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

2024-07-08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精选7篇)

篇1: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

电影《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电影 《青年马克思》讲述了年轻的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致力于彻底改变当时的世界。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立志奋斗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二十二岁的恩格斯深入观察工人阶级,以文字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为劳动者谋求解放的思想开始萌芽;在联手贡献出旷古烁今的《共产党宣言》时,两人不过是三十岁与二十八岁的年纪。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阶段,在青年时代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收获的每一分成果都是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青春美好而短暂,新时代的青年人应珍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际遇,立鸿鹄志,践行一生,做实干家,永久奋斗。

缔结真挚友谊,追求纯粹爱情。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由此可见,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总书记也曾说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社会主义的诞生正源自劳动人民改变不公平制度的革命诉求,今日的中国劳动人民肩负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与劳动群众一起成长和进步。

篇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

2018年5月18日下午,我单位组织全体职工观看《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以前总提及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个词组很熟悉,但熟知并非真知,这次通过观看影片,使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影片从一群资本家追打在森林里捡木材的人们开始,讲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从不愉快的相遇到互相赏识,成为知己,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初衷而坚定信念,艰苦奋斗。马克思对事业的追求、对家庭的责任、对朋友的热情和敢于对错误的批判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马克思主义是留给我们最有价值、最具影响了的精神财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它是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将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用自己的智慧和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者,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者。

篇3: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

一、萌芽:《〈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843年底到1844年1月,马克思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并于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初步表述了他的共产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

马克思在此提出“彻底革命”的思想。尽管马克思的理论是“从德国的现状本身出发”,但是得出的结论却具有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马克思坚定地宣称,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1]。

马克思敏锐地意识到,德国的彻底革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困难。就是说,革命需要物质基础。而当时的德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是落后的,其资本主义经济是薄弱的。甚至当英法纷纷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之时,德国还处于封建的农业国的历史状态。而且,“德国并不是和现代各国在同一个时候登上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1]与法国比较,当时的德国社会缺少一个能够胜任解放者角色的阶级,市民社会“一直也不会感到普遍解放的需要和自己实现普遍解放的能力”[1]。

尽管如此,马克思还是站在历史洪流滚滚向前的高度,充满乐观追问“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1]马克思指出,“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形成一个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作为一个特殊等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1]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创造性地解决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主体和依靠力量的问题。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事业,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建立、实现的依靠力量。除了无产阶级,任何阶级也无法真正担任“解放者”的角色,无法担负起解放全人类、开辟通向共产主义世界的光明大道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有什么样的规定性呢?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宣告现存世界制度的解体”,“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把“无产阶级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在这篇文献中,马克思初步阐发了人类解放的思想,第一次指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表明其共产主义思想开始萌芽。

二、发展:《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马克思潜心研究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留下了一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

在《手稿》中,马克思着重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共产主义思想,从正面阐述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对后来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区分了三种共产主义理论:最低层次的是粗陋的共产主义。中间层次的共产主义有两种形式,一是“还具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2]共产主义,二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还未完成的,总还是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2]的共产主义。最高层次的是马克思推崇的哲学共产主义,它是人和人、人和个体、个体和类、存在和本质之间矛盾的最后解决。

马克思批判了当时欧洲流行的五种粗陋的、平均的共产主义理论,即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以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巴贝夫为代表的平均共产主义、议会的共产主义和无政府共产主义等。其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平均的共产主义,在他看来,粗陋的平均共产主义不过是“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2]。“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弃,即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想把自己设定为积极的共同体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2]

马克思不仅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同时阐述了自身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的本质的复归,是人和自然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即“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所以,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的或作为某种现实东西的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对人来说的真正的实现”[2]。在这里,马克思着重阐发的核心思想是,共产主义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对象化活动中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从而消除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向人自身的复归。

同时,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已经萌芽的革命共产主义思想,明确指出,克服异化“只有通过付诸实行的共产主义才能完成。”并指出要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2]。《手稿》是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趋于成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年半以后问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就以成熟的体系向世人系统地阐发了共产主义思想。

三、成熟:《德意志意识形态》

1.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必须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什么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呢?这是因为:第一,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就不能发生彻底分离,无产阶级作为革命的主体就不能形成,这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就不能激化,无产阶级革命也就不会有自己的社会历史前提。第二,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这里的“贫穷的普遍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特别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贫穷的普遍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在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条件;另一种是非资本主义条件的“贫穷的普遍化”,它导致的结果是食肉动物般争夺生存必需品的残酷。第三,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这种普遍交往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国家、民族内部的个人之间的交往,二是“世界交往”,即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之所以必需是因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不这样”,“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1]。在马恩看来,“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1]

