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07-28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用15篇)

篇1: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数学课堂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汪昌梅

摘 要: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展高中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以高中数学课堂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对象,就高中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做出了深入的阐述,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篇2: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杨世奇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

篇3: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所具备的三大能力, 在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素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 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能力水平, 是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 也是衡量学生数学思想素养的重要标志。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思维分析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学生思维能力有效发展和提升的条件之上。教学工作者必须善于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和有效教学手段, 将学生思维潜能进行有效激发, 使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实现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形成。”由此可见, 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形成, 在促进学生和推动学生智力发展和行为能力增强方面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心理学也指出, 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水到渠成的, 而是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 提升和发展起来的。但长期以来,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 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 不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有效的培养, 致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思维的空间受到限制, 分析问题的能动性得不到激发, 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质量的有效提升。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改革, 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基础上, 更针对学生适应社会的实际, 提出了“学会思维”的要求和目标。在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下, 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围绕如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认真的研究, 取得了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实践成果。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体会, 就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初步的阐述。

一、善于挖掘数学的趣味性特点, 运用生活性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数学学科作为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基础知识学科, 在数学内容、规律定理、实际应用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但随着数学问题和知识的难度和容量递增, 许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学习的压力和解题的能力逐步增大, 普遍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对学习缺乏一定的能动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抓住数学学科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和浓厚趣味性, 实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实例进行有效衔接, 让学生在探究新知、解答问题和思考练习中, 体味数学学科的浓厚趣味性, 使学生发现数学学科具有的生活特性, 使学生的思维激情得到点燃, 实现思维由被动向主动的切实转变。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向量知识, 将生活中在海难事故救援过程中, 采用确定方位进行救援的实际事例与向量知识有效结合,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性问题的解答过程中, 进行向量知识的有效解答和成功运用, 从而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生活性, 为学生内在学习情感的有效激发和能动思维特性的有力激发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二、重视数学知识的发散特性, 运用开放性问题, 提升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创新性思维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基准, 在学生有效解答能力的提升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长期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制约, 许多教师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解题能力的训练上, 而轻视学生创新解题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教育, 导致学生的解题创新能力“停滞不前”。因此, 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要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前进的理念, 将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创新, 设计出具有开放特性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开放性问题解答过程中, 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激发和养成。如在“不等式”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知识的前后联系, 向学生设置了开放性问题:“某厂使用两种零件A、B装配两种产品X、Y, 该厂生产能力是月产X最多2500件, 月产Y最多1200件, 而组装一件X需要4个A, 2个B, 组装一件Y需要6个A, 8个B。某个月该厂能用最多14000个A, 最多12000个B, 已知产品X每件利润1000元, 产品Y每件利润2000元, 欲使该月利润最高, 需要组装产品X、Y各多少件, 最高利润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不等式定理性质法则等, 进行问题的解答和训练。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不同方面的思考、分析和解答, 对这一知识的网络体系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使求异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三、抓住数学知识的关联特性, 运用综合性问题, 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深刻感受到数学学科知识要点、定理、性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关联特性。学生在解答问题中也深刻体会到, 同一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角度, 采用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有效解答。这就可以看出, 数学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 章节与章节之间, 都会存在和隐含复杂而深刻的关联性,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复杂性等特性也就由此表现。当前, 高考知识点的考查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性知识能力, 综合性问题的运用和解答, 可以起到很好的训练和培养作用。因此, 教师可以抓住综合性问题的特点, 将知识点之间的内涵特点进行有效联系, 并通过解题方式进行掌握, 引导学生先学习相关知识内容, 然后进行问题解答, 实现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形成。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知识时, 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在△ABC中, 已知三边a, b, c满足acosA+acosB=acosC, 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条件, 结合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 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条件思考“面面俱到”,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篇4:论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当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或者新旧知识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新旧知识不能顺利交接,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产生思维障碍。

一、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知识状况,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应用开放式试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开放式数学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过程的探索性、知识的综合性和思维的无约束性等特点,在解题过程中强调答案的多样化、群体化,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利用题目的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数学学习中,题海战术的结果使一些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形成了定势思维,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由一道原始的题目从题设条件的变化、数据的演变、内容的扩展、设问的转化、习题的类化等角度进行演变。通过题目的变式,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数学能力。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他们是思维各个不同方面的特征。数学的课堂教学,思维的深刻性既是基础,又是培养对象,思维的敏捷性主要体现在解题速度上,所以一定要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才能运用自如。学生的创造性也是培养思维的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应该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篇5: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很重要的前提,如果不培养好,学习数学就是很难很吃力的。本文从四个方面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推理;数学概括;数学判断;数学探索

