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2024-06-05

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精选7篇)

篇1: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作业

一、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不多于700字。

答: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可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内容。前者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工业布局;后者指厂址的选择理论。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经过反复推导,确定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他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

①运输区位法则。假定铁路是唯一的运输手段,以吨公里之大小计算运费。得出运输区位法则的一般规律: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原料产地;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原料指数近似为1时,生产地设于原料地或消费地皆可。几乎完全根据原料指数确定工业区位。

②劳动区位法则。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点吸引到劳动费用最低的地点。原则上只有当单位产品劳动费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时,工厂才能从运费最小点移向劳动供给地。他设计了等费线理论:以运费最小地点为中心,向四外延伸,每吨产品运费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为等费线。而运费增加额与劳动节约额等同的相切线为决定等费线,决定区位的改变。

③集聚(分散)区位法则,分散和集聚是相反方向的吸引力,将工厂从运费最小点引向集聚地区或分散地区。如果集聚(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工业企业从运输费用最小点迁出而增加的运费额,企业可以进行集聚或分散移动。具体推算方法也可利用等费线理论。二、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关系及其制定原则,不多于800字。

答:

1、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规划的区别在于其所处的高度和层次不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宏观的整体的筹划,区域经济规划则是战略思想的细化和转向落实的阶段。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把带有前瞻性的、关系到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纲领性设想和谋划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而把实现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称为区域经济规划,它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的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

2、区域经济规划制订中应遵循的原则

①发挥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区域规划最基本的原则。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经济基础、文化习俗诸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自然

条件和资源丰度的差异性,构成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生产要素、需求水平和产品价格等的差异性,同时也构成劳动地域分工的互补性,这是由劳动地域分工原理所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才能最充分地利用区域条件,发展各种产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②兼顾全局原则。区域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区域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因此,规划中要以区域整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一般与重点、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生活与生产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坚持全局原则,才有可能使各类规划与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始终如一地贯彻战略指导思想。

③效益原则。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部门或区域的经济效益。通过规划,合理地布局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在相同投入下,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仅仅是经济效益是不够的,区域规划应当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使区域能够长期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论文。运用区域经济学的某一原理,分析你所在某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

要求:1.具体题目自拟(结合实际,最大写到蒙东地区)。2.反映现状的资料用2013年以来的数据。3.不少于4000字。

内蒙古农牧业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农牧业非公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牧业私营企业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私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成效也较明显,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发展中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农牧业私营企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私营企业总体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2011年,私营企业数量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89%、15.02%、80.09%,农牧业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不足5%;在2010年我区民营企业100强中,仅有5家企业属于第一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资产总额占比均低于1%;农牧业私营企业品牌建设薄弱,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粮油、马铃薯、果蔬、肉类、特色等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

2.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加销脱节

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多为单纯的买卖关系,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实惠还不多;尚未真正形成供需对接、利益共享的局面。

3.投入机制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畅

近年来,我区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突破口,作为农牧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伴随着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非公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非公企业已经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体,成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区农牧业非公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发展中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私营企业总量不多、规模不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水平、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农牧区个体经营总量不足、比例不高。当前,要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农牧业非公经济发展,深刻认识农牧业非公经济存在问题,化解矛盾、规避风险,引导农牧业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资金短缺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农牧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资金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农牧民合作组织

从整体看,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水平、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专业社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对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合作经济知识

由于宣传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够,少数干部和农牧民对合作社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思考不多、行动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许多基层干部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了解,甚至连概念都觉得陌生。部分农民习惯于—家—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协作意识比较淡薄,对合作经营不放心、不积极。

2.服务层次较低,合作空间较窄

目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服务功能较弱、合作层次不高、合作基础不牢固、合作空间较窄的问题。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社数量不多。大多数合作社主要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或农产品销售中介等层次的服务,以合作社自身的经济实体开展储运、深加工、营销合作的较少。2012年,全区参与深加工合作社仅有437户,不到合作社总量的2%。一些合作社与农民的联系不够紧密,有的农牧民只接受服务,不服从管理。合作社间也缺乏联合与协作,市场开拓能力有限,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3.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合作机制脆弱

一是经营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据自治区工商部门统计,2011年底全区15679家合作社中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合作社仅105家,不足1%。带动非成员农牧户只有44.3万户,仅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11%。二是合作社规范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合作社成立后,经营能力弱,为成员服务能力低;有的合作社不按章程操作,财务管理、民主管理、收益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合作社服务组织结构松散,与农牧民联系的紧密度低,一些入社的农牧民只想“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4.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度较大

合作社普遍感到资金不足,贷款难、融资难,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农牧业信贷风险较大,而绝大多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门槛低,通常注册资金只有几万到几十万元,集体资产规模小,自身实力较弱,缺少有效抵押,财务管理不规范,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动性不高;政策性银行虽然同意给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但真正落实起来也比较困难;信用联社的贷款政策相对较为宽松,但贷款周期短、授信额度低、利率较高,难以满足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需求。

