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资管理办法20171

2024-07-24

应急物资管理办法20171(共14篇)

篇1:应急物资管理办法20171

应急物资管理办法 目的

为加强平阳高速建设管理处内部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应急救险预防工作的落实到实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切应急物资管理

3职责

3.1由后勤中心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

3.2使用部门负责对应急物资的监督检查工作。

4工作程序

4.1物资储备

4.1.1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应急抢险类及其他。

a)防护用品类:防护服(衣、帽、鞋、手套、眼镜),防火服,头盔,手套,面具,消防靴,安全帽(头盔),安全鞋,水靴,呼吸面具。

b)生命救助类:止血绷带,骨折固定托架(板),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缆索,保护气垫,防护网,充气滑梯,云梯。

c)生命支持类:便携呼吸器,急救药品、防疫药品。

d)临时食宿类:炊具,过滤净化机(器),压缩食品,罐头,真空包装食品,帐篷(普通、保温),棉衣,棉被,简易厕所(移动、固定),简易淋浴设备(车)。

e)通讯广播类:移动电话,对讲机,有线广播器材,扩音器(喇叭)。f)污染清理类:喷雾器,垃圾焚烧炉,杀菌灯,消毒杀菌药品,凝油剂、吸油毡、隔油浮漂。

g)动力燃料类:防爆防水电缆、配电箱(开关),电线杆,工业氧气瓶,煤油,柴油,汽油,液化气,干电池、蓄电池(配充电设备)。

h)器材工具类:葫芦,绞盘,滚杠,千斤顶,手锤,钢钎,电钻,电锯,油锯,张紧器,液压剪,灭火器、灭火弹,风力灭火机,防水望远镜,工业内窥镜,潜水镜。

4.1.2应急物资储备定额由各专项预案所在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的应急需要确定。要重点建设重要应急储备,优化现有应急抢险类、公共卫生类储备物资。

4.1.3安环部要统筹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综合实物储备资源,要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指定人员和地点,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资整合实物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技术储备。

4.2 物资管理

4.2.1各车间要根据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坚持“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

4.2.2各车间要根据信息报告制度,定期向安环部报告应急物资储备,使用情况,没季度报告一次。4.3物资调用

4.3.1应急物资的调用,各车间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自主调动应急物资;经安环部授权,方可统筹调配应急物资。

4.3.2情况紧急时,个车间向其他车间提出申请调用;若数量较多的,可向安环部申请,经批准同意后,向储存车间多的直接调用。

4.3.3应急物资调拨运输影单选择安全、快捷的运输方式,紧急调用时,相关车间要积极响应,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快速通道”,确保运输通畅。

篇2:应急物资管理办法20171

为保证现场应急抢险物资库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应急物资齐全、有效、满足应急抢险的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仓库管理具体办法

1、应急物资库日常管理由安监部负责,相关部门及工区做好配合、协助工作;

2、应急物资实行专项使用,除经项目负责人、安全经理、安监部长同意后方可使用;

3、仓库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库管员要有责任感,提高安全意识,保持仓库整洁有序;

4、安监部负责对库管理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做好记录;

5、安监部负责:库管理制度的编制及上墙、标识牌的制作及上墙、抢险物资及灭火器材的配备、登记台帐的建立等工作。以上物品安监部配备后由库管员进行保管、维护;

6、物资入库:库管员要严把质量关,做好物资的验收、登记建档工作。建档内容包括: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入库日期、失效日期等。库管员发现入库物资存在不满足要求情况时,有权拒绝入库,并及时向上反映;

7、物资出库:做好领取记录,内容包括:品名、规格型号、数量、领取日期、归还日期、领取人等。

8、安监部、库管员要定期进行对库房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损坏、失效现象时及时更新或维修,问题严重超出处理权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

9、库管员每月底要进行一次物料盘点,发现短少、残损等现场时要做好记录、查明原因,并报有关领导处理;

10、库房内严禁以下行为:吸烟、私拉乱接、堆放杂物、私人物品、无关人员入库;库管员严禁涂改帐目;

11、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依据项目部奖惩制度进行处罚。

篇3:应急物资管理浅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稳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然而,最近几年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已将应对突发事件作为当前的重大任务。

在救灾过程中,要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抢救,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应急物资的供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灾后的重建工作也离不开应急物资的支持。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应急物流运作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用价值。

2 应急物资概述

众所周知,普通物资在管理上存在差异性,应急物资作为一种特殊物资,了解其特性是做好管理的前提,切不可对其一同视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2.1 应急物资主要特点

应急物资是指应急管理中使用的各种物品、设备的总称,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资,具有自己的特点。

2.1.1 时间紧迫性

应急物资的需求具有延迟性(即灾害发生后才产生需求),灾害一旦发生,就需要将应急物资以最快的时间送达灾区,应急物资反应快速性是救灾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也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

2.1.2 数量大、品种多

应急物资的数量种类因灾害的种类、发生时间和地区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几乎所有类型灾害的应急物资都包括医疗用品,而医疗用品又分防护用品类、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等,每一类又有很多品种。应急物资的种类繁多,可形成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底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2.1.3 物资需求数量不确定性

有些灾害,其受灾区域和群体的数量以及灾害的程度提前无法预知,并且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具有一定的蔓延性及扩大性,导致需求数量的不确定性,像非典类灾害,矿难和一些人为灾害。有些则是灾害发生后,由于受灾面积大,通讯中断,灾区与外界信息交流被阻断等原因引起。像最近的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两次大型地震在应急物资需求统计过程中都遇到类似的困难。

2.1.4 运输过程中存在弱经济性

应急物资与普通物资在运输过程中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明显的弱经济性,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利润最大化,成本节约成为普通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优先考虑因素,应急物资则是追求时间效益,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费用最小化已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即其运输过程中的若经济性[1]。

2.2 应急物资分类

根据分类依据不同,应急物资可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表1。

3 应急物资管理现状

分析应急物资管理现状,发现问题,才能够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对策。

3.1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已颁布了一些应急物资储备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没有一个综合性、规范化的专门针对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规定。目前已有《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防洪法》、《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国家物资储备应急预案》、《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2],这其中大部分是个别单行法中的应急储备制度,很多不具有普篇适用性,导致了应急物资储备实施起来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乏有力法律手段的保障。

在应急物资管理上,目前我国采用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垂直管理结构。这种管理结构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采用分类别、分部门的管理模式,使得应急物资的管理独立、缺乏协调、在采购和储存品种、数量等方面会存在大量的重复现象。二是,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应急物资储备的主体主要是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3]。因此,应急物资储备成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之一,客观上降低了投资基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2 应急物资库规模小,储存种类和数量不足

我国民政部设立的中央级紧急物资储备库位于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合肥、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10个城市,只有天津和郑州库规模较大,仓储面积1万余平方米。武汉和西安库为租借的,其余的库均较小,距离面积为2万余平方米左右的标准相差很大。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和地形差别大,各种灾害发生的几率具有不确定性,使得应急物资的种类覆盖面较为广阔。