一、问题提出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

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

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注重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1、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对概括的独特的热情,发现在普遍现象中存在着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从非本质的细节中使自己摆脱出来的能力,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在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方面,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差异。具有数学能力的学生在收集数学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时,明显表现出使数学材料形式化,能迅速地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同时具有概括的欲望,乐意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工作。

2、推理能力

数学运算、证明以及数学发现活动都离不开推理,数学的知识体系实质上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构成的命题系统,因此,推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教学中应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逻辑推理在数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应予以重视,除逻辑推理能力而外,更要注意直觉推理能力的培养,因为直觉推理使数学思维具有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3、选择判断能力

选择、判断能力是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判断不仅表现为对数学推理的基础过程及结论正误的判定,还表现为对数学命题、事实、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合理性的估计以及在这个估计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判断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者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馈能力。

4、数学探索能力

数学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和发展设想的过程,在数万艾可 http://huiruiyiyao.51sole.com

学中,它表现在提出数学问题,探求数学结论,探索解题途径,寻找解题规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活动之中,而数学探索能力就集中地表现为提出设想和进行转换的本领。

数学探索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中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也是最难培养和发展的要素。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到另一种心理运算,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在对思维活动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对思维过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动地位;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推敲关键性的词句。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探索,发扬创新精神,提出独立见解,形成探索意识。

三、结束语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6: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万乾金

摘 要:当今我国社会信息快速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就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而当前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详细介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地理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时,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利用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相关知识的探索。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讲解一个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注重知识的扩展,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愿意去思考,从而最终实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地位,要巧妙地利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讲课模式,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上,那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是空想。如何使学生能够仔细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个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地理的教学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丰富的地理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地理环境,从直观上了解地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最终实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当前网络快速发展,应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当中,利用电脑图片让学生了解抽象的地理语言文字,通过相关的图片,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

三、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地理课程当中的相关概念要让学生理解深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掌握地理知识的客

观规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讲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这决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室创设地理知识的氛围,办地理墙报,让学生时刻能够学到地理知识。举办地理知识的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在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增长见识,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广泛接触大自然,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

创新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当今社会竞争中必备的因素。地理知识面相当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我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树立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32)。

[2]吕付军。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10)。

篇7: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提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是改进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尝试将创造性智力培养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学生智能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在帮助学生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弥补自己的弱点,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作 者:陈琪 作者单位:水城县一中,贵州,水城,55304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篇8: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理清文脉, 训练思维逻辑性

思路就是围绕立意构架的思维轨迹, 作者创作是利用思路来实现创作意图, 读者就可以通过理清文脉, 还原作者的构思, 找到作者的思维轨迹, 进而把握文章立意, 这应是一条基本阅读规律。如指导阅读说明文, 就要遵循“特征思路”, 因为说明事物围绕的是事物的特征;阅读议论文则往往遵循“问题思路”,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漫话清高》;叙事类文学作品往往按时间先后、空间顺序或人物活动的几个方面来展开;抒情文体往往是采用“意境思路”“感情思路”, 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而记叙文章往往涉及很多人, 许多矛盾, 我们在繁杂的头绪中应抓一个或一组人物, 因为记叙类文章往往通过最主要人物来反映主题的, 比如说《鸿门宴》。可见通过探究“思路”“文脉”, 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结构安排的目的, 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二、启发质疑, 培养思维创新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善于质疑, 进而释疑, 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 只是教法, 而鼓励学生质疑, 指导学生如何质疑, 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 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例如, 阅读《失街亭》, 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 不听王平的劝说, 一意孤行, 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观点,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 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 独立思考, 仔细分析, 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有创新的信念和决心。需提及的是, 在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同时, 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 这就需要教师有意义的点拨, 有见地的指导。

