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检验性测试反思

2024-07-27

语文期中检验性测试反思(精选9篇)

篇1:语文期中检验性测试反思

语文期中检验性测试反思

五月里我和我的学生一同接受了这次期中检验性的测试,当我看到这份试卷时,感受到是的一种人文气息的流入!然而品析之后留下不只是墨香,更有是我的教学工作该如何开展?

我班的最高分是104分,最低分是38分,平均分为71.37分。面对这样的成绩,我陷入的深思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应当先首体现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虚拟世界”和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各显神通进行了语用尝试,进行联词组段、复述仿写之类的当堂用语。把新课改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渗透给我的学生,在交流感悟中领受着新的思想,学生们也十分情愿的来上我的课,他们喜欢我的课,淘气的学生们虽然心有飞出教室的时候,但我总是凭借我的教学智慧把他们拉回来,一同讨论,一同合作,一同交流,一同质疑,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文世界里徜徉。面对这一张张的稚气而又初长个性的脸庞,我深深的爱上了我的学生,留连在教与学的互动之中。这一度让我欣喜,望形……

面对这张试卷,我的欣喜化做更多的思考,为自己的花拳绣脚而悲哀,为自己开了一张脱离书面语用训练的“人文性”表演的空头支票!这届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底子很差,写一篇500作文没有不出现错别字的,听记一段简单的话没有不问字怎么写的,其中还有王冰、刘欣月、王平这三位学生跟本不能记录下来所听到的句子,问其原因是不会写字,学生的汉字积累量不够,读文不能流畅的有感情的完成,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识字量不够,又不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没有欣赏汉字的意识,写出来的作业无法可认,全班的学生,只有牟洋泓同学能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始终如一。这是多么大的露洞,而我却一视同仁的都来吃一锅饭,这顿大餐分成几式,有饮料,有白水,更有烈酒,各取所需,因生施教,因各自的体质不同酌情添加营养。

碰到字不会认,想写的字写不出来,写出来的字对方不能识别,有想法却不能表达出来。这对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得是多么大的悲哀,有些二三年级的小学生都能做的很好,而我的学生现在却不能。他们个个都很聪明,也很有个性,发表看法也是能自圆自说,不说服对方不罢休,可是懒得写,懒得思考,钻牛角尖,小聪明式的很多,能踏踏实实的做下来用心思考的`能有几人?从没有过的烦躁袭来,看看吧,这就是我教的学生吗?三年以后,他们是不是仍旧用智慧的脑袋写的狂草呢?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一切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实际出发,夯实学生的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入手,引导学生能静下来,做下来,能够审视自己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应付了事,一种好的心态来迎接下半学期的挑战!

多动笔,为了提高学生的语句实用能力,采取每学一课都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照抄上一遍,课下摘灵一篇美文,加以赏析!平时严格作业要求,写得清晰工整美观!在注重听说的同时加强读写训练。学生的现状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虽有一些立意和想法,但不能清晰的表达。“读书破百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宝贵经验;厚积薄发,这是先贤的真知灼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在读中与名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是课内与课外中艰巨的任务,也是学校与家长年责任,学生面对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愿也不想静静品读那些智者的心语的流露,所以我想多设几节课内阅读课,交流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联合其他学科举行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做有经验的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也得结合本班现状,自主学习中以会写,能写,写好为宗旨,合作中养成会说、能说、想说,说得明白为能力目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想质疑的习惯,并且能把它带到课外,在活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想法。在抓好基础的上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对于差的学生一堂课也许只能学会运用一个词,那就是最好!吃多是不消化的!反而增加胃的负担,免得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

这一张试卷让我深深的思考!铭记教师是语用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平等的参与者,更是有效的调控者,我想达到这种境界,让学生获取得更多!

篇2:语文期中检验性测试反思

一、测试后反映出来的问题

1、最基础的(例如字、词)学生答的较好,只有不及格的学生出现了错误,看来是对这几个学困生抓的不够严格,2、学生的应变能力差。平时会做的题,卷子上稍微发生变换,学生就出错,说明平时联系的题型太少,题型不灵活。

3、部分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够强,概括的能力还不够,尤其是阅读短文,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不认真读题,盲目答卷,甚至是丢三落四,可见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4、习作中学生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还有极个别学生的书写差这些现象,看出是平时的习作习惯不好。

二、今后改进的措施

1、利用好早自习,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养成好习惯。辅导学生感情朗读、背诵好词好句,下午自习辅导学生作业,默写或听写,督促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2、要重视字词教学,抓语文基础知识,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从本次检测中,很明显地看到,部分学生字、词不过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形近字辨析组词,用词写话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词语积累展示会、猜谜等)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努力克服错别字。

3、改变重背诵轻默写的习惯,学生不是不会背诵,而是不会写,往往在写上丢分。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4、注重课内小练笔,提高习作能力。多让学生练习,就要多为学生创设练笔的情境,抓住好的时机及时进行练笔,在课堂上,写上一段话,这样就更好的为作文起到了铺垫作用。

5、指导学生作文的力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要多了解学生所需,让他们写一些真人真事。另外,在指导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写一些有新意的作文,在选材和立意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丰富学生写作时的词汇量;在批改作文时,应尽量采取面批,使学生明确自己作文中存在哪些缺陷,以便改进。

