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方法几点建议

2024-07-26

地理复习方法几点建议(共10篇)

篇1:地理复习方法几点建议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复习几点建议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②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③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④垂直气温的计算。

⑤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⑥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⑦昼夜长短的计算。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四、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①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②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③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高一地理备课组

2011.10

篇2:地理复习方法几点建议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篇3:地理复习方法几点建议

1. 牢记主干知识

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 我们再去重复一遍知识点既不可能, 也没有这个必要, 但学生的记忆中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使用时才能系统的提取出来。在短时间情况下, 教会学生牢记主干知识很有必要。记住主干知识, 其他知识就可以从主干知识延伸;记住主干知识, 学生也会显得较为轻松, 因知识量相对较少, 学生会记得更牢。如果所有的知识都要求学生去背, 学生就会感到压力大, 知识多, 记不住, 很难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例如:学习气候类型这部分知识时, 我们只要记住各温度带的气候类型即可, 至于与气候相关的知识, 我们从中再加以分析、补充即可。

2. 善于比较归纳

比较法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 虽然很多老师、学生都在用, 但这都是表面、肤浅的。作为一位高三学生, 应该懂得通过比较来获取知识;作为老师, 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去使用。在这短时间内对那些比较复杂、相似处较多的知识, 我们只能用比较的方法, 找出典型地理事物的异同之处, 然后再把它们区别开。例如:在学习气候类型时, 三类六种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只有通过比较, 才能找出它们的异同, 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理解和区别的目的。

3. 重视生活时事

虽然时事属政治考试范围, 但也是地理的考查重点。从近几年高考试卷看, 多少都会考查一些时事成分。例如, 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2013年东北洪灾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时事, 但由于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一旦考查这些内容, 往往就成为学生高考的难点知识。

4. 注重细节

指导高考复习, 除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外, 我认为教材中的细节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在高考中, 往往有些老师说, “这次高考考题又出偏了, 这些内容考纲都没有提到过”, 其实, 这不是考偏的问题, 而是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因为有些问题我们认为不是重点, 但专家们不这样认为, 他们就可能会出这部分知识的考题。例如, 2009年6月份的高考, 在全国卷Ⅱ中的“月相”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 除了属于教材细节外, 还属于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所以被专家选中。

5. 训练要有针对性

临到高考, 各种名校冲刺卷层出不穷, 有不少老师拿到这样的试卷如获至宝。实际上, 我们在使用名校试卷时,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这些试卷是否对学生有用; (2) 使用的试卷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3) 每一次训练有什么样的设想。这就说明一个问题, 名校试卷对学生并不一定有效。而我们使用的试卷, 一定是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精选出来或者编制出来的, 这样的试卷才能达到真正的训练目的。当然, 这并不是说名校试卷不好, 而是说明我们在训练时一定要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目的。

6. 回归课本

在历届高考复习中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有部分学生复习不看课本, 而是拼命去做高考题, 但每次考试都会出现因课本上的某些知识没有复习到位, 结果造成不该丢的分丢了, 不该错的题错了。其实, 高考也是大部分考基础知识, 即使有部分难度较大的题, 也是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升。总之, 高考“万变不离其宗”, 只有指导学生复习好书本知识, 再加上一些技能性的训练和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才会在高考中取得优越的成绩。

篇4:高三地理备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计划,科学地运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到3月初(底),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基础能力过关。

第一轮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重点是梳理知识,紧跟思维训练,打牢基础,切忌脱离教材而重视资料,搞大量的“题海战术”而忽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考纲考点,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上单元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轮复习从3月初(底)到5月中旬,主要目的是“突破三点”,让综合能力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要明确“三点”(重、难、疑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即讲即练,进行知识、方法和能力的专题训练,以提升解题能力。在专题复习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做好“专题考点解读”和“专题考点拓展”,然后针对不同的专题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根据高考“考点覆盖率很低,题量少,各题分值大”的特点,复习中要大胆地做适当的取舍,对于高考大方向的考点,如宇宙、气候、工农业和区域地理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分析等内容,要不厌其烦地细化和重复,对于大量繁杂纷乱的知识点则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以节省时间,迅速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到5月底,冲刺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拓展能力”,提高应试技能。

