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案设计

2024-06-29

周长教案设计(共10篇)

篇1:周长教案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

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诸冯学校

王培相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小学数学

3.课题:《周长的认识》 4.课时:1 5.课前准备:

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教师出示树叶http://pic9.nipic.com/20100924/5379797_0***_2.jpg、国旗http://a0.att.hudong.com/32/46/***20885467583215.jpg、钟面http://0769yinshua.com/uploads/allimg/101122/1_101122224512_1.jpg、蝴蝶http://pica.nipic.com/2007-07-25/***4_2.jpg 三角形http:///img/upfilepic/***1451.jpg、正方形http:///uploadfile/2011/0706/***18.jpg、菱形http:///photo/2009-1-1/***43.jpg的图片)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篇2:周长教案设计

张利利

学习目标:

1、通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索测量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数学书封面、树叶等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猜谜语导入

二、新课教学

1、动手描一描,认一认 A、描树叶的边线

B、描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C、描其他图形的周长

三、动手做一做,量一量

1、测量树叶的周长

2、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四、看一看,数一数 数书上三个图的周长

五、巩固升华

比一比,四只小蚂蚁走的路线一样长吗?

六、总结回顾

篇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1.知识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 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认识周长的含义, 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图形表述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树叶、尺子、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设境激趣,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 现在是什么季节? (秋天) 是啊, 秋天到了, 天气凉了,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 (课件动态演示)

2.板书:什么是周长

(二) 操作探究, 构建新知

活动一:描一描、指一指

1.请你拿出一张纸, 拿出你准备好的树叶, 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 (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 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 又到哪里结束。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 又到哪里结束的? (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看来, 不管从哪里开始, 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 请看 (教师动态演示) , 这一周的长度, 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5.再来看 (出示图) , 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课本45页)

用一笔描出图形一周的边线, 让学生在描图形边线的活动中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 就是图形的周长。然后教师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就是图形的周长。

活动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 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 (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活动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 是吗?你看, 物体有周长, 平面图形有周长, 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我们人也有周长, 比如, 我们去做裤子时, 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得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 (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 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 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

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 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智力大比拼。有兴趣吗?

(三) 运用知识, 深化认识

1.先看第一关,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 哪些不能找出它们的周长?

2.第二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3个图形, 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量一量, 算一算他的周长。 (出示答案: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13cm, 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10cm, 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是8cm)

3.继续闯第三关。请看 (课件出示图) :1号狗与2号狗同时跑一圈, 谁跑得多?

师:它们的周长一样吗?谁来说明理由?有不同的方法吗?

(四)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篇4:《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知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高于抽象思维,他们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周长。但在生、活中对周长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初步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关键

理解“一周”的含义。

教、学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卡片、尺、线绳、彩笔。

教学过程

一、在活动中感知

1.组织学生描树叶的边线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树叶。问:想不想描出树叶的形状?

学生拿出画有树叶的学具卡片,用彩笔描出树叶的轮廓。

教师组织学生到展台前展示描的方法。(学生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说清从哪里开始,沿着哪描,到哪里结束,并在开始处用彩笔点上一点做记号。)

多媒体动态演示描树叶轮廓的过程。

师:你们知道树叶一周的长度是什么吗?

生:树叶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2.组织学生描平面图形的边线

为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角星形、心形。

师:它们有周长吗?试着描出它们的周长。

学生拿出画有各种图形的学具卡片,用彩笔尝试着描出图形的周长。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这些图形的周长,并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以上图形的周长。

3.组织学生概括“图形的周长”

师:刚才大家通过描图形的边线,认识了树叶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五角星形的周长、心形的周长,可在图形王国里还有很多很多图形呢,我们能一一认识吗?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周长,只要意思表达明白了,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而且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本节课周长的认识学生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但在生活中对周长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而且在幼儿时期就积累了描图案轮廓的经验。因此,在新课开始,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描图案轮廓”人手,作为学习的起点,新知的增长点,这样设计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描平面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学生在经历中对图形的周长初步获得体验。]

二、在活动中完善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三只小兔练习跑步”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学生在交流、说理过程中体会到“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而且路线不重复,才是一周”。

师:森林里马上要召开运动会了,三只小兔为了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每天都在家门前的这换草地上练习跑步。

多媒体动态演示三只小兔跑步的过程:

师:三只小兔都说自己跑的是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请你们给评判一下吧!

