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

2024-07-15

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通用8篇)

篇1: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

如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

1.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2.当局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3.财政局预算科岗位职责

4.2017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5.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6.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7.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

8.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有

9.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10.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篇2: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合格、优秀人才。如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国家教育部、高教厅【20xx】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决定》及高教厅【20xx】16号文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五年一次的教学评估对各高职学院也有所触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作效率和效能的问题。认真编制高职院校内部绩效预算和实施绩效预算,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所在。绩效预算编制是在预算编制中引入衡量工作量和活动成本的方法。绩效预算的主要含义是通过资源配置对机构的运转实行有效的控制,并通过提高核算效率,将绩效和预算管理有机地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一、建立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编制的组织体系

(一)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一级由党委书记负责制的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参加的人员是党委成员,主要评定考核系、部门负责人的完成任务情况和评定绩效等级。第二级是由系、部门负责制的绩效考评管理者,需要考核所属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评定绩效等级,绩效等级按A、B、C、D四个等次划分。一级考核主要有四个指标,第一,考核系、部门负责人整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第二,系部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第三,学生考证(从业资格证、毕业证)情况;第四,学生就业情况。考核领导小组审定考核情况确定考核结果。

(二)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的组织体系

为保证绩效预算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处理好绩效预算组织体系问题。

建立党委书记负责绩效预算委员会实行绩效预算,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来对绩效预算负责。我国香港和美国、澳大利亚高校的普遍做法是设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来对绩效预算负责。但这个预算委员会由谁来牵头呢?笔者认为,能够选择的最佳方案是将预算委员会设在党委会由党委书记对其负责。这是因为: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党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二是党委会有权利调动、整合高职院校的整个资源,并对每个层次部门(包括院长)的权利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和分配;三是党委会能够把预算与高效的发展战略很好的结合起来。而其他部门如院务委员会、财务部门都不具党委会的权威。院务委员会和中层单位及个人是绩效预算的实施主体。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预算委员会在绩效预算中的职责定位应该在于根据出资者(财政)的要求对预算方法的审批、对预算决定的下达、对预算决定的协调以及对预算结果的考核,而不是对预算的具体分解和执行。预算实施的最高主体是校(院)务委员会(以院长负责制的实施全过程)。除此之外,根据绩效预算设计高职院校的各个方面,并对高职院校中每个组织甚至每个人都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考核措施。因此,它调动起了各个组织的参与意识,无形中赋予了每名教职员工实施责任。只不过对于校(院)务委员会和中层单位及个人而言,他们在承担预算责任中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侧重于对整个预算实施的组织,后者主要侧重于对具体预算任务的落实。

(三)结合的方式

对预算施行的监控,不仅范围较广、环节较多且对象分散,所以单独由某一个部门来实施显然不太合适。这就需要采取领导监控、群众监控和专业监控三结合的方式。所谓领导监控就是一级管一级的办法来层层铺开,即上一级对下一级进行监控,如院长监督副院长,副院长监督下属各部门,各部门监督每个员工。通过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把监控渗透到了绩效预算的各个环节,贯穿于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同时预算执行的监控属于过程监控和具体效果监控,技术要求高,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笔者认为,专业监控应通过预算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办法来实现。同时预算执行的结果也应该公开化,给普通职工提供参与监控的条件和机会。

二、财务预算编制的划分

目前财务预算编制绩效预算的只有美国,美国财政是按项目编制绩效预算,高职院校编制绩效预算国际上还没有。因此,在做绩效预算的时候,应先把预算指标分为固定预算、半固定预算和变动预算,换位思考,也就是说按企业的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和变动成本来预算。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的投入,含基本建设的投入,教学设备的添置,一般设备的添置,半变动成本、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共支出部分含招生费、水电费、修缮费、办公费、电话费、交通费、邮寄费、支付社保费等;半变动成本一般是招生人数在一定的区间不会变动,但招生人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成本发生增加变动或政策发生变动增加成本;变动成本指人员支出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教学经费、科研实训经费等。固定成本和半变动成本按财政的零基预算编制全年预算,变动成本按绩效预算编制全年预算。用图1表示。

