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2024-07-19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精选8篇)

篇1: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

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实行同行专家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第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是对岗位竞聘人选的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专业水平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综合评价,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须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定为:正高级讲师、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

第五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分级管理。正高级讲师由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省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公布;其他等级教师职称评审的组织管理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第六条

申报评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必须符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试行)》、《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试行)》中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第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评审职称,须个人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等,并如实提供相关申报评审材料。

第三章

第八条

根据教师岗位设置数量、等级和工作需要,由学校确定推荐人数,并组织竞争推荐。

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和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符合岗位条件的教师均可参加竞争推荐。通过竞争推荐,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由学校(单位)直 — 2 —

接聘用;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须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评审的,由学校(单位)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第九条

学校(单位)成立7人以上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的推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其中在专业技术一线专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教师不少于80%),对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学术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推荐意见。

第十条 学校(单位)根据推荐委员会的推荐意见,结合参加竞争推荐人员任现职以来各学的考核情况,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学校(单位)将推荐人选的申报材料在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推荐上报。

第十一条

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鉴后,及时送呈报部门。

第十二条 正高级讲师的推荐,由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统一组织。将推荐人选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呈报。

第四章 呈

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须由申报人所在学校报送,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签署呈报意见后,评委会办事机构方可受理。

其中,报上级职称主管部门组建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时,须逐级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四条 呈报部门应对评审材料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按照规定的评审材料的类别和数量及时呈报到相应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第五章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根据要求受理申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制定评审工作方案,经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评审前应组织专人(须有一定数量的同行专家)对申报材料逐一进行认真审查,符合规定要求后,再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第十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委员会评审制度。根据评审的需要分别组建高级(含正高级)、中级、初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高级(含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一般不少于17人,中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一般不少于10人,初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一般不少于7人。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须由现聘为相应及以上职称等级的教师组成。

高级(含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由长期在中 — 4 —

等职业学校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正高级教师和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教授岗位、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研究员岗位上任职且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专家组成,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不少于3/4。

第十七条 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员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注重教书育人业绩和一线教学实践经历。

评审委员会实行评审专家责任制。第十八条 评审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简要汇报准备工作情况。

(二)学科评议组成员或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分组审阅评审材料,集体评议讨论,提出初步评议意见。

(三)专业(学科)评议组向评审委员会汇报评议情况。

(四)评审委员会全体执行委员审议,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第十九条 对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人员实行公示制度。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将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反馈到原呈报部门和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公示。异议期为10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写出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等,对评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按要求整理好有关评审材料,公示期结束后及时报送核准。

第六章 核准公布

第二十一条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且公示无异议的,或公示有异议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和评审程序的,由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核准并正式行文公布。

评审未通过的人员,当不再重新召开评审会议对其进行复议,也不得再改报其他评审委员会评审。

第二十二条 经核准公布的,颁发统一制式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证书。《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表》存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三条 对不符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规定程序和有弄虚作假行为者,取消参加评审资格,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

第二十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其他未尽事项,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篇2: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申报评审条件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我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绩贡献,充分发挥中专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国家和我省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云南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以下简称《评审条件》)。

第二条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级别,资格名称依次为:助理讲师(初级)、讲师(中级)、高级讲师(副高级)、正高级讲师(正高级)。

第三条

按照本《评审条件》规定,经评审组织评审通过,获得中专教师职称资格者,表明其已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可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聘任其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四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我省中等专业学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职教师,以及按规定参加中专教师系列评审的中等职业校外教育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离退休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含按规定批准延迟退休并在延迟期内的人员)均不属申报评审范围。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申报中专学校教师职称,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二)具备中专学校教师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达到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关于教学工作量、担任班主任工作、参加企业实践和教育培训的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三)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或同级以上教师资格证)

(四)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五)履现职以来考核结果均为合格及以上。

(六)继续教育符合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并达到我省教师行业的要求。

第六条

申报中专学校教师职称,须具备下列学历和资历条件:

(一)申报助理讲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经过1年以上见习试用,通过考核,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理讲师职责。

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证书,通过考核,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理讲师职责。