6、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待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差的原因,做个别辅导。多鼓励,多表扬。

总之,在下半个学期中,我将不断努力,争取在期末中考出更好的成绩。

本班应考人数39人,实考39人。试卷满分为100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17分,平均分66.7分。

我认为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内容是围绕教材出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生活性,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我现将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基础知识:

从整体上看,孩子基础掌握较好,如:看拼音写汉字、辩字组词、补充词语和选词填空,正确率较高。我想这和孩子们平时扎扎实实的训练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失分较多的是阅读题。.二、阅读方面:

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大意,并根据文章理解重要句子、字词的意思,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并从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做到准确、完整。学生在理解重点句的基础上,能够初步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文章蕴涵的浅显的道理,有自己的正确合理的再创造。

三、习作:

本次习作中是结合实际,写写自己对春天的发现,这使孩子较为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孩子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再加上这篇作文涉及的题材是平时练习过的写春天的美景,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正确选材进行写作。

从卷面分析,对写景物的作文,绝大部分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把春天的景物写清晰,还能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语,有合理的想象。

五、存在的问题:

1、学生粗心大意丢分,如有学生漏题、读题不仔细。

2、个别孩子不读题,理解力差。

3、很多学困生“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出错较多,主要是没有背过要求背诵的课文,其次是背过了内容,不会写字。

4、作文中,少数孩子不会审题,作文偏题(如,写自己对春天的发现,有的竟然写小狗)。部分孩子的语句不够通顺,语言不科学、规范,错字较多,标点的使用不当。

5、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特别多,不足30分的就有五六人。

六、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制定好科学的学习和复习计划,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及时梳理归类,多听写、背默,及时纠错,通过小练笔、口语交际、练习题、阅读分析等形式加强练习,并积极为学生创设运用知识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加强标点符号的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教给他们正确运用标点的方法,通过练习题和习作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

3、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平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边阅读,边记录好词好句,并有意识的背下来,把她恰当的运用到习作中,同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4、努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5、加强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提高成绩。

篇3:“语文”人文性之反思

语文学科提出“人文性”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1978年开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大幕,我们开始告别蒙昧封闭的状态,反思文革、反思历史、反思体制、反思自我,学习各种各样的新鲜的思想,并逐渐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由此形成了80年代启蒙思想的大潮。”①

在教育领域,“人文性”的提出和倡导“与世界范围内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有密切关系。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人对世界的优先地位,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情感的和谐、环境的熏陶和内心的体验,注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的表现,实际可视为‘对现代教育主智主义过分嚣张之反动。”②在我们的学科内部,陈钟梁指出了“语文”教学的状况:“他们追求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程序的系列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以及教学评估的标准化。”③韩军概括了“工具性”的表现形式:“教学体系的逻辑化,教学目的细密化,教学过程程序化,序列化,教学方法上对语言和内容的透析化,准确理解化,语文知识完全量化、语文能力训练层次化,语文考核测评的标准化”。④王尚文先生说工具性“以知识为纲要,以训练为主体,使语文学科患上了‘丧魂失魄症。”⑤郑国民揭示了“工具性”弊端:“这股科学主义浪潮在事实上严重扭曲了语文教育,遮蔽了语文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个性、人格等方面发展的功能,因而中国语文教育完全丧失了自信,迷失了自己的发展方向。”⑥学者们在反思、质疑、批判“工具性”的同时,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80年代的思想启蒙大潮和80年代末开始的对工具论的批判,是我们学科提出“人文性”的两个重要条件。

二、“人文性”的涵义

关于“人文”,我国的研究者一般把《易传》的一则彖辞作为源头,《易·贲》说:“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这段文字,朱维铮分析说:“人文之人,非指具体的人,而是指人世间;人文之文,也不仅指人事,司马光《传家集》中有一则解释较合原意:‘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非今之所谓文也;——今之所谓文者,古之“辞”也。”⑦《易传》里的“人文”是指与武力相对的礼教文化。“精神”则是指与肉体相对的“灵魂”,所谓“精者神之气,神者人之守也”。朱维铮认为,把“人文”与“精神”连缀成“人文精神”,意思是“人间非武力统治方式的活灵魂”。中国传统文化语境的“人文精神”的含义显然不符合80年代的社会诉求。

语文学科讨论的“人文精神”实际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不是中国的传统名词,而是从西方译介的概念。朱维铮认为:“人文主义”一词在中国出现,最早在1933年,胡适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演讲《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把新文化运动称为“一场人文主义运动”,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以及颂扬生活与人的价值与反抗对它们的压制的运动片。”⑧台湾学者陈照雄介绍“人文主义”指强调人类在宇宙关系中之尊严、利益及重要性之任何哲学理论,他借用美国哲学家摩尔边的理论,把人文主义分为七大信念:“对生活充满热望;关怀自然;对人产生信心;人人平等;人人相互帮助;重视事物之进化、发展;经验是我们指导之原则。”⑨

许多大陆学者准确地把握住时代脉搏,从“人文主义”概念出发,正确地指出了“人文主义”的含义:“我们所谓‘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或价值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由、人与人的平等、社会和谐进步、人与自然的同一等等。”⑩《人民日报》发表阐释人文精神的文章:“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輥?輯?訛这些解释与时代的呼声相回应。