(一)半变动成本习性换型图

半固定成本——此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增长到一定数额,其发生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随着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二)基本的本量利图

从图2可以看出,企业生产的产品,完成250件。数量,销售收入为1 500元,保本P点,产品数量要超过P点,才初步实现利润,我们在考虑绩效预算的时侯,可效仿企业本量利为基础,集中抽出变动成本这一块,企业的变动成本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费等。高职学院的绩效预算中的变动成本,指人员工资奖金津贴、教学经费、科研、实训经费等。

(三)高职学院绩效预算中的变动成本图

从图3可以看出:按正常的企业效益取O——B线性、按绩效预算考核分O——A、O——B、O——C、O——D。当绩效预算考核为O——A时该系或部门变动成本低,利润大,这个利润是蕴含了绩效考核指标的总和,并达到优秀;O——B达到标准,O——C基本达到标准,O——D没达到标准。如果按100分计算,100以上为优秀、91——100分为达到标准、80——90为基本达到标准、80分以下为没达到标准。

三、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的编制

(一)零基预算的编制

众所周知:零基预算是没有基数的预算 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零基预算的基本做法:一是要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料,对单位的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工作性质、设备配备所需资金规模等等都要了解清楚,在平时就要建立单位情况数据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二是要确定各项开支定额,这是编制零基预算的基本要求。三是要根据事业需要和客观实际情况,对各个预算项目逐个分析,按照效益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确定预算支出项目和数额。零基预算能克服我国长期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的不足,不受既成事实的影响,一切都从合理性和可能性出发。实行零基预算是细化预算、提前编制预算的前提。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含基本建设投入,教学设备,一般设备;半变动成本、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共支出部分含招生费、水电费、修缮费、办公费、电话费、交通费、邮寄费、支付社保费等,按零基预算编制,便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属于间接费用或物化劳动。

(二)绩效预算编制

变动成本指人员支出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教学经费、科研实训经费等,按绩效预算编制全年预算(属于活劳动和直接费用,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年的预算经费是保证教学任务实现的脉搏,资金流向合理、任务完成与否与之息息相连。绩效是衡量各部门教学任务完成的权重值的尺度,并直接与分配经费、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激励教职工努力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用绩效预算管理的方法积极推动各项任务的完成,是高职院校一项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内部绩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高职院校办学思路以国家教育部教高厅【20xx】16号文件为准绳,制定五年发展(即人才生产周期的)战略目标,目标要细化到系部和部门,完成任务时间要分解到一年、一月、一日,下达的工作任务,要以协议的形式签订责任状,而且要层层签订。党委书记和院长与副院长签订,与中层负责人签订;中层负责人与所管系部和部门的员工签订,并分清责、权、利,明确奖励和惩罚,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明天要做什么,该怎么做,怎么做好,它会有什么结果,对院校、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把每项任务用标准的指标来衡量,并划成A、B、C、D四等,完成任务好的员工,按标准给奖励,综合指标完成好的系部和部门第二年按标准增加绩效预算经费,节约的经费可以滚动使用。全方位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完成任务的员工,按标准给予惩罚,综合指标完成没达到标准的系部和部门第二年按标准扣除绩效预算经费。制定绩效预算的方法是:按完成工作任务的标准,核定个人工资、奖金,按系部和部门的综合指标或单项指标核定绩效预算经费,一般以为一个区间计算。

四、建立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管理、核算体系

(一)建立内部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管理、核算体系

建立内部预算管理、核算体系。所谓预算管理体系分一、二级预算管理体系。一级属于院级,二级属于处室和系部,院级管理公共预算即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基建经费,这一部分按零基预算;处室及院、系部管理人员经费即工资、奖金、福利、各项津贴等,日常公用支出中的教学、科研、实训等经费,这一部分按绩效预算,审批权院级归院长及院长办公会议,处室及系部归各处室及系部第一负责人审批。核算设一级、二级核算。一级核算归财务处核算;二级核算归财务处核算(各处室及院、系部设台账进行统计)。预算管理设置审批权限人。一级审批权归院长及院长办公会议;二级审批权归处室和系部第一负责人。