生1:白兔跑的是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因为它从起点开始出发,又回到起点结束,而黑兔和灰兔都没有跑完。

生2:虽然黑兔和灰兔都没有跑完,但它们跑的边也有长度呀。

生3:确实有长度,可是“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呀?我们在操场上跑一圈,只有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才是一圈,也就是一周啊。

生4:那灰兔跑的也应该是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因为它从起点开始出发,又回到起点结束。

生5:可是灰兔没有跑第三条边,而是沿着前两条边重复跑的,这样跑不是“一周”。

师:通过刚才这些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明白了“图形一周的长度”中的这个“一周”是指“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而且路线不重复”。

2.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周长”

师:请你找找我们周围物体表面的周长,并用手摸一摸。

找一找、摸一摸并汇报。

[设计意图:认识周长的关键就是理解“一周”的含义。在学生初步感知“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创设了“三只小兔练习跑步”的情景,悄然将“封闭”与“不封闭”图形展现其中,学生通过辩论、说理,体会到“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而且路线不重复,才是一周”,从而突破了周长含义的难点“一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找生活中的周长,学生通过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进步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感受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课总结

1.组织学生说一说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

2.布置实践作业:

出示学校订做校服尺寸表:衣长、胸围、腰围、臀围、裤长。

师:有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吗?

生:胸围、腰围、臀围。

师:同桌之间指一指胸围、腰围、臀围。

师:怎样测量胸围、腰围、臀围?回家测量,并填写校服尺寸表,为自己确定一身合适的校服。

篇5:圆的周长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计算、猜测、验证等过程,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形纸片、直尺、计算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 课始预习,初步了解

看书完成前置作业:

1、什么叫圆的周长?并举例说明。圆的周长可以怎样测量?

2、什么叫圆的半径和直径?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圆的周长的

大小跟什么有关?为什么?你能想出办法证明圆的周长跟它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4、哪个数学家对圆的周长有关的知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对本课知识点有个初步了解,在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中对本课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和疑惑走进课堂,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⑵学生通过摸一摸圆形学具,感受围成圆的线是曲线,完善圆的周长的概念。 ⑶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圆的周长?

⑷课件演示圆的周长,并出示圆的周长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再通过摸一摸的感知活动对圆周长的曲线特点有了深刻体会,课件演示让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直观形象进行感知,从而对圆周长概念有了深刻理解)

2、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⑴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通过折圆纸片,找出半径和直径,通过观察,测量明确d﹦2r

⑵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师:长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正方形呢?那么圆的周长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预设:

学生1出示大小不一的圆,分别比较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直径大的周长就大。

引导小结:①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我们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几,也就是说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3、学习圆周率的有关知识

⑴引入圆周率

师:其实,很早就有人研究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 =圆周率)

⑵介绍圆周率的资料,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关于圆周率的知识,你知道哪个数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什么样的卓越贡献?(学生通过预习有一些初步的印象。)

课件播放圆周率的资料完善学生的记忆。

在当时,祖冲之所算的圆周率的值要比外国科学家早多少年?听完刚才的这些资料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师:我们真为我们国家能出现这样一伟大的数学家感到骄傲和自豪,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

⑶教学圆周率的读写法及数值

师:对于圆周率,我们用希腊字母л来表示。(板书л)

①让学生跟老师读,并用手指在桌子上边写边读。

②经过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圆周率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呢?