5.合作社主管部门不明确

由于《合作社法》没有明确规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工商部门只接受注册,并不进行年检,导致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无人管,有了利益众人争。应该尽快明确农牧业部门的主管地位和指导扶持职责。

6.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弱,资金短缺的问题。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等服务面临很大困难,绝大多数合作社运行还十分艰难。尽管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和促进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部门也出台了支持合作社的相关文件,但缺乏合力,真正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与大多数省市(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7.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这是当前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瓶颈,尤其农牧民自办的合作社牵头人大多是种养大户,他们的文化程度、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市场意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此外,不少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合作理念不强,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三)农牧业个体经营

1.农牧区个体经营总量不足

截至2011年底,全区实有个体工商户达到85.18万户,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69.10万户,农牧区个体工商户16.08万户,农牧区个体工商户仅占总户数的18.9%,为城镇个体工商户的23%。从增量看,2009-2011年,全区城镇个体工商户增加了13.06万户,平均增速达7%,而农牧区个体工商户仅增加了2.74万户,平均增速为6%,增速低于城镇个体工商户一个百分点。

2.农牧业个体经营占三次产业比例少

从个体经营产业结构看,2011年,个体工商业数量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为0.76%、4.65%、94.59%,农牧业个体经营占总的个体经营不足1%。2011年底,全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80.57万户,从事第一产业个体工商户6504户。部分农牧业个体经营生存周期短,淘汰率较高。从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量来看,2011年全年新登记从事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20.03万户,新登记从事第—产业个体工商户达2276户。差距可见一斑。

3.农牧业个体经营吸纳劳动力仍显不足

2011年全区个体工商业从业人数为165.91万人,其中城镇个体从业人数为137.33万人,占个体工商业总从业人数的82.8%,占城镇人口比例的9.77%;而农牧区个体从业人数为28.58万人,占个体工商业总从业人数的17.2%,占农村人口比例的2.65%。城镇个体从业人数为农牧区个体从业人数的4.8倍。

二、加快农牧业非公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金融支持

1努力构建多元化农牧区金融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农牧区金融组织体系,为新农村(牧区)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继续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将农业银行的业务重心定位于县域经济,发挥其支持农牧业的传统优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农牧区设立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牧区金融机构。

2.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将内蒙古县支行纳入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覆盖范围

尤其是对涉农贷款投放较多的县支行执行比农业银行低2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试点的通知》(银发[2012]207号),争取将内蒙古列入试点,将支农再贷款的对象由现行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拓宽到设立在市区的涉农贷款占其各项贷款比例不低于70%的上述四类机构。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作用。

3.寻求财政与金融资金合力支农的契合点

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应明确责任范围,国家财政应将现有的支农资金划出一部分作为农牧区贷款贴息资金、担保基金、支农风险基金,通过对农牧户贷款进行贴息等加以扶持,撬动商业金融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地方财政应加强对农牧业的专项补贴资金的投入。

(二)人才保障

要加大农牧民培训,积极开展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农村新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村牧区劳动者素质。整合“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和现有培训资源,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嘎查村民自治组织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及种养专业大户培训,增强带领农牧民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组织引领力。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的农牧民回乡创业。

(三)科技支撑

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支牧的投入强度,突出加大对农牧业科技的支持力度,突出农牧业科技创新重点,优化农牧业科技支出结构。围绕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着力突破农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安全农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着力支持突破农牧业技术瓶颈,在玉米、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良种和牧草、动物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进方面,在节水灌溉、农牧机装备、设施和精准农牧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四)加强指导

加强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和指导,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重点解决肉羊、肉牛和马铃薯等产业的资源整合、行业标准、品牌建设等问题。组织开展产学研技术对接与推广和银企对接活动,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抓好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为农牧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构建企业与基地合作组织、农牧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转移带动能力,拓展农牧民增收空间。

篇2: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

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

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篇3:铅酸蓄电池工业清洁生产简述

1 中国铅酸蓄电池厂三废治理状况

铅酸蓄电池中对环境有污染作用的物质主要是废弃的铅渣或者是铅形成的粉尘, 随着数量的增多, 就会在空气中凝结形成酸雾, 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对这些废酸进行处理的话, 不仅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此外, 人体吸入了大量的铅会引发各种身体疾病, 危害人们的健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指导废电池污染防治工作, 2003年10月9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发文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 (厅) 、计委、经贸委 (经委) 、建设厅、科技厅、外经贸委 (厅) (环发[2003]163号) , 批准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该技术政策作为指导性文件,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该技术政策适用于废电池的分类、收集、运输、综合利用、贮存和处理处置等全过程污染防治的技术选择, 指导相应设施的规划、立项、选址、施工、运营和管理, 引导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调查显示, 我国有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增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资金来增强保护环境的力度, 企业内部也已经开始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制度的方式来提高内部人员的环保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对生产技术做出相应的改进。例如, 江苏双登电源集团作为我国最早在铅加工过程中使用高压静电除尘的企业, 对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会形成铅烟的工序设置除尘系统, 其废物排放指标完全符合当地环境部门的规定标准, 对于生产中产生的废水, 该企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建立了相对比较现金的污水处理系统, 保证污水排放符合规定标准。

