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教学体会

2024-08-05

小组讨论教学体会(通用8篇)

篇1:小组讨论教学体会

社会学概论

学校自我们这一届进入学校开始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自行组合成一个小组,坐在一起,在课堂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派代表进行发言,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发言记录,并且小组的利益代表个人的利益,最后平时成绩以小组成绩为主。这一教学方案贯穿在《社会学概论》这一门课程中时,对于相对来说有点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大大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例如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我们可以通过给几个例子,讨论得出,比直接老师教授理论知识来的要简单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并不是枯燥的概念。社会学中主要学到的是社会学的学科概念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培养了我们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学来讲,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基于这种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使教学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观点与方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复合社会学中培养能力的目的。

社会学

经过一年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我们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适应自如,社区学是我们的专业课程,对于我们管理学专业来说,角色模拟很重要,通过社区学,我们不仅仅学会了社区的内部机构和演变过程,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分组合作方式也学会了社区是如何运行的,对内部角色的执行了解的比较、深,并不是像传统的停留在概念上,更多的案例,更多的视频,也让我们的学习更贴近。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与此相应,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练习与作业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疲于应付,难以达成在身心方面的和谐发展。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因为如果教师把自己看作是工作者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把学生看作是人,而是工作的对象,予以机械刺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篇2:小组讨论教学体会

4月3日,我院参加这一期校党课的部分同学在5523教室开展了第一次小组讨论。我们小组总共14名同学,依次阐述了参加党课的感受以及对xx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两会核心内容精神的理解。

大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纷纷表示党课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机会更加直接地了解党的精神。同时,大家发言表示:党的xx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的xx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xx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战略思想和发展观念……

通过这次小组讨论,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党组织,进而在思想上更加靠拢党组织。

篇3:小组讨论教学体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自2010年开始在医学本科生理论大课教学中实施TBL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在TBL的实际教学中, 课前教案的准备是整个教学的重点之一, 而如何设计分组团队学习讨论时的问题是教案准备的难点, 它在整个教学流程和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TBL教学的特点, 这些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则是通过解决适当的问题, 引导学生完成目标课程内容的学习,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进行锻炼, 这与以往传统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有明显差异, 也与传统考试的试题设计有明显不同。现将我们在TBL教学中设计分组团队讨论问题的经验报告如下, 供有志于进行TBL教学的同道参考。

1 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的重要性

根据TBL教学的特点我们拟定了相应的教学流程:即在上课前1周就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预告给学生, 同时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上课程要求学生预习, 并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每6-8人分成一组;正式上课时首先进行个人小测验并立即回收试卷 (10-15min) , 之后进行小组讨论, 使用一次性刮卡性答题卡答题 (30-35min) , 回收答题卡后由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教师主导讨论, 讨论中注意根据回收的小组答题卡引出需讲述的教学内容, 由小组代表回答或组间相互辩论 (25min) , 之后教师总结当堂课主要内容要点 (15min) , 在教学完毕时学生完成教学反馈信息卡 (5min) 。从流程中可以看出小组讨论问题的时间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所占时间最长, 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2/3;而整个TBL的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所设计的小组讨论问题而展开, 由此可见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设计的小组讨论问题的质量、难度、数量和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对TBL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和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有决定性影响, 为此我们在课前成立了TBL教学小组, 对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所需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 拟定好教学流程和课堂教学需呈现的内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做好充分准备, 对课堂学生小组讨论问题进行设计并作反复的斟酌修改, 以确保能达到教学要求。

2 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经验与体会

问题的设计应以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讨论为出发点。TBL教学的特点是以小组团队讨论合作为形式, 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时应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进行团队小组讨论为出发点, 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复习和总结已预习的内容来完成学习任务, 据此可见TBL教学中的团队小组问题设计出发点与以往的主要以考核学生个体掌握理论知识的考试出题有本质上的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以往的考试试题, 而需要根据TBL教学要求重新设计合适的问题和答案, 目的是让学生尽量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 在辩论和讨论中学习和获得知识。因此对一个问题的讨论越深入、越全面、越热烈, 学生就越能从讨论中获益, 记忆也越深刻。

