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2024-07-18

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通用9篇)

篇1: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物理实验可以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现在就如何进行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教学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说教师演示实验。

一、演示实验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要做到精心选择。

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

例如,为使学生建立大气压的概念,可选择用“厚纸片顶住一杯水”的演示实验,不必将马德堡半球、针筒抽水等演示实验都端到学生面前,以致罗列了许多现象而忘却了所要表达的主题,弄得学生眼花缭乱,不知其所以然,反而达不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

二、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三、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例如,进行电功率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做演示,将“220v,25w”“220v,60w”的两只灯泡分别串联和并联后接入220v的电源上,观察它们能否正常发光?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往往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四、演示实验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边思考,边通过演示实验来分析,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边演示边启发,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连通器的特点。

下面再谈学生演示实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习惯

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们一开始做学生实验就强调实验室规则并制定合理的纪律,要求学生做到:

(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2)必须按分好的实验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4)实验完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5)不能随意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

二、制订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学生实验教学应制订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实验教学和考核有章可循,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依据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实验素养目标,使实验教学目标明确、可测性强。

三、指导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四、指导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实验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勤思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任,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既要加强示范操作(可利用投影、电视录像、挂图、示教板等工具),又要注重学生实验(不同实验可采取不同的实验方式,比如开放式等)

五、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的数据;对这些现象应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总结深化实验

学生完成实验后,应对学生实验作出总结:(1)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3)根据实验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如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中提出:(1)怎样通过实验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有几种方法?(2)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黑纸遮住所成像怎样变化?(3)用凸透镜成实像时不用光屏,在光屏一侧能否看到倒立的实像?

七、重视实验报告

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问题讨论、误差分析等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其次,对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并给以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报告的重要性,而只布置无检查或不批改,将会使学生轻视实验,应付了事。最后根据批改情况,将好的实验报告进行展览、表彰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加强实验评估

物理教学大纲中指出:“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可以把考查内容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1)笔试。主要考查认知目标内容,如仪器、原理、主要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2)实验操作。主要考查仪器使用,排除故障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等。考查方法是根据规定实验题目,将实验器材全部摆出,让学生抽签后个别操作,评定打分,成绩记入挡案。

总之物理课堂演示实验要与学生的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下面几个方面的基本实验要素:一是仪器使用的一般知识;二是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知识,其中特别是图线处理数据中,区分已知规律与未知规律的不同方法;三是间接测量的基本知识,要从测量出发理解实验装置、原理、方法、条件保证、操作步骤以及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四是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思想,特别是要懂得将理论结论与实验结论比较的思想。同时加强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多角度、全方面地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2: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宁强县铁锁关中学 刘天恩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物理规律、建立公式和完善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物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各位物理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应该高度重视,注重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是策略。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因此,物理概念教学在初中物理整个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告诉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坏。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究其原因物理概念没弄明白,对概念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体系,它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建立、理解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对大量的物理事实和复杂现象经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归纳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一级的思维形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进行物理规律、理论教学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理解特定的字词所代表的物理概念的含义,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可见,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对概念教学,我们物理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好概念内含本身,还要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心理状况、智能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设施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要有预知能力,预先设想有效对策,以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

一、克服前概念对学习物理的影响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感知到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便形成概念,它反映出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和特征。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生活概念,二是科学概念。前者的形成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即直接知识的获取过程;后者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过程,即间接知识的获取过程。所谓“前概念”就是生活概念,它是相对于科学概念而言的,可以说它是科学概念的前身,它是完全可以升华为科学概念的。学生的“前概念”的形成完全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它是学生完全凭自己的对外部世界直接观察得到感性经验进行构建的,是没有任何人教他,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对这一事物的感性认识的概括,“前概念”具有原创性和自发性,学

生们对他们能看得见、摸得着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都会形成“前概念”,这样的概念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虽然“前概念”是建立科学概念的基础和平台,但是他对科学的概念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如不加以及时引导,将干预着科学概念的建立,甚至在学生回答问题、解答问题时,“前概念”会马上表现出来,它对学科知识的构建会形成严重干挠。

