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进化

2024-07-19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进化(通用9篇)

篇1: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进化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4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班级 姓名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选择的基础(2)----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3)----进化的内因(4)----选择的结果

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条件;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外因、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局限性: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生物的 个体叫种群。(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2、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包括,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基因的频率会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降低。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①自然选择的实质:定向改变种群。

②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 的现象。(2)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___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3)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存在着___________;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存在。不同种群间之间出现了 _则标志着已经形成新物种。

(4)长期的历史年代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了,导致了新物质种的产生。但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

(5)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就可能形成生殖隔离。例如:二倍体诱导形成四倍体。(6)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发生进化的标志为 改变,进化过程中如果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形成。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

(8)隔离的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三、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共同进化是指____ _______之间,____ ______与____ 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意义: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___ _____,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____ 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____ _ 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

()1.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人群中,每2 500个人中就有一 个人患此病。若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一健康的男子再婚。再婚后该夫妇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A.1/25 B.1/100 C.1/102 D.1/625

()2.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及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4.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XBXB

占42.32%、XBXb

占7.36%、XbXb

占0.32%、XB

Y占46%、XbY占4%,则该校XB

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8% B.8%、92% C.78%、92%

D.92%、8%

()5.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6.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7.(2015·合肥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实现的()8.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基因突变的方向、自然选择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一致

()10.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右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11.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

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_。答案:(1)基因库 多样性(2)生物进化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3)选择 隔离(4)B(5)变异的不定向性 d

篇2: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进化

论学案 苏教版

一、课标导读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二、问题导思

基础问题

1、拉马克进化学说中正确的观点?错误的观点?学说的意义?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局限性?

3、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进化理论核心是什么?生物进化的实质?什么决定进化的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什么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

重点、难点问题

4、为什么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5、为什么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6、物种形成的典型模式有哪些?判断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三、例题导练 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创新方案》P108例

1、变式训练P1091、2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创新方案》P109例

2、变式训练P1103、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创新方案》P110例

篇3: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进化

一、学科间的知识迁移

就自然科学而言, 学科之间是彼此相通的, 在思维模式上彼此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如果借鉴得当,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题1 (2012年绍兴二模) 图1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 (2) 状态时, 钾离子通道关闭, 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B.处于 (3) 与 (4) 之间的轴突膜, 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在题1中, 学生往往会把题中的图形和某一点的动作电位的图形 (如图2) 相混淆, 思维定势地认为 (2) 为去极化过程, (4) 为复极化过程, 从而错选了选项A。但实际上, 本题图1中的横坐标为轴突膜上的不同位点, 而图2中的横坐标则为时间。发现了两图横坐标的差异后, 不少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此题中的玄机。这时, 笔者提醒道:“图1中的图形是不是很像物理学中的机械波的波形?”这么一来,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图1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 好比是从左往右传播的机械波。机械波 (横波) 在传播过程中, 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的简谐振动, 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而图1的轴突膜上的每一个位点也不随着兴奋的传导而前进, 每一个位点也是都只发生电位的变化。把物理学中机械波的知识迁移到本题中, 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图1中 (2) 为复极化过程, (4) 为去极化过程。因此, 题1的答案应该为B。

二、联系生活的知识迁移

自然科学和生活实践的联系千丝万缕, 生物学科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在遇到新情境时, 联系生活往往能化繁为简。

题2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3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小盆不透光) , 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 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 (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A.顶芽坼, 根坨B.顶芽坼, 根坻

C.顶芽坭, 根坨D.顶芽坭, 根坻

题2乍一看是单侧光照射和旋转类结合的题目, 但仔细一分析就知道此时单侧光对幼苗的照射已随着转盘转动而相互抵消, 故此题相当于只是单纯的旋转类题目。那么, 转盘旋转会使芽尖和根尖的生长素发生怎样的不均匀分布呢?联系生活经验, 下雨天时旋转伞柄, 水珠会“飞”出去。由此可知, 转盘转动会使芽尖和根尖的生长素朝圆盘外侧运动, 使得外侧生长素浓度较高, 内侧 (近圆心处) 生长素浓度较低。该题就转化成了学生所熟悉的“幼苗横置类”题目。“幼苗横置类”题目中的重力因素引起了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 而此题是圆盘旋转引起了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完全属于一个类型。分析至此, 学生不难选出D这个正确答案。

