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改革计划

2024-07-29

项目化教学改革计划(精选6篇)

篇1:项目化教学改革计划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生 产 运 作 与 管 理

教 学 计 划

专 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张海玉 组 别:第三小组 组 长:金泽宇

组 员:徐艳爽 杨阳 张妍

李海龙 荀继伟 沈超

1学生情况分析

(一)从学生总体分析

根据专业、学生人数、男女比例进行分析

(二)从学生个体分析

学生非智力因素情况分析(学习动机、习惯、兴趣等)

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在教师强制要求下才能勉强完成,具体分为如下三种:(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作业敷衍了事(2)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受思维的局限,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3)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惰性思想严重

2指导思想

以《生产运作与管理》为指导,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目的要求

(一)对课程要求

生产运作与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如何将生产要素组织成现实生产力,以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一门学科,而且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着生产管理的领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重点掌握规划设计生产方案,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计划、控制、分析与优化改进的知识,熟悉制造业生产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改进过程,了解当前先进的制造管理理念与技术。

(二)对教师要求

任课教师要掌握扎实的生产运作与管理基础知识何最新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堂实验、设计、讨论及案例分析等互动教学方法,以及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且在做案例分析讨论时,所用的案例应是从学习教材开始便贯穿整本书的知识点,使大家有一个连贯的思路。

(三)对学生要求

学生学会从项目分析、设计到加工、检验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团队精神、需求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零件为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的讲解让学生逐渐掌握有关工作的编程方法;同时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综合项目建设,使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知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也有成就感。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业设计与业务流程、流水生产线组织、综合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等章节掌握知识不牢固,是教学中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结合教材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

5教学方法与步骤

(一)老师讲授

采用幻灯片和多媒体演示课件的方式讲授课程内容,运用课堂实验、设计、讨论与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结合实际的分析与讨论,还有切身的体会,掌握教学中的重点,积累经验。

步骤:(1)通过多媒体教学,讲授知识点;

(2)课堂上做简单的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分组讨论较完整的实际案例,小组内部进行总结,心得体会。(此属下例)

(二)案例分析与讨论

设置综合型讨论题目,通过小组讨论,编好程序并加以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师生角色互换法

师生角色互换法: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导者,由五个步骤来完成。

(1)行政分组:把全班划分成几个团队;

(2)布置任务,提出目标:但任务不具体明确到组,而是所有内容。

(3)明确任务,课堂讲授:明确分工后,各团队派代表上台讲授知识,主讲完成后,团内成员可以补充,在讲授的过程中也伴有提问等项目。

(4)点评:学生讲完后,先由学生点评,然后老师再点评,指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5)给出成绩:好的给予奖励。

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首先是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尤其是平时不爱讲话,没有机会上前发言的同学。只要你能走上讲台开口说话,这就是一个进步。

其次学生给学生讲课,他们听的很认真,因为每个组是一个团队,都希望自己的组有个好成绩。一个人讲的不全面,其它团员都很着急,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

第三,学生们通过预习、讲述、编程、上机操作实践这四个过程,对知识内容记忆就很牢固。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效果好,学生也很喜欢,课堂气氛也相当的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6活动计划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不是在教室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着重与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活动特点:

(一)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完成的任务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案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

(二)活动具有建构性。在项目教学中,活动给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学生在经历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并构建自身的知识。

7考核测评

根据本组指定的考核体系,测评学生成绩。

8教学总结

9建议

篇2:项目化教学改革计划

(一)从学生总体分析

根据专业、学生人数、男女比例进行分析

(二)从学生个体分析

学生非智力因素情况分析(学习动机、习惯、兴趣等)

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在教师强制要求下才能勉强完成,具体分为如下三种: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作业敷衍了事

(2)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受思维的局限,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3)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惰性思想严重 2指导思想

以《生产运作与管理》为指导,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3目的要求

(一)对课程要求

生产运作与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如何将生产要素组织成现实生产力,以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一门学科,而且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着生产管理的领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重点掌握规划设计生产方案,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计划、控制、分析与优化改进的知识,熟悉制造业生产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改进过程,了解当前先进的制造管理理念与技术。

(二)对教师要求

任课教师要掌握扎实的生产运作与管理基础知识何最新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堂实验、设计、讨论及案例分析等互动教学方法,以及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且在做案例分析讨论时,所用的案例应是从学习教材开始便贯穿整本书的知识点,使大家有一个连贯的思路。