二、设置恰当情景引入概念,是学生体会概念的引入的重要性和形成过程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抽象而建立的。必须通过日常的感知活动或观察实验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或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事实,才能获得研究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这是物理概念的形成基础。

1、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引入概念。

例如:在学习质量的概念是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它们含有的木材的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容易判断出课桌含有的木材多,椅子含有的木材少;再比如然学生比较一桶水和一杯水那个含有的水多?一把大锤和一颗铁钉哪一个含有的铁多?等等我们为了比较课桌和凳子含有的木材多少不同,为了比较一桶水和一杯水中水的多少不同,比较大锤和铁钉所含的贴的多少不同的这种性质,我们引入“质量”的概念!对于课桌和椅子所含的木材、一桶水和一杯水所含的水、大锤和铁钉所含的铁,把这里的“木材”“水”“铁”统称为“物质”,很显然课桌和椅子、大锤和铁钉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同,我们为了描述物体的这些不同性质引入了“质量”这个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只有学生在了解了引入一个概念的重要性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时,他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

2、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或者亲身经历引入概念 比如学习浮力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入:大家都有过在河里游泳的亲身经历吧?我们在游泳时是否做过在水下摸石头的游戏?当我们摸到一块大石头时,在水中不费多大力气就抱起来了,当我们抱出水面时却感到石头很沉,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石头在水里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这是我们引入浮力这个概念:我们把石头在水里受到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是百分之百的农村孩子,农村没有游泳池,夏天河流是农村人天然的游泳场所,农村学生自小到大都在河里游泳洗澡,玩摸石头潜水的游戏是家常便饭,用摸石头游戏作为引入浮力概念的情景,学生既熟悉体会又深,对浮力概念容易接受理解也深刻。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屋里就在身边,我们就是时时刻刻在用物理!这也符合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三、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物理概念的外延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运用条件和范围。

学生只有在完全理解了物理概念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学习物理公式、规律、理论等一系列知识,否则物理学习将无法进行。例如:在学习惯性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总是认为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没有运动的物体不具有惯性,对“惯性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或者认为“惯性是一种力”,其实惯性使物体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再例如有的学生常把内能和机械能混淆,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而与物体微观运动无关;而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它与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和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它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

篇3:浅谈如何进行物理课堂教学

一、挖掘教材, 设计问题, 激发思维, 突出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 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 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 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 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 以问题为契机, 精心设计, 释疑解惑,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 学生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的知识后, 对电磁感应中电能的来源产生疑惑。我就在“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线框在非匀强磁场中的摆动会很快减弱?同学们很快想到:安培力做负功, 机械能减少,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接着我又问: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洛仑兹力的两个分力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 不断激发思维火花, 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 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 促使学生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例如, 我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 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 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 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 两物相加更重了, 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 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 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寻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 设置问题, 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 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心智品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 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表现。在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 从本质上讲就是缺少主体性思维。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 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联系实际, 设计问题,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 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 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 强加于学生,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 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 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 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 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 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动机。例如, 通过多媒体手段, 展现实际情境: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秋千、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境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 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迅猛发展, 能源短缺, 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致使气候异常,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逐渐品尝到了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恶果后, 才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校是传播文明的窗口, 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渗透环保教学,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进而向社会宣传, 增强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行动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环保

目前, 由于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 加之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持续发展出现了危机, 失去了可靠的保障。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效, 不是采取几个治理行动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 是需要一代人, 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会见成果, 才能优化生存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任重道远。我国早在1996年第四届环保会议上就强调指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保护环境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中, 都离不开化学科学。因此, 化学教师责无旁贷, 要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时代责任感,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扩大宣传面, 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社会作贡献。

一、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紧扣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 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 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教学;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懂得治理和防止污源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勇于探索和创新。如在讲“尾气”处理时, 讲

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 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优化问题设计, 遵循认知规律, 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 组织协作学习 (开展讨论与交流) ,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 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 内涵外延不明确, 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 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 流于形式, 耗费时间。

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 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 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 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 如一些能引起

