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个人评定

2024-07-17

毕业个人评定(共9篇)

篇1:毕业个人评定

在思想上,我坚持明礼诚信,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不但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关心国家大事,乐于助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回望奥鹏的这一段学习生活,不但充实了自我,而且也让我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这些经历一定会让我受益终生。

学习上,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乐于与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并能及时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也使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此外,我性格和善,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与人相处融洽。而且在现阶段,我踏踏实实的工作,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地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这段经历和积累,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帮助我抒写出更加美好的人生篇章。

篇2:毕业个人评定

短短三年,时间在无比充实中过去,奥鹏专升本的各门功课已相继结业。修业告罄,毕业在即,回首逝去的三年,于我是奋斗的三年,学海无涯,为求学问,苦心研读,我抱着书本、守着电脑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书本上留下了我的圈圈点点,学习中心的课件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多少的专家为我的提问不厌其烦的讲解,多少的同学和我一起激烈的探讨过……

奥鹏的三年,于我是收获的三年,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更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在专业学习上,我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系统,全面的得以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学习的同时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自身分析问题、协调组织及管理能力等各方得以巨大的提高!

篇3:毕业个人评定

——何兆伟

有些人的生命是很容易被描述和定义的, 可有些人, 注定是阳光大道上的“奇葩”。说实话, 在采访何兆伟先生之前, 看着他的简历和背景资料, 我不知道该设定什么样的提纲。最后索性, 漫谈式——其实听别人述说人生历程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了解方式, 何况面对的是一个出自书香门第又极具国际风范的优雅、绅士般的标准化杰出人物获奖者。他健谈, 而且谈得细致、耐心、有序, 也许这就是一个“标准”人的最大底色和他至今所取全部成就背后的“底板”。

其实每个人和他所从事的职业往往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1984年从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激光技术”专业毕业的何兆伟, 下过工厂, 干过技术, 当过老师, 但终以198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开启并奠定了他进行质量管理、标准化、认证认可等方面工作的从业之路。今天, 作为“2012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创新人物奖”的获得者, 他参与和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后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认证认可工作的诸多重要历程, 也由此成就了他自己事业生涯的“合格评定”史。

正如何兆伟所说, 合格评定是个“很大”的词,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及文明发展水平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产品、服务、过程和工程等成为合格评定的对象, 不拘行业、不拘类别、不拘价值。而人民的生活和生命的质量安全, 也需要这种越来越专业缜密的评定保障。这是一个相伴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过程。1990年以经济学硕士学位 (当时的管理学专业作为新兴领域还没有专门的学位) 毕业的何兆伟, 考入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司, 从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工作。为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确保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 国务院于1984年发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 规定“凡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资格”。实质上, 生产许可证制度是一种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的强制性的质量认证制度。当时的管理体制是, 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组织领导, 国务院各产品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发证, 省、市地方质量管理主管部门协助管理。各部委和省市都设立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统一由设在质量管理司的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进行协调管理。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职能分工的状况以及政府质量管理方式。

翻开我国的合格评定工作发展记录:1981年4月, 中国建立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1983年启动实验室认可制度;“这都是属于行业性、领域性的范畴, 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密切相关”, 何兆伟介绍到, “随后就是1988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实施, 其中明确了实施质量认证的工作。1989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实施, 进一步明确在进出口商品领域开展质量认证工作, 国家的质量管理认证意识持续推进、深入开展”。

紧接着, 1991年5月, 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全面规定了认证的宗旨、性质、组织管理、认证条件和程序、认证机构、罚则等;1993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颁布, 明确质量认证制度为国家的基本质量监督制度;1993、1994年先后启动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产品认证机构和实验室的国家认可制度;1995年启动认证评审员注册制度;此后, 中国各类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以及相应的国家认可工作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开始全面开展并逐步完善。

在国家坚实的质量认证认可制度推广和实施步伐中, 何兆伟也在日新月异中渐行渐宽, 直至踏足国际“舞台”。阶段性来看, 从1990年至今, 他的工作业绩主要沿着“质量管理与认证管理”、“产品认证机构认可”以及“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等几个层面。可以说, 他一直活跃在国家标准化、质量管理与认证认可事业的最前线, 也是最前沿。

