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心得体会

2024-08-06

关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篇1:关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13年年末,参加女儿期末家长会时,对班主任老师在会上播放的关于开饭和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课件看完后,感触良多。结合课件的内容及中国现有教育体制,在中国家庭中夫妻对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有诸多问题和不足。中国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现在看来比较 “呆板”,对学生来说:考试分数就是学生学习好坏的代名词,高分学生学校抢着要,开出各种优越的条件。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想上好一点的学校就得付出较高的费用。了解西方的教育模式后,西方教育强调的是 “平等”,即老师和学生、大人和小孩等都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选择喜欢学科和知识,可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习、掌握、研究等,比较自由。但前提是,要培养和开放孩子的创造力,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无意的去关注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人的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生活中当好奇好问在孩子身上出现时,标志着孩子的高级神经活动已经有了较高的发展,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生活中,家长或多或少的都遇到过孩子提出的许多“富有童趣”的问题,有些事是家长可以解释的,有些事不好解释或者解释不了的,这个时候多数家长就会选择避开或者不解释,我就有这样的体验。现在想想,这样对孩子教育不好。好奇好问能促使孩子像海绵吸水一样去寻求知识;能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世界,进行新的创造。鼓励孩子好奇好问,积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是开发孩子智力,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基础工程。

我女儿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平时在家或者出去玩的时候,她就会提许多问题,能回答的就回答,回答不了的就打马虎,这样做不对。应该针对问题查找资料,深入理解后,选择孩子可以接受和能理解的方法,浅显易懂的解释给孩子,使其解除心中的疑惑。以后再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要多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鼓励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让孩子多接触,培养孩子探索的兴趣,多给孩子提供知识性的读物,指导孩子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孩子的好奇所指向的不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事物现象后面的规律和原理。而规律和原理一般不能用感觉直接感知,但可以由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间接感知。例如,让孩子观察水怎么变成冰、冰怎么化为水、水怎么化作水蒸汽;观察种子发芽;观察小草慢慢地长大等等,可以调动孩子的记忆信息,促使大脑思考,产生问题,引起好奇,促进孩子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篇2:关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心得体会

教育笔记:绘画活动中要包容孩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教学案例:     本月美术活动课的内容是国画,上了好几节国画课:我觉得幼儿握笔姿势还不错,勾线也还可以,我就设计了一堂国画课:《小蝌蚪》,鱼鱼小朋友在作业纸上画了许多小蝌蚪,形态各异,有脑袋向上,有脑袋向下,有脑袋向左,有脑袋向右,而且尾巴都比较细,还弯曲着,很有动感。他的画面也比较干净,我赞赏地摸了摸鱼鱼的头,就去巡视其他幼儿的活动。当我再次回到鱼鱼的身边时,刚才那幅美丽的画面已破坏得面目全非!黑乎乎的一片,还破了个大洞,我傻眼了,真后悔刚才没有把他的作业及时收上来,现在弄得一塌糊涂,真是可惜。本想批评他的,可一想这个孩子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而且家长也十分关注孩子,很配合教师工作的,还是听听他的解释吧,于是我耐着性子听鱼鱼的讲述,原来鱼鱼的池塘里还有金鱼妈妈和小金鱼,鹅妈妈和小鹅,乌龟妈妈和小乌龟,我终于明白了。“谁让你在池塘里画这么多动物的?”我有些惊奇。“老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里就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呀。”在鱼鱼黑乎乎的一片片中,不是金鱼,就是乌龟,要么是鹅宝宝,这黑乎乎的作业让成人看不明白,而在幼儿的心里却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想法,我想这就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吧。 案例分析:     教师全面正确地评价幼儿作品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不能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就有可能把孩子的创造性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上面案例中鱼鱼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通过这几年领导对有关美术学科方面的培训,经过我的内化,加上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我做一下反思:作为教师,保护幼儿的创造萌芽,全面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是何等重要! 案例反思     评价幼儿美术作品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要评价幼儿画的好还是不好,画的像还是不像,要让幼儿说说他自己的画,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想法,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有包容心,宽容度。所以,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所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远比幼儿绘画结果完美更为重要。

篇3: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一、优化主体活动, 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就必须努力优化幼儿的主体活动。

1.让幼儿“试一试”, 激发幼儿发现问题的兴趣

尝试是创造力的基本品质。幼儿天生好奇心强, 喜欢看一看、试一试。我们从“试”入手, 让幼儿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练一练、来激发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经验的兴趣。比如, 在科学角内,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糖、盐、橡皮泥、纸等, 让幼儿自由选择、摆弄, 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 同伴间交流着彼此的发现。这时, 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 一边提出问题:“小朋友, 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有的东西浮在水面上, 有的东西沉到水底。”“有的东西放到水里不见了。”这时教师对幼儿的发现给予肯定, 让孩子在“试一试”中饱尝了快乐。教师问幼儿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不见了, 幼儿抢着回答, 有的说是糖, 有的说是盐, 教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溶解。接着教师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放在一起, 沉下去的东西放在另一边。幼儿得出结论:塑料制品、纸盒、泡沫等浮在水面;玻璃球、石子、曲别针等沉到水底。这时候幼儿的兴趣更高了, 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 用什么办法能让铁钉、橡皮泥等沉到水底的东西浮上来, 让小纸盒、塑料瓶等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哪些东西能在水里溶解, 哪些东西不能溶解?进一步尝试, 孩子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纸盒里装上石头, 纸盒会沉下去”;“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小船, 它会浮在水面上”。有的孩子还发现:“在塑料瓶内装满水, 瓶子会沉下去, 装半瓶水, 瓶子会半浮半沉。”……孩子们既动手又动脑, 手脑并用, 活动的积极性异常高, 在“试”中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是孩子发明创造的开始。