另外, 结合题1, 怎样帮助学生区分图1和图2?笔者认为, 也可以打一个贴近生活的比方。如果把图1比作是多点在某一时刻的集体照, 那么图2就是某一点在数毫秒 (一个动作电位所经历的时间) 内的一段视频。用如此生活化的语言表述复杂的情境, 使笔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的地方还很多。比如, 为了加深学生对“染色体组”这一概念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来列举生活中可以类比为“染色体组”的事物。学生想出了不少很好的类比, 如:扑克牌 (除去“大王”和“小王”) 可以看作四个染色体组;十二生肖邮票可以看作一个染色体组。还有学生认为中国象棋可以看作两个染色体组, 但立马被其他同学否定了, 因为中国象棋中的某一方有相同的棋子 (如5个“兵”) , 不符合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必须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特点。

三、模块间的知识迁移

先来看一道习题。

题3假定某生物细胞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将200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 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 (细胞分裂同步进行) 。某时刻测定细胞的总数目为1600个, 在这1600个细胞中, 含15N放射性的细胞个数为

A.900个B.800个

C.700个D.400个

绝大多数学生遇到本题时, 显得摸不着头绪, 不知从何切入。本题看似是一道关于两个DNA“细胞分裂中同位素标记”的习题, 但用到的思维模式却完全是和“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概率的计算是相通的。现对本题解析如下:

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到14N的环境中培养后, 形成了1600个细胞。而最初有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共有200×2×2=800条, 经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后最终分布在800个DNA分子中。也就是说在最终形成的1600个细胞中, 共有3200个DNA分子, 其中含有15N为800个, 占1/4;不含15N的占3/4。已知每个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即有两个DNA分子。故在这1600个细胞中, 两个DNA分子均不含15N的概率为:3/4×3/4=9/16, 而含15N放射性的细胞则占7/16, 细胞个数为700个, 应选C。

题3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不甚熟悉。但对于“一对皆为白化病携带者的双亲, 连续生两个孩子皆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情境, 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学生口算即可得出答案:3/4×3/4=9/16。把“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概率计算的思维模式迁移到“细胞分裂中同位素标记”的习题中来, 使得题3的难度一下子降低了许多, 学生也豁然开朗。在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善于总结, 多加引导, 让学生多多进行模块间知识迁移的训练和思考。

四、图形间的知识迁移

题4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 浸入一定量纯水中, 每隔一段时间, 取出一小片菜叶, 测定其细胞液浓度, 将结果绘制成如图4所示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 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本题参考答案为D。而有不少学生因为将本题的图4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大小随着时间的变化曲线混为一谈, 从而错选了C选项。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生只关注图像的形状, 却没有抓住图形的真正含义。图4中横坐标为浸入纯水时间, 纵坐标为细胞液浓度, 而非液泡大小。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的是该时刻细胞液浓度的变化速率。B点斜率为0, 即在B点所处时刻细胞液浓度变化速率为0。结合该题情境, 可进一步解读为B点细胞吸水速率=细胞吸收有机农药的速率。那么AB段则为细胞吸水速率>细胞吸收农药速率, BC段为细胞吸水速率<细胞吸收农药速率。故B、C选项错, 此题只能选D。

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往往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而图表分析题正是对这些变化最好的考核方式,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不同的图表之间是有着联系的。例如对题4中的图4曲线的分析方法, 其实就类似于对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 (如图5) 的分析。图5曲线中每一点斜率的含义为该时刻大棚内CO2浓度的变化速率, 即该时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由图可知, D点和G点, 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 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D段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0, 则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DG段反之。可见, 图4和图5虽然是不同的图形, 但分析方法是大同小异的。在这类图形题中, 我们关注的是曲线上每点的斜率的生物学含义。图5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图形形式, 而图4则不大常见。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 注意图形间的知识迁移, 相信学生在碰到诸如图4这样的新情境时, 一定能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

类似的图形除了上述两例之外, 还有必修3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上的每一点的斜率则为该时刻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故在“S”形曲线中, 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刻为种群数量K/2时。因此, 渔民捕捞鱼塘中的鱼, 应捕捞到种群数量K/2为止。

上述四例集中考查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一方面。所谓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就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 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

篇4: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进化

(一)考纲要求

1.现代生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Ⅱ)

(二)考纲分析

本单元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非常的密切。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地高考,在该单元的内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一轮复习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生物的变异,应该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入手,也可和基因工程结合在一起考虑。(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例如感冒病毒疫苗的使用。(4)DNA分子杂交在亲缘关系的鉴定方面。

【考点提要】

(一)考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1.两种进化理论的比较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二)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進化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探讨进化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能力方面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进化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考点突破】

考点:基因库的概念、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

思考: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联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的计算(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学生回答: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条件是群体足够大,随机交配(进行有性生殖)并能产生后代,基因没有发生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二倍体生物核基因遗传。

