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24-06-20

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精选8篇)

篇1: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沭阳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沭矫正办„2012‟1号

关于印发《2012年全县社区矫正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2012年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沭阳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3月20日印发

(共印60份)

-主题词:社区矫正工作要点通知

20l2年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要全面贯彻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和省“两办”转发《省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争当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排头兵”的总目标,以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推进为手段,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机构建设创新。以“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监管体系、教育方法、帮扶机制和工作制度,强化社区矫正基础保障工作。以提升工作质量为抓手,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提升参与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融入社会,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作出新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1、大力推进组织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提高县社区矫正机构一线实战能力。年内,我县要充分利用被省司法厅确立为机构建设试点单位的有利条件,建立社区矫正管理局。

2、继续推进工作队伍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基层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基层司法所至少要有1名以上政法专编人员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社区服刑人数多、工作任务重的司法所要有2名以上政法专编人员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加大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配备力度,专职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配比不低于1:20,,社区服刑人员数量较多的乡镇要按1:15的比例配置专职工作者。

3、切实推进工作队伍规范化管理。调研出台《社区矫

正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管理办法》。县司法局将适时举办社区矫正专题业务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社区矫正队伍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能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4、健全评估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审前调查和假释前矫正环境评价工作内容和程序,落实风险评估工作,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重新犯罪案件。

5、规范衔接工作环节。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解决并实现社区服刑人员“无缝对接”,重点抓好流动人员管理工作,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秩序得到持续维持和巩固。

6、建立动态监管模式。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要求调整到跟踪、监督、帮扶为一体的动态管理服务模式,全面落实监督管理各项措施。

7、构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全面使用省社区矫正工作平台,所有服刑人员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形成立体严密的监管信息网络,重点高危社区服刑人员全部纳入定位监控系统,提高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脱管现象发生。

8、强化执法规范化考评。每半年开展一次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专项检查,加强对基层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加强县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9、强化项目管理,继续推进和加强县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设置,健全规章制度,提

升规范化运作水平。

10、进一步理顺县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与司法所之间的指导管理与工作配合关系,构建县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与司法所职能任务各有侧重、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在县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全面建成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全面整合,合理优化,全面提升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的管理、教育、培训、救助等综合管理服务功能。

四、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水平,为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11、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调查研究制度、信息报告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积极参与和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12、加强基础装备建设。加强对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和基层司法所的硬件装备投入,满足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开展的需要。

13、加强社区矫正专项经费管理,对社区矫正专项经费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争取将配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14、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主流媒介,宣传社区矫正工作在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挖掘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矫正、回归社会、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赢得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集中总结和推广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积极营造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2: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资社矫办发〔2012〕1号

关于印发《2012年资溪县社区矫正工作要

点》的通知

各成员单位、各司法所:

现将《2012年资溪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2012年资溪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12年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要以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以降低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强化工作保障,规范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

一、强化示范引领,推进规范化建设

1、规范档案管理。规范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水平,各基层司法所要依照《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矫正工作台帐和社区服刑人员个人档案,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规范交付矫正。积极探索审前社会调查的有效模式,对被告人、罪犯是否适用社区矫正进行社区影响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对新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严格核对法律文书、核实人员身份,及时组织社区矫正宣告、确立社区矫正小组、签订帮教协议。

3、规范监督管理。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落实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稳控工作。严格落实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计分考核和奖惩制度。对于未按时报到或者脱离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组织查找。探索“禁止令”执行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保障法律严肃性。

4、规范教育帮扶。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等情况,制定社区矫正个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活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服务并按规定落实社区服务时间。积极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低保、落实责任田、提供技能培训。按照有协

议、有管理规定、有活动方式和内容、有登记台账、有责任人的“五有”标准,推进“社区服务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建设。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监管质量

5、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和工作方法,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加强社区矫正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在领导、协调、管理、监督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法水平。

