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公民民主参与意识问卷调查

2024-07-20

成年公民民主参与意识问卷调查(精选3篇)

篇1:成年公民民主参与意识问卷调查

成年公民民主参与意识问卷调查

性别政治面貌职业

1、您过去主要生活在()

A、农村B、城市

2、您认为民主是()

A、国家应有的政治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D、国民信仰

3、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

A、人民当家做主B、有钱人当家做主C、多数人当家做主

D、广大群众当家做主E、领导者当家做主

4、您是否愿意参加区(县)人民代表的投票选举活动?()

A、非常愿意B、愿意C、不太愿意D、不愿意E、无所谓

5、您会主动检举揭发任何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吗?()

A、会B、不会C、看情况D、其他

6、您之所以不主动揭发党内的违纪现象是因为()

A、揭发了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B、怕打击报复

C、没有机会实行监督D、其他

7、您认为提高公民民主意识最重要的是()

A、法制意识的提高B、公民意识的建立

C、一定的政治素养D、充分的民主参与活动

8、如今网络舆论已成为监督党员干部的重要手段,您赞同这样的监督方式吗?()

A、非常赞同B、基本赞同C、不太赞同D、不赞同E、无所谓

9、您愿意利用网络舆论去监督党内的党员和干部吗?()

A、非常愿意B、愿意C、不太愿意D、不愿意E、无所谓

10、你对增强我国公民民主参与意识有什么建议?

篇2:从精英式民主中反思公民参与

一、精英式民主论

“民主精英主义认为民主政治的实际运作为少数精英所主导, 政治活动是不同精英集团的相互竞争, 争取选民的支持, 政治体系是开放的、流动的;民主政治下的精英承认民主的‘竞赛规则’, 亦忠于民主的价值。”

精英式民主在理论上将统治和治理分离, 这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韦伯的“理性化”和“科层制”, 他对科层制的论述把理论关注点由政治原则性问题转移到政治的技术性问题上。可以从科层制的主要特征像是通过法律或行政规则规范行政机构的权限和职责分权;在固定的等级结构体系, 上级指挥下级, 下级服从上级, 并向上级负责等看出韦伯的科层制的核心是将政治或行政活动进行技术性分解和分工。此时他已经不关心政治统治的原则性问题, 而是更多考虑政治统治如何实现, 如何最有效率实现政治目标, 精英应运而生。

熊彼特认为“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 在这种安排中, 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决定的权力。”可以看出他着重强调民主的工具性, 认为民主就是通过竞争性选举选出统治自己的人, 对民主的定义就是将民主视为一种挑选政治精英的制度、方法。同时达尔也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对政治事务产生重大影响。

民众为什么将治理国家的权力交给精英们呢?“精英治理的合法性依赖精英与大众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这种关系赋予了精英统治的正当性, 也使精英与大众结成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让精英以代理人的角色去帮助民众处理政治经济社会事务, 提高效率, 但也无法保证精英这个代理人不会背叛民众这个委托人。

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什么实行精英政治?一方面是在现代国家, 像古希腊一样实行直接民主基本不可能实现, 原因之一就是公民的总数太大, 也不能实现像卢梭提出的“袖珍式民主共和国”;另一方面可能是有产阶级及其代言人对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蔑视和恐惧, 因为在有产阶级看来民众如果直接参与政治决策, 不但有损他们的利益, 而且使得民主很难驾驭。

中国不具备西方精英主义产生发展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 所以不可能把精英主义完全移植到中国来, 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比如“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权力出现分散化和向下流动的趋势, 专家、技术人员、科学家被补充到精英群体当中, 与原有的权力精英形成了新的精英阶层, 并且专家、技术人员已经逐渐掌握了决策的控制权。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精英主义的变体———专家治国论。”

如今中国的社会分工也不断深化, 使得治理成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 需要专业性的行政人员;我们也可以借鉴多元的精英选拔机制, 让民众不再局限于地域、身份、学历等, 可以通过不违法的任何方式来自由竞争进入精英阶层。

二、以选举为例的参与式民主

参与式民主主张民主必须有广泛的参与, 公民要在政治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都要有广泛的参与, 这样民主才能存在, 而精英式民主却只让精英群体在政治社会生活领域广泛参与, 排斥社会成员大多数的大众。因为缺乏参与, 精英与大众的分野本身就是将大众排斥在政治体系之外, 这是与民主精神背道而驰的。

参与型民主“依赖于一种自治的公民共同体的理念, 使公民联合起来的不是同质的利益而是公民教育, 使其公民的共同目的和互助行为成为可能的不是他们的利他主义和其他美好的性格而是他们的公民态度和参与制度。”