(二)建立预算调整制度,定期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调整必须申报院长办公会议审核批示才能执行。对全院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部门应进行审计,并写出审计报告,对执行预算好的部门要进行奖励和表扬,对执行预算差的部门要进行整改甚至罚款。严格按定额标准和绩效标准及审计法进行审计。

(三)绘制预算管理网络图

绘制预算管理网络图主要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结果、预算分析、预算审计的全过程,让各级领导及执行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高职院为例绘图如图4。

绩效预算如何做到准确的编制,必须构建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这是评价工作的核心。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度量资金绩效,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在整体上需要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该逻辑关系可以用“投入——产出——结果”链来分析,并倒挤及测算出绩效预算来。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刘学华。《新编预算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3: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探析

一、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意义

1.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确保公共事业计划和任务得以完成

公共事业单位主要在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社会福利、农业等领域从事公益性的业务活动。他们开展工作和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 多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解决。而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就是有计划地筹集资金和安排支出的活动和过程, 筹集资金是安排支出的前提, 安排支出是筹集资金的目的, 是从财力上保证公共事业目标的实现。

2.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确保公共事业目标得以实现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公共组织预算是各级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事业组织支出涉及文教科卫、社团中介等各个领域, 编制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就可以及时掌握我国公共事业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 以及出现的问题,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3.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确保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贯穿于公共事业组织内部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是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严格的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 通过全面反映公共事业组织各项财务收支状况, 为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依据。 (2) 可以使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按照预算规定的内容, 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3) 可以使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有明确的增收节支目标, 合理安排收支, 调动员工积极性。 (4) 以预算为基础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与考核, 来揭示矛盾, 发现问题, 并进一步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 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纠正偏差,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公共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

预算编制涉及计算指标时应用的具体方法。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分为:

1. 固定预算法

固定预算法也可称为静态预算, 是指预算的编制“不考虑”资产、人数和事业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而对相关收入和支出进行测算的方法。这里的“不考虑”, 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影响太小可以忽略不计;二是难以估计影响的不考虑;三是在预算年度开始前, 对相关计划已经确定的业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用固定预算法编制的收入、支出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超过一定的范围就应当考虑采用其他方法。

2. 弹性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也可称为变动预算, 是指编制预算时根据资产、人员及相关业务的变化而对相关收入和支出进行测算的方法。这种预算编制方法, 反映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可变因素的影响, 在高校收入支出预算中被广泛采用。如学费收入, 考虑到收费数额较大, 而且实际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年度之间均会上下浮动, 这时根据预算年度计划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和相应收费标准测算较为科学、合理。

3. 增量预算法

增量预算法是以现行预算为基础并预测变动量来测算相关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 又称为“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增量预算法的显著特点是:从现有的预算出发, 假定目前的收入、支出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在此基础上, 对相关资产、人员和业务活动预测一个变动量, 然后测算收入和支出。也就是说, 根据经济业务的增减对现有的预算进行增减, 就可确定预算年度的收支水平。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简便, 容易操作, 同时由于考虑了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所编制出的收支预算易得到认同。

4. 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 简称零基预算, 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受过去经费收支实际情况约束, 不考虑现有基础, 一切均以“零”为基础, 根据经济业务活动本身的必要性、合理性来测算收入支出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 合理配置资源。因不受现行预算约束, 也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5. 定期预算法

定期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会计年度 (如日历年度) 作为预算期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传统预算编制一般都属于定期预算, 其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 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由于定期预算往往是在年初或者提前两三个月编制的, 难以对预算年度学校整个业务活动做出准确预算, 尤其是对后期的预算只能进行笼统的估算, 以及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6. 滚动预算法

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 是指在编制学校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分离开, 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 使预算期永远保持12个月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每过一个月份或季度, 立即根据前一个月份或季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以后月份或季度进行修订, 并增加一个月份或季度的预算, 如此以逐期向后滚动、连续不断的预算形式来安排规划学校未来的业务活动。