6、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管手段,利用网络、手机、移动传媒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矫正数据库与GPS定位系统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全省连通、信息共享的动态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7、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区矫正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体系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中的重要作用。

8、切实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多渠道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风险意识;加强宣传,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加强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志愿者素质结构,提高社会化帮教水平。

9、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规范省级社区矫正补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篇3:社区矫正工作的探究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概况

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工作具有主要的意义, 也有相应的条件和范围。

(一) 社区矫正工作重要意义

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利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 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是有利于对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 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化的矫正,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 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 使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两种行刑方式相辅相成, 增强刑罚效能、降低行刑成本。

(二) 社区矫正工作适应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5中罪犯:

1. 被判处管制的。

2. 被宣告缓刑的。

3.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A: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B: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C:生活部能自理, 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危害社会的。

4. 被裁定假释的。

(三) 社区矫正工作任务

1.

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加强度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管, 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

通过多种形式,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 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使他们改过自新, 弃恶从善, 成为守法公民。

3.

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公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从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从制度层面来看

由于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的时间较短, 许多有关的法律制度, 组织制度, 工作制度均不完整, 需要更加完善和明确。

1. 法律制度不健全

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 工作的开展仅仅是根据“两院、两部”的通知而开展, 对于司法行政系统主要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律上还有许多“障碍”。虽然《刑法修正案 (八) 》将“依法实施社区矫正”写入刑法, 但还需要通过修正案的方式进一步修正《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等有关法律确保由司法行政机关来主要负责, 另外我国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导致了有关案件如何进行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的程序无法律依据。此外各省市都按各自有关规定或通知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缺乏上位法律支持导致实施方式“花样百出”。

2. 组织制度存在纰漏

根据《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成立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司法行政机关成立了“社区矫正处 (科) ”但是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有的县区 (市) 司法局同乡镇 (街道) 司法所没有形成垂直隶属关系。司法所仍然属于乡镇 (街道) 管理, 造成了组织工作中不通畅现象的发生。有的司法所没有专项编制的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或者人员编制不充足, 还有的地方社区矫正成员单位对社区矫正工作认识不正确, 各部门衔接配合存在分歧导致工作不通畅。

3. 工作制度上有待完整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较复杂, 涉及部门较多。有的社区矫正审批流程需要七八个部门, 手续有些繁杂。另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需要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思想矫正、劳动矫正多方面工作形式, 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 矫正形式单一化情况严重, 使服刑人员缺乏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矫正形式单一化也使服刑人员对劳动服刑存在抵触心理, 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二) 从实施方面来看

社区矫正工作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各机构配合不密切, 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 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认识不正确, 等等。

1. 机构配合不密切

因为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监狱、劳教、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教育等多部门, 所以在工作上容易出现配合不密切情况, 比如应当进行审前社会调查的没有进行审前社会调查而直接裁定或判决, 应当由公安、社会保障配合的情况无法配合, 机构编制应当解决编制的无法解决, 导致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无法安心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2. 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

因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时间短, 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书不完备, 部分基层司法公作人员填写不规范, 导致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法律文书乱, 填写不规范, 有些部门依然沿用旧式法律文书。需要完备法律文书格式, 规范填写, 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程序完整、规范。

3. 社区矫正对象认识不正确

有些社区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工作认识不正确, 认为社区矫正就没有什么事了, 有的认为不在监狱或劳教所监禁就是不用在服刑了, 还有的矫正对象对司法行政机关管理提出质疑或不愿意服从, 认为司法行政机关不是公安警察, 没有什么权利。这些想法对社区矫正工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 甚至一些社区矫正成员单位也和矫正对象存在相同认识, 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很深负面影响。

三、社区矫正工作问题解决方案设想

(一) 从制度层面来解决

根据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建议从多方面多角度解决社区矫正工作的问题。

1. 加快立法, 根治“软骨病”