2.尊重、接纳幼儿的观点和兴趣, 支持幼儿探究、深造

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低, 生活经验有限, 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幼儿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不受羁绊, 敢于求异, 善于探索信息的重新组合方式的一种心理习惯, 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实践、操作, 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必须以实物为中介, 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事物的直接操作。因此, 我们把不同层次的实践、操作, 作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篇4: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简称WISE)CEO斯塔夫先生说,环顾整个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瓶颈,必须向新的经济模式转型。这一过程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制造和生产能力,但是大部分国家的教育不能满足经济模式调整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关注的是工业生产时代大批量的人才培养,而现在需要定制化的人才培养。

斯塔夫随手拿起自己的手机说:“就像现在人手一部的iPhone手机,90%的零部件是在中国制造加工的,但9 5%的利润回流到了美国硅谷。这个价值链条就说明,真正产生价值的是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尊重孩子的天性

为什么一个4岁的孩子每天有100多个问题?为什么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托尼·瓦格纳认为,学校正减弱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挑战就是逆转这一现象。

如何保护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呵护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清华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给我们讲了一个一年级一班李家华的故事。

李家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虫子。爸爸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老师,儿子喜欢虫子在他眼里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家人没有研究自然科学的。有一次一家人吃午饭的时候,看见墙壁上有两只苍蝇,爸爸顺手拿起苍蝇拍准备把苍蝇打掉。儿子赶忙劝阻爸爸:“千万别打,它们俩在说话呢!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爸爸觉得好奇,接着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你看左边那个腿上有毛是爸爸,右边的腿上没有毛是妈妈,右边的妈妈要生宝宝了,肚子很大,你先别打扰它们。”孩子天真无邪的回答让爸爸十分吃惊。

爸爸一方面为儿子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感到惊讶,一方面也开始苦恼,现在正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别的孩子都在上各种课外补习班,要不要鼓励儿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呢?困惑的爸爸找到了清华附小的老师,老师告诉他,一定要呵护好孩子的爱好,鼓励孩子坚持下去。老师建议让孩子坚持观察,并鼓励李家华写昆虫观察日记。

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李家华利用各个假期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观察和研究昆虫,并记下了厚厚的观察日记,还拍摄记录了虫子的生活习惯和自己走过的足迹,他甚至走进了热带雨林去观察虫子。

窦桂梅说:“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站在学校的正中央。”永远尊重孩子的需求,呵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为此,学校还给李家华提供机会与自己的昆虫爱好小粉丝们分享昆虫故事。

当李家华的第一集《昆虫记》印刷出来的时候,学校把清华大学校友杨振宁先生请到了孩子面前。已经92岁的杨振宁听了李家华的故事特别激动,在他的书旁签名以示对他的赞美,并一再嘱咐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李家华的爸爸感动地说:“全世界可以诞生一百位科学家,但是却未必能诞生一位科普作家,李家华也许会成为将来的科普作家呢!”

如今的李家华自信而大方,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俨然一副小专家的模样了。

激发教师的潜能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创新能力,这包括了教师的创新观念、创新活动实际水平、创新需求与动力。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衡量各国教育水平的测试中,芬兰小学生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不同学校的学生表现差异很小。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人口只有540万的芬兰创造了教育奇迹?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邮报》曾做过调查,芬兰中小学教师受民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过总统和大学教授,芬兰年轻人也十分向往当老师,因为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创造性地学习”。

为了比肩国际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中国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搜狐教育开展了2015年中小学教师创新调查,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12名一线教师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了中国大部分教师在认知上越来越认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普遍感受到教育创新的迫切性。

教师如何创新?或者说当教师想做一件事,怎么能做成?武昌实验小学的教师徐莉认为,一线老师的创新往往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以后,我发现,人生每一次前进,都是因为我发现了问题。我试着去理解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而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我在创造的过程。在我18年的教龄中,那些充满质疑的声音,就是我创新的动力。”

这次调查还发现城镇私立学校的教师创新信心明显强于公立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师,前者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很多细微之处都可以进行创新,也相信通过个人的努力,能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前行。教龄在1至4年的新手教师则表达出很强烈的创新渴求,也最少感受到外部压力。从创新形式上看,学校层面的教育创新形式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包括课程改革创新、教研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创新、教育技术创新、教育评价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于创新的重视,以及中国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增强。

然而也有接近半数(47.8%)的教师认为“在现有教学任务下进行创新,十分困难”,超过一半(57%)的教师认为“单凭教师个人的努力,教育创新很难产生实质性的结果”,这为学校内部的教育创新提出了挑战。

突破传统的束缚

“如果我们希望鼓励创造性,必须改变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劳动力,还是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真正的变革不仅需要创新,而且需要思维的革命,真正要带回到校园的是那种人类创造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纽约时报》特约教育记者江学勤说。

如何摆脱传统学校教育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头脑,大型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网的创始人伏彩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伏彩瑞说直到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搜索引擎谷歌,他才发现自己的脑子不是为了背书而存在的。“我发现只要自己一个一个页面,一个一个链接地找下去,几乎没有找不到的答案。这意味着我们再也不用去校园了,要学什么都可以自己搞定。”

真正吸引伏彩瑞的是人类对主动学习的渴望。“我们有800名员工和8000万名用户,所有的这些用户每天在网上都是主动的学习,这个网站从当时的8万块钱到现在价值超过10亿美金,而且还在不断地疯长,可以看到全民都在关心教育。”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伏彩瑞就遭遇过来自传统教育体系的质疑和规劝。当时伏彩瑞的老师和朋友都劝他说千万不要这么干,同学们读了几年书苦日子熬到头,都找到一份工作开始赚钱了,为什么还要创业过苦日子?

与学校的传统教育不同,母亲则告诉他一辈子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但是一定不能做坏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伏彩瑞很庆幸自己受母亲的影响大一点。

沪江网从创站到赚到第一分钱用了9年的时间。“我建这个网站不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百万富翁,我觉得我做的是一件事,虽然那么简陋无知,但是学校里面竟然有那么多人每天都在用,而且不停发消息跟我说,你要坚持,你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谈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伏彩瑞认为最重要的是走完一个闭环的能力。“做任何一件事,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你必须要把它完整地做完,坚持到享受成就感那一刻。”

篇5: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多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反映。孩子的思维,一般随着动作的发展和语言的产生逐渐地萌生、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妈妈要善于让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社会中去观察。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妈妈应该从何入手呢?