2.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普遍交往的建立,是消灭异化,达到共产主义的绝对必须的两个实际前提。如果没有生产力的普遍发展,那么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而生产力的大发展,将推动人们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跃向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的交往,可以发现在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事实,而其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在这里,马恩把伴随生产力发展而来的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与共产主义的实现联系起来,并把它作为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今天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题中应有之意。因为,“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家庭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境地’;(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1]共产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率先单独实现。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若干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统治薄弱的国家率先取得胜利的新理论。然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生产力和交往关系方面要求极高,因而不可能在一国、一地区、一民族率先实现。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里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是非常精辟、深刻和有远见的,因为这不是凭空想或思辨构筑出来的理论教条,而是客观的社会历史经验的凝练。它是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并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最基本的理论框架。

摘要: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也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中,对未来社会发展状态的一种规划。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萌芽、发展并迅速走向成熟了。特别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以成熟的体系展示了他的共产主义思想。

篇4:青年们,读马克思吧

两位作者都是老师,所以他们把本书的读者群定义为“知道马克思的名字,但是并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书的青年读者。”不光给中学生、大学生看,也给参加工作的人读。我揣摩作者对读者年龄段的划分,是想告诉大家,他们的这本书是“把复杂的东西分解之后给初学者进行说明”,言外之意是:这本书浅显易懂。而他们想让那些“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书的青年读者”了解的是:马克思是多么了不起的人,以及马克思的伟大之处。

读马克思让头脑灵光

在书中,作者把他喜爱马克思的理由用黑体字标了出来。他说,“并不是因为马克思把世界的构造明确地讲给我们听,也不是因为他告诉我们如何建造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的方法,而是因为读马克思会让我们感觉自己的脑子变得非常灵光。”

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人类学家斯特劳斯曾写过,他自己在写论文前,一定会把马克思的书从书架上拿下来,随意读几页。据说,在读过马克思的书以后,他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本书作者怕读者误解,随之澄清说,这种感觉并不是醍醐灌顶,不是说读了马克思以后,什么都明白了,什么困难都能解决了。有时候,读过马克思,该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但是,读马克思会让人感觉,自己想问题的方式不够变通,自己因循守旧了。

下面引的话被编辑放到了封底,算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读过马克思之后,你会感觉到你自己思考的框子(或者说牢笼也可以)从外面被摇晃着,牢笼的墙壁上开始出现裂痕,铁栅栏也开始出现松动,于是你自己就会领悟到原来自己的思想是被关在一个牢笼当中啊!也就是说,马克思并不能把我们从牢笼中拯救出去,但是他能告诉我们是被幽禁在牢笼中的。如果你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牢笼中,也就不可能想办法从这里出去。马克思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读过马克思之后你会了解到所有的问题要靠自己来解决。”《国际歌》就这么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共产党宣言》谈经济

我读《共产党宣言》是很早以前的事,那时候年轻,看不大懂其中的含义,但能感觉到其中的很多话充满力量。比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两位日本作者读《共产党宣言》有他们自己的体味。他们的解读让我怀疑自己到底读没读过这本书。比如内容,他们认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根本思想是:1.不管哪个历史时代,经济以及由此而必然会产生的社会构成,构成这个时代的政治以及精神历史的基础(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是,经济是一切人类社会和时代的基础,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经济,是否逃避,它一直在那里起作用,所以不妨面对)。2.在古代的土地公有制瓦解之后,全部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也就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历史(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就是阶级间的斗争,这是客观存在)。3.这种斗争必须由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同时赢得全社会从剥削、压榨以及阶级斗争的解放,才能从剥削压榨阶级中赢得解放(我理解就是不能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再比如修辞,对这句“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本书作者认为,这段话中有强大的自信,充分的肯定,有激情,有倡议,有友爱,有比喻。他因此评价,“真正的革命宣言不会是宣扬‘憎恶’和‘破坏’的语言,而是以‘友爱’的词汇为结尾的。就从这非常人性化的一点出发,马克思已经远远超越了19世纪、20世纪无数平庸的革命家们。”要知道,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马克思只有29岁,恩格斯刚刚27岁。既有思想,又有文采,多么不得了的两个年轻人!