当前, 大多数人都认为铅酸蓄电池生产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 对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入该行业的门槛比较低, 某些地区为了促进地方经济, 实行盲目的粗放型的发展, 这就导致该行业局部地区快速发展, 但是其发展方向是畸形的, 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作用。

2 国外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环保先进技术和法规

当前, 国外对废弃的铅蓄电池回收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一个是当地政府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专门的铅废物回收站或者是专门的回收公司, 收集一定量之后就直接运往再生铅厂回收利用;一个是铅蓄电池厂在授权的情况下成立专门的回收公司直接对铅蓄电池回收声场;一个是铅蓄电池生产负责人通过网络组织回收。下面, 我就对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铅蓄电池回收方面进行阐述, 希望能够对我国的铅蓄电池清洁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2.1 美国

相比而言, 美国的铅蓄电池工业技术是十分发达的, 在蓄电池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建立了科学的蓄电池回收体系, 例如East Penn公司, 投资八千万建立了可以处理八万吨旧电池的体系, 具体过程就是把废旧电池通过传送带运输到巨型粉碎机内, 通过水洗法使电池内部的铅沉淀并通过水流带带走酸液, 然后在进行相关处理。

在美国有很多家的废旧电池回收公司, 这些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回收废旧蓄电池, 而还有一些城市清扫公司也连带着回收电池。在众多的电池回收企业中要数美国的可充电电池回收公司, 该公司属于非盈利企业, 主要就是从保护环境出发, 其主要是依靠全国二百多家电池生产企业的赞助, 定期的把回收的电池运送到回收公司, 整个过程都由环境监督部门监管。

2.2 欧洲

欧盟于1991年颁布了一个指导性法案 (91/157/EEC导则) , 对各成员国的电池设计生产和标识指出了要求。德国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废物处理法》, 其中列有对含危险废物的干电池和蓄电池的处理规定;1998年4月又颁布了《废干电池及蓄电池回收处理法令》, 这些法规中对电池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提出了要求。1982年初, 意大利Engitec研发公司[5]开发和建立了CX自动化蓄电池破碎和回收系统, 为了适应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 现已设计出第三代系统, 它比传统的蓄电池破碎回收流程提高了工厂的产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该系统被公认为处理废启动-照明-点火 (SLI) 铅酸蓄电池和废工业铅酸蓄电池, 从中生产铅合金和粗铅的最佳技术。其二氧化硫和颗粒排放、工作场地空气质量及噪音、废物处理均达标, 见铅酸蓄电池的完全回收与无污染流程。

2.3 日本

相比来看, 日本这个国家的资源十分短缺, 为了能够保证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加注重对铅的回收利用。综合来看, 日本对废旧电池回收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是按照分类进行回收, 委托相关公司对其再生,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 不断完善配套管理。

同样, 在日本也存在着很多的废旧电池回收组织, 其中最大的组织就是位于北海道的野村兴产株式会社, 该组织每年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回收废旧电池达一万三千吨, 占全国废旧电池总量的百分之二十, 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三都是依靠民间环抱组织收集, 另外的百分之七则是依靠电池生产厂家来收集, 这个组织已经收到了日本电池产业的大力支持。除了这个组织之外, 日本各地的学校、社会团体、居民自觉从事的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 政府也鼓励这种环保行为。

我们从总体上来看日本当前建立的废旧铅蓄电池管理体系, 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应该有所了解,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个是废旧电池的数量不断增加, 一个是日本对国内和国外电池价格执行双重标准, 还有一个是废旧电池出口量不断增加, 这些不仅使废旧电池流入到国外, 而且这也是违反日本法律的。

3 我国铅酸蓄电池企业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和管理展望

北京世纪千网电池技术有限公司的水平电池技术, 就是应用先进的复合材料技术, 采用现代清洁化生产工艺, 对传统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的又一次革命.是世界先进的二次电池技术之一。

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利用废旧铅酸电池, 我们应该根据该种电池自身的特点, 找到应该解决的关键, 这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回收利用, 而且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能否解决好该问题也成为了关系到铝酸电池的生死存亡。生产铝酸电池的生产厂家应该本着“谁生产, 谁治理”的原则,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处理工艺, 对那些影响环境的污染物质进行严格控制, 对那些有能力处理好废旧电池的企业, 应该进行统一管理, 政府在政策上给出一定的保护, 鼓励各地区铝酸生产企业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技术;当地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相关知识, 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执法, 实现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如何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工业实现清洁生产是当前实现这项政策的重要方面, 能够有效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清洁生产的相关内容, 并对国外相关方面的技术进行阐述, 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的发展。