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建设, 从《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等多个涉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上入手制定《社区矫正法》规定或确立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明确社区矫正专门负责机关, 从根本上建立社区矫正这一司法制度。

2. 完善组织制度、封堵纰漏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社区矫正专职部门”, 可以探索在司法行政机关设立“司法行政警察大队”, 社区矫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档案管理, “司法行政警察大队”负责监督和控制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出现不良倾向,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

3.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

健全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简化工作审批流程, 健全多种矫正形式, 特别是设立专业心理矫正工作部门, 落实专门心理矫正人员, 及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化解矫正对象心理矛盾, 防卫控制矫正对象再次违法犯罪。劳动矫正工作方式适当创新, 改变单一的劳动模式, 分批分组进行劳动, 可以建立劳动小组, 开展进行劳动竞赛或多样的劳动方式, 以此作为激励手段进行考评。

(二) 从实施过程中来看

1. 完善机构配置, 加强部门配合

因为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多个部门, 所以工作中应当完善机构配制、合理协调各部门关系, 加强各部门配合, 应当审前调查的严格执行审前调查工作, 应由公安、社会保障、机构编制负责的落实负责, 应当落实经费的落实经费, 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安心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努力促进司法所垂直于司法局的管理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2. 完备法律文书, 规范填写

社区矫正工作也是一项司法工作, 是有严格法律程序和法律文书, 应当严格填写法律文书, 规范书写, 采用新的文书格式保证法律文书严谨性、规范性。

3. 加强教育引导, 提高矫正公做认识

加强对矫正对象教育引导工作,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区矫正也是一种刑罚, 也是一种服刑而且要他们服从配合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在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其他政法部门、机构编制部门社区工作的教育, 促进他们了解社区矫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 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除此还应当大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支持、理解, 进一步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综合分析了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现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 社区矫正工作是以种人性化、规范化的非监禁刑罚方式, 是司法制度和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问题, 但是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社区矫正工作必定有很大的发展, 社区矫正工作必将成为非监禁刑罚的一种良好模式。

参考文献

[1]姜爱东等编著.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2]张建明编著.社区矫正实务 (司法行政系统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教材) [M].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9.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司发[2003]12号) [Z].

篇4:论基层社区矫正工作

关键词 社区矫正 主体体现 不足和完善

中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历经 8 年试点之后,于 2011年2月25日,被正式写进刑法,标志着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实现了新突破。然而,从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试点的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执行机制实质上是公、检、法、司、民政等职能部门组成的统一管理机制,社会力量的参与比较少,因而对社区服务中心这种性质的社会组织在矫正中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微乎其微。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思考和探讨改革的方向及推进措施,以期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一、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现状及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是在市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矫正组织”为中心开展的。向下主要是市级司法局下设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安置处管理矫正工作,最后就是区(县)的司法局和乡、镇(街道)的司法所。应该说,法律制定者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其中不乏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司法所成为实质意义上矫正工作具体执行主体所带来的问题。随着工作要求的提高、工作范围的扩大、工作职能的增加加上本身建设还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又承担起社区矫正的职能后,目前司法所的机构建设对于要完整、准确和有效地履行非监禁刑罚执行的职能,确保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准确性、有效性及其公信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司法所工作人员配置问题。一方面结构不尽合理、素质参差不齐,存在文化程度偏低、法律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力量配备不足,而且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编制混乱。有公务员身份的,有事业编制的,也有临时聘用的人员。二是司法所的基础建设尚未到位。办公用房紧张,必需的执法装备如执法用车、警戒具、通讯器材缺乏保障。三是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不到位。根据规定,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由上下配套解决,事实是往往上面的经费到位了,下面的配套经费却迟迟没有着落。四是司法所执行矫正与其工作任务在性质上存在冲突。其自身负责的工作主要是法律服务类的,而社区矫正则是刑罚执行。由司法所执行社区矫正,则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就拥有了执法权,这就与法律规定相矛盾了。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主体存在诸多问题,势必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阻力,因而需要对此进行改良和完善。

