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2024-07-11

借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论文(精选6篇)

篇1:借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借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教育受到网络高科技猛烈冲击。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音乐教学插上翱翔的翅膀,展示出一片广阔的前景。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栩栩如生。这种立体交叉、大容量、多样化的媒体信息,能诱发兴趣,拓宽视野,激活思维,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国著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电化教育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快速公路,对于改革传统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来说,是一条充满希望之路。把音乐欣赏课搬进语言教学室进行授课,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能提高音乐欣赏的教育质量,对于正确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得音乐感性认识

音乐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也不同于绘画艺术,可以借助色彩线条来展示,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认识直观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欣赏音乐首先要通过听觉来感受,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形象,首先必须懂得一些音乐基本知识,还须对音乐有灵敏的感知能力。

由于初中学生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如果一味凭借“听”来理解音乐形象,体会作品思想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合理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通过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的感知,可丰富学生的音响感知,获得感性认识音乐,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如欣赏音乐《梁祝》时,尽管大多学生知道这个故事,对故事情节也比较熟悉,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听音乐去理解音乐形象,显然显得呆板、枯燥。且比较困难。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影像教学,把《梁祝》的几个主要场面呈现出来,声象同步,视听结合,既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又开阔了他们的想象视野。

二、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在欣赏教学中,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作曲家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教师虽能言传,但那种切身的情感体验是难以表达的。如果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看”的因素,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聆听与观察密切联系,并配以精简的语言引导,则可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感渲染,让学生在观察、探索、总结中逐步拓宽审美思路。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舞剧《天鹅湖》选曲的教学中,在学生有了大量的音响感知,丰富了感性认识之后,运用录像机、电视机播放音像,给学生展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舞剧录像,之后向学生介绍歌舞剧《天鹅湖》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故事梗概、作者生平等,然后再欣赏《四小天鹅》、《天鹅之死》等选曲音乐。在观看影像、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产生想象、产生联想、产生与作曲家同样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三、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深作品理解认识

欣赏音乐象认识事物一样,有一个由浅入深、反复聆听的过程。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作曲家创作音乐时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内涵,只有音响感知和初步的情感体验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反复聆听,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上完成音乐欣赏的理解认识。运用语言室电教设备的特殊功能,可促进并加深音乐欣赏的理解认识。

在歌舞剧《白毛女》选曲的欣赏教学中,运用语言教学室控制台进行分组或分段落欣赏音乐,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印象和感受,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将所有选曲连贯起来反复聆听欣赏,并配以剪录的电影录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歌舞剧《白毛女》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旧社会中国农民的痛苦生活,使学生从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中逐步理解认识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转变,加深学生对歌舞剧《白毛女》选曲的理解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得到美的.享受,增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总之,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它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在给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尤其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从对教学技术的研究深入到学习技术的研究,必将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和推动音乐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篇2:借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更为广泛,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样也有利于多方面综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而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也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技术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关键字】:现代技术教育

作用

运用

音乐审美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特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整合的意义在于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多方面综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改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响、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优化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是一门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

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等,这些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知识点的体现。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另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片、投影和音频音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极富诗情画意,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的美,增加歌曲对学生的感染力,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听录音,展开联想,创设美感情境,让学生设想:“我就是画中人”。听着优美的旋律,看着优美的画面,仿佛使学生置身在波光粼粼、碧水荡漾的河面上摇橹荡桨,愉快歌唱。在这样的情境中使学生亲临其境,心旷神怡,很快就理解了歌词,唱熟了旋律,感受了音乐形象。

2、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一位老师在上《两只小象》这堂课时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电视上呈现象的谜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

画。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着请学生分别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象找朋友。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3、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的音乐课上,造成现在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它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们认为要让学

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议合作式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如在上《春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在欣赏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

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实践证明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参考文献】:

[1]《音乐教学论》郭声健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2月 [2]《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定版)谢嘉幸 郁文武 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篇3:借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激发,构建,丰富,提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 我们该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以一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来活跃课堂,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 结合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浅谈几点体会, 以求共勉。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 让课堂充满活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了这个问题, 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 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喜欢课堂。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讲解, 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 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率低下。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由文本、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利用其特有的感官刺激,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时时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 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例如, 在教授歌曲《少林, 少林》时, 我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少林寺》的一个片段, 通过这个视频片段, 让学生对歌曲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利用学生喜爱武侠人物的特点,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让整节课充满了活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轻松、和谐、自主合作的教学环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 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可以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环境, 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 在讲授《欧洲风情》这一单元时, 由于学生不可能置身于欧洲, 于是在上课之前, 就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关于欧洲的资料, 于是在这一堂课的前段, 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并配合一定的讲解, 进而讨论、交流。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欧洲的风情印象, 使他们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 轻松地掌握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丰富学习资源, 拓宽学习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 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的构成, 而是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 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种获取知识的途径。例如, 在教学歌曲《嘀哩嘀哩》时, 我首让学生回忆春天景色是什么样的, 于是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索, 他们有的搜寻关于歌颂春天的歌曲, 有的搜寻赞美春天的诗歌和散文, 还有的搜寻网络上描绘春天的视频, 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 获取了大量信息, 为下一步进行歌曲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以上的活动, 使学生置身于开放的学习空间, 从而利用信息技术这一途径, 拓宽了知识面, 丰富了知识结构。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审美鉴赏力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判断和评价能力。审美鉴赏是在深刻的审美领悟和品味中进行的, 这不但需要一定的美学知识审美素养, 而且要有高尚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音乐的有机整合, 不但能达到上述要求和实现其目的, 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唱腔和其他组合片断的过程中, 由于京剧对于学生可以说是一个新课题, 他们除了对流行歌曲感兴趣外, 对京剧根本是一点也不了解, 于是我利用网络世界, 查找相关资料, 制作课件, 利用课件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 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 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篇4:借用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借用现代教育技术,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十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太强,对于比较深奥和心灵感悟的知识理解则更加困难。直观教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借用多媒体导入,可激发学习兴趣,引人入胜。