妈妈要通过观察测试,弄清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的现状,辨别哪些是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的优势,哪些是要帮助他们尽早克服的缺点。

妈妈要学会对孩子提出合适的问题,启发和引导孩子运用思维。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

妈妈要耐心面对孩子的提问,孩子的好奇是求知的表现,不要因为孩子问过多的“为什么”而觉得不耐烦,也不要一听到孩子的提问就马上给出正确答案,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寻找出正确答案。

妈妈要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坚持训练。思维其实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强有力的训练。特别是在起始阶段,要进行反反复复不间断的强化训练。因为大脑细胞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刺激下,才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一定的信息通道和网络。一旦形成了这样的网络,家长即使不再强制,孩子也会轻松地进入思考的状态中去。

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还需要妈妈鼓励孩子多动脑筋、想问题,例如,妈妈在讲完故事后,可先问问孩子:“你有什么地方不懂?”“有什么想问一问?”然后,围绕孩子提出的问题,引导孩子回忆故事内容,进行讨论,发现答案。

二、呵护孩子珍贵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珍贵,它是孩子探求知识的动力所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行为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

通常来说,好奇心强的孩子一般创造性也比较强。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在孩提时代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只有对事物好奇才可能去积极地想象,才可能去进一步探究,才能出现新的发明和创造。

有些妈妈总说自己家孩子特别调皮,是个破坏大王,让人生气又头疼,其实这样的妈妈完全没必要生气,反而应该高兴才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一块贵重的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孩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了,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

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会表现为:问题比较多,总是寻根问底;喜欢拆东西,总想找到内部的秘密。家里若有一个如此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当妈妈的真应该万分高兴才是。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就等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因此,妈妈应该这样做:

妈妈不要用批评、不耐烦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应用简单、浅显、适于孩子接受的语言给孩子讲解基本的道理。

妈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应尽量当场解答,最好运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方法讲解,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回答。

如果孩子的问题妈妈自己也不懂,应坦白地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问题很有价值,以后会更乐于思考和提问。不要轻视或嘲笑孩子提出的问题,应尊重并鼓励孩子多提问题。

鼓励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引导孩子从小事、细节中受到启发,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让孩子自己探索问题。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妈妈千万不要说出“以后再说”、“别没完没了地问,玩去吧”、“笨蛋,自己想去”等不适宜的话。

经常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可以和孩子多逛逛游乐园、动物园等,户外活动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好环境。

针对他好奇的事物,去图书馆借几本相关的书或作为礼物送给他几本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会逐渐减退。妈妈应尽可能地带孩子去参观、游览,让他们接触新环境、新事物、新朋友,使孩子的好奇心保持不灭。

三、开发孩子的右脑功能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又称为“思维脑”、“学术脑”,引导着语言、逻辑、数学、顺序、符号、分析等的运用,善于把复杂的事情条理化;右脑又称为“艺术脑”、“创造脑”,它引导着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等因素,它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原动力。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孩子的左脑通常比右脑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开发,而智力的最佳发展状态应该是左右脑共同开发。就创造性而言,右脑的开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妈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和开发孩子的右脑:

刺激指尖法。开发右脑,国外学者主张从儿童做起,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他将双手比喻为大脑的“老师”。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 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现在许多父母让孩子练习弹琴,实际上就是很好的指尖运动。随着双手的准确运动就会把大脑皮层中相应的活力激发出来,尤其是左右手并弹的钢琴、电子琴。

益智玩具是开发右脑的最佳工具。益智玩具主要以拼插、组装、游戏等活动形式为主,通过儿童自己识图,按照图示来组装,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同时也是启发孩子进行右脑思维的一种形式。

借助外语开发右脑。美国神经外科近年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童话故事是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开发的最佳方法。童话富于幻想,可以启发孩子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联想一个个活生生的场面,这就需要形象思维能力。

体育活动法。如每天跳上半小时的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右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由于右脑的活动,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会或多或少地摆脱固有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

观看体育比赛,也能够锻炼孩子右脑,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每一次惊险的镜头,都会给孩子的右脑带来一连串的富于魅力的想象,这就是观看体育比赛对右脑产生的良性刺激的结果。

借助音乐的力量。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习音乐。此时,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他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可独立工作,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右脑的锻炼。

电脑游戏机也是锻炼孩子右脑的好工具。家长可为孩子选择一个以图形为主的游戏。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玩电子游戏会使右脑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

下棋是锻炼右脑类型识别能力的好办法。孩子在下围棋或象棋时,其侧重点不是思谋招数,而是要记住棋盘上那星罗棋布、犬牙交错的“形状”、“态势”。锻炼孩子努力记住棋盘上厮杀的局面,这对于孩子的右脑将产生很好的刺激。

可以让孩子眺望天空,观看天空中的云朵。渐渐地,孩子就会感觉到云朵的立体形象和立体层次。

带孩子参观花展、盆景展、绘画作品等展览,观赏自然风景,让孩子直观、整体地欣赏作品或风景,尽情地陶醉其中,也有利于活化右脑。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童年时代的达尔文极为普通。学生时代,达尔文依然不引人注意他在学校里没有获过奖,在体育上也从不出色。对于任何相信人的智力固定不变的人,又有谁会想到,极其普通的学生查尔斯·达尔文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呢?尽管如此,成年后他最终还是展现了杰出的创造性。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达尔文出生在一个富裕并且开明的中产阶级家庭,接受了很好的早期教育。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否则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特殊感或优越感都会对其家庭成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产生心理上的隔膜或“代沟”。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孩子的思维与想象会处于被禁锢的状态,以致缺乏创造的动机。

父母情绪多变、喜怒无常,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稳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窒息孩子创造智慧的火花。

