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机遇》读后感

2024-07-23

《科学机遇》读后感(共8篇)

篇1:《科学机遇》读后感

《科学机遇》读后感

利用这次的假期,我从一堆中小学生网络读篇目中选中了它――《科学机遇故事》。这对我来说,即是一个作业的要求,也是一次打发时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机会。

我在网上查找到这本书,才刚阅读了几个小短篇,就被它吸引住了,就不知不觉得看了下去。这本书是由许多小的短篇故事构成的,讲了许许多多的中外科学家发现伟大的定理离奇古怪的过程,其中有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测量体积的替代法;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有许多“绰号”的勾股定理;年轻聪明的数学家――笛卡尔,发现了几何,开启了又一扇数学的大门;聪明的中国数学家――贾宪,较先发现了奇妙的三角形,教堂吊灯的秘密――伽利略发现单摆规律,水为什么抽不高――大气压的发现,孩子游戏的启示――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静脉血为什么更红――医生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罗素偶见“河上奇观”――离奇水波引出“孤子”,十年面壁和八年破壁――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诞生,桥断和船裂之后――断裂力学的诞生,飞机失事引出新学科――疲劳力学的诞生,从傅科摆到澡盆漩涡――科氏力如此“直观”,解决声音浑浊之后――赛宾奠基建筑声学,一箭双雕的发现――“热质”与“燃素”的覆灭,它们为何“顽固不化”――气体临界点的`发现......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据的有意思的是笛卡尔发现几何和阿基米德发现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的过程。先说笛卡尔吧,他是再一次梦境中,梦见自己用金钥匙打开了欧几里得几何宫殿的大门,看见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拿起一根线刚把珠子串起来,线就断了,珠子撒了一地。突然,这些珠子都不见了,宫殿里顿时空旷如洗。这时,他看见窗前一直苍蝇疾飞,眼前留下了苍蝇飞过的踪迹――各种各样的曲线和直线。这不正是他最近全力研究的曲线吗!他呆住了,一会,苍蝇停住了,在他眼前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小黑点......

还有一种传说是,笛卡尔梦见长官检查军营时把两支箭搭成了一个十字架,这就成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与时他受到启发。所以,有人说:“伟大的发现往往是科学征途中的副产品。”

而阿基米德,则是在一次洗澡时。发现发现自己站起来,浴盆中的水就下降,蹲下去,浴盆中的水就上升,从而引发了他对检验金冠真假的思考,发现了用测量体积的替代法来不破坏金冠又检验了金冠的真假。

这本书,既有趣,又能引人深思。其实,科学家的发现与灵感,都是来自生活之中的,你看,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浴盆之中发现了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笛卡尔从梦中发现几何,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有和他们一样,洗澡、做梦,那为什么他们能发现而我们不能,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冷静的,善于思考的头脑。

用眼睛去认真的观察生活,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你会发现,科学并非想象的那么遥远,它其实就在你身边。你离科学只有一步之遥!

篇2:《科学机遇》读后感

昨天我读了《科学发明创造机遇百例》这本书,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联系。

法利德别尔格在美国巴尔的摩大学研究香族磺酸化合物。有人问他研究课题时,法利德别尔格就顺手从衬衣口袋中取出从实验室带回的铅笔,在纸上写了“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几个字。晚餐开始,朋友们吃的菜都变成了甜的,却都未放过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铅笔上一种极甜的物质沾在法利德别尔格的手上,他端菜时又把这种物质弄进了盘子。这个意外的发现使法利德别尔格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觉。第二天他认真检查用过的器皿,终于发现了比糖甜几百倍的糖精,并申请了专利。书中这样的小故事数不胜数,如牛顿偶然发现阳光的七种颜色,云南白药的发明等等……

这本书说了“偶然”和“必然”的内在联系:偶然的发现加上认真研究必然会得到成功。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和细菌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可学发明、发现并不是除了天才就没有人做到的事,也不是纯粹偶然的`机会、不费力全凭运气就能成功的。有些事看似偶然,其实是深深扎根于长期的探索和劳动中。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敏于思索,从长年累月的劳动中创造机遇,发现机遇,做出成就。只要现在努力学习,积累知识,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才能为未来的创造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科学机遇》读后感

