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案设计

2024-07-28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案设计(精选6篇)

篇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案设计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案设计

一、 基本情况分析

(一)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高一学生已初具地理思维能力,在教师指导下,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用学生所掌握的初中地理知识及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迁移到本节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二)对教材的分析

1、本节内容抽象、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①北半球冬、夏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与成因

②季风环流成因与特点

③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①大气活动中心怎样影响天气和气候

②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大气活动中心

2、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前后呼应

本节教材前应大气热力和动力两个因素,后呼天气和气候,步步深入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2、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

3、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4、了解海陆分布和气压带移动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因素

5、了解季风环流的概念与地区分布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大气活动中心南北移动原理,分析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不同

2、分析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说明季风环流在亚洲的分布

3、学会分析东亚与南亚季风环流的成因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身边气候的变化。应用知识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思想

2、通过学习,认识祖国、家乡的一些气象知识;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四)过程与方法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新整合教材,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探究式的`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三、组织课堂教学

(一)导入――发现问题

1、从身边的感受导入:夏季游泳时感觉水体比较凉爽,而冬季在水里则感觉比大陆温暖。为什么?

2、从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导入:

① 气压带风带北移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陆轮廓图上如何分不?气压带风带南移时,副极地低压带南移到什么地区?

② 我国广大地区为什么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则来自西北内陆?

(二)新课――探究式解决问题

1、解决寻找本节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核心问题: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和季风环流(确定核心问题的方法:学生速读――发表个人意见――师生互动达成基本共识)

教学过程:从不同季节和地区看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及东亚、南亚大气运动状况。

教学方法:播放<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指导学生看书、读

图,提出问题切入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问题一:  北半球1月和7月欧亚大陆及北太平洋大气活动中心如何分布? (在学生看书归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从亚洲及北太平洋看:

一月 七月

亚洲大陆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蒙古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北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从南半球看:气压基本呈带状分布

问题二:季风是什么?全球季风最典型地区在哪?

教学方法:切入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反之亦可,发挥学生自主    性。

问题三: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如何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探究后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夏季:东南风

东亚 冬季风势力强

冬季:西北风

夏季:西南风

南亚 夏季风势力强

冬季:东北风

2、解决本节核心问题形成的原因问题――为什么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辨。

问题一:北半球冬夏季节海陆大气活动中心为什么不同?

教学方法:播放投影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

(1)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气温高,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降温快,气温低,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南半球气压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问题二: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为什么不同?这与大气活动中心分布不同有哪些联系?

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辨、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原因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3、解决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和季风环流形成后的影响――怎么样

教学方法: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规律及课堂提供的资料大胆设想,――看书验证,举例说明对本课所阐述原理内容的理解――用科学的理论对人类在生产生活环境中所感所悟进行正确的解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据此设计以下拓展问题研究:

问题一:北纬30―40地区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同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但该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则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如此?

(此题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前因后果,为今后气候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阅读以下两则补充材料:(投影播放)

材料一:《副热带高压带与我国的洚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带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经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对一些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它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夏季风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水带也随之北上。就平均状况而言,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被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材料二:

………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古地区又一次气温普降,茫茫草原变为一片“银色草原”。据农业部统计,全区可利用草场90%以上受灾,有3100万公顷草场未能按时返青,3200万头牧畜面临“缺衣少食而死亡危险。

问题二:我国是一个多水旱灾害的国家,常出现北涝南旱、南涝北旱,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在亚洲范围内还能找出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吗?为什么?

