表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仓储业的平均资产增长比例在所有物流主体行业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有29.09%,仅高于铁路运输业,但是仓储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比为96.9%,平均营业利润的增长比为494.83%,两者在所有物流主体行业中都处于第一的位置,这说明我国仓储业正处在快速增长期,与2004年相比仓储业在创利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行业效益比较

从表四中看出,仓储业的效益较2004年有大幅度提高,总资产利润率增长了356.52%,营业收入利润率增长207.69%,人均创利增长了696.61%,均远远高于其他物流主体行业。水上运输业则保持较高的收益水平,道路运输业虽然在2008年收入利润率为20.9%,但人均利润却仍低于水上运输业。

四、各省市仓储业情况分析

全国30个省市区发布的仓储业调查结果

1、盈利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盈利70.8亿元,其次是江苏为27.27亿元,辽宁为21.5亿元,福建为20.46亿元,河南为16.9亿元。有5个省区行业亏损,分别为青海、广西、西藏、宁夏、贵州,亏损额最大的是贵州省,亏损8.9亿元。

2、仓储企业数最多的是山东,为2883家,其次是上海1612家,广东1 1 63家,江苏1200家,河南1025家。长三角地区仓储企业数3367家,环渤海地区为2301家,珠三角地区1163家;上述三个地区6831家,占全国仓储企业数的40%,这一比例比2004年降低了10个百分点。

3、营业收入最高的省份是山东,为494亿元,其次是河南332亿元(本人对以上数字表示怀疑,因为这两省业务收入均高于有6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的上海),上海为228.5亿元,江苏为242.3亿元,广东为213亿元。

4、仓储业总资产最多的是内蒙古,为640亿元;其次是广东,为478亿元,北京442亿元,上海441亿元,江苏352亿元。

5、仓储业资产利润率最高的是山东,为66.95%,其次是重庆,为20.43%,海南16.07%,吉林14.22%,河南12.25%。

6、仓储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最高的是重庆,为25.65%,其次是陕西为22.03%,湖南20.2%。吉林14.69%,辽宁14.65,山东14.25%。

7、万元资产收入最高的是山东,为46942.07元,其次是河北,为38629.41元,河南24105.07元,海南14821.43元,吉林9675.68元,重庆7967.68元,江苏6887.44元,西藏6806.72元。

8、平均每企业资产最高的省份是广西,为27927.17万元,以下分别是内蒙18497.11万元,北京6616.77万元,黑龙江4447.14万元,宁夏4285万元。

9、平均每单位用人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为54.8人,以下分别是重庆50.63人,江西46.48人,湖南38.37人,贵州37.16人,河南36人。

注: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均含客运,客货比例没有提供。

五、仓储业普查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说明部分数据异常的原因,但我们认为应把这些异常列举出来。

一是仓储业利润增长过快,四年间增长9倍多,这在正常的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想象的。仓储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保管收入、装卸搬运收入、加工收入等,但这些收入都需要来自投资:土地投资、库房投资、设备投资等。在过去的四年中,仓储投资只增长了121%,从业人数增长28%,这一切都表明,仓储业的利润增长数不完全依赖于投资的增长。

二是仓储业每万元资产的业务收入为5305元,道路运输业为3752元,水上运输业为4761元,装卸搬运业为9140元。但是,河南仓储业每万元资产收入为24105元,山东为46853元,河北为38629.4,海南为14821元。如此高额的收入是与其资产量不匹配的。

三是仓储业的资产利润率为4.2%,而山东仓储业的资产利润率高达66.8%,不知道山东仓储企业都在做何种业务,才有如此高的利润率。

四是吉林省2004年资产总计为101.67亿元,2008年为37亿元,下降了63.6%,营业收入2004年为40亿,2008年为35.8亿,减少了10.5%,而利润却由2004年的亏损2.8亿上升至2008年的5.26亿。企业个数从228个增到555家,每单位的平均资产为666.67万元。资产减少、收入减少、利润激增,令人费解。

如果剔除异常省份数据,则全国仓储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为2.37%,平均收入利润率为5.9%,分别比2004年增长158%和127%,这样的数据还靠谱。

篇9: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

记者:我国在2004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隔4年,2008年将要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周期是如何安排的,本次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什么?

谢伏瞻:《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由于“非典”的影响,原定于2003年实施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延至2004年。根据规定,2008年应当正常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每隔5年进行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满足编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5年规划的需要。一方面分析判断普查年份所在期间规划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为制定下一个5年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本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信息。另外,由于常规统计只调查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大量的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必须通过抽样调查进行总体推算,推算的精度直接取决于抽样框,即基本单位名录库。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且结构变化较大的时期,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经营状况的变动更为频繁和复杂,很有必要通过普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单位名录库。

记者:这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有哪些?