篇4: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摘要:一个优秀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作品,一定要满足运输、设备安置等方面的生产要求,同时还要能够供应舒适的劳动客观环境。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对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工业建筑钢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注意问题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各方面的收益和发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巨大的改变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我国的工业建筑方面的提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工业建筑的长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很多问题,对以前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产生了动摇,并且对我国的经济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注意这些问题。

二、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基

工业建筑是一项投资大、占地面积广、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工程,所以在进行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选用多种类型的地基。从工业结构设计的方面来看,混凝土标号需要与结构耐久性要求相吻合,通常情况下,采用C30。同时地基配筋最好能够降低配筋率,条基接触位置的钢筋设置一定要有详细的工程图,对于条基交叉部位的基底面积只能够单独使用,坚决不能反复使用。再次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由于砌体结构局部墙体具有强大的集中荷载,所以需要依据相关准求来满足大地基的标准。除此之外,需特别关注的问题是,柱下条形基础,假设基础的翼缘板选用的是缓坡形式,则一定要注意坡角不能太陡,否则会降低工程施工工艺效果。

2、梁和板件的合理设计

由于工业建筑受载非常大,这样为了确保其强度方面的准求,通常会将梁柱截面面积设计的会大一些,钢筋比较粗密,从而就会给工程施工造成较大的难度。同时一些设计者为能够掌控截面高度,通常会把配筋率提升2.5%,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非常难以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假设钢筋分布太密集的话,那么在梁柱节点的位置,混凝土就不能够进行密实的浇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钢筋出现移位的现象,为工程施工留下巨大的安全问题。再次,在设计过程中,一定先要想到提升截面高度,降低钢筋率,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便于施工,争取不要让梁柱交接部位有大梁钢筋堆积的状况出现;为不存在特殊荷载的状况下,配筋率通常要低于1.7%,这样对梁结构塑型有着很好的效果,从而就提升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

通常情况下,挑梁自重的总荷载很小,所以将其做成变截面对自重减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为此争取把挑梁做成等截面的样式。同时在对挑梁钢筋率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预留适合的安全系数,砌体结构挑梁深入墙体的长度需满足结构设计方面的要求,并且要对抗倾翻临界条件进行有关计算。

对于过梁的设计需要严格的遵循有关标准图纸来选择使用,但是在施工图纸中一定要明确标出所选择使用的具体方法。假设门窗洞口比较大的话或者是作用力比较集中的情况下,过梁的设计可以按标准图选用,但要在施工图中特别标明选用方法和具体图号需要经过详细的计算来检验过量的受力程度。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争取能够把过梁与圈梁进行综合浇筑,这样对工程施工抗震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效果。

目前现浇板配筋大多使用的是软件自动生成技术,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速度,避免错误问题的出现。在对配筋率进行有关计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下塑性变形重的分布情况,把板筋上的筋应力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在对砌体结构板件进行配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支撑外墙的板筋不要太大,不然肯定会对砖墙造成强大的附加弯矩。

3、柱形件的设计

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当中,轴向受力构件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在选择使用的柱截面的时候,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可以选择使用钢管混凝土柱或者型钢格构柱。同时考虑到性价比问题,在施工工艺能够满足的前提下可以增加纵向系杆,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厂房柱平面以外的计算长度。

支撑杆件结构设计往往会是单拉杆,或者是一拉一压杆件的组合方式。但是需要在实际的施工作业当中依据受力情况及杆件的长短度来对其进行挑选使用。单杆设计当下属于常常选用的一种,但前后杆件之间不可以设置缀条,这种方式会很方便的进行中间穿行管道、楼梯和参观走廊的。

4、楼梯的设计

在工业建筑结构当中,生活区建筑物大都选用的是板式结构,这样既能够达到一定的外形美观的效果,又便于进行施工。但是需要在梯梁与梯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高度,特别是在建筑的入口区域。梯段高度差小于等于20cm,预防绊倒。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部筋应拉通,并且要跟梯段板配筋要密切配合,如果有特殊情况存在,就要在施工图纸上明确的标出,以便于加大反拱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段梯板的基础需要考虑其沉降问题,需要的时候要设置梯梁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

