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特点

2024-07-22

影视文学特点(通用8篇)

篇1:影视文学特点

影视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地下旅馆》故事梗概

编剧:陈

一个清秀的安徽小媳妇,来到北京,为了生计,在一家地下旅馆打杂。

漂亮、尖刻、干练的老板娘;外号黄师傅的北漂“艺术家”;还有一个善做山西“刀削面”的张大哥……

――她怎么也想不到,加入了一场爱情混战。

那些从农村来的“漂”,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

北京。某地下旅馆前,收废品的老马,看着妖娆而进的老板娘,暗暗地骂了一声“妖精”。

地下旅馆深深的走廊里,做饭的`伙夫张大哥正在做刀削面。他问正在拖地的、新来的安徽小媳妇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会敏。张大哥开玩笑说和我一样,一开会就过敏。会敏盼望着粮食快涨价,那样,在家务农也可以过的很好,不用来城市瞎扒拉。

老板娘过来,让张大哥把刀削面给她端到办公室去。

老板娘坐在办公桌前,右脸颊枕在一个显然已有了些年月的小布老虎枕上。张大哥把面端给她,她孩子一样地依偎着张大哥,希望两人的亲密能够回到从前。原来,两人是青梅竹马的同乡。张大哥要带老板娘回到故乡去,老板娘却眷恋着城市的奢华,说,她早已不属于那里。张大哥非常失望。

长头发“黄师傅”是飘在北京的艺术家,他说会敏“我要是村长呀,先把你划拉过来。”

会敏在和张大哥谈天,告诉他自己的老公心脏不好,自己才来北京挣钱,供儿子读书。老马也来聊天,说自己是荷泽的,收废品比种地强。

张大哥和会敏在批发市场采购东西,会敏见有卖布老虎工艺品的,很受启发,就做了一些,到早市上去卖。老板娘的情人、成功人士田永和,在早市上闲遛达着,他要找家乡赶大集的感觉。

旅馆的水费超支,老板娘借机批评了众人,拉拢会敏,奖给他100元奖金。会敏非常高兴,把钱寄给了家里。

张大哥无意间透露给会敏,自己是“免费包身工”。艺术家叫会敏小心点,别成了众矢之的,还告诉了她,老板娘和田永和及张大哥的关系。天真的会敏将信将疑。

“能者多劳”,众人把矛头对准了会敏。

艺术家在歌厅唱歌,老板娘和田永和在听歌。田永和催老板娘和他结婚,老板娘始终念着张大哥,没有答应。两人在田永和的别墅过夜,言语不和,殴斗起来。

清晨,老板娘回到旅馆,张大哥又生气又心疼。

由于旅馆不管早餐,会敏又以开水泡粉丝充饥。张大哥把她叫进厨房,命令她吃饭。

艺术家推销了一些优惠券给老板娘。老板娘把优惠券发给职工们,打发大家到歌厅听歌去后,偷偷邀请张大哥到她屋里去幽会。

张大哥包饺子,会敏过来帮忙,两人讲故事,会敏还唱了黄梅戏,十分开心。

张大哥的拒绝令老板娘十分懊恼。

张大哥和会敏去采购,会敏看上了一个漂亮的吊带背心,却不舍得花30元买下。张大哥买了一捆冰棒,两人坐在路边吃着。张大哥告诉会敏,这是他第一次贪污老板娘的钱。

张大哥怄气地地向老板娘支钱,说要买衣服。老板娘质问他不是看上会敏了吧。

艺术家让会敏伺候他“沐浴”。简易的隔断卫生间里,艺术家问伺候在外的会敏,怎么从未见她洗过澡。之后,会敏向张大哥打听附近有没有便宜的洗澡的地方,张大哥告诉了她。会敏洗澡回来,发现了枕上的吊带背心。她试穿着,十分美丽。这时,有人叫会敏接电话,会敏急忙去了。原来是会敏的老公,他说,要来北京看病。老板娘看到了会敏身着的吊带背心,说她违犯工作制度,罚款100元。会敏又难为又伤心,张大哥知道后,找老板娘说理,两人大闹一场。张大哥责备她,忘了自己也是割麦子出身的。

老板娘与艺术家商量,要“包装”他,条件是要他把会敏“划拉”过去。艺术家说要考虑考虑。

会敏在早市上为老公买了一件衬衫。老板娘故意让张大哥跟他到医院去看会敏的老公,以刺激他。老板娘对会敏说,她已不适应旅馆的工作。

旅馆所带的“顺发小超市”失火了。收废品的老马借机讹诈老板娘。

密云水库。老板娘要和田永和分手,田永和说为了那个伙夫?老板娘很吃惊,问他还知道什么。田永和说自己什么都知道。

艺术家拒绝了老板娘。一家公司早就看好了他,并打算包装他。

会敏的老公去世了。会敏告诉张大哥,粮食涨价了,她要回安徽老家。会敏向老板娘辞行,并送给她一个亲手缝制的小布老虎。

张大哥被人打得挂了彩。为了不牵连老板娘,他没有报警。他为老板娘做了最后一碗刀削面,告辞离去。

老板娘经历了内心的幻灭,那种不屈、疯狂的个性发展到及致。拿起电话,报了警。

北京站。张大哥随着涌动的人流,从6号站台,上了去安徽的列车……

 