二、 不足与完善

社会工作在中国刚刚起步,社会工作专业认可度不高,因而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专业服务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首先,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立法。对于社区矫正,从多国的立法实践看,多以立法或者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州社区矫正法》,澳大利亚《矫正服务令》,我国香港《社会服务令》、《感化(缓刑)令》,台湾地区《更生保护法》等。对于我国,首先应当借鉴成功经验,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尽快进行相关立法工作,确立矫正执行机构、矫正工作者的权力与责任。

其次,与相关部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社区矫正的实施理念与社会工作具有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理念、功能和过程上。从社会工作专业自身的理念来看,社会工作者强调问题的社会性。如果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其在这一过程中职责界定不清,可能很难取得相关部门的协助。这就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其权力和地位,明确职责,加强各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再次,加强司法所建设,健全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应当通过加强司法所的建设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一是理顺司法所的管理体制,明确在三种模式司法所存在的现阶段,业务指导和人员管理各有侧重的管理体制,逐渐过渡,最终统一形成一种模式。二是统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身份,进行专业考核、择优录用、定编定岗,统一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增强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执法能力、水平,以期更好地落实社区矫正这项刑事政策。三是对社区矫正经费的拨付应在县一级财政经费预算中专门给予列支,规定不得挪作它用,并进行检查监督。四是加强司法所的基础建设,地方政府应全力以赴支持这项工作,在办公用房、交通工具、技术装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不要让司法所成为一个空壳。

除此之外,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一切新闻媒体,让社会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意义,扩大社会影响面,增强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度。在保障社区矫正制度化的同时,获得社会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

三、结语

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展开才刚刚起步,道路曲折、困难重重毋庸置疑,但毕竟已走过9年的路程,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坚持不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假以时日,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一定会不断走向完善、成熟。

篇5: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12年,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创新工作方法、规范工作程序、坚持“首要标准”,努力提高衔接率,严格控制重新犯罪率,严防“脱管、漏管”现象发生,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为全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一、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业务能力。2012年,全省特殊人群管理创新工作全面启动,两院两部印发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扩充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丰富了工作内容,提高了工作要求。各地要认真组织人员学习,及时掌握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增强监管执法能力。

1、办好培训班。各州2012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中都确定了举办一期培训班的任务。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选择好培训内容,精心安排、突出实效,切实把培训班办好,达到促进工作,提高能力的目的。

2、抓好日常学习。利用各单位制定的学习制度,抓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重点内容包括:《刑法修正案

(八)》、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青海省适用非监禁刑罚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及省厅印发的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3、开展工作交流。各地通过工作交流、组织人员实地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有效的工作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工作。

二、把好“准入关”,进一步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审前社会调查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的一项活动,主要是对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提出调查评估。这项工作对正确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确适用非监禁刑罚,有效控制重新犯罪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各地要高度重视审前社会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依法、规范的开展此项工作,做到客观公正。在程序上要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为接受委托单位,具体操作可指派司法所进行,评估意见均由县司法局名义提出,禁止司法所直接接受委托或接受个人调查申请。

三、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的中心工作,是落实“首要标准”的核心环节,也是事关社区矫正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5、要把教育置于社区矫正工作的中心位置,创新教育方法,在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各地区要重视以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内容简单、形式单

一、社区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务必采用因人施教、科学施教的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提升有效性、达到教育改造人,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终极目标。

6、要依靠社区,积极调动有关部门、村(居、牧)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参与教育和帮扶工作。通过签订帮教协议,把日常的监督帮扶委托给他们,既实现防止脱管、漏管,又使教育矫正的全过程凸现情和义。

7、要依靠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将社区矫正纳入到社区建设规划当中。切实把矫正人员视为社区成员,做到社区活动包括学习、集体活动、服务、教育、技能培训等“一个都不能少”,社区福利要惠及到每个矫正人员,营造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