1 延安市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全市有国有林场63个, 其中市林业局直属32个, 县区管理31个。现有职工4817人。全市林场总数占到全省林场的24.4%。国有林业用地面积2144.1万亩。国有林木总蓄积4982万m3。森林覆盖率36.6%。全市先后有19个县管国有林场纳入财政全额或差额预算管理。市林业局直属的桥山、桥北、劳山、黄龙山等四个林业局是全省唯一的市直管林业局, 下辖的31个国有林场一直实行着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林场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天保工程投入和多种经营创收。天保工程实施以来, 市直四个林业局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明显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天保工程实施10年, 四个林业局累计新增林木蓄积量500多万m3, 新增有林地、未成林地96万亩, 森林资源实现了面积、蓄积双增长。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增长较快。森林生态体系逐步完备, 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不断增强, 水土流失得到全面遏制。连续11年未发生一起大的火灾, 2001~2009年度我市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全省天保工程“四到市”考核中我市连续7年名列第一。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 省级森林公园2个。近几年来, 市财政投资691万元, 四个局自筹资金800多万元, 使50%以上的林场场部、管护站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通过狠抓绿色产业、种养业、商贸业和森林旅游业, 四个林业局已走出了“独木支撑”的困境。经过多年的努力, 这四项产业已经由小到大,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岗职工人均年工资提高到2.1万元。林区社会稳定, 和谐指数不断上升。

但是, 由于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工程投资不足、人员负担重、职工年龄老化、专业人才断档、基础建设滞后等因素, 市直四个林业局在建设和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如果这些困难和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势必引起林区社会的不稳定。

2 国有林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国有林场定性不准, 管理体制不顺

按照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和国有林场分类标准, 我市的63个国有林场均应鉴定为“生态公益性林场”, 实行全额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而实际情况是我市的大多数林场实行“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市直四个林业局管理着1041万亩天然次生林, 是我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建设的主体, 多年来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从1985年至今一直实行这种“事业不事业、企业不企业”的管理体制, 与所从事的公益性事业极不相称, 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

2.2 天保工程投资不足, 国有林场经营困难

我市的63个国有林场全部被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 按投资最大的森工企业标准, 保工程管护费投资标准是每人每年1.2万元, 涉及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共三个地类, 标准一定11年不变;二期天保工程管护费投资标准按人计算, 大概是每人每年2.85万元 (按面积算是每亩每年5元) 。这一投资标准与目前国有林场职工年平均4.2万元档案工资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另外, 职工养老、医疗等各种缴费, 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加之天保实施方案仍然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投资政策, 国有林场的经济危困形势愈加突出。

2.3 职工年龄老化、人才断档、子女就业难

实施天保工程已经11个年头了, 这11年里, 由于受投资不足的困扰, 国有林场几乎没有招录过专业技术人员, 职工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2007年, 市直四个林业局实行机构改革, 大批延安林校毕业的中层骨干办理了提前内退手续, 使专业人才更加短缺。据调查, 目前四个林业局一个林场平均不到一个专业技术人员。

2.4 国家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不和谐因素增加

资源能否管好、能否安全, 仅靠管护人员的责任心是不够的,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因历史欠账和国家投资不足等原因, 护林防火道路、通讯设施、管护站点、职工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不利于森林防火和资源管护。天保实施方案中没有包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 致使林区道路、通讯设施和管护站点等基础设施, 因无力维护, 已不能正常使用。

3 加快国有林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直以来, 国有林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严重制约着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 我们认为:国有林场应树立“资源在山, 优势在山”的理念, 充分发挥三大职能, 开发三大产业, 加强三项建设,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闯出一条以林养林、多种经营、职工增收、国土增绿、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1 强化“三大职能”, 解决国有林场资源安全问题

3.1.1 发挥管护职能, 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天保工程的实施, 使国有林场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由过去以生产经营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主, 职工由“伐木工”, 变成“护林员”。国有林场要继续实行严格的封禁管护政策。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颁布禁牧令和封山禁牧管理办法, 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抓好全市18支专业扑火队伍建设, 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加派武警、消防等力量, 增加防火防汛装备, 加强森林防火防汛力度。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设好子午岭和黄龙山褐马鸡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同时积极争取省上项目搞好桥北柴松、黄龙山次生林、劳山、桥山等四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建设。加强林地林木管理。继续实行高压态势, 加大对各类毁林案件的查处力度, 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严格控制基本建设和石油开发征占用林地, 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 确保林木、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

3.1.2 发挥抚育职能, 促进森林健康发展。

开展森林抚育, 一是抓好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任务, 重点要加强人工造林地的抚育工作, 对长势和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可以按照山地苗圃的标准进行管理和利用;二是抓好本级森林植被恢复费申请及合理使用工作。三是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 将林地以承包、租赁、合资、合作等合理形式流转给职工或其他社会组织, 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3.1.3 发挥经营职能, 促进资源增长、职工增收。

森林经营是国有林业局场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这项职能行使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国有林场的长远发展和职工的收入水平。各局要抓住机遇、大胆实践, 努力促进职工增收。一是要加大向上争取项目的力度, 积极争取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 由职工完成劳务工作量。二是利用国有林场广阔的林地林木资源, 发展多种经营形式, 吸纳社会资金。