学生回忆预习的内容,师提醒学生明确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数值是л=3.1415926……(板书:л=3.1415926……)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③圆周率的近似值。

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借助超级计算机,人们算出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了万亿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小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板书:л≈3.14)

④学生看书,再次阅读圆周率的知识点介绍

(设计意图:圆周率是新出现的一个概念,让学生从预习的初步感知,到探索中对圆周率的理解,到再次的看书完善对圆周率概念的陈述,了解近似值的大小取值,让学生对圆周率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圆周长的公式推导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攻破难关的喜悦。)

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提问: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什么来表示?圆的直径呢?

那么根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公式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C÷d=Л,

那么C=?(板书:C=лd)

让学生互相说说出公式所代表的意义,并汇报。

想一想,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已知半径r,圆的周长C又等于什么?学生推导教师板书:C=2лr

三、解决实际问题

篇6:长方形周长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演示教具,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 义,联系实际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结 合实际计算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获取知识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周长。

教学难点: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具:长方形教具、正方形教具、铅丝、毛线、长方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教师提问:长方形有哪些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教师提问: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3.教师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教具,要求学生指出它的长和宽。并且量出长和宽的长度,说出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

4.教师出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教具,要求学生指出它的边长。并且量出边长的长度,说出正方形有几条边长。

二、探求新知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的特征,量出了这个长方形的两条长是6厘米,两条宽是4厘米;知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量出了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这些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下面的学习要用到。

现在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计算方法。首先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共同协作来做个实验。

教师把刚才量好过长和宽的长方形教具用较粗的铅丝沿四边绕一周,再放直。指出这根铅丝绕长方形四条边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要学生思考这个周长含有这个长方形的几条长、几条宽?它的总长是多少厘米?(含有这个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总长20厘米。) 我们再研究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共同协作来再做个实验。

教师把刚才量好过边长的正方形教具用较粗的铅丝沿四边绕一周,再放直。指出这根铅丝绕正方形四条边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要学生思考这个周长含有这个正方形的几条边长?它的总长是多少厘米?(含有这个正方形的四条长,总长20厘米。)

要求学生取出一根线,沿着长方形数学课本的边绕一周,再放直。然后学生叙述周长的意义,这个周长含有几条长,几条宽。(长方形四周的周长就是周长,它含有两条长、两条宽)

再要求学生取出一根线,沿着正方形数学课本的边绕一周,说出这个周长含有几条边长。(正方形四周的周长就是周长,它含有四条

边长)

教师:我们量了这个长方形教具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正方形教具的边长是5厘米,用铅丝沿着长方形教具和,正方形教具四条边绕了一周,得到了它们的周长,请大家看课本第85页,再根据做的实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表示什么意思?

(2)长方形的周长含有几条长、几条宽?

(3)正方形的周长含有几条边长?

(4)怎样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5)怎样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综合归纳: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叫长方形的周长,它含有长方形的两条长和宽。(边总结叙述,边在黑板上揭示以上的知识规律)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多种:

(1)根据沿着长方形边绕的顺序,算式是:长+宽+长+宽

(2)先算出2条长的长度和,再算出2条宽的长度和,最后把它们相加。算式是: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根据长方形含有两条长和宽的规律,算式是:长×2+宽×2,也就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叫正方形的周长,它含有正方形的四条边长。(边总结叙述,边在黑板上揭示以上的知识规律)计算正方形周

长的方法有2种:

(1)根据沿着正方形边绕的顺序,算式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根据正方形含有四条边长的规律,算式是:边长×4,也就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师:以上回答很好,能根据意义叙述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两种方法。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算出数学课本第85页例4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算在本子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5+5+5+5=20(厘米) 5×4=20(厘米)

学生叙述板演算式的意义,教师根据列式演算过程、得数以及叙述的意义打分。

教师:谁能根据这个算式的意义列一个更为简便的算式?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后,列出算式:

(6+4)×2 即(长+宽)×2

=10×2

=20(厘米)

教师(长+宽)×2的算式既灵活又简便,谁能叙述算理?