篇2:影视文学特点

教学目的:影视艺术学是一门以影视艺术为教学对象的审美教育课。它以系统的影视理论知识为导向,以直接的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与审美鉴赏力为目标,通过全面认识和了解艺术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让学生走进艺术的世界,并从中获得灵感,获得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知识导引,即讲授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论思潮和语言特点,以全面把握影视艺术的发展规律与审美特征;二是艺术作品鉴赏,即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其艺术技巧的运用和艺术语言的特点,深入挖掘艺术作品蕴含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精神,并从美学的高度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三是延伸思考,即针对艺术作品反映的艺术观念、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课堂讨论,并拟定出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术研究,并写出有独特个性和创新价值的理论文章。这种把艺术理论学习、艺术作品鉴赏、艺术问题研究三者相互结合、自然渗透的教学方式,克服了以往审美教育课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使得审美教育从知识教育向人文教育转化,成为真正的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智慧教育和思想教育。

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依靠多媒体教学设备展开。

学习要求: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上,都与其他的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这门课的学习,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历史的层面,即了解影视文学的发展历史,认识它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二是理论的层面,即了解影视文学的语言系统与理论演变,认识它独特的艺术个性与审美特征;三是艺术的层面,即通过对具体的影视作品的解读与鉴赏,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

教学过程:

1、解释影视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

影视文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新兴艺术形式,它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与传统文化相比,影视文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艺术载体的变革,即艺术表达的技术化与媒介化。其二是艺术形式的变化,即艺术元素的多元化和艺术形象的视觉化。用对比的方法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兴的影视文化,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

2、分析影视艺术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技巧

每一种艺术都有它自身独特的语言系统和语法规范,了解一门艺术,首先从它的语言开始。影视艺术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它是把视觉的形象和听觉的声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艺术的创造过程,因此它有着更加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更加复杂的艺术语言。它包括:视觉元素:镜头、光影、色彩;听觉元素:人声、音乐、音响等。认识每一种艺术元素的特点和功能,才能透过其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更准确地把握影视艺术的艺术个性和审美特征。其中重点理解构图、景别、运动、角度、有声源音乐、无声源音乐、声画同步、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名词。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各种艺术元素的功能、特点以及组合方式、表现技巧和艺术效果。

3、影视鉴赏

影视艺术一百多年来,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幼稚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的诞生,每一个阶段都有重要的理论思潮主要包括:纪实主义与技术主义、欧洲先锋派苏联与蒙太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长镜头、中国左翼电影思潮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新好莱坞与独立电影、数字化与后现代主义等等。对于理论的理解要立足于理论的创新意义与美学价值。电影的语言到底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比较来认识它。

1、绘画语言

先看一幅画。题目是《初恋》:内容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把一束鲜花放在墓前,墓碑上写着一个死于苏联卫国战争的战士的姓名。这是一个静态的瞬间,它依靠构图、色调来冲击我们的视觉,让我们借助于想象来理解其中的内涵,于是明白了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悲剧。它依靠的完全是画面的力量。法国画家格莱兹说:绘画是一种默然的、不动的宣言,它所呼唤起的活动,只能存在于观赏者的精神里。

2、文学语言

同样的内容文学该怎么表现呢。我们来听一段歌词:鲜花到哪里去了/鲜花被姑娘采去了/姑娘到哪里去了/姑娘嫁给小伙子了/小伙子到哪里去了/小伙子当兵去了/士兵到哪里去了/士兵到坟墓里去了/坟墓到哪里去了/坟墓在鲜花簇拥之中。似乎是个语言游戏,其实是通过文字上的铺垫、隐喻、回环等来实现其表情达意的目的。它依靠的是语言的力量。

3、电影语言

如果用电影的镜头来表现这个内容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可以选择一段哀婉的音乐,荒凉的野外孤独的老人蹒跚走来(拉全景),然后镜头推至一个孤坟(近景),一双苍老的手颤抖着将一束鲜花放在墓碑前(特写),一双浑浊的眼睛(特写)、墓碑上清晰的姓名(反打、特写),镜头拉开摇向天空(远景)。这几个镜头组合起来到底蕴涵着什么意义呢?我们分析一下:

1、2镜头展现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苍凉(活着/死亡)。

3、4镜头展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与精神的崇高(记忆/思念)。5镜头叩问苍天,体现的是一种无言的追问和无声的诉说。这就是电影的方式,它依靠的是镜头的力量。

2、蒙太奇的类型和功能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据此,我们可以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1)叙事蒙太奇

这是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叙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几种具体技巧:

平行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 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

交叉蒙太奇 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 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如《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奔赴大沙河以及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重复蒙太奇 它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夹鼻眼镜和那面像征革命的红旗,都曾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

篇3: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一、影视艺术的内涵分析

所谓影视艺术就是电影和电视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 ? 马尔丹曾说 :“在作为电影世界支架的空间——时间复合体 ( 或空间——时间连续 ) 中,只有时间才是电影故事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构件,空间始终是一种次要的、附属的参考范围。”[1]苏联的瓦斯菲尔德说 :“电影艺术作品中的时间——无论是天文学的时间或形象的、蒙太奇的时间——总是在空间里,在一定的纪实性的或假定的环境里实现的,影片的结构便是一个空间——时间的范畴。”[2]从上述两位权威学者论中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屏影像,在空间的表现过程中展开画面形象,让作品在多角度和多方位得到表现,得到平面式和立体式艺术效果。这门艺术主要反应的是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流动媒体的艺术效果。电视艺术来源于电影艺术的启发和创新,是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新生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繁荣昌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影视文学的内涵分析