“我90年至98年, 主要做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认证、认可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当时计量法、标准化法、许可证管理条例、认证管理条例、商品检验法、质量法等重要法规或出台不久, 或正在起草制定过程中, 我非常有幸参与到了这些重要法律法规的起草、制修订和实施过程。作为在国家质量管理、认证认可职能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 依照法律法规和国际准则、指南, 直接参加策划和组织实施了质量管理、认证认可领域多项制度的制定、推广, 包括一些列生产许可证实施管理办法, 产品认证机构和作为实体的产品认可机构的成立。“这些过程现在说起来只是一句话, 当时在国家层面却是经过各部门之间充分的沟通协调、多次的研究商量, 不断的切磋磨合, 才最终落定, ”何兆伟深有感触地忆及当年。“到98年的时候, 我们国家认证认可的大气候基本上形成了, 尤其是像ISO9000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可, 已经逐步被政府、社会、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所熟识。”

市场的脚步一点点迈开, 参照国际认证认可机构实体化的先行做法, 中国随着与国际接轨及市场化机制的深化, 不断推动着国家相关机构的调整和设置。“98年机构改革, 2001年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B) 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L) 基础上合并重组而成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 则成为由认监委批准设立并授权成立的唯一国家认可机构, 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颁布。自此, 中国的认证认可工作进入国家统一管理并全面规范化、法治化的阶段。

何兆伟也在98年机构改革的大潮中, 正式进入了“对产品机构的认可”阶段。在这里他说了一句话:质量观念是一个持续升华的过程。“正像我前面说的, 这跟社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比如20年前, 工程建筑或建设工程不属于产品范畴, 不适用于产品质量法, 当然也就不存在相应的认证认可”。他还特别介绍了自己99年作为政府派往澳大利亚食品安全管理署接受APEC食品安全高级检查官国际培训的经历和感触。他说“那次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培训和考察经历, 对我触动很大!”

据他介绍, 当时澳大利亚的所有主要食品 (包括肉类、谷物、蔬菜和水果) 都有明确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根据每人每天的食物结构和摄入量, 就可以详细地计算出营养量及农残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有毒有害物质, 在此基础上, 可以量化出人们每天的相关成分摄入量, 营养指标是否合适, 饮食结构是否安全等等。“培训考察快要结束时, 每个国家的培训人员需结合本国情况撰写食品安全国家报告。来自检验检疫局、技术监督局、农业部和外经贸部的四位专家型官员在一起商量了很久, 最后还是无法撰写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个详细国家报告, 因为当时我们国家根本没有相关的基础数据, 只能撰写理论方面的食品营养学国家报告。记得当时APEC培训官员在点评各国家报告时, 认为根据当时中国的食品安全实际状况, 选题应该更多关注食品安全方面问题, 而非营养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点评给我们中国代表团的触动非常大。”

诚然, 国家的进步总是受制于科技生产水平的发展, 所以说“科技就是生产力, 科技就是民生”。而更多技术支撑性机构、服务性的事业也只能是基于国家最基本的科技实力和制度规范进行开拓、深化。不言而喻, 质量观念与质量管理更是深嵌其中, 包括认证、认可的进步、成长。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来之后, 各行业、各领域的具体的合格评定制度或计划也就有了一定之规, 由此保障整个认证认可或者合格评定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此, 何兆伟首先明晰地阐述了认证认可的概念及与标准化的关系。认证是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认可是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相关机构的能力予以正式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比如CCC认证是大家广为熟悉的, 这是中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健康和安全, 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 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评价制度, 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 如果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 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 是一律不能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