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当天,民政部就从合肥、郑州、武汉、南宁四个物资储备库调拨救灾帐篷45650顶。5月13日,再次要求迅速调运中央直属库所有帐篷。仅仅两天,民政部设立在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合肥、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10个城市的中央级紧急物资储备库灾前存储的约18万顶帐篷就被全部调空。然而,为安置川、陕、甘三省灾民,共需300多万顶帐篷,仅绵阳一市,就至少需要帐篷60万顶。绵阳当时库存——棉被200多床、帐篷不到200顶。在上百万人受灾、400余万人需要转移的绵阳,这充分暴露了物资储备的严重不足。这样的储备状况无法达到“灾民在灾害发生24个小时之后就应该得到救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国家要求。

3.3 相关信息系统发展落后

目前,我国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救灾物资储备数据库和灾害数据库处于单机、封闭状态,由于信息技术的非标准化,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的现象。包括救援物资的生产厂商、名称目录、货物类型、可供数量、运输路线等信息的数据库尚未建立,难以在第一时间调出可供救援物资的信息。信息共享的缺陷,导致指挥系统无法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需求供应情况,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降低应急救灾的效率及效益。

3.4 应急经费短缺

应急物资储备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的购置费用和储备管理费两种。购置费用包括采购应急物资的费用以及调运维修经费和更新经费[3]。目前我国的应急物资购置费用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政策,即中央级的由中央财政支出,大部分省市则相应地由省级财政支出,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一方面做硬性的规定,所以具体做法也不统一。在储备管理费问题上,中央级实行代储制度,管理费由中央财政按实储物资的比例拨付。各地方由于自己的特殊情况,很多应急物资经费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无力建仓库和购置应急物资,直接导致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3.5 储存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应急物资供应不足及连续性跟不上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使用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不可否认实物储备是一种重要的应急物资提供方式,它在应急物资提供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应对需求时间长,数量大的物资供应时,持续性跟不上就表现的尤为突出。往往灾害的救济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的弊端就会更加显露无疑。

4 应急物资管理对策浅析

4.1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管理体制

法律保障对处理应急灾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物资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实现物尽其用的前提与保障。应尽快改进现行的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制定统一的规范制度。为应急物资的筹备、储备与发放提供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4]。

现行的垂直式应急物资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已经在多次应急救援过程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打破各部门分别负责管理、条块分割的现状,设立一个责任机构来具体负责所有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机构成员由发改委、经贸、民政、财政、建设、水利、卫生、环保、安监、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指挥系统。

4.2 整合资源,优化储存结构

我国在运行的10个中央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全都位于较大的省会城市,大都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而西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应急物资储备力量薄弱,这种储备仓库不均衡、不合理的储存结构影响了物资调运的时效性。

合理制订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分布方案要以我国国情、生产力布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储备仓库。国家物资储备仓库覆盖全国,但并不是所有仓库都要参与救灾物资储备,这需要根据我国灾害的地理分布、地区交通状况、救灾物资储备调运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对国家物资储备仓库进行筛选,科学规划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网络体系,实现救灾物资储备大规模调运的快速响应[2]。

4.3 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社会,实现快速应急救援最有效方式是通过信息系统。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是应急物资管理的神经中枢,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应急救助提供物资信息,发布调度和指挥命令,了解物资流向和效果[5]。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此系统可为指挥决策系统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利于指挥系统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决策。此系统的用户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储备库之外,还包括相关的生产企业及物流公司等。因此,应该在互联网平台之上,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开放的系统。同时,重视信息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4 研究物资结构需求,实现供应的快速反应

物资的结构需求主要是指需要的各类物资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6]。比如医药类物资,在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过程中,有足够的消毒水的同时还要保证卫生棉棒的供应,还有很多药品也类似,在考虑药品的需求数量时还需要一定比例的配套医疗器械。不同类型的物资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结构需求,物资的种类又决定于突发事件的类型。

以往在应急工作中我们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时间进行物资配比发送和接收,往往还会出现一类物资短缺引起相关物资的闲置,而闲置的物资在别的灾区又或是短缺。在组织物资储存管理时,必须研究物资的结构需求。明确各种物资之间的结构需求,可在仓库内进行简单的流通加工继而实现配比储存,这样储存部门接到物资调运指令后可立马发货,到达灾区的物资也可以快速直接的投入使用,大大的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4.5 加强采购管理

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选取、价格制定,应急物资采购包括以储存为目的的采购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采购两种。

以储存为目的采购,政府应实行社会投标制,使社会企业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一来可以使社会监督政府工作,使政府工作透明化。二来可以提高应急物资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国家财政负担。

对于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采购,往往会出现盲目追求采购的快速性,而忽视了物资的质量和成本问题。特别是对于像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物资,如果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那应急物资的供应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对于这类物资我们可以采用组建应急物资筹备委员会的方法,动员相关企业加入该组织,但政府要对申请加入企业的储备方案和保障制度等进行严格的考核。同时政府可对入围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政策。一旦灾害发生,立即向成员企业发出应急物资采购指令,使他们通过库存供应和紧急大规模生产来提供物资。在紧急生产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的质量监督,保证应急物资的安全性。另外对于成员企业可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解决临时性的应急资金短缺问题。

4.6 实现储备方式多元化

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由于其定额的储存数量,在应对大规模长时间的灾害救援活动中容易显得捉襟见肘,多元化的储备方式势在必行,其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4.6.1 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并行

我国现在运行的紧急物资储备库规模普遍较小,基本没有达到标准的2万平方米的库存面积。实行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并行的储备方式可以借助企业力量缓解政府空间短缺的问题。政府必须与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明确的规定,防止发生问题时双方互相推卸责任。

4.6.2 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

生产能力储备是指政府确定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作为储备企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生产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主要适用于不易长期储存,或者储存需要太多空间的物资,并且转产时间短、生产不需要很长周期的情况[3]。实物和生产能力,虚实结合,实现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扩大了库容。政府对储备企业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企业的储备能力和物资品种等要视其能力和规模而定,不可求大求全,搞浮夸作风的储备,企业与政府要及时的沟通其生产情况和储备现状。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相应的补贴政策要落实到实处,监管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立即取消企业的储备资格。

4.6.3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在灾害发生后要想被救必须先要自救,因此对公众的宣传工作很重要,这项工作应从小做起,像德、日等国家设置应急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使人人都有应急意识,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重视公民家庭的应急物资储备。居民的家庭储备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和简单的防灾用品,把它们做成急救包,一个急救包一般可供他们使用3天[7]。微小的家庭储备不但给救援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施救时间,灾民还可以巧妙的运用手电等防灾物品给外界人员发送信息,减少他们的待援时间,帮助自己尽快脱离危险。家庭应急储备是一种实施简单,见效明显的储备方式,今后我国应大力鼓励公民进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由于我国各地的灾害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差别较大,因此对于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不能进行严格的统一选定。这需要各地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制量身式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也可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策略。

5 小结

应急物资管理目前还处于不成熟的研究阶段,未构建起完整的管理体系,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钱佳.应急物资特性及其库存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9,(07):5-4.

