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防暑降温工作通知

2024-06-29

市政办防暑降温工作通知(精选14篇)

篇1:市政办防暑降温工作通知

市政办防暑降温工作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近期,我市连续出现高温天气,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影响。随着暑期的到来,高温天气将持续增多。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暑降温工作。防暑降温工作直接关系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各镇、各部门要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重视和加强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加大对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及一线工作人员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基层,加强指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单位、生产单位和人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组织专人负责、用人单位具体实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新闻宣传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普及防暑知识,帮助城乡群众科学做好防暑工作。

二、认真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各镇、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当前的防暑降温工作作出有效部署和周密安排。

一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持续高温易引发各类事故的特点,结合各自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人员中暑和各类安全事故。各镇和安监部门近期要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同时,要加强对生产、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切实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严禁露天曝晒,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要抓好重点行业和岗位防暑降温工作。督促各生产企业结合实际安排生产,合理调整工作时间,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休息条件。建筑工地等高温岗位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采用错时施工,尽量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交通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止因高温造成车辆性能衰减、自燃、爆胎或司机疲劳驾驶等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三要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正确处理好让电于民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错峰避峰用电方案,尤其要做好高能耗企业迎峰度夏工作,降低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

四要抓好卫生防疫工作。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重点要加大对机关、企业、学校食堂和饮食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强化各项卫生防疫措施,严防传染病和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要组织现场作业人员、生产工人等进行中暑急救知识培训,并配齐配足急救器材和药品。

五要抓好学校防暑降温工作。教育部门要制定完善学校防暑降温工作预案,学校教室、餐厅、宿舍、校内实习车间等学生室内活动场所要采取开启风扇、空调、放置冰块等措施进行降温。同时,要加强室内通风,合理调整课程安排,适当减少室外活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三、强化日常值班工作。认真落实值班工作各项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尤其是安监、卫生、交通、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值班人员力量,遇有紧急、重要事项或重大突发事件要立即请示报告,及时妥善协调处理,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篇2:市政办防暑降温工作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通知》及市政府《关于扎实做好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通知》精神,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全市“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18%,二氧化硫排放削减21.46%的约束性工作目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各级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目标,突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狠抓政策和措施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xx年累计下降18.15%,实现了“十一五”总体目标(下降22%)进度的82.5%;化学需氧量排放在20xx年基础上削减了16.53%,实现了“十一五”总体目标(下降18%)进度的91.83%;二氧化硫排放在20xx年基础上削减了18.73%,实现了“十一五”总体目标(下降21.46%)进度的87.3%,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完成“十一五”工作目标依然存在能源消费总量增幅过高、污染减排治理措施滞后、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新河化工基地将要承载的化工类大项目转移,将为今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增加一定困难。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全力以赴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一)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高效益、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抓好水泥建材、橡胶、铸造和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拉长家电电子、汽车配件、食品、服装纺织五个产业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导鼓励外商投资节能型、环保型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工程,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并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核查工作。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单位,实行建设项目限批,暂停对该区域项目的环评、供地、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不予批准新增用地,依法停止给予落后产能生产的供电供水。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立即清理取消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融资、税收、补贴、电价等优惠政策,贯彻实施市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有关规定,切实落实超耗能加价政策。

(三)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审核制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根据《市建设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要求,在项目审批前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对年综合能耗20xx吨标准煤或年用电量2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严格按审核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核,从源头上控制能耗的增加。根据《市“十一五”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核算,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满足区域总量控制目标要求,排放化学需氧量大于3吨/年,排放二氧化硫大于15吨/年的建设项目,实行总量控制备案制度。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今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从严控制新建能耗高于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项目和污染物排放量大且难以治理达标的`项目,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已出具总量平衡承诺的镇(街道、园区)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对没有进行合理用能审核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的违规在建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并停止供电供水。

(四)切实做好重点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以奖代补”扶持和鼓励节能技改和污染减排工程建设。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宣传力度,督促有条件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节能技术和污染防治改造。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要向能直接形成节能减排量的项目倾斜,争取早下达资金,早形成节能减排能力。加强节能减排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已支持项目的跟踪监管力度,为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创造条件,确保项目早出节能减排效益。充分利用专项资金,对节能量在1000吨标准煤到20xx吨标准煤的节能项目,按国家规定给予每吨标准煤200元的资金扶持。对已进行试点完成的循环经济项目给予奖励。继续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器等节能惠民工程,大力推动工业污染企业燃煤设施脱硫建设,促进生活方式低碳化,确保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效益。