3.2 加强“三项建设”, 解决国有林场长远发展问题

3.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解决技术人才断档的问题。

要把培养思想品德好、懂专业、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领导管理人才, 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着力抓好。对于四大林业局的情况, 一是建议市政府把林业建设纳入“三农”工作范畴, 选调部分林业大专院校优秀毕业生担任林场场长助理, 为林业队伍注入新活力, 增添新动力;二是鉴于四个林业局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 建议给四个林业局增加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 缓解四个林业局人才断档和林业职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三是结合竞争上岗, 对现有职工实行定向、密集培训,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3.2.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林业行业是弱势行业, 历史欠账多、包袱重、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差, 收入长期偏低, 林场职工身份十分尴尬。由于中、省、市没有针对国有林场的相关政策, 国有林场的各项建设没有纳入规划, 所以享受不到各种项目的优惠政策。建议一是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范畴。二是抓住国家实施惠民工程的大好机会, 积极做好项目的争取和落实工作。三是着力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争取项目和市、县财政支持的办法逐步解决剩余危旧林场场部、管护站、防火瞭望台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 项目带动为辅的投入机制。

3.2.3 加强民生建设, 解决职工生活基本问题。

国有林场一定要抓住国有林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实施的大好机遇, 将危旧房改造项目纳入当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范畴, 加强管理, 降低建房成本, 确保用2年时间使全市国有林场职工人均拥有一套80m2左右的自有住房。尽量将职工住房建在县城或县城周边, 以方便职工看病和子女上学。

3.3 发展“三大产业”, 缓解国有林场经济危困状况

3.3.1 发展苗木产业富职工。

我市范围内就有巨大的苗木销售市场。国有林场要把发展苗木花卉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3.3.2 发展绿化产业强局场。

紧紧抓住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好机遇, 大力发展绿化产业, 力争“十二五”末,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6.6%提高到50%, 即全市每年至少需要增加森林面积150万亩。

3.3.3 发展多种经营促致富。

篇4:科学发展求突破 抢抓机遇谱新篇

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宗宇祖许慎在这里诞生,春秋战国时期蔡侯与邓侯在这里会盟,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桧圣台”也座落在此。这里是召陵新区政府所在地,是该区政治、经济、文化、人居中心,其西部、北部被美丽的沙河环绕,南部毗邻漯周路,著名的京珠高速斜穿全境。

近年来。姬石乡的经济,顺利实现了由过去粗放式发展向现在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科学发展的转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70元:连续三年被评为“漯河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多次荣获“漯河市‘五好乡镇党委”、“漯河市安全生产示范工程先进单位”、“漯河市温暖小区建设先进单位”、“召陵区信访稳定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姬石乡经济发展是如何实现成功转型?这对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哪些启迪?诸多荣誉的背后又蕴含着哪些经济发展的奥秘呢?带着这些问题。芳菲四月,一个春暖花开日子,笔者来到姬石乡进行探访——

经济发展精彩转型

过去,由于姬石乡地处岗区,土层深厚。平均海拔比其他乡镇高20—30米,为窑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姬石窑业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全乡的私营窑场发展势头迅猛,到2005年初,全乡各类窑场已达到100多座。窑业生产不仅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乡财政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窑业生产占用耕地资源多,严重破坏了地形地貌,同时窑业生产污染相当严重,不仅摧残了相邻地块的庄稼,还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2004年底,漯河市进行区划调整,召陵新区区委、区政府就设在姬石乡南部。作为新区所在地,乡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窑场林立、空气污浊、地形支离破碎的状况,对新区的形象和长远发展十分不利。由于窑业生产利润丰厚,牵涉面广,拆除窑场让群众和政府都会蒙受巨大损失,更会遭到广大窑业主的强烈反对。窑业治理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阻力。但是在大局面前,乡党委、政府舍小家,顾大家,通过广泛宣传土地及环保环策、进行任务分包等措施推进工作,组织全体乡、村干部齐上阵,并且先后多次出动大型机械进行拆除,形成了强大攻势,终于在2007年5月底之前,拆除了全部窑场。

窑场拆除后,政府税源锐减,群众无业可就,以窑业为主导产业的链条彻底断裂,给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压力。姬石作为偏远的农业乡,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没有什么特色,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市场空间狭小,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走出发展困境,成为乡领导心中的头等大事。

2007年3月,连新山调任姬石乡党委书记,上任伊始就面临着拆窑的“坏事”,但他始终坚信不科学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最终也会丧失发展机遇。在拆窑的同时,他就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结合新区发展形势。经过反复思考、酝酿、研究,确立了“工业立乡、产业富民、招商引资、三产拉动”的总体思路,把大力发展工业,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三产作为今后全乡发展的大方向,经过全乡干群的不懈努力,姬石乡经济社会走出了发展困境,实现了精彩转身。