(二)申报讲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聘任助理讲师满4年。

2、获得第二学士学位,且聘任助理讲师满3年。

3、获得硕士学位,且聘任助理讲师满2年。

4、获得博士学位,通过考核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三)申报高级讲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聘任讲师满5年。

2、获得博士学位,且聘任讲师满2年。

(四)申报正高级讲师,须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聘任高级讲师满5年。

第四章

评审条件

第七条

评审助理讲师,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具有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理和方法等,基本胜任教学岗位,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较好。

(三)能组织开展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活动。第八条

评审讲师,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较好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较好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履现职期间承担过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创业指导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学科研管理、技能实践等工作2年以上。

(二)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理和方法等,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好。

(三)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并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四)能较好地组织开展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活动,积极承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实训教学等工作。

(五)履现职期间,业绩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

2、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教材(学术著作)1部。

3、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

4、参与教研、科研项目1项。

5、艺术类教师创作的作品或表演成果在专业比赛中获地厅级奖励,或指导学生在地厅级专业比赛(展演)中获三等奖、在校级专业比赛中获二等奖。

6、体育类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在地厅级赛事中获优秀奖、在校级专业比赛中获前6名。

第九条

评审高级讲师,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形成可供学习借鉴的德育经验,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学科研管理、技能实践等工作,累计满6年(获得博士学位者为2年)。

(二)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能熟练地担任一门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和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

(三)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践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四)能指导青年教师组织开展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活动,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实训教学等方面取得较突出成果。

(五)履现职期间,业绩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且近3年每年完整主讲课程200学时以上,教学效果良好,校级教学考核成绩优秀(指本校教学考核排名前15%)。

2、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或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正式出版学术著作(译著)10万字以上(排名前2);或主编出版教材1部(排名前2)。

4、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

5、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1项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排名前3)。

6、作为第一指导者指导学生或本人参加学科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获省级奖项。

7、艺术类教师创作的作品或表演成果在专业比赛中获省部级三等奖,或指导学生在省部级专业比赛(展演)中获三等奖。

8、体育类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在省部级赛事中获前6名(团体或个人),或具有国家级裁判资格并在省部级赛事中两次获“优秀裁判”。

9、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或育成新品种1个(均为排名前3)。第十条 评审正高级讲师,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可供推广和借鉴的德育经验或模式,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学科研管理、技能实践等工作,累计满10年(获得博士学位者为5年)。

(二)深入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熟练地担任一门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卓著,教学特色鲜明,形成可供推广和借鉴的教学经验或模式。

(三)科研水平、学术造诣或科学实践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州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或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本专业的发展。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指导和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能指导青年教师组织开展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活动,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实训教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五)履现职期间,业绩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校级以上教学比赛一等奖,且近3年每年完整主讲课程200学时以上,教学效果优秀,校级教学考核成绩优异(指本校教学考核排名前5%)。

2、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或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前3)。

3、独立正式出版学术著作(译著)20万字以上;或主编出版教材2部(排名第1)。

4、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2篇以上。

5、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或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

6、主持完成基层科技推广、开发、扶贫、科技教育兴农等省级项目,并担任主要负责人(排名前3),已在较大范围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或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

7、作为第一指导者指导学生或本人参加学科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获省级一等奖。

8、艺术类教师创作的作品或表演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排名前3),或指导学生在省部级专业比赛(展演)中获二等奖。

9、体育类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在省部级赛事中获前3名(团体或个人),或担任国家级体育赛事裁判长职务。

10、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或育成新品种2个(均为排名第一)。

11、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科技创新人才等专业技术荣誉称号。

第五章

破格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

对不具备本《评审条件》第六条规定的学历和资历条件,但业绩贡献突出,且符合第五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和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相应评审条件,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一)破格申报高级讲师,须具备以下条件2项:

1、获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等教育教学荣誉称号之一或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

2、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公开发表教学、教研、科研等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篇以上。

3、正式出版学术著作(译著)15万字以上(排名前2);或作为第一主编(或第二副主编)出版教材2部以上。

4、获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

5、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排名前3)2项以上。

6、获省部级组织的学科竞赛二等奖3项以上。

7、艺术类教师从事艺术创作,作品获省部级二等奖项以上。

8、体育类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在省部级体育赛事中获前3名(团体或个人)。

9、专业课教师达到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领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水平或本专业(工种)二级(高级)水平。