在语文学科中陈钟梁首先提出“人文主义”这个概念,他把重视文学因素和学生情感的课堂教学看作是人文主义的教学态度,他认为:“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学生总是伴随着他特有的经历、思想、情趣、意志、爱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輥?輰?訛韩军用的名词是“人文精神”,他把语言看作生命,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悟,静思揣摩,要注重情感投入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王尚文先生从“语言”分析“人文性”特征:“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輥?輱?訛

学者们对人文性的解释涉及到了人的精神的各个层面:个性、思想、尊严、价值、理想、信念、品德、情操、意志、心理品质和情趣爱好等,还涉及到了人的活动,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总之,人文主义是关怀生命、尊重人的价值、保护人的尊严的思想。

三、“语文”人文性之反思

讨论学科的性质,应当像王尚文先生那样,紧扣学科对象,从学科对象分析、阐释学科的特点。然而,事实上,多数的研究者缺乏应有的对象性意识,不能紧扣学科对象,而是在学科对象之外,从主体“人”这个角度来阐述人文性,把“人”与“人文”等同起来,把“人文”与“人文精神”等同起来,混淆了概念的差别。

有的“人文”论者把语言等同于主体,认为:“语文教学实际就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体。”?輥?輲?訛语言既是工具,还是人本身,不是客体,而是主体,这种判断不符合逻辑和事实。既然是工具,就在人之外,是独立的东西,而不可能是人本身,不能与人融合为一体。“心脏起搏器”与心脏的联结远比手、脚为近,但是,它仍然是电子医疗仪器,而不是人的器官。客体与主体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人在把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当作认识对象时,被称为主体,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被称为客体,即使人的精神的创造物,当它作为认识对象时,它也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客体。语言作为客观对象,人便是与语言对立的主体。如果把语言看作主体,人的主体地位随之取消,主体丧失了客观对象,主体便不复存在了。

语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主体,但是,这里的主体不是与客体对立着的认识者,也不是中国语境中的“事物的主要部分”,而是指事物的能动性。“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輥?輳?訛这一意义的主体是事物的概念,事物以自身的发展为目的,与概念相符合的事物,它在现实中还没有具体的存在,概念以自己为目的,同时又把这个目的作为起点,向着目的发展。目的不运动,却引起了运动,所以是主体。婴儿不是真正意义的人,他还不具备人的理性,但是,他以人的理性为目标,通过系统的、漫长的学习过程,才具备了人的理性,才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语言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当然属于人的精神的一部分,既然只是精神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就不能等同于主体,更不等同于整体的生命。个人的语言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具有主体性;在个人的语言中,一部分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一部分是社会集团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后者是语言的普遍部分,这个普遍部分像一本辞典那样存在于社会中,属于客观的语言,是客体。科学的认识活动以普遍部分为对象,如果把客观的语言与个人的特殊成分混杂在一起,永远无法说清楚语言是什么,正因为如此,索绪尔把“语言”从“言语行为”中分离出来,才建立了现代语言学。

毫无疑问,人是人文性的基础和出发点,但是,人不等于“人文”。人创造了宗教、语言、哲学、艺术、法律,对于这样的外化了的人类精神的理解和解释,当然还需要人的精神,精神的东西只有依靠精神才能得到理解和解释。因为人的持续存在,宗教活动得以开展,语言、哲学、艺术得以丰富,法律得以完备。但是,在完成了宗教、语言、哲学、艺术、法律等的创造之后,它们已经与个别的人分离开,成为在人之外、与人相对的外在精神,是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的人类的精神创造物属于“人文”。属于“人文”的存在物有自身的结构体系,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们都有自己的本质的规定性,因而与其他事物明显地区别开,同时也与人区别开。语言不同于宗教、哲学、艺术,不同于法律,也不同于“人”。我们分析“语言”的“人文性”特征,“语言”是认识对象,是客体,对这个阶段——被创造出来、成为人之外的客观存在——的“语言”认识,我们要以“语言”为逻辑起点,如果脱离“语言”,在“语言”这个概念之外寻求“语言”的特性,这种文不对题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只能算是强加给“语言”的所谓“特性”。

韩军等人的主体含义不是指概念的能动性,而是把语言看作生命,看作人,把客体与主体看作同一个东西,客体不存在了,主体的意识成为无对象的、空洞的主观性,这种空洞的主观性没有任何的认识价值。他们的主张因为没有严格区分个人语言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论述似是而非,所以,既得到了一些赞同,更受到了批评。

搁置学科对象,在学科对象之外大谈“人文性”,多数研究者选择了这种证明方法。“教育不能离开人,教育的科学性不能离开人,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如果忽视了人,看不到教育对象的人格特质,就根本没有教育的科学性而言。”?輥?輴?訛“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尊重主体人格和人权;养育丰富的情感,增强陶冶性或审美性;创设和谐与亲善的人际环境;合理的自由;快乐原则;批判、质疑精神与崇尚真理的态度。”?輥?輵?訛在一本专门讨论“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专著中,作者从哲学、美学、心理学以及人学等方面讨论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从“人格”出发,提出了基本人格的12种主要表现?輥?輶?訛。