“大家知道, 计量、标准和合格评定是一个社会的质量基础设施, 或者说是三大基石。认证和认可本身就是一种标准化活动。标准—认证—认可, 这是一个保证质量安全的连续的监管评价链条, 而认可是这个评价链条的最顶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的开拓创新, 是整个认证认可事业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他进一步举例说, “我们就一个产品的认证来说吧, 一般包括评价的标准+评价的程序 (诸如方式方法等) +检查员/审核员的目光或个性视角+合格的实验室 (需对实验室做评定) 。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专业判断过程, 既要有明确的合格与否的性能指标, 还要有相关的程序和方式方法, 最后还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 同样的标准, 不同的合格评定程序, 提供给国家、社会和顾客的信任是不同的”。

作为长期从事认证认可工作的专业人员, 何兆伟在产品认证、产品认证机构认可、检查机构认可、实验室尤其是医学、生物安全等合格评定新领域国家认可制度的建立运行和完善方面, 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也为国家认证认可事业的推进和成长尤其是医学和生物安全领域的认可工作走向国际, 立下了“汗马功劳”。

比如依据国际认可准则和指南的要求, 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并组织实施了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制度, 并正式加入了亚太和国际认可合作组织, 他本人也被注册为产品认证认可国际同行评审员;负责研究开发、建立并运行的检查机构和医学实验室认可体系通过了国际同行评审, 并签署了国际互认协议;具体组织实施了2008北京奥运会医学实验室国家认可计划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医学实验室国家认可计划, 为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医疗保障作出了贡献;作为国家863计划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 多次参加了科技部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项目的立项咨询和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工作, 为质检总局系统、卫生部、农业部、军队、教育及科学院所等相关项目的有效立项, 发挥了个性化的专业才能, 等等。

“2003年底2004年初的SARS疫情, 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正是那次众所恐慌的疫情, 使得党和国家对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提出了严峻而迫切的要求。当时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委托与授权, 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国内相关单位和专家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我具体负责组织研究、起草并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 (GB19489-2004版) , 并在此标准基础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国务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 研究建立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 是我国在认可和行政监督制度领域的一项创新。现在回顾起来, 实验室生物安全这一领域的工作, 应该是何兆伟职业生涯中极具挑战性和最为浓重的一笔。

“因为这在国际认可界属于首创, 在国内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当时得到了吴仪副总理等高层领导的肯定和国际生物安全领域国际组织和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他很自豪地说。他本人也鉴于精湛的认可界专业眼光和独到的专业思维, 应邀加入WHO/CEN的生物安全工作组、国际兽医生物安全工作组 (IVBWG) 和CEN/WS31生物风险管理技术委员会, 在多重的国际组织身份下, 多次直接参与生物安全领域国际和欧洲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比如多次应邀前往欧洲、美国、加拿大、瑞典、日本等国际生物安全大国、强国交流研讨, 以最快捷有效的平台和渠道将中国的发展、需求和声音推向国际, 将国际的先进理念、实践及进展动态及时反馈给了国家。

2004年10月, 中法两国政府间签订了《关于预防和抗击新发传染病的科技合作协定》, 其后又签订了若干补充协定。胡锦涛主席曾分别与希拉克总统和萨科奇总统一起出席该中法科技合作协定和补充协定的签署仪式。从2007年开始何兆伟应邀代表国家认可委员会加入了“中法合作领导小组”并担任标准法规委员会副主任, 积极参与中法科技合作的相关谈判和技术研究工作, 为中法科技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受到了中法合作双方高层领导的好评。法国卫生健康产品安全管理署 (AFSSAPS) 还借鉴我国的做法, 依据认可机构通用要求 (ISO17011) 的规定, 建立技术和管理体系规范自身的行政监管职能。

“可以说, 在生物安全领域, 我们的标准、我们的认可制度和我们的管理体系, 包括我们的专家, 真正走向了国际舞台”。

随之, 何兆伟也深入一线负责具体的认可评价工作, 并直接主持了十多家生物安全三级和我国首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的认可评审工作。尤其是在作为评审组长带领专家完成的对国家重点工程——中法合作中科院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设计阶段的评审工作中, 提出了很多中肯而极具操作性的意见, 得到了中法双方高层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中方主席卫生部陈竺部长评价道, 这是中法合作六年多来, 取得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制度建立后, 目前我国已经依法认可了28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 这为我国研究、预防和控制烈性传染病以及防范生物恐怖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设施。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 (GB 19489) 还被翻译成英文, 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WHO生物安全与保障的标准/指南一道,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标准化组织制定生物安全领域国际标准的参考资料之一。