高考地理试题充分使用了地图语言,用各种类型的地图(政区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进行地图辨识与区域位置的认定,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及各种能力(如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图名的阅读、图例的识别、各种信息的挖掘以及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变式图的识别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冲刺复习阶段,在加强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要强化高考应试技巧训练,提高应试技巧能力。

二、立足双基,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文综地理试题,主要选取“能反映地理学科面貌特征和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立足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此,应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重视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及时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其中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占比重最大,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对必修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面对八本书的考试内容,我们需要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作一全面整合,突出主干知识,在抓好基础复习的过程中,强调知识联系,形成复习线索。

三、加强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文综考试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是通过地理图表来体现的。因此,地理图形图像语言系统的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要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图像中去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地图、图表、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规律,探究原理。

具体而言,要能够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要能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分析、评判能力是目前命题的主旋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师生应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地理信息资料(特别是图像信息),培养学生对图像有效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四、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实战能力

能力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命题通过设置试题情景,设置各种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展现考生解题思维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题训练的关键在于答题思维、模式和语言等方面。可以找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题给学生训练,做题后要思考,该题目主要考核了哪些知识?考查了什么能力?从审题程序解题思路的建立到语言文字表述的专业性、逻辑性、层次性以及表述方式,都要逐一“过关”。精编、精选训练题目,选择新颖、规范、有梯度的题型进行检测,让学生规范答题,提升应试技巧,提高实战能力。

篇5:地理中考复习建议

首先,我想借这次机会再给同学们交流一下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如果初中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欠缺,很可能就会使你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困难重重。有很多往届地理成绩差的学生反映,初中没学好地理,高中的地理课就像听天书一样。因为高中老师不会再抽出时间来给你补充初中的知识。所以对于想考高中上大学的同学,正好利用现在会考复习这个契机,认真复习,不但为自己明年能升入一个理想的学校创造必要的条件,也为你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

2

第二,我想和同学们分析一下目前的形势。现在距离中考只有64天的时间,我们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刚刚开始,通过几节课的复习,老师感觉到,很多知识同学们都忘记了,老师要像重新讲新课一样,复习进度很慢,所以说时间紧迫;另外地理中考的80分要算到你初三中考的总分中去,可以说地理生物的中考是你最后中考的开门砖,考好了,初三这一年你信息十足,没有后顾之忧;不理想,就等于比别人慢了一大步,相当于最后的百米冲刺,比别人的起跑线后退了十几米。总之,形势非常严峻,希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

3

第三,地理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态度的转变很重要。

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对这些学科重视起来,要有危机感才行。今年地理中考成绩以等级和分数两种形式呈现,等级的划分是按照全青岛市的学生总数来划分的,而不是考到多少分就是A级。当前由于地理生物划归中考学科,可以说全市的孩子都行动起来了。我们要争取的等级是和全市的学生去比。同学们都知道市南区的孩子成绩最高,然后是市北区的孩子,咱们李沧区的成绩要稍低于以上两区,其实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同学对这些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比市南市北区都要差远了。中考关系到你自己的前途和升学,所以希望先把你自己动员起来,重视起来。

二、正确的复习方法很重要。

虽然时间紧迫,但是我们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需要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

1、把握课堂,紧跟老师步伐,提高课堂效率。今年的八年级地理会考备课组已经达到每周每课都要集备,每一堂复习课老师们都精心准备,所以你在课堂上要聚精会神的听讲,尽可能的记好笔记、重点。争取当堂能掌握的就必须当堂背过,不要等课后有时间再背。课后练习和作业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千万不要形成那种,老师检查就做,不检查就不写,就像给别人打工的感觉,那可就完了。

2、合理规划。作为地理学科来说,内容多、难度大、时间紧,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基础不好,开始慌,而有些同学自以为是的认为只要最后突击几天就能过关。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连续多年的中考复习,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度的安排,课堂上选取的复习材料以及课后布置的复习任务都是精心设计。所以最基本的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跟上老师的要求,该看的看、该记的记、该动脑的动脑、该动手的动手,课后的任务及时完成。这样你的复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有偏科特别大的同学,赶快想办法。

3、提高效率。复习阶段不要盲目做题。每一个专题都要先把基础打好,把基本知识点、原理记熟,把方法、技巧掌握,这些在将来高中都用得到。看明白再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每一道题不光看结果,还要明白题目的考察点、相关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学会看图。地理始终离不开地图,养成看地图、学地图、用地图的习惯。