提到民主, 肯定首先就想到选举, 但民主真的就像熊彼特认为的选举是民主的实质吗?公民参与才是民主的实质, 而选举只是公民参与的一部分, 而选举仅仅在选民投票时才是参与。可为什么代表的选举必须通过投票选举而不采用抽签方式?选举和抽签都一样能选出“人民代表”, 而且从技术层面和可实现性上来说, 抽签一样能实现, 可以效仿古希腊的抽签形式。选择选举而非抽签的最大可能性就是选举比抽签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精英阶层的利益吧。

而一种选举制度要想被看作是民主的选举制度, 要符合三个最基本条件:其一, 所有成年人都有权参与选举和被选举, 不得有任何歧视;其二, 选举的结果要尽量少地扭曲民意;其三, 选举要用公正的方法来进行, 不得受暴力、金钱等操控。

但真实情况是选举不能左右决策, 对民众而言, 选举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安慰而已, 就像埃德尔曼说选举有助于“抚慰在具体政治行为方面产生的不满和疑虑, 增加对本制度合理性和民主性的认识, 进而培养顺从未来的行为习惯。”吸引民众参与政治活动有利于巩固政府的合法地位。选举使民众有权选择公职人员, 但不能左右政策。“选举和政党这类民主制度的产物大体上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这就是通过选举让民众发挥某种作用, 让民众选择某一政党, 从而有助于把民众和政治体系联系起来。精英论坚定地认为民众至多只会对精英的决策行动有间接影响。”

如果要使选举成为影响公共政策的一个手段, 选民必须对政策问题了如指掌, 并对此有自己的观点, 但是大部分选民在政治上了解甚少且不善于表达, 故而表现为政治无知和政治冷漠。同时民众态度的摇摆性也降低了民众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所以有时会说大众式民主是对民主的嘲讽, 是反民主的。但这里的反民主不是说真的反对民主, 而是反对多元民主的原则运作, 反对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民主制度中最核心的选民投票行为常常被忽略, 有时公民的政治冷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看透了精英拥护多元民主原则, 多元民主实质上还是由精英控制的;另一方面因为公民想要做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选举时需要了解候选人等诸多信息, 公民认为自己的投票相对于整个投票来说没有影响, 又不想浪费时间去了解信息, 所以选择理性无知。

公民参与在实施上是有困难的, 比如怎样让公民消除政治冷漠, 怎样让其有序参政等, 但我们得注意现在中国人与其说是公民不如说是居民, 公民是要参与政治事务, 体现公共意志的, 而现在农村、城市居民都不想出力, 只想要搭便车。公民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自由的国家中实施公民教育和政治参与的结果, 公民是需要教育的。我们在强调公民参与的时候, 也要注意避免民粹主义, 不能过度崇拜或者强调民众的作用。

三、结语

从民主的原始含义来理解, 民主意味着人民的统治, 这也是衡量现实民主最基本的标准, 所以“真正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无论在何种政体下, 只有当所有人的政治参与大致平等时, 他们才能被平等地代表, 只有当他们被平等地代表, 他们才能有平等的机会来影响政府决策。所以“平等的参与、平等的代表和平等的影响是衡量一个政体是否真正民主的标准。”

像自由主义民主这种弱意义上的民主公民没有提出政策方案、主张的机会, 只有候选人能提案;而像参与型民主这种强意义上的民主是希望公民自己能提出主张、诉求, 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的。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 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民主应该是精英和大众的统一, 是二者的良性互动, 同时实现民主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 而非能不顾条件推行民主。民主需要启蒙, 需要法治, 需要权威, 也需要暴力来维护正常的秩序。但是, 推行民主的基本手段不应当是国家的强制, 而应当是人民的同意。

在现实生活中, 人民直接参与政治不可能实现, 所以对于更专业的人, 民众就愿意给予更大的权威。这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利益判断:更专业的人更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由这些人来进行决策, 给民众带来的收益可能更大。这种“专业性”带来的“合法性”可以视为一种“绩效合法性”, 即民众是因为精英决策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才尊重这些人的权威。

但为什么最后不可避免进入精英们的黑箱操作?克里斯托弗·哈维斯在《精英的黄昏:贤能政治之后的美国》中认为精英执政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差异原则和流动性原则。差异原则说的是人的能力存在着差别, 需要能力高的精英们处理高难度事务, 类似柏拉图的“哲学王”, 但同时精英执政必须是建立在贤能政治之上的, 也就是说不管是怎样的精英集团统治一个国家, 社会流动的通道必须是畅通的。在一定的竞争性选拔的过程中, 社会中下层的人群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则进入精英集团, 人们必须能够根据其表现在社会层级的阶梯上上升或者下降。一个有活力的精英执政集团应该是充满流动性的。但现在差异原则跃于流动性原则之上, 长此以往将造成社会流动性降低, 精英集团不断僵化, 最终丧失了精英属性。精英主义者坚持的发展方向应当是让最适合的人做最适合的事情, 而不是让少数人代替多数人作决定。弄清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很多人在反对的精英主义是独裁或者集权, 是社会的阶级的高低划分, 甚至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距, 而不是精英主义。