PA——显性基因频率 qa——隐性基因频率

PA+qa=1→(PA+qa)2=1→P2A+2PAqa+qa2=1

PA2——AA基因型频率

2PA×qa——Aa基因型频率

qa2——aa基因型频率

PA=AA基因型频率(P2A)+■×Aa基因型频率(2PAqa)

qa=aa基因型频率(qa2)+■×Aa基因型频率(2PAqa)

教师考点延伸: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如ABO血型(启发学生完成)。

p(IA)——IA基因频率 q(IB)——IB基因频率

r(i)——i基因频率

p(IA)+q(IB)+r(i)=1→〔p(IA)+q(IB)+r(i)〕2=1

p2(IA)+q2(IB)+r2(i)+2p(IA)×q(IB)+2p(IA)×r(i)+2q(IB)×r(i)=1

p2(IA)——IAIA基因型频率

q2(IB)——IBIB基因型频率

r2(i)——ii基因型频率(O型血的基因型频率)

2p(IA)×q(IB)——IAIB基因型频率

2p(IA)×r(i)——IAi基因型频率

2q(IB)×r(i)——IBi基因型频率

也可以寻找出类似的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的方法:

p(IA)=IAIA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

q(IB)=IBIB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r(i)=ii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诸如此类都可以进行推理,比如多倍体生物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教学体会】

在高三第一轮考点式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复习中还要注意知识点的细化,既具有侧重点,也不能忽视一些知识死角,可创造性地设计一些问题的延伸和难度的拔高。通过近几年各地市的高考题分析及考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方向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应试能力。在本节复习中,要加强高频题的训练,比如,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隔离对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等,既有理论知识的复习,也有基础知识的考查训练,要让学生找到复习理论知识、解答典型题、总结解题方法体会考题的规律。

篇5: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2、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准确运用所学定律解答具体问题,也就是说学了很多知识,但是考试的时候用不起来,上课时听得明白,一到做题就犯糊涂。

3、不能相互关联。生物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都有联系,但是很多学生就是串不起来,这也让知识抱不成团、形不成个,零散的知识不仅不容易掌握,而且遗忘率也非常的高。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从四个维度上制定一轮复习计划

1、要从高度入手:一是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把生物变成图形、图像,这样就能更加的直观,也更容易理解;二是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要从实验中找规律找经验,要掌握实验的设计、操作、分析与评价;三是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作为应用型学科,要尽可能了解前沿科学,用学到的生物知识来解答生活热点问题。

2、要从宽度入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复习的基础”,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打破章节的限制,进行开放性整合,整体串联高中生物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复习会更加系统、全面,不容易留下知识漏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从梯度入手:一轮复习不是重新学一遍课程,而是要做到查漏补缺,通常,大家要掌握“二八法则”,即一般情况下20%的知识点承担了考试超过80%的分值,所以复习过程中要有轻重缓急,这样才能提升学习效率。

篇6: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规划

很多的题,无论是在考试或者平时做作业,我们都很难将它们全都写出来,这个时候答案就发挥很大的作用了。很多人觉得看答案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使自己的惰性大增,成绩不增反降。这里建议大家不要一味地拿着答案就是抄个答案结果就算了,你完全可以自己把答案扣起来,看自己是不是不看答案再次把这道题的整个过程写出来。时间长了,可以很多地锻炼自己的解题思维。

2.一轮复习训练正确率和解题速度

篇7: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备课组

为了迎接2014年高考,做好高三生物备考工作,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结合上届高三生物备课组的经验教训,特制定2013至2014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我省首次使用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试题严格遵循生物新课标考试大纲,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没有偏题、怪题,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以能力测试为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综合基础知识解决系列问题的能力,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自然科学现象的解释、验证能力以及初步的探究能力。鉴于此,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应确立以下指导思想:

(1)处理好高中生物教材,揭示单个知识点、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扩展3个层次知识的内涵及内在逻辑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结构。

(2)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即把导、学、讲、练融为一体,优化课堂结构。

(3)把心智技能的培养和动作技能培养融为一体,优化理论课与实验探究课的教学。

(4)把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初步创造能力融为一体。

(5)给学生提供课内外自主发展的空间。

(6)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析生活现象、环境状况、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二、复习目标

根据第一轮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应力求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事实、方法和原理。

2、用各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3、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解释。

4、正确地解释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同时还能够用相关的理化知识解释相关问题,即用自然科学的知识,解释生物个体、环境、社会、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5、选用恰当的方法探究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

