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协会“武术文化周”活动策划书

2024-08-04

武术协会“武术文化周”活动策划书(精选8篇)

篇1:武术协会“武术文化周”活动策划书

潍坊市首届“大学生武术文化节”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潍坊学院大学生武术协会

负责人员:

乔国铭

联系电话:

***

潍坊市 “大学生武术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大学生武术文化节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12.22 地点:潍坊学院

三、活动宗旨:

本次大学生武术文化节的活动宗旨是“尚武正德,博采众长”。我市大学生所学的武术项目丰富,多样的武术运动具有其独特的哲理及观赏价值,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还具有防身御敌,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净化品质等作用,并深受国内外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喜爱,并对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本次活动的宗旨还在于可以加强潍坊市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增进兄弟院校之间的友谊,体现当代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

四、活动目的:

弘扬中华武术,传承民族传统,发扬体育精神,促进潍坊市高校间武术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深我社团与各高校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增强彼此友谊,共同学习和传播中华传统国术,在高校内弘扬武术精神、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五、活动简介

本次“大学生武术文化节”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活动: 1.开幕式表演;

2.各学校社团成员武术技巧交流;

3.举行各类武术竞技比赛,并设置相应奖项、证书等以资励鼓; 4.心得成果讨论。

六、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活动申请。主要包括向我校团委及社团联合会进行申请。2.联系高校。向潍坊市各大高校征求活动建议。3.由武术协会主席团及秘书处成员提供活动安排策划。4.由武术协会外联部联系赞助商获得活动经费。5.场地及时间安排。做到合理布局,整体规划。

(二)宣传工作:

1.条幅宣传。在校园的主干道设活动宣传横幅,扩大视觉影响。

2.海报宣传。由武术协会宣传部负责制作海报并在本校及各大高校张贴宣传。3.网站及视频宣传。

(三)活动流程:

1.在潍坊学院举行武术文化节开幕式。开幕式前向各个学校武术协会负责人发出邀请,并做好活动场地及人员安排。开幕式主要由各校协会成员联合进行表演。2.协会内各队成员与其他学校会员进行武术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3.各学校上报各类比赛项目参加人员名单,将信息汇总后安排各校之间的竞技比赛,赛后举行颁奖活动。

4.举行联谊活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四)后期工作

1.写好活动总结,进行归档记录;

2.整理活动征集参观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以后的活动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篇2:武术协会“武术文化周”活动策划书

我们认真总结了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经验,以现有的优势基础,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总结,做出了这学期的计划:

一、召开全体会员大会。在会议上简单回顾一下上年度的工作,并对本学期的计划和相关内容做一下说明,并说明这学期的教授内容。

二、每双周周二中午将举行全体会员例会,会上主要说明该周安排,并且与会员交流想法、心得。

三、按计划教授会员新的内容。 四、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节目表演:

五、组织会员参与院迎新晚会表演,挑选优秀会员加入舞龙舞狮第二课堂。 六、根据各系的邀请组织表演节目。

我们的协会在成长,我们的队伍在壮大。在这一学期中,协会将以“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秉承:团结、进取、务实、创新,在奥运年里充分发扬奥运精神,对于未来一年我社团的发展,请大家充满信心,以上只是一个初步计划,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各种细节因素来调整活动计划安排,但是我们要始终坚持向我们已设定的目标努力,学习其他方面的技术,引进来、走出去,把我们武术协会壮大、做强。 希望全体会员们一起努力,全心全意的为我们协会的发展尽一份心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并将更好,请大家拭目以待。

院武术协会计划

篇3:武术协会“武术文化周”活动策划书

关键词:武术文化,传统武术,武术传统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这是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肯定和推广的有力手段。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胎记,而武术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掌上明珠,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凝聚着中华民族生活形态和意识形态上的历史记忆。如何认识和辨析传统武术与武术传统是我们传承武术文化的前提。