学生:把长方形图片的对角剪开的图看出,长方形的周长是2个长和宽组成的,也就是长加宽的和的2倍。

教师:大家讲的算式有道理。今天,我们通过教具操作懂得了周

长的意义,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三种方法,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两种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你认为用哪种方法好就用哪一种方法,但是相比之下,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的方法比较简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4”的方法比较简便。

三、布置作业

篇7:周长教案设计

妥甸小学六(6)班杨莲美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62-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

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

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课件、带绳小球,圆规,尺子,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课件出示问题情境:龟兔赛跑

师: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师:兔子因骄傲自大输了比赛,过后很不服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进行第二次比赛(课件出示),你们猜,这次谁会输?

2、提问引导: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

(4).兔子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圆的周长)

3、引出课题:

那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到底哪个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哪个是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

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电脑出示圆的周长概念,读一遍。

(4)生活中处处用到圆的周长。

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计算圆的周长?

(如:围绕花坛走一圈,走了多少;月球绕地球一周走的距离大约是多少;摩天轮旋转一圈走的路程;脚踏车滚动一圈的距离;给圆桌布绣个花边的长度;„„)

看来生活中需要用到圆的周长知识的地方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

2、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我们想知道你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一条边长。

(2)实物演示:老师想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方便吗?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测

量它的周长。反馈可能出现的情况。

“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学生动手试一试后,教师用课件直观演示。

(4)师小结:各种测量方法:不管哪一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把围成圆周式的曲线

转化成一条可以直接测量的线段,这是数学上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化曲为直。)

(5)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

说明不是什么样的圆都可以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

圆的周长的方法。(比如像正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很多,用滚动法和绕绳法都可以,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测量的数据也有一定的误差。促使学生想办法去探究有没有一种更方便,更精准的方法来测圆的周长。]

3、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探究:

a、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有什么关系?(板书:c=4a)

b、那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课件出示验证)

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2)问题情景: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

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下面我们进行一组实验,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

之间到底又怎样的关系。

(3)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要求:①拿出课前准备的不同大小的圆,以小组为单位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

量圆的周长,填入相应的表格里。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算一算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将计算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里。请小

组长负责分工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

②观察你填写的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圆的名称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圆1

圆2

圆3

圆4

(4)汇报测量结果。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板书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导学

生发现了什么? 生: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5)问: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

(6)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3页的中间。什么是圆周率?

4、总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引导得出圆周率概念:

师:看来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师质疑:为什么我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会不一样?解释:测量

误差)。数学上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

母π表示。用式子表示是:

补充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固定)

教师讲解:π=3.141592653 ‥‥(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

(2)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 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故事,指名读。看了这则历史资料后,你有什么感受?

(3)公式推导:

师指圆周率公式:刚才我们通过自学知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

值,用字母表示是:板书:C÷d=π

师:现在,我们根据这个规律能否探究出圆的周长公式呢?

师: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C=πd

师: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强调:d、r)

师:这样,今后我们要知道圆的周长不但可以用围或滚的测量,现在我们还可

以用公式计算了,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智慧城堡:(1)数学诊所(判断题)

(2)学了周长公式,现在你们会解决解决两兔赛跑、带绳小球甩

动一周等问题吗?(算一算:正方形a=10m;圆d=10m;圆

r=3dm)看平面图计算。(媒体显示画面)

(3)口头列式(圆桌d=9dm、摩天轮r=10m)

(4)口答(选择题:牛栏r=12m三圈;车轮滚动一周:周长)

冒险岛 :(1)拓展练习(2)巧记圆的周长

(三)课堂小结: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填空)

(四)作业:课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

(五)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曲线的长----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 直径= 圆周率(π≈3.14)

C÷d=π

C=πd

C=2πr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填空)

(四)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判断并说明理由。

(1)π=3.14。()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圆的周长是这个圆直径的π倍。()