总之, 各项公共事业发展计划和公共事务管理任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范围和方向的反映。因此, 公共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 应当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各项财务制度为依据, 体现国家资金积累和资金使用的方针和政策, 根据完成公共事业计划和公共事务管理任务的需要, 合理安排和分配资金。

摘要:公共事业单位预算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表明了公共事业单位资金流动的财务活动情况, 而且保证事业计划和任务的完成, 而且对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探析研究, 希望能对完善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作出有益贡献。

关键词: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拓.全球治理与中国公共事务管理的变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2]黎斌.事业单位经营机制的经济学[J].理论前沿, 2001 (17) .

[3]吴知论.事业单位三分法及改革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 2003 (2) .

篇4: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实践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财政向各部门分配预算编制工作,并且详细讲述预算编制的相关事宜。而各部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部门收支预算统计后上报给财政部门。第二个环节,财政部门通过资金性质性质的不同,各业务部门对部门预算统计进行初审,财政部门统一编制审定后的预算,汇总后的分部门、分预算科目的预算通过财政部门上报给主管政府。第三个环节,各部门接收财政下达收支预算控制总额。在规定时间内各部门将调整后的预算计划报财政部门。财政将汇总的预算上报政府、党委审定,人代会审议提交的政府草案。第四个环节,预算由人大批复,经过批复的预算,由财政部门下达给各个部门。因为各个环节比较繁琐,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

1.思想上对预算编制的误解

对于预算编制,管理者和各部门工作人员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预算编制只与财务部门有关,其他部门与之毫无联系。基于这种对预算编制的曲解,使预算编制在各个环节容易产生失误。首先,各部门在收到财政部门布置的预算编制工作之后,各部门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上交收支预算,然而,这种对预算编制不正确的理解,致使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从而不能及时为财务部门提供准确的,完整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做出的预算必然难以对实际的收入和支出做出正确的统计,导致预算质量的下降。其次,财务部门独揽预算编制的大任,不能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协作,从而不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各方面运作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全面,脱离实际。

2.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通过全面、完整的调查研究论证,证实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但是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给予的预算编制时间太短,一方面财务部门只能用最短的时间简单的收集少量数据,然后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通过主观判断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额度作为最终的预算。这种片面的,笼统的编制容易造成漏报,少报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造成一些项目资金大量剩余,而另一部分项目资金无法落实,致使一些重要的项目无法启动,严重影响下年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调研论证,使很多不具有实施性的项目得以上报,给预算单位随意编制项目支出以可乘之机。

3.各部门所报预算不真实

由于缺少财务监督,部门内部分工不明确等原因导致错帐,假账屡禁不止。从而造成各部门为财政部门提供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可靠性,最终降低了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

二、预算编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上对预算编制误解的原因

由各科室提出预算编制,财政部门整合各科室的预算,最终编制而成。然而,由于管理者对预算编制的误解,将预算编制的任务分配给财政部门,而其他部门也各安其职,认为与预算编制工作无关。从而导致各科室不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对财政部门的工作不予协助。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的原因

预算编制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预算编制工作给予很少的时间。一方面,财政部门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做出合理的预算,只能把“基数法”作为预算编制“捷径”,单纯的凭借经验和主观判断通过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增加几个百分比的方法完成预算编制,从而敷衍了事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3.各部门所报预算不真实的原因

事业单位对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管理不重视,不能做到一个部门一个预算,一个账簿。而部门是事业单位内部最小的组成部分,人员流动频繁,资金流动大,临时性的业务较多,因此,部门预算也是最容易出纰漏的地方。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措施

1.增强预算编制的合作意識

预算编制是一项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合作完成的重要工作,它需要上至单位领头人,下至普通员工的共同协作。首先,作为事业单位的带头人要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给编制工作的进行提供一切便利。其次,对于财政部门,加强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全面了解单位的实际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最后,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财政部门的工作,及时为其提供全面,真实,最新的数据以供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从而做出科学的预算。

2.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涉及的部门多,且既需要考虑当下的事业单位需求,又需要兼顾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长期的调研、论证必不可少。因此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提早开展预算工作,各个部门的预算要考虑到每张纸,每度电,减少预算中的水分,确保各部门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制定出切合实际,可执行性强的预算方案奠定基础。

3.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加强财务的监管力度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设立财务监管部门,而且该部门不受财政部门的管理。第二,制定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确保财务监管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第三,部门内部进行细致合理的分工,做到责任到人,细化部门内部的预算,部门之间相互监督,从而确保上报预算的真实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不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协军.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2.09(30).