妈妈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解放孩子的嘴,使其能谈自己喜欢的话题;哪怕是错误的、幼稚的甚至略带破坏性的也不必有所顾忌。

要解放孩子大脑,使其自由想象,不要因为和所谓的“正确答案”有出入,就轻易否定孩子的创造和思考。某一年级小学生在选词填空的题目中写“小鸟在草地上欢快地歌唱”,老师给判为错,因为正确答案是“愉快”。而妈妈则告诉孩子,他没有错,“欢快”选择得更为恰当。孩子因此很受鼓舞。

妈妈对孩子“有所创造的期望”会使孩子逐渐体会到创造气氛的激励,产生创造的愿望和创造的动力。

妈妈应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即拥有丰富的刺激,允许自由游戏的环境。不要因为怕孩子把房间弄脏、弄乱,怕孩子打破东西,而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要让孩子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孩子的双手得到释放。不要强迫孩子看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使其有机会看自己想看的事物。

拓宽孩子的生活和经验范围。

把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使其自由支配,享受快乐时光。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首要因素。”

要使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完善的、良好的发展,想象力的培养与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绘画最易诱发孩子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孩子所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续编故事结尾与仿编创造诗歌,是创造力的高标准体现。德国诗人歌德的母亲,自歌德2岁起就对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对歌德以后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剧作家起到重要作用。

游戏是发展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活动之一。妈妈应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动手去做,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弄脏衣服而约束他们。

跟随成人劳动或模仿成人的多种活动。想象不是无源之水,必须要有一定的对社会和外界的认识和感受,孩子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跟随成人活动会让孩子获得很多经历。

丰富感性认识。要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尽量扩大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形象的储备。社会调查、参观、游览、欣赏影视歌舞、读书,都可以扩大形象储备。

练习比喻、类比和联想。比喻、类比是想象力的火花。经常打比方,可使孩子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微妙之处,使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就会由此点燃。

六、教孩子学会独自思考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这是一个沉重的笑话,但并非对中国学生的毫无根据的讽刺和挖苦。30年前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女子乒乓球队队员朱迪和她的中国朋友聊天时曾谈起:她的孩子14岁那年,学校要求孩子采访自己的家庭成员,写一篇关于家庭历史的论文。在朱迪的指导下,孩子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根据妈妈的经历写成了一篇“乒乓外交”的论文。

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数学的迈克教授也曾表示,他带的中国学生都非常勤奋,专业课的学习普遍要比美国学生优秀。但是,在写论文的时候,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就显示出了不同的能力。给中国学生出一个题,他可以做得非常好,但你要让他自己设想一个题目,却非常困难,而美国学生则恰恰相反。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他还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中国的孩子太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了,更缺少独立思考带来的乐趣。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长此以往,孩子的思考能力被扼杀,就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妈妈在期望孩子创造之前,必须通过一些方法把孩子的思考能力还给他们:

培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鼓励孩子凡事常问个“为什么”。父母要不厌其烦地给予讲解。

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不阻止孩子探索性的行为活动。如孩子为了看个究竟,拆卸了玩具或物品,大人不要生气、谴责。

倾听孩子有意义的“瞎说”,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如遇到交通堵塞的时候,孩子向你描述他要造一种带翅膀的汽车,如何在天上飞过去时,父母也可在旁边添油加醋。

欣赏孩子的自由绘画,多给孩子一些启发式指导。如孩子画汽车,可以问他,汽车是开在田野里还是大城市里?车上有几个人?司机是男的还是女的?

要让孩子有单独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在自己房间专心、入迷地玩时,不要随意打断。

七、勤做“灵感脑体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记忆门诊与老化中心主任斯默尔在其所著的《让大脑变年轻》一书中说:预防大脑加速老化,总比想办法修补受损脑细胞容易,对抗大脑老化永远不嫌迟也不会太早。

激发思维灵感,保持头脑的灵活,最重要的是做好“脑体操”。与其迷信神奇的聪明药或花大把银子去上大脑补习班,不如带领你的孩子尝试一下下面几种在生活中可以简单实践的“大脑体操”,在家庭中,学习之余,可多让孩子进行下列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更灵光!

打字练习

我们知道,十个手指由大脑的不同脑区所控制。对一般人来说,小手指、无名指、中指在平时的使用率较低,左手的手指用得更少,因此,相应的大脑皮层缺乏锻炼的机会。而打字的时候左右手的十个手指都要紧张而协调地击键。这些平时较少使用的手指都获得了活动的机会,弥补了以往手指灵活性、协调性的不足,也使十个手指的相应脑区建立了联系,得到了协调。

由于手指动作的协调是由大脑左右半球协同工作的结果,所以手指配合练习的同时,大脑左右半球也得到了协调。此外,打字的时候要求眼到、心到、手到,这有利于注意力的提高;同时,手眼并用,有利于记忆力的发展。

经过练习能够进行熟练、迅速、准确的英文打字,表明思维敏捷性和准确性已经大有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左右手会变得非常协调,大脑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乐器练习

无论是弹奏乐器、吹奏乐器还是打击乐器的演奏,都需要左右手的高度协调。比如弹钢琴,左右手要很协调地弹奏,才能弹得出好听的旋律;吹笛子,左右手要协调才能发出不同的音符;拉小提琴的时候,右手紧张地拉着琴弦,控制着乐曲的快慢和节奏,左手要灵巧地控制不同的音符和音的高低。弹奏乐器的过程,既能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相互间的配合,也是协调大脑左右半球合作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

学习一门或几门外语

在科学家看来,钻研外语如同做大脑体操,道理跟健身相同。健身房里,人们挥汗如雨,是为将脂肪变为结实的肌肉、令腹部线条更为优美。通过外语学习,脑灰质越积越多,大脑将一直保持年轻状态。

双手写字或作画

左右手各拿一支笔,同时画垂直的和水平的线条;

用左右手同时画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按统一方向画,也可以按对称的方向画;