与单纯理论考试相比, 小组团队讨论问题设计的难度和深度要求均要有明显提高。由于TBL教学的特点是分组团队讨论学习, 与以往传统个人学习的方法迥异,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 能直接在教科书上寻找到答案的话, 学生讨论的参与程度就不高, 甚至仅需翻书直接答题即可, 达不到TBL教学的目的, 因此需要将问题深化和将有关教学内容综合以提高难度, 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我们的经验是在确定好教学内容后, 首先需要将丰富的内容整理成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非典型的、诊断较为困难临床病例, 而不只是书本知识的平铺直述, 或是较为简单直观的典型病例, 目的在于既要保证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又要让学生有需要讨论的内容。例如, 在讲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三种分类时, 为引导学生讨论, 我们拟定了兼有两型特点的病例, 将有关症状和体征的总结综合设计成为小组讨论问题, 这样在讨论前学生个人首先需要将三种类型的特点和鉴别点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运用自己学习所得的临床思维来考虑和解答上述问题, 得出个人意见;由于TBL教学的特点是小组团队讨论答题, 每组只有1张代表小组综合意见的答题卡, 因此每个学生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组学生需要针对问题作集体讨论后才能挑选答案, 从而达到了TBL的教学目的。

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时要注重尽量全面涵盖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性理解。由于临床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通常是围绕某一具体疾病展开, 因此在实施TBL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所要教学的主题, 涵盖面要广泛。我们的经验是将有关内容设计成连续性问题, 一环环呈现出来。例如我们在讲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 会将所需讲授的相关颅内外并发症、耳聋程度和类型、常见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内容设计成一个的临床病例, 所设计的小组讨论问题要求学生判断该患者的中耳炎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 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该患者具体需要作哪些辅助检查, 以及这些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 还要求学生判断该患者可能最容易和最不容易继发哪一种颅内外并发症, 以及对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和对策。学生将这些内容讨论透彻后,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学说、类型特点、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常见听力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耳聋程度和类型等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就能很好的完成, 能较透彻地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这一疾病的总体概况。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传统模式教学法, 即“Teacher Centered Learning”或“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 是以教师讲授知识和技能为主体, 学生被动地接受所讲授内容, 教学注重教师与教材本位, 忽视学生本位, 在医学临床学科教学中, 教师讲述内容多是按部就班讲述某一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学生的学习也可能出现视野较窄, 对某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容易出现单一而片面的结果;而在临床实践工作中, 专科医生常需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出发, 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这是一个纵横比较判断的过程, 两者的差异其实正是医学生从书本理论到医学实践临床正确思维的转换过程。TBL教学强调团体学习和讨论, 这一模式类似于临床工作中的病例讨论, 因此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答案时要注重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 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梅尼埃病的病例, 要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鉴别诊断: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良性位置性眩晕、突发性耳聋;②以下哪些辅助检查对明确诊断有帮助及意义:耳镜、纯音测听、脑电图、眼震电图、耳蜗电图、颈椎照片和耳CT等;③通过该病例的病史发展, 要求学生讨论梅尼埃病的可能预后。通过以上问题, 学生能系统掌握梅尼埃病的病例特点, 并对眩晕的几种常见病因有初步的概念并掌握其特点, 懂得利用临床上哪些检查去进行鉴别诊断, 同时对该疾病的预后有所了解, 这一病例及问题的讨论过程模拟了临床医学实践中临床医生的思维过程, 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设计小组讨论问题要注意将学生以往预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在有限的30min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并有所收获, 需要我们在课前将有关教学内容预先告知学生, 并建议学生在课前浏览预习专业参考书内容和相应的精品课程网站, 以便能初步掌握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更好地参与讨论。通过预习有关内容, 学生对我们所要进行的TBL教学内容已有初步了解, 这时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对学生已初步掌握的理论知识作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的课堂讨论积极性可能会欠佳, 导致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我们的经验是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时, 注意将学生已预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引导学生掌握每节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使得学生的讨论学习参与度以及兴趣均较高涨。例如根据教学大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这一疾病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这三种分型的在病史、症状、体征、听力损害、并发症、影像学表现和处理原则等方面的临床特点, 同时了解耳源性颅内外常见并发症的名称和临床表现, 因此在TBL教学设计中, 我们除了将小组讨论问题集中于骨疡型和胆脂瘤型的症状、体征、听力损害和影像学等方面表现外, 还加入耳源性并发症的有关问题, 将上述问题集中于一个病例中进行混合展示, 学生在讨论时需要比对书本理论分析该病例的上述特点, 这样才能正确回答问题。在答题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答题卡的设计使得学生在答题现场就能知晓自己是否正确, 有些小组在刮出错误答案时会继续讨论答题直至刮出正确答案。虽然这不太符合我们的答题要求, 但考虑到学生能从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 是一个复习提高的过程, 我们默认了学生的这一做法, 但要求学生将答题的思路和过程进行课堂口头表述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TBL教学是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法, 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团队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对教师课前教案的准备要求远较传统教学法要高, 所设计的团队小组讨论问题的出发点、目的、要求、内容和深度明显异于传统教学法, 对不同专科内容的TBL教学如何进行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Larry Michaelsen, Michael Sweet, Dean X.et al.Team Based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JohnWiley&Sons Inc, New York, 2008:1-99.