项目经济发展迅猛

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基本经验来看,地方富不富,关键看项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窑厂拆除后经济发展困境,姬石乡党委、政府以扎实开展“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工业强乡、产业富民、招商引资、三产拉动”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D07年引进工商业项目11个,总投资1.71亿元;2008年引进工商业项目14个,总投资7-53亿元,加上2005年、2006年引进的项目,全乡的项目总数突破了30个,不少项目建设速度快,投产见效早,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使该乡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

眼下,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中小企业萎靡不振,职工下岗,企业停产,已屡见不鲜。然而笔者在姬石乡探访时却感受到另一番景象:机器轰鸣,招工不停。在漯河市中和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制衣机响个不停,员工们齐刷刷埋头缝制衣料,一派繁忙景象。“我们企业主要生产休闲服和运动服,今年由于订单不断,员工经常加班,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我们正在积极招工。”该公司业务主管张德春告诉笔者。

“我们之所以选择姬石乡,主要因为这里的人们有想干事、敢干事的信心和勇气,有能干事、干成事的思路和决心,干事非常务实,双方合作非常愉快。”在漯河金鼎板业有限公司,提起到姬石乡投资的原因,该公司总经理付向丽动情地说。

他告诉笔者:“我们去年三月份开始建厂,六月份投产,产品主要销往周边地市及安徽、广东等省,并出口到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年销售超亿元。人员主要是下岗工人及返乡农民工。自今年经济危机以来,价格下降,原材料上涨,利润仅够支付工人工资,但由于产品质量过关,订单还是不断,通过赊销我们还带活了一部分企业。明年我们将再上一条生产线,实现产量翻番、就业人员翻番。”

在工业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相继进驻该乡。姬石乡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故里,许慎在这里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说文解字》。新区成立以来,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许慎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字学人士。2008年市政府投资8000万元开工建设许慎文化园。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漯河医专搬迁的征地工作已经展开:沿沙河开发的重要景点——沙河节制闸已经开工建设,生态水娱城建设即将启动,沙河节制闸建成后,引沙济汾工程和滨河湿地公园就纳入了议事日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姬石乡一定会发展成为漯河东部集生态、文化、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城区。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几年来,姬石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富裕、整洁、文明的新家园为目标,创新机制体制,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笔者来到该乡付庄村,放眼望去,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户,道路两旁花坛内鲜花竟放、争奇斗艳:一排排各具特色、高低相间的“小洋楼”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偌大的文化广场上,添置有各式健身器材,幼童在嬉戏,老人在休闲,其乐融融,好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美景图画。

该村党支部书记付向臣告诉笔者:“以前,我们村都是土路,在上级党委、

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2005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2008年实现了户户通。还建起了文化广场,购置了健身器材,安装了路灯,并对村小学操场进行整修、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由于我村推进力度大,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因此荣获了2008度‘全市文明村镇荣誉称号。”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说:“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老党员组织起来,带领村民搞好卫生建设,成立腰鼓队,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利用村里知名人士组建建筑公司,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充分利用龙山文化遗址‘桧圣台,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努力把我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付庄村不正是姬石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吗?像罗庄、康洼、大闫、姬石等村,它们和付庄村一样,其发展各具特色,一村一景,犹如镶嵌在沙澧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光彩夺目。

在搞好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该乡依托区位优势和新区的市场需求,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业,通过加强技术服务,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建基地、创特色,使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走上了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道路。番茄、青椒两个品种通过了河南省绿色委员会的认证,并成功地注册了“许慎”商标,胡桥、韩庄等行政村的无公害嫁接西瓜,陈庄的蔬菜已走进了城区的生活超市,成为深受城乡群众欢迎的知名绿色品牌。该乡还抓住市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的有利时机,动员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百头以上养猪场300多座,万只以上养鸡场7座。形成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专业村4个,规模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乡与市、区劳动部门合作,多次组织群众参加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广开就业渠道,使8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实现劳务收入400多万元。

篇5:科学机遇故事有感

生日宴上的发现是什么?玉米叶上又有什么秘密?是谁发现了单摆规律?水为什么抽不高呢?洗 碗水的油污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这些千奇百怪的机遇故事在黎渝写的《科学家的机遇故事》里都有。

《科学机遇故事》全方位地展示科学机遇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科学家的完整形象,尽量避免像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地展现科学技术的“一般知识”。此书用或波谲云诡、动人心魄,或悬念迭起、引人人胜,或山重水复、云遮雾障,或柳暗花明、烟消日出的故事,让我在轻松阅读的同时,领略到科学机遇的神奇魅力。

这本书记述了许多科学家通过某件事有了重大发现:医生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疯子”——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伽利略发现了单摆规律,洛伦茨发现“蝴蝶效应”......也有些科学家有了伟大发明: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阿切尔发明邮票齿孔,杜康发明酿酒法,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位位科学家的智慧令我敬佩不已,一个个千奇百怪,惊心动魄的故事读来也令我意犹未尽。

《科学机遇故事》你让我深思,你让我受益匪浅,你让我意犹未尽!