所谓影视文学就是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的统称。它们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不断把传统的语言文字、历史记载、传奇故事、小说、舞蹈、歌剧、诗歌、戏剧、散文等进行二度创作和形式创新,并以“声”、“画”形式展现文学内涵。影视文学虽然不及传统的文学形式历史悠久,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且影视文学是一个迅猛向前发展的新生事物,将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一个崭新的纪元。人类已经离不开这一样个现代化的、富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型文学形式。

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一样,它把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戏剧与绘画、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听觉体验、有声语言与动态画面构成影视文学的重要素材和创作对象,有机地形成影视文学,并通过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艺术的展现,来充分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审美意识。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二者虽然名称不同、含义不同,但是它们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存在着艺术的共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是一对姊妹关系。

(一)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的共性。

从内容的表现上看,影视文学总是以人为创作对象,人的思想活动为创作主线,把各种关系有机结合,创作出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声、画”形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这就要求文学剧本的形成需要极强的艺术性。影视艺术亦是如此,必须以人为中心,以情感为链条,通过时间的或者空间的手段来表现和烘托文学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从创作手法上来看,它们都是通过运用形象思维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属性进行文学剧本原创作,以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展开等复杂的现代化手段来叙述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生动性和视觉与听觉的愉悦性。

从审美角度上来看,它们都是通过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描绘真实的社会生活和真挚的思想情感表达,来唤起人们对影视文学和影视艺术的审美情趣,带给人们视觉的赏心悦目,情感的跌宕起伏,故事的起始与终止,剧情的喜怒哀乐等等,都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美好人性的唤醒与批判。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姊妹关系

影视文学来源于传统文学的提炼和创造,有效地吸收营养成分,借鉴先进经验和传统的文学精华,并以丰富的现代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声像技术”构成影视艺术。原创文学为影视作品提供文化资源和结构素材,链接成生动的银屏剧情,其剧情的展现靠的流媒体(电影和电视等)以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和展示,综合表现为影视艺术,随着影视艺术的展现与人们的感悟,又会诞生新的影视文学,影视文学又会给影视艺术家们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又会构成新的影视艺术。

影视文学是影视艺术的根基和依靠,一切艺术的原创和再创作都来源于文学的创作。脱离开文学的艺术都是空洞和虚无缥缈的,是没有情感和杂乱无章的拼接,也就不能称成其为艺术。影视艺术是对影视文学的渲染、升华和再创造,使影视文学的内涵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达到把以静的文字表达变为生动形象的影视艺术。影视艺术创新文学作品,运用文学的创作手法,推广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影视文学的创作方向和创作题材,又决定了影视艺术的创作内涵和创作手段,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摘要: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作为一对姊妹艺术,它们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共同繁荣,谁也离不开谁的存在意义。本文对二者的概念与内涵以及相互关系作了明晰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

篇4:浅谈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

关键词:影视文学;影视艺术;艺术共性;相成关系

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把静态的文学言语通过有声且直观的视觉形象呈现给大家,在丰富人们工作学习后的文化生活同时,又向人们展示了视觉盛宴的另一种世界,使观赏者们产生不同于平常的感觉。一部非常具有成功价值的影视作品是一定会在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这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并都达到高水平,并能完全将两者完美融合,吸引观众产生价值。影视文学具有听和看两种手段,它是电影电视剧等形式的文学剧本,也是电视剧、电影等形式的内容存在基础。影视艺术让影视作品和文学更具有渲染力、生命力、表现力、感染力,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主动鉴赏观看,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价值。

一、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字,它是另一种表达形式的文学类型,它将文学剧本进行深加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微视频等声话设备播出,用直观的听视觉感官表现形式把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达到文学思想内容的表达诉求。它已成为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分支,与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等相比具有更高的魅力,更容易获得人们关注。影视文学具有的特点:

首先,它是文学一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与其他文学作品并没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它在编辑故事情节、凸显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方面等方面具有传统文学所具有的规律。

第二,它在表现上兼具了影视媒介的一些特点,这是传统文学所不具有的。融合了影视媒介的“读”、“看”、“听”等特点,所以影视文学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

第三,其影视特征鲜明。视觉效果比较突出,它将死板的文学描述形象通过具体直观且视觉非常鲜明的手段表达出来。它也具有一定动作性,主要是把死板文字用具体影像描述出来;还有就是运动了蒙太奇手法,使得剧本中的各内容、场景、人物及其他都能根据需要效果进行组合,以达到最好表现效果。

二、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是指在影视作品中,使用空间、时间等多种手段来彰显银屏形象的表现力、感染力,通过这种时空融合的艺术效果,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等。影视艺术讲究的是意境、意象、和神韵相融合的美学效果,能让人产生视觉、听觉、感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并起到净化心灵。影视艺术的最早应用是在电影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视的普遍和升级,在电视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影视艺术主要通过空间的营造、叙事要求及发展方位、场景再现、人物表现等方式来展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只为提高作品的收视率,去拍摄具有迎合性质的商业片,这是不课能会代表影视艺术价值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降低艺术标准,具有通俗化、暴力化、低俗化的影片,虽然迎合了观众的趣味,但与影视艺术相比是一定不能同日而语的。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发展造就了特技效果,为特技效果提供的平台,但这并不是等同于影视艺术,特技效果的运用虽然为观众带来新鲜感,提升视觉效果,但也只能给观众们带来一时的视觉刺激和冲击,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影视艺术的真正意义上是能够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并为他们带来眼心相融合的艺术。在使用中要把握好度。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文学和影视艺术可以说是具有相互交融、荣辱与共的关系,两者中谁有欠缺,向观众们展示的作品都不会光彩而变的不完美。