[2]邓莘.关于应急物资储备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25,(19):99-101.

[3]张红.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应急管理,2009,(03):44-47.

[4]刘宗熹,章竟.由汶川地震看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1):52-55.

[5]丁斌,夏云天.安徽省应急物资管理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2008,(9):43-44.

[6]王丽姝,郑哲文.应急物资供应快速反应网的建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4):70-71.

篇4:应急物资管理办法20171

关键词: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电网应急物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65-02

随着现代化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为电力行业开展物资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里主要是借助现代科技力量,为电力系统物资供应中的资金、信息、商业以及物资流通四个环节全面进行规划,并开展相应的计划与组织工作。这一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强化供应链内不同实体与活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使资金与物流的流速和流量得到扩展,建构起物资供应链中施工单位、监理企业、供应商等责任主体之间的合作联系,尽可能避免出现浪费物资的现象,然后以此为基础,使物资供需得到平衡,全方位的提升物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

1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1.1 整个电力系统建设中保障物资供应管理的需要

在现代化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物资安全和保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物资的供应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各种物资的依赖也在不断增长,一旦物资的供应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传统电力物资供应链的管理,不同的环节与节点因为自身利益方面的考虑,再加上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造成物资供应链很难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战略,这些使物资本身的保障功能得到很大的削弱。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物资供应链也逐渐朝着集约化方向转变,在这个转变阶段,集约化带来的显著效果也使物资供应链的地位在企业中得到明确。

1.2 提高物资供应能力的要求

电力物资供应系统根本的目的与最终的任务就是为电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以及电力的生产过程等提高支撑,当前,国内电力物资的供应时间和人们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而建立起一体化的物资供应链进行管理,可以使整个链条从采购原料、生产加工、配送分销,再到商品的销售等所有环节都实现了协同目标,使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到最低,物流服务的质量也达到最高,反应的速度不断加快,补给的周期降至最短,库存的数量也不断减少,使得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与商流合而为一,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

1.3 提升电力行业物资效益的要求

电力物资供应的效率对整个电网的建设与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供电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保障,就会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电网自身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前,我国国家电网的物资供应还不是很完善,经济效益比较差,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物资供应的效率,对提升整个电网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的可 行性

2.1 国家电网实施的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成果为电力物 资供应链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实现领先国内的供应链系统目标,物资管理部门施行了转型管理模式的路线,也就是把实现高效便捷、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等作为目标,从整个供应链的基础环节与专业水平方面入手,规划出四横五纵供应链系统建设。

2.2 现代化物流理论的不断发展也为电力企业施行物资 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供应链理论就是将供给和需求当做发展驱动的核心,借助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提供其竞争力,而且,将各种现代信息科技当做施行的重要保障。现代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国家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模式,只有借助这种管理方式,才可以实现高效组织物资的要求。

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物资供应链理论也得到了验证,这为研究国内电力物资供应链提供有效的基础。电力行业在发展时,需要对其内部的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组织的一体化建设,还要规划好企业的长期协同制度,根据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优良的保障体系,尽可能的使其发挥规模效益。

3 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的 措施

3.1 提高物资供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借助现代科技,提升电力行业物资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开展实践时,使用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设备对物流管理进行改进,是当前提高物资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关注物流发展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计算机与信息科技的使用。在物资供应链存储、装卸等环节,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整与整合,实现各种信息之间的共享,尽可能的保证物资装卸的设备和存储规划配置合理。

还要对电网所需的各种物资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物资的重要与紧急程度进行规划,建立起全面管理方案,保证电网物资能够有序的分配下去。

此外,需要对运维物资管理进行限定,限制在已经制定出的采购、存储和配送方式中,与相关的定额体制相配合,降低物资存储的成本。对那些紧急程度不高的物资,可以使用一般的采购模式,但是还需要予以一定的重视,避免出现隐患。

3.2 加强电力物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行业也遇到很大挑战,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电力物资的库存结构进行调整,降低储存的周期,提高周转资金的速度。降低物资库存量,可以借助定时检查和盘点进行。

相关人员还要对物资供应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及时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还需要制定出供应商的评价体系,促进物资的采购向着透明化与公开化发展,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物资管理监督制度,对物资的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以相关管理标准与流程为基础,充分的发挥出监督和监测的作用,提升物资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3.3 上下联动,快速响应,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随着国内物资集约化的不断发展,两级物资调配中心的建设也不断推进,总部与省公司之间业务的沟通也更加顺畅,上下联动长效机制得以建立。

面对强降水、地震和泥石流等灾害的考验,电力物资企业需要对内部管理进行深化,挖掘潜力,对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优化其工作的具体流程,使物资保障系统得到有效完善,提高响应的能力,使应急救援和抢险等更加有序和规范。还需要做好库存的盘查,制定出储备物资的定额等,强化对运输商和供应商的管理,加快对库存的物资进行周转的速度,及时补充库存,确保应急物资可用、保质。

而且,各个单位还需要组织应急演练,保证应急物资的需求和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得到传递,应急指挥有力,物资有序供应,切实发挥出应急物资的作用。

3.4 强化应急物资人员的管理,提高保障效率

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应急物资人员的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可以定期举行一些讲座,提高他们专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开展应急物资演练活动,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促进应急物资能够良好的运转。

4 结 语

综上所述,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对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与关注,不断对物资供应链的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与完善,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还可以借鉴国外同行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取长补短,结合国内具体实际,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确保物资供应在电力系统中能够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满足社会和人们的用电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泓沁.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现代企业文 化,2015(33):69-69.

[2] 王晔.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民营科技,

2013(9):104-104.

篇5: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序

应急物资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资支撑。近年来,成都供电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深入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有效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公司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确保应急物资调配“迅速、准确、高效”,最大限度减少电网损失,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安全事件提供重要保障。为此,公司总结现有应急物资管理水平,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并结合“芦山4〃20地震、遂宁6〃30特大暴雨、成都7〃9特大暴雨”等突发事件,全面梳理应急物资管理薄弱环节,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应急物资管理办法》,保障应急抢险预防工作落实到实处,相信本办法对于公司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管理,持续提升电网安全风险防范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

成都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篇6: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1.1 为规范公司应急抢险物资管理,确保应急抢险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1.2 公司应急抢险物资管理坚持“保障急需、定额储备”的原则。1.3 物资部为公司应急抢险物资的归口管理单位。2 职责 2.1 安全部

2.1.1 负责确定应急抢险物资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等。2.1.2 负责抢险物资的监督检查工作。

2.1.3 根据安委会的批示下达抢险物资的调用指令。2.2 物资部

2.2.1 负责抢险物资的采购管理工作。2.2.2 负责检查抢险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2.2.3 根据指令负责抢险物资的紧急调运。2.3 生产分公司