●吴绍岩

到这样一个事例, 据报道, 日本一家公能源开发和治理、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如在司想在海底铺设管道, 从大连一家化乡村可以开发沼气池, 利用植物秸杆发电, 工厂长期“进口”烟道气, 遭到拒绝, 原提高原料利用率, 提高有机肥效, 进行综合因是日本科技发达, 可以从废气中提治理和开发等, 建设21世纪的新农村。

取有价值的产品, 而我们的工厂宁可教师要联系教学实际, 有目的、有计划地放到空中, 也不卖给他们……在讨论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 不可牵强附会, 以便中, 学生群情激昂, 对大连化工厂的爱收到好的效果。

国主义精神崇尚不已;同时感叹, 由于二、实验教学

我们技术水平落后, 既浪费能源又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提高学染环境。这样,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生科技素质的重要渠道。在演示实验中, 教感, 他们纷纷表示要学好化学, 报效祖师要以身作则, 规范操作, 尤其废气、废物及国。在讲二氧化碳时, 提到人们关注的废液要妥善处理, 尽可能配以回收装置综合“温室效应”, 由于火力发电、取暖等燃利用, 从而减少污染。要勇于探索, 敢于创烧燃料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造成新, 优化设备及装置, 起到模范作用。实验课地球表面温度越来越高, 气候严重恶上严格要求学生。严格控制试用量, 尽可能化,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引导学生思达到用量少, 且现象明显;同时启发学生的考, 可以开发其他能源, 如太阳能、水创造思维, 指导他们设计方案, 改进实验, 减能、风能等;可以燃烧一些无污染材少环境污染, 鼓励他们动手验证, 进而提高料, 我国在这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停小型火力发电厂、搞好绿化、由植三、课外活动

物来调节、开发新能源等。讲废物处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 也时, 提到了废旧纸张要回收利用, 尤其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科技素质的一个废报纸易导致重金属铅的污染。玻璃重要途径。结合实际开展切实可行的科技活由于耐腐蚀, 可在地下埋藏千万年, 如动, 如增设一些环保方面的研究课题、废旧果随意乱扔玻璃片, 后果不堪设想!有干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 酸雨形成及防机化工飞速发展,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治、废定影液中银离子+的回收再利用等世界, 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白色垃圾”等, 组织学生向社会宣传, 进行社会调查, 关严重污染问题。北京市政府前不久采注周围环境, 关注国家的举措及新的科学成取一定区域内禁止销售和使用一次性果, 学以致用。

塑料制品的措施, 给全国人民做出表总之, 在实践和探索中, 教师要激发学率, 提示大学效行, 并向社会宣传。一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般乡村学校, 可重点讲解农药和化肥兴趣, 使他们提高科技素质, 成为爱护环境、的施用、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造成土壤保护环境的新世纪的主人。

污染和健康危害, 鼓励学生将来投身 (巴彦第三高级中学)

篇4:浅谈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

关键词:物理概念 应用 理解 整理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概念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的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探索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的永恒话题.本文从物理概念教学过程划分的角度,谈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一点点做法和小小的体会。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所以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这类知识的教学宜采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具体阐述如下。

一、概念的建立阶段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又易受到表面认识上的干扰,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那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建立科学的概念呢?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建立概念的目的和意义

“在学生的相异构想与新的物理知识相冲突时,怎样才能促成认知结构的顺应,从而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呢?关键是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所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体会到建立新概念的意义和需要,主动放弃“前概念”的影响,急于了解新的知识.这样目的明确、积极主动的准备状态,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如对密度概念的教学,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情境:(1)一般情况下,铁和木头哪个重?(2)我们能说铁一定比木头重吗?这样接着引出比较物体质量多少应采用控制体积相等和物理学中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比较轻重,为密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2.阐述清楚建立概念的思路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在知识学习中,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他们正确理解、灵活运用概念奠定基础,而且这样的学习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学习效果较好.“物理教学中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学得不活,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一筹莫展,物理知识支离破碎,等等,其根源都在于概念教学之初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历经概念获得的全过程.” 另外,概念的建立一般都含有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在阐述它们的建立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一定的思维方法。