(五)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逐一分解年能耗1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5家市重点用能企业年节能责任目标,同时根据全市节能目标确定年能耗5000至10000吨标准煤的5家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目标并严格考核。重点抓好兴平热电有限公司、啤酒第三有限公司等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统计、定额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落实节能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月调度和季分析制度,组织实施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淘汰设备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设备要坚决给予淘汰,不按规定淘汰的,节能主管部门将按节能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强化企业作为污染减排的主体责任,对重点工业企业主污染物排放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对石墨、电镀、畜禽养殖及蔬菜加工行业实行治理整顿,解决行业突出环境污染问题。重点抓好兴平热电有限公司脱硫设施改造和崇杰环保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水平提升,不断提高我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

(六)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和控制排污。加强热电、化工、橡胶、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强建筑节能,严格执行省、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保全市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抓好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备案、审核及登记工作。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进程,力争城市新建工程太阳能和新能源等普及率达到45%以上。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确保完成15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开展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和审查工作,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高效照明产品使用率达到95%和90%以上。加强对政府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严格执行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的规定,年政府机构能耗指标要在去年的基础上下降5%。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解决城区部分生产和生活污水不能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问题,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尽快解决镇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交通节能监管和黄绿标审核制度,积极采取交通运输节油措施,加速高耗能、老旧车辆的折旧和淘汰,实现营运车辆单位周转量能耗下降。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逐步建立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完善交通运输节油标准,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企业载客汽车燃料消耗限额》和《营业性道路运输企业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限额》等交通运输能耗限额标准。

(七)深化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认真落实《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表彰成效显著的试点典型。积极落实国家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认真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推进工作,推动企业大力开展以矿产尾矿、工业固体废物、废旧轮胎、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建设,加快开发农业循环利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秸秆燃料、秸秆生物肥、秸秆饲料产业,重点抓好农业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能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法规政策开展强制或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

(八)开展节能减排执法监察行动。重点查处违规建设高能耗项目、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行为,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能耗统计和计量统计制度,能效和再生品标识制度,违反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状况公告制度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岗位设置和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制度,以及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工艺和设备等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根据各地和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开展调度、检查和督导工作。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和建筑领域执行节能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专项监察,开展建设项目用能评估审查节能专项监察工作。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管理减排措施,把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作为污染减排工作的中心任务抓好、抓实。加大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下大气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予以限产、限排,对逾期不达标的,责令停产整治,推进有问题的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三、加强协调,完善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机制

(一)加强目标责任体系建设。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年部门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考核奖惩“三大体系”,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各级各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调动分管同志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着力解决节能减排中的突出问题,完善目标责任体系,把节能减排目标落在实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能,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落实节能减排考核问责制度。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镇(街道、园区)、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到“十一五”末,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对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镇(街道、园区)、企业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好,为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部门,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篇3:市政办防暑降温工作通知

2012年淮安市外侨办特色亮点工作主要有:

牵头承办“2012海外高层次人才江苏(淮安)行”活动形式与内容创历史之最。邀请60多位海外博士来淮,与淮安市12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人才、项目洽谈对接,签约项目42个,使项目对接由以往口头合作意向变成现场签订合作项目,提升了活动成效。许多企业表示十分幸运找到了急需的海外高端人才。

牵头承办2012淮安市委市政府赴香港招商活动创全省之最。2012年香港招商创新为10个板块,在全省独树一帜。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294.2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實现了“五个首次”:首次与香港四大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次在香港举办外资企业代表恳谈会,首次在香港举办金融人士交流会,首次在香港举办淮医品牌建设恳谈会,首次在香港举办青年精英交流会。香港招商10个板块的成功运作,标志着淮安与香港由以往单一的经贸项目领域合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的开始。

邀请香港贸发局来淮举办专业论坛创国内地级市之最。香港贸发局组织专业人士代表团在淮隆重举办了“活力香港·开放淮安”香港企业专业服务论坛。这是香港贸发局首次在国内地级市举办论坛。论坛的主讲嘉宾由香港业界精英担任,围绕企业如何在香港上市等主题进行了深层探讨。市外侨办组织了120多家企业负责人与会,为推动淮安企业在香港上市和利用香港经贸发展平台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