(一) 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具有一定的艺术共性

从他们内容的手法展现来看,影视文学的侧重重点大部分主体是人物的本身,主要表现线路是以人物本身的思想行动,在纷杂的关系网中,各种互动融合,一个剧本故事的连贯表达,以达到熏陶塑造启迪并感染大众。在设置相关场景中、故事的铺陈等方面,作品都会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表达的艺术性。影视艺术是阐述方式,并且怎样运用都是为了烘托表达出影视人物的主题。

从美学形态上来看,他们都运用时空等形式来彰显角色和场景环境。它本来就具有展现美的基本目的,进而以启迪智慧为最终愿景,而另一种中所运动的方式也是同样是达到这一要求。出发点上他们是一致的。

从展示方式上来看,一种是能把所有故事情节精彩的融合展现,行使了蒙太奇方式,使任务、环境以及其它等表达整理展现的更为和谐。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相辅相成关系

影视艺术如果没有影视文学的内涵,再有魅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所以说影视艺术是需要影视文学的存在。影视文学也需要影视艺术的衬托。文学剧本如果具有了吸引力,就像一座房子有了坚实的地基,但是只靠牢固的地基是不能吸引眼球的,还需要为其不断的添砖加瓦,描龙画风,让其穿上漂亮的外衣,充满光彩,让人处处感受美的存在。无论怎样,有意义的文学内容需要影视艺术的烘托,这样才不会显得粗糙干瘪。影视艺术通过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影视文学彰显了更强的表现力,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领悟。

只有将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会使作品丰满,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并具有历久弥香的力量成为一部优秀作品。许多奥斯卡金奖获得影片,就在这运用的非常精彩。只有具备令大众震撼的文本,再配备饱含深情的角色演绎、非一般的情节设计、不同寻常的手法创作,达到大众在鉴赏时产生自主地被感动效果。

( 三)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前提都是以文学为蓝本

所有的运用手法都需要围绕文学的内容来进行再创作更具有彰显力,不能凌驾于文学内容之上而自成一体。只能在尊重文学内容的前提基础上,通过合理地运用艺术手法,才会使作品呈现和谐之美。当所有的作品都只具有娱乐功能时,影视作品就失去它的光彩价值和积极意义。

影视作品使得文学作品更为形象丰富。其内容更为直观、具体、形象,也使复杂的社会万象通过一个镜头,就能表现出五味陈杂的韵味。

(四)在观众的接纳程度和方式上,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更加的切合

影视文学在思想的表达上、感情的传递上、审美观点的塑造上,都给大众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说到底影视作品是为了愉悦大众,没有了观众认可,再具有深意、再精美的制作、再有艺术价值的影片也不会有大众欣赏。两者既需要在内容上贴近大众,也要通过艺术来表达美为社会带来积极意义。这就需要影视作品要在文学的内容上和艺术表达上找到融合点,既要广大观众所欣然接受,又要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学艺术水平。

四、结语

一部较为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盛宴,也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对于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等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通过努力将两者更好的融合,使得影视作品在升华艺术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大家的观看兴趣,以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是现代影视作品努力的方向。只有将影视作品的文学效果、艺术效果、社会价值、观众满意度联系起来创作,影视作品才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斌.影视艺术鉴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德]克拉考尔.电影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邵枚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6][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胡尧之,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7]崔剑剑.试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J].电影文学,2013(18):19-20.

篇5:影视文学与鉴赏--论文

关于电影作品结构的认识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学期我选修了《影视文学与鉴赏》,通过观看几部电影,加强了自己对电影结构的认识,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电影剧情的了解。结构是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下面就结合所看几部电影,谈一谈自己关于电影作品结构的认识。《亲爱的》是一部贴近中国社会现实,反映拐卖儿童题材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影片。《亲爱的》采用了两段故事主线结构,前半段故事主线讲述田文军寻找丢失的孩子,后半段故事主线讲述李红琴想要找回养女,两段故事结构,前半段故事叙述略显长,还可以进一步压缩,进而可以体现后半段故事,对整个影片的主题情感进行升华,让田文军的故事服从于李红琴的故事,这样不会让观众觉得田文军的寻子故事可以单独拍成一部影片,可以让影片的主体更加明确。另外人物命运和故事思想两种角度不太突出,一直徘徊在强调人物命运和强调故事思想的矛盾之中。总体感觉影片的结构处理平平,电影结构不够突出。《妙笔生花》是一部国外影片,三个故事嵌套,不得不说,故事结构精巧。从库珀饰演的作家投稿被拒开始。影片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三段爱情,但是结构十分精妙,通过故事嵌套故事再嵌套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故事嵌套下的故事赋予了三个故事及其浓重的文学艺术气质和读小说一般神奇的观影体验,人物的台词、画面人物背景的设置非常讲究,每一个人物兼备现实存在感与小说疏远感。这部影片没有直接将浓烈的情感射向观众,而是需要观众慢慢体悟与思考。开放式的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当然这部影片的主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如何在人生中做出选择?现实与理想,道德与名利,自我内心的选择,第三个故事比较隐晦,叙述上不够完整,但不妨碍影片的结构的完整性。《通天塔》采用了立体交叉的故事结构,一共有四个国家十几个人物之间发生故事,繁杂的故事看似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实则静水深流,波涛汹涌尽含其中,最后汇集成一条河流,在流动中熠熠生辉。通天塔呈现出人类本质的悲剧性,质疑人类在情感沟通中存在的先天缺陷。人们处在既绝望又有点希望的尴尬处境,力与命运抗争。《通天塔》一共有4条线,一条是摩洛哥牧人线,一条是美国夫妇线,一条是日本线,一条是墨西哥佣人与受看护的儿童线。这四条线在整部电影情节中,有点类似钱钟书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本来这四条线,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或是在人物交流上,是都没有交集的。只是,一只步枪,开始了一、三线;一颗子弹,开始了二、四线。随后,这 四条线,又表现各自“各种各异的,抽象的,或许是具体的困境”。其实,照传统叙事模式,《通天塔》的线索其实也会是相当的清晰:一个日本人的妻子用他打猎的枪自杀,而他的聋哑女儿因为母亲的逝世陷入对于爱的畸形理解,心灰意冷的日本人把枪送给了曾同他打猎的摩洛哥向导,向导又转手卖给了一个牧羊人。于是悲剧传递,或者说延续了。牧羊人的儿子出于对武器的好奇和后果的忽视射中一辆观光大巴里的美国游客,这起事故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敏感神经,继而有了恐怖主义的判断,摩洛哥政府迫于压力,紧急追查凶手,在调查过程中,牧羊人的大儿子在潜逃中被警察击毙,真相大白后,受伤的游客也在历经磨难后最终获救。然而,空间的代价是时间。由于美国游客未能如约返程,他们的墨西哥保姆不得已带他们的孩子回家参加儿子婚礼,不幸导致一对儿女下落不明……一切都按照逻辑发展着,一切合乎情理衍生着,观众一直是被作者牵着走,少了自己思考的空间,最后即使主题再深刻,再严肃,也随着涌出电影院的人群一般散去,就像我们陶醉于山上的美景,只在于经历过一步一步的徒登后,山上的景色方变得有意义。