篇4:初中语文小组讨论教学初探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学习 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53-01

《诗经,卫风》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记》中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如果能互相切磋,交流心得,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说明我国古代就重视学习共同探究。每年我都参加各种初中语文研讨会,学习交流会,基本功大赛品评,观摩了各种语文的展示课、公开课、优质课等,我发现他们无论上的什么类型课,都有一个共同教学手段——小组讨论。给我的感受是:有的小组讨论很成功,有板有眼,形式新鲜、新颖,学生很用心、用情,讨论的问题很独到,富有成效,气氛轻松、快乐民主,师生互动也很活跃,整个课堂激情似火;有的纯粹是花架子,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是虚假繁荣,没有解决任何实质问题。下面就来具体谈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一、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

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这要求语文老师必须要了解班情,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性格差异,智商情商,语文基础差异,走读生和寄宿生,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目的保持组际均衡性,传帮带。我按成绩把班级的学生分为优等生,学困生,中等生,每组一般设计有6人,2个优等生,2个学困生,2个中等生,为了保证组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便于各组公平竞争。每组都要选一个有能力的人担任组长,一个主持人,一个中心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余作为组员积极参与探究。这种分组实施动态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适时进行人员变动,以保证有新鲜的环境,保证小组有良性竞争活力,增强小组学生的合作凝聚力,这样也有利于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着力打造组内凝聚力,小组之间竞争力

合作小组的成立决定了组内的学生在讨论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负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取长补短的氛围。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小组只需提交一份答案,亦可不表扬学生个人,而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有助于形成讨论小组的集体向心力。同时激发各讨论小组存在的竞争力,教师可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推动小组之间的有序竞赛,用竞争的压力提升各小组的凝聚力。当某小组提交有价值的讨论结果时,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回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小组内的讨论比较激烈,甚至组员之间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教师要安排一些时间用来分析分歧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把确实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一步讨论。从而使小组合作真正有助于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避免小组讨论走形式