6、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能力。

7、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法和应试能力,力求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高考分数。

通过高考备战,提升考试成绩,确保2014年高考,及各次月考生物学科能完成工作目标,不影响考生理综及高考总分。

三、复习内容

(一)生物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高中《生物》必修第三册和高中《生物》选修三。

(二)复习资料使用:

我校高三使用的是生物《创新设计》第一轮复习资料及即时训练,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学科周考和月考,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

(三)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生物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

1、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

2、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

3、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

4、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

5、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思维能力是核心,要把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在生物学科的第一轮复习中,要通过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解题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单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等。

(2)思维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变式题训练和一题多解训练。

(3)应试能力训练:教师可选择部分模拟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认真评讲,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四、一轮复习:2013年9月—2010年3月中旬

基本方针:全面、系统、扎实、灵活

基本原则:把握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突出主干知识,适当拓宽视野; 注重落实双基,初步培养能力;

基本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加强学生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训练质量,提高应试能力。

这一阶段在三个复习阶段中所需的时间最长,是整个高三复习这座大厦的基石,它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败。所以在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做到对知识点全面、系统地把握,并且还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按点、线、面的顺序形成知识网络,彻底扫除对知识结构理解上的障碍,以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试能力。一轮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项:

1、注重基础;首先要通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温习,能将课本相关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链条和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所学的知识浓缩其中,将书本由“厚”变“薄”,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联想记忆,也有利于深层次拓展知识,更利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对高考试题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几章应重点复习。

2、重视实验;从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经常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生物也很注重探究性实验,要加强研究教材探究活动(实验)的设计,既要注重实验的原理,也要注重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设计思路,从培养实验能力的角度来组织实验复习,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4、重视几种能力的训练; 注重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基础知识是综合运用、提升能力的基石。夯实基础不能离开课本,无论什么综合题、联系实际的问题,原理都在课本里。在复习备考中,不能忽略现有教材的例子、资料分析、问题探讨、技能训练等。另外,生物考卷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做题速度越来越重要,考生要在提高读题速度的同时不影响做题的正确率。就要善于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分类归纳,巧解问题,对概念、规律、原理有深刻理解,对问题情景能分析透彻,对知识能够综合、灵活运用,注重解法的领会和技巧的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同时要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纠正错误,而应从解题思路入手,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进行解答。

五、为了搞好高三生物备课工作,让每一个老师都能参与进来,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特将老师们的备课任务安排如下:

2013年9月—2014年3月中旬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任务分解一览表

计划时间

复习内容

是否按时完成主备人

2013.9—10月底

(必修一)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何宁生

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运输功能

关建峰

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李有良

第四单元第细胞的生命历程

陈 宏

2013.11月初—2013年12月底(必修二)

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细胞学基础

李新正

第二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

何宁生

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进化和育种

关建峰

2014.1月—2014年1月底(包括寒假补课三周)(必修三)

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李有良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陈 宏

机动10课时,期间周考练、月考5次

2014.2月中—2014年3月中旬(选修三)

专题一基因工程

李新正

专题二细胞工程

何宁生

专题三胚胎工程

关建峰

专题四生态工程

李有良

机动5课时,期间周考练、月考2次

六、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以教材为纲为本,选好用好最能落实教材的复习资料。

2、重点知识与全书的关系: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全面复习到考纲所规定的所有知识点。

3、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打好基础,逐步提升能力。

4、教师个人与整个备课组的关系:整个备课组成员要进行捆绑式教学,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和谐共进。

5、题海与学生练习量的关系:教师跳进题海大量做题,认真选题,让学生远离题海,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练习中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6、高三复习与常规教学的关系:高三复习教学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更应做好常规教学各环节,即读、讲、练、测、评、补。教学时:(1)复杂问题简单化。(2)抽象问题形象化。(3)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讲评课的注意事项:要在学生做完的基础上讲,在进行试卷分析的基础上讲,避免简单的点拨和提示,避免一般性的订正答案,避免就题讲题。

7、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七、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做好学法指导

(一)学生学习状况:

1、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遗忘的内容较多。

2、不重视课本,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核对答案,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

3、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解题能力弱。

4、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1、引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2、加强学法指导: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有问题不能拖。

篇8: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策略

一、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重视预习。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回归课本,自己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教材上的每一道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没有预习,听老师讲课,会感到老师讲的都重要,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高三数学课只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听课的目的就明确了。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练习题的解答过程留到课后去完成,没记的地方留点空余的地方,以备记录自己的感悟。