篇5:单位工程预算的编制

6.2.1 单位工程预算的编制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预算定额(或综合单价)以及人工、材料及施工机械台班等价格资料进行编制,主要编制方法有单价法和实物量法;其中单价法分为定额单价法和工程量清单单价法,

6.2.2 定额单价法是用事先编制好的分项工程的单位估价表来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

6.2.3 工程量清单单价法是指根据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采用综合单价的形式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

篇6: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资金;解决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39-2

0 引言

事业单位是保障我国各项公共基础事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单位,在财政支出与收入中资金流动量大、资金项目多,财务预算是一大难题,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均衡和谐发展。

事业单位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步增加建设民生项目的专项费用,这就对基层部门做好基础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好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才能确保民生投资的钱都花到了刀刃上。目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主要编制方法,是结合单位的下一年工作计划,参考前几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考虑人员变动和工作重心调整情况,尽可能合理的编制预算计划。这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改变了以往的缺少对费用使用情况控制的模式,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使得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收入的预算数值与实际数值出入较大

很多事业单位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前期调研和分析,只是根据上级下发的指标,理想化机械化的将指标进行二次分配。或者采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来确定预算的数额,缺乏科学化的管理,甚至没有全面考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费用,造成实际收入数值和预算出入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与实际执行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及时的问题,缺少能够既掌握该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规划又能掌握如何参照过去预算决算数据制定下一预算计划的人才。这样就导致预算编制的结果可能会失真。

2.2 基本支出预算没有考虑全面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考虑人员的工资福利状况,考虑“三公”经费的压缩现状,考虑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按明细科目分类的现状。如果只是机械地根据去年的执行情况编制预算,就会出现问题。另外,一些差额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在不准确的预算数据下,更难得到保障,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在年末进行账务调整,最后又导致下一会计核算数据反映信息不真实的后果。也就是说基本支出预算环环相扣,在制定之初,就应该综合考虑。

2.3 预算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识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对于部门预算的认知不足,忽略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部门领导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认为编制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视了对本部门的严格把控。实际上预算是通过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需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逐级上报、审核和汇总。此项工作严肃且认真,是一个集业务、资金和费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各个单位配合好,群策群力,做好此项工作。

2.4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重视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支出项目,需要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很多事业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将两者分离核算,这很容易造成政府在采购中缺少资金保证。同时一些部门领导认为对政府采购的预算可以灵活掌控,不应该过细过严,这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部门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把握好资金的分类、项目名称及采购需要量,做到如实编写,绝不虚报和瞒报。

2.5 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执行和监督力度不足

目前对于预算资金的监控主要方式是要求按照月份均衡使用,由于各单位的特点不同,这种统一的执行标准可能会影响到一些资金的使用和预算进度完成情况的考核。事业单位应该把握好预算资金的使用,杜绝突击进度花钱的现象。另外,主要把控会计集中核算和会计监督脱节的现象,搞好财务管理和日常监督工作,花力气花时间去做好业务科室的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其了解核算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执行和监督齐抓共管。上级主管部门要肩负起监管责任,确保部门预算能如实地反映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问题解决建议

3.1 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财务部门需要起到领头作用,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全单位对于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否,需要切实地增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内部之间做好协调,把预算工作当成一个大事来抓。同时预算编制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参与各项培训,了解政府的宏观信息政策,提高预算的编制效率,确保所编制的预算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实际应用性。