我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小组合作流与表面文章,华而不实,例如,在小组讨论时要突破的主题不明确,或者主题肤浅,学生略为思考一下就知道答案,无需小组讨论,其实这样浪费了学生的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有些小组合作,反而成为优秀生表演展示的舞台,或者是优秀生之间的对话,那些所谓学困生怕说错被笑话,不敢说也不愿说,只是呆若木鸡扮做听众,这样的小组讨论实际上已经名不副实了,所谓的共同提高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根本没解决如何实际问题;还有的小组合作,老师只让学生无序争论,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不点拨,不诱导,不品评,这样的讨论也是无效的。因此,为了避免走形式,首先老师确立好难易适宜讨论主题,中心发言人不得占有太长的时间,组内的成员都要发言,老师不时加以参与讨论,诱导,点拨,点评,鼓励中等生,多倾听学困生的观点,使小组合作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设计好科学讨论时间

教师设定讨论时间时,要立足学情,兼顾各层次学生,不可因急于完成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要掌握好小组讨论的时间,空间,不该讨论的绝不花一分一秒,改讨论的不必担心时间的浪费,需根据情况延长或缩短讨论时间。一般来讲,小组讨论的时间以中等学生能完成任务为限。基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方面的差异,占学生人数最多的中等生自然比优秀生需要的时间多,教师需要正视优秀生与中等学生的讨论“时间差”,千万不要让这些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

五、要科学品评小组讨论结果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必需要对讨论的质量、结果给予适当的评价。理论上来说,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在实践中,一般较少选择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这不是教师理论修养或课堂操控能力的问题,而是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及时间设定,令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评定他们小组或其他小组的讨论的质量,更不用说对小组内的组员表现分别进行评价。但无论怎样,对于讨论的结果都要及时的表扬,鼓励,纠错,反思,使小组讨论在老师的科学点评中发挥更大的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会更加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拓展,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篇5:党校小组讨论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应该是怎样的人?大家举了一系列实例,其中包括温家宝、朱镕基、抗灾战士、党员学姐学长以及我们的亲人等等。还记得,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是写志愿军战士的,但无论年代的变迁,它适用于中国共产党是再贴切不过了。“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著名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次讨论重点谈如何端正入党动机。学长告诫我们,有三种主要的错误入党动机是不能有的:集体无意识的追风、为满足虚荣的光荣感、想在党内捞取各种好处。还好,我的入党动机只是源于爷爷的教育,懂得感恩,知恩图报,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们不仅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要在行动上端正入党动机。入党,不只是组织上,更重要的是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

最后一个是:创造条件、早日加入党组织。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给我们上党课的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过:要认真学习、品学兼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要有一颗包容心、与同学搞好关系、相互促进……当务之急不光是要把学习搞好,同时还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做好思想准备。

这次讨论,家常得很真实,我受益颇深。

篇6:培训小组讨论心得体会

篇一:培训小组讨论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

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

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

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

篇二:培训小组讨论心得体会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第十八期党校二班十三的小组讨论终于在2010年10月28日晚圆满结束了,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讨论中,我们每个成员都对党性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学习,就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达成了共识。我们会珍惜在一起学习讨论的时光,以后会更加严格地按照一个正式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的性质的学习讨论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方面阐述党的性质。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的确定和坚持,也关系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党是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二、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在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必须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她也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符合我们党执政后的党情、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广大干部的心愿,是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理论,是对党的性质的重要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

一、带头学习提高。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带头争创佳绩。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三、带头服务群众。

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四、带头遵纪守法。

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五、带头弘扬正气。

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并争

大学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大学生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打牢政治素质基础

政治素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核心,是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他是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保证其正确发展方向的中心环节。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打牢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基础,党员的政治素质高了,模范作用才能得到好的发挥。

1、加强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入党后基层党组织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力度,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对马列主义有系统的深刻的认识,真正把建设有 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精神支柱。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主要是全面系统地帮助大学生党员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构成中奠定好基础理论,使他们真正树立起政治上的坚定信仰。