服务淮安—香港首航仪式效果显著。曲福田市长、赵洪权副市长率团赴香港进行首航经贸旅游招商推介和唐道伦副市长率团赴香港进行首航前期宣传,淮安外侨办为此提供了良好服务,每次都组织十多家港澳主流媒体进行采访报道,特别是服务曲市长一行成功拜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贸发局,为淮安与香港开展深度合作奠定基础。淮安市外侨办还在《香港经济日报》和《大公报》上为首航进行了专版宣传,提升了淮安———香港航线在港澳地区的知晓度。

“大侨务”格局进一步形成。组织淮安市华商企业协会企业家代表团赴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开展考察交流活动,结识了访问国一批重量级侨领侨商,并于意大利华商总会、西班牙华人总会等6家海外侨团签署了友好交流单位协议书;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促成浙江的杭州、金华以及福建的福州、厦门、南平、漳州、莆田等7个城市的(外)侨办与淮安市外侨办签署了缔结侨务工作友好单位协议书,为淮安市赴闽浙两地开展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4:市政办荒山造林工作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荒山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森林建设,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现就做好荒山造林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森林、生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治山兴林、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实行定点规划、定点栽植、定点扶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实现荒山造林绿化跨越发展。

二、任务目标

20xx年,全市完成荒山造林3.6万亩。其中,中央第四批扩大内需荒山造林20xx亩,封山育林5000亩,其余荒山造林2.9万亩由市镇两级负责实施。荒山造林以有山镇政府为主体,实行工程招标投标造林,分阶段检查验收,分层次兑现工程建设资金。各有山镇要按照项目建设进度要求抓好项目实施。4月份要完成荒山造林招投标,签订造林合同;5-6月中旬前要完成整地挖坑;6月下旬至8月中旬适时完成雨季造林,8月下旬至20xx年3月进行抚育管护,4月份检查验收。

三、政策措施

中央投资造林项目20xx亩荒山造林资金配备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执行。5000亩封山育林需地方配套100万元,其余2.9万亩荒山造林,按照每亩300元标准,需投资870万元,由市、镇两级按5︰5比例承担。市政府将对造林工序进行阶段性验收,并根据各阶段验收情况兑付造林资金:整地挖坑验收合格兑付20%;造林验收合格兑付30%;管护期满一年后,根据验收合格率、实际面积兑付余额。各有山镇应根据投资比例和承担的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投入相应资金,保证荒山造林工程如期完成。

四、加强组织领导

篇5:市政办人大代表建议工作通知

各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根据省、市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现将办理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律赋予代表的职权,是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重要形式;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各承办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要性的认识,将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工作上要亲自过问,安排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靠上抓,具体承办科室要具体抓,真正形成合力,促进工作落实。各承办单位收到建议和提案后,要认真清点,逐件登记,发现其内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承办件,请于一周内向市政府办公室督查科反馈,不得擅自拖压,延误办理时间。

二、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落实办理

各承办单位要坚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对承办的建议、提案认真进行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给予答复办理。要在提高答复质量、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结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改进本单位的工作。要采取登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切实提高对代表、委员的走访率和回复率。要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的10件重点督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主席会议确定的20件重点提案,作为办理工作的重点,明确专人负责,靠上抓好落实,确保办理实效。凡建议、提案有条件办理的,要集中精力尽快落实;所提问题因条件所限,暂时难以解决的,要列入今后工作计划或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因法律、法规、政策所限,确实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地向代表、委员解释清楚,以取得代表、委员的理解和支持。

三、规范程序,认真做好向代表、委员的答复工作

各承办单位向代表、委员的书面答复,要按照规定格式书写,注明具体承办人和联系电话,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分管市长审阅签字。建议、提案办结后,承办单位要认真征求代表、委员的意见,并请代表、委员签署意见;对代表、委员联名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应分别答复联名的每位代表、委员,不能只答复领衔的代表、委员。

四、明确办理时限,加大督查考核

篇6:市政办土地利用规划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部门管理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中省驻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

(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要依据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从严审查各项建设用地申请。对不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用地预审,不予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规划管理部门要强化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论证,积极引导建设项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和建设,避免出现建设用地盲目无序扩张现象,确保土地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原则上工业项目用地应在我市省级产业园区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集聚区选址,房地产项目用地应在依法批准的城镇村规划区“圈内”选址。

(二)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要切实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不得擅自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严禁通过调整和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位置和规避报批占用基本农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确需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的通知》规定程序和权限报批:

1.经国务院批准或核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或核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确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2.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以及已列入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及“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近期确需动工建设并已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

3.军事设施、环保设施、矿山、电站及供变电网塔基、加油站、电信基站、输气(油、水)管道等确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范围外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近期确需动工建设并已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