(三)对学生要求

学生学会从项目分析、设计到加工、检验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团队精神、需求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零件为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的讲解让学生逐渐掌握有关工作的编程方法;同时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综合项目建设,使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知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也有成就感。4 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业设计与业务流程、流水生产线组织、综合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等章节掌握知识不牢固,是教学中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结合教材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5教学方法与步骤

(一)老师讲授

采用幻灯片和多媒体演示课件的方式讲授课程内容,运用课堂实验、设计、讨论与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结合实际的分析与讨论,还有切身的体会,掌握教学中的重点,积累经验。

步骤:(1)通过多媒体教学,讲授知识点;

(2)课堂上做简单的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分组讨论较完整的实际案例,小组内部进行总结,心得体会。(此属下例)

(二)案例分析与讨论

设置综合型讨论题目,通过小组讨论,编好程序并加以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师生角色互换法

师生角色互换法: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导者,由五个步骤来完成。

(1)行政分组:把全班划分成几个团队;

(2)布置任务,提出目标:但任务不具体明确到组,而是所有内容。

(3)明确任务,课堂讲授:明确分工后,各团队派代表上台讲授知识,主讲完成后,团内成员可以补充,在讲授的过程中也伴有提问等项目。

(4)点评:学生讲完后,先由学生点评,然后老师再点评,指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5)给出成绩:好的给予奖励。

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首先是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尤其是平时不爱讲话,没有机会上前发言的同学。只要你能走上讲台开口说话,这就是一个进步。其次学生给学生讲课,他们听的很认真,因为每个组是一个团队,都希望自己的组有个好成绩。一个人讲的不全面,其它团员都很着急,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

第三,学生们通过预习、讲述、编程、上机操作实践这四个过程,对知识内容记忆就很牢固。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效果好,学生也很喜欢,课堂气氛也相当的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6活动计划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不是在教室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着重与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活动特点:

(一)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完成的任务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案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

(二)活动具有建构性。在项目教学中,活动给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学生在经历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并构建自身的知识。7考核测评

根据本组指定的考核体系,测评学生成绩。8教学总结 9建议篇二:计算机专业项目教学计划

西安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专业课项目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张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样的职教教改春风吹动下,中职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下为校计算机专业各专业课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的计划和方案。

一、《access2003数据库应用》项目教学

《access数据库数据库应用》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课时时间为两学期。本书针对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新型数据库access2003进行讲解。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维护和开发,对于职校学生的实习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通过两学期的项目,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access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项目实施要求:

(1)严格遵守机房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禁止违规。

(2)服从项目老师指导,禁止在机房内喧哗、打闹、吃零食。(3)爱护设备,如果项目设备出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

(4)按时上课,不准迟到早退。

(5)针对学生的差异,将每班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并选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组长对整个项目负责,并负责协调组内分工。

(6)教师在辅导学生完成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知识难点和困难,协助学生解决。

2、项目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3、授课班级及地点:

授课班级:计算机二年级一班、二班、地点:本校3号机房

所需器材:微机30台,access2003数据库系统软件

4、考核评定办法:

(1)课堂纪律及课堂作业完成情况。(30分)

(2)项目项目完成速度及正确率(50分)

(3)能否主动帮助组内成员,是否有团结协作净胜(20分)

二、《photoshop图形处理》

1、项目教学目标: 《photoshop图形处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课程。项目的目的:了解photoshop cs2中文版的命令、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绘图的基本技巧与方法等知识,可以熟练使用该软件从事实际工作。

2、项目教学计划

项目地点:第三微机室 指导教师:卢媛媛

3、项目考核办法:

(1)课堂纪律及课堂作业完成情况。(30分)

(2)项目项目完成速度及正确率。(40分)

篇3:项目化教学改革计划

由李立增主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 以适应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需要为出发点, 以全面反映新知识、新信息为主要特色。符合当前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性规章制度的要求。该教材主要从建筑施工承包商的角度出发, 以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为立足点, 对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安全与质量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主要环节的关键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并运用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将各主要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1.1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与“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两个方面, 其中:“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又包括“工作”、“节点”、“线路”等三个内容;“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又包括“项目的分解”、“工作的逻辑管理分析及其表示方式”和“虚箭线在双代号网络图中的应用”、“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规则”四方面的内容。