3.准确呈现概念的内容

物理学中的概念的陈述语言或公式十分精炼和准确,概括程度非常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又如密度和速度等概念的定义中要解释“单位”的含义;再如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要加以比较.这样在理解时不致于产生歧义,并能建立起多方联系。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它仍然要和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着”,因此,“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思维时经常都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和支持” ,所以,只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文字表述还不够,还应给学生一些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建立范例模型,这也是呈现概念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二、运用、理解概念的阶段

概念呈现出来之后,就必须对其加以运用、练习,以加深理解,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使新知识与已有的其它知识链接起来,这就进入了概念教学的第二阶段——运用、理解概念的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教学方法。

这一阶段的教与学的方法主要有教师的例题讲解、学生的练习巩固、运用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等,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学的原则和要求是:①题型设计应典型,难度逐步加深,对较难的习题要进行适当的拆分,以降低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轻松学习;②留给学生时间,教给学生方法,要求他们领悟运用知识的要点;③练习的内容应多与学生所熟悉的现象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三、概念的整理阶段

概念的教学到第二阶段,并没有结束.学生对某一内容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知识的本身和其零星的运用上,对这一知识而言,应形成这一知识本身的系统并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才能说是对概念的全面掌握,所以说对概念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

对概念的教学要求整理的内容主要有:①概念的内容(要求准确精炼并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②概念的运用条件.③在练习中总结的推论(如根据密度判断实心物体的浮沉状况).④与其它知识的关系.在此阶段的教与学的主要要求有:一是教师做好整理示范,并长期坚持,教给学生方法.二是要重视学生的整理,并做好方法指導.三要教给学生运用整理提纲进行结构性回忆的复习方法,让他们尝到整理知识的好处。

篇5:乡村中学如何进行物理实验

弥勒市东风中学周保青

摘要:实验探究教学时,认真引导学生分析中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题并提出解决问应办法。演示实验的选择上特别注意到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注重实验的趣味性,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新授课时,往往有些知识和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比较陌生,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对知识点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赖情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不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脑疲倦,教学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该物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发现问题、改进策略、自制器材、趣味性

一、引言

红河地区乡村教学一直是红河教育的薄弱环节,这跟乡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生源基础知识差,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如何改善乡村的教育的这一现状成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共同心病。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蕴含各种自然规律和现象其趣味性是很强的,很容易勾起学生对这些规律和现象的了解愿望,树立起强烈的学习物理的欲望,应该说物理成绩在各学科中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从我从教物理1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物理学的成绩与理想相差太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得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我们大多数乡村中学对物理实验的重视不够,没有把物理实验很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没有做到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发现规律。下面我就谈谈在物理教学中要如何开展物理实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

新课改中所提到的实验探究教学是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的小实验,即在演示实验教学基础上增设小实验探究教学,包括师生对课堂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和启迪性小实验,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种实验探究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广大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二、怎样实施实验探究教学

1、开展师生对课堂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探究教学

虽然在今天这种科技基础下各种现代化的实验仪器越来越精密复杂,各种先进的教育手 出不穷,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教学其实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身边,身边的事物才能让我 感到亲切。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 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时,认真引导学生分析中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应办法。演示实验的选择上特别注意到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注重实验的趣味性,更大限度的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新授课时,往往有些知识和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比较陌生,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对知识点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赖情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不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脑疲倦,教学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该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增加学生随学小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空间就是物理实验室,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课程资源,这就突破材料和时空的限制,为实施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上到压强P与F和S的关系时候可以事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些简单的器材来演示,有的学生会用塑料泡沫、气球甚至泥巴来演示作用效果等。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当受力面积S相同时,压强P与压力F成正比关系,当压力F相同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成反比关系。

2、增设启迪性小实验

增设有启迪性小实验演示,恰当地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唤起学生好奇心来激发学习兴趣。巧妙的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物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能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比如:在上大气压强是,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张硬纸片,然后问学生如果杯子倒过来将出现什么现象?或者用酒精棉点燃放入广口瓶中,然后用煮熟的鸡蛋剥皮后堵住瓶口,让学生观察现象。这一些都是我们物理学中重有趣的物理现象,通过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一定能够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能产生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3、比一比自制实验器材