除此, 在这一领域, 何兆伟不断开拓进取, 跻身生物安全标准国际专家行列。作为WHO生物安全特别工作组的12名成员之一, 也是至今唯一的认可机构的代表, 直接参与了WHO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指南的制修订工作。作为发起成员, 全程实质性地参加了欧洲标准《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的制定工作。该标准是目前生物安全领域唯一的国际性标准, 被WHO、OIE等国际组织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相关组织广泛采用。作为中方副主编, 何兆伟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生物安全标准法规, 并与中法专家共同撰写了专著《中法生物安全与保障标准法规比较研究》 (英文版) 。这些丰硕的成果, 得益于他在合格评定领域长期厚重的积累, 也得益于他出众的外语能力和广博的专业知识。目前, 我国基本拥有了高级别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能力、关键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在某些方面还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大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域的话语权, 展现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正如何兆伟所说, “SARS疫情发生之时,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竟没有一个真正合格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相关病原的诊断、分析和研究, 造成国家经济和人民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失。而现在我国基本可以把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不再完全受制于人。”

当然, 认证认可事业的推进关乎国家命运, 关乎民众生计。随着当今社会进步和高科技时代人们个体意识追求及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质量安全事故也不断浮出水面, 这些对我国的质量管理制度、认证认可工作都带来了各种质疑和挑战。

“但也许更是机遇。正如我前面所说, 质量观念是一个持续升华的过程。我们作为具体散落在各条战线上的从业者, 最关键需要把握的, 永远都是一点, 把每一步做扎实、做到位、多学习, 让‘合格’与‘创新’成为我们的意识基因。”

采访结束时, 他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08年、09年时的“世界认可日”主题:传递信任、证实能力。其实, 作为对各类质量进行把关的认证认可工作, 正是事关信任和能力的一种事业, 这应该也是此领域内从业者做人的最高追求, 而何兆伟就是在不断以实际行动“书写”这种至尚至美的境界。

何兆伟,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研究员, 质量处处长;WHO生物安全特别工作组成员;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WS31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保障技术委员会委员;OIE国际兽医生物安全工作组 (IVBWG) 成员;国家863计划科研生物医药领域项目课题的评审专家;中法政府间生物安全科技合作项目专家组成员兼标准组副组长;中国CDC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质检总局科技司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顾问, 复旦大学名誉教授。

篇4:毕业个人评定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设计 成绩评定机制 校外盲审 弹性末位淘汰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2014YB52;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55。

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评定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因此,如何确保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为例,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环节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如部分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盲目打高分,评分团队的评分比重不合理等都可能会使成绩评定缺少客观公正性。研究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机制,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的比较多。如许天昊、王宇等[1]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普遍高于答辩成绩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系数法,并给出了调整系数公式,有效地控制了各项成绩之间的偏差;李瑞兰[2]针对各评分团队不合理的评分比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分的成绩比例,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随意性、片面性等缺点;于英华[3]通过模糊数学理论进行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确定最终成绩,减少了传统成绩评定的不公平性。但是毕业设计全面系统的成绩评定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调查研究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

各大高校都有几乎不同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通过选择与本科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进行标准对比,有利于从管理规定上改善成绩评定方案。表1即为部分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通过表1可以看出,高校的评分团队都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组成,但是其评分比重略有不同,各学院视情况自定,其中武汉大学明确限制答辩小组的评分比重不低于30%。成绩等级分为11级(A+ ~ F)和 5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以及采用百分制的高校分别为两所,还有一所高校不限制,由各学院定。

2.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是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本科毕业生,其次是本科在校生。反馈的有效问卷共计110份,其中教师占16.36%,本科毕业生占66.36%,在校生占17.27%,如图1所示。对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如图2所示,61.11%的教师认为指导教师给自己学生评分偏高,不够客观。由此可知,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改革措施