1.2重难点

其课程的重点是:“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工作的逻辑管理关系分析及其表达方式”和“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规则”, 其中, “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规则”是课程的一个难点。

2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授课时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2.1基础铺垫

2.1.1网络计划技术的生产和发展

20世纪以前, 因为工程规模很小, 对工期要求不高, 虽说有进度计划, 那只是装在施工负责人头脑里的东西。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大, 原来凭经验管理的方法不适应了。20世纪初, 甘特创造了“横道图法” (或称为条形图、甘特图) , 也就是将各项生产或工作任务按其起讫时刻用一条线段 (横道) 表示在有时间坐标的图表上。由于横道图具有易于编制、简单明了、直观易懂, 且能够清楚地表明各项生产或施工任务的进度安排的优点, 所以很快得到推广, 土建工程应用更为广泛, 至今仍在使用。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在华罗庚教授倡导下, 对网络计划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84年国家经委提出了推广18种现代管理方法, 其中就包括网络计划技术。1992年建设部颁布了行业标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1001-91) 。同年又颁布了国家标准《网络计划技术》 (GB/T13400.1-92) 。国家建设部于1999年8月4日又新颁布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121-99) , 使得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在计划编制与控制管理的实际应用中有了一个可以遵循的技术标准。

2.1.2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1.2.1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概念

网络计划技术既是一种科学的计划方法, 又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 应用网络图形来表示一项计划 (或工程) 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其次, 通过对网络图进行时间参数计算, 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第三, 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 寻求最优方案;第四,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计划进行有效控制与监督, 保证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2.1.2.2网络计划技术的特点

(1) 能全面而明确地表达出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和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2) 能进行各种时间参数的计算在名目繁多、错综复杂的计划中找出决定工程进度的关键工作, 便于计划管理者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确保工期, 避免盲目施工。能够从许多可行的方案中, 选出最优方案。

(3) 能预见计划因故推迟或者提高完成时的影响程度, 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调整, 保证自始至终对计划有效的控制与监督。

(4) 利用网络计划中反映出的各项工作的时间储备, 可以更好地调配人力、物力, 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和优化、调整。

(5) 可以为施工管理提供信息, 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重点掌握、灵活安排、合理组织、多快好省地完成计划任务,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2新课讲解

将采用列举实例让大家认识到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形式导入新课, 从而让学生们明白要想学好网络计划技术很关键的一点是必须能把网络图绘制出来。

(1) 要把构成网络图的三要素讲解清楚, 为学生们以后绘制网络图打好基础, 并且要深入的把每一要素所涵盖的内容面面俱到, 使其明白每一个要素所涵盖的内容, 及其表示方法和所代表的内容。

(2) 讲解双代号网络图绘制时, 首先让大家明白项目分解的方法有哪些, 被分解的项目具体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分析, 及其逻辑关系的表示方法, 讲解这一部分时候采取引导式教学, 每讲一种逻辑关系的表达方式时, 都采用引导加提问式, 让学生根据启发上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先来绘制, 对于上黑板绘制不准确的学生, 分析其出错原因所在, 当场指出告诉其问题所在, 让其对所犯问题有深刻的印象, 鼓励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绘制自己理解的网络图逻辑关系是什么样的, 及时并逐一把问题给学生提出来并解决。

(3) 绘制一幅完整的网络图, 先来在回顾前面所学到的三要素和网络图中的逻辑关系, 启发式的来让学生明白接下来所要讲解的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规则, 因为所绘制的网络图是标准网络图, 不存在违反规则的问题, 把一些违反规则的条件说出来, 引导学生从给定的网络图中来找, 规则都是一些很容易在绘图时就出问题的部分, 所以在学生们仔细来发现我所故意说错的这些规则时, 能够对正确的规则有更深刻的印象, 避免以后在绘制网络图时出现类似的错误。

2.3温故知新

讲解完以上内容, 需再把所讲的内容复习温故一遍。温习时在列举出一幅完整的网络图, 让大家将以上所学的内容从图中指出, 并且给定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动手自己来锻炼的试着绘制网络图。

结束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应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 稳步推进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 切实的让学生们掌握其基本原理。

摘要:在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中网络计划技术是很重要的一章内容, 由于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进行规划、计划和实施控制, 因此, 在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效、降低造价以及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也已将之应用到各项生产的组织与管理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在逐渐推广使用。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网络计划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立增.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M].西南交通大学, 2012, 3.