3.2 降低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主要是依据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前提。对于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一定要使用政府采购的模式,图书政府的主导性地位。要按照采购的项目、数量和资金来源编制政府的采购目录和清单。对于建设项目和专项的支出,需要提供支出项目申请,出具项目论证报告。碰到政府要求的刚性支出项目,需要合理地做好预算,不能违背国家相关制度的要求。

事业单位必须掌握财务的真实状况,参考以往的预算执行情况,测算好支出项目的支出范围和标准,结合下一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做好各个部门的预算,最后汇总到单位形成“大预算”。这种共同编制预算,实施项目预算内部或者外部专家评审的方式,可以完善整个预算环节,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部门预算的快速发展,值得学习。3.3 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夯实预算执行基础

各个部门都应该严格地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从预算编制的源头,做好预算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发展。建立预算的部门需要考虑到当今社会物价水平的高低,以此为基础,使得预算编制合理。同时应该进一步推进基础支出预算编制中的定员定额管理模式,确立项目支出预算中采用项目库管理模式,推进项目预算的发展,细化基本预算体系。

3.4 加强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想要确保预算执行,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努力。预算执行的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力度,事业单位内部应该经常性地进行内控检查,降低财务的运行风险。对于在检查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表彰;出现问题的单位,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会有助于保障预算的执行,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3.5 强化决算管理和审核力度

只有加强决算审核力度才能够保障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项目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核算的,需要决算去反映整个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的做法是控制好基础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分别核算,对于项目要严格地按照预算内容单独核算。同时,决算将作为下一预算结果的依据和参考,预算单位要明白需要更有动力的保障预算和实际执行的一致性。

3.6 推广“零基预算”编制办法改革预算编制流程

目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常采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隐忧。改变现有的模式,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可以考虑好各种因素带来的社会效益,发挥更大的财政功能。同时在整个预算的编制流程中推广使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避免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和浪费的状况,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

单位领导需要高度重视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各个处室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做到责任和分工明确,保证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对于下一的工作应该早做计划和安排,将预算细化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同时整个部门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需求有效的方法和流程管理好预算的编制和控制工作。预算的编制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必要的调研工作,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提高预算流程的顺畅性。

3.7 强化对于预算的监管力度

各级预算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内控控制体制和激励机制,将预算编制的责任落实到人,通过绩效考评制度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挂钩,严格执行和密切关注支出执行的进度情况。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有重点有区分的将预算工作按月份均衡考核,加大对重点单位和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及时地发现问题和查摆原因。同时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理应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的审计和控制,提升预算支出和执行的管理力度,增强预算单位责任感和自查意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建立健全基层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跟踪回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预算项目的变更、取消、追加和调整审批制度,加大对于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罚力度。会计集中核算部门的人员应该对本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的用途,有基本的掌握,做好基础把关工作。上级预算监督单位需要及时地检查和发现问题,对于存在的挤占、挪用项目资金,隐瞒收入、虚列支出、收支“两条线”执行不严等常见问题,要有基本的敏感程度,能够迅速地找出。总而言之,事业单位部门需要自查、互查,迎接上级检查结合的方式,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结语

篇7: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治理的思路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治理需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部门预算编制,控制,分析等环节均有一定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部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涉及资金的来源,应用,核算,决算等关键性的环节,可以说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水平,对于部门各项工作的实施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以及紧迫性。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缺乏系统性思维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来说,保证工作定位的准确性十分必要。目前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在制度层面上已经越来越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的“刚性”原则得到了强化,尤其自“十八大”以来,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进行了压缩,并同时严格限制公务用车,以上举措体现了改革力度之大以及改革力度之广。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的过程中,就需要从现代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出发来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目前来看,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传统的思维模式来指导工作,以资源定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财政部门的拨款来制定工作目标,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了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同时也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甚至会成为一些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借口。因此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改变以往狭隘的工作思维应该是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改革的重点。