(4)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也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圆周率不等于3.14,只是近似3.14。圆周率是个固定的数,它不随圆的大小而改变。

2、知识延伸:算一算

(1)、新发地小学的操场有一个美丽的环形跑道(如下图)。

根据下图的数据你能算出环形跑道的周长吗?试试看。

〔设计意图〕:求圆周长问题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解题意识。

(2)、这是一个半径为5cm的量角器。它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探究半圈求周长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

(3)、请你画一个周长是9.42厘米的圆。

〔设计意图〕:将周长与画圆知识结合。想画圆就要知识半径,求半径要用周长除以2π

五、扩展练习,提升新知。聪明的你快来探索吧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从太空返回地球,实

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飞船绕地球共飞行了14圈,其中后10圈沿离地面343km的圆形轨道飞行。请计算飞船沿圆形轨道飞行了多少千米?(地球半径为6371km,圆周率π=3.14)

〔设计意图〕:将课堂内容升华,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3、课后思考:

[巩固练习设计三个层次:基础题是解决当堂重要知识和易错点;提高题是让学

生能综合利用;课后思考是为下节课承前启后.]

(五)作业:

1、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

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钟面分针长10厘米,求针尖一天走过多少厘米?

3、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

锈钢总长多少米?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体会及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较流畅,注重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如,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与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2、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于形成过程。

3、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身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不足之处:

1、导入时间太长、太细,语言不精练。

2、例题2太难分析题意需要很长时间,导致后面时间太紧。

3、在公式推导环接没有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推理,还学生自主学习空间。4练习量太少,学生巩固率太差。

篇8:《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知道圆周率的近似值,了解人类研究圆周率的有关史料,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张图片。(课件出示校园操场的图片)师:你能从中找到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吗?

1.如果老师想沿着长方形慢跑一圈,求一共跑了多少米?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你能说出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和宽的和的几倍?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几倍?

2.如果老师想沿着这个圆慢跑一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感知周长并测量周长

(一)感知周长

1.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描出圆的一周,感受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师:老师这里有三个圆(一元硬币、塑料圆片、光盘),你认为哪个圆的周长最长?(指名回答)

1. 你有办法测量出这三个圆的周长吗?

2. 谁来说说你准备怎样来测量圆的周长?

3. 学生汇报,并相机板书出“滚动法”“绕线法”。

师评价:同学们很聪明,在测量圆周长时把曲线转化成直线。(板书:化曲为直)

4. 课件动画展示。用你喜欢的方法合作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师小结:我们观察测量出的结果虽然不一致,但都非常接近。这是由于测量工具、方法不同造成的测量误差,这是正常现象。

三、探索、发现规律

(一)激化矛盾,巧设疑境

1. 师:看大屏幕,出示摩天轮图。如果老师让你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出这个摩天轮的周长,你会说些什么?

2. 我们需要找出计算圆周长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探究重点。

(二)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1. 师:观察这三个圆,光盘的周长最长,一元硬币的周长最短,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生1:我认为圆的周长和半径有关。

生2:我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

师:圆的周长和半径有关,也就和直径有关。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例题。

2. 出示例四:比较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3. 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存在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

(三)学生实验,发现规律

请同学们还是以这三个圆为例,测量出直径,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把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最后写出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介绍圆周率,推导计算方法

1.经过科学家大量准确测量和精确计算发现,(出示课件)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什么呢?打开课本自学第99页的内容。

2.自学汇报。

五、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解答例四。指名口答。

2.练一练:同学们能独立解答吗?请同学们试做。

3.摩天轮:完成课本中第101页中第三题。

4.拓展:(1)如果老师沿着塑胶跑道慢跑一圈,实际上是求什么?(圆的周长+长方形的两条长)你会计算操场跑道的长度吗?