学生的好胜心其实是很强的,往往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使教学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我们要善于不断的用新的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实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让生活物理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比如说:在初二的教学中,浮力就是个难点、同学们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用其应用觉得特别难于掌握、难于理解,从而也对相应的应用产生了畏难情绪,许多同学想对此打退堂鼓了。针对此,我特意号召他们回家后自制一些相应的简单教具,来辅助知识学习,提起兴趣,这其中有溢水杯,透明盛液筒,简易小弹簧称,一些小石子小铁块等等。其中一个同学制作的溢水杯最突出,他就用一只普通的塑料饮料瓶子,剪下一部分,然后又另剪取了一个小缺口,同时用另一块再剪一个小漏斗形状,再附加一段固态胶加以密封,保证了一滴水也不会外渗或沿外壁流出来,形状极其漂亮,可以说美观又实用。在浮力探究中大展伸手。同学们看过后都对他的制作大加赞赏,积极性被极大的开发了出来,学习热情高了,知识好像也一下子就变得容易多了,探究过后在浮力应用做题时也是你追我赶相互出题做题,自我总结归纳各知识点,知识树,让学习也变得有趣了,有了这份动力做支持,他们对浮力学习觉得好多了。

三、实验过程中怎样把握

1、在科学探究实施中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课堂难于调控,在实验室完成探究要远比在班级中上课秩序上要随意性强一些,甚至有的教师说是乱了,或者由于学生们只注重于对实验器材的关注与周围环境的新鲜感而来的玩耍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与本实验并不相关的地方去,摆弄器材,在课堂中随意说笑,顾左右而言他,嘻嘻哈哈,教师为维护秩序担搁了过多时间,因而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会由于学生事前对相关实验操作没有过多关注或不熟悉规则而不知道如何着手实验,结果导致最后实验任务完成不了完成不好而让教师失去耐心。遇到这种问题时,更应显出教师的功力与人格修养,请我们以爱生之心,不打击学生对未知领域对未知事物的热情与信心,引领他们慢慢起步,带引他们走入科学殿堂。

2、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但是每个同学对实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各部相同。所以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演示实验,完成演示实验后,在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3、对探究实验的教学评价

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侧重于发展,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差异和发展的可能性,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其具体功能表现为: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纪录成长导向等功能。这是实验探究教学关键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不是制作了一个好作品或取得了一个好成绩分数所能评价的,评价过程应与学习过程相一致,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突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不同的评价反映了不同的侧面,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不可比拟的,所以不应按某中权重对各种评价结果进行合并,不宜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或等级,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学生。比如,对于温度计的课题来说,(1)、观摩导入:同学将自制温度计演示一下,比较实验效果,分析原因。(2)、提出提问: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液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3)、自制教具小实验;利用自制温度计进行实验;(4)、学生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对温度计的规律进行归纳和小结;(5)、规律小结:“测温物质与量程”。

对于探究电阻与导体哪些因素有关时,设计的步骤如下:(1)实验导入:演示灯泡明暗变化,引出电阻。(2)提出提问:调查学生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引入电阻认识?(3)、猜想与假设:列出学生所猜想的有关的因素;(4)、设计实验:根据猜想的量、实验器材设计;(5)、随堂小实验:利用铅笔芯、铁丝、电压表、电阻:长度、材料、横截有关电源、开关、导线等探究实验;(6)规律小结:“电阻与温度”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体会探究过程,巩固探究成果。

四、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教学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加,提高了教学效率,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从来都信奉一句话:假如学生对物理探究都失去了关注研究的兴趣,这肯定是这一学科教师的末日,最少也是种内心的恐慌。有句话说的好:学生对任教学科失去兴趣将是老师的灾难。无论如何,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哪个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偏离,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在探究中进步与成长,这将是教育的最大收获,也是教师最大的喜悦,我将乐在其中。上面这些是我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学中的摸索、课堂下深思熟虑总结出的一点想法,我想自然我们乡村中学的物理教学成绩已经滞后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着改变一下以前的教学方法呢?反正不改是死路一条,改了说不定还有走出一条通往教学殿堂的大道!