篇4:项目化教学改革计划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项目选择 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76-02

1、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这是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介绍“项目教学法”的一个实例。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广泛地采用项目教学法。MBA 主要采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

2、《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项目教学法设计要求与原则

2.1《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项目教学法设计要求

对于项目的选择要求:项目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内,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及其结果有较强的兴趣。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如何最近发展理论,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选择项目前必须考虑的问题:项目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的兴趣如何?能否发挥学生收集资料主动性、自觉性?课前准备要充分。注意各种教学手段的协调。

2.2《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项目教学法设计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认识;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项目的选取是教学的关键。在项目法教学过程中,选取项目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为依据,以需完成的项目为材料,即要包括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能调动学生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资源环境和协作学习的环境。要帮助学生提高获取资源的能力和增广获取资源的途径。协作学习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使学生群体的思维和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为项目的最后完成和在完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必要的铺垫。

最后,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应以学生最终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进行评定。

3、《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如果纯粹从理论的角度来进行讲授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许多知识点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教学上的直观性原则,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相比其他专业科目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采用现场教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3.1教师教学法与学生学习法

《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项目教学法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示范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整个项目分成引导文、资料收集、项目详细计划制定(项目范围界定、项目计划制定、项目成本及控制计划、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实施、项目进度控制、评估六个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完成项目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整理和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等。

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法,没5-7人为一组,小组内由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做到各小组能力均衡。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共同参与、互相合作中不但学会了知识,更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自我认知能力。

3.2《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案例

本课程以项目计划与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示范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管理角度对整个具体项目的计划、实施和完成过程进行综合的模拟和实训。具体的学习情境均由成引导文、资料收集、项目详细计划制定(项目范围界定、项目计划制定、项目成本及控制计划、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实施、项目进度控制、评估六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1)引导文。发布教学项目。创设学生当前所虚席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即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资料收集。查找、分析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要完成具体项目的要点、难点,为项目的完成打下基础。

3)项目详细计划制定。从项目的范围界定出发,结合项目的成本及控制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来制定小组的示范项目工作计划。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协作。

4)实施。按照示范项目的工作计划进行项目的实施模拟操作。

5)评价。由教师负责对每组学生的示范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示范项目内容:根据工程项目施工流程,参考所提供的图纸,请各个小组结合项目范围、成本、资源等项目知识体系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及项目进度控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模拟实施和控制。图纸如下图(1)、图(2)

4、结束语

《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教学革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良好学习环境,不但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主体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最终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教学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7)

[2]戴烽,李剑飞.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2003,(4)

[3]吴春一.中职物流项目教学法浅析[J].物流技术2010年9月刊 [4]李萍.浅谈项目教学法[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5]徐叶香.项目教学法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中的改进运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10期

[6]王振兴,董昶.论高职三维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开发和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年21期

篇5:教学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计划

二、项目开发计划

1.引言.............................1

1.1编写目的...........................1

1.2项目背景...........................1

1.3定义............................2

1.4参考资料...........................2

2.项目概述............................2

2.1工作内容...........................2

2.2条件与限制.......................2

2.3产品............................3

2.4运行环境...........................3

2.5服务............................3

2.6验收标准...........................3

3.实施计划............................3

3.1任务分解...........................3

3.2进度............................4

3.3预算............................4

3.4关键问题...........................4

4.人员组织及分工.......................4

5.交付期限............................4

6.专题计划要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1.1编写目的此项目开发计划书的编写主要是为了给《教学管理系统》做重要的规划和调整,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以及给读者提供简要的说明。

1.2项目背景

我们小组所要开发的项目是教学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广泛的普及,人们的日常学习办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而对于学校的教务管理中心和老师来说,若能有一套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无疑会大大的提高办公效率,方便他们对学生信

息的管理。因此学院教务管理中心委托我们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管理软件,能够快速处理学生信息“添加”,“查询”以及“删除”等功能。

1.3定义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网页设计工具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工具

静态数据--系统固化在内的描述系统实现功能的一部分数据

动态数据--在软件运行过程中用户输入的后系统输出给用户的一部分数据,也就是系统要处理的数据。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中的名字都是一些属性与内容的抽象和概括,它们的特点是数据的“严密性”和“精确性”,没有半点含糊。