问题三: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会造成哪些具体影响?应如何防御?谈谈你的设想。

 

篇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案设计

——教案

学 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专 业:地理科学

姓 名:邹 延

学 号:20110514741

时间:2014.06.2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授课人:邹 延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式:启发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现实,设计案例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研讨相互启发、归纳形成规律性认识,并在以上活动过程中,体验、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该指导思想符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建构规律和建构注意理论。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对课标进行拆分,重点实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的影响。本节课就是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为例分析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以及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分布和特征的影响。

三、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在讲授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应用,是各级考试中对三圈环流分布知识考查的切入点。所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的差异选取重点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进行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描述的细致讲解,意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析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关系的方法。

学生情况:

本节课是气压带风带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之后联系实际,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的一节课,由于学生还未养成地理学科学习习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稍显不足,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很难建立。所以复习引入新课,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是初中阶段重点,时间间隔比较久,所以也要在本课之前强化训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全球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类型”部分的学习,说出各种气压带、风带 控制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能够说出在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重点:

1.难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成因;

2.重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候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2.2.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

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我们首先来一起学习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热带雨林气候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2节课所学习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终年高温。

师:对,由于赤道地区受太阳辐射强,所以终年高温。那么赤道地区受哪一个环流控制?

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师:是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那么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盛行上升气流。师:多什么样的天气? 生:多阴雨天气。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完整的描述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气候特征?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师:很好,这种气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

(投影)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幅伊基托斯的气温和降水直方图,读出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值。

生: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年降水量丰富。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最低月平均气温都在25 ℃以上,说明当地终年高温,全年皆夏,而且年降水量丰富,大都在2000mm以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呢请大家看这幅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投影)热带雨林气候世界分布图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板书)

(二)热带沙漠气候

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只受单一的环流控制?(教师引导)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下,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气流下沉。

师: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生:终年高温少雨。

师:这种气候叫热带沙漠气候。

(投影)开罗——热带沙漠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形成了全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师: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投影)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生: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西亚阿拉伯半岛、印度河流域、墨西哥、西南非洲、澳大利亚的中西部、智利北部和秘鲁等地区。

(板书)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

师:终年在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下,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投影)伦敦——温带海洋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请大家观察这幅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我们一起来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情况。师:我们首先分析它的气温情况,从气温曲线我们可以看该地区一年的最低气温在不低于0℃,最高气温不高于25℃.说明该地气温怎么样? 生:温和

师:很好,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温和。下面请同学们。读出它的降水值。生:60°左右。

师: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该地区终年湿润,年降水量在700~1000 mm,气温年较差小。

师:这种气候叫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由于全年受西风控制,所以形成了全年温和,降水均匀的气候特征,也可以描述为: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投影)温带海洋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主要分布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

(过渡)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来风带和气压带的南北移动,这样就会有一些地区夏季受某环流的影响,而冬季又会受另一种环流的影响,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板书)

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动画演示)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师: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因为离赤道较近,故全年高温。请大家看图思考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师:(带领学生分析)夏季赤道低气压会移动到这儿并控制这个地区,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会控制这个地区,降水稀少。师:这就是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请同学们依照前面三个气候的方法看图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生:全年高温,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干燥。

师:正确。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请找出它的主要分布的地区。(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世界分布。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板书)

(二)地中海气候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师:很好。再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已标示风带和气压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分析

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这种气候在哪儿最典型?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师:很好。这就是地中海气候。请看图回答,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投影)地中海气候世界分布图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周围和帕斯周围。师: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

生: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帕斯、好望角、开普敦等。

师:这是唯一一种夏干冬湿的气候类型,大家要认真理解记忆。

承转: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结课]

补充其他气候类型(结合课件展示)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道:在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三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请同学们要特别注意: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我们也分析了其他因素形成的气候类型。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七、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雨林气候

(二)热带沙漠气候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两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草原气候

(二)地中海气候

八、教学反思

1、优点:本堂课内容体系完整,课堂上详细讲解的几个气候类型具有代表性,充分利用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地区气温与降水直方图讲解各种气候的成因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篇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案设计