1 传统武术与武术传统内涵

庞朴在《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文中很清楚地说明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论。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如愿套用一下古老的说法,可以说,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1]通过这段引文,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的关系提供一个思路。

现在我们一般所说的“传统武术”,主要是指在民间流传的、世代传承的武术技艺和相关的理论,这主要是从技术的层面上考虑的,我们或称之为“狭义的传统武术”。如果从武术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传统武术”所涵盖的面非常宽,因为,“历代存在过的”(庞朴先生语)和武术有关的“实体”和“意识”都可以称为传统武术,内容相当庞杂,可以说几乎包含了我们平时能见到的和谈论的所有武术“文化遗产”。从文化结构的角度看,武术文化可以分成四个层面,其中“物态文化层”所包含的古代的冷兵器、现代的武术器材、与武术相关的文物、建筑等,“制度文化层”所包含的武术传承的诸多的形式和特点,以受“行为文化层”所包含的各种武术的拳种、相关的理论、与研习武术有关的民俗,都应属于传统武术的范畴,这已远远超出了“术”的范围,我们或可称之为“广义的传统武术”。

庞朴谈到:“(文化传统)它范围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能够如何得存在,一个社会能够如何未涣散,一个国家能够如何不崩解。”[2]武术传统则是指武术文化的文化结构中“心态文化层”的内容,它通过武术文化中形而上的“道”反映出来,并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它在武术的传承过程中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武术得以传承,这种精神,一方面“范围着”习武者对武术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习武者习武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习武者生活“情感抒发”,“左右着”习武者对武技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习武者对习武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习武者的“终极关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向每一个研习者传递了一种民族精神。可以说,在武术传承的过程中,习武者所传承的这种民族精神比武术技艺更加可贵。

2 传统武术与武术的辩证关系

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关系的角度来看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包含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两部分,以及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其他内容。由于传统武术都是“有形的实体”,是“可抚摩”的,武术传统因为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所以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并非仅是词语上的颠倒,因为“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本来就是相互紧密联系,却又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两者不能混淆。“传统武术”更侧重于“术”,其内容集中在技术方面,通过人来演练和传习,人们在日常接触到的都是这种“术”。而“武术传统”则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内容,它更多地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武术特点,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习武的人。所以,武术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武术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从某种意义上看,武术传统比传统武术更加重要。

3 传统武术是以武术技艺为核心的武术文化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武术非常全面地反映了在冷兵器时代或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时代的技击技术,所以从整个传统武术的角度看,许多拳种的内容既有拳术,又有器械,往往还有多种器械。当然,有的拳种只有拳术而没有器械,或只有器械而没有拳术,但从整个传统武术来看,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中国武术从运动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对抗性练习两部分。各个拳种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不仅有套路,而且还因重视“技击实用”而有自己的技击内容和训练方法,即使是太极拳这种动作相对较为缓慢、柔和的拳种,其太极推手的技艺在整个太极拳技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并因其方法、力法独特多变而为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所钟爱。也许有的拳种强调套路和技击实用兼而习之,有的则更偏重于某一方面,或者二者只居其一,但对技击的重视是绝大部分传统武术的共同特点。此外,武术还有许多功法练习和单势练习。在中国武术中,有的拳种流派更侧重于练习桩法和练单势,虽然这样的拳种较少,但武术中所存在的各种功法都是中国传统武术技艺中的重要内容,也属传统武术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武术理论部分的内容也很多。在历史上留下来的武术典籍中有许多武术技击和练习的理论,如明代唐顺之的《武编》、俞大献的《剑经》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以及何良臣的《阵记》等一些兵书中,有许多内容直接论述了武术技术和技击相关的理论,程宗献的《耕余剩技》,吴受的《手臂录》,黄百家的《内家拳法》,张孔昭述、曹焕斗注的《拳经》,苌乃周的《苌氏武技书》,王宗岳、武禹襄、李亦舍以及后来的太极拳家们对太极拳的论著,这些典籍中更是对武术的一些技术和技击理论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还有一些与武术有关的理论散见于许多古代的文献中。如《庄子·说剑》、《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说剑”,历史均已相当久远,虽然都只有只言片语,并且是其他的文化遗产中的内容,但如果我们单把这些内容抽出来,仍是武术理论中十分珍贵的、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内容。在这些典籍中,往往不仅记述了武技的技术,还记述了许多在实战中,包括战场上拼杀和日常较技时的战术,这些战术在今天武术的对抗性项目的练习中仍然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民国年间,关于武术的著述之多,更是如雨后春笋,日渐丰富,例如孙禄堂、陈鑫、唐豪等不仅对当时的武术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也都对当时的武术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之江先生身为中央国术馆馆长,许多讲话和文章都涉及了当时武术发展的状况和方向,同样是研究武术理论的必备的资料。