教育的对象当然是人,但是,教育的途径则是具体的学科。具体的学科,不管是哪一门,不管它多么重要,都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部门,每个部门有自己的专业分工,承担着自己独具的、特殊的责任,各自在自己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既不可以蹿入别的学科,更不能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气概,跨上教育的总目标,担当全部的教育责任,前者是教学“越位”,后者是教育僭越。即便是学科渗透,也必须以学科的独立为前提,倘若学科失去了独立性,无以立足,学科渗透也就丧失了基础。如果不从学科对象出发,而是从“人”出发,凡人的活动和人的创造物,我们感觉到有价值的,尽可以装在一个大箩筐里,交给我们的学科,收归我们的学科,当作我们学科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对于这个结论,即令学者本人,恐怕也是不能接受的。他们的结论是以“人”为原则,以“人”为基点建立起来的,已经从根本上偏离了“语言”,不受“语言”的限制,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从“人”的角度论证我们学科的性质,凡是人的精神创造的结果,无不具有共同性,那么,这种性质就不能起到区分的作用,就不是我们学科的本质。单纯沿着非本质的原则向前发展,必将越来越远地偏离学科对象,必然出现“泛语文”、“伪语文”的教学。“人格教育”的旗帜固然高尚,但是,母语教育的起点是语言,终点还是语言,完成了语言教育的任务,就是在一个部门为整体的人格教育尽了应尽的责任。

我们寻求的是学科的性质,学科性质存在于学科对象身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科对象,回到学科对象上来,通过分析学科对象发现、把握学科的特性。

语文学科提出“人文性”并非孤立的“性质之争”,而是与经济、文学、哲学等领域的“人文精神”的讨论相呼应,是整个社会思潮在我们学科的回响,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人文精神”作为思想原则,在课程的层面上,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编制课程内容;在教材的层面上,要求选择蕴含“人文精神”的语言作品;在教学的层面上,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体验等。切不可把“人文性”当作学科的对象或学科的本质,无限地扩展“人文性”的内容。

————————

注释

①姚新勇:《犬儒的生存状态与启蒙理性的再思考》,《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5期。

②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1页。

③?輥?輰?訛陈钟梁:《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语文学习》,1987年第8期。

④?輥?輲?訛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语文学习》,1993年第1期。

⑤?輥?輱?訛王尚文:《“人文说”和“工具说”的分歧》,《语文学习》,1997年第7期。

⑥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⑦⑧朱维铮:《何谓“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10期。

⑨陈照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复文图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8、9页。

⑩王一川:《从启蒙到沟通——90年代审美文化与人文精神转化论纲》,《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

?輥?輯?訛叶朗:《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月2日第7版。

?輥?輳?訛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上)》,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期。

?輥?輴?訛程红兵:《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语文学习》,1991年第11期。

?輥?輵?訛苏盛葵:《也谈语文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9期。

?輥?輶?訛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07页。

篇4:语文期中检验性测试反思

本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中,本班原有生数 33人,参评人数 33人,总分 2909.5分,平均分 88.17分,达优生共26人,优生率 78.7%;及格人数 32 人,及格率达 96.9%。回顾和总结半个学期来的教学工作,虽然本次期中测试成绩比平时的测验成绩及上学期有所提高,但从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我班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总结。

1、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以前有所注重,但还不够细致。从本次成绩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分较高,这得益于试卷中的“积累运用”部分的题型都有所训练,而且题目的难道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平时也比较注重学生的听写和默写,和错别字的纠错。虽然如此,还是有个别学生出现较明显的错别字,“胸膛”的“胸”右部里边的“凶”写少右边一竖。所以平时要多注意易错字的巩固。还有,现今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实用性。在平时的一些练习和测试中看出,学生表面虽然已记住知识点,但实践运用起来错误率还是较高,说明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答题技巧、审题、理解、判断能力。所以,要平时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这次的阅读理解得分不错。原因有很多,这两篇文章相对平时测验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平时教学教者也有意识去加强阅读方法的渗透。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篇阅读:第2小题,有个别学生不能正确画出承上启下的句子。看来这几个学生对承上启下,过渡句的知识还没有掌握。第4小题,部分学生不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填上蚂蚁和蟋蟀生活态度、生活情形对比。平时要加强他们的概括勇力的训练。第6小题,部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不较简洁,不全面。平时的阅读教学要多训练概括主要内容的简洁性和全面性。第二篇阅读:第3小题:有个别学生不能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第4小题: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找出描写校长神态变化的词语,只能找出两、三个。平时要提醒学生一定要把相关的词语找全。

3、“得作文者,得天下。”一次考试,学生的作文是成败的关键。这次考的是我喜欢______,对学生而言可选材的范围较广,平时的习作小练笔中也有训练到。可从试卷上看,学生习作得分高的不多。也就是两三分的差距,仍有很大提高的空间。作文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平时对作文的作前辅导不够到位,许多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是未能掌握真正的写法;对作文的写后反馈也没有足够重视,许多写得不够理想的学生并没有通过平时的训练有所提高;学生在构思方面可能还不会,未能突出写作的重点和中心;平时的课外摘抄也只是应付式,但是过后真正有去读到用到的人相当少。

4、个别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不好导致考试中有的人不认真审题,题意理解错误又或者试题漏做;有的人要求背诵的内容记得很清楚,但是错别字较多;还有个别学生对待本次期中测试不认真,因此期中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特别是班里的学困生莫文希、姚汉鑫平时知识很不扎实,识字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没有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认为这次期中测试最使我欣慰的是,学生的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习作方面比平时测验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我对自己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以下的要求。