(二)破格申报正高级讲师,须具备以下条件2项:

1、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等教育教学荣誉称号之一或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

2、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公开发表教学、教研、科研等学术论文16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8篇以上。

3、正式出版学术著作(译著)30万字以上(排名前2);或作为第一主编(或第二副主编)出版教材4部以上。

4、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4项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排名前3)以上。

6、获省部级组织的学科竞赛一等奖3项以上。

7、艺术类教师从事艺术创作,作品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以上。

8、体育类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在国家级体育赛事中获前3名(团体或个人)。

9、专业课教师达到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领域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水平,或达到本专业(工种)一级(技师)水平。第十二条

讲师破格申报正高级讲师,须在具备高级讲师破格条件的同时具备正高级讲师破格条件,且成果不能重复累计。

第六章

第十三条 承担学校(单位)领导等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其教学课时量原则上不低于专任教师课时量的三分之一;承担学校(单位)中层领导等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其教学课时量原则上不低于专任教师课时量的二分之一。

第十四条

延迟申报情形和期限规定:

(一)履现职期间,未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定等次或等次为基本合格者,当年不计入履职年限且每次延期一年申报;考核等次为不合格者,当年不计入履职年限且每次延期两年申报。

(二)党内受到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处分者,自处分之日起,分别在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内不得申报;受到行政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处分者,自处分之日起,分别在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内不得申报。

(三)存在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问题或有违反师德行为者,自查实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报。已评审通过的,取消通过资格;已取得资格的,取消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

(四)工作中出现教学事故者,根据情节轻重,一年至五年不得申报。第十五条 有关规定说明:

(一)本《评审条件》第六条中的“通过考核”指考核定职情形。

(二)本《评审条件》所要求出版的著作,是指取得ISBN标准书号并出版发行的学术著作,凡论文汇编、以笔名或单位名义出版发行的书籍,均不属此范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是指在取得国内统一刊号(CN)或国际统一刊号(ISSN)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凡在增刊、专刊、特刊上发表的论文,均不属此范围;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或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其他期刊均不属此范围。

(三)本《评审条件》中所要求的学术和业绩成果,均须为申报人员所从事的学科专业。

(四)本《评审条件》中的“以上”均含本级。

(五)“省部级”指省委省政府或国家部、委、办、局层次。“地厅级”指州(市)委州(市)政府或省级委、办、厅、局层次。

(六)职业技能大赛指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及国家行业部门组织的,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独立举办或联合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七)艺术、体育类教师的成果除单独标注外均指个人或第一完成人(第一指导者)。

(八)同一事项多次获奖的,只以其中最高奖项计。第十六条

各地各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学科建设、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以不低于本评审条件的标准制定本地本校评审条件实施细则。州市由教育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规范性文件程序制定并联合发文;学校按“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师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公示无异议,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发文。在制定细则时,要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作为职称评价的重要依据,突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和实际水平的考核,突出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

第十七条 非公有制单位申报人员,按照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人才职称申报评审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评审。

第十八条 本《评审条件》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篇3: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课堂管理    困境    策略

目前,在我国职业学校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的课堂问题行为较多,相关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模式落后,缺少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理念。重视课堂质量,维持课堂秩序,已成为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亟待突破的教学难点。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三观”的培养,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管理的困境解析

(一)问题行为较多,影响教学目标

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上,学生在上课期间表现出的问题行为较多,致使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维持课堂纪律,从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很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且上课时缺少足够的自控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睡觉、偷听音乐、玩手机、聊天等现象。凡此种种,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二)管理模式陈旧,培训体系缺失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管理模式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病难以革除。很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采用的是单一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缺少有效地激励,致使学生的自信心难以提升,且对教师和教学行为较为抵触。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经费投入,相关教师缺少必要的培训,很少有参加学术和科研活动的机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难以提升,以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管理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有效激励学生,强化积极行为

