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2024-07-09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共14篇)

篇1: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史丽卿 的工作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空间。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间太少,学生活动没有余地,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教师把该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剖析,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三、在新课堂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在这种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四、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这个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亲其师,信其道。”

篇2: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空间。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间太少,学生活动没有余地,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教师把该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剖析,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三、在新课堂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在这种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四、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这个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亲其师,信其道。”

篇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 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 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 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 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 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各方面都知道一些, 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 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 关注现实, 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 却似是而非, 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 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 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 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 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 从教学方法来看, 还比较单一、陈旧,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 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 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新课程实施后, 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 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 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 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 那个人物是爱国的, 学生是茫茫然, 似懂非懂, 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 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 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 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 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 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 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 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 思维活跃, 发言踊跃, 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 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 他说, 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 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 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的时间比较多, 但教师必要的引导, 适当的点评, 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 时常卡壳, 使得学生满腹疑虑, 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 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 上课时得心应手, 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 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 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4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 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不断反思, 使自己不断提高。

总之,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 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 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历史教师

参考文献

[1]吴洪洋.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J].安徽教育, 2007 (01) .

篇4: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篇5: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DDDD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

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我钻研问题、缺乏预见潜力的人。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潜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光、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透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务必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潜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此刻、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潜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我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潜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潜力

篇6: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作者:李保兰

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43期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们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善于独立思考。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

篇7: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有人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xx教师从课件的设计,到课堂的活动都精心设计,用尽苦心。从形象直观的图表,精美的图片到中考链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形式各异。使单调的历史复习课的形象,在教师,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整节课时时处处无不彰显着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益而设计。有人说:课堂教学分为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遭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第二种境界忍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第三种境界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种境界享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想到达第四种境界,我认为应做到向xx教师那样用“心”备课、上课。

感悟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活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事业。如果教师自身死水微澜,而期待学生汹涌澎湃,只能是痴心妄想。xx教师活力高昂,妙语连珠,实属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的课堂学生难拒诱惑,“亲其师,信其道”怎能不学好历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回眸xx教师这堂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专业知识——深挖井,广积粮

在学科知识方面,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建立起初中学段的历史学科知识树,做到深挖井。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要广泛阅读,做到广积粮。仅有输入,才有输出,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二、专业技能——多实践,练真功

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大胆的开发、整合教材,不唯教材。

总之,正如中学教师所说的那样,暖暖的三月,我们蓄势待发,播下期望的种子,在我们细心的呵护下,期待六月绚丽的开放。

★ 新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 初中历史的教学反思

★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反思

★ 初三下学期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 初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 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中历史教学小论文

篇8: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 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 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

首先是转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 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 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至整个过程都发生重大变化, 构建起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此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获得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越来越明显, 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 指导性学习在逐渐发展, 从而最终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其次是要转变已经把多媒体技术仅仅看做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 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 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 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 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二、教师应该学会精诚合作

首先, 可以与其他历史教师共同开发, 发挥群体的作用。一个好的软件中有大量的声音、画面、文字甚至动画。教师平时工作较忙, 精力有限, 可以考虑与同组的教师共同开发, 分工协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 制作一个课件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 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修改, 特别是中青年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 尤为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研组集体合作、共同创作能够大大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 从目前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来看, 很难由单一学科人员来完成。因为从目前的师资发展看, 由单一学科人员来完成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还是比较缺乏, 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紧密配合, 各司其职, 共同制作, 这样可以优势互补, 既保证课件的科学性, 又提高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历史学科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本, 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选择好教材内容, 在深入钻研教材与阅读大量参考书的基础上, 配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 写出具有创新精神、多媒体特色的高质量教案。教案是计算机专业教师设计课件的依据, 因此需要明确详尽地注明设计思路, 必要时像导演说戏一样分析讲解给编程人员一定要其在充分理解教学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出好的适合课堂教学的软件。笔者尝试编制的《甲午中日战争》与《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均如此, 组成了研制群体, 体现了协作的优势, 这也是符合现代科研集体攻关的特点。

三、教师应该形成正确认识

首先, 多媒体应该注重适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 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要讲究实际, 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 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 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突出重点, 详略得当, 不哗众取宠, 堆砌素材, 也不面面俱到, 平铺直叙。在图像的处理上要简洁, 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 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 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布局要合理。总之, 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 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其次, 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 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 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 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包括传统媒体, 取长补短, 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 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课, 也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 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 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 不易吸收, 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倒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 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 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 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 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 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

篇9: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篇10: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因此整天的背来背去,头晕脑涨的可最后什么都没记住。其实,学习历史不仅仅会背,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会学历史就要学会“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给八年级讲开学的第一节课历史课(八年级历史上册)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每个分期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然后向学生明确:学习中国近代史必须抓住两条大的基本线索,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时期包括: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和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时期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国共的两次合作、长征、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第二,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八七会议、遵义会议、挺进大别山等);第三,教科书上的文献资料、插图,课后练习题等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案编写原则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们的每一课的学案设计都有“知识梳理或知识线索”这一环节,力求使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线索,抓住学习重点”以求对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