以同步的或对称的方法用双手同时画出圆形、椭圆形。

如果以上内容已经画得比较熟练了,可以用双手同时分别画一幅图中的不同图案。例如,在一幅画里,用左手画房子,右手画河里的小船等。#本文内容来自好家长网

练习双手写字时,可以左手写词组的第一个字,右手写第二个字。例如,左手写“成”字,右手同时写“功”字,构成“成功”二字。

八、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对孩子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教育孩子懂得怎样将感知与思维相结合,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只有拥有了仔细观察现象的习惯,并能通过现象抓住本质,才算真正学会了学习。

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使孩子学会和做到以下几点:

观察自然环境,包括城市农村、山川河流、天空云朵、动物植物等一切自然存在。

观察人的外貌、形态和行为,由表及里,深入到洞察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

引导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留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普通中看到不普通。

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要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互相关心的关系。

明确观察对象。善于从复杂的背景中将观察对象突显出来,即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有针对性地观察主要的东西。

注意细节,加强差异辨析训练。某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用手指蘸一点儿尿液,并用舌头去品尝,然后叫学生们照做。学生都皱着眉头照做了。但老师却说:“你们都没有照我的动作做。如果你们观察仔细的话,应该发现,我伸入尿液中的手指是食指,而用舌头去舔的却是中指。”

排除错觉干扰。心理学家认为,错觉是人类天生的弱点之一。观察时需要思考,不要看见什么就是什么。比如,不平整的镜子里反射出的影像和事物本身形态并不一样。#本文

指导孩子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老舍在《多练基本功》一文中,曾以观察灯光为例,对这一问题说得非常清楚。他说:“灯光是什么样子,近处如何,远处如何,雨中如何,雪后如何,都仔细观察观察。”

指导孩子观察一定要全面,切忌以偏概全。善于分析综合,加强局部与整体的观察训练。让孩子了解局部与整体之间矛盾而统一的关系。

篇6: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扼杀孩子的这种能力。儿童是充满活力、勇气和创意的,只要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全面的发挥,他们就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创意产生。作为义务阶段孩子的父母,除了令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和健康的童年外,我们更要多方面鼓励他们尝试和探索,提供更多空间和机会,给他们一个创意的天空。1.尊重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父母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应予以重视和尊重。

由于孩子的多元智能不同,往往在文化课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在学校和家庭得到人性上尊重要多一些。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等生”,也没有绝对的“差生”,所以万物才能和谐地、共同生活在一个大自然中,我们祖先早就用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将这一思想表现出来,我们孩子,尤其是“差生”更需要的得到尊重。

可以和孩子们玩牙签游戏,让小孩分别用三根、五根、八根牙签组合多少种图形,定期做类似这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功,找到自我的价值。2.给予空间

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加以鼓励和欣赏。所谓空间,实际上就是思考的空间。

可以给孩子一个萝卜和一些牙签,让小孩用小刀、刻刀等工具,把萝卜创造成形形色色作品,牙签作为连接之用。定期做类似这样的游戏,孩子会在自己想象的空间里,创造出他们的世界。3.自由探索

鼓励孩子主动自觉的探索精神,让创新成为一种乐趣。提供多方面的刺激,让孩子尝试接触不同的东西,自由探索各方面的事物。把问题交给孩子,激活他的思维,诱发他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并给他解决问题留有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使他有一个对问题更全面、更新颖、更带有个性色彩的认识。

可以和孩子玩“钓啤酒瓶”游戏,要求:鱼竿的长度不限,鱼钩的形状不限,鱼线材料不限,但鱼线加鱼钩的长度不小于1米。钓鱼的队员需站在1米高的桌子上,鱼必须钓到高 1 出桌面才被确认成功钓到一条鱼。也可以做作科学实验游戏。定期做玩类似这样的游戏,孩子逐步学会去思考、去探索、去动手„„ 4.敢于挑战

生活可以看着是创造性的挑战,即使在处理日常事物之时,都存在着对创造力的呼唤。所以创造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科学家、艺术家和作家们特有的活动领域。它是人们与生具有的权利。

可以和孩子玩鸡蛋游戏,给小孩一个鸡蛋,让他想各种方法,如何让鸡蛋扔得远,而且不破碎。当然也找几个与孩子年龄相仿的伙伴一起做类似的游戏。定期做做类似这样的游戏,孩子就会慢慢的提高敢于挑战的能力。5.鼓励幻想

让孩子多进行一些假想游戏,发挥其想象力,并培养对事物的幻想和创造力。可以给孩子提出:假如你戴一副眼镜,你能够想出多少种不让眼镜掉下的方法;假如外星人登陆地球,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假如你的记忆可以移植会了,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假如机器人比人聪明了,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让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小孩自己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假想问题,尝试小孩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成幻想故事、小说„„ 6.勇于冒险

冒险是创造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冒险,孩子最多只能期待着好的事情发生。但是真正优秀的孩子却要求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而这个与众不同就是冒险。正常的冒险是可以被估量的冒险,要求孩子考虑冒险活动的正面和负面的因素,从小学会评估冒险的底线收获是否大于任何可能的代价之和。

希望我们孩子不仅要有敢为天下先和标新立异的勇气,而且还要有挑战自我的勇气。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如爬山、骑自行车、踩高跷„„ 7.培养兴趣

鼓励孩子多元化的兴趣发展和培养,发挥个人潜能。

凭兴趣学习的是天才,为功利而学习的是人材,被家长或老师逼着学习的是庸材,无论怎么都不肯学习或学不进去的是蠢材。在游戏中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天才的唯一方法。在平时多为孩子提供一些“有趣”、“有用”和“有挑战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和孩子玩组合游戏,在一本书里,任意找出两个字或词,孩子把两个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者创作一个小故事,在此基础上,找出任意的两件物品,让小孩把这两个不相干的物品创作成一个有意义的新物品,定期做作这样的游戏,孩子对学习、生活和创造的兴趣将会有极大的提高。8.善于合作