1.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由表1对比可知,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采用百分制,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采用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调查问卷发现,54.55%的人认为应该采用5个或以下的等级,29.09%的人认为应该采用百分制,如图3所示。

百分制和五级制各有利弊,唐炳聚[4]通过调研发现百分制过于精确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并认为五级制有意模糊了同一等级之间的差距,这在多项成绩综合汇总的时候,误差比较大,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考虑到百分制与五级制的不足可以相互弥补,成绩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评阅教师、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在初步评审毕业设计的时候,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定成绩,再结合相应的权重计算最终成绩,最后在成绩汇总和录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系统或工具将最终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五级制成绩。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

综合以上研究和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毕业设计成绩由中期答辩评分、评阅教师评分、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等四部分组成,相应的权重分别为10%、20%、30%和40%,并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具体的评分细则,如表2所示。

2.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所谓弹性末位淘汰制,就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人文关怀而设定的有效机制,使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弹性”,达到最好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60%的人认为如果毕业设计通过率为100%,那么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会降低,如图4所示;77.27%的人认为毕业设计的不通过率可以设置为1%-5%,如图5所示。由此可见,实行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末位淘汰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但许多学者认为末位淘汰制体现出的“强制行为”不适合教育管理,毕竟当下的高等教育属于大众教育,不同于体育竞技比赛。为避免末位淘汰制的缺点,保留其优点,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机制改革中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弹性末位淘汰制主要体现在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增加质量较高毕业设计的通过率,如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如果对最终成绩有异议,可以向教授委员会申请再次评定,如果教授委员会评审,认为达到毕业要求,则可以通过。教授委员会的设立,旨在从毕业设计的质量上决定在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是否延期毕业。教授委员会是弹性末位淘汰制最终的直接决策机构。弹性末位淘汰制能够大大降低质量较好的毕业设计因确定的淘汰比例而被淘汰的可能性。

结合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从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后的流程如图6所示。毕业设计在评审之前,按随机抽取5%进行校外盲审,没有被抽中的毕业设计执行校内评审。校内评审遵循先评阅教师后指导教师的原则进行评分(若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评分差值大于15分,则指导教师需提交书面说明),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评审都通过的所有毕业设计都要参加一次答辩,一次答辩的不通过率至少为专业总人数的5%。一次答辩通过的学生顺利毕业,未通过的学生与评审未通过的学生一起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的不合格率为参加二次答辩总人数的20%。二次答辩通过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二次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拥有申请教授委员会讨论的权利,一旦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学生仍然可以顺利毕业,否则延期毕业。

结论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并科学合理设计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权重,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

2.弹性末位淘汰制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机制,可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并降低成绩评定中的误判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许天昊、王宇、姚婷珍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问题及解决方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5期,第10-11页。

[2]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第156-158页。

[3]于英华:《毕业设计成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327-329页。

[4]唐炳聚:《“五分制”与“百分制”的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55-158页。

篇5:初中毕业综合评定

初中毕业生综合评定

1.时光流逝,丰富多彩的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里程,它将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里。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蒸蒸日上、迈着改革步伐前进的社会主义祖国,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三年来,我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从一个懵懂的中学生逐步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四有”新人,但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体育锻炼虽然达标,但还须加强,提高成绩。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更好地报效祖国。2.初中三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三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中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较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虽然初中三年来,我在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钻研精神还不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这个缺点,以自己的所学所长更好地报效祖国。3.三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我热爱祖国,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思想健康进步。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能以一名团员和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任职期间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我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当然,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神还较欠缺,花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相对较多,对自己的要求没能定在一个较初的位置。但是我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若能够进一步努力,我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还会再上一个层次。以上是我对自己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总结。面对过去,展望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使自己的明天变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4.紧张有序的初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初,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我的兴趣广泛初中三年生活有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5.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我即将走完多彩的初中三年。在这三年中,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心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平时关心国家大事,总是尽力去做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我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平时勤俭朴素,谦虚谨慎,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爱护公物,而且作风正派,是非观念强,道德品质优良,行为文明,作为班级的一分子,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但我在学习方面时间抓得还不够紧,我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改正缺点,发扬优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更好地报效祖国。6.光阴似箭,初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三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即将面临初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明辨是非,关心国家大事,为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学习。在校,我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初度的责任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细心,防止因审题粗心而失分,争取在初考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向祖国汇报。7转眼之间,我将告别多姿多彩的初中生活,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觉得紧张、充实,令人难忘。我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力求上进,参加了青年党校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觉悟逐步提初。生活简朴,是非分明,谦虚诚