8、要注重契合矫正人员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教育工作。形式上可以寓教于乐、善于引领;方法上可以采取个别辅导、也可组织集体学习;内容上可根据不同对象,提供法律、思想道德、社保政策、职业技能、心理健康、文化素养、情趣培养等教育,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9、要加强心理矫正教育,培养矫正对象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服刑人员初入矫,司法所就应当对矫正人员进行全面测试。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应及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同时要找出形成其不良心理的原因,根治诱因,逐步培养矫正人员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

四、强化管理措施,严格控制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有效控制重新犯罪,防止脱管、漏管现象发生的必要手段。各地要按照“首要标准”要求,从严、从细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10、落实监管帮教协议。司法所要积极发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地有关部门,村(居、牧)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监护人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与他们签订并落实帮教监管协议。

11、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坚持每周电话汇报,每月当面汇报的工作制度,对因学习、务工、探亲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在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请销假规定,司法所应将请销假情况具实记录入本人档案。

12、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司法所要按照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生活环境及危险性、再犯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评估,将所属社区矫正人员分不同类型区别管理。对社会危害性、再犯性大的矫正人员,从思想汇报、社区服务、学习教育等各方面严格管理;勤走访,请假外出时要求亲属家人提供必要担保;对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老病残犯、过失犯等可视服从监管情况适当放宽。

13、严格执行禁止令。随着《刑法修正案

(八)》的实施,社区矫正人员中被判禁止令的人数将会逐步增加。对这部分人除按社区矫正制度规定进行监管外,还要按人民法院禁止令所判禁止事项执行。司法行政机关要与公安机关加强协调配合,履行职责,做好禁止令的执行。

14、做好考核奖惩工作。司法所对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记入本人执行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发现有违反监管规定或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可视情况按法定程序分别作出警告、治安处罚、收监及撤销假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决定处理;对符合减刑条件的,及时按规定提请法院作出减刑裁定,做到奖惩分明。

15、建立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对出现“脱管、漏管、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重新犯罪”等突发性事件的,各地要认真做好应急预案,切实履行好职责。应急措施要得当、有效,并按规定逐级及时上报情况。

16、对未成年矫正人员进行特殊管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认真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他们的监管教育要与成年人分开进行,保护其未成年人身份;要针对其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管措施。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今年是全省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年,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借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东风,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上下功夫,抓出成效。

17、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省厅年内争取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全省经费保障标准。各地也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把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或标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18、加大发展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力度。司法局、司法所务必要有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将发展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矫正列入工作日程,着力发展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

19、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县级司法局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和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档案。按照省厅的统一要求,及时充实档案材料,做到详实、准确、全面、规范。年内根据要求,启动社区矫正各类信息资料的录入报送工作,配合做好全省社区矫正GPS手机定位管理项目建设任务。

六、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宣传社区矫正工作,扩升社会知晓率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0、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既要宣传好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又要把身边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好方法及时推广,提升社区矫正的社会知晓率,扩大社会参与面。

21、认真做好宣传稿件的撰写和报送。各地要及时组织人员撰写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全年报送信息不少于10篇,被采纳转发的信息限在5篇以上。

篇6: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周字„2011‟56号

中共周田镇委员会周田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1年周田镇社区矫正工作

要点》的通知

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 :

经党委、政府同意,现将《2011年周田镇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周田镇委员会 周田镇人民政府

2011年6月8日

2011年周田镇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11年,我镇社区矫正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矫正质量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以促进社区

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为根本,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为建设和谐平安周田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保障和制度体系

1、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组织领导保障。

2、继续做好专门工作机构设立、挂牌工作。

3、建立健全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和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帮教小组。

4、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制度,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

5、因地制宜,多渠道充实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

6、继续落实政府购买社区矫正公益性岗位的工作,配齐配强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

7、深化社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吸纳更多知名人士、有威望的人士和专业人士加入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