三、完善补充, 增强思维的严密性

对课文的观点、构思、写作手法乃至句子、词语的注释进行完善补充, 着眼于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同样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 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 作者采用答话包含答问话的方法, 精简为二十个字, 就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 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空白, 让读者根据生活逻辑经验的积累以及自身修养去补充完善。

四、联想拓展, 激发思维的想象力

联想力与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作家创作的思路继续联想下去, 从而体现纵向思维的开拓。例如阅读《项链》, 可以让学生思考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的生活, 这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再如《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 后五年, 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 似乎平淡无味, 只有激活想象, 架设桥梁, 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问一句:“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学生说是为扣题, 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 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 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 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 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 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 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 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夫妻之情感人入微, 因此, 对于妻子之死, 作者悲痛至极,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 不做适当的点拨, 那水下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了。

五、比较迁移, 挖掘思维的深刻性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文本解读中要鼓励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 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 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比如词中写愁的名句: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 可以让学生选取不同的可比点比较, 从修辞角度看, 李煜的词将愁形象化, 且比喻新颖, 想象丰富, 更胜一筹。从表情感染力上, 李清照词语言简白却更觉神妙, 更堪咀嚼。通过比较, 我们不仅可以学习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词句的方法, 更披文入情, 体会了词中滋味, 且加深了对二位词人词风的印象。

新课程语文教材把“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编者力求把同中有异的课文及各项内容组成为一个个有机的小综合体, 这就为“比较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语文单元教学方法的特点就在于比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些条件。同时, 我们还可以用“以点带面”的方法, 用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 从而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 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 提高归类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例如, 学了柳永的《雨霖铃》, 学生对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很深的体会。这时, 就可以让学生以点带面, 以柳永的《雨霖铃》去辐射另外的大量的以“离愁别绪”为意象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杜牧的《赠别》、晏殊的《清平乐》等, 无论情人相思的煎熬, 抑或友人分手的不舍, 都为多愁善感的词人所捕捉, 他们用多情之笔流泻下了当时的感动。学生通过大量阅读, 融入了词的意境, 触摸到了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 感受到词之美, 还提高了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六、总结

篇9: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35

一名苏联哲学家曾经说过:“每一个创造行为都依赖于直觉的活动.”直觉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运用直觉思维能力创造出来的东西有很多,如解析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明、代数基本原理的证明等.故在强调创造性教学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直觉思维是人脑根据自己的意识对对象的某种领悟和洞察.它具有自由性、偶然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课改之前,教师一直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是思维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飞跃和升华.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可以分为数学直觉和数学灵感.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新课改提倡培养创新性人才,高中教师不能再大搞“题海战术”,应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近年来,高考数学开始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减少了对机械的公式和运算的考查.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进行论述.

1.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

笔者从直觉思维能力的特征考虑,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自身的研究心得,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在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分析教学群体的特征、现有知识水平、现有能力、心理特征、学习习惯等.

第一,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反馈等方式进行摸底,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困生,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生,可加强巩固训练;对于优等生,可进行拓展训练.教师因材施教,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对于计算类题目,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对于立体几何类题目,可通过实物演示,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整体思维能力.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将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2)引导性原则.数学直觉思维是一种潜意识中的思维,需要外物的刺激和引导.当学生熟练专业知识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总结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引导性原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3)选择性原则.在一题多解教学中,选择一个简捷的方法对提高解题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欲选择一个简捷的方法,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传授快速、有效的解题方法.当学生领悟解题的本质以后,凭借已有的知识,利用自己的直觉进行判断和解题.这样,学生便会不自觉地被诱发直觉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个人的判断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已不再是单纯的直觉思维能力,而是精致化的直觉思维能力,它是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和经验积累才逐渐形成的.下面笔者就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阐述.

(1)注重基础,主动诱导.任何想法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直觉也是如此.良好的数学基础是产生数学直觉的重要基石.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基础差的学生更加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同时,直觉思维也可以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应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思考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经验,完善知识结构,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做好铺垫.

(2)整体出发,观察思考.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从整体和局部进行思考.直觉思维能力则需要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整体的把握,利用题干、题目、图形等特征,寻找其中的联系,从而抓住某些关键点,从思维上进行跳跃,缩短部分思考过程,形成数学直觉思维.