1、加强自身学习。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激增的时代,信息量之大、知识更新之快要求每一个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付诸实施,这样才不会滞后于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少年儿童,就必须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自身也要做一个永不停息的“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今后我会更努力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大胆尝试,向其他老师学习成功的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来开展自己教学工作。

2、夯实基础。从这次考试中,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以后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把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积累与运用相结合。小学语文中的汉语拼音、字、词、句、阅读、写话、口语交际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切实学好。所以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过关练习,并且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言之有据”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内在联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地回答稳重提出的问题,训练学生表达的连续性、完整性

和丰富性,力争在基础知识方面不让学生丢分。

4、重视习惯和能力培养。小学阶段是重点培养学习习惯的阶段,小学阶段养成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积累摘抄习惯等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给予足够重视,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5、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6、要耐心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待他们更需要有耐心,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落后的原因做个别辅导,学生之间建立互帮小组,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加强家校联系,请家长配合做好自己的辅差工作,努力做到不放弃一个学困生。

篇5:三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后反思

三联小学

许清云

一、试卷分析:

从卷面上看,分别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从题目上看,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情况。试题既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下阶段整改的措施:

1、继续重视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能平时灌输给学生的思想是计算题不允许出错,因此学生在做单纯的计算题时很认真,能仔细检查,失分相对较少。但在解决问题中没能引起重视,有些明明可以做对的题目,却因为算错而失了分,真的很可惜。

2、继续关注班级学习困难生,抓好平时的作业,争取做到“天天清”。组建班级一帮一小组,让好学生带动他们。平时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多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在检测中取得相对比较好的成绩。

3、对一些比较难,易错的题型应分析订正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反复抓,抓反复。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读题能力。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理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做题目漏写结果、看错数等现象。

5、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地、单调地重复训练,而因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篇6:期中测试后的教学反思

学期过半,学校进行了一次期中调研,这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测,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

刚一开考,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就开始展开议论了,“哎呀,这题目挺难的”、“这题我没复习到,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等等诸如此类的担忧及侥幸。成绩出来后,又是“我没复习到就不会了,唉”、这题我早上才讲过怎么会错这么多呢?气死我了”又是诸如此类的抱怨。其实我觉得成绩反映出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教师教学的质量。你的教学若是能让学生牢记心间,怎么可能出现才讲过的题目就马上遗忘的现象呢?

我记得初中的班主任是一位英语教师,她任教的班级平均分一直高出其他班很多分,学生们也对这位老师的讲课印象极深,直到今天我都能回忆起许多次她上课时讲过的知识点,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样的教师呢?知识点在新授课和复习课都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才会让孩子们永远记住。

篇7:语文期中测试小结

本次语文期中测试,基础分满分100分,附加题满分10分。

全班基础最高分 马闻悦93分。年级最高分96分。

我们班90分以上的同学有10位。

85-----89.525位

85分以下10位。

全班附加分取得10分的孩子有12位。

两项核算在一起 的班级最高分是 李淑玉 和范智翔 两位,是102.5分。

以下这些同学是总分前10名。

李淑玉范智翔孙一丁高元凌徽吕新宇 皮千澄陶亦雪柴蒴棽张鑫楠石延新赵可欣

本次测试进步最大的是白洁莹同学,名次提前了近20名。向孩子和家长表示祝贺。

结合卷子,我今天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再次总结了答题方法,也强调了该背诵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其中,有一半的分数都在单元复习资料里。部分没有失分的孩子就是因为复习的细致,把资料中的每一句话都读了好几遍,无论是填空,还是理解,这些同学都能得分。其中。有一道课文背诵,其实,我在考前真没有复习,但是,27位同学这道默写课文句子只扣了1、2分,这都是他们读得细致,自己复

习好的原因。

另外,每道题我都讲出了思路。还请几位成绩优异的同学说了他自己的复习方法,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

针对自己孩子的卷子,让孩子总结失误,我没有让他们写反思,是因为我觉得到这个时候,行动更是主要的。

篇8:初三(上)语文期中测试

(三)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基础知识(共38分)

1、古诗词积累。(10分)

① 酒困路长惟欲睡。

②,有暗香盈袖。

③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④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⑤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2、文学常识填空。(13分)

① 《陈涉世家》的作者是时期的,他字。本文节选自 》,全书、、②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这是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3、加点字词解释。(15分)

辍耕之垄上()苟富贵()皆次当行()...

等死()楚人怜之()陈胜王()...

卒中往往语()并杀两尉()比至陈()...

岂直五百里哉()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怀怒未发()秦王色挠()寡人谕矣()...

二、语言运用(共19)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3分)

① 语文学得好,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②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③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 为了适应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⑤ 普通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语文则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

⑥ 语文学科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进行教学

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A.⑤④⑥②①③

C.②⑤⑥③④①B.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②①⑥③④

6、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提着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

盲人说的“道理”是什么?请写出来。

分)

7、“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

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请你回答以下问题。(共8分)

① “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②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3分)

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

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

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这是,他已经受伤,手榴弹

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

射口。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答:

③ 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3分)

答:

8、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

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词是: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

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2分)

三、阅读赏析(43分)

(一)(4分)

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9、这里的“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和。

(二)(6分)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10、这首小令是代词人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三)(13分)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

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

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1、解释加点的字(4分)

① 如是者五年()② 老者暴卒()..