(二)预算编制与形成全员参与度不高

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分析等环节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同时社会各界对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与决算数据公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通过互联网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公开。但是从行政事业单位内容的角度上来看,单位内部仅为财务,审计以及监察审计等个别工作岗位比较关心预算管理相关数据,其他岗位往往对于本单位的预算管理相关数据重视不足,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单位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预算工作也本应该是全员参与,共同关系的话题,但是相关数据仅有少部分人关心。在很多单位不参与预算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尽管在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有部分环节需要在本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但是由于有相当一步人员对于预算工作不了解,因此也难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就导致了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参与范围越来越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预算工作实施的初衷。

(三)缺乏预算与决算数据的对比

分析在现有的预算管理体制下,预算编制在得到批准执行后,相关单位需要根据工作的特点以及要求来进行经费的列支,但是在年末统计时,往往会发现很多项目已经没有资金剩余了,或者很多项目的资金并没有花费,还有很多剩余,而相关资金很有可能被财政部门收回,并影响下一的预算经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单位便将资金进行提前列支,并通过其他手段转入到“小金库”,这也是很多党政机关年底突击花钱的根源。目前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弊病的分析陈述,以及预算管理的改进方向等问题,很多都是只有本单位才知道,除了财政或者审计部门外,很少有单位能够实质性的指出在实施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目前来看,针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分析指标还比较少,且实际的意义不大,这也是在今后需要重点改进的。

(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以及体系完善性不足

在进行部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也是重要的管理内容,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需要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公共财政机制,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基础,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有序性以及规范性。目前来看,随着我国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性以及权威性。各级单位在进行相关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尤其在财政管理方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模式上也存在不同,而由于目前缺乏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因此很难对绩效目标申报,审核等操作程序进行统计,同时绩效目标的可衡量性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绩效工作的实施。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表编制与执行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明确预算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过程中,相关的事业单位需要从现代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预算管理的目标,并摆正预算工作的位置,在开展预算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预算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对,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进行统筹,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重点加强财务预算,国有资产配置等方面建设。依据现阶段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来规划近期,中期以及远期的工作目标以及重点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预算资金配置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还需要加强预算编制项目库与工作目标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能,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摒弃坐等资金以及盲目申请等不良的工作作风,保证预算资金的价值能够充分发挥。

(二)加强预算编制以及执行过程中全员参与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对于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全员参与的水平。事业单位员工需要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单位的领导人员需要发挥带头作用,激发全员参与预算工作的热情。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合理的承担一定的工作目标,关心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将财务数据向全体人员公开,防止出现财务数据“神秘化”的问题。目前很多单位已经将财务数据进行了网上公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让单位员工参与到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促进“阳光财务”的落实,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发挥单位员工对于财务相关工作的监督作用。部门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部门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督促相关的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内容以及项目的支出预算,相关项目的实施不应随意调整,如果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因意外情况需要对项目进行变更或者终止,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上报财政部门等待审批,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预算和决算分析水平

目前来看,在进行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过程中,预算与决算的对比分析水平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指标体系,重视对预算决算的对比分析。现有的决算指标体系重点在于对收入支出的完成率进行考核,通过完成率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当年收入支出占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在现有体制下,相关纳入预算决算的单位,都属于本级“块管”。同级存在大量的财务管理部门,同时各个单位在业务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预算决算的相关对比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转变工作的思维方式十分关键。一些较为特殊,或者是重点的工作单位需要向主管部门征求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决算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促进预算决算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制度进行完善

想要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推进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实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相关制度以及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制度进行完善,落实财政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实际的工作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所建立的预算绩效管理以及评价体系能够对预算管理工作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还需要结合政府和部门中长期战略规划目标、规划目标来确定各项部门的绩效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立具体的项目绩效目标及评价标准,保证能够对财政资金使用行为有效监控,科学指导。另外,也可以对工作实施的方式进行创新,将一部分工作内容交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相关的测算,评估以及分析等工作,让外部单位发现本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水平。