当今时代,我们太需要相互信任、关爱、协作、激励的团队精神。因为愿意合作,我们感到力量,因为参与合作,我们头脑刮起风暴,因为体验合作,我们充满勇气,只有让孩子团队合作力的提升才会让他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可以和孩子找几个年龄相仿的伙伴作为小组,给他们布置一些适合年龄和知识点的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他们一起完成。比如用餐具洗洁精、水、也可以再加点甘油,形成混合液,就可以吹肥皂泡啦!让他们合作吹肥皂泡,要求除了球形外,还能吹出各种几何图形,要求他们在肥皂泡里再吹出一个泡,而且能够把第三个泡放在第二个泡里,把第四个泡放在第三个泡里„„有条件带还可以带他们做做沙滩合作游戏。9.允许失败

允许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获得经验,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怕困难、培养屡败屡试的精神品质。

可以和孩子做制作模型的游戏,材料可采用纸板、泡模板、薄木板、一次性筷子、废光碟、废饮料瓶子和罐子、废报纸、废铁丝„„;连接材料可采用502胶水、透明胶、双面胶、钉子„„;工具可采用手工锔、钳子、榔头、戒刀、剪刀、铅笔、彩色笔、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尺„„。先让孩子模仿制作一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让他创作作品。在制作和设计模型的游戏活动中,他在接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和成功的同时,也要能够承受创造带来的痛苦和失败,让他们感受到失败同样很精彩。10.善于赞美

多些赞美孩子的表现,使他们肯定自己的能力,自然会更有信心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念。相信自己的孩子,我们都知道,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其教育的成效、成才或成功与否的评价往往在二三十年后,根本就不是一场速战速决,比起跑、比爆发力的竞赛。不要责备孩子一时或一个阶段在某些学科上成绩的不理想,多发现孩子身上的发光点,尤其是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赞美。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一次质疑,一个新的提问,一个新的发现,一个新的点子、一些新颖的创意,一个新的设想与方案、一件小的发明,甚至是一丁点智慧的火花,只要是新的,我们都会为之拍手叫好,也会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去精心保护,并给予指导、建议和成功的鼓励。

篇7:5招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婴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他们不断地用身体和感官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积累着知识经验,发展着思维能力。对此,父母不能像对成人般地看待孩子,对他们作出种种限制和随意斥责。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是因好奇心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否则就会妨碍智能的发展。

2、培养首创性

为了培养婴幼儿的首创性,特别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关心和了解孩子,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对其微小的创造性表现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避免焦虑感

有的婴幼儿因好奇心而做了错事:如想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结果把新买来的玩具拆坏了。对此,单纯的惩罚只能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父母既应该对他们讲明道理,指出其错误,又要鼓励他们试验探索的精神,以避免对所犯错误的焦虑感。

4、提倡多样性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限制和剥夺他们独立活动的机会。父母要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为其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5、诱发想象力

篇8:关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施,要求

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 依据物理学科的特质,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奠定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创造力培养基础。它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要求, 适应物理学科的性质, 即物理学科和实验分不开的特质, 以科学探究为主线,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发展。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创造力培养理论

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首先, 从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看, 实验教学是基础, 物理实验始终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能帮助学生验证、学习、认识物理规律, 使学生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知识与规律;其次, 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既包括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理论方面的认知, 也包括对物理实验的认知和操作。学生学习物理, 必须学会做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教学, 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证明物理规律,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并在习得的基础上, 提高动手能力, 进一步对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拓展学习,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它是新课程改革的必须趋势, 是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的良机阶段。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体验、经历、感悟科学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高中阶段最为合适, 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过程。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造力培养设计的原则。要以落实中学物理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为目标, 实行理论方案的研究方法上以可操作性为出发点, 实施关于个体创造力的具体评估方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培养途径, 从总体定量和个体定性的角度考虑, 实施创造力培养的评估。

具体设想依照以下三个方式:

以教材为本, 重视及落实各项常规实验课教学。辅助教师教学、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应以教材为本, 实验教学不是简单指做点实验, 要探索研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由浅入深的落实不同层次的探究途径和培养目标, 促使学生的大脑“转”起来;

寓教师之情于实验教学中,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形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保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多提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融教师情感于实验教学中;

循序渐进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高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多采用观察实验方法, 激发创造潜能, 培养创造能力,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 需要运用各种手段, 传授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法。放低教师的权威, 尽量充分还原当时的重点实验操作方法及过程, 切勿急于安排一节课使学生经历全部科学探究过程, 明确、有计划地划分实验教学小目标;根据不同实验教学的类型、实验的分类, 教师需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教学,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独立开展探究的行为, 充分把握每个教学点中的每一次机会;鼓励、促使学生自主开展合作型的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应倡导合作学习, 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发挥和鼓励。为学生提供体验集体创造条件。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创造力培养实践

创造潜能的激发。以教材为本, 重视及落实各栏目的要求, 演示实验主要由教师完成, 做好常规实验课的教学, 须巧妙、直观、容易理解, 在师生间逐渐形成和睦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完全取材于教材及根据教师的设想稍加以改进的演示实验, 取材于学生实验的演示实验, 简要再现以往物理学家做过的实验过程的演示实验, 由教师自行开发, 结合实际, 甚至就地取材的演示实验。从习题中取材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学生操作实验由学生完成, 基本按照教材操作, 教师起指导作用。要求学生简要的提出假设、科学推论和实验检验。循序渐进的执行创造力培养方案, 实验探究得出规律的过程, 鼓励学生不要等待老师分析。

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开展合作型的科学探究活动, 出发点在于熏染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师给予多大的天地, 培养学生做实验的爱好, 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学生操作实验以教材为本, 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的作风。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有机结合, 构成实验教学体系, 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创造力培养成效

创造力培养实践评估测试方案的设计。创造力培养成效的评估测试没有现成模式, 可依据《物理中的创造力:反应流畅性和任务明确性》中使用的方法作为设计评估测试方案的依据。须考虑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 以“原创性”分值为反映创造力高低, 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要求, 说明评估物理学科中学生的创造力, 尽量减少主观或其他可能影响。