4

最后,同学们还要树立信心,其实每年的中考试题并不是太难,只不过就是数量大,知识点的覆盖面广,技能的运用比较多,只要你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你以前的基础没有落下,经过最后的冲刺,还是能拿到你的理想的等级。还有部分成绩较弱的同学,也不要担忧,只要你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紧跟老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地理复习方法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各类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图像系统”,在地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图题在中考题型中所占比例也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看图名,二看图例,三在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并注意各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图中观察到河流的流向,就可以判断地势的起伏状况。气候的特征也可以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地形特征的总结方法

1.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典型用语:以× × 地形为主 。

2.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典型用语:× × 方向高,× × 方向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空间排列方式。

4.特殊地貌 如火山地貌广布、冰川地貌、海岸线状况等四、培养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篇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知识体系

下面是高考高频考点知识点,也即是主干

自然带(植被);正午太阳高度;位置;外力作用;天气;太阳辐射;水资源;水循环;水利工程;区域特征;气候-气温;气候-降水;气候;经线长度计算;河流;地形;等高线及应用。

2、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加强图像判读应用

对于各种类型的图表,要善于总结和掌握判读的要领和分析方法

3、关注时代热点,注重知识实际运用

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提升解题技能,强化表达能力

在复习阶段,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有序性、严密性加强训练,并且要把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准确而简明地使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

5、主干理论框架下的知识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阐述的地理理论或原理主要有自然循环性原理、板块构造学说、城市与产业区位理论、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中心地理论等,包括地形地质、天气气候、水文水系、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循环性原理是自然地理的主干性理论。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的主干理论。

6、空间定位基础上的地理特征与地理过程描述

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是地理高考的考试目标与要求之一。

7、关注热会热点,尤其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凸显学科应用价值

试题取材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8、学生不但要“苦学”,更要“巧学”,要“学巧”

新课程地理题目更加灵活,富有新意,所以仅仅像过去那样下苦力气是不够的,还应该灵活多变,善于运用。

高考必然是新题目、新情景、新设问,但是,高考立意是地理学科的本质,这个

本质就是学科素养,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老师要告诉学生,见到新材料、新题目,不要怕,不要慌,因为这是必然的;反倒是在考场中见到似曾相识的材料和题目时万万不可大意,否则往往会上了惯性思维的当!

关于试题练习

(一)精选试题。试题的质量非常重要,举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当于牲畜吃的草料,草的质量好,牲畜就会膘肥体壮,质量不好,牲畜就会营养不良,骨瘦如柴。我们一定要选择最接近高考思想的试题,能够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要想选出好题,老师就要多做题。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老师就要跳进题海。不好的试题坚决舍弃。

(二)定时训练。题量的控制很重要,要让学生在一节自习课的时间里做完感觉是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让学生有压迫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平时就是在考试,“平常考试高考化,高考才能平常化”。

(三)变式训练。所谓变式训练,就是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找出考查这一知识点的“同点异材”的题。再让学生回顾,彻底把问题消灭掉。当然找出这样的题也很耗时间,老师们要逐渐培养改造试题的能力,改改材料情境或是变换一下选项的内容或设问的方式,都是不错的开始。

(四)“题湖战术”。题必须要做,不做不行,但没有必要多做,“题海战术”是要不得的,“举一反三”才是我们的目的。改错本上不仅仅要将这个题改正过来,还应写出试题分析,错题分析,让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理解。做一道是一道,让学生实实在在。

(五)当面批阅。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面批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当面批阅可以渗透很多内容,比单纯的谈话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会对自己出现的问题一目了然,自然会回到自己当初做题的思维状态,同时会让学生有一种被关注感。他会认为“老师很在乎他”,这种感觉会给他学习上的无穷动力。

1.高考二轮各科复习技巧

2.2017高三二轮复习策略【荐】

3.2017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注意事项

4.2017高考第二轮英语复习小技巧

5.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

6.20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方法

7.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点策略

8.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建议

9.2017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易错30个知识点

篇7:地理中考备考第二轮复习时建议

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对地理基本规律、基本特征、特点的理解、对比与运用

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运用、地球自转与公转、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运用、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等高线的特点及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的地势特点、我国气温的特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的气候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等。