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多在课堂中激励学生非常重要。适时地激励和赞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取得的点滴进步,并适时提出表扬。例如,当老师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时,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学生说“你真聪明”“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或者通过神态、动作等给予积极的暗示。教师慢慢就会发现,学生更具向上的动力,且确实在自己所表扬的方面体现出了长足的进步。

(二)满足心理需求

人在潜意识里都有被重视、被尊重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有被接纳的安全感。长此以往,学生会主动认识到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并积极改正。

(三)激发学习动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并于无形中戒除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问题行为。

(四)尊重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人才,每一名学生都具备自身所独有的优势或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专长得到提升和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会在自身所擅长的方向或领域更具自信心,从而更加乐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五)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魅力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往往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很难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果教师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的魅力,很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行为。

(六)优化课程设置

要想优化课程设置,首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更科学、更具前瞻性的教材,使其能够满足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多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课堂所学能够达到相关企业要求的标准,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七)重视教师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现阶段,想要切实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面临的困境,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相关教育部门及教育机构一定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多开展学术活动以及科研活动,并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使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教授学生。如此一来,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课堂管理中的困境,教学成果也会更加显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广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有效解决课堂管理中面临的困境非常重要。为此,相关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素养、尊重学生个性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得到切实改善,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最终成长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仲涛.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1).

[2]汤小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与学现状分析与改进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篇4: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鲁财教〔2007〕39号

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7〕41号),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实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有关文件精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保障厅制定了《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八月十六日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7〕14号),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以下简称国家助学金)的管理,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实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等职业学校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并备案,实施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等。

第三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在校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第四条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第五条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定,按月发放。学校应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详见附件1)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详见附件2)随同入学通知书一并寄发给录取的新生。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在新学年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六条根据国家下达我省的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每年6月底前,省财政厅将省属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省劳动保障厅,将省属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省教育厅,将各市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分配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市财政局。

每年7月底前,省教育厅、劳动保障厅分别将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省属学校,各市财政、教育、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将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到本级中等职业学校和有关县(市、区)。

每年8月底前,各县(市、区)财政、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将经费预算和分配名额落实到所属中等职业学校。

第七条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本办法和各市制定的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受理学生申请,组织初审,并将初审结果在学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见附件3)报同级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批复。学校应于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第八条学校应按实际受助学生名单填写《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省属技工学校报省劳动保障厅审核汇总,每年12月15日前报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其他省属

中等职业学校按上述时间直接报送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市级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填写《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统计表》(见附件4),技工学校报省劳动保障厅审核汇总,由劳动保障厅于每年12月15日前报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由市级教育部门按上述时间直接报送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电子注册,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和管理提供支持。

第九条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助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学校要制定本校国家助学金具体实施办法,设立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助学工作,要为每位受助学生分别办理银行储蓄卡,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一律不得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为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不得向学生收取卡费或押金等费用,也不得从学生享受的国家助学金中抵扣。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建档备查。

第十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收取学费,并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

第十一条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国家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对携有可证明其家庭经济困难材料的新生,可先办理入学手续,根据核实后的家庭经济情况予以不同方式的资助,再办理学籍注册。第十二条各级财政、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的行为,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教育厅、劳动保障厅负责解释,各市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和省劳动保障厅备案。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73号)和《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教〔2006〕42号)同时废止。

附件:

1、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2、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

3、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

篇5: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一、材料报送说明

(一)自然晋升、破格晋升、非企事业单位调入人员等填报《山东省中专技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表》1份(原件)、改系列评审人员填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表》1份(原件,双面打印)、所有申报人员填报《山东省中专技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一式10份(A3纸双面打印),按评审表填写说明填写,无涂抹、无改动。

(二)评审依据的学历学位证书、现专业技术职务及同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同附件1。

(三)现专业技术职务及同级专业技术职务包括首聘在内的所有聘任证书或聘任文件原件。

(四)继续教育证书。

(五)职称外语考试成绩单(原件)。符合免于职称外语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符合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须提供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外语证书丢失的,须由省人事考试中心开具证明。

(六)计算机合格证书。同附件1。

(七)实践教学概评。包括实践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等,文本格式由学校自定,并由教研组长、校长签字加盖公章。