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伟大发明让我觉得科学研究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会有机遇,重要在于有没有抓住机遇。而科学家们都很好的抓住了机遇。伽利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充满奇异想法的年轻人,随时都在用他锐利的目光,搜寻着大自然中的“?”1582年的一个礼拜天,18岁的伽利略漫不经心地走进比萨的一座圆顶天主教堂,挤在教徒中间的伽利略却被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吸引住了。微风一吹,吊灯来回摆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摆动的幅度也逐渐减小。只见伽利略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嘴唇不时微微开启。他惊异地发现,无论吊灯摆动的幅度或大或小,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才智过人的伽利略,从吊灯摆动中发现了新的奥秘。

篇6:科学应对变危机为机遇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呈发展扩大态势,并向实体经济蔓延,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全面回落,甚至萎缩衰退。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对如何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提出自己的的一点看法,以确保我县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一、经济平稳运行,质量逐步提升

(一)总体经济仍在高位运行

前三季度全

县完成gdp384727万元,增长14.5%。分季看:一季度为14.8%,二季度为13.9%,三季度为14.5%。从2001年起,全县已连续7年经济增幅超过10%,年均增幅为15.28%,为改革开放30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前三季度增长14.5%,虽然增幅比上年同期和前7年回落0.5和0.78个百分点,但仍然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增幅4.6、1.5、0.9个百分点,经济仍在持续增长期的较高位上运行。

分产业看:三次产业呈现一平、二提速、三降的态势。一产平稳发展。完成增加值45456万元,增长5.2%;二产强势增长,拉动经济贡献上升。前三季度,二产业增幅为19.4%,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上升0.8、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16798万元,增长23.2%,增幅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出现大幅强劲增长主要原因是光伏企业生产大幅增长所致。前三季度,占规模工业增加值30.82%的晶科能源、德晟能源、合兴实业、长兴实业、加威实业五家光伏材料企业增加值增长2.4倍,拉动全县规模工业和全县经济增长26.03、8.38个百分点。三产业增速回落,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受消费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但由于工业的高速增长,抵消了三产的增长。前三季度全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5678万元,增长1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8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同比下降了13.64个百分点。

(二)经济质量逐步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

1、两大比例上升。一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前三季度为11.43%,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年底分别提高0.02和1.47个百分点。二是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前三季度为92.8%,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年底分别提高2.2和2.1个百分点。

2、企业效益飙升。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0229.7万元,同比增长67.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2206.6万元,同比增长265.93%,同比飙升308.82个百分点,盈利百万元的企业17家。全县7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10户,亏损面为13.89%,同比下降26.85个百分点。

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增加。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370元,增长13.15%,增幅比上半年和同期提高0.84和4.81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145万元,增长18.46%。

二、影响不大,问题不容忽视

虽然我县的外贸依存度仅为3.35%,国际经济对我县经济的影响不大,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总体看,国际金融风暴对全县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外贸易持续低迷。受一舟电子、恩泉油脂和斯德尔实业等重点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减速影响,截止9月末,全县完成进出口1883万美元,同比增长74%,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出口总量已退居全市第六,增幅排名由去年的全市第二退至第六。利用外资冰火两重天。前三季度利用外资2271万美元,仅增长0.26%,而去年同期却是另一番风景,增幅高达110.36%。

2、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前三季度,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3981万元,增长30.23%,一般预算收入22330万元,增长17.5%,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大幅回落10.97和21.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和增幅在全市排名呈“双下降”,总量由去年同期的第三降至今年的第四,增幅从全市第四在跌至第九。

3、发展压力加大。全县经济出现回落,一方面是因为有色金属和建材等支柱行业受宏观政策影响生产出现负增长,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市场和技术影响,传统产业难于做大做强,加上近年来新上的大项目还不能形成新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来弥补受政策影响而减少的生产能力,经济自然出现回落。影响全县经济增长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建筑房地产业行业,后期仍将继续维持下滑趋势,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因此,今年全县要继续保持经济高位增长的压力空前加大。

4、投资消费不强,持货观望意识浓

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47591万元,贷款余额299503万元,同比增长15.24%和17.63%,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69和1.28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达349437万元,增长19.09%,增幅创去年以来新高,同比提高5.26个百分。由此可以

看出,我县存在投资消费意识不强,持货观望意识较浓。

三、认清国内外形势,变危机为机遇

(一)国内外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

1、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9%,发达国家为1.4%。美国经济下滑,其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增长1.6%,2009年仅为0.1%,可能伴随着今年底或明年初两年季度的负增长。