(2)如果在这条跑道外围还有一条跑道(课件出示)同学们说,哪条跑道周长长?如果学校进行400米赛跑,把运动员安排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不公平?为什么?

师小结:具体向前移多少米,我们课后可以阅读课本第108页中的内容。

六、介绍祖冲之,感受数学文化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圆周率,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对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让我们一起去了解。

(课件出示)

七、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圆的周长,说说你收获了什么?现在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或者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八、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师:我们来看这张照片(出示图片)老师特想知道这棵树的直径,你有什么办法?说说看。

师:下课后同学们可以按照刚才的方法合作测量出周长,然后求出直径和半径。明天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到课堂上一起来解决。

篇9:《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关键词:圆;周长;圆周率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教材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62~66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模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2.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1.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圆形物体。

【学具准备】

塑料圆片、硬币等各种圆形、圆规、剪子、直尺、细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中来,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认识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把正方形周长的知识迁移到圆的周长上来,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学生不但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的曲线的长,还为下面圆周长的计算学习奠定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2.活动研讨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理解和掌握测量圆周长的两种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3.猜想验证

(1)过渡。

(2)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质疑引导思考,猜想寻找思路。

(3)揭示“π”体验成功

①讲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②资料链接:介绍祖冲之。

设计意图: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作出的贡献,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感受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4.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就推导出圆周长的公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练习反馈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给他们正确的解题方法。

6.教学例题

设计意图:这部分练习,充分证明了圆的周长公式的实际用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练习反馈

设计意图:利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进行变形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篇10:周长教案设计

西南师大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软尺、米尺。

学具:纸杯、长方形纸片、直尺、软尺、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孩子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是谁得了第一啊?那我们来看看两只兔子赛跑,(出示情境图)谁会得第一呢?(让学生猜测)我们来看看比赛现场。

2、课件演示:两只兔子赛跑。(一只在内圈跑,一只在外圈跑)

提问:为什么不公平?(生答)

师:这都是由于周长的不同引起的。

3、揭示课题: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图形周长。(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手绢的周长。

出示一张白手绢,让学生观察,再出示一张镶有花边的手绢,让学生比较,那张更漂亮?为什么?

那我们给第一张手绢也镶上花边,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镶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手绢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围手绢一周的长度是手绢的周长。(板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手绢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

出示“树桩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树桩面周长)

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实物)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桩面的周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板书:树桩面)

(3)出示树叶,指出树叶的周长。

(4)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指一指它的周长。(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窗框的周长、文具盒表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屏幕周长等)

(5)指出篮球场的周长。(课件演示)

2、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例2)

(1)摸课本封面的周长。

刚才摸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摸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强调:封面)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大家能用手指在书上摸一摸它的周长吗?(同桌轮流摸)

(2)指名学生上台摸。

问:你认为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周上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

(3)描周长。(88页练习十六第1题)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概括周长的含义。

刚才你们摸的课本封面、手绢、树桩面它们的形状都不同,我们用两个字“图形”来概括它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的含义。(板书:图形)

引导学生找一找重点词语“一周”“长度”,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4)反馈:判断奖状框的周长。(课件演示)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动手测量,认识周长。(教学例3)

(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先交代规则,再出示大屏幕)。

出示长方形纸片、纸杯,先让学生指一指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认识工具后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树桩面、杯子的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学生操作练习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杯子、长方形纸片、软尺、线、直尺等),测量出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测量方法。

用软尺量;

先用线围,再用尺子量;

先量每边长,再加起来。

(3)优化方法。

量长方形用直尺直接量比较简单。

三、深化拓展

变魔术。(用铁丝围圆、桃心、小猫、蝴蝶)

用相同长度的铁丝围刚好一周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都相等,让学生理解“守恒”原理。

四、总结

孩子们,今天的收获多吗?

再认识周长。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一周”的含义,并配合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一周”的内涵。

五、作业

上一篇:社区临终关怀与护理下一篇:让青春在奉献中燃烧的公司优秀员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