二、加强对易混地理概念的对比理解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天气与气候、地形与地势、地形类型与地形区、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等。

三、初高中相衔接的有关知识应重点落实

地球的有关知识、地图的相关知识、海陆分布的知识、世界的气候、中国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等。其中关于世界的气候只需要掌握亚洲的气候分布(可在中国的气候的分布的知识的基础进行拓展)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与特点。

四、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

襄阳的位置、汉江、襄阳的交通(铁路线:焦柳线、汉丹线、襄渝线;高速公路适当了解)、襄阳的气候、襄阳的农业(主要的粮食作物、熟制)等。

五、加强对地理时事的了解

了解地理时事(如雅安地震、钓鱼岛争端、三沙市的设立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回归课本,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落实。

篇8:地理复习方法几点建议

一、备课

1. 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 准确定位每一复习内容的重点和方法。

很多同仁都是在一线打拼了多年的精英, 很多一直坚守在高三, 可以说身经百战。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我们发现我们研究的方向正在慢慢改变, 有很多东西正在慢慢淡化甚至消失。所以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思考。

2. 精心研究新课标省份的高考真题, 结合实际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习题集。

认真研究新课标省份的高考真题, 一是研究高考试题特点, 包括命题的角度、命题的立意、命题的载体、试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表述方法、试题的解题思路、评分标准 (让学生体会命题人对步骤的要求、了解得分点的确定) 等, 以明确如何精选例题和练习题,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帮助学生跳出题海, 这无疑是一条捷径;二是加强题源分析, 透视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命题从哪里产生, 复习就应当指向哪里。

3. 加强集体备课。

现在的资料和辅导书满天飞, 可仔细研究, 其实很多辅导资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乱抄乱改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复习环境, 我们一定要重视集体备课。但现在不少学校集体备课做得不好, 搞形式主义, 导致很多时候大家的复习计划大相径庭, 有的知识比较陈旧, 有的题型过于老化, 有的题太偏太难, 可老师和学生都还在不断地做着“额外功”。如陕西2010年的高考题, 当我们都觉得无从下手时, 却忽略了集体的力量, 导致有些教师复习得过于难, 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可最后所取得的成绩却不令人满意。但也有一部分老师仔细地把握好了考纲的要求, 复习的难度适中, 学生不仅学起来很轻松, 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已经很辛苦了, 他们每天学习的任务是非常重的, 我们有责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所以加强集体备课不容忽视。

二、课堂教学

1.2010年是陕西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 整个试卷相对简单、改革力度较大, 题型和试卷的结构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 似乎也指出了今后陕西高考命题的走向, 改革是大势所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改革, 只能走向死胡同。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对课改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特别是经过2011年的高考以后。新课改改变的主要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而教学内容只是一个载体, 高考支持课改已成为共识。因此, 改革过去的复习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适时点拨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 自觉总结解题规律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坚决反对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不讲够不放心的做法,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敢于和善于将时间还给学生。

2. 做到“三不讲”。一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二是不讲学生一看就会的;三是不讲老师讲后学生也不明白的问题。

3. 现在很多学生在初中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遇见问题只看不动手。这让高中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就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太差了, 导致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失掉很多不该失的分数。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很不容易, 老师不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把握好精讲多练、先做后讲、不做不讲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 战胜高考。

三、检查测试

1. 检查。

教师要特别重视对教学目标和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落实是否到位, 直接影响到复习质量, 落实搞不好, 一轮复习就是一句空话。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检查。

(1) 利用课堂提问、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试卷批阅等机会,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及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2) 指导学生整理和运用好两个本子:错题集和典型题集, 这两个本子中题目的来源主要是复习课和讲评课。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整理, 要经常检查整理情况。

(3) 及时检查规范化训练要求的落实情况。规范化训练包括:书写的规范化: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是最基本要求;解法的规范化:尽量用常规方法解题, 这也是强调通法的原因之一, 生僻、怪异的解法往往会导致失分。平日的练习、各种形式的测验、错题集和典型题集的整理等, 都是进行规范化训练的好机会。检查、督促是教师的责任。