欧元区经济增长,今年增长1.3%,明年增长0.2%。2009年欧洲主要大的经济体将出现零增长:法国“0”,德国“0”,西班牙、英国和意大利“负增长”。

从国内环境看:世界经济的显著下行将使我国的国际发展环境趋于恶劣,今明两年我国出口增长可能继续放缓,通胀压力依旧存在,金融风险较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变得更为艰巨。据国家统计局11月26日发布数据,1-10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从去年9月份的117.3和99.6,降到现在的94.7和94.2,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2、并存的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积极趋势和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产品价格回落,全球通胀压力减轻;发展中国家内需、贸易往来明显增加,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显著增强;美国贸易逆差缩小,世界经济失衡状况有所改变;全球金融的急剧动荡,有利于各国金融体系的不断改进和成熟等等。imf预测2009年后期或年底世界经济增长可望回升,国际经济环境随之改善,将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让世界所有经济体都受到了影响,但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最小。专家分析主要是:中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经常账户顺差,拥有很高的外汇储备、巨大的财政盈余和有效的社会安全网,储蓄大于投资,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及13亿人口组成的巨大国内市场,等等,能够让中国依靠内需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正因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增幅仍有望分别达到9.7%和9.3%,在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同时近段时期,国家相继密集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首次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宣布,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提高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停征两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将全面推广以及提高企业所得税起征点等等将营造宽松的环境,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而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小排量汽车消费税、取消利息税等等也将让利于民,增加消费需求。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9年上饶县经济将在今年持续增长期的较高位上运行,但受国际国内大环境仍显不利的影响,预计明年增幅将在13.5%左右。

(二)科学应对,变“危机”为“机遇”

应对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有两种方法:一是减税或发消费券给居民,让居民去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二是增加投资,促进就业,提振消费信心。笔者认为后者更为可行,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实效,抓好经济的运行调度。面对全县当前经济形势,要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分析经济运行状况、剖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科学应对。重点对生产下降较多影响县经济增长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逐家上门开展调研,摸清目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和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全县经济平稳运行。

2、抓住机遇,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分析,全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优。全县长期形成的以有色冶金、建材等耗能产品为主的工业结构,面临加快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紧,企业的发展空间逐年缩小。一是全面分析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政策。结合全县实际,要帮助鼓励传统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企业要利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全球产业重新洗牌的机会,积极寻找新的商机,要把握部分沿海地区熟练工乡的机遇,调优人才结构,缓解招工难题。三要注重启动内需。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内需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拉动。一是继续扶持、培育月亮湾汽车城、国际家居城、陶瓷市场和城西购物广场,错位发展,打造上饶县消费市场。二是以京都国际酒店为龙头,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三是加快灵山旅游风景区开发进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3、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抬升投资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明确我县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仍然处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不容忽视。要抓住国家4万亿投资的历史机遇,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和步伐,既可以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又解决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难题。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新开工项目的动工建设,引导投资合理增长。

篇7:《科学机遇》读后感

海南高考分数线

2015年海南高考录取分数线为本科第一批(含贫困地区和地方农村专项计划)的分数线为662分(文史)、608分(理工),体育类考生的分数线为489/85分(文化课成绩/专业分)。本科第二批(含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的分数线为588分(文史)、546分(理工),体育类考生的分数线为440/77分(文化课成绩/专业分),

备考资料

须面试的专科提前批分数线为304分(文史)、365分(理工)。艺术类本科的分数线为383分。

填报志愿既有科学性也有机遇性

篇8:《科学机遇》读后感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够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共鸣, 原因在于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已经深入人心。长期以来,不断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恶化的城乡生态环境, 都使我国承受了巨大的发展代价。更不能忽视的是,农村地区总是不能科学发展的各种制度成本的最终承担者,受到不科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充分识别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科学发展的几次重要机遇,认真汲取我国农村在探索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积极促使我国农村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实现科学发展,不仅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应有之意,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1 农村科学发展的五次重要历史机遇

1.1 建国初期农村的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因此,破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是这个时期实现我国农村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建国初期农村的土地改革正是对我国旧土地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而土地改革之后的互助合作则是我国探索基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农业社会化生产方式的有益尝试。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先后有四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耕者有其田”,这是对几千年来中国农村不合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为我国农村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土地改革完成后,一些获得土地的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随后,逐步发展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期,农村金融领域的互助组织( 信用合作社) 和流通领域的互助组织( 供销合作社) 也相继成立。到1953年春,全国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已有1.4万多个。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进一步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 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在此影响下,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试办时期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到1954年春合作社发展到9万多个,1955年春合作社迅速增加到65万个。由于合作化的生产,农作物产量普遍增长,表明此阶段合作社运动是可行的。

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明确指出: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 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为中国农村建国初期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的来说, 这一时期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进行土地所有制改革。首先,从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然后,从农民土地所有制改革为集体所有制, 以推动农业的社会化生产。这些措施推动了我国建国初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三年困难时期农村发展的调整