5、预埋件的合理埋设

工业建筑结构是一个承载体,除了需要各种安装设备以外,还需许多的预埋件。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而一些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有遗漏了对楼梯埋件,需要及时的进行现场补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将增加施工成本。在进行技术交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企业说明具体的埋件要求,埋件一定要承受一定的负载。工业建筑结构在进行安装埋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是不是有滑膜导致埋件产生了位移情况,避免给安装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工业建筑钢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工业建筑结构当中,钢结构是非常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钢结构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工艺性能,这样有利于施工及今后检修工作的开展。比如在工程设计当中,选择使用轻型门钢结构设计,在施工现场装配的过程中,最下端的螺栓没有预留足够的扳手空间,避免力矩扳手没有办法安全运用。如果设计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考虑,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或者选用其他的连接方式,那么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在钢结构设计当中节点构造设计是非常关键的,杆件设计与节点设计是钢结构设计的两方面重要性内容。节点结构设计将直接影响着钢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节点设计一定要达到构造简单、传力可靠、受力明确、工艺性良好的等方面的要求。节点连接设计争取设定10%—15%的安全系数。对于构件应力小的情况,连接焊缝长度一般要高于120mm。在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工作当中,上述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要随意的增加杆件截面,避免对节点结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在开展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当中,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耐久性及實用性是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性准则,为此就要求设计工作者需严格的按照有关的设计规章制度来工作,详细的了解施工工艺顺序,全方位的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优化,最终达到建筑技术经济性能的有效统一。与此同时,结构设计者要抓住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断的去探究新技术、新设计方法,来提升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创造出新颖、高质量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魏保敏.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体会[J].《山西建筑》-2011年14期-.

[2]宋辉.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及模型应用[J].工业建筑资讯,2013(9).

[3]黄永豪.论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体会[J].《房地产导刊》-2013年9期-

篇5:简述城市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论文

2.1认清我国的特殊国情,不可盲目照搬西方成功的城市化发展模型,这是协调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且我国因为特殊的国情,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了特殊的一面,所以盲目照搬西方现成的城市化发展模型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协调好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必须认清我国现今特定的历史环境,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政策。

2.2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劳动者积累财富,提高了劳动者的购买力,大量农民劳动者脱离农民身份,转为城市人口,这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购买力的提升会扩大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这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所以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如能正确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坚持科学发展观点正确方针,不可只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与工业规模,要遵循城市化的客观发展规律。城市化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城市周边的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不能急于扩大城市规模而无规划、盲目的扩张城市规模,这不仅会导致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也会导致耕用土地的浪费。工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不可以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片面发展工业规模,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在发展城市和壮大工业的时候,要正确制定方针政策,不可片面要求规模,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和工业。

2.4正确发展第三产业,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能源与资源有较小的要求,同时又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城市化与工业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合理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调节工业壮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篇6: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一位年过六旬的摄影家,选择了这么一个可爱的意象,形容自己几乎同龄的妻子,这种甜度有点让人羡慕。

在摄影中偶遇

说这话的阿历克斯是在摄影界已经功成名就的马格南摄影师,这位1952年出生于旧金山的摄影家年少时成绩优异,曾在哈佛大学就读历史与文学专业;1976年,24岁时加入马格南图片社,再后来,他的街头摄影作品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了。

1979年,阿历克斯开始拍摄彩色照片,主要精力集中在街头摄影,他凭借作品中斑斓而恰到好处的色彩,层次丰富的构图在这个行业中声名鹊起。光线,色彩,角度,都是他手中随意捏来捏去的元素,想象力总是让它们迸发出充满惊喜的火花。

阿历克斯的妻子丽贝卡,说自己最喜欢的也正是丈夫照片中浓郁的色彩,深沉的阴影和复杂而有序的构图。“这有点像这个世界,也有点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角色是丈夫、妻子,孩子的父亲、母亲,生活复杂,有层次,却乱中有序。”

阿历克斯于1988年,与这只“娇美的小鸟”丽贝卡在一场摄影活动中相遇。那阵他们都生活在纽约,之后作为好朋友相处了7年,“我们1995年才尝试约会,1999年,我们决定结婚。那时我们已经认识对方11年了。”

“丽贝卡是位温暖的女性,她心地柔软而善良,教课的时候深受学生的喜欢,最重要的是,她有世界上最迷人的微笑。”

“阿历克斯很擅长社交,简直是活力四射。”

起先,丽贝卡的职业角色是一位诗人和老师,不过她与生俱来的敏感让她在影像表达上也颇有成就。与阿历克斯每天截取街头切片不同,丽贝卡十几年一直在思考人与自然世界的内在关系。她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然后在15岁时移居到美国南达科他州。“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美国西部天空的颜色,透过我父亲的那辆克莱斯勒300型汽车的后玻璃窗,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特殊的蓝色,无边无际,仿佛在向我这个‘白日梦想家’耳边低语着什么,我想这场景是我日后能成为彩色摄影师重要的一个诱因。”

在完成南达科他州大学诗歌专业的学习后,丽贝卡觉得学校严格而系统的诗歌训练束缚了她的双脚,“我发现诗歌不能容纳我所好奇的世界,于是我买了台相机,带好护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旅行,希望能积累些‘视觉素材’,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爱上了摄影。我仅在美国和西雅图上过一些短期的摄影课,但我觉得自己有‘顿悟’的本领。”自从发现摄影能将她从诗歌中获得的想象视觉化之后,她的职业身份再添一笔——职业摄影师,到目前为止她出版了五本摄影画册,作品被不少美术馆所收藏。