2.3.1 负责本单位应急抢险物资需求计划的编报、抢险物资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3.2 负责按指令调运应急物资。3 管理

3.1 抢险物资由专人负责管理,24小时值班,做好随时发放调运的各项准备。

3.2 按仓储管理制度的规定存储,每批(件)物品都应有明显标签(品名、编号、数量、质量和生产日期等),做到“实物、标签、台账”相符。

3.3 抢险物资库房要设置明显的标志,搬运方便;库房内防潮、通风、防火、防盗、防鼠、防污染等设施齐全。

3.4 抢险物资仓储管理部门(单位)要对各类抢险物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保养,对已损坏或过期的物资及时维修、更新,保证抢险物资完好无损。

3.5 抢险物资仓储管理部门(单位)在接到调拨指令后,必须立即组织物资发送,指派专人押运物资到指定地点。未经公司安委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抢险物资。

3.6 物资部要掌握辖区及附近地区抢险物资的生产、库存、销售等市场动态,做好紧急情况下调用和组织物资的准备。附则

4.1 本制度由物资部负责解释。

篇7: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1 事故分类与管理

1.1事故可按以下几类分别进行管理:

1.1.1生产(工艺)事故:指生产过程中,由于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或操作不当等造成原料、产品损失的事故。

1.1.2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时间、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事故。

1.1.3火灾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事故。

1.1.4爆炸事故:指由于爆炸,造成公司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

1.1.5伤亡事故:指公司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

2 职责

2.1安全生产委员会和设备动力部负责管理生产(工艺)事故、设备事故;总经理负责处理火灾、爆炸、伤亡事故。各职能部门及按分类管理的要求调查、统计,存档。

3 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

3.1设备事故按《化学工业企业设备动力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2火灾事故按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执行。

3.3交通事故按公安部《关于做好交通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3.4伤亡事故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有关规定执行。

4 抢险与救护

4.1公司发生事故,必须积极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4.2发生重大事故时,总经理要直接指挥,各部门、员工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在抢救时,应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志。

4.3对有害物料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5 事故报告程序

5.1事故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主管领导和总经理上报。对各类重大事故,公司领导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等)用快速方法在1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若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

5.2发生事故的单位,在8小时内按规定填写书面事故报告上交总经理。

5.3对重大事故,应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于24小时内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5.4.对于重大责任事故,除按有关规定上报外,还要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报告。

5.5凡外单位人员在企业劳动、实习、培训时发生伤亡事故,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向总经理汇报。

6 责任划分

6.1安全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各部门主管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责任制。

6.2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科学,由总经理和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管理部门已制订规章制度,部门负责人不颁发或组织实施的,由部门负责人负责。

6.3设计有缺陷或不符合设计规范的,由设计者和审批者负责。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发现设计有缺陷,可能采取措施弥补而不采取的,由施工或油库管理部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已制定措施,却不执行,而酿成事故的,由违反者负责。

6.4凡转让、应用推广的科技成果,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其科技成果中未提出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及 “三废”处理的措施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要追究技术设计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6.6因“三违”造成事故的,由“三违”人员负责。

6.7学徒在学习期间,必须在师傅带领下进行工作,不听师傅指导擅自操作造成事故,由本人负责;在师傅指导下操作发生事故的由师傅负主要责任。

7 调查和处理

7.1事故调查

7.1.1发生事故都要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罚不放过)的原则办理。

7.1.2对一般事故(经济损失1000元以下的`事故)、重大未遂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三日内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有关部门主管组织调查并召开事故分析会。

7.1.3对重大事故(经济损失1000元及以上的事故),总经理应组织由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7.1.4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主管责任人、安全生产委员会、综合部、油库管理部、事故发生单位、事故相关单位等人员组成。

事故调查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7.1.5事故调查小组的职责和权限

7.1.5.1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7.1.5.2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未经事故调查小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7.2事故处理

7.2.1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来执行。

7.2.2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而发生重大事故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7.2.3对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可根据事故大小、损失大小、轻重情节、以及影响程度等情况,令其赔偿经济损失或给予行政警告处分、记过、记大过、降职、降薪、撤职、留厂察看、开除出厂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7.2.4对各类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有意拖延报告者,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7.2.5对防止事故扩大或事故抢救中有功的人,公司应予以表彰、奖励。

篇8:应急物资管理办法20171

1 应急物流与应急物资

1.1 应急物流内涵

应急物流是为了应对那些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 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损失为目标, 向受影响地区提供所亟需的应急物资, 而具体进行一系列不同与一般物流的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实质上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紧急保障, 应急物流自身的效率和效益将直接影响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效果和最终的成果。

1.2 应急物资内涵

应急物资是为了保障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地区的民众生活, 以及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顺利解决所需要的救援性和保障性物资。应急物资是受影响民众急需的, 也是将灾害或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所急需的, 也是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急物资和一般性物资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需求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自然灾害、战争, 还是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区域、形式和影响程度都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这也就直接决定了所需应急物资的类型、数量、运输方式和配送范围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应急物资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就会相应增加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1.2.2 需求的及时性

自然灾害、战争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往往使人们猝不及防, 导致救援不及时, 从而使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深。而往往某些事件会有黄金救援期, 超过这一期间, 救援的难度会加大, 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 必须要求应急物资应该及时到位, 而应急物资的储备不充分, 运输配送路线受阻等都会限制应急物资的及时送达。

1.2.3 不可替代性

由于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殊性, 导致所需应急物资往往是某种专用的特殊物资, 往往是其他物资无法有效替代的。如某种疫情的大范围暴发, 相应的疫苗就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应急物资的这种不可替代性, 使得救援难度加大。

1.2.4 需要种类多且数量大

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巨大, 影响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维持受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 所需提供的应急物资会涉及到民众的衣食住行和通讯等各方面。而涉及救援所用的车辆、设备、材料等物资的种类也会将多, 而且数量需要较大。

1.2.5 弱经济性

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般性普通物资一般以追求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而应急物资则与其有着根本的区别, 更追求的是最短时间内交付到事件发生地区, 供救援和善后处理之用, 相比经济性来说, 及时性更为重要。因此, 应急物资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

2 应急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应急物资采购受限

应急物资要在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满足救援和处置需要, 所需物资的种类多, 且数量大。而我国应急物资的储备往往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采购。但采购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如物资生产企业数量少, 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大量需求;物资生产企业众多, 而规范的招投标程序长, 无法进行充分的评价选择;还有就是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过长, 也会影响采购周期, 进而影响救援和处置时限。

2.2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足

应急物资的储备实际上是一种未雨绸缪, 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战争和突发性公共事件而做的一种准备和预防工作。虽然我国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已经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起步较晚, 虽经过多年努力, 但仍存在着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一个是物资储备的区域布局、储备物资的种类不甚合理, 另一个是物资储备量还达不到应急所需。还有就是在物资的储备条件、环境和相应设施设备、技术等方面还无法有效保证应急物资的质量。