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时,导入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神州十号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航天员主讲的太空课堂吸引了全国的中小学生,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和喝彩。那么,茫茫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然后,播放介绍银河系的记录片。学生被纪录片深深吸引,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二、借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容易造成教学点与学生兴趣点的脱节。借助多媒体,可将两者和谐地衔接起来。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社戏》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学习这一课时,如今的那些衣食无忧、娱乐生活十分丰富的孩子怎能体会到“偷罗汉豆、煮罗汉豆”的乐趣,怎能理解看社戏是多么的令人盼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表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和有关鲁迅童年生活的影片。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后,兴趣油然而生,自觉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图片动化处理方面具有高超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可把抽象变具体,把静态变动态,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时,学生对微雕技术不太熟悉。核舟上雕刻着五个人,还有茶炉,船桨,佛珠,手卷等物品。人和物雕刻十分精巧,细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况且这些都是建立在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的。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核舟的体积,观赏核舟雕刻的艺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便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借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学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果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还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长此以往,可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可改变交流方式。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展到学生与任何在网上交流的陌生人之间。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是情感丰富的作品,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无法体验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音乐是一种渲染情感的重要手段。将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结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我一边范读课文,一边播放班德瑞的轻音乐,让那潺潺流水和清脆悦耳的鸟鸣来松弛学生的身心,给他们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受紫藤萝瀑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展示画面是另一种渲染情感的手段。如通过展示茫茫草地、皑皑白雪、湍急大渡河、摇摇晃晃的泸定铁索等画面,学生知道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再读《七律·长征》,就能体会到“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背后蕴含的真实情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有时也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能产生语文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课堂效率。

如:教学《小石潭记》时,运用电子白板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中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然后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地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5:借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一、声像一体,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图、文、声、像、光等结合起来的特点,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去感受音乐的奥妙,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恢复其鲜活的面目,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枯燥的讲解音乐知识或学唱歌曲,他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在学习时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视觉、听觉的共同感知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知那些自己不能直接感受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扩充容量,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能大大增强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浓浓的音乐氛围,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直观,让他们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视听联觉”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拓展学生的视听空间,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如果只用传统的录音机、范唱等手段吸引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量也很有限。通过多媒体辅助,不仅可以补充知识容量,还可以准确地表现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情感,激活思维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发展合理想象,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歌曲《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配以茉莉花及江南水乡的图片,展现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方,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如小家碧玉般温润之美,紧接着就采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为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将其升华,我设计了升华拓展这一环节,欣赏中国的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精彩的一幕,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欣赏了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唱响了这首中国民歌的情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介绍了《茉莉花》的历史,欣赏了原版《茉莉花》,感受民歌的变化。最后,学生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朗诵、演奏、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活跃了思维,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四、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交流式的学习,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还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器乐教学,学生很喜欢乐器的声音,更乐于用乐器参与表现,但如果只进行分散教学,学生则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分辨同类乐器的不同。课前,我先将各种乐器的声音录下来,并用幻灯片将其形态以图片的形式绘制出来,然后再将要掌握的节奏符号、节奏小节也用幻灯片绘制出来,课堂上让学生边听辨边观察,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及其效果。然后,鼓励学生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模仿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形象并进行创作。同时,我还把具体的作品乐器与名人名家和音乐故事结合起来,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整堂课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在乐器打击、吹奏中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考验。作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才华,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给音乐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聂贞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音乐创作,(03)。

篇6:借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借用现代电信通信技术建设防盗防抢自动报警大系统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最大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通信技术大发展、各类信息大交流的崭新时代.借用现代电信通信技术建设一个应用于公共安全防范的`防盗防抢的自动报警大系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社会需求.

作 者:周保全 作者单位:陕西省公安厅刊 名: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英文刊名:CHINA PUBLIC SECURITY年,卷(期):“”(9)分类号:X9关键词:电信通信技术 防盗防抢 自动报警

上一篇:歌唱祖国晚会主持词下一篇: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