篇11: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文章

1、面向全体。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是谈教育成功与否的前提。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我们的视野?我们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少数学生不能参与到学习探究环境中,不能达成目标,让面向全体的课堂教育多少有点尴尬。

2、架构知识体系。注重搭建历史框架,拓展性的贯穿历史要素、及其线索。不要就教材谈教材,缺少整个知识的体系,缺少延伸。构建网络,注重联系。本来很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的零碎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有整体的感觉。

3、全面发展。不要将课堂教育简单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以知识目标为载体呈现、落实。不要将课堂蜕变成智育课堂。

4、加强教师的备课。从教材的广度、深度拓展。强调古今知识、世界历史、时事政治等的联系。历史教师同样学会“合并同类项”。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内涵外延到位,落实教育目标。 5、学案是教师的第二课程。学案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再提炼、再整合、再升华,是教师自己的教材,这个教材才是最适合教师本人的,也应该最适合所教的学生的。精当设计,不降低难度。注重创设、营造解题的情景和状态。要问题的答案,更要解题的过程、更要思维的过程。

6、小组“真合作”。小组学习有形式,更要有内容。探索小组评价的科学策略。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有足迹,清晰可见。

7、历史思维课堂。历史课堂同样需要思维。切记问题讨论不要过于简单,直来直去,讨论了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好,使用好。搜集整合利用好网络资源。

8、增强驾驭课堂的态势,教师的气场达到教室的角角落落,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要hold住。.

篇12: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文章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除遗址遗迹遗物可资证明,大量的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困惑。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记录片更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个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所以根据所授内容,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产生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如在本课导入时,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及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声画的陶醉声中,设问:“大家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吗?它反映了什么时期的战争场景?”“你想了解一下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场景究竟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学生听后就会勾起对三国演义历史剧的记忆,三国人物将历历在目,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就会有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掌握思维的钥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思,无疑则无思。一句话,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教师要创设疑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追根究底中发展个性,强化思维。如“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曹操是奸雄吗?” “诸葛亮是我们沂南人的骄傲,你心目中诸葛亮是什么样的?”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最终解决了问题。通过此问题设疑,学生通过自学,然后分组合作讨论得出了完整的、创新的答案。学生争先恐后,答案多而且新,撞出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了学生多向思维。

三、鼓励参与实践活动,活跃思维

篇13:试谈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目标, 发挥目标的导向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指挥棒”。因此, 注重教学目标有助于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和任务达标的实施。反思教学目标则是通过回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情况来检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笔者以为, 反思教学目标, 主要通过如下的途径: (1) 反思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2) 反思目标的设计是否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和兴趣, 以体现目标的“发展性”; (3) 反思目标的设计是否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以体现目标的“主体性”。

例如, 在“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反思中, 笔者就课堂教学的目标实施情况做了如下的教学反思:

(1) 反思教学知识目标: (1) 东周的基本概述; (2)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具有哪些影响? (3) 战国七雄争霸给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反思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争霸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3) 反思学生的情感目标升华情况, 即让学生明白在阶级社会里战争对国家统一和人民需要和平的彼此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 不仅能够帮助教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还能够有助于明确教学的导向性功能。

二、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 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认为, 关注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一方面, 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教学实践证明, 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 应该抓住以下几方面: (1) 教学过程中是否激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 (2) 是否做到了教与学的方法多样化, 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3) 是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发展和创新; (4) 是否注重了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 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

例如, 在“三国鼎立”教学反思中, 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笔者以为, 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 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完成情况, 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2) 反思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来分析问题, 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 检查学生完成下列问题的情况: (1)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的影响; (2)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和发展; (3) 三国鼎立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影响;以此来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4) 反思过程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促进作用。这样的教学反思, 一方面, 能够起到优化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过程和方法有效生成的作用;另一方面, 能够让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得以实现。

三、反思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新课程历史教学认为,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 还能够培养他们严密的学习思维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此, 笔者以为, 反思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 (1) 反思学生的情感表达情况, 让学生从中得到一定的情感和价值观; (2) 反思是否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合理的平台, 满足他们的情感呈现需要; (3) 反思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激活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 (4) 反思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对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高作用和效果。

总之, 注重历史教学的反思, 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还是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和技能升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教学的发展趋势, 更是教学双方健康成长发展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14: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教育反思 教学反思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英语、数学等学科不同的难题是:轻视历史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如教材和课时安排的频繁改动,选修课的如同虚设,历史学而无用等等。如果不在认识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因此我们常常学会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進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科研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同时具备教研水平和科研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从事一些教育科研活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唐代杰出的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学修养的标准是才、学、识三长,清代章学诚又加之以德。才、学、识、德也是今天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品质,并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生。

上一篇: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目的下一篇:市场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