4.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国务院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对不符合上述修改调整条件的,不得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期评价制度。以每两年的12月31日为结点,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证评估,对评估结果组织听证后报市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并根据规划实施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启动修编工作。按有关规定确需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须报经原批准机关及省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方可启动修编工作,涉及改变规划规定内容的,必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进一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规定,未取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用地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部门不得审批或核准。用地预审工作由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圈内储备用地、统征地(批次用地)及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单个建设项目等,由市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用地预审。市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对使用市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圈外单独选址项目和由市级立项的圈内项目进行用地预审,其中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亩以下的圈外单独选址项目和1公顷以下的圈内建设项目,市国土资源部门可委托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受理,组织实地踏勘和论证,并提出初审意见。

(五)严格土地供应政策和定额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限制类项目控制供地数量,禁止类项目一律停止供地。依据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核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对超标准用地的,一律依法核减;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不予通过预审。实行“绿色审批”,严禁高耗能、高排放、淘汰类等项目通过预审,重点支持低耗能、低排放、鼓励类工业项目用地。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办公楼用地标准,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项目以及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项目的土地供应。严格控制大户型商品住房供地,严禁改变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用地的土地用途或性质。

(六)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节约集约用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土地管理目标责任书》,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挂钩,严格兑现考核奖惩。

三、强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

(七)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省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由市国土资源部门拟订计划指标分解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在省下达的年度计划总量中,根据当年全市用地需求情况,合理安排市预留统筹计划指标和切块下达计划指标。市预留统筹计划指标主要用于市级以上城市基础设施、省市重点工程、重点产业项目、省级产业园区、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工程等建设项目用地;切块下达计划指标根据上年度经济发展形势、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执行考核情况以及本年度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分解下达给县市区,主要用于保障当地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工矿企业及文教卫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

(八)实行动态管理制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计划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台账,确保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计划执行情况。原则上没有用地指标的,不允许用地报批。

二是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管,及时跟踪项目报批情况。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分阶段对辖区内建设项目情况等进行调研、分析、指导,对项目报批工作进行衔接、沟通,全面掌握辖区内建设项目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三是对无法按时报批项目的指标按规定时限调剂使用。下达给县市区的建设用地指标应及时合理使用,逾期未使用的,其指标由市里统一调剂使用;对于市预留统筹指标,用地单位应在预审工作完成后2个月内使用,逾期未使用的,其指标用于储备库其他用地项目的报批。

篇7:市政办防暑降温工作通知

2013年淮安市外侨办侨务工作亮点颇多:成功争取省侨办与淮安市政府联合举办海内外浙江侨商投资洽谈会,邀请来自浙江六市100余名侨商企业家来淮考察、交流和洽谈;牵头承办2013淮安市委市政府赴香港招商活动,首次与香港美国商会联合举办招商会,县区共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额47.4亿港元,市政府与华润集团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精心组织“2013海外高层次人才淮安行”活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带着项目来淮考察、交流和洽谈,就元明粉深加工、软件开发、高科技农业等项目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承办国侨办“华文教育·华校校长华夏行”活动,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海外华校校长来淮考察访问,双方就合作办学、华文师资培训、学生夏令营等方面深入探讨达成了共识;组织淮安市华商企业家代表团赴美开展经贸交流,与美国2家华侨华人社团签订了友好交流单位协议书;组织县(区)外侨办主任及市华商会负责人赴浙江宁波、金华、台州、绍兴、乐清、青田等侨资源丰富的城市开展工作交流,邀请来淮考察投资,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淮安市打造“浙资高地”奠定基础。

(朱崇君)

篇8:市政办中小企业发展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文件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关系全市经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发展到199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多数中小企业起点低,融资渠道有限,部分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负担重,经济效益不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实现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开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新局面。

二、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方面以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为主方向,注重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完整要求,抓好示范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市重点抓好10个市级重点产业集群、10个重点特色产业镇,实行重点帮扶、动态管理。政策扶持重点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乡镇建设;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助和奖励;中小企业经理人、高层管理者、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系统建设和各类展览促销活动。

三、进一步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各县区要积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并根据年度财政收入状况逐步扩大规模,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税务部门要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加快小微企业“三五二”税收政策和其他涉及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对国家和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如中小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给予保险补贴、中小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等,要认真研究落实,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四、加强公共服务和指导

(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推动和支持。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把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重点用于对服务体系建设有带动作用、显著提升服务水平的项目,每年重点规划10个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内的产品研发、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每年重点培育10个创业辅导基地,改善创业和发展环境,推动小企业起步、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重点服务。