民主在竞争中不断讨论, 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所以民主决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我们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找选举体制以外的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 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来不断创新, 比如像是发挥基层民主的直接参与, 提高公民自治水平;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推动公民社会的培育和壮大, 增强公民身份的认同感;构建共同协商的长效机制, 促进公共意志的表达和实现等等。

摘要:自由、民主、平等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三大主题, 党的十七大更是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观点, 可见民主的重要性。本文通过介绍精英式民主和参与式民主来反思民主的真正实质, 思考中国应该怎样对待民主, 怎样走民主道路。

关键词:精英式民主,参与式民主,民主道路

参考文献

[1]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著;孙占平、盛聚林、马骏等译.民主的嘲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1

[2]王绍光.民主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 2008

[3]本杰明·巴伯著;彭斌、吴润洲译.强势民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4]王焱.民主政治视野下的精英治理——西方精英主义政治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4

篇3:公民参与和中国当代民主发展

关键词:公民参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0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059-03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致力的重点。这种改革的理想目标是形成一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政治模式。人民当家做主,公民政治权益逐步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在我国的民主实践中,公民参与政治不仅是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

公民参与主要是指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即普通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运用和行使公民权利来对政治决策施加影响的合法行为[1]。政治参与是国家民主政治体系内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公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主自觉参与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并影响政策制定的行为。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始终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指南。民主政治建设当然也不例外,本文希望在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再度审视中,揭示公民政治参与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者们始终主张人民群众应该而且必须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就曾经说过,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应该建立起“通过人民自己实行的人民管理制”。他认为,“人民的统治”基本前提就是人民的政治参与,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巴黎公社不是由他发动和领导的,甚至也不是按照他的理论建立的。但是他对这一新生政权给予了极大关注和肯定。马克思称巴黎公社为“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因为在巴黎公社中,普通的人民大众不仅参与政治选举,还可以担任公务员,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的管理和对公社权力的监督。马克思说:这才是真正的“国民政府”,代表了“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并且终于实现了“还政于民”这一民主政治的真实目标:“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生命力;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2]55列宁在《论无产阶级的民警》中说:“人民需要共和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要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让群众实际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3]153他还在《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一文中提到:“我们还有一下子就可以把我们的国家机构扩大十倍的‘绝妙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过并且也不可能有。这个绝妙的方法就是吸收劳动者、吸收贫民参加管理国家的日常工作。”[3]241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们的文本回顾,我们发现强调公民参与是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的特点。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的民主理论同样重视公民参与,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经说道:“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主要的标志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4]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就是公民参与政治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以及参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1]。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公民参与政治更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还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手段和途径。

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政治制度,历史证明,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是抑制独裁和暴政的恰当的工具。民主(democracy)这一概念来源于古希腊语demos和kratia,前者指“人民”,后者指“统治”,合在一起的意思是“人民的统治”(government by the people)。当然,“人民”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含义大不相同[5]。但是民主的最基本含义始终是“人民的统治”、“人民当家做主”。作为更高级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更加离不开民主,理所当然地将人民当家做主,当作政治制度的主要目标。民主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制度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由人民决定,体现人民的意志,权力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人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定性环节。即所谓的“人民当家做主”。马克思指出:“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不仅就其本质来说,而且就其存在、就其现实性来说,也在不断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现实的基础、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民,并被设定为人民自己的作品。”[2]39-40也就是说,国家本身并不是目的,组成国家的人才是目的。“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2]40。

恩格斯晚年时,有一位记者曾经问他:你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信条是什么?恩格斯回答:是《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曾说道: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7]。可见人的自由发展就是最为重要的民主价值。只有通过人的自由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是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就应该通过各种具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最大限度地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的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既然如此,社会主义该如何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彻底解放人的本质呢?人民应该如何做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从而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民主不应该是一句空话,社会主义民主更应该包含具体现实的内容。笔者认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正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表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从无到有,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逐步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思路,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表示: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府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力”[8]。江泽民也明确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9]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10]可见党和国家对公民参与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重要地位的肯定。在我国,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民主自治等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我们认识到,只有公民亲自参与,才能让人们感受到或者正在感受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公民参与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好形式。