两块紧密的拼图

当将同一个问题问向两人时,这对摄影师夫妇都会不约而同地强调对方互补的一点,无论是性格上、创作上、抑或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差异,有的夫妻会将之视为需要争辩说服的情感错题,而阿历克斯说他们更愿意珍视这种差异性,将之视为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营养成分。接受对方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让他们确认所爱的正是对方的独特内在,而非面具,而非形式。

不过丽贝卡也承认,虽然他们的生活大部分像是“完美拼合的两块拼图”,有时也会遇到矛盾,而他们默契的处理方式是沟通再沟通。“谢天谢地,我俩都是有幽默感的人,而且尊重对方,这是解决问题的要诀。”

阿历克斯和丽贝卡会一起在家做些编辑工作,有时也会一道设计图书,或者做些印制工作。丽贝卡笑称,阿历克斯会像跳水一样进入工作状态,而自己要慢得多。但一起工作,不可避免地会让自己的风格影响到对方。阿历克斯说:“其实,只要我们生活在一起,就会影响对方,这是非常深层次的,或许发生在潜意识里。但作为艺术家,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会影响到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创作。我们也会注意保持独立性,比如有一些拍摄方式,或者拍摄场景,如果我意识到‘这就是典型的丽贝卡风格嘛’,就会尽量避免它。”

因此,作为各自独立的摄影师,即使是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他们也很少会一起去拍摄。“不过干完活的晚上,我俩在吃饭时会聊聊白天都拍了些什么,有好玩的事情会跟对方分享,有时也建议对方去拍,只是不会一起去拍。不过,我们会一起完成编辑。”阿历克斯说。丽贝卡也这样解释他们亦分亦合的状态,“有时我们会一起旅行,有时我们分开旅行。有时一起完成一个项目,有时我们各自专注自己的项目,独立和交织,在创作关系中都很重要。” 同时,他们并不认为在合作中,“性别特质”会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不觉得有所谓的男性视角,女性视角。”阿历克斯说,“作为个体,我们都会有更多维度的人的视角。”

合作记忆之城

阿历克斯的创作跳脱而直接,丽贝卡则安静而沉思,翻开他们最新合作的摄影集《记忆之城》(Memory City),里面两种风格交织出现,相得益彰。

这并非夫妇两人的首次合作。

第一次的合作地点是有些神秘的国度,古巴。2009年,阿历克斯与丽贝卡一起前往古巴拍摄,并将两个人的照片编辑在一起,完成了《紫色小岛》(Violet Isle)摄影集。在这本书中,阿历克斯活跃在街头,关注充满细节的街头影像,玩转光怪陆离的色彩;丽贝卡则迷恋当地独特的动物,从古怪的私人小型动物园,到巷口天空中飞过的鸽子,像堂吉诃德一样将它们一一收在镜头中。摄影集结合了两个人独立的视觉探索方式,和两种迥然不同的见地与趣味,展示出一片充满活力而又脆弱的土地。

“一起创作《紫色小岛》,让我们很兴奋,惊喜。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考虑过一起合作,去帮助对方完成作品。通过这次尝试,两种风格交织,为画册、展览都拓宽了空间。那一刻,我们意识到,与人生的另一半一起创作,非常特别。”阿历克斯说。

“经过那次有趣的拍摄,我和阿历克斯商量,如果以后能在美国进行一次合作拍摄就好了。与古巴那次误打误撞才合作的情形不同,‘记忆之城’这个项目,我们一开始就有所设计。”

“记忆之城”项目,是夫妇两人受马格南同事邀请完成的一个专题,前往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市进行两周拍摄。这个地点之所以能打动阿历克斯和丽贝卡,恐怕与这里是柯达公司总部所在地不无关系。柯达公司所打造的影像王国在新世纪后面临溃塌,而阿历克斯和丽贝卡都是柯达胶卷的“忠实客户”,他们用手中残存的胶卷来记录这座城市的故事,以及柯达的痕迹。

在罗彻斯特,阿历克斯和丽贝卡不停地与人交谈,他们中不少人曾在柯达公司工作,“有一天,我正拍摄一些等车的人,一个男人转过头看着我的数码徕卡相机说,‘你知道吗?这个相机的传感器是我研发的。’”在拍摄过程中,类似的经历都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阿历克斯拿出了他最后一卷黑白胶片,塞进相机,这也是他使用了三十多年的胶片。柯达公司在2009年停止生产胶片后,阿历克斯不得不全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

“罗彻斯特也是非常迷人的地方,它的精神气质比我们设想的要复杂;丽贝卡也喜欢这里,因为很多她喜欢的诗人,John Ashbery、Marie Howe等都居住生活在这里。”阿历克斯回忆说。