8、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和公正廉

洁执法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逐级开展培训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9、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交接,坚持“见人见档”,做到“人档齐全”。

10、加强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应用。各地要将社区服刑人员从接收登记、矫正执行、考核考评、解除矫正等各个工作环节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11、严格执行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外出请假审批、考核奖惩等日常管理制度,规范所有工作档案和工作台帐。

12、按照分类科学、因人施矫、动态管理的原则,全面实行分类管理、分等级管理、分阶段教育和个性化矫正。

13、结合本地实际,创新监管途径,积极探索联合监管机制,要尽快建立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共同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四、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帮扶

14、规范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做到有协议,有管理规定,有活动方式和内容,有登记台账,有责任人。

15、依托卫生、教育等部门资源,推进心理矫治工

作,做到有场所、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基本的办公设施,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工作台帐,挂牌规范运作。

16、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整合社会力量,多途径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五、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调研和宣传

17、加强调研,找准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示范点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18、运用各种媒体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报道本地区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接受公众的监督,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进一步加强检查考核和信息报送工作

19、探索建立矫正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加强检查与考核,确保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20、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信息报送和经验总结,按规定及时、准确地报送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和业务数据。

主题词:社区矫正工作要点2011通知 抄送:县社区矫正办

篇7: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作要点

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要点2007-12-07 13:50:2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要点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要点(2)

一、2005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办、区府办[2005]*号、*号文件下发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意见》精神,____镇委、镇政府对本镇社区矫正工作十分重视,于2005年6月28日,在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会议上对该项工作在我镇的铺陈作了研究和部署:首先对全镇拟纳矫对象按照要求进行摸排;其次,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关于成立____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和《____镇社区矫正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协同配合、稳定有序推进本镇社矫工作的开展。在领导的充分重视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及村级社矫组织的通力配合下,我镇社区矫正工作完成现定目标任务,按程序纳矫在册对象*名,实时帮教、耐心矫正,无一人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或受治安处罚,总体情况良好。其中2名社区矫正对象因在社区矫正期间,表现良好,已按期予以正常解矫。整个05年的工作规范、有序、稳妥,切实体现了“社矫为本、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和精神。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基层基础,明确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工作开展。为了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符合区社矫办的相关要求,根据区委办[2005]17号文件精神,及时成立了____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金国平镇长为组长,李尧平书记为副组长,镇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财政统计办、综合治理办、司法所、妇联、镇团委、派出所

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内,负责日常全面工作的开展。6月28日召开了本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会议,明确本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各职能成员单位的职责及本镇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总体安排,按照镇矫正办的统一部署:一是明确工作思路。对我镇社区矫正工作作了多次的专题研究,制定并转发镇委红头文件,提出工作安排日程表,为整项工作合理开展,稳妥推进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二是摸清底数,了解现实状态,为开展社区矫正相应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找文章还是到第1文秘网,更多原创!]镇司法所会同派出所对本镇拟纳矫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按照法律文书等确定执行根据的文书齐全以及受矫期限大于三个月的要求,确定符合诸项条件的10人纳为拟入矫对象,并分别对10人的资料进行备档以及完成相关法律文书的移交。三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除按照区里要求,于5

月19日派人前往区委党校参加区社区矫正的培训外,还于05年7月6日,对镇属各行政村(社区)开展了集中的社区矫正业务培训,对村治保主任和志愿者全面介绍社区矫正相关事项,让村级社矫工作者对我镇即将铺陈的该项工作能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明确相关工作目的、任务、要求以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抓好抓实拟增社矫对象的矫前教育工作。为了能正确掌握每名纳矫对象的动态心理反映以及社会表现,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矫正措施,我镇对每名拟纳矫对象均开展了必要的矫前教育。在矫前教育中,主要开展:相关社区矫正知识的宣讲,使其明白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树立正确的身份的意识,积极配合镇社矫办开展工作;预留相关联系方式,便于镇社矫办能及时通知其宣告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了解相关罪错,关键的是加深其社会服刑意识,能在社矫期间切实约束言行,真正做到认罪服法。截至目

