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作的故事:老狗温迪的旅行

2024-08-03

小学生创作的故事:老狗温迪的旅行(精选4篇)

篇1:小学生创作的故事:老狗温迪的旅行

有一条老狗,它叫温迪,不过呢,它老了,干活也不如从前了,主人就把它赶出了家门。温迪变得很孤单,因为所有的狗都瞧不起它。它便想:你们既然都不瞧不起我,我就离开这里吧。

它便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河边。温迪渴了,就吸了一一小口水。“哇,真难喝!”它把水赶紧吐出来。突然,它听到一个细小的声音,“救命!救命!”温迪顺着声音找寻,只见一个人左手拿着口袋,装着一只青蛙,右手拿着一根打狗棒。而那个声音就是那只青蛙发出来的。

温迪看着那根打狗棒,明白了那人是一个既要捕捉青蛙,又要抓狗的坏人。温迪灵机一动,哈!有办法了!温迪大叫几声:“汪汪!”果然,那人丢下青蛙去追温迪。当然,他怎么可能追上温迪呢?温迪一下就把他摆脱掉了。温迪跑回去,趁那人还没回来就把青蛙放了。青蛙连说:“谢谢!谢谢!”温迪说:“不客气。”青蛙又蹦又跳地走了。

温迪走呀走来到一个村子,这个村子有一位老奶奶,她很孤单。温迪觉得这老奶奶很可怜,所以就决定留下来陪老奶奶。

教师点评:

语言描写生动细腻,整个故事很有条理,充满趣味。小作者笔下的温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勇敢而充满智慧。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王子晨  迎宾路小学 四年级三班

公众号:星空树阅读与写作

篇2:让故事引导学生的美术创作

有幸认识了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老师, 她给我的一句评价让我印象深刻, “我觉得你很适合教低年级的写作!”当我听了她的作文课, 让我体会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其内涵是指:绘画与写作是相通的, 学生的课堂体会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它的表现形式, 一种是用文字, 另一种则是用绘画。这让我萌生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启发儿童绘画的创意, 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成长和兴趣入手———用故事引导创作法!不一定让孩子画儿童故事, 可借助故事去培养儿童绘画的兴趣、情趣, 进而丰富绘画内涵。故事对于儿童来说, 不仅是一种娱乐, 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往往是儿童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 爱讲故事, 通过对中外优秀故事的深入学习, 不仅能够掌握了故事情节, 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 拓展视野。故事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 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 所有的情节在自然情景中得到不断的复现, 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创作思维。生活给他们提供的信息逐渐难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但能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相共鸣的情感体验, 或从故事的寓意里引起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所以故事对于儿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以教育实践中教学课例《大树的故事》为例, 谈谈故事在学生美术活动中会挥发如何神奇的魔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在神奇的小岛上, 有一只美丽的小鸟, 它每天都会从很远的地方衔来珍奇的树种!小岛上的时间过得可真慢呀, 小鸟等啊等!春天 (夏天、冬天、秋天) 来了…… (四季不同的树木图片播放) 种子终于发芽了, 小鸟真好奇会长出怎样神奇的大树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第一颗神奇的树种

师:瞧!树种发芽看, 它长成了一棵大树。它有许多许多的名字, 我们来听听为什么它会有那么多的名字?

多媒体材料出示: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上, 生长着一种形态奇特的波巴布树。它的“腰围”约50米, 要4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它一圈。它的个子不高, 只有10多米, 因此人们叫它“大胖子树”。每当旱季来临时, 为减少水分的蒸发, 它会落光全身树叶, 以此来适应干旱的环境。一旦雨季来到, 它依靠松软的木质, 尽量吸水。当它吸饱水分, 就会长出掌状复叶, 开出很大的白色花。花后结出长指形的果, 果壳可以用来盛水;果肉是猩猩最爱的食物, 所以又称“猴面包树”。有趣的是, 大胖子树实际上是个外强中空的“虚”胖子。树干的中间是空的, 旱季人们称它为“避暑山庄”;雨季又是狮子、斑马的“安乐窝”。

二、第二颗神奇的树种

师:美丽的小鸟也送了吴老师一颗神奇的种子

1.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这棵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整棵大树, 并用语言引导学生说出, 老师补充后出示大树结构图。)

———树冠 (由树叶组成, 部分果树还长果子) 、树枝、树干、树根, 有的老树还会有树洞。

2. 它的神奇之处是因为它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朋友!我们来猜一猜都有谁呢?