三、结语

篇8: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探讨

(一)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概况

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总体上来说较原来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 总体上提高了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 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也不断的转变和完善。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 预算编制的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呈现出日益完善的状态。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的工作方式较原来相比有了极大的变化。改变了原来将基数作为资金核算基础的编制方法, 变为零预算的方式。此外, 对预算内容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将预算工作重点转移到自筹收入中, 提高预算支出内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还加强了单位财务人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些转变都表明当前事业单位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 当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的工作时间较短, 影响了预算编制工作的效果。在事业单位日常的预算编制工作中, 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但是以预算编制工作的繁琐程度和重要性, 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就无法细致的完成预算编制工作。这就导致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无法进行详细的全面的分析和规划。对项目的资金支出情况也缺乏时间进行详细的考证和调查。这就导致, 在一个月之内的预算编制工作无法对单位全年的资金支出和收入有一个精确的管理。降低了预算编制工作成果的可信度。

2.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预算编制工作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全员性的工作。加强预算编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仅仅只有预算编制人员参与, 领导人员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足, 对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这也导致其他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 不能积极的加入到预算编制工作中去。造成了预算编制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各单位的信息资料的难度增大, 预算编制工作的内容也不够全面, 影响了预算编制工作的进展。

3.预算编制的方法还有待改进。要想顺利的高效的开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 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遵循零基础的原则。这是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较为理想的工作方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审批部门对需要上报的实际情况很难确认。这种情况给零基础的预算增加了许多的困难。在这个背景下, 零基础的预算方式很难在事业单位开展, 只能沿用原来的将技术作为资金核算基础的方式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极大地降低了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预算编制工作和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偏差。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拨付的时候, 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 一般是在满足财务部门的具体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 进行资金的拨付。这种方式虽然极大的保障了资金的安全, 但是由于执行规程不够严格, 在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资金用途变动等现象。预算编制工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资金正常的使用和有效的管理。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强, 缺乏完整的细致的监督控制机制, 导致预算编制工作和实际执行情况存在着偏差。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方式

(一) 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不是预算单位一个单位的工作, 要保证全体员工都加入到预算编制工作管理中, 才能有效的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因此要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 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工作过程中采取措施, 调动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参加到预算编制工作中。提高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预算编制部门和其让他部门的交流和沟通, 掌握更加全面的财务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同时, 还要保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保证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 适当的增加预算编制的时间

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的周期大概是一个月左右, 这么短的时间无法将事业单位的繁杂的财务工作进行详细的精确的预算编制。也无法让其他部门加入到预算编制工作中, 导致预算编制工作无法和其他部门交流和沟通, 获得详细可靠的数据资料, 影响了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因此需要适当的增加预算编制的工作时间, 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之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提前开展编制预算工作, 延长预算编制的周期。保障预算编制工作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展。可以保证预算编制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全面的细致的分析, 确保预算资料的准确性, 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 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能力

预算编制工作执行力不高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极大的问题。预算编制工作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编制制度, 以确保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对这套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 需要加强对预算编制制度的执行的管理。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力, 尽量减少预算编制工作中出现的资金用途遭到变动等问题。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力, 将制定好的预算编制工作落实到实处, 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 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督制度的建立

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监督制度的建立, 可以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 并提高对预算编制制度的执行力, 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在工作中需要对预算编制工作过程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监控, 使用电子化的信息平台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全程进行检测, 及时的发现预算编制工作中的问题, 并进一步找到解决的方法。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此外, 还需要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绩效考评, 加大对预算管理过程的分析力度, 充分的反映出重点支出情况, 把握预算支出的走势。通过这种方式加大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审核力度, 提高预算编制工作对单位数据的分析能力, 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

三、总结

预算编制工作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变化。这种情况极大的提高了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 但是新的预算编制工作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影响了预算编制工作的效果。因此需要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管理机制, 进一步深化对预算编制工作的改革。通过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力度, 促使全体员工都加入到预算编制工作中, 促进事业单位健康良好的发展。

摘要: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市场竞争的压力逐渐增大也导致当前单位的预算编制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事业单位的需求。在实际编制工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情况。在日常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对向项目支出预算不合理, 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都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此我们要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管理,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 保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景云娥.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07) .

[2]赵春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经济, 2009.

上一篇:海子以梦为马的诗人下一篇:XX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