③ 不链不掣()④ 撷果自食()..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惟一女远适他乡惟吾德馨B.老者暴卒士卒亡者过半 ....

C.乃俱归吾谁与归D.仍牢守故宅彼竭我盈,故克之。....

13、翻译句子: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3分)

答:

1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

答:

(四)指尖上的温柔(20分)

① 八年前的那个冬天异常冷,临近新年的时候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到我走的那天,雪依旧没停。

② 本来我是无须选择返沪的,因为在这座养育我十几载的江南小城里,父母给我安排

好了所有的一切,我的路可以走得更顺畅些。可是我太爱做梦了,长久以来我最渴望的就是

走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都市。

③ 在焦急等待迁户口办理转学事宜的那些日子里,我连话都不想说一句,任凭那亲人远离的痛楚啃咬父母的心。一向沉默的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唠叨:“这回哭鼻子的地方也没

了。”而一向爱唠叨的母亲却一反常态地少言寡语,默默帮我收拾行装,一样又一样地做我喜欢吃的菜。

④ 要走的日子如期而至,那天我兴奋、激动,宛如一只即将放飞的雏燕。

⑤ 雪依旧在下,阴冷的喊风瑟瑟的掠街而过,出过车祸,腿脚有些不便的母亲,拒绝

了前来接我的舅舅的好意,执意要亲自送我去车站。雪花纷纷扬扬地落着,街上的行人极少,地上茫茫一片。母亲在我前面走着,不停地回头嘱咐我:“跟紧!跟紧!睬着我的脚印走,别摔了。”

⑥ 家距火车站并不远,平时步行只要十分钟的路程,却在这个天降大雪的日子里耗去

了近半个小时。进了候车室,母亲变得沉默起来,只是久久我。检票进站了,蜂拥的人群挤了过来,我随着人流艰难往前,跟在后面的母亲不知什么时候不见踪影,我回头大喊,人流的另一头传来了母亲紧张的声音:“跟紧你舅,别走散了。”我和舅舅好不容易才挤上了火车,也许是到了年关的缘故,车上挤满了打工回家的民工。看着包围我的一张张陌生的脸,我突然有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就像童年自顾贪玩,突然发现找不到母亲,这时一股无名的冲动牵引着我,我费尽全身的力气挤到了车窗前,用手擦着车窗上的雾气,敲打着窗子,希望正在寻找我的母亲能看到我,终于,母亲找来了,向我扬起了手。我的心一阵抽搐-----此刻我才发现我是如此地依恋她。我哭了,我清楚地感到泪水的沉重,开始是那么地热,后来竟那么凉。

⑦ 母亲站在车窗下,我看到她的围巾被风吹散,头上雪白一片,分不清是雪还是白发,我真想冲下去为母亲系紧飘落的围巾,抖落一身的雪花。我强咬住下唇,向母亲伸出手去,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万水千山遥遥相望了啊。窗外的母亲也已泪流满面,她轻轻抬起了手,抬起了她那双曾扶我走过十六载春秋的慈爱的手,隔着车窗向我伸来,去握我压在车窗玻璃上的手,冰冷的车窗仿佛已不存在,我感觉到的,是母亲指尖上传来的那份温柔。

15、第二段中“可是我太爱做梦了”的“梦”指的是(2分)

16、第三段中的画线语句用了的写作手法,其作用是(3分)

17、第四段中划线语句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3分)

18、第六段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是(2分)

A、注视移动B、凝视走动C、凝望挪动D、打量搬动

19、第六段中“一股无名的冲动牵引着我”,“无名的冲动”实际指的是(2分)

20、第六段中“我清楚地感到泪水的沉重,开始是那么地热,后来竟那么凉”,“泪水”为什么会“沉重”?又为什么会先“热”后“凉”?(4分)

21、文章为什么以“指尖上的温柔”为标题?母亲的手指和“我”隔着冰冷的车窗玻璃,“我为什么能感受到”指尖上传来的那份温柔?(4分)

答案:

4c5b6、我不为自己照路,却为别人提供光明,如此一来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我,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又帮助别人,也等于是帮助了自己。

7、①示例:革命英烈的业绩、精神及其英名永存。

②示例:你用血肉之躯,铺平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你虽然倒下去了,却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

③示例: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加倍珍惜。

8、他尚未落伍

9、叶的茂盛花的凋零

10、元、马致远、思乡、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11、这样;突然;用链子拴;采、摘

12、A13、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14、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15、梦指渴望走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都市。

16、对比以父母亲的反常表现,突出父母亲舍不得“我”独自远行和对“我”的疼爱之情。

17、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我”临走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18、C.