2.3 应急物资运输不畅

目前我国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完备的, 各种运输工具数量也很大。但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 受影响地区的交通被破坏, 交通受阻, 这将严重影响运输的及时性和顺畅性。另外, 交通工具的调度和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还无法做到及时有效。还有就是大型机械的载运工具不足, 如汶川地震时, 道路完全被破坏, 相关的救援人员及物资只能通过空军运输机进行运输, 而我国大型运输机的数量还很有限。

2.4 应急物资配送不合理

各种类型的物资从全国各地向受影响地区大量拥入, 这就涉及到应急物资的合理配送问题。汶川地震期间就曾出现过, 有些受灾地区接收到大量应急物资, 远超过当地所需, 而另外一些同样受灾地区却缺衣少食, 出现物资不均衡的问题。这种不均衡有受到媒体报道侧重点不同的影响, 也有应急物资调配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不通畅的问题, 也有应急物资调配、配送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

3 应急物资管理对策

3.1 拓宽采购渠道, 扩大物资来源

只依靠应急物资储备还是无法有效保证应急所需, 日常应该注重各种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主要是与那些生产能力充足、质量过关、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期采购关系, 注重对这些供应商的管理、监控、评价等工作, 促使其能够在所需之时及时交付应急物资。另外, 还应该建立应急物资的募捐渠道, 广泛利用社会大众的力量, 共同筹集物资。

3.2 增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有效应对应急事件的根本, 储备工作必须提上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重点是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的规划, 在全国范围内, 以应急事件多发、易发、频发地区为重点, 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的规划建设。另外, 提升各储备库的储备能力, 以满足应急所需。还应该加大力度改善应急物资储备的环境、条件、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水平, 以使应急物资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 防止因储备不善导致的物资质量下降, 影响最终的使用。不断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水平, 特别是加强重点物资的管理。

3.3 畅通运输通道, 完善运输方式

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尽可能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 避免由于通道不畅导致物资无法及时送达。酌情安排设计绿色通道, 合理规划应急物资运输工具的调度, 确保运输工具的有效装载和运输, 确保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 尽可能做到多式联运、直达运输。研发生产大载重的运输工具, 如大型军民两用运输机, 减少由于陆路受阻后对救援的影响。

3.4 优化配送体系

应急物资即使已经齐备, 但关键还是要能够及时配送到所需地区, 否则前期的采购、储备、运输等项工作都会大打折扣。为了实现及时有效的配送, 必须结合信息系统, 准确了解受影响地区的位置、交通通讯以及物资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等基本情况。加强沟通, 及时了解变化情况, 通盘统筹各种应急物资的配送。利用现代化的配送中心, 实现对应急物资的集货、分拣、加工处理。尽可能做到重点地区重点安排, 重点物资优先配送。

摘要:近几年, 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多发且频发, 必须加强应急物流管理工作, 尤其是应急物资的相关管理。当前, 我国应急物资管理中存在着应急物资采购受限、储备能力不足、运输不畅、配送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拓宽采购渠道, 扩大物资来源;增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畅通运输通道, 完善运输方式;优化配送体系。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区域性应急物流中的物资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12) .

[2]张杨.完善我国应急物资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1) .

[3]周晓利.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9) .

篇9:应急物资管理办法20171

关键词: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应急物资保障

中图分类号: F25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25-2

0 引言

所谓的电力系统供应链管理,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电力物资供应整个过程,包括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系统规划与管理。该管理过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找到并建立一种平衡关系,而这种平衡关系必须充分体现出物资供应商、监理公司、施工企业以及业主之间的密切联系,确保整个物资供应链科学合理,避免物资浪费现象出现。在国家电网企业,构建电力物资供应链体系,并通过将企业的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实现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提高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应急反应能力。

1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1.1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是电网建设物资供应保障的需要

电力物质供应對电网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并且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对电力物资供应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电网能否正常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力物资供应是否安全[1]。因此,为了能够提高电力物资供应的安全性,需要对电力物资供应链进行管理。在传统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过程当中,由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环节所需要考虑的利益点不同,使得整个供应链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管理观念,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电力物资在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混乱、无序现象,这种现象的长时间存在,也影响了电力物资的安全性能,对于电网的正常运行极为不利。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企业也开始不断完善电力物资供应链,并使得电力物资供应链系统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极大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是提高物资供应服务水平的需要

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电网建设以及运行维护等多个方面,都离不开电力物资供应系统的支持,尤其是当前电力物资供应的相应时间过长,无法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迫切需要建立电力物资供应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而建立该体系,首先应该从加强电力物资供应管理开始,确保电力企业在物资供应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采购环节、加工生产环节、电力配送环节等能相互配合,协同工作,进而降低电力物资供应链的总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加快物流反应速率,缩短电力补给周期,减少库存量,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完美结合,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2]。

1.3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是提高电力物资经济效益的需要

国家电网的建设以及生产,对电力物资的供应效率要求较高,如果电力物资供应不足,将会对电网的整体建设和生产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可见,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是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提高应急物资能力的可行性

2.1 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为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供应链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供需,同时供需也是供应链理论发展的动力源泉,电力企业可以将供应链理论作为管理依据,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电力企业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以此作为支撑。目前,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主要方式,并且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实现了对物资的高效管理。现代化电力物资供应链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为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电力企业应当以此为基础,对企业内部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组织一体化管理,站在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制定相应保障机制,实现电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2.2 集约化管理的成果为实施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电力物资管理部门为实现便捷高效、质量高、成本低的目标,也为进一步实现领先物资供应体系的战略目标,正在实施的线路为管理模式转型,工作上分别从供应基础和专项业务能力两方面考虑实施。在电力系统中的四横五纵,主要是指供应链的标准、人才体系、组织体系、信息平台化,以及全面战略管理、供应商管理、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物流网络精益化、特殊专项物资供应等内容。

3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对策建议

3.1 推进电力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体制建设

所谓电力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也可以称为“企业纵向一体化”,其主要目的是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管理。针对电力企业而言,当发生恶劣的自然灾害时,电网或者变电站可能因为受到破坏而停止供电;电网和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电网和变电站停电。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对电力的要求极高,长时间的停电将严重影响其他企业的生产,这就需要电力企业提前储备相应物资,以便在短时间内可以恢复电力供应,避免对其他行业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而这类物资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急物资。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电力物资供应的管理,在电力企业内部设立废旧物资评估体系,并利用相应的再利用与处置机制,建立必要的运维物资储备机制,同时还需要实时掌握内部周转物资信息,确保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充足,为实现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体制建设奠定基础。

3.2 加强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

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是相对于企业纵向一体化建设而言的,即电力物资供应的横向一体化建设,主要是对供应商、制造商、采购商和用户的管理。需求方和供应方,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应当属于合作关系,其中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经过资格认证的,质量有保证,可信度较高。我们可以将需求方的材料库与供应方的产品库进行整合,减少工作量,提高应急物资的响应效率。