实。在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化学科代表工作认真负责,能替同学排忧解难。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我将不断总经验教训,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8.初中学习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三年不仅是我不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三年,更是我在思想、政治文化上不断提初认识,学会做人的三年。我已逐渐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中学生。在思想政治上,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注意收看新闻联播。我认真遵守学校纪律,热爱班级集体,积极参加学校或年段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但我还存在缺点,如对不良行为不敢大胆批评。我们是跨世纪的人才,任重道远。今后我将朝“四有”方向继续努力。

篇6:毕业论文评定表

论文题目:

作者学 号专业年 级

指导教师评语: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篇7:学生毕业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实习成绩采用四级制评定

一、优秀

实习期间工作积极,责任心强,能较好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有显著提高,完成任务好,表现突出。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实习指导老师,听从指挥,严守国家和单位的有关机密,不出责任事故。

二、良好

实习期间工作态度认真负责,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完成实习单位交给的任务。遵守纪律,尊重实习指导老师,听从指挥,严守国家和单位的有关机密,不出责任事故。

三、及格

实习期间服从分配,听从指挥,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基本完成实习单位交给的任务,尊重实习指导老师,严守国家和单位的有关机密,不出重大责任事故。

四、不及格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实习成绩应评定为不及格

1、实习时间达不到规定要求,没有完成实习任务的;

2、实习期间不服从安排,违反实习纪律的;

3、工作马虎,玩忽职守,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

篇8:毕业个人评定

1 仪器与方法

1.1 仪器

利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系统 (编号01911) 参加2011年度的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工作, 其组成包括:BR2000D-ⅢA型热释光剂量读出器、BR2000A型热释光探测器退火炉、BR-J4000型热释光剂量盒、BR1000型热释光探测器 (成分:Li F:Mg, Cu, P;片状) 。该系统每年均经国家计量院检定。1.2方法具体实施按照《2011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方案》进行, 共设7组, 每组3个剂量计。1~5号组为盲样组, 其中X射线组为1~3号组, γ射线组为4~5号组, 6号组为跟随本底组, 7号组为备用, 每个剂量计可放置3个探测器。监测项目为个人剂量当量Hp (10) 。监测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4] (以下简称“监测规范”) 进行, 结果的不确定度参照《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5]进行评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比对检测结果 (表1)

注}:以上结果均以扣除仪器本底。

2.2 监测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对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探测器、读出器、退火炉、人员与检测条件等, 结合比对工作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认为应从以下主要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2.2.1 准备阶段

该阶段对比对结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 要尽可能选择最适合的探测器, 对测量系统进行不同能量的刻度, 并获取其主要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 (1) 探测器筛选:探测器的筛选尤为重要, 它影响到测量质量的好坏, 同时也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6]。在新的探测器使用前及已使用次数大于6次的探测器都应该进行筛选, 才能有效保障数据的代表性。本批次探测器为新购置, 出厂分散性为±3.0%, 符合监测规范要求, 但为进一步降低探测器本身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应核实并重新筛选。探测器经过一定剂量照射后, 利用仪器的选片功能, 分散性设定为±1.5%, 共设9个档 (-G4~+G4) 。选择-G1、G0、+G1三档作为本次参加比对的探测器, 其分散性为±0.5%。 (2) 系统检定:结合比对要求, 需要获得X射线 (65Ke V) 、γ射线 (137Cs) 两种条件下的刻度因子, 中国计量研究院的检定证书给出的刻度因子的不确定度为3.1% (K=2) 。 (3) 探测器线性:本批次探测器线性监测结果见表1, X射线 (65Ke V) ±3%, γ射线 (137Cs) -2%~3%, 均符合《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探测器线性误差≤±10%要求, 适用于个人剂量监测服务。 (4) 最低探测下限 (MDL) :选用同批次探测器10个, 放置时间与比对送检时间一致, 与参加比对的剂量计同时进行监测。系统最低探测下限等于3倍的标准差, 监测结果为171 (计数) , 与以往数据 (本年度前3季度数据:165, 162, 177) 比较变化不超过10%, 符合要求。 (5) 能量响应与角度响应:本批探测器能量响应出厂固有参数小于±5.0%, 本次比对均为0°照射, 角度响应暂不考虑, 故符合监测规范要求的由能量响应与角度响应共同引入的误差应不大于30%。