2. 测试。

测试包括综合测试、模块测试、单元测试、随堂检测等。测试质量, 取决于题目质量, 选好题是关键;测试作用的大小, 取决于老师的讲评是否具有针对性, 要紧紧抓住典型的题目讲, 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题目重点讲评, 把学生出错的根源剖析彻底, 把学生的思维障碍了解全面, 指导学生如何清除这些障碍, 这都要求我们事先做好调查、备好课。

篇9:对地理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 突出主干,清理知识

2010年地理考试大纲与2009年相比,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方面均没有发生变化。很多考生在考前不关注考纲(需要老师引导),到了冲刺阶段,还是抱着大堆的教辅书不放;有些考生甚至完全沉迷于题海中,这样做显然偏离了方向。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运用双基和主干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高考试题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比例基本维持在7∶2∶1,所以在考前一定不要片面追求高难题,应以主干知识为主,对照《考试大纲》清理基础知识。

冲刺复习阶段特别提醒要关注的主干知识有:

(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节气和季节的判断、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分析等);

(2) 天气系统(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等温线和等压线判读)的分析;

(3) 气候类型的形成、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水循环原理和水资源问题;

(5)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6)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7) 人类在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 人类空间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聚落等)的区位分析;

(9)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0) 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

高考也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有很多知识点的再现频率非常高,如时间计算、天气与气候、区位分析与评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要特别重视。

二、 回归教材,重视图表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但所有的能力都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通过一轮、二轮总复习,广大考生的纵横知识网络已编织完毕,到了最后阶段则需要将知识“内化”,回归教材;而查漏补缺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升华、能力升级。这一阶段重新阅读过去做过的各种练习题和考试卷是查漏补缺的最佳途径,总结自己的错题,分析错误类型(知识类、能力类、答题类、心理类、方法类等),探究错误原因,从而充分而明确地了解自己,设法予以纠正、减少失误,才能获得高分。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对考生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的考查。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有两大特点:一是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考查区域范围缩小(局部);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这往往是各类专题地图示意的盲区,又恰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另外对地理图表的设计新颖,变化多端。

考生对地图,对地理图表的复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冲刺阶段应该回归教材,把各种比例尺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重新温习一遍。同时要在强化区域定位上做文章,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线与纬线(如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40°、南北极圈;经线:20°W、160°E、0°、75°E、105°E、120°E、180°、75°W等),再依据其他事物与这些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其中特别是《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和热点区域图要反复温习。

三、 限时训练,学会答题

冲刺阶段复习时间很紧张,大剂量的训练不可取,但做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解题技巧是必要的。尤其要强化限时、定量训练,有些学校在考前从制卷、监考、阅卷等方面搞高考实战演习训练,以发现考生存在的问题就很有价值,考生应该慎重对待,要对暴露的问题及时解决。最后高考要取得高分最终还是落实在会答题上,即怎样把平时训练的成果在试卷上展现出来。

1. 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答题“公式”和“套路”,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

例如回答洪涝灾害(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可以归纳为:

(1) 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

(2)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夏季风强弱的变化;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人为原因——中上游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下游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3)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河道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加固大堤(荆江);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淮河);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2. 训练答题步骤。

现以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浙江卷第36题为例,谈怎样解答地理综合题。

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 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地形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 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解答地理综合题一般采取五个步骤:

(1) 审题

先读题干——后读图名——再读图例——读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一要细审题干,包括文字、数字、图例、比例尺、注记、图形等。如,上题图名表明为某区域示意图——由图例略观此图,有众多河流流入波的尼亚湾,铁路线、公路线多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城市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由经纬度,可初步判断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北部。

二要细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如上题设问中有“图中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表明其地处中高纬地带,为考生进一步确认其为波罗的海沿岸部分地区提供了佐证。图中其左侧河流的一边流向,为确认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及其大致南北走向,也提供了有力证据:基本处于同样的纬度条件(北纬60多度,北极圈以南),其西临大西洋,应深受西风影响,但其所处的沿海位置及山脉东西走向的不同,甲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且明显受到沿海暖流的影响,而乙处于西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大陆性明显增强;当然,从提供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也可找到突破口,如本图西侧沿海,峡湾深入内陆,系冰川侵蚀形成,东侧半岛多冰碛湖泊。另外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综合性强,要求考生通过认真比较后从材料的层次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比较陌生,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就可以题意为中心,辐射出所对应的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对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如上题,读图可分析出,经济活动多在沿海湾地区,城市、主要交通线都在沿海湾地区,也需考虑地形、河流等要素。