19、“一股无名的冲动“是指”我“对母亲的依恋。

20、泪水沉重是因为“我”的心沉重,“我”的心对母亲是如此的依恋。浓浓的依恋使“我”感到泪水既重又热,后来感到泪水的凉,一是因为天气严寒,二是因为“我”意识到就要和母亲分

篇9:语文期中检验性测试反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验试卷(有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读书,能使浮zao的心变得宁静;读书,能使枯燥的心变得湿润;读书,能使贫瘠的心变得富足;读书,能使平庸的人生变得多姿多采。zao 瘠 改为

2、默写(8分)①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②他山之石。

③,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④晓战随金鼓。

⑤,春风不度玉门关。

⑥,正是河豚欲上时。

⑦学习时学思要结合,《〈论语〉十则》中孔子是这样阐述的。

⑧《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3、病句修改(4分)方明为了参加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托亚玲的妈妈在县图书馆借本长篇小说《红岩》。下面是他发给亚玲妈妈的短信,阅读后完成有关题目。

王阿姨,我是亚玲的好朋友方明。①虽然没有与您见过面,但您的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详。我现在有一件事情要麻烦您:②最近,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③我很想读一读《红岩》这部小说,详细体察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可我们学校图书室和同学都无此书。不知你们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如果有,请亚玲同学带给我;④如果没有,必须及时告诉我。多谢您的帮助。

第①句用词不当,应改为。

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第③句搭配不当,应改为。

第④句中不得体的词语是,应改为。

4、名著阅读(6分)①《格列佛游记》利用虚构和幻想的手法刻画了当时的英国现实,作品的情节故事与英国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采用象征影射,将讽刺的矛头直指腐败的英国政府和丑恶的社会现实。如小人国用跳绳来选拔官员,影射了英国君主的腐败无能和执政官吏的无才无德、投机钻营;用 党和 党之争来暗指英国的两大执政党托利党、辉格党间的争斗,②有一著名网站,原名“Yahoo”,中文名和《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智马国游记”中提到的怪物“ ”相同,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③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这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 _____一事,这也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_______ ____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④武松回乡探兄,途中路过阳谷县景阳冈,连喝了十八碗“ ”,独自一人上山,借酒劲,仅凭双拳和断棒打死猛虎,一时轰动了整个县城。阳谷知县欣赏他,留他做了步兵都头。

5、综合性学习(4分)火灾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灾害,成为仅次于旱灾、水灾的第三大灾害。我市某校九(1)班组织以“预防火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邀请你参加。

活动一:看图示,练疏散(2分)请根据下面安全疏散示意图,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九年级的最佳疏散线路(不超过30字)。

最佳疏散线路: 活动二:编节目,作宣传(2分)三句半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一般要求押韵,诙谐搞笑。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仿照前后句子样式,补写其中一节。

材料:楼内失火逃生时不坐电梯。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湿物裹身,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向安全出口方向疏散。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阳台,逃往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着火的房间。如果烟味很浓,房门已经烫手,说明大火已封门,再不能开门逃生,此时应将门缝塞严,泼水降温,信号呼救待援。

防火灾,说安全(三句半)锣鼓一敲上台前,我们四人来表演。说说防火安全事,宣传!关注消防图保险,珍爱生命最为先。千千万万得注意,当然!万一火情到身边,沉着冷静别慌乱。火势不大消灭掉,乐观!。,!消防事业不一般,与我与你紧相连。时刻防火别大意,平安!说上一段三句半,说好说赖请包涵。祝愿人人都安全,再见!二 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兼葭》一诗,完成6-7两题。(4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这是一首凄美的爱情诗。此诗共有三章,每章的意思大致相同,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六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的芦苇、芦苇上的白露透着寒意,流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梦中的情人在其中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幻境令人感动,让人遐想。全诗一唱三叹,韵味悠长。

6、这首诗歌开头两句在写作上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7、《蒹葭》这首诗歌和《诗经》中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它们只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来表现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请举例说明其作用。(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选自《新序 杂事一》)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不以物喜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③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④及长,为楚令尹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1分)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1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类的一项()(1分)A则有去国怀乡 B乃记之而去

C恐去母而死也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2、读甲文,你觉得“古仁人”具有怎样的宽广胸襟?(1分)读乙文,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1分)(三)阅读《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一文,完成13-15题。(12分)①“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海外媒体如是说。在震中,他们是把生机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老师;在震后,他们是趟过湍急的河流通报险情的勇者;在营救中,他们又是组织有序冲锋在前的志愿者。中国的“80后”“90后”们,以自己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赞叹。

②其实在我看来,“不自私”并不足以形容年轻一代在这段时间中的诸多动人行为。准确地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勇于承担的一代,是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一代。从救灾前线传来的消息说,灾区到处都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和人民子弟兵一样,“青年志愿者”也被灾区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

③如果把这次地震比作一次考试的话,中国的年轻一代考试合格!他们有能力承担起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因为证实了这一点而充满希望。

④今天,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令人欣慰的,也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当今世界呈金字塔结构,少数的发达国家位居塔尖,中等收入的国家位居塔腰,发展中国家位居塔底。在一个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体制下,穷国的精英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进入发达国家的塔尖,使自己率先享受发达国家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最终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和财富总是向发达国家转移,结果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先进,发展中国家被永远“锁定”在金字塔的底层。

⑤这种格局就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在追求个人成功之时,把爱国主义作为一条底线,不能放弃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培养。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的年轻一代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被人怀疑的。有学者统计,近30年来,中国流出智力人才100多万,只有20%的人学成后返回祖国,大多数成了发达国家的成员。中国付出大量的教育资源所培养出来的智慧之果,被人家轻松摘取。更有一些中国的企业家,一边在国内赚钱,一边向国外转移资产,很多都成了外国公民。