前,我镇社矫办共对纳矫对象开展矫前教育6批18人次,分别是05年7月29日一批10人次;9月3日一批3人次;9月27日一批1人次;06年1月4日一批1人次;2月5日一批1人次;2月18日一批2人次。此外自06年后,还按照区矫正办新的要求,对新增矫正对象详细做了首次谈话记录。从工作实际开展以及所取的效果来看,矫前教育对社矫对象纳矫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改善办公条件,加强社矫硬件建设,为社矫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性的保障。为确保社矫工作规范开展,镇政府斥资5万元,添置档案柜两只,配置电脑,添置办公桌,并重新调整办公室布局,特意腾置出办公用房两间,作为社矫办公室以及谈话室。同时根据区矫正办的要求,将相关制度上墙,明确社矫工作职责、社矫制度、社矫纪律等。

(四)循章按序,做好常规衔接和宣告工作,确保社矫工作开展的严肃性。本

镇于8月5日,在区矫正办的业务指导下,完成了首批共计10名社区矫正对象的社矫宣告仪式。在衔接仪式上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促使纳矫对象能正视社矫工作,主动配合社矫活动地开展,增强其自身身份意识。此外,本镇还根据区矫正办关于对3人以下的社矫对象适用简易宣告仪式的精神,分别于05年9月6日,永乐村戴某等3人;10月31日,葛巷村张某1人;1月10日,葛巷村张某1人,2月8日,高桥村管某1人以及2月23日朱庙平某等2人,共5批8人次进行简易宣告,对相关制度进行宣讲、明确,与监护人及志愿者签定协议书,明确监护及监督帮教责任,建立监督考察小组9个,并制定体现个性的社区矫正方案,并为每个矫正对

篇8: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思考

福建省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时间与全国第一批、第二批试点省份相比, 虽然时间较短, 但在试点与全面实施过程中, 由于充分调研, 结合省情, 积极探索与实践, 随着福建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出台与实施, 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丰硕的成果, 逐步走向成熟。

现结合福建省社区矫正的概况以及社区矫正专业发展前沿理论, 该研究者就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提以下几点拙见。

1 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两个称谓, 防止认知紊乱

1.1 司法协理员与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

司法协理员为我省司法厅首创称谓, 是指具备一定条件, 专门从事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事务的全日制专业人员, 替换掉原有使用的社区矫正专职社会者这个称谓。司法协理员从称谓上来看比社工更加明确, 清晰, 更容易理解, 更易为民众接受, 司法协理员作为一种新的职业称谓, 建议司法厅进一步下文明确协理员从业领域、工作岗位, 防止认知混淆, 同时结合司法协理员职业特性, 制定规定进行职业水平评价, 提出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

1.2 社区矫正人员与社区服刑人员

2014年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重要讲话及2014年10月两院两部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文件内容中已采用社区服刑人员称谓, 且从福建省各地司法局、所的具体实践来看, 用社区服刑人员称谓, 可加强服刑人员在刑意识, 更能体现刑罚执行活动的严肃性, 建议对社区服刑的罪犯统一采用社区服刑人员称谓, 暂停使用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与福建省《社区矫正办法实施细则》社区矫正人员的称谓, 等社区矫正法出台后再进一步明确。

2 创新监督管理方法手段

社区矫正这一刑罚执行方式在惩罚处遇方面威慑力不够, 尤其是对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的社区服刑人员, 如有些社区服刑人员消极对抗入矫教育, 司法局、所工作人员没有惩罚权。建议要加强身份认知教育与认罪服法教育, 提高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 有条件地区可规定缓刑, 管制人员必须去监狱参观, 进行警示教育, 以加强刑罚执行理念。