(八)所在学校近五年师德考核档案复印件,同附件1。

(九)《“六公开”监督卡》1份。

(十)任现职以来近五年的备课本,加盖学校公章。同附件1。专业课教师除了提供备课本外,还须提供专业课相关的其它材料,内容、形式不限,不超过三件(文化课教师不用提供)。

(十一)一线教师,须提交课堂教学展示课教案及学校评价意见表各一份(原件)。展示课教案(原件)可以上交申报人员的备课本,也可以是由申报人员本人按与实际使用教案完全一致的要求重新抄写的;教案须由专家、校长签字,学校盖章。

教研室、电教馆等人员,到所在单位指定的学校讲授展示课,教案由专家、校长、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字和分别加盖公章。

(十二)所有申报人员均须提交展示课视频资料,视频资料要求同附件1。

(十三)综合获奖证书。县级以上政府及其人社教育部门批准的综合奖项证书。如“优秀教师”等。单项获奖、未经人事部门批准的系统内部表彰,以及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奖励不予受理(另有规定的除外)。限三件。

(十四)教育工作获奖证书、教学工作获奖证书,各限三件。

(十五)教(科)研项目、教改课题,论文、著作、作品或业务总结等,限三件。

—2— 1.论文、著作及作品。要求在国家正规刊物上发表的刊物、书籍原件,由呈报部门负责查伪。拒收非法刊物。

申报人的教学心得、经验体会,虽未正式发表也可提交,由学校查证后在本篇文稿上盖章,证明为申报人员本人撰写,《申报表》中要注明“未发表”字样。

2.科研项目情况及科研获奖。提交课题立项、结题报告和获奖证书。

(十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审批表》原件1份。(十七)教师资格证书原件、任现职以来考核结果、公开课教学情况等由各市呈报部门负责审核,审核结果如实填入申报表中,不再提交材料。其他未提交的佐证材料,由呈报单位审核。

(十八)报送材料档案袋由各市统一标识,完好无破损,封面应清晰标明申报人姓名、单位、任教学科、拟晋升职务,晋升方式等基本信息。

(十九)破格申报高级职务人员,须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破格人员业务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十)所有申报人员需填报《个人承诺书》,要求同附件1。

(二十一)呈报单位需提交工作报告,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公示情况等。1份。

—3—

二、评审表填写说明

(一)封面

1.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填表时间等,同附件1。2.任教学科:如“语文”、“建筑工程”等,不加“中专”、“中职”等字样。

3.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规范填写。

(二)基本情况

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健康状况、参加工作时间、教龄、班主任年限、现兼任行政职务、取得学历情况、获得资格时间、首次聘任时间及年限、最后聘期、学校分类、任现职以来各考核结果等。同附件1。

2.最高学位及授予时间:填写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学位及授予时间。

3.取得教师资格种类、教师资格证书号码:规范填写,核对无误。

4.外语考试情况:填写语种、类别级别、分数,如英语 综合 A 65分”,注意要与外语考试证书内容一致。免试人员填写“免试”字样。

5.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情况:在“考试取得模块”栏填写通过的模块;免试全部科目的人员,在“免试模块”栏填写“免试”,免试部分模块的人员在“免试模块”栏填写免试的模块。

—4— 6.参加学术团体任何职务:指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学术团体及任职。

7.任期届满考核结果:学校(单位)对一个聘期结束后的总体情况进行考核的结果。

8.社会兼职:指在民间机构或团体中的任职情况。如“某某研究会”、“某某协会”等。

9.任现职以来获县级以上综合奖励情况: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事教育部门批准的综合表彰奖励。如“县优秀教师”等(不含班主任获奖)。最多限填三项。

(三)个人简历

1.初中以上学习经历:主要指学历教育学习经历。在职学习经历要注明“在职”或“成人教育”、“函授”、“业余”等字样。

2.进修情况: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按照学校(单位)安排,参加连续脱产学习一周以上的业务进修经历;参加单位安排的以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业余培训和网络学习等远程培训经历。

以取得学历为目的的成人学历教育,已在学历栏内填写的,不再填写在此栏。

3.工作经历: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

(四)教学情况

1.任现职以来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情况、任现职以来教学工作获奖情况。同附件1。