2、加强政治品格的教育与培养。对大学生入党后的政治教育,主要是把政治道德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的坚定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热诚、对自己严格自律的自觉性、对他人的理解信任和坦诚等等。要通过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合理接纳他人,与社会主体价值保持一致。只有真正把一个全人的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统一起来,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政治品质的人。

3、加强政治能力的培养教育。生活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多极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及快速变化的社会形态,给所有的人,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党员在政治素质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政治上的分辨力,对大量而复杂的社会信息能够分辨出真伪;对与社会主体价值相背离的东西有足够的警惕;二是对社会上正面的东西能够拥护和支持;三是对社会负面信息的批判和拒绝,敢于向负面的东西“说不”,具有批判和拒绝的能力。

二、按照《党章》的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思想上领先

一是大学生党员,要把学好《党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党员只有把《党章》学好,才知道自己要履行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力,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党员只有把《党章》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读懂、记牢,才能做到在思想上真正入党,才能做到入党前后一个样。二是大学生党员要学好专业知识,要有远大的理想,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表现爱岗敬业精神,才能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三是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一定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切实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让理论真正“活”起来。开展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对党员进行党员培训、组织参观学习、集中观看教育电影、请先进党员来做报告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让党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素质,在思想上真正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

2、大学生党员在工作上起先锋模范作用

篇7:党小组讨论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响应集团号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以速度、效率、效益为中心,努力确保集团年度任务目标的完成。

20,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不动摇,宏观调控的政策将会延续,要确保完成集团20销售任务和资金回笼,必须付出比以往更加持久的恒心与毅力,作为集团党支部成员,要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积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响应集团号召,工作中不找理由、不找借口,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关键时刻见党员”。

党小组成员要积极根据岗位分工,不仅要为集团生产一线、销售一线员工做好后勤保障,并提供各种工作支持,更要牢牢把握集团年度工作任务,积极开拓融资渠道,缓解集团资金压力,确保集团资金链平衡。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创新,促进产品品质提升,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对工程成本严格把关,为集团节约资金。牢记集团年的销售与资金回笼任务,创新销售思路,营销手段,促进集团2012经济任务的完成。

其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集团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将集团品牌形象宣传融入到日常工作,提高品牌意识,用实际行动提升集团品牌形象。

1、提升集团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是关键,应充分发挥集团党支部成员的专业技术优势,围绕集团品牌定位,以产品研发创新为驱动,促进产品品质提升为关键,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建立产品质量控制要点,精细化设计施工,推行工程质量专项检查、抽查和巡检制度。针对客户反映集中的质量问题,做好技术攻关,推进质量升级。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从品牌战略的高度规划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涵盖售前、售中和售后过程的服务体系,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对品牌的贡献,不断满足消费者差异化服务需求。

2、深化品牌发展意识。将品牌宣传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时时刻刻自觉维护品牌形象。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把品牌发展意识融入到产品、宣传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加大内外载体品牌宣传力度。紧紧抓住各种消费者接触点,将其有效转变为各种品牌宣传点。积极参与集团围绕环保、民生、责任等主题策划的各种慈善公益和环保生态活动。积极配合参与媒体单位的合作。自觉遵守集团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党员和企业的良好形象。

再次,适应时代需求,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企业贡献率。

1、积极配团党建工作,更新党建工作观念。必须提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集团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以认识的提高来带动工作思路的创新。

2、主动学习先进党组织的工作经验。加强与外部党组织的交流、合作,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带动广大党员用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思想,创新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与支持集团党支部及集团党委建设工作。

3、创新党建工作手段。2012年,在继续坚持和运用以往活动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

(1)利用网站传播党建知识、交流党建经验、提高党员教育效果,卓有成效地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的全面创新。

(2)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如QQ、OA、邮箱、飞信等加强党员的交流。

(3)定期组织党员同志聚会,参加各种党员知识竞赛,组织培训,共同交流、学习,增强党员同志之间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4)积极参加党支部到革命圣地缅怀先烈的活动,接受红色熏陶,提高思想认识及党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5)号召党小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集团组织的各种帮扶接对、慰问孤寡儿童、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党员回报社会的责任心。