3 对如何科学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加强培训, 创新教育方式, 增强司法协理员专业性

教育矫正是司法协理员重要工作职责, 要对服刑人员科学教育矫正, 这就涉及到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 教育学, 甚至是精神病学的理论与知识。司法协理员要根据教育矫正的需要, 有针对性了解业务知识, 掌握相关理论, 精通教育与矫正技能。尤其是在当前社区服刑人员中存在着无生活来源、有重新犯罪倾向, 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身患重病如精神病、艾滋病的几类特殊人群, 这些人群参与危害社会重特大安全事件概率较高。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二八定律”, 管理中考虑处于中间80%的大多数人, 而忽视了最突出的及最落后的人群, 其实这20%的人群, 最好是花80%的精力管理。要管理好上述这些特殊人群, 不仅需要精力, 更需要通过系统培训, 使司法协理员能科学把握对服刑人员进行矫正的特点与规律。

4 建立多元化司法协理员队伍

现阶段的司法协理员队伍主要是大学毕业生, 现代化科技技术有余但工作经验不足。而社区服刑人员大部分是很难管理的, 在工作实践中, 经常出现“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的现象, 年轻的司法协理员常常焦头烂额, 迫切需要经验丰富、能够驾驭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协理员管理, 因此, 建议按照一定比例, 将退伍兵、退休的法官、检察官、教师等老干部充实到司法协理员队伍, 以老带新, 整体提高司法协理员工作能力。

5 提升待遇, 增强社区矫正司法协理员的职业认同感

司法协理员工作量相当大, 工作程序十分复杂, 除正常工作时间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走访和个别教育、制作监管文书台账、准备教育材料等。与司法协理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责任风险和专业技能相比, 司法协理员的待遇明显偏低, 而且没有动态增长机制, 严重影响了专职社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绝大部分司法协理员职业认同感极强, 热爱岗位, 但迫于沉重经济压力, 人才流失严重, 队伍不稳定。如某市社区矫正开展以来, 有近220名司法协理员通过考试或辞职离开社区矫正工作岗位, 占总数的55.7%, 导致人才流失, 队伍不稳定。建议参考某市交通警务辅助人员队伍建设经验, 建立工资增长机制, 把司法协理员工资与其专业等级、工作年限、学历等相挂钩, 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工资待遇, 使司法协理员获得同等岗位、同等职级相当的薪酬待遇, 调动司法协理员积极性和能动性, 确保司法协理员队伍稳定和刑罚执行到位。

6 提升社会适应性帮扶及安置帮教的社会参与程度

当前在各地社会适应性帮扶及安置帮教主要体现在服刑人员经济困难、重新就业、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缺乏必要社会资源支持, 各地司法局、所工作细致,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社区矫正实践中, 各地司法所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理念, 实施“管教结合, 寓教于管”的人性化教育矫治措施, 为社区矫正人员悔过自新、重塑人生提供帮助, 做到思想上帮教, 生活上帮扶, 行为上规范, 促使社区矫正人员顺利融入社会,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新人, 但由于一些地区社会资源匮乏, 有些工作难以为继。

参照其它地区一些做法, 福建省可尝试组建司法协理员协会, 以便更好利用社会资源,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如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 协会注册登记个人会员9371名、单位会员400余家, 区县协会由6家发展到19家, 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社会帮教组织网络。另江苏省也组建了社区矫正协会, 协会除依照章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同时还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加入社区矫正协会。我省如果成立司法协理员协会, 协会除可以应用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资源外, 还可用全省各地慈善资源及各地NGO、NPO组织资源, 尤其是当前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如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 (红苹果协会) , 主要职责是对服刑人员的子女教育经费进行援助。

参考文献

[1]莫晓宇, 李芳芳.关于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 :42-50.

[2]李晓娥, 张晓明.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与社区矫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9) :138-139.

上一篇:材料加工工程培养方案下一篇:“我的大学我的梦”演讲比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