———教师出示各类昆虫、小鸟、啄木鸟、松鼠、蚂蚁等图片出示。

3. 为什么动物朋友都想和大树做朋友呢, 大树的什么地方吸引它们呢?

———展开出示树冠 (树叶) 、树枝、树干 (树洞) 、树根四张图片。

(1) 欣赏四幅图片

师:说说你对树冠 (树叶) 、树枝、树干、树洞、树根这些位置的感受?

(如树洞, 弯弯的高起的部分像几扇大门;盘旋的树根像车道又像滑滑梯;有些又好像是什么通道一样。)

(2) 谈谈感受:请个别学生在四幅图上找小动物喜欢的位置, 摆一摆并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树冠 (树叶) 、树枝、树干、树洞、树根这些地方是谁最喜欢的呢?

———大树与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它们可以在大树上干什么?

———哗啦啦, 下雨了, 小动物们怎么办?

4. 大树也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朋友!

课件出示:四幅连环画, 教师讲述其中的故事!

———还会做什么呢?摘果子、植树、跳舞、荡秋千、躲迷藏、下棋等等。

三、第三颗神奇的树种

师:第三颗神奇的大树种子, 是一棵心愿树。如果小朋友你是这颗奇异的种子,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树呢?如果你想得到这第三颗神奇的种子, 你必须学会一招, 那就是会辨别树有哪些不同之处吧!多媒体介绍树的种类, 比较一下树枝的生长方向、色彩、外形的不同之处?

———比较一下松树和双叶芦荟的树枝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

你可以用手臂的方向来表示他们的树枝是如何生长的吗?

你还知道其它树的树枝的生长方向吗?比如柳树等等。

———比较枣椰树和胡杨树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你可以从它们的树叶、树干分别说说色彩的不同?

你喜欢的树, 它的色彩怎么样, 你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比较椰子树和枫树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枫树的外形像蘑菇吗?还像什么呢?

你觉得椰树像什么呢?——风车

师:了解了他们不同, 现在老师要问问小树, 你想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学生作品展示 (小树的生日) , 请学生说说画中的故事, 你觉得大树家族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大树服装表演、大树发型设计比赛、给小树过生日等等。

【教学反思】

一、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故事引导构图法

画家的作品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这不光需要靠创意, 还需要有合理的构图与不同的视角,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 才能绘出优秀的作品。学生提起笔来往往给有一种“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感觉, 他们的创意非常好, 但是因为构图凌乱不集中、偏局部等原因使得创意没有在作品完美的呈现。可对于构图的理论知识我讲再多学生也不敢兴趣, 这里需要谈到构图与视角, 情节处理的种种, 弱化情节和强调情节等等, 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理解, 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画面!如何让学生画画追求构图与视角呢?根据这些特点我在第二颗神奇的树种环节设计时, 以一棵以每个树的结构部位展开的树和许多可以活动的动物处理这一难点, 让学生把树的每个结构与小动物之间进行联想, 说一说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且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可活动调整画面的构图方式来突破构图与视角的难点。学生也理解了完全可以选择大树的某一个部分开始绘画!儿童无边的想象力有了故事这一枚催化剂, 使其产生对事物的“深刻”体验!对啊, 我们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 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对大千世界探究和发现的渴望, 当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展开想象的平台, 还怕他们的画没有视点!

二、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体验“无弦”之美, 让学生“有所为”

故事引导创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等互动、自主的形式, 让学生“有所为”使其眼动起来, 手勤起来, 耳灵起来, 用自己的智慧开启创造创作之门。“当孩子们在帮组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则时, 他们学的最好!”———彼得·克莱恩!教师应从“一线”退居“二线”, 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 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同时, 通过直观的欣赏让学生去感受和思考, 教师主动退到教学活动的“二线”感受学生的创意, 让学生引导学生绘画, 自己发现的方式符合学生的注意规律, 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