⑥但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以及稍早一点海内外华人(如残疾青年金晶等)为了保卫奥运圣火而展现出的爱国热情,把这些担忧冲淡了人们深信,在关键时刻,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可以冲得上去,顶得住,担得起的!⑦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80后”“90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

1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0后”“90后”们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怎样的一代人?(4分)(1)中心论点是(2)他们是

14、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既是第①段的论点,又是第①段的论据,理由是什么?(4分)答:

15、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应删除掉,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7分)《小鸟,你飞向何方》

赵丽宏

①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来到了我的沉默的鸟巢里。

②我喜欢泰戈尔的诗。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嫩的手指翻得稀烂。那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③《飞鸟集》破损了,我渴望再得到一本。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暗红色的灰烬在火光里飞舞,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我仿佛看见老态龙钟的泰戈尔在火光里站着,烈火烧红了他的白发,烧红了他的银须,也烧红了他的朴素的白袍。他用他那冷峻而又安详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看着,看着,他的神色变了,似有几许惊恐,几许不安,也有几许愤怒,几许嘲讽,④我还是喜欢泰戈尔。在**的岁月里,我默默地背诵着他的诗,以求得几分心灵的安宁。“诗人的风,正出经海洋和森林,求它自己的歌声。”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中了那宁静而又浮躁的海洋,那广袤而又多变的天空,那温暖而又清澈的湖泊,那葱郁而又古老的森林,⑤有一天,我忽然异想天开了: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结果,当然叫人失望。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出于店员的粗心吧。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⑥该不会有另一种《飞鸟集》吧?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泰戈尔的名字。随即,我又紧张了,是的,这年头,得而复失的太多了。挤压着《飞鸟集》的一片红色,又使我想起街头那一堆堆焚书的烈火,那漫天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书架伸出手去。

⑦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飞鸟集》。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看着我,白圆的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闪动着,像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静中略带点惊讶。

⑧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A)还是她开了口:“你也要它吗?那就给你吧。”声音,清脆得像小鸟在唱歌。

⑨我的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在这样的时候,她还会喜欢泰戈尔?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我轻轻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书?”

⑩“谁的书!”(B)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印度老爷爷。我喜欢他。”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格格地笑了。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进了一颗石子,笑声,在静静的店堂里荡漾,(11)啊,还真是个熟悉泰戈尔的!我多么想和她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的那些作家,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呵!然而,这样的年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即便年青,我还是懂得这一点。(C)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飞鸟集》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给你吧,我家里还藏着一本呢!”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我只看见她的背影:(D)一件淡紫色的衬衫,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根垂到腰间的长辫,随着她轻快的脚步摆动,(12)她走了,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

16、《飞鸟集》是作者非常喜爱的书,文章也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事件发展的过程。(2分)失书 rarr;rarr;rarr;得书

17、作者在第③段中展开想象,描写了泰戈尔老人面对《飞鸟集》被焚烧时的神情,其作用是什么?(2分)

18、阅读⑦~(11)段,找出文中A、B、C、D的语句,按要求完成下表。(4分)画线语句 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特点 A 语言描写 B C D 外貌描写

19、圈点评注: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给文中框定的词语作注,并品评赏析画线的句子。(6分)(1)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2)她走了,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20、十年之后,作者与小姑娘在旧书店再次相遇。请发挥想象,写出他们相遇时的情景。(100字左右)(3分)三 作文(50分)

21、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请以“我因 而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3)不得抄袭;(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躁ji彩

2、略

3、①虽然没有与您见过面,但您的名字我早已熟悉。②最近,学校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③我很想读一读《红岩》这部小说,详细了解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④必须 “麻烦”或“烦劳”(改为“请你”也给分)(4分,每改正确一句1分。)

4、高跟 低跟 雅虎 从事写作(文学创作)伤病(绝望 精神危机)(意近即可)三碗不过冈

5、活动一: 九⑴至九⑶班从“1号出口”疏散,九⑷至九(6)班从“2号出口”疏散。

活动二:示例:楼内着火快疏散,捂住口鼻防浓烟。信号呼救等救援,避险!

6、起兴(即物起兴)①、引起下文;②、点明季节;③、情景交融,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暗示了主人公感情的凄凉。

7、例如:“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写出了主人公眼中女子的幻象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了主人公的思慕之深。

作用:反复咏唱,表现缠绵无尽的感情;使内容递进,逐步深入的展现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8、(1)因为(2)既然这样,那么(3)是(4)等到

9、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10、(D)

11、(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2)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从小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牲自己。

13、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或第7段).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80后”“90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

14、是第1段的论点: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是对第1段的概括,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是第1段的论据: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是引用媒体的见解,证明作者观点的道理论据。

15、不同意。因为它与第6段的观点形成对比,从反面证明了中心论点。

(或同意。删除掉使行文简洁、流畅,作者的思路更清晰。)

16、找书 争书(意思对即可)

17、借泰戈尔老人神情的变化控诉那个时代对文化的破坏、对美的摧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怒。

18、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纯真活泼 善良大方 善解人意 美丽可爱 喜欢读书

19、(1)“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现了在特定时代,作者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书时的意外和惊喜之情。(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小姑娘的美好纯真心灵的赞美。

20、略。可从能否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想象是否合情合理、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等方面酌情给分。

上一篇:湖南省网络发展下一篇:小学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