3.3 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改善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例如,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使其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发展专用的应急车辆,同时在装卸和仓储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此外,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改变传统的垄断保护观念,提高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缩小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3.4 整合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实行信息共享

電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物资技术共享即实现信息共享,可以从一方面减少冗余物资的备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采购流程,另外对于电力应急物资需求也可以最快地找到附近的物资存储单位,进行最快的物资调配。对于电力系统中临时需要的物资或是项目建设需要的基础物资,可以集体采购,这样将几个项目或地区的物资需求集中采购,可以极大地减少成本浪费。对于信息共享的物资管理模式,从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减少了仓储浪费也减少了单独少量采购的成本浪费。这样重点是可以实现物资共享化,在第一时间将需要的物资配送到需要的地点,减少事故损失。

3.5 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ERP系统和PMS系统在废旧物资回收及再利用工作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某些已停产的物资及濒临停产的物资做好替代品预算。另外对于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方面要对物资的材质,生产厂家,产品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登记,这些物资可以作为后期项目改造或应急物资替代品来使用,以便于整个物资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企业,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电力企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电力供应中断,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做好应急准备措施,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必须尽快恢复电力供应,以免造成不要的损失。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物资供应链的管理,通过推进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管理、加强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做好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等措施,为电网应急物资保障提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王晔.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民营科技,2013,09:104.

篇10: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一、应急物资概念

(一)应急物资是指在事故即将发生前用于控制事故发生,或事故发生后用于疏散、抢救、抢险等应急救援的工具、物品、器材、装备等一切相关物资。

(二)应急物资中药品器材由药剂科统一管理,医疗器械设备由器械科统一管理,其他后勤保障物资由总务科统一管理,应急时启用。

二、应急物资的采购入库

(一)应急物资由医院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按采购程序采购;紧急采购的应急物资,电话请示分管领导后采购,采购手续后补。

(二)应急物资必须入库统一保管。

(三)应急物资管理要建立专账,由专人管理。

(四)应急物资验收入库,必须一一清点、登记,及时入账。

三、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

(一)经检验合格的应急物资,实行分区、分类存放和定位管理。保管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应急物质库存数量,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补充。

(二)应急物资应妥善保管,保护物资的质量。

(三)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防止应急物资挪用、流失和失效,保管人员原则上每季定期检查一次应急物资和工具的情况,发现缺少和不能使用的要及时补充和更新,确保正常使用,每次检查时要进行详细记录,留存备查。

四、储备种类及任务

医院应急储备物质包括:

(一)应急期间需要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物资,如适量的药品器材、生命复苏设备、消毒药品器材与防护用品等。

(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用于救济的基本生活物资,如水与方便食品等。

(三)与医患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资。

五、应急物资的调拨

(一)应急物资由医院应急指挥领导统一调度、使用。

(二)应急物资调用根据“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

(三)长期建立与相关供货公司、供货商、及其他部门物资调剂供应渠道合同,以备物资短缺时,可迅速调入。随时保证提供医院应急物质的供应(联系电话xxxxxxxxxx)

六、应急物资责任管理

(一)不准私自挪用,占用应急救援物资,一经发现追究责任。

篇11:防汛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防汛应急物资是汛期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为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为预防和处置防洪、防汛突发安全事故提供重要保障,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防汛应急物资库房的主要储备汛期抢险物资、设备。

2、项目作业队应急物资储备实行“定点储存、统一标识、分级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

3、应急物资储备定额由应急办公室针对项目的实际应急需要确定。

4、安质部负责落实防汛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统一调配。

5、应急物资按标准定量管理,根据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储备,确保品种和数量。

6、应急物资要有保管、养护、补充、更新、调用、归还、接收等制度,严格执行,确保应急物质不变质、不变坏、不移用。

7、储存的物资应有标签,标明品名、规格、数量、入库日期、使用年限。

8、应急物资只能在应急情况发生和演练时使用。

篇12:中学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应急物资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安全事故提供重要保障,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安全事故灾难类、卫生类、应急抢险类及其它。

二、应急物资储备定额由总务处、德育处的实际应急需要确定。

三、总务处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落实经费保障,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

四、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

五、已消耗的应急物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调出物资的规格、数量、质量重新购置。

六、应急物资应当坚持公开、透明、节俭的原则,严格按照采购制度、程序和流程操作,做到谁采购、谁签字、谁负责。

篇13:应急管理征用物资补偿机制设计

随着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增多,资源短缺成为应急处置阶段的痼疾。很多情况下,政府需要征用私有物资来满足资源需求,征用物资已经成为应急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应急征用物资的补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有些地区已经制定出相应的补偿条例以规范征用,但一般还是征用对象和流程的限定,对于征用物资的补偿金额等关键问题没有详细的规定,极易造成补偿分配的不公平性,降低被征用人的积极性。例如,汶川地震当天,某极重灾区交通全部中断,物资无法运入。因此,该地区政府当即决定紧急征用商家物资用于救灾,并承诺在适当时机给予一定补偿。然而事后商家讨要补偿时,政府称因当初征用物资的登记册丢失了,无法核实每个商家被征物资的价值,只能象征性地给以补偿。其中,一名超市老板获得7000元补偿后,自称事实上被征用了10万物资。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应急征用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大大弱化了补偿的效果。本文拟从物资征用研究入手,通过分析征用补偿的研究现状,提出适合的应急征用物资补偿机制,包括征用物资补偿的目标规划模型、方式及流程等,解决如何确定补偿金额等问题。

二、征用物资补偿现状及概述

征用物资的补偿与一般物资的补偿不同,补偿过程通常是从征用时就开始的。征用物资是资源的临时调用,从征用伊始就要考虑到补偿的问题,即征用物资补偿机制的设计离不开征用的环节。因此,对征用物资补偿机制的研究同样也是对征用物资应用框架的整体研究。

1、物资征用界定

在征用物资前,最好有事前协议作为保障。但是,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对一些种类应急物资的需求并不能够事前预知,于是也经常出现“先征用,后补偿”的情况。我们通常将具有事前协议的征用补偿称为行政征用补偿[1],而将在紧急状态下发生的未来得及制订协议的征用补偿称为紧急征用补偿[2]。文中一般均指紧急征用补偿。

突发事件的突然发生,使应急处置过程具备许多与常规事务不同的特征。其中,征用物资便是该阶段的重要处置手段之一,而与常态下的征用方式相比,应急过程中的物资征用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物资征用是将私有财产用于公共目的,是对私有物资的占用,需要加以限制。物资征用的发生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以公共利益为前提。一般由政府部门组织进行,事先评估征用物资带来的效益,然后做出征用物资的决策。此处的效益以如何满足公共利益为主要评估标准,以尽快完成应急处置恢复常态为目标。

(2)征用物资是对物资的强制使用。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资源不足可能导致救援进程受阻,为了提高救援效率,对所需物资在一定限制下可强制征用。