此外,还有许多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武术的手抄本,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往往被视为“秘籍”不外传而被珍藏,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中,有一些这样的手抄本重现于世,披露了不少重要的武术理论。当时各省、市、自治区都按照当时国家体委的要求,对当地的武术分布、流传的情况进行了相当详尽的挖掘整理工作,分别整理印刷了当地的《武术拳械录》,对各拳种的源流、分布、拳理、特点、功法和技术都进行了翔实的记录,后来经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拳械录》正是在此基础上整理、完善成册的。

另外,由于武术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注重身传日授,所以在习武者中流传了许多拳谚。这些拳谚有的流传已久,有的被一些颇具史料价值的典籍所收录。如《纪效新书·卷之十》中就记录了许多关于枪法的拳谚,这些拳谚在程宗献的《耕余剩技·长枪法选·原论》和吴受的《手臂录·卷四·古论注》中也都有收录,在唐顺之的《武编》中也收录了一些重要的拳谚(虽然各书中在相关的内容多寡及文字上略有异同,但基本内容和语言是一致的)。既称“古论”,足见是古已有之,旱已广为流传,诸家均收,足见受到重视。在明以后,武术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拳谚也随之不断增加,如随着太极拳的流传,又有许多关于太极拳的拳谚广为人知。这些拳谚主要出自民间,语言朴实、内容精当,正是民间习武者练习和实战的切身体会,是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理论。

在武术流传的过程中有许多民俗事象。《辞海》对“民俗事象”的解释是:“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诸领域民俗现象和活动的总称。亦可指某一具体的民俗。是民俗外观形式的一种特定表述。”在与武术相关的民俗事象中,包括因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而产生的一些有民族特点或地域特点的民间武术活动,以及武术在当地流传的不同形式。武术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和中国民俗相关的习武习俗。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形成了习武者特有的一些观念,如所谓“武德”之类,虽然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但也可以说是制度化了的道德观念。以上这些内容都属于传统武术的范畴,都是武术“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东西。

4 武术传统是武术文化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精神

庞朴在讨论文化传统时说:“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庞朴进而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这种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3]这一句话看起来是非常清楚而易懂的。

在张岱年、程宜山二位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在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演变”一章中,对“精神”有一个解释:“何谓精神?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文化的具体表现即文物、制度、习惯等,文化的精神即思想……要而言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的并成为该文化的思想基础的东西。”[4]

本文以为,这段文章解释“精神”和“文化精神”是非常贴切且重要的,为我们说明了“精神”,特别是“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含义。在这里说“文化的精神即思想”,是“成为该文化的思想基础的东西”,在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时,这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可以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有的“共同的心理状态”,故作为“形而上的道”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须臾离”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无所不在,故“不远”;但它无实体,不能“抚摩”,故“与人并处而难得也”。所以才说它是“形而上”的东西。正因如此,这种“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并不是仅存在于某一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是存在于每一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同时不同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又以各自独特的形式反映出这种基本思想,使之具有不同样式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从历史上看,习武术者主要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中国文化传统这个“不死的民族魂”和“民族精神”,这种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必然存在于这些中国习武者的“灵魂之中”,并时时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当然也包括他们习武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在习武者身上的反映。中国的习武者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并且这种中国文化精神,或者说是这种民族精神,必然以各种形式,以和武术密切相关的独特的思想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武术传统。