篇3:《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读后

不用逐一介绍这部名著从古代世界到二十世纪的内容,我猛然想起“五四”新文化思潮涌起时,蔡元培先生对美育的倡导。人们一般常记得他一九一七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他毕生撰写、演讲美育的论见不下四十余篇,其中《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1919年)、《教育大辞书》中之《美育》条目(1930年)等,已不甚有人提及,至于先生历年美育实践活动更鲜为人注意。曩昔漫长的动荡岁月中,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一九五七年中外注目的纶音播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德育、智育偏颇不论,美育已无影无踪,斗争哲学的恶性发挥,到大革文化命时便集历史丑恶之大成了。

风息雨住,天开云锦,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审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

美育和美术不能混为一谈,美术教育包括在美育范围之内 。温迪·贝克特嬷嬷著《绘画的故事》,很值得注意。温迪·贝克特是英国天主教修女教育组织名为“圣母马利亚修道会”的一个成员。她早年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英语系,在南非任教一段时间后,于一九七○年回到英国,在加尔默罗修道院的庇荫下,过着敛心默祷的隐修生活。我不知其详细经历,单看她身着黑袈裟的像片,面色丰腴红润,露齿微笑,眼镜后面射出智慧而绝不呆滞的目光。对于我这样遵守清规戒律久矣的阿Q的哥哥阿P,竟又简直不能理解,何以谨严的天主教,不能禁锢她的灵魂呢?我可也十分虚诚地敬奉上帝爷,何以远不如这位译阿婆?她能成为英国BBC艺术系列片《温迪嬷嬷的大历程》《温迪嬷嬷的大旅行》的主持人,又是这本《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的著者;甚至还是《关于快乐、和平、爱与静默的沉思录》《一个孩童的艺术祈祷书》《当代女艺术家》和《艺术与神圣》等书著者。颇奇怪,隐修的女流,写出这许多书,还谈什么快乐和爱,不是尘缘未尽么?教会神职人员怎么不责成他狠斗灵魂深处,或则将她迳直逐出教门呢?海外奇闻,不可思议!

且住!不得妄谈他国内政,干涉宗教事务,触犯什么人权公约之类的洋教条。我是个本份人,读书为己,区区胘胘,冀见祖国繁荣昌盛,年青一代成大器。这部《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却是培养美感的一种生动教材,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引导。理解美,鉴别美,使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相配合,从而提高国家未来主人翁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真正养成为文明进步的现代人。所以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

篇4:旅行绘本的创作过程研究

一、旅行体验活动

旅行体验活动是绘本创作的准备阶段。目前, 世界上许多学者对绘本概念予以界定, 如如中国学者彭懿、西方学者Maria Nikolajeva和Carole Scott、日本学者松居直等人, 虽其定义内容各不相同, 但其本质特征基本一致, 都是以图文的相互关系为基础, 将故事融于画面之中, 图文相辅相承, 共同完成叙事。也就是说, 旅行绘本中的图与文都须绘者亲历旅程后才能创作出来, 而旅行体验活动就是绘者被旅途中的人、事、物所感动, 从而产生饱含情感的深刻感受和难忘的记忆思考的过程。旅行绘本的创作离不开旅行体验, 旅行体验活动是旅行绘本创作的第一阶段, 优秀的绘本作品必须饱含绘者真挚的情感和难忘的回忆。正如刘勰所讲“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又如杜甫所言“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绘者为了创作, 需要在旅行途中有意识地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 将感受颇深的部分记录下来, 积累素材, 为之后的创作做好准备。

绘本按受众可分类为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旅行绘本属于成人绘本, 指作者将沿途所闻所感, 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 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绘本艺术作品。例如, Isolan工作室创作的速写旅行绘本《边走边画——泰国浪漫自由行》, 就是在游历泰国的过程中积累完成的, 图画部分多为风景速写, 配以说明解释性的文字;而日本绘本小天后高木直子创作的涂鸦旅行绘本《第一次一个人旅行》, 图画部分大多为涂鸦随笔, 文字则注重表现创作者在旅途中的心情。无论是风景速写配解释说明, 亦或是涂鸦随笔配心情, 实则都是作者在旅途中的亲身经历。因此, 旅行的亲身经历所留下的艺术素材对于旅行绘本的创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绘本构思阶段