2.任现职以来公开教学情况:指任现聘任职务以来开展公开

—5— 课、示范课、观摩教学、教学比赛等方面的情况。不限级别,不限是否获奖。

(五)教学能力、水平、效果等教学评价

1.学生综合评价意见:由学校组织申报人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对申报人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意见由学校统一组织填写。要求评价内容精辟扼要、言之有物、恰如其分。杜绝官话、套话。要求学校负责人签名。

2.所在教研室(组)或年级组意见:在学校统一组织下,申报人所在教研室(组)或年级组认真评议,形成评价意见,由教研室(组)或年级组负责人签名。

(六)教科研情况(限填三项)

1.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主要论文、著作及编写教材、作品情况:指任现聘任的职务以来的情况。

2.任现职以来教学改革情况,教改成果通过哪一级鉴定,在何范围内交流推广:指任现职以来的情况。

3.任现职以来完成科研项目情况:指任现聘任的职务以来的情况。

4.任现职以来科研获奖情况:同上。

(七)任现职以来指导培养教师情况:如实填写。

(八)任现职以来完成教育工作任务情况:指任现聘任的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级部主任等学生教育工作情况。班主任获奖填写在此栏内,不限级别,限填三项。

—6—

(九)任现职以来指导课外活动或运动队训练情况:如实填写。

(十)任现职以来对实验室建设贡献情况:按实际情况填写。

(十一)个人总结:同附件1。

(十二)学校推荐意见:要有简要的评价和明确的态度,学校(单位)须在单位意见栏填写:“本单位已对提供的申报材料逐一审核,真实准确,同意推荐。”负责人签名,学校(单位)盖章。

(十三)学校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填写明确意见并盖章。

(十四)学校主管部门组织说课推荐评价情况:按各地组织推荐工作的实际情况填写。

(十五)呈报部门意见:同附件1。

(十六)特别提示:

1.“申报方式”一栏从以下规范名目中选择填写为:自然晋升、破格晋升、改系列评审、非企事业单位调入,不得自创名目。

2.填表空白项,填写“无”字样,不得空缺。

3.所有签字均由相应负责人亲笔签字或签章,不要漏签。4.本表中所有“时间”、“起止时间”栏如无特殊要求一律规范填写为“XXXX年X月”,年份和月份不能用“.”代替;落款时间按一般填表规范,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5.提报材料、工作年限等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

篇6: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为方便高校教师准确无误地填写职称评审表,提高工作效率,现就《山东省高等学校党校教师职称评审表》中所有栏目逐一说明。

一、封面

单位:规范填写申报人所在学校全称。要求与学校公章字样完全一致,不得填写简称。

姓名:规范填写申报人姓名。注意与身份证、本人档案、学历证书等佐证材料姓名一致,尤其要检查姓名中同音字。如有不一致的情况,请以复印人事档案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等形式提供证明。

从事专业:与网上申报填写要求相同,填写规范的二级学科名称。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填写现聘任在岗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校职务任职资格:填写申请晋升的职称。填表时间:用阿拉伯数字。注意不要漏填。

二、第一页

姓名:同封面填写要求。

性别:注意不要填错,并要注意与身份证所示的性别一致。

出生年月:填写到月份,注意与身份证所示出生年月一

致。如确实有不一致的情况,另加说明。

民族: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政治面貌: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

行政(党务)职务:如实填写如 “副校长”、“院长”、“**主任”、“**处长”等行政职务(限填学校中层及以上职务)或“无”。任职时间写到月份。

参加工作时间:使用档案认定时间,填写到月份。高校教龄:按真实的工作经历填写,在不同高校任教的教龄可以累加。

现从事专业:同封面填写要求。

外语考试成绩:填写语种、级别、分数,如“英语 A 85分”,注意要与外语考试证书内容一致。免试人员填写“免试”字样。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情况:正常考试合格人员,在对应级别栏内填写“合格”。免试人员在对应级别栏内填写“免试”字样,免试部分模块人员在相应栏中填写免试模块和考试模块及成绩。对于免试部分模块人员,要求特别注意核查免试模块在专业模块和通用模块分布上,是否符合免试规定。