1.4参考资料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基础 林永兴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1.1

数据库系统实现 加西亚 莫里亚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1

《软件工程(第五版)》张海藩 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工程模型与方法》,肖丁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ASP.NET+Dreamweaver8案例精粹》 武新华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案例教程》,陈承欢,清华大学出版社。

2.项目概述

2.1工作内容

教学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学校以及管理老师

该系统功能如下:

1.能够存储大量学生信息,并能够方便有效的进行学生信息数据操作和管理,这主要包括:

1)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

2)学生信息的多键字检索查询。

2.能够对需要的信息可以提供打印输出。

2.2条件与限制

完成本项目需4为同学,又我们小组4名同学共同完成此项目,我们四个分别承担该项目的设计报告与开发等工作。该系统用户为学校以及教务管理中心。

项目完成期限限定在2011年11月15日之前。

2.3产品

2.3.1程序

教务管理系统,JAVA script 数据库。

2.3.2文档

系统开发计划书。

系统需求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

2.4运行环境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2000以上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5硬件环境:处理器: Inter或者 AMD 内存:1 G以上

2.5服务

培训安装,维护和运行支持从使用该系统开始,维护期限为一年。

2.6验收标准

各个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并且满足教务管理中心的需求。

3.实施计划

3.1任务分解

韩光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开发计划。

高翔:概要设计说明书。

杨鹏飞:需求规格说明书。

宋兰兰(组长):详细设计说明书。

3.2进度

【按阶段完成的项目,用图表说明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宋兰兰: 详细设计说明书

韩光辉: 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10.25)项目开发计划(2010.10.28)高翔:需求规格说明书

杨鹏飞: 概要设计说明书

3.3预算

参与编写人员:4人

预计完成需时:1个月

费用:电费

3.4关键问题

参与人员的团结精神以及积极的态度,设备要满足所开发系统的要求。

4.人员组织及分工

姓名职责参与时间宋兰兰详细设计说明全部

韩光辉可行性报告和项目开发计划全部

高翔概要设计说明全部

杨鹏飞需求规格说明全部

5.交付期限

测试版本交付日期:2011年11月13日。

篇6:项目化教学改革计划

(2011—2015年)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辽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计划(2008—2012年)》、《关于加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构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建设“五点一线”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结合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办学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和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省级试点专业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

二、总体目标

从2008年开始,经过五年的努力,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实现学院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推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运行质量和水平。

标志性目标是:到2012年力争建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省级品牌专业1—2个,特色专业1—2个;建设省级精品课程6—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建设校本教材10—15种,省级精品教材4—5种,国家级精品教材1—2种;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院级立项课题40项,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4—5项,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滚动课题8—10项;建设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个,市财政支持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4个;建设省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

三、建设内容

(一)加强专业建设,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注重内涵,打造示范专业

1.建设目标 研发和整合新专业承担其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

根据“五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的需要,以及本、专科专业协调、衔接发展以及专业群建设、资源共享等需要,加强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突出重点专业建设,注重内涵发展,不断论证增设新专业,满足专业办学条件,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将遴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有特色,且与我省乃至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之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特色,达到或接近省示范专业水平,并带动全院各 1

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2011—2015年,建设院级重点专业8-10个,争取在2015年之前从中培育出2-3个省级示范专业。

2.实施办法

以省、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为依托,以省、市、院级教学名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推敲打造精品课,编写出版教材(精品教材),以教学为基础承担科研课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科学论证增设新专业,在建设院级重点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冲击省级示范专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专业建设模式,锻炼教师队伍,提升团队合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二)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改善和丰富教学传授方式

1.建设目标

完善学院“达标课—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材出版和选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与改革。到2015年,建设8门院级精品课,其中3—4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1—2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鼓励教师出版教材和编写校本教材,努力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教材,到2015年力争公开出版教材10—15部,编写校本教材20—25部,其中4—5部成为省级精品教材;1—2部成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各系(部)、教研室以及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下,立项建设院级精品课。以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确定主讲教师,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等,通过教科研和教研,在系(部)及教研室内部,通过示范讲授,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和实施,不断推敲和完善,请院内外专家评判,申报院级精品课。学院按照省教育厅的精品课申报要求(每年一批),在遴选的院级精品当中,推出具有一定优势的精品课,经过最后的补充和调整,确定申报省级精品课(或国家级精品课)。学院按照《精品课管理和奖励办法》,鼓励和重奖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对精品课实行动态管理和检查制度。