首先,公民参与能够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本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巩固、完善和发展。“真正的民主应当是所有公民直接的充分的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的民主,从政策议程的设定到政策的执行,都应该有公民的参与,只有在大众普遍参与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实践民主所欲实现的基本价值。”[11]现代国家的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和反映公民的利益和要求,同时,民主制度也只有在全体公民的政治参与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得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如此,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当家做主,就应该通过最大限度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表现出来。

其次,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影响政府决策,制约公共权力,推动政府改革。很多民间组织,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学术研究团体,或者很多有专业知识的个人,通过政治参与开始承担起政府智囊的角色,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谋,推动政府的决策民主化。同时,由于政府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利益的分配,公民通过政治参与,才能表达和反映自己的利益要求,使利益分配和调整更加公平。大家都清楚,权力过于绝对和单一势必导致不公和腐败,为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政府内部的制约当然很必要,但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动力有时却更重要。公民有序、积极地参与政治,可以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的过于集中,推动政府政务改革。

第三,公民参与政治,更能促进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更好地体现公民的主体性,表达民意。公民只有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利,来认识和理解民主制度,学习和把握正确的民主观念,才能产生真正的民主归属感,提高民主精神,反过来更进一步地促进社会主义的民主发展。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保护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民自身参与政治过程,才是真实实现民主目的的方式。

公民参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的民主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公民参与政治的观念日趋成熟,公民参与政治的行为日益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的意识渐渐增强。可是作为社会主义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现阶段并非十全十美,就公民参与这一领域来说,我们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数量和政治参与的水平及能力仍然较低。曾经有学者对我国公民在投票选举时的真实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21.7%的公民认为投票是在做一件对社会和自己都有益的事情,35.4%的公民认为自己只不过在尽公民责任,32.7%的公民认为自己是在应付,对选举结果表示无所谓。这种冷漠的态度说明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公民对政治权利很漠然,缺乏自主评判意识和改变现状的信心,认为自身的参与解决不了问题。而真正参与政治的公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其次,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并不健全,制度执行缺乏力度,公民参与的形式和渠道也比较单一。“所谓制度,是指稳定的,受尊重的和不断重视的行为模式。”“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社会便缺乏去确定和实现自己共同利益的手段。”[1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通过这样一些途径,如人民代表大会,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多年来,这些制度发挥了很大作用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在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党内外以及上下层之间的对话渠道在某些地方不畅通,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影响社会稳定;选举走过场,很多选民认为自己选与不选一个样;由于机制不完善,公民参与和监督流于形式,致使某些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难以遏制,民主和公正成为空话,等等。第三,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相对薄弱和欠缺。王亚南先生曾说过:“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所设定的樊笼中。”[13]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光辉之处自不用说,其消极层面却使得中国民众心理形成了“与世无争”、“权威崇拜”等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缺乏自主独立意识、民主政治意识以及公民权利观念和政治参与意识,而这些观念和意识的缺乏使我国公民不能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仅仅把自己看作国家和政府的附庸。认为国家政府主管一切,万事由政府做主,要么不知道“政治参与”为何物,要么对政治参与持冷漠和逃避的态度。

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当然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建立健全。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经历了一番艰辛的摸索,如今,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红火发展,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在人民群众面前将如何体现出来?只有民主一条路可走。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都说明,在我国现阶段,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是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突破口。针对我国目前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和现状,我认为下述两个方面是着手改善的关键所在。

首先,制度建设是根本。民主不是说说就可以,良好的目的和愿望都需要一套有效完善的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人无完人,政府也不会永远面面俱到,制度就是规范人和政府行为的最好的手段。政治制度实施的基础是法律。民主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对于公民参与的一些具体操作性和回应机制都应该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行政程序法,使公民的政治参与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公民参与制度建设中有一项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监督制度。监督政府政务本来就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社会监督制度是否健全,会直接影响到公民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而健全的监督制度可以为公民提供政策的组织和舆论渠道,是政治参与中少不了的重要环节。必须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公平、公正原则,增强政治透明度,才能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损害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发生。

其次,我国公民自身应该努力提高素质,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政治参与者。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就应该相应地发展现代公民政治文化,提倡公民意识教育,培育公民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公民个体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和拥护者,是以国家主人的资格加入社会关系的,而从事政治管理的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只是以一定方式选择出来的代表[1]。同时,作为真正和完全的主人,公民知道如何融入社会,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己的社会责任,有着充分和自觉的认识,能够监督国家使之履行责任,并自觉地维护自己作为社会平等一员的主人的权利和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成熟的政治参与者的必需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炳水.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J].社会科学,2008,(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34.

[5]俞可平.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3.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

[9]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

[11]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中国的现代性观念谱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5.

[12]俞可平.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81.

上一篇:我的搞笑朋友下一篇:参观游览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