2.2.2 测量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仪器的稳定性, 减少测量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环境条件, 为此监测过程中采取的主要如下措施: (1) 仪器本底测量:开机预热1小时后, 对仪器的本底计数进行测量, 10次的均值为24, 符合系统测量小于300的要求, 可以继续测量。 (2) 内光源校准测量:选择光源校准项, 对内光源进行测量10次后, 计数偏差不超过±0.1%, 符合要求才可继续测量。本次比对内光源测量结果为4997~5002, 均值5000, 偏差为-0.06%~0.04%, 符合要求。测量时每工作1小时进行一次核查。 (3) 外光源校准测量:外光源校准实则为抽屉漏光量监测。选择光源校准项, 对外光源进行测量, 10次的测量结果均不超过内光源均值的0.5%。本次比对外光源读数结果为13~17, 偏差为0.26%~0.34%, 符合要求, 可以继续测量。测量时每工作1小时进行一次核查。 (4) 工作高压:设置灵敏度K=100, 测量时高压变化应小于0.1%, 基线值为577V。本次比对测量时高压为576V~578V, 符合测量要求。

2.2.3 数据处理阶段

将不同剂量组的监测计数转化为个人剂量当量, 监测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 同时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 (表3)

2.3 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2.3.1 A类不确定度uA评定

uA是一组观察值 (X1、X2…Xn) 的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理论上, 测量样本量增加时, A类不确定度会减少。可利用公式 (1) 对不同剂量组的uA进行计算。

2.3.2 B类不确定度uB评定

在个人剂量检测时, B类不确定度的典型分布假设为直角几率密度分布, 当影响因素i不止一个时, 可用式 (2) 计算总的B类不确定度。

ai:影响因素i的参数变异。

结合实际工作, 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探测器的分散性 (±0.5%) 、监测系统检定的不确定度 (3.1%, K=2) 、探测器的非线性 (粗略认为X射线、γ射线均为±3%) 及探测器的能量相应 (±5%) , 其余因素贡献较小, 给予忽略。 (表3)

2.3.3 合成不确定度评定

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的合成可利用式 (3) 计算。

2.3.4 扩展不确定度uc及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假设个人剂量监测的合成不确定度服从正态分布, 要获得高的置信水平, 应将合成不确定度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 式 (4) 即为扩展不确定度, 通常K取2, 为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规范要求优于10%。

3 讨论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单位众多, 以手动测量居多, 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保证问题尤其值得关注[2]。定期参加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比对工作是对个人剂量监测服务机构的一项重要考核, 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尽早完善规范监测行为。鉴于个人剂量热释光监测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 其结果不可重现, 所以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而数据的准确性许多学者证实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热释光探测器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读出器性能稳定性、刻度因子的不确定度、测量条件、退火条件、加热盘的位置等等[1、7]。

为此, 结合2011年度的全国比对工作实际, 浅析了自身监测系统各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与规范, 对监测过程实施了质量控制, 对监测数据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制定了相关的控制措施和评价程序, 以期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乔士春, 杨慧芳, 李韶梅, 等.放射性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结果分析[M].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0, 9 (4) :295-296.

[2]白光, 韩华峰.我国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的回顾与思考[M].辐射防护通讯, 2009, 29 (4) :1-7.

[3]胡爱英.监测机构测度系统机器检定情况调查[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8, 28:634-635.