(3)数形结合,寻求思路.数形结合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或者利用图形特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加强对数字、图形和表达式之间的转换,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4)类比迁移,活跃思维.类比物的共同属性越多,类比物的性质越相似,其可靠性越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题型结构、解题方法、题目性质之间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见到类似的题目,能进行类比思考,促进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有意义的探索.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5)科学猜测,合理想象.数学猜想是寻找解题方法和发现新的解题思路的重要条件.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解题时,我们往往是对解题过程进行猜测和想象,然后进行逻辑的推理.有了大胆的猜想,更有利于理清思路,进行验证.学生利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6)精讲精炼,重视反思.有时候,由于受到个人的思维定式、认知缺陷、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等的影响,我们猜测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逻辑思维训练,进而使学生在猜想之后,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进行验证.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精讲精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纠正因直觉导致的错误.学生在解题后经常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正确的直觉.

由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有限,论述也许还有些粗浅.本文阐述了培养中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和六种策略,希望给广大同行一些借鉴与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孙熙桐.探究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学数学月刊,2011(12).

[2]张丽娟.打破思维定势 激发创新思维——一道易错题带给我们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3(23).

[3]林碧卿.课堂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2013(5).

篇10: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振芳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在各科的教学中逐渐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上。教育者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利用书本的知识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就高中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篇11: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的政治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

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都是相当优越的,很多家长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的生存环境,孩子只有把学习搞好,其他任何方面的问题都不需要解决,只要专心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就可以了。这就导致,现在的学生只会埋头看书,学生很少真正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少经历问题的困扰,他们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导致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另外,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师主要是进行知识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反复背诵记忆知识,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导致现代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缺乏。在现代社会,各种现象纷繁芜杂,如果学生不能独立分析问题,他们就难以辨明好坏与善恶,学生的思想认识就得不到提升,行为的就会受到影响,学生会盲目地跟从他人活动,而散失自己的独立性。因此在高中的政治教育中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在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较高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获得的。在政治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看法和认识,要积极引导学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经历实践问题,分析解决实践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实践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之本,在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能够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为学生供动手操作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的政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激发学生强烈的求职欲望求知欲是学生进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职欲望。学生有了求职的欲望,才能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因此,作为高中的政治教师要能够积极激发学生的自身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就要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能够创新教学方式,突出教学新意和趣味性,要设置个性化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引导学探究知识,获得真理的欲望,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地探索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探索性人才,需要的能够不断深入学习的人才。在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创设深入探索的环境和机会,要不断培养学生较强的探索精神,为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范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深入探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政治理论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探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发展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讲解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也有区别,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角度的思路也不同,对问题的认知情况也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都有区别,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见解,鼓励他们提出个性化的意见。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分析内外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对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能够相互质疑,互相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能够全面分析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人才,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是否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思想深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研究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政治学科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政治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使学生重视政治学习,能够通过政治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政治理论创造性地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指导自身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时代,分析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政治理论解决时代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马列主义对时代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体会我们的民族精神,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洪彪.生活融于高中的政治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亚太教育.(11)

篇12: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湾里一中 吴明

【论文关键词】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 抽象思维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随着思维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物理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前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心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着述颇多,在物理教学方面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教育是青年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际上还是和初中物理一样在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因此,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引入不当、推导呆板、僵化,就可能变为老师武断地把学生往前“拖”,“拖不动就可能抱着学生或背着学生“走”,从而使学生变为死记结论。所以“引入”和“推导”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如果老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则“话不多”而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

“引入”的方法有:实验引入法(实验要求明显、新奇、巧妙)、类比引入法(类比要恰当、生动形象)、现象引入法(现象要典型、充分,这种方法也叫举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也叫提问法,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推理引入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

2.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用逆向思维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按事物发展的过程先后,从起因分析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称为正向思路;按相反的程序称为逆向思维,即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溯起因。牛留信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从五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研究对象的逆向思维;条件的逆向思维;思维程序的逆向思维;因果关系的逆向思维;光路可逆的逆向思维。笔者认为,这确实符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其实逆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处处时时都可进行,并结合正向思维开展,效果会更好。下面,我们以《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案例来说明:(1)引入新课时的问

师(引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如果运动物体不是沿直线运动的话,那将做什么运动?

生(回答):作曲线运动。

师:肯定吗?是不是一定得作曲线运动呢?