由于“大跃进”对生产力的不利影响, 以及从1959年开始全国范围内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国经济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党和政府开始对农村发展政策进行调整,培育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扭转全局被动的局面创造有利条件。由此,我国农村再次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机遇。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 简称《12条》) 。《12条》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认真实行劳逸结合;整风整社等。《12条》对于扭转当时农村的形势起了积极作用。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鉴于“大跃进”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由此带来的严重困难局面, 强调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适当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和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这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具有转折性的重大意义。

1962年1月至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工作会议( 又称“七千人大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会上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 分析了几年来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会议讲话指出: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 除了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歉收外,“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报告指出全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踏踏实实地、干劲十足地做好调整工作。这次大会在坚决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问题上,对全党统一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阶段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对前一阶段“左”倾政策进行调整,遏制农业生产的持续下滑。这一调整反映了党中央对于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持续探索。尽管这一调整阶段很短暂,但仍对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经济建设,确立了“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的政策目标,将“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此,中央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都推行了配套的改革措施, 奠定了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农村在经济领域的改革重点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形成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从原来的“工分制”演变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同时,逐步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经济领域拨乱反正后的成果, 为农村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人民公社逐步解散, 需要适当的机构来承接人民公社的政治职能。因此,我国农村地区开始建立乡政府,实行村民自治。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中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 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 规定了实行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及具体实施办法。此后,全国农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村民自治制度, 使村民委员会成为我国农村最主要的社会管理组织。

总的来说, 这一时期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其实质是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 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5]。这些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长期受到生产经营体制约束的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不仅推动了我国农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快速发展,也对之后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 农村税费改革与统筹城乡发展

随着党和国家的改革重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农村转向城市,我国农村的发展进程明显放缓。农产品供给过剩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和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农村地区不断增加的社会事务支出使农民负担不断加重。这一阶段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正是减轻农村负担和增加农民收入,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之后实施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则试图从根本上探索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之路。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要求。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做出了具体部署,强调“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纠正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各种错误做法, 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逐步改革税费制度,加快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的立法”。至此,经过较长时间沉寂之后,我国农村的新一轮综合改革拉开了序幕。

综合改革初期以税费改革为突破口, 重点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民负担问题。

税费改革需要协调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 中央对这项改革采取了逐步深入的做法。2000年3月从安徽省开始试点;2001年3月鼓励具备条件的省份进行试点;2002年3月改革经验更为成熟后, 将改革试点扩展到20个省;2003年3月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缩小征税范围、降低税率。2004年初中断了18年的中央涉农“一号文件”再次出台,把农业税税率整体下降1个百分点, 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全国有27个省宣布取消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全国废止了《农业税条例》。

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 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 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减负增收为目的的“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实现了政策目标,激发了农村的活力,优化了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综合改革第二阶段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要内容,大力倡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使多年来一直处于僵局之中的“三农”问题提升到国家宏观经济层面来解决。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包括“统筹城乡发展”在内的五个“统筹”,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要求成都市和重庆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 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2004年到2014年连续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和农村发展,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我国农村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政策环境。

总的来说, 这一阶段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倡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着力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基本政策框架。

1.5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深入,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全局发展的不利影响日渐突出。如何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弥补我国全面发展的短板,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中央政策关注的焦点。这一时期我国农村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在上一阶段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础上, 对之前尚未很好解决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民财产权利完善、城乡要素公平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改革难度高、阻力大的领域继续进行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扫清农村领域的制度障碍。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继续坚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指明了今后农村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方向。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农村发展领域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具体要求。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这强调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我国农村由此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这一阶段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农村主要经济制度的突破和深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是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上的核心经营制度创新, 将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农民财产权利的完善、城乡要素公平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全面颠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制度基础,为“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2 影响农村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改革开放前的“ 左”倾思想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土地改革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始终存在急躁冒进的倾向。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过多过猛, 不同程度地违反了自愿互利的原则。1955年10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 扩大) 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导致了合作化运动中“左”倾思想的发展。1957年6月至7月各地区争相提出了农业“大跃进”奋斗目标。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在全国很快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中“, 左”倾思想泛滥,党的八大确定的正确路线被抛弃。

相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言,1960年至1962年我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调整的成果很快被新的“左”倾思想所取代。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将社会主义社会中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 进行了扩大化和绝对化的描述,批判了包产到户的农村实践,导致了“左”倾思想继续发展。在此期间,各种非公经济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去,严重扼杀了国民经济的活力;“以粮为纲”,盲目开荒,围湖造田,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2.2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建国前就已经存在,然而建国后为实施“赶超战略”而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却在继续强化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重工业优先的发展道路促使了城市和工业相对于农村和农业的超前发展。采用“ 户口”形式进行城乡分化的社会管理体制, 制度性地割裂了城乡之间的要素交流和良性互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与农村发展,并一度缩小了城乡差距,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城市,农村改革的步子明显放慢。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农产品销售不畅, 价格开始下跌, 农民收入徘徊不前。此外,农民除了要按时上交农业税外,还要交纳“村提留、乡统筹”以及明目繁多的“集资摊派”。农民负担的不断加重,激起农民的不满。虽然这一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就如何搞活农村经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然而这几项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6],因此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态势进一步强化。