最后,从思想、工作、行为上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坚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动摇。

(1)党小组成员思想上要引领员工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方式保持党支部党员思想的先进性。组织党支部成员积极学习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文件精神,及时了解国家大事,通过专项讨论与交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2)党小组成员在言行上要带动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及时制止不健康、不正确的思想的传播,不传播、散布谣言,并承担起影响、引导其他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带动大家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党小组成员在工作上要力求上进,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成员应该身先士卒,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水平与能力上力争上游。

篇8: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刍议

一、小组讨论的意义

1. 小组讨论———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机会。

少年儿童也好, 成人也好, 都有自尊和实现自我的需要, 课堂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的场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倡导体验性教学, 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实践。目前, 我们实行的都是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限制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 纯粹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 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小组讨论因每组人数少, 学生心理压力小,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民主、平等、和谐, 每个学生会很自然地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学生十分乐意彼此进行交流, 倾听、争论、思考他人的观点并进行反思, 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可见, 小组讨论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的机会。

2.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没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 就不能专心地投入, 就不会有持久的热情。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 享受成功的快乐,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小组讨论———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不同, 对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差异, 小组讨论时, 组内无论哪个层次上的学生, 在这样一个民主融洽的氛围中, 都会进行独立思考, 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生之间共同探讨, 相互启发, 相互促进, 优势互补, 这就使更多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4. 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心理学研究早已指出, 能力是活动的结果, 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一个人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 在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各种能力都会不断增强和提高。开展小组讨论, 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发展人际交往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合理分组

1. 小组的组建要合理。

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 教师在分组之前, 应对讨论主题的目标和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 思考小组成员的构成,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有利于小组之间的竞争。尽量做到“好动”、“好静”结合, “内向”、“外向”搭配, 男女相间, “强”、“弱”互补, 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做到扬长补短, 人尽其才,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小组人数要合理, 分工要明确。

小组是班级的基本单位, 一个班可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以2-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讨论时,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如:主持人、记录人、报告人、噪音控制员 (负责控制大家说话的声音, 使之不能影响其他小组) 等。

3. 小组成员要动态。

动态既指组内角色的互换或轮换, 也指组间的成员组成要定期或不定期互换或轮换。小组讨论的形式不能单一, 组内交流方式也要灵活多样, 可以采取组内自由式发言、轮流式发言、连锁补充式发言等。否则, 学生就会感到厌烦, 失去兴趣, 同时也会限制学生与班级内其他同学的交往。总之, 分组不是为了搞形式, 而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

三、小组讨论中教师的作用

1. 小组讨论前———精讲。

精讲是活动开展的基础。首先,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的若主题内容, 讨论的主题要有价值, 要有一定的深度, 主题内容过于简单, 学生一听就明白, 或者过难, 就学生目前的水平无法得到结果, 这样的讨论就都没有意义, 只会造成课堂混乱。其次, 教师要精讲讨论主题的知识情境、讨论的程序、活动的目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 讨论过程才有序, 讨论效果才良好。

2. 小组讨论时———参与。

小组讨论中, 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小组讨论, 鼓励和督促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技能,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 并对讨论的进程和方向进行调控。

3. 小组讨论后———评价。

任何讨论结束时, 教师都要给予评价和小结, 这是小组讨论的反馈环节。首先, 各小组讨论的结果要在全班进行交流。其次, 教师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态度、在讨论中的表现, 评价讨论的效果, 要提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同时学生也要对小组讨论进行自我评价。最后, 教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对学生讨论得到的各种结果进行全面归纳, 把所学新知识条理化, 对学生容易忽视和混淆的知识进一步强调, 使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 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中, 使知识系统化。

上一篇:经典事故案例分析下一篇:陪伴的初中作文600字 陪伴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