例如,中国文化的刚健有为的精神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它不仅表现为使武术的技术是刚健有为的,而且也可以使观者产生刚健有为的共鸣,同时还使得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兼收并蓄,积极地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武技中好的东西,进步促进了中国武术技术的发展,这种精神对我们研究古代武术的发展和当前武术的发展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中国人重视“和谐”,中国人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对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影响,首先就表现在习武是为了强身自卫,反对以强凌弱,正所谓“从古知兵非好战”;武术爱好者之间的技艺交流主张“点到为止”;在攻防理论上出现了“后发制人”的独特思想,这些都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是一致的,正说明中国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而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习武者更加重视术的精巧,忌用“拙力”,有所谓尚技不尚力的说法。中国的习武者注重“天人合一”,强调法自然,注重内外兼修,技术上讲究形神兼备、内外相合,同样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映。

虽然对于武术传统我们或许还可列举一些,但本文认为,“武术传统”包含的内容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集中表现为所谓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与武术文化相关联所能形成的最具武术文化特色的传统。尚武精神恰恰充分地表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它不仅在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精微的内在动力”的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直到今天,提倡这种尚武精神还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5 结语

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5]武术文化历史悠远,内涵丰富,凝聚而深厚,运动与健身同在,归属和快乐共存。明辨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之脉络,可以使我们对武术文化重新认识和定位,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全民健身活动中身体力行,让武术这一古老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老树新花,繁茂成长。

参考文献

[1][2][3]庞朴.庞朴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篇4:武术协会“武术文化周”活动策划书

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国“和合文化”的杰出代表。爱国、和合、崇德习武、孝敬师长的少林精神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宝贵财富。登封市商埠街小学于2013年开始承担国家级十二五少先队课题《弘扬少林武术文化,从小练就过硬本领的实践与研究》,把少林武术文化引入校园。

一、课题研究带来的契机

开题论证会后,学校确立了三个研究目标:1.引导少年儿童争当“少林武术文化”小传人,在“知、学、练、比”上下功夫,以武育德,以武健体,积极弘扬少林武术文化;2.引导少年儿童从小练好过硬本领,有科学梦、创造梦、英雄梦,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打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基础;3.找准少林武术文化与少先队活动的结合点,丰富少先队的活动载体,形成具有少林武术文化特色的少先队教育模式。研究内容从三个方面入手:少先队活动与少林武术文化结合研究;校本课程研究;创办“少林武术文化节”活动模式研究。学校把“通过校本课程研发,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定为研究的重点,把“用少林武术培养少年儿童过硬本领和常规少先队活动与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定为研究的创新点。

实施过程中,学校牢牢抓住两个基本点——“研发卓越课程”与“练就过硬本领”,形式上在“创建英雄中队”与“少林武术文化艺术节”上下功夫,理念上以“立德树人”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引领,积极探索适合少年儿童的课程,把弘扬少林武术文化和学生的爱国强身健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把弘扬少林武术文化与培养队员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融文化渗透与学校教育之中,从小处入手,把大的思想教育具体到每一个活动中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学校重新调整体育运动项目,每学期低段的队列队形比赛和中高段的队列队形暨武术操大赛已经成了验收武术训练成果的重要赛场。队员们喜爱的花样跳绳运动已经列入校本课程,并在不断的研发实践中,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同时,抓好两操建设,把少林武术文化融入到少先队活动中,课间集体活动以武术操和一分钟花样跳绳为主,自由活动以各小队跳长绳为主。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极大地激发了队员学武术、跳好绳的热情。特别是“红领巾少林武术文化艺术节”活动模式的建立更增强了弘扬少林武术文化的信心。艺术节活动为期一周,由中队特色展和过硬本领作品展两部分组成。过硬本领比赛以“六星”评比为主,“六星”分别指武术之星、器乐之星、书画之星、故事之星、花样跳绳之星、校园歌手。闭幕式上,学校优秀社团和“六星”获胜者的优秀节目展演和表彰掀起了艺术节的高潮。随后的中期成果汇报会、英雄中队创建等活动,赢得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二、从小练就过硬本领的实践