评估测试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测试卷的编制和执行、评估测试卷的评分、评估测试卷的统计分析。其中评估测试卷的编制和执行包括依据相关理论建立的评估方法和研究成果, 培养成效评估测试方案的两套测试题;评估测试卷的评分包括测试卷论述题部分的评分方法说明, 测试卷判断题部分的评分方法说明;评估测试卷的统计分析包括不同班级第一套测试卷测试结果统计对比, 第二套测试卷两次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对比。, 得出创造力培养和物理基础知识有无关联性的结论。

具体执行时要进行第一套评估测试卷的执行及学生答题得分情况的分析, 第一套评估测试卷的答题结果, 判断创造力培养取得一定成效, 然后依照此方法再进行第二套评估测试卷的执行与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苏军:《特级教师呼吁重视原创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不能光在黑板上做实验》, 《文汇报》, 2009, 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物理课程标准研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篇9:努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鼓励孩子创造,首要的因素是使他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其实,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关键是孩子是否肯动脑筋,愿意不愿意思考。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展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成分。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家长应结合生活实际对孩子进行训练。

下面的这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对我们的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培养创造性思维会有一些启发。

史蒂芬·菖菜恩县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医学领域曾有过十分重要的发现和成就。有个报社记者曾经采访过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般的人更有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妙法使他脂肪超乎凡人?

结果,他的回答大大出于记者的意料。他说,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应与他两岁时每每遇到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时,母亲对他的教育有关。紧接着,他向记者谈起了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趁着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想自己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他没有抓住,牛奶瓶子掉在了地上,摔得粉身碎骨,牛奶溅得满地都是,看上去真像是一片牛奶的海洋。

母亲闻声连忙跑到厨房里来,面对眼前的一片狼藉,她相当沉着冷静,丝毫没有怒发冲冠的样子,更没有对他大叫大嚷,也没有狠狠地教训或惩罚他,而是故作惊讶地说:“哇!罗伯特!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庄牛奶呢!哎,反正损失已经造成了,那么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以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听母亲这么一说,他真是高兴极了,立即在牛奶中玩起米。几分钟后,母亲对他说道:

“罗伯特,你知道,今后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制造了像今天这样又脏又乱的场面时,你都必须要把它打扫干净,并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你懂了吗?”他抬起头看着母亲,眨巴眨巴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啊,亲爱的,那么下面你想和我一起把它打扫干净吗?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他选择了海绵。很快,他们就一起将那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然后,他的母亲又对他说,“罗伯特,刚才你用你的两只小手去拿大牛奶瓶子的试验已经失败了。那么,你还想不想学会如何用你的小手拿大牛奶瓶呢?”看着他充满好奇与渴望的眼神,他母亲继续说:“那好,走,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而不让它掉下去”在母亲的耐心指导一下,小罗伯特很快就学会了,他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瓶子顶部靠近瓶嘴边缘下边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他的手中滑掉。他真是高兴极了,笑逐颜开地对母亲说,“真是棒极了!谢谢妈妈!”

说完上面的故事,这位著名的科学家继续“从那时起,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可见,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家长如何因势利导,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积极、合理的因素。请我们的家长多给孩子一些“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些机会,他们会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于依靠父母,以至于性格锁闭、泯灭天性。

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孩子上课时想去厕所,不敢说,结果将大便拉在裤子里;文艺表演时,一些孩子总是低着头说:“我不会……我不会……”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是追根溯源,就要在他们父母的培养教育上找原因了。

一些父母没有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他们摆在父母身边宠物的地位,父母们不知疲倦地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或是完全不必要的保护,一旦孩子离开了父母,自己的事就处理得一塌糊涂,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呢?

首先是放手,放手让孩子干,在生活能力培养上,让孩子发碗筷、擦桌子,甚至是洗碗,不怕幼儿弄脏房间,弄湿衣裤,放手让幼儿在宽松环境下学习。

其二是鼓励,鼓励能增强自信和积极性,不斥责、不阻碍孩子合理的要求和尝试,增强幼儿的个体意识,做得努力就鼓励,做得好更得加倍鼓励,使孩子顺利增强本领和技能。

其三是有目的地培养,在幼儿入园开始就不断让幼儿有这种能力:自己想上厕所怎么办?怎么称呼老师?小朋友争吵怎么办?老师上课时你在干吗?被人欺负了怎么处理?等等,孩子在幼儿园以及其它陌生环境就能应付自如,不害怕,不慌张,逐渐增长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发展创造能力。

如果教育者在孩子迈出独立步伐时助上一臂之力,那么,可以相信,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也会越走越稳,并逐渐变得卓然不凡。

但在孩子曰zK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自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和充分发展创造力的权力。

篇10:简单五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意思维小学生比不上细路仔

“一个杯子可以有什么用途?”在调查问卷中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答案比较类似,其中最多被提及,排在前四位的是“喝水、喝茶、倒热水暖手、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东西”。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给出的答案却更丰富多彩,比如“扣骰子、打人、摔碎了拼画、养鱼、栽花、当传声器、当作礼物、当玩具”等等都有。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小朋友在创造力方面反而优于小学生。

该培训中心专家对记者介绍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往往孩子的年龄越小,思维越开阔。上了学的孩子很容易陷入条条框框。”

家长观点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力?