我们知道,传统的文学和电影基本上都是运用链条式的单线叙事模式,像骷髅牌的阵法,一张连着一张,清清楚楚,严丝合缝,前一张倒下的瞬间决定了后一张的命运。也许前一刻我们还在会为丝丝入扣的情节所吸引,但是,故事一旦阖上,吸引也就消失殆尽了。但是,《通天塔》摆脱了这样的命运,原因无他,在于它运用了截然相反的叙事模式——立体交叉的多重叙事模式。单线叙事模式,一个接一个的事件发生推动情节发展,总的来说不太像生活本身的节奏,或者更接近戏剧演员的而不是普通人的。而《通天塔》是接近普通人的世界的,我们眼中的生活就像是捅破一层窗户纸就能发现是这样,节奏有缓有急,视点有高有低,这一刻的偶然是下一刻的必然。境遇是不同的,真理却是相同,不管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它的叙事方式,有点类似中国小说的笔法,每一段都是倒戟而入,让观众一霎云里看月,雾里看花。这很有些水浒的章法,讲完王进讲史进,讲完史进讲鲁达,讲完鲁达讲林冲……各人有各人的命运,结局却通通上梁山,所以总线索是官逼民反。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可以游弋在不同时代,穿越于不同空间,而且可以更为凸显主题,有点像蝴蝶效应。

在影片,以一个光明的结局结束,给我们微弱的希冀,为留存人性的美好而感动,愿夫妻永远携手,愿父女永远相拥,美好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光。

篇6:戏剧影视文学报考资料

戏剧影视文学

编剧在大学开设的课程叫做“戏剧影视文学”。是负责写剧本的。比 如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构思,都是由编剧写成剧本,然后转交到导演那里进 行二度创作。戏剧影视文学又分为两大类专业,如理论类的(影视文化与 传播)和创作类的(电影电视编剧)等。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编剧是 自己进行故事创作和构思,限制性很小。而导演则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最终能使电影和电视剧呈现给广大观众。

戏剧文学系本科学制四年。设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 剧创作方向)、戏剧学专业(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方向)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扎 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及有一定剧本创作技巧、能够从事戏剧及影视剧本创作 的编剧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视剧创作方向)培养有较强艺术感受能力、扎 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及影视思维能力的电视剧专职编剧人才。

戏剧学专业(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坚 实的戏剧艺术史论基础,能从事戏剧艺术理论研究、编辑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 作能力,能在剧院(团)

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 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 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 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及较强的 文艺编导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戏剧、戏曲影视创作的基本能力;

3.了解我国的文艺、宣传、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戏剧、戏曲、影视理论和创作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理论 批评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学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方向)和戏剧学专业(戏 剧史论与批评方向)的主要课程有: 中国文学、外国文学、阅读与鉴赏、中国话剧、外国话剧、电视剧创

作、作家作品研究、中国戏曲、戏剧理论专题、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视听语言、舞台美术基 础、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公共必修课等。

文艺影视基础知识

001 艺术 被广泛认同,专门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 想、意念等心理活动的产物。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 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根据表现的时空性质,艺术又 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综合艺术。

002 艺术风格 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它受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艺术思想内容的制约。它的形成标志着艺 术家的成熟和作品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研究和探讨艺术风格,有利于促进 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发展。

003 艺术形式 指作品得以具体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段,又指作品完成后的具体表现形态。它由艺术结构、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段和题材等因素组成。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的表现,它和艺术内容紧密相连,但有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

004 文艺批评

又称文艺评论。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所作的探讨、分析和评论。是文艺学的组 成部分。它以文艺作品为对象,以文艺鉴赏为基础,按照文艺的特点和规 律,对文艺作品进行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诸多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它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而发展深化,有反过来作用于文艺创作。005 艺术典型 又称“典型形象”、是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对才的个别性,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了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家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 术的加工改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生活的点滴影响我 们的点滴生活