旅行构思阶段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 是绘者在亲历旅程的基础上, 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 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 对旅行体验后获得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 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绘本构思阶段在旅行绘本的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 起到上承旅行体验下启绘本表现的作用。旅行绘本的构思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绘本表现内容的选择和绘本表现技法的确定。

绘者会根据旅行体验中所积累的素材, 选取其认为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提炼、组合。例如, 重庆青年插画家虫虫创作的《跟我去香港》就用说明注释的文字语言分别针对在香港游玩的食宿、购物、景点等内容进行了分享;而上海插画家琉玄创作的《宅不宅之暴走香港》则侧重于用对话随笔的亲民形式展现作者本人在香港旅途中的心境。另外, 绘者也会根据绘本的表现内容确定绘本的表现技法, 包括图文、色彩、布局、造型等多个方面, 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语言会被重新变换组合, 缔造出别具一格的绘本艺术作品。例如, 速写旅行绘本, 采用纪实速写的技法来展现作品, 像妹尾河童创作的《河童旅行素描本》《窥视印度》等就用好似白描的手法展现了工程图般的效果;还有法国人Florent Chavouet创作的作品《Tokyo Sanpo》, 在2009年获得了法国国际地理节托勒密奖, 绘者从法国人的角度出发, 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东京人文魅力;又如, 涂鸦旅行绘本, 在造型方面多采取夸张变形的白描手法, 用质朴的单线塑造亲切的形象。兴起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涂鸦艺术, 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更为直接, 同时兼具创作即时化、字体多样化、造型夸张化等艺术特征, 较易与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价值取得共鸣。像台湾作家弯弯创作的涂鸦旅行绘本《欧洲GO了没》就用质朴的线条把旅途中的的小事以视觉形象呈现出来, 再用文字记录旅途中的心境, 该书成为欧盟官方唯一指定欧游指南。

三、旅行绘本表现

旅行绘本表现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是绘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 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 将自己在绘本构思阶段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 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绘本艺术作品的过程。因此, 旅行绘本的表现面临两个方面的任务:形象层面的和抽象层面的。一是要把经过观察、提炼、加工和孕育而成的人物、景物、事件和环境等所结合成的形象层面加以物化。例如日本当代极具代表性的的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 他在《窥视印度》中就将优酪乳搬运工、烟贩、甘蔗汁小贩、街头的裁缝师等人物和泰姬玛哈陵、强德尼丘克大街、四宣礼塔、戈尔孔达要塞的山顶等景物分别通过白描的手法形象化后展现出来;二是要将艺术家蕴含在头脑中的情感、意蕴、思想和意识等抽象层面加以物化。例如出生于日本三重县的插画家高木直子就将一个人搭车内心的胆怯、一个人走错路内心的恐惧、一个人去吃美食内心的羞涩等等思想情感在《第一次一个人旅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说, 情感文化在旅行绘本表现中至关重要, 阅读旅行绘本已然成为大众生活中另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 旅行绘本的创作由体验开始, 故此它的内容源于旅途, 主题源于旅途, 绘本作家用高于生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个人的旅行过程中的情绪感悟, 读者也能透过旅行绘本看到另外的缤纷世界。

四、结语

近年来, 我国经济蓬勃发展, 绘本艺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旅行绘本这一时代的必然产物, 反映了人们渴望通过阅读游历世界、获取知识、排解压力及存储正能量的美好愿望。这种新型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席卷了整个图书文化市场, 其在内容的创作方面虽颇具人文关怀, 但在表现形式方面艺术语言较为单一。现代的旅行绘本, 作为大众流行文化, 其中蕴含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并非简单用作学习, 更是肩负了畅游世界和抚慰心灵的艰巨任务。故旅行绘本的创作应该植根大众, 着重展示绘本艺术的双重特征, 即文学性和艺术性。旅行绘本的创作过程与其他门类艺术的创作过程颇为相似, 旅行体验活动、绘本构思阶段、旅行绘本表现三个创作阶段, 仅仅是对旅行绘本创作过程的大致划分, 而实际的创作过程要更为复杂, 各阶段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穿插进行的, 没有绝对的界限。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 李政文译.艺术中的精神[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0.

上一篇:企业资金申请报告下一篇:人员物品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