参考文献:

[1]张延生;;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 集

(二)[C];2004年

[2]王卫华;李爱华;;浅析如何引导学生研读教科书中的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教学反思[J];中学物理;2010年08期

[3]陈立干;;如何在新课改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

篇6: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教学

——对于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有效措施 摘要:

本文在对农村高中学校学生心理特征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农村高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为巨大的学习潜力与普遍的厌学情绪并存、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互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农村高中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心理、倡导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同时,由于农村高中的物理资源较于城市中的学校匮乏,物理实验、物理仪器、物理实践活动等就不能正常的实施,学生的物理概念、原理以及物理规律的掌握就不是那么透彻,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的帮助农村高中学生提升物理的兴趣、求知欲,培养学生物理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养成对事物求知的情感态度,获得解决事物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

高中学生

心理特点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求知欲 能力 情感态度 方法 终身发展 全面发展

正文:

我的物理指导老师在一所农村高中任教几十年,并且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对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情况较为了解。这里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偏僻山区,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甚至有少数家长还是文盲或半文盲。由于经济贫困,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疏于管教,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婆婆这辈就照顾他们,为此溺爱不已,因此这些学校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成绩平平甚至很差,有的学习能力差或者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于学习基础不扎实,最后中考未能考上理想的高中。进入高中后,一部分爱学习的学生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但是进入高二以来,学习高中物理的电学还有磁学就显得特别的吃力,空间想象不到,物理实验也没有做,只是老师在讲实验,自己也完全不能理解,只有干做题,背题。而对于另外一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来说,习惯差,上课依然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还抄袭,不会做的题越来越多,不能理解的概念也越来越多,成绩也越来越下降,老师和家长为此都担心不已……

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实施有效教育,如何实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既保证他们的心智健康发展,又能获得好的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乡村高中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我认为,应当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一般是十五岁到十八岁,这就进入了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所说的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表现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这一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

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

艾里克森指出:“成长中的青少年面对自己内部生理发育的飞速变化以及摆在他们前面成年人的任务,此时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把他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与他们对自我的感受进行比较,以及如何将早年培养起来的技能和角色与眼前的职业联系起来。”他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

然而,青少年期是一个多事的时期,青少年的身体迅速发育,对性的觉醒,对自我产生新的认识,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怀疑。由此可产生“角色混乱”,表现为不能很好地选择适应环境的角色,没有明确生活目标和生活的意义,不清楚自己将怎样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消极同一性”,即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不予认可的角色。

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相应的是忠诚的品质特点,忠实于自己的信念,忠实于别人,忠实于社会。与消极自我同一性相应的品质则是不能承担正常社会角色,对社会的敌意或是对帮会的忠实。

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不愉快的事情,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适当的给与他们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建议,和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师生友谊关系,让学生把我们当成朋友,更加有利于教学。

对于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教学配置,实验仪器,都会有一定的匮乏和不足,以至于,老师们不能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物理实践活动,不能有效的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感性材料,进而学生把感性材料通过认知结构 转换成理性认识,进而通过一定的排除个别的案例,形成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规律。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大力的支持引进中学必须的实验器材,大力改造发展物理实验室,老师们也要开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通过自己动手的实验,激发学生探求问题追求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好的促进物理的课堂教学。教师教育教学要适应学生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要适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都要考虑到实效,要能让所教学生有所得,不能都按常规要求去做,教学的时间要缩短,教学的内容要敢于取舍,教学的进度要根据学生情况而定,不是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照搬照抄,不能机械的盲从教学大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有关教学的活动都要和学生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教师和学校只是指路人和提供学习的地方,不能主次颠倒,乱了章纪;学生能提高知识面,素质修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考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及时为学生解答这过程中的种种疑惑。