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孩子们的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可能逐渐减弱了。很多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现象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以及家庭教育的习惯性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切向成绩看齐——樊先生的女儿小晴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可已经开始为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樊先生说:“我们小时候学习也是挺累的,可现在看看女儿,比我们那时候还要辛苦。在这种压力下,怎么会有‘创造力’呢?太奢侈了。每天孩子能有时间玩都已经很满足了。”樊先生觉得,现在学校里最浓厚的气氛就是“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和可能的考研、出国等等,很多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就开始围绕着应付考试做各种准备,还要争取在奥数、英语方面取得好成绩,再加上课外补习„„创造力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了。“有时候想想,都不想让孩子上学了,但毕竟还是要给孩子一个集体环境。”

只“学”不“习”眼高手低——赵老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退休多年,现在的主要职责就是辅导小外孙。谈到“创造能力”,赵老师总结人生经验后觉得 “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学校里更多的还是在读书。虽然也有一些实践,但比重可以再大点。”赵老师觉得,目前小外孙学校里很多的课程其实是只有 “学”,没有“习”。“人需要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才能真正从中体悟到知识和智慧。‘学’只是‘记忆’,容易让孩子变成‘书呆子’,创意能力越来越萎缩。”

“听话式”的家庭教育——谈起孩子的“创造力”,在外企工作的李小姐很有感触。“现在工作后常常觉得,按部就班地做工作很难有成绩,只有做得出色,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我常常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说,不要老跟孩子说‘你要听话’。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的。”李小姐觉得,自己就是在“要听话”的家庭教育氛围下长大的,因此常常自己给自己设定围墙,很难突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的性格和思维习惯都可能左右创造力。

向弟弟妹妹学习

把跑了的创造力“抓回来”

只有创造力才能保证孩子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专家认为,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幼教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当你发现自己开始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的时候,可以试着回头看看,是不是能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到些什么。”

天马行空——入学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孩子可能很快被纳入成人的思维体系,学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但幼儿园的小朋友思维没有定形,具有天生的自由易塑的个性,因此他们的想象常常无边无际。学习去放松自己,仿佛回到童年„„运用已经增强了的理性思维能力,把无意识的奇思妙想升华为有意识的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的成长。

唱歌跳舞——美国的专业幼儿早期教育顾问艾夫琳·彼得森认为,艺术生活最有助于增

强孩子的创造力,因为艺术活动中充满了创造。唱歌、跳舞、绘画、玩泥巴„„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有声有色”,是创造力萌发的最佳土壤。

做手工、玩玩具——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剪纸、撕纸,其实这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给予了孩子无限的创造空间。”此外,小朋友们的各种玩具和书籍比起来也更容易让孩子放松、快乐,而“好心情”也是萌发创造的力量。

专家意见

“五部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专家认为,“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尖子人才,更缺乏一流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在竞争激烈的资讯社会里,不创新,就落后,就死亡。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保证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黄金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惠健认为,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都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体现。专家表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一起努力,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五部曲”下工夫:

1.唤起创造的力量——广州“心智源”教育中心主任刘中良认为,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孩子创造的信心,唤起创造的力量。

2.创设开放宽松的环境——美国幼儿早教顾问艾夫琳·彼得森指出,创造力并不是一个思考和动手的过程,是一种接近生活的特殊方法。“要培养起孩子的创造力,主要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你跟孩子一起做的事。”

3.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可以从鼓励孩子申请“专利”开始,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树立更多的自信心。专家还提醒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尽量挖掘自己的潜力。

4.培养“多解”思维方式——所谓“多解”的思维方式是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用一个答案、一种方法实现,而是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全方位地、多层次地思考,更灵活、变通地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

5.“创意”也要多训练——专家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孩子利用“找错法”、“重新组合法”等方式打破常规。专家认为,剪纸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

有不一样的发现

篇11: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体来说,美国小学共设有八大课程,分别是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健康卫生、艺术、音乐和体育。六个年级课程的设置几乎一样,只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有所加深和拓宽。由此可见,其艺术类功课要比中国丰富得多。

笔者以为,算术语文固然重要,但艺术熏陶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艺术想象又与创造发明大有关联。同样是绘画涂抹,中美学校的教学也有不同之处。在中国小学,老师通常会拿出绘画样本让全班同学临摹。谁模仿得最逼真,谁的得分就最高。

在美国小学,你几乎看不到全班学生都画同一个大熊猫。与此相反,老师会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比如在绘画课上,老师告诉学生:来,你们都画一个外星人吧。最后的结果是,老师收到了几十个完全不一样的外星人图片。无所谓标准答案,更谈不上模仿得是否逼真,只要是用心设计外星人的孩子们,最后都得了高分。

除了绘画课,美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非常值得称道。美国小学生到了三年级,人人都要选修一门乐器。然后,这些孩子要参加学校的乐队。每逢节日或者学年结束时,乐队都要上台作汇报演出。

到了初中和高中,这门乐器会跟着孩子们一起升学。在中国选修乐器的孩子肯定大有人在,但在中国小学里,高质量的音乐普及教育确实不如美国。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总体缺陷,无疑会影响中国孩子的想象力。也许有人会不解,音乐和想象力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

创造美妙的音乐,一定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失聪后的贝多芬,他后期的创作被认为是“超越了以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及的最高领域翱翔”。

2 、课堂实践五花八门

在国内上学时听说过一句话,叫“实践出真知”。在我看来,美国学校可谓把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美国中小学几乎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外出远足(field trip)。距离有远有近,内容却极其丰富多彩。

也许你会好奇,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重视艺术教育,美国学校就没有什么其他新花样了吗?当然有,与创造最直接的相关教育就是科学研究。美国中小学每年至少会举办一次科学节(Science fair)。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科学节的比赛。这种比赛选题非常随意,没有标准命题,孩子们对什么拿手,对什么感兴趣,就拿什么课题去报名 来试试身手。

一位朋友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据朋友介绍,女儿的班主任创意无限,在班上开办了“银行”和“自由贸易市场”。孩子们可在课间休息时出售自己手工制作的小商品,当然是用本班“银行”发行的假钞买卖。

有的孩子会做宣传甚至强行推销,就生意火爆;有的孩子比较低调,东西好却卖不动。同学之间还不断发生畅销商品的“盗版侵权”纠纷。为了应对,好朋友间还自发组成合作伙伴及上下线销售网络,俨然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格局可谓现实市场销售的缩微版。

3 、家长通融,实践宽松

上一篇:200字读书笔记大全下一篇:红楼梦的人物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