(二)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中。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计划,在全市选择1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研发资源和人才支持;培育10家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引导形成一批自主创新企业群体。

(三)推动中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指导中小企业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强化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特别要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加强中小企业网建设,并利用各县区分网,联合信息技术企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活动。

五、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各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贷款对象,单独设立专门面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机构,并在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金雄厚、金融需求旺盛的区域增设机构网点。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奖励补助或资本注入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扩大抵押担保物范围。

(二)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典当行和租赁公司等准金融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要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加快中小企业上市步伐,增加直接融资。

(三)充分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要实行有别于大企业的授信标准和监管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六、加强组织领导

篇9:市政办新农合医疗资金筹集通知

各村:

为切实做好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工作,推进我镇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现将做好年度新农合资金筹集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深入做好宣传发动

年我市新农合资金筹集标准为农民个人缴纳60元/人。各村要在大力宣传新农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要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组织村干部分片包干、入户走访、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让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新农合相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提高农民健康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自愿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确保应参全参,参合率100%。

二、扎实做好基金筹集工作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年度新农合参合范围是具有我市户口的农民,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不参加新农合。农民个人仍以家庭为单位,每人60元整户交纳。低保户、五保户和享受经济待遇的优抚对象全部由镇政府负担。

各村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实行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将农民个人缴纳部分筹集到位。农民参加新农合的人数必须达到年底统计年报农业人口总数的100%。资金筹集到位后,于年12月28日前交镇财政所,存入新农合基金专户,填报《年度各村合作医疗基金收缴情况统计表》。同时,要安排专人到镇卫生院合作医疗办公室做好参合信息核对工作,确保参合信息准确无误。

三、工作要求

篇10:市政办人保基层服务平台建设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范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机构设置

(一)统一机构名称和标识。各镇(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统一更名为“××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机构性质不变;各村(居)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名称为“××镇(街道)××村(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在居民较多的社区或村(居),设立14个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站,统一名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站”。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统一标识。标牌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制作,悬挂于办公场所。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归口管理和业务指导。

(二)坚持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原则上镇(街道)服务场所的建筑面积统一为300平方米(含办公室、档案室、库房等)。有条件的镇(街道)可以自建,但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如不能建设,也可进综合审批大厅。建设坚持实用、适用、简朴和节约的原则,从建筑设计、建材选用到室内布局、装修装饰,都要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杜绝奢侈浪费,严禁华而不实。

(三)坚持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努力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需要,通过灵活组合室内空间来构成各个服务功能区。服务场所一般由服务大厅、档案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用房组成。服务大厅应设置综合服务台、等候区、查询区,面积原则上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沿街通敞、采光良好,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四)建立健全基层服务平台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监察投诉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人力资源调查统计等各项制度,全部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规范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规范化,不断提升基层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合理配置基层工作人员。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原则上每6000名服务对象配备1人,每个镇(街道)最低不少于5人,除在岗人员经考核合格留用外,从大学毕业生、“双零家庭”成员和镇(街道)富余人员中招聘调剂一批;所长的调整任用应征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意见;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1000人(含1000人)以上的村(居)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1000人以下的村(居)聘任协理员;村(居)协理员可从大学生村官,40周岁以下的村会计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微机操作、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中聘任,由所在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负责管理和监督;经费由镇(街)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二、明确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职能

(一)就业服务。

审核上报就业、失业登记资料,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管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二)人才服务。

协助开展本辖区各类人才开发服务工作,了解掌握培训需求,组织推荐各类农村人才参加培训;协助组织完成人才智力引进和留学回国专家服务工作,以项目开发的形式短期聘用部分农业高科技人才下乡服务。

(三)社会保障。

一是负责协助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二是负责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和养老金存折发放等工作。

三是负责城乡退休人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关系接收和管理,协助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开展领取养老保险金资格认证工作,为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去世退休人员提供丧葬服务,走访慰问生活困难退休人员。

四是负责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社区门诊管理工作。

(四)劳动人事关系。

一是负责指导和督促辖区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并进行劳动用工备案。

二是负责指导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等。

三是负责开展辖区内劳动人事关系协调及劳动人事争议排查、预防工作。

四是负责协助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五)监察仲裁。

一是负责配合上级劳动监察机构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年度审查等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

二是负责对辖区内发生的一般劳资纠纷进行初步调查、妥善处置;对重大违法案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三是负责指导辖区内企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