谢伏瞻: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简而言之,就是除农业以外的所有单位和个体户。

记者: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内容与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谢伏瞻: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保留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内容,如单位的基本标识、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但为适应当前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的需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拟把主要能源品种和水的消耗量的调查范围,由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规模以上工业扩大到全部第二、三产业单位,以查清全国各类单位的能源消耗量。同时,将主要高耗能行业的主要耗能设备状况纳入普查范围,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措施提供依据。

记者:在经济总量大、结构复杂、地区以及行业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确保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如何配合这项工作?

谢伏瞻: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涉及除农业以外的19个国民经济门类、90个行业大類、378个行业中类和875个行业小类,普查对象大约有800万个单位和3000多万个体经营户。普查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 35号)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将成立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普查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办公厅、统计局、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等部门,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普查工作中的作用,《通知》还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对于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记者: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在时间进度上是如何安排的?

谢伏瞻:2007年,国家统计局已经会同各有关部门作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主要是研究经济普查的 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

的总体部署,2008年

要组建国家及地方各级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开展宣传动员和方案试点,选调并培训普查人员,开展单位清查,具体部署普查工作;2009年上半年,进行普查的入户登记,基层普查数据处理和逐级审核上报;2009年下半年以后,进行数据审核汇总,发布普查结果,陆续出版普查资料,并利用普查数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记者:统计数据的可信度近年来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此大规模的普查如何保证数据质量?

谢伏瞻:《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对数据质量有专门的要求,并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控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次经济普查将在此基础上,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这次普查将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普查的组织者、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都明了:普查数据的准确与否事关各级政府的决策,而各级政府的决策是否正确,又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因此,认真对待并支持普查,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民利益的一致性,人人都要自觉按照《统计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普查工作。二是加大普查工作中的检查、执法和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曝光及处罚力度。国务院在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中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执法机构和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和普查数据质量。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

中增加了监察部,就说明了国家加强这方面工作的决心。

记者:《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对依法普查有哪些具体规定?

谢伏瞻:《条例》对经济普查对象、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规定,对普查过程中的不合作行为、外部干扰因素、泄密行为等都有防范和处罚措施,体现了依法行政的要求。其中,《条例》的第九条规定:经济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经济普查对象应当如实、按时填报经济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经济普查数据。

《條例》第二十五条和第三十五条规定: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享有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自行修改经济普查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经济普查机构、经济普查人员篡改经济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条例》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在经济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经济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记者:搞好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如何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

谢伏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指出,要加强普查的宣传工作,各级普查机构应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情况。我们也希望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通报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工作,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记者: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的数据资料,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宏观调控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对于如何使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您有什么建议?

谢伏瞻: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时点年,恰好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年,普查资料出来时又恰好是制定“十二五”规划开始年。此外,由于增加了能源消费普查的内容,普查结果不但影响到经济总量的核算,也影响到综合能耗指标的计算,二者都是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将利用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为国家和各地区评估“十一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GDP核算和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标计算提供重要依据。此外,我们将联合主要经济类大学、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开发利用普查资料,为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第二次经济普查是我国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做好经济普查的各项工作,是今年全国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相信,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有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普查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篇10: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提纲

方案

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环办普查〔2018〕15号)和《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芜政办秘〔2017〕363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污染源普查各项任务有力实施,指导做好全市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宣传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宣传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义、普查对象内容、普查的时点、技术路线和调查方法等,引导鼓励全社会增强关心、支持和参与普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二、宣传目的

通过广泛宣传,促进社会各界了解、重视、支持污染源普查工作;促进被调查对象积极配合、如实填报;促进普查人 员依法普查、敬业普查、文明普查。从而确保普查工作有序开展、顺利推进,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三、宣传重点

本次污染源普查共分三个阶段,结合各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

(一)普查准备阶段(2017年)

本阶段宣传重点是:以创作宣传产品和普及式宣传为主,扩大和提高各级政府、普查对象以及全社会对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此次普查的特点和创新,开发多种形式的系列化宣传产品,提升宣传内容的可读性和针对性,为后续各阶段宣传工作打好基础;配合普查各阶段工作进展,陆续推进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家喻户晓、各方配合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全面普查阶段(2018年)

本阶段宣传重点是:以宣传普查现场登记实况为主。通过宣传引导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严格按照普查方案规定采集、审核、处理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建立普查交流QQ群、微信群,实时更新普查动态,交流普查心得。深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坚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合作精神普查人员克服困难坚持依法普查的工作作风,普查对象积极参与普查登记的典型事例。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教育警示和监督曝光个别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行为。

(三)普查工作验收、成果发布阶段(2019年)此阶段宣传重点是:围绕污染源普查成果发布和经验总结展开宣传,利用普查成果发布时机,通过专题宣传、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宣传普查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基础作用和应用情况,增进全社会对污染源普查成果的了解,推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