三、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5.情景设计看不懂。6.不熟练,时间不够。7.粗心,或算错。以上方法经过一个阶段的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

四、做好每一章知识的系统总结。

1. 做好每一天的复习。

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巩固当天上课的内容,同时检查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增强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我们可以简记为“一分钟的回忆法”。

2. 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最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最后做好单元小节。

3. 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原因及正确答案,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五、适量训练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题,但反过来做了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因此要提高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所学的知识,看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欠缺,因此,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1.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目应该规范地完成,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2.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对做过了的典型题目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技巧,这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4.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5.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遇到不懂或困难的问题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不要一遇到不会的东西就马上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而是要自己先认真地思考,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某些困难,经过很大的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得太透。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也更重要。

六、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部分同学 (尤其是脑子比较好的同学) 自我感觉很好,平时做题只是写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虽然答案对了,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部分同学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这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工夫努力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必要时做些记录,也就是建立错题本。每位学生必备一本错题本,以便以后查询。

七、分析试卷,将存在问题分类。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这样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要消除遗憾必须弄清遗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等。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上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抄写之错”,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表达之错”,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平时作业就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表达,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写出必要的步骤,并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回答问题。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够透彻,应用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弄懂似非“似是而非”是自己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的内容。这表明你的数学基础不牢固,一定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数学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才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篇9: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一轮复习是重点,它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物一轮复习有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具备既强化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使命的特点。因此,针对生物一轮复习的特点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每一位高三生物教师必需要做的事情。

生物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和基础能力培养,具体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及知识网的构建。[1]因此在复习中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基础知识梳理,即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并查漏补缺;二是单元知识整合,即以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线索,构建单元基础知识体系;三是单元能力过关,即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联系重点、热点并行的训练和考核;四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生物一轮复习中采用以下具体方法策略。

一、把握高考方向

首先,《课程标准》是高考复习的依据,所以需要深入研究,正确领会其精神。全面把握课标教材的结构体系,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的正文、正题。高考不但注重考查知识覆盖面,而且十分注重考查课标教材自身固有的结构体系,“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注释、图表,甚至章首页内容都可能被用来作为高考命题的素材和载体。复习必须全面关注和利用好教材所反映的所有结构信息。

其次。要知晓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纲中要求的知识内容和顺序,应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顺序。要严格按照掌握程度的Ⅰ类和Ⅱ类要求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命脉,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复习效益。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往“深”处想,往“熟”里练,在“活”中悟,尽量把旧知识讲出新意来。首先,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通过比较、串联、联想、知识迁移、变式训练等方法,利用复习课的优势,设法把零散的知识处于某一个大的知识背景之下,建立知识网络。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注意授课的遗漏之处以及处理欠妥当的地方,需要重新挖掘的地方,即使复习同一内容,也应变换不同的复习方法,给学生新鲜感,对于教材的基本内容要求当堂掌握,当堂落实。尤其要认真讲解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及怎样用这些知识解答高考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第三,要吃透学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不足之处,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减少漏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重点讲解重点、难点,解题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有提高,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落实教学常规

要提高教育和教学成绩,落实教学常规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需要切实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多年的教学实践已证明,集体备课制度是提高高三教学成绩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开拓教学思路,从而取得学科成绩大面积丰收。

其次,落实单元过关考试制度。单元过关考试是检验和巩固生物一轮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单元过关考试要过“三关”,即“命题关”、“考试关”、“阅卷讲评关”。“命题关”是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命制的,试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0.8,保证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如果难度太大,学生的得分率太低,一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使教师摸不到实底,违背了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另外,最好模拟题就是高考试题。研究它、挖掘它的思想性,能够举一反三,成为一轮复习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关”是按高考各科考试时间比例的要求限时认真组织考试,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周测,此举旨在考查学生复习结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以及对考试时间的把握,使学生提前适应高考。“阅卷讲评关”要求备课组集体阅卷,评分标准统一。便于老师及时查漏补缺,以便更有效的开展下一步的复习计划。阅卷完毕,针对考试情况进行重、难点讲评,并进行相关的变式训练,且要求学生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整理加深对这些题目的掌握。

第三,落实作业和批改制度。做作业是生物一轮复习的重要形式,课后一定要加强练习和巩固,教师要编纂和精选与复习内容配套的习题,且作业量要适当,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批改要及时,一定要全批全改,课中要精讲作业,通过共性问题的讲解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最后高考是通过解题能力的比拼来决定胜负的。因此,搞好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二轮、三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参考文献:

[1]张树虎.巧用生物习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2011(10):71-73

上一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况下一篇:成长的烦恼作文初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