对当下的启示

本书的两个作者就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进行了争论。其中一位作者认为,在社会中,人们通常会认为,某个特定的集团应该为一些矛盾负责,这个不能说不对,但是如果把整个社会的扭曲和不合理全部归罪于这个特定的集团,似乎也不靠谱。如果只要把这个集团清除掉,就能让整个社会干净,那社会改革就太容易了。但从经验上讲,这样一个集团实际上是不会存在的。这就像医生治病,如果病人只有一个地方有毛病,其他地方都健康,那么只要将有病的地方治好或摘除就行了。但社会问题不是人的身体,不会以这么单纯的形式呈现出来。对此,作者认为,罪恶是蔓延在整个社会中的,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中存在的罪恶负责,如果想让社会变好,我们不应该去自己之外寻工具,找理由,应该先看看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是不是有错误。“这样做或许未必能使社会变好,但是至少能够防止变坏。”

前段时间,社会大众对中国某位企业家高调做公益颇有微词,说好说坏的都有,莫衷一是。对于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马克思有他的说法。他说,“决定一个人,不是看这个人本来是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作者解读:不管是多么邪恶的人,只要做好事就是好人。不管他的本性有多善良,只要做了坏事就是坏人。如果耳边总能听人说“你那些看起来的好事,实际上都藏着卑鄙自私的动机呢”,那慢慢就没人愿意去做好事了。“谁都不会给老婆婆让座,也不会在路边捡起空瓶子,谁也不愿意去袒护被虐待的孩子。谁都不想做善事的社会那肯定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马克思也好,本书作者也罢,说得都好!

篇5:《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最近电影院在热映《青年马克思》。这是一部译制片,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拍摄的。这部电影没有对观众讲大道理,进行空洞说教,而是通过场景再现,还原了19世纪欧洲当时的社会背景、马克思的爱情、马克思生活的窘迫、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识相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追求、马克思流亡、《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等等。它是一部贴近观众心灵、情感的剧情片,用生活片段和细节反映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信仰及奋斗历程,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感动观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观众热血沸腾、为他们的信仰和初心感动不已。

19世纪中叶,资本家用种种手段攫取财富,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等,无产阶级饱受剥削,生活贫困潦倒。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产业工人,但他们十分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阶级,毅然绝然地与资产阶级分道扬镳,有觉悟地超越了自己所出生的阶级,努力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担任《莱茵报》主编兼自由撰稿人的马克思凭着犀利的笔杆子,不遗余力地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1843年,进步的《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开始了流亡者的生活,他失去了国籍,失去了职业。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劳动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通过重现马克思的生活场景告诉观众他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奋斗的出发点就是维护被剥削阶级的利益,让劳动者不被剥削,不受压迫,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马克思的初心。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无产阶级追求解放和幸福的代言书。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反映。

时间过了2个世纪,马克思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当前的我国社会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社会矛盾,马克思的有些理论可能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社会了,可我们的初心还是一样的,有着共同的愿望和理想,都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幸福。马克思的初心仍是指导我们前行的领航灯。

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有些痛苦就会淡忘,有些信仰就会漂浮。我们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可有些地方还是与初心有点距离。比如说贫富差距,在有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与一线员工的工资差距不是三五倍,而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贫富差距有点大了。

篇6: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

在纷乱时局中被驱逐,起纷争,受轻视,但当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鲜红旗帜被挂起,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响起,spectre这个词被推敲,还是能感受到一个不屈的、志在改变世界的灵魂。

哲学家的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是单纯去煽动,不用激情去煽动**,也不用感情去煽动眼泪,而是用哲学用经济学用思想去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我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马克思的这个体系也改变了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的方式。他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崇尚博爱的世俗化的基督教理想世界,而是直面问题,迎着最尖锐的矛盾奋勇而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思想纲领和理论武器。

也许是马克思的照片被放得太大,被挂得太高,被印在课本上次数太多,我们小时候把他神话,长大后又努力通过贬低他、回避他来彰显自我,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他是一个人,一个带领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对抗资产阶级和贵族的human or humanist,意识到这一点后再来看马克思及恩格斯,会清醒冷峻很多。

篇7: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

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也是马克思的生命力,他对人类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他在世界历史上始终熠熠生辉。

观看完视频后,收获颇丰。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将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自我先进性,努力钻研马克思理论思想,传播正能量,并在理论中探索总结,观察时代;在实践中引领身边的青年朋友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需要学习并践行马克思理论,学习马克思精神,宣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我们要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上一篇:单一来源采购网上公示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调皮的小雨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