学生(犹豫):有回答坚持说一定做曲线运动,还有的说是静止。

师:请注意我们指的是“运动物体”。

在学生终于搞清后,我让一个同学上黑板来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给机械运动分类,即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对课堂教学中得到(归纳总结)的结论进行反问

例如,当得出“一切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后反问:“一切变速运动都是曲线运动吗?”

(3)在巩固应用知识时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问和反问

可见,通过课堂上这种反问式的逆向思维陪养,不但上课效果明显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用开放题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传统教学,其中改变唯一解题方法的传统题(或封闭题),但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理由是:①按照“马登理论”,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又由于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变异维数(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又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正确)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有效地拓展了学习空间。②另外,由于常规的物理教学主要集中于收敛思维,因此,这就凸显出开放教学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即特别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叫任何好的题目,如果没有适合形式的教学去保证,这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可能性就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例如,一质量m的小物体(可看作质点)以Vo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倾角为e的斜面冲上去,当它静止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多少?已知物体m与水平面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p,且近似认为m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可见,教师要进行思维教学,必须本身是问题解决(当然包括解物理习题)方面的高手,并且能够根据各种资料上的习题或网上的习题,结合生产、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物理情景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题来。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不轻易就相信。学生作业中有错误,老师批改后找出来归类,然后让学生相互评定,找出错误原因。也可尝试学生互批作业,然后让学生报告发现的错误之处。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物体,质量是2kg,受到互成120

0 角的两个力FI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分析:此题其实只要一提醒,学生很快就清楚它的“缺陷”了,可提问:“该物体受几个力呢?”学生自然会提到重力,再问:“F1与F2的方向是竖直方向、斜向上或下还是水平方向呢?”最后问:“按这样一分析本题能求出其合力吗?”然后,介绍教材编审者的意图,指出其编题粗糙。这样的习题如果想当然地按教材去解,势必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篇1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

在历史教学中, 要达到一定深度, 就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学习中, 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 唯有热爱历史, 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首先, 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 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 古为今用”, 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 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 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三、启发指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这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 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 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的阅读提纲, 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

第二, 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动脑子,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 当得不到结果时, 教师要及时诱导。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 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 在历史教学中, 创设讨论的情景, 开辟群众讨论, 鼓励学生争论, 教师及时点拨, 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 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 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二, 充分利用历史材料,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材, 有一个明显特征, 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 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 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综合所学知识, 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 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 以典型习题为范例, 仔细讲解, 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篇14: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基本原则

从事历史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教材的文字表述一般偏重于叙述,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势必会使学生索然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历史教师不仅对学生有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种能力会让学生在未来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样会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对传统机械教学的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能力和效率,便于培养新世纪合格的人才。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

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材,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机械地使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向上的环境,着力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1.历史教师应该有求知求真的精神。例如,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已经经历了几次修订,即使最新版的历史教科书也能找出很多的漏洞。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带动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余,多关注一些重要历史现象的最新学术研究,并恰当地将其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带动学生一起学习研究。如果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很难适应现在的高考形式,也就无从谈起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意识,培养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对于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也应该尽力克服,迎难而上,为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学历史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前提和保障。

二、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时可告诉学生某些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

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

2.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筋,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引导。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引导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历史材料就得看出处、提示语,看懂材料的时间、地点、类别和具体要素,充分提取有效信息。问答题则要逐字逐句,默读三遍,找出关键词,列好提纲。绝不能瞅上一眼,草率答题。不然就有可能把“君主立宪制”答成“群主立宪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答成“二次革命”等。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容易激出起来的,但却难于维持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

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特别是初中生,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但高中生由于辩证思维能力发展较快,他们不满足于获得一般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他们渴望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并对许多深含哲理的历史现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做到既生动又深邃,将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寓于感人的讲述之中。

2.巧设疑难。“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学生在疑问中对所学问题产生疑惑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

火花。例如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很多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3.写作实践。事实证明,开展學史作文及写小论文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以历史为题材的作文中,展开他们思维的双翅,畅快地在无际的史空中翱翔。许多实践表明:这种写作,可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往往能使他们提出一些新见解,阐述某种新观点,能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使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进行思维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最重要的莫过于教会学生思维,也就是说将如何思维的过程方法教给学生。