现专业技术职称:同封面要求。

获得资格时间:填写现聘任在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获得时间,应与现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上所填时间一致,格式

表示为年.月,如“2004.12”。可合并计算的同级职务任职时间可加括号注明,如“2004.12(2001.12)”。

首次聘任时间及年限:填写格式为“聘任年月/聘任年限”,如申报人2004年4月聘任,已聘任5年,表示为“2004.4/5”。可合并计算的表示为“2004.4/5(2001.4/8)”。

最后任期:填写到月份。

任现职以来各考核结果:填写结果与实际情况要一致,学校负责审查。

任期届满考核结果:同上。

高中以上学习经历:主要指学历教育学习经历。在职学习经历要注明“在职”或“成人教育”、“函授”、“业余”等字样。

进修情况: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按照学校(单位)安排,或经学校同意,参加连续脱产学习半个月以上的业务进修经历。

工作经历: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

任现职以来获市地以上综合奖励情况:指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综合表彰奖励,以及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综合表彰奖励。如“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等。限填三项。

三、第二页

任现职以来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情况:指任现聘任的职务

以来的情况。

任现职以来教学工作获奖情况:提交校级以上教学工作获奖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

学校教务部门审核意见:需填写是否属实,负责人签字并盖教务部门公章。

四、第三页

提交评审的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作品:破格晋升人员需填写此项,提交相关材料原件,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表内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材料完全一致,职责位次以“位次/总人数”形式填写。

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其他论文、著作及编写教材、作品情况:正常晋升人员及按破格条件掌握人员需填写此项,要求同上。

申报教授人员提交的论文须为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提交的著作须为本人著或编著。

五、第四页

任现职以来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材料完全一致。

任现职以来科研获奖情况: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证书完全一致,位次以“位次/总人数”形式填写。

学校科研部门审核意见:需填写是否属实,负责人签字并盖主管科研工作部门公章。

六、第五页

任现职以来指导教师工作情况:根据申报人承担相关工作据实填写。

对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建议及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按实际情况填写。

七、第六页

个人总结:按要求填写。学校要负责对个人总结内容真实性的监督。

“个人总结”栏的最后须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并亲笔签名。

学校人事部门审查意见:要有简要的评价和明确的态度,负责人签字并盖人事部门公章。

八、第七页

学校推荐意见:由学校相关负责人根据申报人现实表现予以简要评价,要求评价内容精辟扼要、言之有物、恰如其分。杜绝官话、套话,要表明态度(“同意推荐晋升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下同),负责人、申报人、审核人签字(下同)并盖学校公章。

呈报部门意见:省直部门(行业)属高校的,由省直主管部门(行业)审核呈报;省属高等院校的,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呈报;市属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高等院校由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呈报。由呈报部门填写并盖章。

对于填表时空白的栏目,要求必须填写“无”字样,不得空缺。

申报材料必须严格按要求填写,材料审收时严禁除申报人外任何人增删申报材料任何内容,否则拒收申报材料。

特别说明:此表为高校教师自然晋升人员填报,转系列评审人员填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

本说明同样适用于转系列评审人员填写《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

篇7: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

实施办法》的通知

鲁财教„2007‟39号

各市财政局、教育局、劳动保障局,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7‟41号),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实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有关文件精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保障厅制定了•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八月十六日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7‟41号),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以下简称国家助学金)的管理,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实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等职业学校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并备案,实施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等。

第三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在校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第四条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第五条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定,按月发放。学校应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详见附件1)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详见附件2)随同入学通知书一并寄发给录取的新生。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在新学年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六条根据国家下达我省的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每年6月底前,省财政厅将省属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省劳动保障厅,将省属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省教育厅,将各市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分配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市财政局。

每年7月底前,省教育厅、劳动保障厅分别将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省属学校,各市财政、教育、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将国家助学金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到本级中等职业学校和有关县(市、区)。

每年8月底前,各县(市、区)财政、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将经费预算和分配名额落实到所属中等职业学校。