本世纪初期, 农村地区的税费改革和各种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出台, 为农业与农村的科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但是,农民依然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弱势群体, 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的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态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探寻农村科学发展之路,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 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的主要建议

3.1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人类通过劳动向自然界索取并消费环境资源。“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 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7]。人是自然资源的索取者和消费者, 自然界是自然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物质变换是等价有偿的[8]。然后,人类还会对自然产生反作用。人类通过劳动向自然界索取并消费环境资源获得自身的发展之后,同样也会反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界,通过一定形式将一部分资源返还给自然,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9]。没有人类将资源返还给自然的过程, 环境再生产的过程就不会形成闭环, 就没有可供社会进行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消费对象。因此,农村地区作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必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向自然界“索取”和向自然界“返还”的关系。

农村地区不仅是我们动植物食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各种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资源的主要来源地。但是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开发力度的加大,农村的环境资源已经被过度消费,但向农村生态环境的投资返还力度却远远不够, 使农村地区原本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变得愈发紧张。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农村地区出现了包括农业面源污染、自然资源耗竭、舒适性资源退化、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诸多严重的问题, 造成了生态环境再生产能力下降, 影响了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资本循环的角度来看,相当数量的投入恢复与培育自然资源的自然资本长期滞留在生产资本形式下, 不能通过恰当的形式转化为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阻碍了自然资本的循环,影响了广大群众从事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资源的供给不足[10]。

因此,为了实现农村的科学发展,既要合理利用农村的各种自然资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 还要加大对农村资源环境的投资力度, 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再生产更加顺畅,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实现农村社会领域“公平正义”的前提是首先要实现经济地位的“自由平等”,而社会领域“公平正义”有助于促进“自由平等”经济地位的实现。因此,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就是要理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辅相承的关系, 实现农村在经济领域的“自由平等”和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这是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方面,在农村地区,我们要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破除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纠正各种各样的扭曲,填平一系列的鸿沟,如权利鸿沟、技术鸿沟、信息鸿沟、生态鸿沟等,实现真正自由和平等,建立一体化的市场, 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的经济机会,从而使农民通过经济地位的“自由平等”来实现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倡导平等友爱的社会公序良俗,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保障农民的发展机会不被剥夺、不被压制,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 进而实现经济福利的增进和经济地位的改善, 最终实现农民“实质性自由”的扩展[11]。

3.3 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的关系

农村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广泛的要素交流。城乡之间要素交流的形式决定了农村在城乡复合系统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是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中, 城乡之间的要素交换过程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农村向城市提供廉价的农产品, 满足城市工业的原料需求和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第二,农村向城市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让亿万农村劳动力成为没有被市民化的“农民工”, 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贡献;第三,农村通过“土地征用”等过程,为城市化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土地;第四,农村金融系统积累的资金,大部分没有被用于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而被调走支持城市和工业的发展;第五,农村还经常成为城镇污染物质的消纳和存储场所, 承受城市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二次污染。在这种不平等的城乡要素交换过程中,农村的科学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 需要多方着眼共同推进。第一,让农产品物有所值,获得与其价值相对应的价格;第二,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推动已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第三,规范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第四,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第五,严格控制城乡之间的污染物转移, 探索城乡之间的环境补偿机制。

3.4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农村科学发展的目的所在。农村的科学发展,是为了满足包括广大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和保障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努力创造城乡居民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在农村的科学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的科学发展是农村的全面发展, 不仅包含农村在经济领域的发展,还应包括农村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第二,农村的科学发展是城乡统筹的发展,要尊重和保障农村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与城镇居民的平等发展和协调发展;第三,农村的科学发展是长期、渐进的发展, 应充分考虑当前的社会条件,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

3.5 坚持要素投入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农村地区长期以来是我国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净流出地区, 这也是造成农村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存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导致留守的农村劳动力难以从事增收效应较为显著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的增长。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信贷约束, 制约了农村家庭农业和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削弱了农户、农业与农村的发展能力。优质劳动力的丧失和资金的普遍不足抑制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也不利于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继续增加农村地区资金投入数量, 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 促进农村地区的技术创新仍然是促进农户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科学机遇》读后感】相关文章:

抓住机遇发展青海特色草业科学高等教育09-12

危机和机遇读后感07-18

科普读物读后感 咬定机遇不放松06-16

机遇作文05-06

机遇05-14

机遇挑战06-25

四大机遇06-27

机遇使命07-26

机遇设计07-29

竞争机遇08-11

上一篇:《嫦娥奔月》集体备课活动下一篇:2020医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