少年儿童的过硬本领是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五自”精神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中的过硬本领主要体现在学习本领过硬、意志道德过硬、武术本领过硬、身体素质过硬、体育艺术2+1工程项目过硬。学校围绕主题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项活动:

(一)学长霞精神——练过硬本领

任长霞,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在登封仅工作了三年,却赢得63万人民的爱戴。她在各种岗位练兵中勇夺第一,在侦破案件时能不避危险、不徇私情,都是因为拥有过硬的本领。经全国少先队工作专家李启民、柯英、皇甫鸿昌、张培俊的指点和课题组成员的提炼,学校探索出少先队员学习英雄的结合点:努力学习、勤奋做事、诚信做人、练好本领、奉献爱心。为在队员心灵中树立起英雄的丰碑,学校积极开展了“学长霞,从小练就过硬本领”活动。学校的五(3)中队和四(3)中队被命名为登封市英雄中队——任长霞中队。各中队组织全体队员学习任长霞先进事迹,通过参观任长霞先进事迹展览馆、出黑板报、听广播、设计手抄报、开展主题中队会等方式,提高队员对英雄的了解,在全体队员的心目中树立起光荣的英雄形象,通过开展“学长霞 练本领”“学长霞 见行动”等实践活动,队员们对身边英雄人物的了解更加真实,对英雄精神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队员们还把长霞精神内化为行动,到老年公寓献爱心,到社区当环保小卫士,走进景区做小导游,在学习上比进步、练本领,在家庭尽孝心、知感恩,在社会上争做文明小公民……长霞精神已经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彰显,在英雄中队的引领下,将英雄品质、长霞精神发扬光大。

(二)建红领巾社团——练过硬本领

课堂是练就过硬本领的主阵地。为了落实“练就过硬本领”的目标,学校为队员创设了更多练就本领的场所,各学科老师在结合中队学情的情况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落实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学校所拥有的课程有十个分类,46个活动团体,从德、智、体、艺四个层面全面铺开,有感恩课程、礼仪课程、故事课程、书法课程,还有手工课程、思维课程、趣味课程等,围绕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主要开设了《唐诗古韵》《童话写作》《书香表演<夏洛的网>》《神奇七巧板》等许多课程。这些以中队为单位,以学科教师辅导为主的全员参与性质的红领巾社团,在培养队员们过硬本领的同时也收获着道德意志的成长。

红领巾小社团是练就过硬本领的训练场。学校对红领巾小社团设置进行重新梳理,搭建更多适合儿童成长的平台,使队员在不断的深入学习中练就过硬本领。主要红领巾小社团有:武术、陶笛、管乐团、合唱、儿童形体与舞蹈、花样跳绳、玩转魔方、国画、线描、剪纸。这些社团的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激发队员学习的兴趣,严格学习纪律,明确学习任务,每学期都要进行过硬本领的汇报,少先队员的学习成效得到了保证。特别是学校花样跳绳社团被评为“登封市星级社团”,在郑州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体育节跳绳比赛中荣获第三名。

篇5:武术活动策划书

太极拳和长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

太极拳柔中带刚长拳强体健身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受到了全世界的关爱。太极拳和长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和长拳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武术价值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增强大学生体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活动目标:

充实学生课外生活,体现中国传统运动的力与美,比赛中争创一流,力争一等。

四、教学计划:

1、基本技术练习。

2、太极拳和长拳的招式练习。

3、太极拳和长拳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详细教案有专业辅导老师提供。

五、场地要求:

学校提供训练场地,组织形式以小班教学的培训班形式进行的,每月一次。

六、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武术协会会长、教练及喜欢太极拳和长拳的学生。

七、注意事项

1、注意学生的安全。

2、注意音箱等设备的使用,注意保护财物。

篇6:南昌理工武术协会策划书

于 成 立 武 术 协 会 策 划 书

南理武术协会组建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来自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社会公民,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姿多彩、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平台。本次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弘扬武术精神、共振南理雄风为宗旨,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武术运动,喜欢武术运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组建目的及意义:

为了让武术在广大青年大学生中扩大影响,加强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我们准备在南理英雄校区创办一个武术协会,借此机会,更希望让同学们能在这个平台认识更多朋友,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喜欢武术,发扬武术运动,传播武术文化,发扬精武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精神,强化竞争意识,团结武术爱好者,强身健体,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习和工作,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相信,我们组建的协会将会不负众望,大放异彩。

三、标语:振兴中华武学!强健自身体魄!

四、组建时间:2011-9-

1五、资源需要:1、人员安排: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理事两名 宣传部3名、组织策划部4名、财务部2名。2、物力资源:各种武术必备器材、铁打损伤药、练功表演制服。

六、协会主要内容:教授并推广泰拳、双截棍、武术表演、防身术等实用科目。

让各位学员能学到自己想学的,并能通过这个协会交到更多武术爱好者。

七、经费预算:3000元

八、可能的突发情况与应急措施:

1、在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人心不齐的情况,我们会及时与他们交流并尽力让人员为协会的发展而努力。

2、在组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经费不足,由各位管理层平摊,我们一定会保证学员们的利益不受损。

3、在发展过程中更可能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那时我们及时招人,而且管理层人员一定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先积极工作起来,以此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给予大家信心。

4、如果出现场地受损的情况,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更换到其他场地,不耽误学员们的训练,所以,我们还会有一个预备场地供紧急情况下使用。

5、对于会费的情况,待我们协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我们会及时取消会费的收取,让大家能更方便的加入我们武术协会。

篇7:武术交流活动策划书

1.增加同学们对武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解决一些在学习中的疑问,有利于接下来武术课的开展。

2.通过对一些动作的纠正,能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练习错误,并加以纠正,对期末测评和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3.观看专业表演,让同学们找到差距,加深对武术的认识。

4.通过思想上的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5.增进09体育教育4-5班与民族传统体育同学间的友谊。

二、活动名称

互相学习、提高技能,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三、活动对象

1.09级体育教育4-5班全体学生

2.09级民族传统部分学生

四、活动时间

xx年12月19日15点(星期日)

五、活动地点

体育学院武术馆

六、活动具体程序

1.由班委对到会的09级民传同学致欢迎词,宣布活动开始。

2.由民传代表柳杨同学讲授武术德育。

3.09体教4班女生练习抱拳礼、五步拳,三路长拳,二十四式太极拳,由民传同学对体教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纠错。