[关键词]湘教版 高中地理 气压带 风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12

一、基础分析

1.课标分析

一是学生能够自己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二是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示意图,结合地球的自转运动总结归纳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二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初中地理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以及对高中地理(《地理Ⅰ》)第一章第三节关于地球的运动的学习,基本掌握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季节性的移动规律;通过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绘图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边画边讲解“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并联系已学内容探究其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地理规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2.难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材料阅读:“贸易风”的由来。在我国古代,商人搭乘借助风力的帆船完成贸易,逐渐地人们发现海上有一种常年方向不变的风,因此人们把它叫做“贸易风”。这种“贸易风”也就是今天的“信风”,是指它方向不变,守信用。

教师提问:“贸易风”或“信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产生疑问,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由材料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根据上节课所学,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不均匀的。不均匀的地表受热不均会引起什么环流?在大气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高空风仅受到几种力的作用?分别是哪几种力?而近地面的风向则是几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是哪几种力?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3.假设情境

教师活动:假设三个条件,分别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不考虑地球自转(即不考虑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地球公转(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在这些条件下,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知识画出赤道和两极之间的热力环流。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绘制大气环流图(即单圈环流),上台展示并讲解绘制依据。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程度,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实际上这种现象存在吗?如果不存在,那又是以什么现象存在呢?

学生活动: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假设情境

教师提问:假设三个条件,分别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考虑地球自转(即考虑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地球公转(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在这些条件下,北半球大气环流图又是怎样绘制呢?

6.启发教学

教师演示:用边画边讲的形式演示三圈环流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北半球大气环流图(即三圈环流)。

7.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绘制南半球大气环流图。

学生活动:各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展示其成果并分析讲解绘制的依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8.深入探究

教师提问:如图,全球有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这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各小组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并点评。

归纳总结: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分布规律: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并且南北半球对称。风带分布规律:南北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9.假设情境

教师提问:还是假设三个条件,分别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考虑地球自转(即考虑地转偏向力),考虑地球公转(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及之间来回移动)”,在这些条件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解决当前问题。

10.演示教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动画演示。

学生活动:观察动画演示,小组展开讨论,联系已学内容,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篇4:气压带风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请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

二、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思考

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

三、自主学习内容(导学单)第一板块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过渡: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

第二板块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无海陆高低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

备用: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于北纬30°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之后,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2.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不断地流到北纬30°附近高空堆积起来,导致北纬30°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升高还是降低?

3.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

备用:北纬30°附近被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

东北风风向常年不变,就好像一个人很守信用,因此,这个纬度带被命名为东北信风带。至此形成了低纬环流。而北纬30°附近~北纬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中纬西风带。

备用:北纬60°(极地)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极地东风带。4.自北纬30°附近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是否一致?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60°附近近地面气压较周围低还是高?

备用:北纬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副极地低压带。5.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 第三板块

1.全球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

2.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考、讨论,从而找出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过渡: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一步接近实际情况来设定。

第四板块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考假设的含义: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

四、教学成果展示

1、请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对板块一到四的问题发表本组的想法

2、总结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本组问题答案)

五、总结点评

篇5:《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的教案

【思考】结合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

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篇6:《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动手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手工图加深记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圈环流教具 学生手工制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大家好!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咱们今天上一节火星情报课,首先进行一下分工,全班班长和地理课代表为火星情报高级特工,其他班委和课代表为初级特工,没有任何职务的同学为初级特工,咱们班一共有九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一个情报分局,今天的火星情报课的探究课题是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工作流程是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中级特工找出大气环流概念特点和成因局长进行会议讲话局长布置任务,各情报局独立完成各情报局任务成果展示火星特工工作考核。

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师:进行第一个环节,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有哪位特工来帮助我们一起来回顾? 生:初级特工XXX A地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中形成高压,B地受冷,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

师:非常好

(板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热力环流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中极特工找概念,所有特工读书33页第一段文字。一分钟后由中极特工回答大气环流概念特点以及成因。

生:中极特工特工XXX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特点:全球性,有规律的原因:不同纬度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师:找的非常对。

上一篇:幼儿园活动反思下一篇:典型例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