006 艺术欣赏 亦称“文艺欣赏”、“艺术鉴赏”。是读者或观众主观接受艺术作品是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欣赏作者方面的延 续,是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联系的 纽带,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同时它也是进行艺术批评的基础。

007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 一起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自觉结合的流派有一定的组织方式、共同的活动 阵地和组织的刊物。反之,不自觉的结合只有相似的创作见解和艺术风格。

008 艺术冲动 又称“创作冲动”。指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作家、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 创作愿望。通常产生于创作活动的开始阶段,其特征表现为作家、艺术家 处于强烈而焦躁的情感状态,内心充满着要把某些体验通过一定的形式加 以表达的紧张和努力,艺术冲动要到艺术作品最后文成才能完全释放。

009 艺术技巧 是作家、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体积、音响等材料虚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是艺术作品内容得以有效表现、作品艺术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它受作者教养、观点、感知生活的方式以及创作实践的锻炼等综合性因素制约。

010 艺术手法 又称“表现手法”。指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不同种类的文学艺术作 品有不同的艺术手法,如文学手法、音乐手法、绘画手法等。生活的点滴 影响我们的点滴生活

011 创作手法 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家、艺术家采取什么创作方法,是受它的世界观,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心理 特征等因素制约的。创作方法往往是文艺思潮或流派的重要标志。世纪和 18 世纪前半期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文艺思潮或文艺 流派。其特征为:在创作实践和文艺012 古典主义 流行于

理论上,把古希腊文学艺术作品视为 必须仿效的最高典范,从中吸取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 典主意崇尚完整、和谐、提倡类型说,过分的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 节的集中、单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代表人物莫里哀、维吉尔、拉辛、瓦洛、普桑等。

013 现实主义 又称“写实主义”。指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产生于 19 世纪 50 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 面貌精确细腻地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从而自然地表现作家、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司汤达、托尔斯泰、果戈里等,代表剧作家有易卜生、契科夫、萧伯纳等,代表画 家有列宾、门采尔等。

产生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欧洲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浪漫主义与现实014 浪漫主义 指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

篇7:影视文学特点

影视作品除了原创,就是改编。文学作品改编成成功的影视作品不乏其例,比如《乱世佳人》(《飘》),《围城》、四大名著,《现代启示录》、《聊斋志异》、《白鹿原》、《红高粱》、《暖》等。有统计显示,影视界比较成功的电影电视剧,有大部分是改编的作品。中国有丰富的文学财富,因此我们有大量的影视改编的资源,本节,我们学习影视剧本的改编,包括其条件,方法等。

第一节 影视剧本的改编及其原则

所谓的改编,指的是改编者寻找合适的文学文本作为底本,按照剧本的基本要求将文学文本改编成适合演拍的影视文学剧本。

一、改编的前提

认真选好改编的对象,包括,1.原作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较深的思想性或情感性。比如由《万家诉讼》改编的电影《秋菊打官司》。2.文学文本要具有吸引大众的亮点。比如《蜗居》。

二、改编的原则

(一)充分确认原作本身的价值

1.作品本身要有改编的思想价值(认识和审美)

2.作品要有适合影视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元素(适合影视语言表达)3.改编对象的内容与改编者的生活积淀应具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性 例子:《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她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张爱玲以其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世俗社会里的饮食男女的情爱斗法和凡俗婚姻。流苏意在求生,柳原意在求欢,注定他们之间的情感不会是爱情。作品的名字与读者的阅读期待产生落差,是对“倾城之恋”惊天地、泣鬼神非同凡响的传统爱情传奇命题的消解,体现了张氏的讽刺与深刻,展示了张爱玲思维与行文反传奇的特性。

而号称“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将两万多字的小说《倾城之恋》改编成了34集的同名电视剧,讲述了张氏作品弃掷的爱情传奇。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的佳作”。

邹静之说,他的改编原则就是,“该忠实的忠实,该放大的放大,该演绎的演绎。《倾城之恋》虽然篇幅短,但是张爱玲的妙笔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却丰富无比,这也是张爱玲小说的魅力所在。包括女主角白流苏大家族的故事、男主角范柳原私生子的背景、香港那场战争的场面等等,小说可以一句话带过,但是电视剧则必须形成合理的故事,改编成34集电视剧后故事会非常丰富多彩。”

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她本人对色彩、音乐都非常敏感,并能将独特的感受,通过文字传达出来,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善于运用比喻、通感、象征等手法,作品中的形象细腻、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改编潜质。因此,张的作品既有很强的改编潜质,也有改编的难度。《倾城之恋》的原著只有2.8 万字,把这样的一部中短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相信对于任何一个编剧来讲,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二)认识对改编有重要影响的差异 改编是一种再创作,深刻的认识对改编有重要影响的差异,方能成功的改编。1.文学和影视的差异

文学是运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表达思想,其“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具有抽象性读者靠想象来感受和体会艺术形象;影视以声音、画面等元素为符号将 “能指”与“所指”合为一体,具有直接性、具象性和确定性的特性。

2.改编者与原作者所处的时代、经历的差异

一定的时代孕育一定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一定时代的作品也必然折射一定时代的特征。任何改变行为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都是改编者对原作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新的阐释。改编者用他所处时代的观点去改编,体现改编作品的时代性特征。比如陈道明的《康熙大帝》。

(三)体现原作思想,又有创新

吃透原作精髓,进行影视艺术化的创造。尊重原则体现在改编要围绕主题进行,创新表现在编剧要重视搭建矛盾、对立的人物关系网。

 搭建矛盾的方法:

方法一:抗衡力量,故事里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方法二:不能分解的关系(unbreakable bonding)当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冲突,而且有一个不能分开的結把他们拉在一起。

方法三:让你的观众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方法四:让你的观众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條错误的路上 方法五:时间限制(deadline)方法六:转折点(Turning Point)方法七:伏笔(Planting)„„.第二节 影视改编的方法

1.截取法

截取发法是从一部作品中选出相对完整的一段予以改编。节选的部分往往是人物、事件、场景较为集中的段落。它往往是从宏伟巨著中截取某个单元的典型人物或某些自成体系的片段,改编成影视。如《赤壁》、《画皮》。

2.移植

对原作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基本不做大的变动,直接挪移过来,基本上忠实于原作的框架,只是用影视表现手法将文学作品内容呈现在影视的银屏上。对原作改动不大,主要是表达语言的转化。如:《林家铺子》。(电影版《倾城之恋》)

3.扩展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常常因为原著的内容不够,需要扩充、增加,使原作的内容丰富化,特别是短篇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更需要用这个方法。(电视剧版《倾城之恋》)

4.浓缩

抓住与主题有关的人物事件,以主人公思想情感的脉络为贯穿线索,对原作进行删繁就简的工作。即将宏伟巨著进行必要的压缩,按照一定线索安排结构、组织情节的方法。《铁皮鼓》

5.复合

将两部以上的作品合而为一,用这些素材来表达改编者思想的改编方式。如《现代启示录》。

6.“取意法”。即按照原作的思想意涵,撷取部分素材,加入编剧的新故事和人物,在结构和情节上对原作有相当大的改动。如《黄土地》

第三节 改编的过程和注意的问题

改编的过程将进行主题的确定、风格的定位、人物的选择、情节的安排等一系列活动。改编必须达到两个转换:将文学文本转换成影视剧本,将文学语言文字符号转换成影视的声像符号。

四个“再”

 再丰富原作的故事情节,更显艺术的真实  再造原作的文化氛围,更显历史的真实  再塑造人物形象,更符合视觉接受特征  再深化题材题旨,更富文化内蕴

一、主题的确定

主题是影视作品的精髓,也是影视作品情节增减、时空处理、视觉造型的依据,对于影视作品的人物、情节、细节、对白等因素的走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基本思路:原作者叙述这个故事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叙述这个故事?我要改编这个剧本的目的是什么?我试图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什么?我用什么方法去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和我的观点?

例子:作为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倾城之恋》所传达的爱情意境是苍凉的,虽然最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被一场战争成全,但依然掩盖不住他们在情感当中的妥协和委屈。相比较于小说,电视剧中两个人的爱情更积极一些,白流苏追求爱情也更勇敢一些,“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更年长的人,看过这部剧会对自己的情感态度有特别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白流苏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去完成自己的情感诉求,这是一种真诚的态度,爱情当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个态度。”

书中的男女之爱现实又功利,读毕我们只能生出一片氤氲不散的郁结伤感,而剧本恰恰把化解抑郁之情选为突破口。

二、风格的定位 风格是艺术作品独创性的突出标志。改编者要研究形成原作风格的主客观因素,通读作品,细心揣摩,在作品内容和形式要素中把握原作的风格特征;二是如何处理原作的风格并形成影视片的独特风格,这需要改编过程中保持与原作风格的相互协调。

例子:电视剧将情感之挽歌唱成赞歌

在小说《倾城之恋》中,人与人的关系冷漠多于温暖,自私本性多于人间真情,情人和亲人之间充满自私与算计。整个故事是一曲对世俗世界爱情、亲情沦丧的无奈凄清的挽歌。而电视剧却对白流苏与范柳原、范柳原与洪莲忠贞不渝、感人至深的爱情,白流苏与白宝络情深似海的姐妹情谊,白流苏母亲对女儿的一片慈母之情等感情大唱颂歌。

三、人物的选择

在改编过程中,需对原作中的人物进行重新确认和定位。根据原作的基本情节和影视作品将要表达的主题重新设置人物,确定人物的关系以及人物的个性,既确定哪些人物应该得到突出,哪些应该弱化,哪些应该删除,哪些应该增加。

例子:小说中,范柳原是一个擅长风月的浪子,他渴求理解,渴求情爱,却不愿担负婚姻的责任与束缚。“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受了些刺激,渐渐的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喝,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而电视剧却彻底改变了这种说法,范柳原成了痴情种子。而这显然偏离了张爱玲对男性的印象。

对配角的形象也进行了改头换面并新增人物:小说中,白宝络只是一个闺门老姑娘,但电视剧中,她在战争爆发后去前线义务当了护士,甚至于和一个受伤的军官赵秋生产生感情,最后举行了幸福的战地婚礼。徐太太显然是作者不喜欢的角色,但在电视剧中,她成了热心仗义的可爱女人。除了对原著中提到的配角进行详细刻画外,电视剧还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人物形象,比如唐一元的姨娘和几个太太、白流苏的追求者、白宝络的丈夫赵秋生等等都与原著无任何关系。

四、情节的安排

情节是叙述艺术中重要的内容要素,是表现人物和人物之间冲突的历史,也是社会生活矛盾的集中体现。

方法:增删或重新构思。

叙事的线索必须清晰和完整,一个原因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即每一个事件、物体、人物性格以及其他叙事成分必须被影片中的其他因素证实是合情合理、明确、不受质疑的。

比如:小说《倾城之恋》讲述的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凡俗情爱故事。最早肯定张爱玲文学成就的人士之