4.由民传派代表对武术套路中易犯错误进行讲评并做出示范,以促进体教学生学习。(体教学生可提出自己一些对武术学习的困惑)。

5.体教学生表演指导后的套路。

6.由民传同学表演所擅长的套路。

7.思想交流(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互相提问交流)。

8.互动环节(以游戏带动气氛,增进友谊)。

9.宣布活动结束并送出礼品,感谢民传同学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配合。

10.合影留念。

七、注意事项

1.仅以促进武术学习与加深两班友谊为目的。

2.活动前应做好充分热身活动,以防止天冷肌肉拉伤。

八、活动具体分工

1.活动总负责:王艺霖

2.主持人:柳杨、曾娟

3.民传同学邀请:王艺霖

4.海报宣传:张慧娟 张梦瑶

5.通讯稿件:王瑞琴

6.活动场地布置: 李婉婉 郭玲 姜丹 张香华 张杰

7.纪念品配备:王俊 张潇予

8.后勤服务:李瑞琪 封自丹

9.嘉宾接待及礼品发放:王志华 孙倩 伊璐瑶

10.摄影:曹元元

活动策划:杨雪 张梦瑶 王艺霖 曾娟

篇8:武术协会“武术文化周”活动策划书

关键词:文化视野,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定义

武术是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扬后, 在国际上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在我国武术发展过程中, 人们自觉地将其变成一种文化, 使其从以往的研究中走入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对中华民族武术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往的武术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武术定义的界定也过于模糊, 不够全面深入, 也无法将武术真正的内涵突显出来。 因此, 在本文中, 将以文化视野来界定武当武术与武当武术文化的定义, 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及武术文化的内涵界定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文化视野下武当武术的定义

要想在文化视野下界定武当武术, 就需要了解武当武术的类型, 在历史记载中, 武当武术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种。 第一, 长拳和短打;第二, 内外家拳;第三, 南拳北腿;第四, 武当、少林、峨眉等流派; 第五, 现代武术运行形式, 包括格斗、散打、套路、徒手等。由此可见, 武当武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类别, 多种类型使得武当武术在历史上存在多种称谓, 加上现代武术研究学者对武当武术做出的分析和概念, 使得武当武术的定义层出不穷, 这样也无法对武当武术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对照。

历史发展阶段对武当武术界定的定义理解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内家拳种或内家拳系;二是内家武术流派;三是道教武术;四是武当山地区的武术活动。其实这些定义类型与文化视野下的武当武术定义有很大的差异性, 而且无法真正体现的武当武术从古至今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 在文化视野下界定武当武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 要揭示武当武术较为明晰的内涵, 其主要是道教武术与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所具备功法、 套路及格斗于一体的特点, 及其功能价值, 这样就能够凸显出道教武术与少林武术之间的区别。 其次, 要扩大武当武术的外延的覆盖面。 从当前武当武术运动的发展形式来看, 武当武术不仅包括功法、套路、格斗等基本内容, 同时还具备各类流派的单练和对练的拳种、器械等。 在其历史传播的范围上, 不只是张三丰创立武当武术, 还经历了张三丰为祖师所传承、 改良和完善的武当武术, 这些内容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武当武术是内家武术流派的定义。

2、文化视野下武当武术文化的定义

当前, 我国理论界的学者关注和重视地域文化的研究, 对武当武术的地域文化也做出了说明和论证。 与此同时, 很多学者都试图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下来界定武当武术文化。 经研究分析表明,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界定武当武术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 这种界定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武当武术文化形成的环境条件, 同时也能将以往的研究转移到武当武术文化的特征研究。 然而, 当这种研究达到一个深层次时, 就会遇到文化体系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问题。 因此, 对武当武术文化定义的界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述。

首先, 要明晰武当武术文化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条件, 其中文化环境意指武当山地区的地域文化, 文化条件意指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与地域文化间碰撞出来的火花, 直至最后形成的武当道教文化。

其次, 充分表明武当武术文化的文化内涵, 意指武当武术的精神。武当武术的形成是由于道教武术与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 使得武当武术文化的精神受到武当山地区的道教文化和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 从拳法、悟道、入道等精神领域以及武当武术的技术、 训练及传承方式等方面来实现道教武术与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 切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最后, 进一步扩大武当武术文化的外延覆盖范围, 主要是与武当武术相关的流派、武术拳法和器械、功法等相关文化内容, 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以及武当武术文化延伸出现来的文化内容。 因此, 对于武当武术文化外延研究, 不能局限于本身, 应该综合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文化形态和地域武术文化。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精神文明的进步与提升, 新时期,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朝着具有时代特征和崭新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体和群众基础, 才能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和活力。 因此, 在文化视野下来定义武当武术和武当武术文化, 必将使其从历史熏陶中走出, 从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传承和延伸。

参考文献

[1]赵歆.从文化视角探讨武当武术的必要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0) .

[2]龙行年.“史”学视野下的武当武术文化特点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 2012, (6) .

上一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措施下一篇:民营医院医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