或许这次合作不仅仅是夫妻各自的城市探险,也是一起对罗彻斯特这个影像世界的城市地标进行一次致敬。

在采访最后,两个人在同一个问题的回答中,都感谢了对方。

篇7:韦伯:浪漫音乐的色彩高手

韦伯的人生短暂得令人唏嘘。然而在他不长的岁月中,他扮演了少年天才、歌剧导演、一座奢华房产的管理人、企业家、小说家、批评家等众多角色——哦,当然,还有作曲家!事实上,他的作曲总能取得成功,凭借着非凡的创造力,他成为了对德国浪漫主义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之一。

韦伯的父亲弗兰茨·安东是一位向往贵族生活的军官。在卡尔·玛利亚出生后不久,他被军队开除,于是转而投身剧院经理人的行当。因而,卡尔·玛利亚孩童时期的大量时间都穿行在剧院后台或是跟随父亲进行其他漫无目的的冒险。这种巡游的生活状态伴随着他,似乎令他心中也无法安宁。事实上,这一生,他从未真正在某处安顿定居。

老韦伯本人是一位不错的音乐家,他希望卡尔·玛利亚能成为又一个音乐神童,就像他的姻亲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那样(莫扎特的妻子是老韦伯的哥哥之女)。确实,身为作曲家的莫扎特是老韦伯心中的理想——莫扎特是个聪慧的孩子,对很多学科都感兴趣,四岁之前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

韦伯的母亲、歌手布雷纳(Genovefa Brenner)于1798年去世。之后韦伯前往萨尔茨堡,在米歇尔·海顿(Michael Haydn)麾下担任一名唱诗班歌手。在他歌唱天赋被进一步发掘出之后,他又去了慕尼黑。用吉他自弹自唱是他众多社交才艺之一,这使他无论走到何处都能广受欢迎。十二岁时,韦伯出版了一组钢琴变奏曲,在阿罗斯·塞尼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平板印刷术发明者)的指导下,韦伯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后来韦伯一家搬到弗莱堡希望从事平板印刷。在弗莱堡,韦伯的歌剧《森林少女》被搬上舞台并获得成功,之后这部歌剧还在布拉格、圣彼得堡等地上演。在随后的1803年,韦伯又创作了一部歌剧《彼得·施摩尔和他的邻居们》(Peter Schmoll and his Neighbours)。

韦伯少年天才的成长之路随着他的巡游生活一起继续。回到奥地利后,韦伯在维也纳跟随作曲家沃格勒(Georg Joseph Vogler)学习,后者对韦伯的才能惊为天人,进而推荐时年仅十七岁的韦伯担任布雷斯劳(位于今日的波兰境内)一座剧院的音乐总监。韦伯雄心勃勃地接受了新职位,然而当地人对韦伯的改革意愿并不买账。与此同时,韦伯自己的身体状况也颇为糟糕——他因误饮了一瓶他父亲储存着用来做平板印刷的硝酸而抱病两个月,嗓音尽毁。当他回到工作岗位时,他发现自己的改革也被腰斩了,韦伯即刻递交了辞呈。

韦伯旅途的下一站是德国南部。他接受了符腾堡的欧根公爵提供的音乐监督(music intendant)一职,他的父亲和婶婶也陪同前往。韦伯的两部交响曲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创作的。尽管韦伯后来十分仰慕贝多芬,并且演奏了大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但韦伯曾对贝多芬的第三、第四交响曲撰写过负面评价,而韦伯自己的交响曲里也完全没有受贝多芬影响的痕迹,这或许解释了韦伯的交响曲不常被演奏的原因。然而他的交响曲是有力、迷人、充满活力的,它们的主题很新鲜,节奏往往是怪异的,配器富有想象力。

多变而诡谲的节奏也是韦伯钢琴作品的一大特征——尤其是钢琴奏鸣曲的谐谑曲乐章,给人一种似乎这位作曲家实在太快乐而不愿冒险从中捣乱的印象。这些钢琴奏鸣曲非常出色却不好应付,甚至还需要演奏者拥有一双大手。或许是这些原因,它们不常被演奏,但事实上却是非常重要的作品。除了钢琴协奏曲,韦伯的《F小调音乐会小品》也是一首有影响力的作品——门德尔松就经常演奏这首曲子,并且他早年的一首为钢琴和乐队而写的作品也模仿了韦伯作品恰似歌剧的戏剧性效果。门德尔松、舒曼和李斯特都遵循了《音乐会小品》的单乐章分段式结构,甚至连斯特拉文斯基也明显受其影响。