[4]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5]GBZ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

[6]贾育新, 麦维基, 刘小莲, 林海辉, 邱美娇.热释光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的质量保证[M].职业与健康, 2008, 24 (14) :1385-1387.

篇9:毕业个人评定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双方 就业情况

高职院校就业情况是指现今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业质量好坏的真实反映。目前对于它的概念界定尚未统一。本人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从业满意度,二是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所有影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因素有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因素、社会立法、政府部门监管、企事业单位行业自律等。高职院校是为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因此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是突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出现新兴的“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各种形式的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评定调查问卷,从校企双方不同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措施。

一、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评定上校企双方存在差异

本项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计《高职院校就业情况评定调查问卷——高职院校调查》共计500份,回收413份,回收率82.6%,其中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为93.7%。调查的高职院校55.1%为公办院校,44.9%为民办院校;57.7%的在校生数在5000人以上;问卷调查对象47%是高校辅导员、38.1%是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10%是学校专业教师,4.9%是学校管理部门领导。第二阶段是设计《高职院校就业情况评定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调查》共计500份,回收389份,回收率为77.8%,其中有效问卷332,有效率为85.3%。调查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67.2%,其中属于制造业的企业占33.4%,属于零售业的企业占27.8%,属于建筑业的企业占23.5%,其他行业的占15.1%。调查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职人数100人以下占36.8%,100—200人的占39.1%,200人以上的占24.1%。问卷设置5个评分等级,分别是“特别重要”、“较为重要”、“一般重要”、“不很重要”、“根本不重要”。

(一)校企合作对于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作用

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参与校企合作,这也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由于校企合作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实践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同时也可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根据调查,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合办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高校教师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企业技工指导高校毕业生实习等。

(二)从高职院校角度进行分析

高职院校在“合办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非常重视,就“特别重要”选项而言,在这三个方面的评价这比企业分别高出22.1、29.1、21.2个百分点。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在两个方面的差异较小,一个方面是“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均高度重视“共同培养人才”,因为这不仅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又是解决社会结构性失业与提升高职院校声誉的有效途径。

然而校企双方在“教师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与“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是由于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过多看重学历,职业院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导致高校的教师难以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不少职业院校也力求升格,从而脱去“职业技术”的帽子,再加上双师型教师的缺乏,而企业又较多地关注企业自身发展偏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导致校企双方在师资、技术方面的合作积极性相对不高。

高职院校对学生持有多项技能证书的认可度非常高,认为特别重要与较为重要的比例合计为69.7%,同时用人单位认为特别重要与较为重要的比例合计为63.9%,两者差距不大,并且企业单位在“特别重要”选项上比例更高,为26.3%。这表明相比职业院校,社会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更为重视。然而数据还显示有一少部分企业与高校并不认为“持有多项证书、具备多项就业能力”对就业情况的改变起重要作用。首先,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除了个别行业(例如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成健全、统一的资格认证制度外,劳动部与教育部颁发的各种证书在级别评价、认可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用人单位依旧重视高职毕业生的学历与实际工作经验。

二、校企双方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评定的研究的启示

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是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关系,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的最终目的,同时高职院校也为用人单位及社会输送了所需的技能型人才。[4]因此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不仅是实现高职院校长期蓬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育部与劳动部所颁发的证书在等级评价、证书类别、权威性以及社会认可度上等方面存在差异。应尽早制定涵盖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评价标准。[6]此外,还要提高证书的实证度,不同领域证书的取得证明的是证书持有者真正具备某项技能,达到证书代表名副其实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切实地改革实践教学,平时教学实践不能与技能的培养脱节,教学内容适当的加入与考证有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早日顺利地取得技能证书,又能提高就业率,满足用人单位、高校长远发展、学生切身利益的三方面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淑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17(9):162-164.

[2]杨硕.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平台建设的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高职院校餐饮专业订单式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09 (4):48-51.

[4]韩静. 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长安大学学报,2010(1):54-58.

[5]吴梦成. 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7-51.

上一篇:欢送退伍老兵宣传标语下一篇:英语的复习备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