(2)按照“突出特色、强化技能”的建设原则,加大教材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学院校本教材建设。学院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强化培养技能型人才意识,以课程改革建设成果为依托,通过立项形式进行教材建设,争取编写公开出版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适应性强的应用型高职系列教材;通过组织力量,科学总结,充分挖掘,精心培育特色明显和一定优势的项目,重点支持特色教材建设。坚持教材的择优选用原则,确保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进课堂,保证教学质量。2008—2009年力争建设校本教材10—15种,公开出版教材5—6种,力争2—3种进入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2011年力争4—5种进入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2种进入国家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3)备课和讲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加强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定期开展网络教学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力争通过建设和系列培训,使多数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建立课件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1.建设目标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加强专业、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以制(修)订

人才培养计划为切入点,以“2+1”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努力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机制。根据学院“1+2+X” 的人才培养规格,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计划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实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提高实践课程比例。

(2)加大教学研究立项和教学改革成果培育工作。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激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加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和成果奖励工作,加强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结项验收工作,努力培育和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力争各级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成果评奖均有较大幅度增加,2008—2012年建设院级教学研究项目40项,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4—5项,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滚动课题8—10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1.建设目标

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原则,统筹考虑高层次、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大对现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以造就教学名师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制度;加大师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政治上关心教师成长,工作上、生活上着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奉献事业的良好环境,将教书育人的业绩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和鼓励教师爱岗爱院,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力争到2011年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健全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奖励体系,激励广大教师教育书人,做出实绩。严格执行教学工作纪律,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以及各种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对教师执行教学工作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办法,及时进行处理。

(2)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标准,在教师职务评审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教科研工作,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尤其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大力推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并资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工作,做好教科研成果的申报和推广、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工作。力争到2011年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通过各种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申报成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4)进一步做好院级、省级教学名师的遴选活动。鼓励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第一线,每两年开展一次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并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力争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

(五)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建设目标

注重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加大生产实习与教学环节改革力度,建设成1—2个特色鲜明的省级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设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个,市财政支持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4个;建设省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确保每个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100%。

(2)加强院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教学单位要拓宽与企业合作的渠道,建立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院外实习基地。每个专业要建立起3—5个院外固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院企合作试点工作,创建校企合作教育的新机制,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3)稳定、充实实践教学人员队伍,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改革用人制度,从企业中招聘一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学队伍。

(4)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审核,并建立完善检查制度。

(六)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运行质量和水平

1.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健全加强教学质量标准执行信息反馈与教学质量日常监控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重点加强教研室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细化管理办法,完善教学工作流程。

(2)建立由学院、系(部)、教研室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继续加大领导听课力度,要求各级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师生意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教务处、教学督导、各系(部)领导通过随机听课、检查教学工作等方式,把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意见及时反馈,使全院的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质量监控过程中。

(3)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评估引导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改进的方向,激发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与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办法。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

(4)加强教学督导信息员队伍、学生维权小组队伍建设,进一步沟通教与学的关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畅通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括学生、督导、教学质量评价、期中教学检查、领导听课等获取信息的反馈机制。对这些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理,做出快速反应和相应的工作调整。

四、保障机制与管理措施

(一)组织管理

学院成立“教学质量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协商决定“教学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教学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开展组织申报、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等工作。

各系部及相关教学单位是“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系、部主任为本部门“教学质量工程”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实施。对“教学质量工程”所需引进的高级人才,可优先引进,并在政策上适当倾斜;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队伍。

(二)制度保障

学院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发布、立项、审批、推荐、监控及验收、评奖等机制,并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监控措施、经费标准和奖励标准。学院对“教学质量工程”实行项目管理,主要实施步骤为:各教学单位组织论证、申请,系(部)主任审查立项并组织实施,学院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

(三)经费保障

学院在已有教学建设经费的基础上,调整经费预算结构,划拨专项经费,对于进入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的项目,按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学院鼓励各教学单位发挥自身特点,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同时,学院设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奖励基金”,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立项和取得突出成果的项目予以奖励。

上一篇:门诊部感染管理下一篇:驻村农技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