1807年,由于拿破仑战争的缘故,欧根公爵不得不让韦伯离开。韦伯搬去了斯图加特,成为了公爵的兄弟路德维希的秘书。那里的王朝生活堕落不堪,臭名昭著。在那里,韦伯的一项日常任务便是向欧根公爵的另一位兄弟符腾堡国王汇报路德维希的财政窘境。有一次,愤怒的国王严厉地斥责韦伯,这直接导致作曲家此后被逼得用恶作剧施以报复,这也是韦伯最“声名狼藉”的事件之一:走廊里的一个老妇人询问韦伯洗衣房在哪里,韦伯指着自己刚刚离开的那间房间告诉老妇人,皇家的洗衣女工们都在房间里——那间房间是国王的,而国王极度厌恶年长的妇人,因此勃然大怒。

韦伯最伟大的歌剧《魔弹射手》的最初构想正是诞生于这一时期,但是这个想法最初被放到了一边,韦伯优先考虑的是《阿布·哈桑》(Abu Hassan)这部融入东方风情的独幕歌剧,其中有些部分令人想起莫扎特的《后宫诱逃》。韦伯在他1809年的戏剧配乐《图兰朵》里已经使用了一首来自中国的旋律,并且他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使用原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而不是精心的模仿,东方主义对浪漫派总是充满吸引力。之后不久,韦伯便与德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天才作家霍夫曼(ETA Hoffmann)相遇了。

十九世纪头十年,韦伯新结识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单簧管演奏家海因里希·贝尔曼(Heinrich Baermann),多亏了后者,我们才得以拥有如今单簧管保留曲目里最重要的作品,其中包括韦伯的单簧管小协奏曲、两首单簧管协奏曲、一首单簧管五重奏以及体育竞技般的《单簧管与钢琴二重协奏曲》(Grand Duo Concertant)。韦伯对木管乐器有着一种特殊的感觉,他的多首单簧管协奏曲都证明了这一点——管弦乐部分的很多片段都有着性格鲜明的独奏段落。

1813年,韦伯搬到布拉格,担任一座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他在那里着手改革歌剧,同时又自学捷克语,这样他就不会在当地人抱怨他时还蒙在鼓里了。对韦伯而言,和音乐部分同样令他感兴趣的是歌剧的舞台呈现和布景,为此他专门为即将导演的每一部歌剧撰写文章,并且规定每部歌剧的首次排练,演员们都必须通读剧本,从而对戏剧部分了然于心。韦伯的指挥也让所有人印象深刻——他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那类指挥家——他是最早使用指挥棒的指挥之一,而这个小物件曾经吓到了不少演奏员。

在布拉格的工作完成后,韦伯于1816年辞职,再次踏上了旅途。这一次,他被邀请至德累斯顿担任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他担任此职直到生命结束。德累斯顿成为了他正式的家,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娶了歌手卡洛琳·勃兰特(Caroline Brandt)为妻。接下来的三年内,他一边经营歌剧院,一边管理皇家礼拜堂并为之谱写作品,此外;他还在继续创作《魔弹射手》。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个黑暗的故事,关于一场有魔鬼介入的林中射击比赛。歌剧于1821年首演,地点不在德累斯顿,而在柏林。这部歌剧对德国自然和超自然元素的运用唤起了观众的热情,首演大获成功。歌剧中著名的“狼谷”场景被描述为“无可逾越的浪漫主义恐怖故事的典范”。这部作品的影响也是巨大且深远的。歌剧首演后一年,十八岁的瓦格纳前来拜访韦伯,赶上了聆听这部歌剧在德累斯顿的首演。瓦格纳从未忘记过这次经历,并且学着在钢琴上演奏歌剧的序曲,后来还在1844年韦伯的遗体从英国运回德累斯顿的葬礼上发表致辞。

1823年,韦伯的歌剧《欧丽安特》(Euryanthe)在维也纳首演。在这部作品中,韦伯试着改进他从《魔弹射手》中觉察出的不足之处,首先便是取消了所有对白。这两部歌剧都采用了韦伯的主导动机(leitmotif)技巧,这对瓦格纳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尽管瓦格纳被《欧丽安特》的音乐性和戏剧性深深影响,《欧丽安特》却再也未能在歌剧院里复制《魔弹射手》的成功。此时韦伯已经患上肺痨,极度沮丧。

与此同时,在伦敦,《魔弹射手》同时在三家剧院上演,演员查尔斯·肯布尔(Charles Kemble)写信邀请韦伯为科文特花园歌剧院谱写作品。韦伯欣然应允——尽管这违背了医嘱,韦伯接受这一邀约也是为了自己死后,他家人的生活能有足够的保障——此时离他的死期已经不远。他的新作歌剧《奥伯龙》(Oberon)获得了极大成功,和他的前两部作品一样也对后世作曲家影响巨大,特别是门德尔松,他深受《奥伯龙》中对于精灵世界描绘的影响,这都反映在他的《仲夏夜之梦》里了。韦伯为这部作品投入了巨大的努力,这透支了他的健康,最终他客死伦敦。

上一篇:教师专业成长案例下一篇: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课时达标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