(2) 信息获取及解读

①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②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借助主要的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地图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③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要畅通、敏捷。

(3) 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重新组合、迁移转化。如,上题的探究思路一般概括为:区域定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与人文要素间的开放性互动,进而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渠道。

(4) 草拟答案

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型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载体的题目要注意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对问题的认识上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思路,进而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只需简略阐述。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的分析)、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 书写答案

书写答案要突破文字表达关,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很多考生因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而在综合题上丢分十分可惜。高考答案评分标准对综合试题答案的文字表达要求较高,文字表达除了准确性(即运用地理学科语言)之外,还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层次要分明,即分点叙述,序号化,简洁明了。如自然地理特征应以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几方面加以表述;二是逻辑性要强,即能体现出连贯性和因果关系。如在描述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时,只叙述“雨热同期”,就显得无逻辑不准确,若表述为“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就显得完整流畅。

【参考答案】 (1) 66.5°N及其以北地区;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2) 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年较差较大;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3) 冰川作用、流水作用;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中上游;(4) 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

四、 关注社会,聚焦热点

回顾历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而且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聚焦热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热点。热点问题是指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即常说的热门话题;二是指本高考年度发生的重大时政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主要包括长效热点、短效热点等。

其次要善于筛选热点。地理热点问题一般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重大工程、宇航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经济圈、农业问题等方面。筛选热点即把重大热点与考纲、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如,将部分重大工程建设“热点”和“宇宙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命题方向概括整理如下表:

预测2010年高考可能涉及的热点有:

重大经济决策和工程建设方面——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掀起新一轮海南开发热、中国探寻“低碳经济之路”等;

自然灾害方面——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海两岸、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受暴风雪袭击、海地和智利发生令全世界颤栗的大地震等;

重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与低碳经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等值得关注;

热点区域——我国西南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南岛及南海区域、东南亚、中亚等;

最热考点:“探寻中国低碳之路”是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共同的关注点。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可能会结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设置问题。

第三,复习热点的方法要恰当。关注地理热点问题要特别注意学科特色原则,不要单纯追逐热点,要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善于把社会热点、焦点与区域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建议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可以设计热点试题进行适当训练。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土库曼纳巴特2009年12月14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出席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中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元首致辞后,共同打开管道启动阀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成功实现通气。中亚天然气在霍尔果斯进入我国境内。

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主干线西起霍尔果斯,东到上海,南到广州,分东、西两段,其中西段是龙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四省区(如下图)。

(1)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地形区?

(2)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有很多支线管道,其作用是()

A. 都是为了便于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

B. 都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C. 西段支线是为了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东段支线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D. 除了支线管道①便于补充气源外,其他支线管道都以拓宽管道的供应范围为目的

(3)简述二线主干管道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思路解析】 能源问题一直是高考热点(长效热点),该题涉及我国的大地形单元分布、地域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输气管道布局区位、国际能源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等问题,考查多方面的地理学科主干问题,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思维能力具多样性和开放性。

【参考答案】 (1) 主要地形区有:天山—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平原等。(2) C(3)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跨过长江以后主要经过了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地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克服困难:铺设管道要克服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障碍。(4)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一方面为四国经济发展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不仅符合四国人民利益和福祉,而且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国际能源合作、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等。

五、 调整心态,提高效率

篇10:地理复习方法几点建议

今年我市地理学科中考与去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根据上述变化,为了搞好今年地理复习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考试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地理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选拔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命题原则:

命题的总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1)“围绕基础”拟题。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地理知识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识图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遵循课标”拟题。命题严格遵循课标,强化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注重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中考说明》要点。

(3)“依据教材”拟题。体现教材为“教学之本”的作用,试题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和教材重点章节的内容,注重对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内容不回避,有利于指导今后教学。如经纬网位臵、行政区图、等高线、地形图、河流湖泊、铁路干线等。

(4)“强调能力”拟题。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查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取、处理各种信息,能判读、使用简单的地理图表;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提取的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地理现象和把握地理规律的能力等。通过读图、填图、比较分析,提高地理学习技能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七年级:第一至六章,约占40%;八年级:上下册,约占60%。地理中考权重:20分。