篇7:初中物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作者: 李海涛(初中物理

新野物理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85 发表日期: 2012-12-09

11:31:44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课堂教学反思对每一个教师都很重要,可以帮助教师明得失,析成败,进一步指明努力目标,促进以后课堂的简练高效,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我把我的体会公布一下,大家讨论。

我认为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还是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一、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在这一学年中,我常研究别人的案例,并结合我的学生的特点,批判的运用,效果较好。

二、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这一学年,学校号召科任教师要坚持每周至少听二节课,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和交流,是我的收获很大。我认为,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一线教师,更应加紧听课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篇8: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一、怎样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1. 重视演示实验教学, 加强能力培养

目前,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 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 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 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 并结合教学实际, 研究解决的方法, 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 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 例如, 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 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 可在规定的实验中, 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 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 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 平衡时, 引力等于斥力; 增大球距时, 引力大于斥力; 缩小球距时, 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 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 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 学生看, 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 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 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 在演示实验中, 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 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 多次重复, 加深印象, 巩固记忆。例如, 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 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 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 ( 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 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 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 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 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 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可见,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 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 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 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 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 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因此, 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 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 多让学生想想: “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 启迪学生思路。例如, 在“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中, 笔者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其研究方法: 1边学边做实验: 首先, 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 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其次, 笔者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 规范操作, 这样, 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而且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 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使学生对a和F、m的关系获得感知。2探索知识: 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 - F、a - 1 /m的图像。3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 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 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 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 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二、加强设计性实验课程

1. 设计实验题目的原则

首先, 教师在进行选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确定实验题目, 而不应该一味地突出实验的复杂性, 只要能给出实验的大致内容以及实验目的即可; 其次, 教师应当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 制定相关的实验方案, 进而使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 提出相关的问题, 并分析、解决问题,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总结。

2. 设计实验的类型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形式。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将设计性课题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其一, 教师可以根据给定的实验设备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高中物理实验, 如测量之类的实验; 其二, 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测量要求, 不限定实验方法以及设备, 让学生独立完成高中物理实验。

3. 设计性实验分类

设计性实验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其一, 是测量物理量的课题, 如物体长度的测量; 其二, 是探究和应用的课题,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等。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应当分类对学生进行引导性实验教学,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 教师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分析讨论, 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做, 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式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注重实验教学,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并根据现今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探究新型的实验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体会高中物理学习的乐趣,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 还是物理规律的形成, 甚至是物理结论的得出都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 而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更是在极大程度上受到了物理实验能力的影响。因而, 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9: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一、抓好入门教育

教师要开启学生智慧的阀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好奇,若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务求上好第一堂课。教师要生动形象地讲解物理常识及物理知识的奥妙。比如,讲解手机为什么能远距离通话,电视为什么能收看多姿多彩的电视节目,空中飞起的羽毛为什么要落地,水为什么要往低处流,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行,地球为什么围着太阳转等。还可以通过演示“用蘸有酒精的棉花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包起来,温度计的示数会减小”、“碘的升华和凝华”、“光的色散”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学习确立良好的开端。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产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及培养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展示物理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学生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问,在火车站台上为什么当火车驶过时,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学习“惯性”后问,为什么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学习“测量”后问,你怎样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学习了“力”后问,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为什么?学习了“光的折射”后问,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习了“杠杆”后问:小小弹簧秤为什么能称出大象体重?学习“磁学”后,提出为什么指南针可以指示南北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压强”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对压强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帮助。此外,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同学们演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育德才兼备的世纪新人

1.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我国现代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如在讲磁场时,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稍有偏离。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这个发现比西方早了400多年。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2.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

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同时,使他们明确作为新一代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风云多变的世界多元化的格局,不接受荣辱观教育,不明是非是非常危险的。如方励之,天体物理学家,科大原副校长,中科院院士。由于缺乏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修养和锤炼,虽学识渊博但终叛国而移民海外,愧对祖国对他多年的培养和教育。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海外华人科学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纷纷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李四光等都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们舍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冒着极大风险,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母亲的怀抱,为祖国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他们的爱国情怀一直激励着每一位炎黄学子。

上一篇:会所开业致辞下一篇:外联部工作计划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