一、文学评论家傅雷曾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小说《倾城之恋》:“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潮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淖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女性对婚姻的追求和追求到依然不幸福的悲喜剧。而泱泱34集的电视剧《倾城之恋》则将之解构成一个感人至深、童话般美好的爱情传奇。白流苏是至情至性的端庄淑女,范柳原是重情重义的潇洒富豪,经过曲折的爱情纠结,二人在婚礼上互相表白生死不渝之爱情誓言。电视剧用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虚增情节来演绎短小冷峻的故事,无疑不符合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把原著中的爱情、亲情挽歌唱成了一首更加符合现代人特征的赞歌,以人文关照重新描画剧中的所有人物并辅以历史大背景,使全剧洋溢着满满的人情味和时代感。不仅剧中各色人等得到了不同程度升华,原著中白范二人在爱情里的通达世故、自私算计也被彻底解释了、冲淡了、消融了。白流苏变得通透坚毅、端庄温婉,范柳原则儒雅长情、极富男人味,一场世俗之爱转而成为聪明人的恋爱,观后的最终感受当然是畅快淋漓。

篇8:新时期影视文学现象解析

然而, 直到二十世纪末期,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 我国的商业电影也没有占领市场, 占领市场的是从媒介资本主义中心——好莱坞涌来的“枪战片”、“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爱情片”, 进口片占有了我国电影市场六成以上的份额。我国新时期的电影工作者虽然明白电影媒介的市场意义, 但是对市场也无可奈何。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寄希望于获取国际大奖, 其结果是大奖证书不少, 经济利益依旧可怜。到了二十一世纪, 有亮点的是以冲刺奥斯卡为目标、以武打功夫为品牌、以跨国合作为策略的电影媒介《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它们不仅获得了国际电影届的广泛关注, 还获得了客观的经济利益。也正是在这些巨片的催化下, 到2005年, 我国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有份额终于突破进口片的重围, 达到六成以上。然而, 我国电影工作者依旧任重道远。武打功夫确实是我国电影媒介走向国际的一块品牌, 但它并不能成为我国新时期电影文化的代表。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欢乐是以牺牲对世界的实际感受为代价的。通俗艺术起着明确的意识形态作用, 使绝大多数人安于现状, 在人群中怡然自得, 关闭使他们有可能瞥见真实的人类世界的窗户, 与此同时排除那些意识到自身的异化感的可能性以及那些消除异化的手段。

在电影媒介中那些欢声雷动的场面是公众廉价的避难所, 它是一种逃避, 而且不只是逃避现实行动, 也是逃避对于现实的思想。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话来说, 这种娱乐所允诺的解放, 是“摆脱思想的解放”, 而不是“摆脱消极东西的解放”。应该说, 这种批评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尽管十分逼真地复制现实 (为了达到这种逼真的效果, 往往不惜巨资) , 但正是这种形象的复制, 使现实变得非真实化。后现代主义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一种复制的文化。它日复一日地为人们提供着各种大同小异的流行文化, 如同满街的快餐, 廉价而畅销。

对于中国来说, 后现代主义文化并不只是一种舶来品, 它的滋生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观念在苏童、余华、池莉、方方的小说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述。而电影媒介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国家意识的表述工具, 它对后现代主义观念的表达则不得不更加隐晦, 更加具有策略性:它必须意识到它对深度的拆解只能在一定的限度中和一定的限制中进行。因此, 中国几乎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但中国电影中却已经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1987年, 当市场经济正在走向深入时, 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顽主》最早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作了一种玩世不恭的解释。在那场时装表演中, 当年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各种人物同时粉墨登场、载歌载舞, 历史的神圣感在一片哄笑声中荡然无存。周小文在《疯狂的代价》中用小女孩那无所谓的泡泡吹破了姐姐孜孜不倦的复仇行为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一批城市幽默喜剧, 如《大撒把》、《上一当》、《站直罗, 别趴下》、《无人喝采》等影片, 对种种人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社会观念和历史观念作了调侃式的嘲讽, 好几部影片甚至都故意让人物在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开着无聊的玩笑, 消解着庄与谐的界限。而《三毛从军记》则大量采用了反讽、戏拟、类型混杂、滑稽模仿和“元叙事”等解构手法, 不仅对历史、战争、英雄作了重新解释, 而且也对电影媒介作了重新解释。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中, 这种后现代主义反讽特别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语言的调侃。从1987年电影界所谓的“王朔年”开始, 特别是近几年来, 中国拍摄了一批王朔风格式的影片, 如由冯小刚、夏钢、葛优等人参加拍摄的影片。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于影片中人物的调侃, 表达出一种对历史、对现实, 对人生困境既了如指掌但又一笑置之的游戏姿态。这些影片经常把“庄严”的政治语汇用于琐屑的日常经验, 因为语言和语境的不协调, 产生出一种幽默感。正是这种调侃, 既满足了观众的政治无意识又带来了一种挣脱了语言规范而获得的解放的快感。

当今的影视文学是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一种消费文化。这种消费文化的特征就是娱乐, 从各个层面满足人们在娱乐上的诉求。

摘要: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融合使中国文化出现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电影文化脱离了政治教化, 电影媒介变成了一种娱乐手段。本文即对我国新时期的影视文学现象做出解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影视文学特点】相关文章: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07-04

戏剧影视文学05-26

公安影视文学08-29

影视文学论文题目05-02

影视文学论文范文05-09

影视文学论文提纲11-15

影视文学写作总结07-01

影视文学的特征07-22

影视与文学讲座08-20

影视文学作品08-09

上一篇:施工管理议题下一篇:医院实习自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