2.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给学生思维的自主权。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和思维类型等各方面的不同,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4.注意思维训练的系统性和一贯性。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

总之,历史教学是生动的,在当前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我们在教学时最基本的一点应该是将课文讲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智慧,找准启发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既要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激活学生学习的潜力,又要使教材的生动形象在课堂中得以展现。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历史理论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挖掘隐性历史知识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一中)

篇15: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当今社会,创新已日趋重要,它不仅存在于成年人的四周,更体现在学生世界里。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作文的命题,使其立足于实际生活;认真研究教材,开拓学生的逆向、发散性、变通思维;从关键语入手分析文意,填补学生的艺术空缺,引导踊跃发言、自发探索的课堂氛围。把教学实践和创新融为一体,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

关键字:高中语文 培养 创新 方法

引言:步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在教育领域肩负着振兴民族、整形经济等众多责任。而职业学校作为背负着培育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教育中更要狠下功夫。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更应密切结合社会发展,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着手,适应时代需要。至于如何培养学生创造的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语文教师要不断地从思想认知,知识层面,工作行为方式等方面勇于挑战,完善自我,教学不停留于有限的书本知识,要依照职校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来实施教学,从而达到更新观念,符合时代需求等目的。教学中,要勤于发现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巧妙运用、创新更加有效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授课本知识时,注重不同学生的差异和自身潜能,良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要悉心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而且还要留出时间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真诚爱护自己的学生。用批判的目光审视自身事业,以创造性思维从事自身工作。

善于培养、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与创造教学相互交融,达到求异性、新颖性。抛弃固有模式,抓取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灵活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同时自身起到引导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创造个性,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及保障就是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不一味的以教师为教学中心,使学生脱离被动接受状态。如果学生长期处在缺乏师生交流,师生彼此相互隔阂的状态下,思维的创造力就会受到极大的捆绑束缚。久而久之,就不能独立判断,禁锢创新,创造性的有力发挥。因此,在面对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的要求时,必须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阻碍,认可学生情感、智慧;保护学生兴趣、个性;培养学生进行思维创造;构建一个民主、自然、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驾驭知识,全面实现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应适时放下身份,从讲台上走下去,进入学生的内心,进行趣味性教学。并主动参与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成为知识学习中的共同进取者、朋友,有力引导学生愉悦的进行学习,丢掉思想包袱,充分启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启学生的求知欲望,创建信任与尊重共存的学习氛围。毕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好的进展;才能使他们乐于发表意见,敢于提出自我见解,多角度发挥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学习消化知识。

三、鼓励学生发表自我意见

创新源于不断地质疑和发现,我国明代思想家、教育家陈献章曾告诫:“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有力推进,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人更容易产生创造欲。身为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环节,它是沟通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反馈学生吸收教育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不要因为学生不喜欢就减少或者放弃这个举措。而且,在教育学生方面,不能够一味的遵从课本知识及权威证实,要从自身出发,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当前教学知识的欠缺,发现不对时要能及时的大胆质疑和推翻现有理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在适当的时机中多设置一些悬念,全方位的发散开拓学生的脑部思维,并起到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我见解的作用。从根本上做到教和学两方面相互影响、促进,得到最大化的知识提升,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的发展。

四、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否定任何一个受教育者,使鲜花与小草一同享受沐浴教育的光束,是教师必须尽到的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认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不讥讽鄙夷学生,宽容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给予改正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注重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要从内心关护后进生,保护其自尊心。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应教育学生之间相互关心,彼此尊重。使优秀学生做到不自傲,不鄙视后进生;使后进生做到自强不息,有自信,并创造条件,给后进生机会。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章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思路和手段,善于推陈出新,充分给学生创造全新的感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取心、活跃的思维,让学生解放身心,做到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力。同时,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评价、肯定,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思维多样性采取保护,重视学生的微小创新,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上的自信心信心。

五、总结

身为21世纪的高中语文老师,要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文学等领域的新型人才。这不仅意味着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依赖感,对文本的熟悉感,还应该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感知和认识文字世界里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探寻出得以体现语文学科特征以及贴合学生发展个性的适当融入点,开设专属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要学习、爱学习,切实做到培育、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的培育方针。

参考文献

[1] 崔彩琼.新课改下创新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

上一篇:低碳生活宣传标语下一篇:县政协委员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