(3)征用对象是非政府所有的物资。征用的对象不包括政府储备的资源,也不包括公众自愿捐献的资源,而只在私有财产被征用时才列入征用物资。

(4)征用必须发生在无其它可替代方法之时。这是对政府运用征用权加以限制。

2、征用补偿的研究现状

征用最早应用于土地征用[3],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其一直以公共利益为前提,征用的对象已逐渐扩展至其他私有财产。现在,征用已经成为合法并有法律约束的行为,并附有补偿的义务,但是如何补偿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总结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的征用补偿方式来分析征用补偿的现状[4]。

法国对于征用物资的补偿采用“公正补偿”的方式,首先要求使被征用人的全部损失都得到补偿,其次也要求除此之外,被征用人不能获得比损失更多的补偿。

日本则遵循“公平负担”的补偿理念,只要征用行为合法,征用物资的补偿从被征用人整体的公平性考虑,进行一定的物质补偿,但并不一定是全额补偿。

德国的征用补偿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初按照“全额补偿”的理念进行补偿,然后修改为“适当补偿”及“公平补偿”,最后又恢复为“全额补偿”。如图1所示。

我国台湾地区的征用补偿形式为“正当补偿”,强调征用物资用于公共利益,被征用人有责任予以支持,但是也可以视情况给予补偿,属于部分补偿。

而我国大陆地区一般将征用补偿列入行政补偿之中,或者规定过于随意,并不完善。例如,《传染病防治法》中写明会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但没有补偿的说明[5]。而其他一些防震减灾法、防洪法等应急处置相关法规中,只写明“适当补偿”,并无统一标准。

除“全额补偿”外,不管是“公平补偿”还是“适当补偿”,都是可操作性不高的模糊概念,而实际情况中,并不一定能按照“全额补偿”的标准执行补偿。这些都表明可操作性高的补偿机制设计研究的重要性。

三、应急征用物资补偿模型

征用物资一般可分为易耗品和固定资产两类。易耗品指的是征用后不会有残值的商品,比如食物等;固定资产指应急处置完成后需归还的物资,比如运输设备等。另外,固定资产的征用可分租赁形式和固定资产损耗两种。针对上述三种情况,设定相应的补偿标准,并分别构建应急征用物资补偿模型。

1、补偿标准

在进行征用补偿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补偿标准,同时,这几点也是制定事前协议的参照标准:

(1)征用物资的原有价值(应补偿额)

征用物资的原有价值是进行补偿时衡量征用物资各种价值的基础。征用物资被征用后,即作为应急资源的一部分参与处置过程,消耗自身来发挥作用。我们难以对征用物资在处置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量化,但是可以通过使用过后征用物资的残值来计算征用物资发生的价值变化结果。一般表现为耗损。

对于易耗品来说,因为市场价格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征用物资的价值一般设定由征用当天或者特定某日的价格为基准进行定义,其使用价值常为一次性的,其残值可近似为0,即其原有价值完全被消耗。可以看出,征用易耗品的应补偿额一般等于其原有价值。即为:

设定的单位价格×征用个数(1)

对于固定资产来说,如果征用意图属于该资产的正常使用范围,则其残值也可近似为0,可以以当时的平均租赁价格或者平均折旧作为单位价格,其原有价值即为:

设定的单位价格×征用时间(2)

而如果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破坏,加速了折旧或者已报废,需要对其进行重新估价,其残值为固定资产的重新估价,便不再使用设定的原有价值进行补偿,而要考虑到设备等物资的破坏程度,(3)式即表示此时固定资产的应补偿额。

固定资产原价—已提折旧—固定资产的重新估价(3)

(2)征用物资带来的其他收益

征用物资在消耗自身的同时,也带来了效益,这也是征用物资的意义所在。在补偿金额的计算中,征用物资给其所有者带来的收益应当被计入(减去)。事实上,这个收益是难以定量的。因为此处的收益并不是指所有者财富的增长,而是使其免除减少的那部分财产。即潜在收益。例如,一户人家发生火灾,消防队征用其邻居的水资源和工具进行灭火,在救助该户人家脱离火灾的同时,也使邻居免受火灾蔓延带来的损失。此时,应将邻居的被征用物资与获救财产作比较,补偿时只需补偿两者之差。

这里也涉及到“可挽救性”度量的问题。如果征用物资后挽回的收益大于物资本身的成本,则征用该物资,如果不大于,则不需征用。即征用物资的价值应不大于其带来的收益,这也是发生征用的前提。

(3)设定的最高补偿限额

另外,因为资源有限,征用补偿的数额应在一个有界的范围之内。征用一般发生在地区政府执行应急处置的过程中,国家为管理并约束地方政府的征用权力,可以设定一个最高限额,计入应急资源消耗中。最高限额与征用物资的总额相比的较小值即为补偿额的上限,而补偿额的下限为0,即只使用精神补偿的方式进行补偿。

2、征用补偿的目标规划模型

因其所具备的征用特性,征用补偿额度也受到了一些条件的约束,我们用如下的目标规划模型来说明征用补偿所能补偿的范围。

易耗品的补偿模型:

设补偿人数(该数值等于征用人数)为n,第i个人的补偿金额为xi,国家财政拨款为c。假设征用这些物资后,可获救的收益总额为p,第i个被征用者从中获益为pi,可知1n∑pi≤p。假设被征用者所被征用的物资是同一种类,则被征用的所属第i个人的物品的设定单位价格为vi,个数为ui。则可得出如下目标规划模型:

该模型的目标是为使被征用者获得最大的补偿数额。其约束条件应满足:征用物资的价值总额不大于征用后获救收益,此为发生征用的前提;个人所获得的补偿额不大于其所属被征用物资的原有价值;个人之间的补偿应遵循公平原则,即两者的补偿额之比应与被征用物资的价值之比相等;用于补偿的总额小于国家设定的最高限额。

类似的,我们可得出征用固定资产补偿的目标规划模型,其与易耗品补偿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应补偿额的计算不同。

第一种情况:征用后的使用在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范围之内

在上述模型中,假设补偿人数(该数值等于征用人数)为n,第i个人的补偿金额为xi,国家财政拨款为c。假设征用这些物资后,可获救的收益总额为p,第i个被征用者从中获益为pi,可知。假设被征用者所被征用的m件固定资产是同一种类,则被征用的所属第i个人的物品的设定单位价格为vi,征用时间为ui。

第二种情况:破损较大,处置后进行了重新估价

设补偿人数(该数值等于征用人数)为n,第i个人的补偿金额为xi,国家财政拨款为c。假设征用这些物资后,可获救的收益总额为p,第i个被征用者从中获益为pi,可知1n∑pi≤p。假设被征用者所被征用的m件固定资产是同一种类,被征用的所属第i个人的物品的固定资产原有价格为vi,已提折旧为di,征m用ax后重n1∑新xi估价为ui。则可得出如下目标规划模型:

如果将三个模型中的第i个人的应补偿额设为Mi,则模型可合并为:

上述模型均可按照一般的目标规划模型的求解步骤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四、征用补偿的方式及流程

据2.2节中各国征用补偿现状,以及“非典”、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后的补偿实践[6,7]所示,目前存在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适当补偿等几种不同的补偿方式,界定并不鲜明。我们将征用补偿按照补偿范围的标准分为个别补偿和公平补偿,按照补偿手段分为精神补偿和物质补偿两类。如图2所示。

个别补偿是指征用发生后只补偿所有者中的代表。个别补偿并不违背公正原则,采用这种方式往往因为征用物资的所属并不清晰或者数量、价值较小,就以表彰等精神补偿方式来补偿其中贡献突出的人。

公平补偿是指补偿时不管补偿比例是多少,被征用人均可按被征用物资在征用总额中的份额得到补偿。公平补偿可分为完全补偿和部分补偿,完全补偿是指按照征用物资的原有价值进行补偿,部分补偿是指补偿总额有限,此时按比例对被征用者进行补偿,一般小于征用物资的原有价值。

事实上,征用补偿方式的选择与补偿对象的定位有较大关系。若补偿对象设定为被征用人,则可使用精神补偿的方式来弥补物质补偿的不足;若对象定位为被征用物,则重在物质补偿,可使用一定的换算方法来维持公平性。

征用补偿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应急征用补偿的流程与征用的过程密不可分。根据是否有补偿协议,可以将征用补偿分为事前补偿与事后补偿。若有对征用物资的事前规定,则直接按照协议执行;若无则先征用,事后进行补偿事宜。在具体的补偿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补偿方式和程序。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应急征用物资补偿机制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征用物资的补偿标准及目标规划模型。文中的目标规划模型考虑了征用易耗品及固定资产两种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应急物资的特征,比如价格与常态的差值等作为系数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模型。

参考文献

[1].杨本娟.论行政补偿[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徐守京,岳艳辉.我国紧急征用补偿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河南社会科学,2006,(03).

[3].许铁矛.浅议征收和征用的条件[J].社会科学论坛,2007,(10下)∶74~76.

[4].张韵声.征用补偿制度比较研究——以美、德、日为参照体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5].朱广威.论我国行政补偿立法模式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朱静.“非典”过后关于卫生补偿政策的再思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03).

篇14:煤炭企业应急物资管理浅探

【关键词】煤炭企业;应急物资;管理

一、煤炭企业突发事件及应急物资管理简述

从狭义上讲,突发事件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规模较大的,对财产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对社会造成广泛负面影响的灾难和事件。煤炭企业突发的事件有顶板支架回缩、段梁折柱等事故,瓦斯粉尘爆炸,以及水害和火灾等。应急物资是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地把物资运往事故一线,是进行灾民安置和有效救援的一个重要保障,事关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救急效果。应急物资管理是进行应急物资需求的预测,是对物资进行的采购和存储、挑拨和配送等全过程管理。应急物资管理涉及的范围广,为了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损害,应当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科学地分析,总结所需的物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加强对于煤炭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讨论,完善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和体系,尽可能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强化煤炭企业管理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煤炭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状况分析

第一,应急物资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待强化。煤炭企业内部各机构独立性强,导致制定的应急预案框架和格式不统一,预案中各项内容的衔接性不强,导致资源浪费,或突发事件应对上力不从心,效果比较差。应急反馈机制的缺失,对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革新带来制约。根据当前的实质情况,应急物资管理的重心在于突发事件产生后的应对处理,而日常预警防范过程许多工作有待落实,预警和预测不及时,未提前预防。第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管理较为滞后,覆盖面狭窄,应急培训机制缺失。根据当前煤炭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现实,煤炭作业区地理环境复杂,应急物资储备的工作量较大,储备点覆盖面积少,无法满足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需求。应急物资采购过程当中,没有根据煤炭作业区实质情况进行购置的情况相应的存在。应急物资管理体系中,缺乏应急培训机制的情况时有存在,应急物资管理负责人员对物资的认识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培训活动缺乏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导致培训的效果差。应急演练过程采取的形式较为单一,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状况进行管理或者演练。应急物资管理缺乏全面统一的评价机制,日常的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和演练缺乏准确客观的评估,最终造成应急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三、煤炭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过程梳理与优化

1.采购与贮存

和常规的采购不同,应急物资采购具有多样性、时效性、大量性等特点,因此采购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采购。应急物资的价格、需求量、品种、采购的难易程度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应急物资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得采购过程存在极大的风险,采购管理需要进行这类事项的规避。对于物资的费用应当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控制物资采购的源头,严格审批物资出入库。为降低应急物资的成本,应当加强对于采购的控制,审核材料预算,完善物资的供需统计,运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法科学合理地分析材料消耗,及时地了解导致材料消耗和递增的原因。从而,使得物资计划的职能得到充分地发挥,避免盲目采购造成的物资积压浪费。应急物资具备期限,因此贮存需要十分注意。贮存对物品的品质带来影响,因此实施贮存管理过程应当采取新的方式,比如使用流动管理的方式,采取小批量采购,和信用良好的物资生产厂家签订合同,选择物流配送供应链专业的供应商,保证物资得到及时地供应,降低库存的耗损。

2.运输与配送

应急物资的运输是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同古代战争时期的粮草运送,运输过程产生的耗损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运输过程需要确保弱经济性,运用多种运输方法确保物资按时到达目的地。应急物资具有量大的特点,要求在配送过程及时地将物资送达灾区一线,这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应急物资的配送。

3.基于工作流的应急物资综合管理

工作流指相互链接、相互进行的任务或者业务活动,应急物资综合管理过程中实现工作流主要的流程围绕以下几个过程进行。对于采购流程,工作流主要是指订单处理、报价和采购处理、合同的审核、供应链管理和客户电话沟通等。由于应急物资具备特殊性,和常规的物资不同,在物资的订单和报价上需要多揣摩,规避相关的风险,确保应急物资保量保质,获得双重的效果。对于贮存流程,应当严格依据工作流各项流程进行物资的审查和登记,使用时做好相关的出库和处理,确保贮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运输过程,需要做好线路、运输方式和时间等工作流的记录,做好事先的申请、事中的处理、事后的总结,确保物资迅速准确地到达突发现场。配送过程,应当做好配送的详细分工,对配送的数量、品种、地点、时间等按照工作流模式进行,确保工作质量。

四、小结

煤炭企业的生产和事故发生的特点,使得事故具有突发性,无法进行准确预测,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应当完善应急物资管理能力。只有应急物资管理完善,企业才能在事故发生之时进行有效应对,尽力降低事故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并且控制事故的持续发生,将激发的灾害扼杀于摇篮。因此,煤炭企业有必要对应急物资管理的过程进行梳理与优化,实现管理最优。

参考文献:

[1]邱永强.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能源与环境,2008

上一篇:有趣的现象优秀作文下一篇: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类题目预测之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