四是负责及时了解掌握调解协议、仲裁裁决的.执行情况,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

三、提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和设施设备标准化水平

(一)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总体安排,按照完善功能、规范流程、强化服务、高效管理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金保工程”等现有技术成果和设备资源,努力做到标准统一、网络互通,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内各业务间的数据共享和“一点登陆,全市查询”。

(二)加强设施设备建设。

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应配备10平方米以上的信息发布屏幕、1台以上触摸屏,以及必要的传真机、打印机、指纹识别设备、档案柜、网络设备等;工作人员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社保卡读卡器。有条件的村(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要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

四、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严格考核奖惩。

篇11:防暑降温工作通知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发生频率较高,强度较大,中暑甚至死亡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损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高温来临前进一步做好劳动者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发生,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地要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夏季高温中暑问题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切实重视和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各地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夏季防暑降温的有关规定。各地要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组织专人负责、用人单位具体实施高效有序运转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暑降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街道、社区、乡村的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指导公众了解防范高温中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三、明确职责,加强监管

预防和处置高温中暑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监管,具体内容如下:

(一)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暑降温的科普宣传工作,加强高温中暑的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大对用人单位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假时间、工资支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情况。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作业场所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四)工会组织要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季节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的作用,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制止,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接受工会监督意见的用人单位,工会组织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政府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问题严重的,进行严肃查处,特别对一些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案例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适时召开新闻通报会 四、落实用人单位责任

(一)用人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二)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三)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等规定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四)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用人单位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六)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七)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

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

五、进一步做好防治高温中暑服务保障工作

(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预防高温中暑的宣传工作和对高温作业场所的检测技术服务。

(二)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医疗救护一线力量配备,改善就诊环境和条件,加强对中暑患者的救治,对诊治的中暑病例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要积极为劳动者进行职业性中暑的`诊断、鉴定。

(四)在高温、高湿场所因工作原因引起中暑,并经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工伤认定工作,使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篇12: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当前,我市天气持续高温,气象部门已接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当前正值建筑施工高峰期,尤其南水北调安置工程施工也到了关键时期,各施工、监理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适当调整夏季高温施工作业和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避免高温时段作业,及时为施工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切实确保一线施工人员安全健康。

焦作市建设委员会

20**年6月26日

篇13:夏季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目前,全省各地相继进入高温酷暑季节,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的发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防暑降温工作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充分认识防暑降温工作的重要性,立即行动起来,将防暑降温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严防高温引发的各类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

二、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防范措施

各地要加大对防暑降温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用人单位防暑降温主体责任意识。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89号)的有关规定,特别要落实好以下保障措施:

一是要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组织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二是要在高温作业场所增添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保健用品,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三是要根据本单位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合理安排或调整劳动者夏季高温天气工作时间,适当增加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休息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是要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习,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同时,要对劳动者进行高温防护和中暑急救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是要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执行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浙人社发〔〕94号)之规定。

三、明确职责,强化监管执法

防暑降温工作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职责,督促指导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强对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和高温作业岗位的夏季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为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中暑诊断及救治等医疗服务。对于确诊为职业性中暑和疑似职业性中暑的病例,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上报职业病相关信息;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夏季高温津贴支付以及被诊断为职业性中暑职工工伤保险待遇落实等情况;各级工会组织要代表劳动者就防暑降温措施与用人单位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或防暑降温专项集体合同,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责任,积极组织开展“送清凉”等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

篇14: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进入盛夏酷暑季节,高温天气持续,为改善企业职工作业环境、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职工中暑及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正常、安全生产,维持园区稳定,现就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防暑降温工作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职工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和认真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应急预案,抓好各类防范措施落实。

二、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各企业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气象预报,严格实行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高温天气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特别要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对于孕期、哺乳期的职工及时调整工作岗位,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班次,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确保职工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三、积极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各企业要认真落实车间现场管理规定,特别是高温作业车间,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车间风扇等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职工提供合乎卫生要求的清凉饮料,配备应急药箱,补足常用药品,配备各类防暑降温药品,避免因通风不畅和高温闷热引发中暑事件发生。要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组织开展相关救援演练,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

四、做好内部卫生防疫工作。各企业要做好车间现场和职工生活区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科学搭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防止食物中毒和肠胃道传染病的发生,切实保障一线职工的安全健康,确保职工平安度夏。要加强对高温天气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园区等主管部门报告。

上一篇:为了心中的800字作文范文下一篇:怀念好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