第七条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本办法和各市制定的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受理学生申请,组织初审,并将初审结果在学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见附件3)报同级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批复。

学校应于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第八条学校应按实际受助学生名单填写•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省属技工学校报省劳动保障厅审核汇总,每年12月15日前报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其他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按上述时间直接报送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市级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填写•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统计表‣(见附件4),技工学校报省劳动保障厅审核汇总,由劳动保障厅于每年12月15日前报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由市级教育部门按上述时间直接

报送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电子注册,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和管理提供支持。

第九条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助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学校要制定本校国家助学金具体实施办法,设立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助学工作,要为每位受助学生分别办理银行储蓄卡,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一律不得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为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不得向学生收取卡费或押金等费用,也不得从学生享受的国家助学金中抵扣。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建档备查。

第十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收取学费,并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

第十一条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国家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对携有可证明其家庭经济困难材料的新生,可先办理入学手续,根据核实后的家庭经济情况予以不同方式的资助,再办理学籍注册。

第十二条各级财政、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的行为,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教育厅、劳动保障厅负责解释,各市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和省劳动保障厅备案。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73号)和•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教„2006‟42号)同时废止。

附件:

1、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2、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

3、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

4、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统计表

篇8: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等有关政策规定,经研究并报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先行一步,开展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现结合实际,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健全完善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职务)制度,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激励广大教师不断进取,推动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水平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吸引和稳定理论与技能兼备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分类管理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和重贡献的原则,注重对教师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综合评价,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二、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 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以下范围内进行:

(一)全省职业高级中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成人教育中心等各类职业学校中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并已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在编在岗教师。

(二)设区的市、县(市、区)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中专职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并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在编在岗教研人员。

(三)既挂职业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牌子又挂技工院校牌子的学校,是执行技工院校职称系列还是职业教育职称系列,由学校提出意见,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研究确定,不得同时执行两个系列。原属中小学教

师职称序列的职业中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纳入中等职业学校范围。

(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可参照本实施方案及有关规定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

三、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围绕拓展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办法,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健全制度体系。改革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增设正高级讲师职务级别。

改革后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初级职务名称分为教员和助理讲师;中级职务名称为讲师,高级职务名称分为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

改革后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讲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讲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讲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助理讲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教员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适应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 3 —

着眼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长远发展,修改完善并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注重师德素养,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注重教学、学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完善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关注育人,注重教学和实践,鼓励科研教研,综合评价,继续探索社会、企业和业内认可的多种评价方式。全面推行公示制度,增强职称工作透明度。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对现有职称和聘用情况进行过渡登记,存入档案,学校出现岗位空缺时,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核准公布、按岗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跨校评聘。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四、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争取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

(一)准备阶段

成立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班子;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了解情况;修改完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

(二)实施阶段

1.动员部署。印发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召开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

2.人员过渡登记。按照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和现聘任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改革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登记手续。对已经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资格予以保留,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可按规定程序参加竞聘上岗。

3.竞争推荐。学校(单位)教师岗位出现空缺的,根据工作需要和教师队伍素质情况确定推荐数量,组织开展竞争推荐工作。通过竞争推荐且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由学校(单位)直接聘用;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须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评审的,再由学校(单位)聘用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

4.组织评审。对已通过竞争推荐但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

5.岗位聘用。根据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有关规定,对通过

职称评审的,组织按岗聘用,兑现工资。

(三)总结阶段

按照改革实施工作要求,认真组织自查和检查,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取得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评审条件及配套文件,提出进一步深化完善改革的意见建议。

五、组织领导

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全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措施,各级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试点改革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

(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改革实施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共同负责,按照现有职能分工,做好相关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指导监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改革实施工作的具体组织和落

实;各学校(单位)要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工作安排,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人员过渡登记、职称申报推荐、岗位聘用和聘后管理等工作。

(三)科学谋划,稳妥推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深入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改革实施工作的主要精神和重大意义,充分调动教师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把推进改革与全面履行职责、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改革实施工作有序进行。

附件:1.山东省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试点改革人员过渡登记办法(试行)

2.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

上一篇:金工实习报告--材料学院高分子丙班 黄喆下一篇:工作会议主持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