四、工作措施和方法

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市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的支持配合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动员,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开辟“芜湖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专栏。在环保局门户网站和“芜湖环保”微信公众号开辟芜湖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专栏,主要刊登污染源普查相关文件、普查各阶段工作进展、有关宣传产品等,面向普查对象、普查员及社会公众,传播普查知识,强化配合意识,提升普查技能。各县区、开发区要在辖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并及时更新维护,同时每月要向市污染源普查专栏同步报送不少于2条当地的动态工作信息。市、县(区)两级共同刊发污染源普查信息,联动扩大宣传效果,及时进行宣传推广,促使社会各界予以关注。

(二)制作宣传产品、发放公开信。结合污染源普查有关工作部署和进度,适时制作和发放污染源普查宣传品,如 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宣传折页、宣传环保袋等。在清查工作和入户调查开始之际,利用微信、QQ工作群、短信提醒、网站公告等方式给每一个普查对象发一封公开信,将开展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告知每一个普查对象,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三)社会媒体宣传。

1、在清查建库结束入户调查之前,根据普查工作进展和需要,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2、入户调查前,在芜湖日报、大江晚报、芜湖电视台相关频道、芜湖电台相关媒体刊登或播发一次污染源普查综述;

3、在芜湖市电视台整点新闻或天气预报节目中插播污染源普查宣传口号、公益广告和倒计时提示等字幕;

4、利用其他主要媒体、公共场所、楼宇电视、交通工具等播出污染源普查宣传广告片或张贴宣传海报;

5、在市区内公交站牌屏制作宣传背景图。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开发区宣传部门和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普查宣传工作的领导,将普查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县区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了解和掌握本地普查宣传工作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和设备投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为污染源普查宣传创造宽松的 环境。

(二)加强统筹兼顾。各县区、开发区要明确污染源普查宣传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重点工作,把握县、镇、村不同层级的进度节奏有序开展,协调推进。各级宣传部门和普查机构要保持积极沟通,将污染源普查宣传纳入辖区政府宣传工作的总体布局,并协调主流媒体配合开展普查宣传,特别是重要时点和重要活动的宣传。

(三)加强审核把关。各县区、开发区要对普查宣传报道和宣传产品的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确保宣传内容紧扣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主题。要运用群众享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宣传载体手段,设计、制作、发布主题鲜明、创意独特、寓意深刻的宣传产品,着力宣传普查目的意义、内容、流程和新特点,重点展现普查员恪尽职守、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详细阐述污染普查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督查督办。市普查办将不定期通报各地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宣传发动滞后、污染源普查知晓率低的地区要进行重点督查督办,督促整改。各县区、开发区污染源普查办报送的宣传稿件及采用情况将作为污染源普查工作考评的内容之一。

我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市普查办牵头组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全市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编辑工作简报、发布普查成果、协调其他部门参与普查宣传工作、指导各县区普查宣传工作等。各县区、开发区负责组织落实本辖区普查的宣传任务,各县区、开发区普查机构每月定期向市普查办报告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及普查信息至少1条,宣传标语要尽可能覆盖到每个镇、街道,重点针对普查对象集中区进行宣传,并将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或计划报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附件1:芜湖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宣传资料 附件2:芜湖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宣传标语

附件1 芜湖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污染源?污染源普查的任务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污染源是指因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

污染源普查的任务就是,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二、为什么要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有什么重要意义?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2007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和社会人口结构,以及污染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和性质等都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农村面源、非道路移动源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显现,须对其排放情况开展系统性调查。

依法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于准确判断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三、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对象、范围、方法 对象:普查对象为芜湖市范围内有污染源的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入河(湖)市政排污口。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方法: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必要时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组织实施

我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污染源单位主体、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

芜湖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污普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决定污染源普查重大事项。市第二次全市污染源工作办公室设在芜湖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污染源普查日常工作。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明确相应科室和专职人员负责协调配合普查工作。

县区、开发区人民政府和管委会按照国家、省和市里的统一规定和要求成立相应普查机构设在同级环保主管部门,负责本地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五、污染源普查人员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污染源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和检查的职权,有权查阅污染源普查对象的原材料消耗记录、生产记录、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记录以及其他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有关的原始资料,并有权要求污染 源普查对象改正其填报的污染源普查表中不真实、不完整的内容。

六、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承担什么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污染源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污染源普查机构和污染源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应当及时提供与污染源普查有关的资料,如实、按时填报污染源普查报表,不得拒绝、推诿和阻挠检查,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污染源普查数据,不得转移、隐匿、伪造、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污染源普查对象不履行相关义务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在污染源普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和弄虚作假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2 芜湖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宣传标语

1.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 2.实施污染源普查

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3.抓污染普查

促环境治理

建美丽芜湖 4.搞好污染源普查

守护绿水青山

5.认真开展污染源普查

科学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6.如实填报普查数据是每个普查对象的责任和义务 7.治污要治本 治本先清源 8.治污先查源 环境更安全

上一篇:董事长年度总结下一篇: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