(2)题型:单项选择题;读图分析题(含填空题);简答题。

(3)组卷:试卷按思品、历史、地理学科顺序分科集中排列。思品、历史、地理三科合卷,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卷纸”(具体版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试题难易度比例 :基础题:稍难题:难题=60%:30%:10%(去年为7:2:1)

三、几点变化

1、继续增加难度。2011年地理中考全市及格率为45.4﹪(思想品德为67﹪、历史为 58.3﹪)。去年的难度值为0.65~0.75,今年难度值为0.60~0.65(见《中考说明》)。

2、注重考查乡土地理知识。今年《中考说明》明确说明在语文和综合文科试卷中,渗透考查《襄阳好风日》的有关内容。乡土教材中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多在高中学生第三章使用的版本中,请地理老师借阅高中学生使用的《襄阳好风日》教材(学生可不借阅),然后,编辑相关知识于初中地理复习题中进行训练。(如中考考从襄樊到西藏的铁路交通等)。

3、适当考查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要注意“三点”:一是《中考说明》要点;二是教学章节重点;三是联系实际热点(如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涉及气候、交通运输、地形地势等)。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1、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详见《地理中考说明》要点。

2、教材板块重要内容:

七年级:重点章节: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说明》1~4点),这些重点章节要全面掌握.对这部分内容,复习中可加深难度,适当拓展(这些内容也是历年考试命题中学生最易失分的);次重点章节:主要掌握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四章民居与聚落、第六章亚洲、第七章国家和地区等,《说明》第5-9条的相关内容。

八年级:重点章节: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1节)、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1节)、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1节)等,即《说明》中第10、13、18点,这3个点的知识内容无论是独立还组合,尤其是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引起重视。除此以外,第一至五章的重点基础知识要全面掌握;次重点章节: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主要掌握《地理中考说明》第23-30条的相关内容。

3、注意《中考说明》中的“框题要点”。《说明》中列出的要点是框题,那么本框节应该系统复习,老师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自己对照课本一一列出相关的知识要点。

4、注意《中考说明》中的变动样题。《中考说明》的要点虽然没有大的变动,但在后面的样题中有修改变动,对样题中的变动部分要酌情处理,领会变动的意图,把握复习的方向。

五、复习建议

1、抓好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学习研究。

了解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方式、方法、试卷内容比例、试卷题型比例、基本题型示例等。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今年考试说明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之处,领会这些变化的背景、意图、密切关注政治科改革的动态。要认真学习2012年《考试说明》精神,学透学深,学以致用,要明白考什么,怎样考,要知道变化了多少,为什么这样变化,这样变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应对等等。深入分析样卷的特点,明了形式,并制定应对措施,找准复习的方向。

2、抓好复习计划安排,明确总复习的目标。

复习要有计划,分哪些阶段复习,进度如何安排,使用那些材料,每一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到什么层次,要保持复习的连贯性和层次性。整个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的目标分别是: 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本阶段的复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与提高,基本技能趋于熟练,方法系统逐步完善,应考能力、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即“心里有底了。”

第二阶段:将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用知识来联系热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要能举一反三,克服死记硬背,要变式的训练学生,让学生获得的知识发生迁移。如:样题

(一)中读图的第(三)题,《中考复习指南》中第17面的第12、13题等,这些都是把学生在第一轮系统复习中所背诵的知识点变式成为读图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

第三阶段: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在这个阶段,通过整合将教材的内容整理成若干个板块,建成一个牢固的地理知识体系。要注意查漏补缺,注意对薄弱易错知识的再盘点,注重做好考前适应性训练。

3、加强复习课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复习课要精细备课,不准无教案上课,教师必须去粗取精做好充分准备。复习课不能上成重复课、练习课、满堂灌、放羊课,复习课要归纳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要有考有改,提高复习效率。要管理好学生的听讲、作业、检测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忙而不乱。复习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明确每节课的复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目标,指导形式预习思考。②注意做到讲答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难点。注重以图为载体,养成学生用图的习惯,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力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利于知识间的迁移与综合。③导练结合,设计有效的练习题,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当堂训练,反馈矫正。

4、加强中考试题的研究与训练,培养学生答题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水浒传知识点下一篇:如何搞好初三毕业班数学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