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以爱相随

2024-04-26

坚守初心 以爱相随(精选5篇)

篇1:坚守初心 以爱相随

“坚持初心,以德树人”征文

坚守初心

以爱相随

段寨中心校:杨杰 二零一七年六月

坚守初心 以爱相随

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这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既要有梦想,更要有对梦想坚守到底、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对我来说,这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便是深深扎根在我心里的“教育梦”。

毕业后,我如愿做了一名老师,我深信有爱心,才能接受、包容学生。当我接班的那一刻,却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像丑小鸭,有的任性,有的孤僻;有的娇生惯养,自己说了算,不听话,不合群;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跟爷爷奶奶过的,他们古板,不合群。加之心脏病、癫痫、脑瘫的,真实状况时时有,这些迎面而来的问题时时刻刻考验着我,就看你有没有爱心。心存爱心,就会包容、接纳他们,对他们循循诱导,像园丁那样,修枝剪叶,尽善尽美的展示他们的美,这样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尽快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教育规律、且有自身特色的优秀教师?我想这是每一个像我一样刚刚踏入教育行业的青年教师都会认真思考的问题。所幸,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在我看来,教育是爱的艺术。有爱心,才能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我们要俯下身来和孩子说话,千方百计的接近他们,接近童心,接近孩子的思维。把它们的问题当着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有爱心,我们多了些欢笑,少了些误解;有爱心,孩子们多了些信任,少了些冷视;有爱心,家长多了些放心,少了些担心。

有人说,孩子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他们自然地成长。在他们跌跌撞撞的成长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智慧付出发自内心的爱。

我班里有个孩子叫荣梦琦,个性十分张扬,做事特立独行,任课老师提起他都非常头疼,更是和我数次发生冲撞,有次竟然差点动起手来。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这个女汉子是不是选错职业了呢?我哭过,怀疑过,抱怨过,后悔过,我问自己:你真的是想放弃了么?不!我不能放弃!在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我依然用真诚的关爱一点点的融化他的心灵壁垒,我始终坚信“严在当严时,爱在无声处”。

这段让人心酸不已的心路历程,我相信诸位老师都曾经历过。如今雨过天晴,笼在心头的阴霾也一扫而空,我也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爱是学生成才的摇篮,所以我们用师爱去点燃学生希望的火种,用师爱伴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至今,我仍然清楚的记得我初上讲台时那份紧张与惶恐,但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我又为自己能从事这样一份崇高的职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当时,我接到的第一个班级学生基础差,没有老师愿意教授这门课程,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用了整整一个暑假研究这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式的多变。因为我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先有一桶水。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我在办公室里与学生一对一地讲解,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我组织学生到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补习。付出终有回报,经过一个学期的教授,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成绩也大大提高。我想,没有什么比看到学生们满意的笑容更让我欣慰了。

谁说教书是一场单恋,最终只能感动自己?冰心老人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源泉,有爱就有了一切”。在我持久的爱的教育下,班级学生有了很大的转变。

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高尔基也说过:“给,永远比拿更快乐。”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爱与温暖,会使我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在我从教两年多的生涯中,我也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亲耳聆听了他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奉献和忠诚,在学校的荣誉室里,面对各种各样的表彰和奖励,我又看到老师们的辛劳和学生的进步成长。忘不了已有花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在办公室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青年老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

“起始于辛劳,收归于平淡。”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从来都不会惊天动地,只能够润物无声;我们所肩负的使命从来都被抬到太阳和灵魂的高度,但绝大多数一辈子辛勤工作的老师却绝无可能像太阳那样受到万人景仰,像灵魂那样令众生匍匐。可那又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别人的孩子辛苦操劳,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伟大呢?

流年有声,岁月无痕。“每个人都需要爱”,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在爱的世界里,一切都充满了阳光。如今的我不再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光亮而苦恼,我为自己曾无心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老师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圣洁的职业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让我们情愿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正在铺路!

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已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夕阳,我目送他们安然地离去,我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严格的要求之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和安慰。记得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如今,我依然无悔无怨,努力把这三尺见方的小讲台变成我演绎精彩人生的大舞台。我始终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我想用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与正在教育行业的同仁们共勉: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篇2:坚守初心 以爱相随

(通讯员 王羽南)5月19日,经济学院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走进丁字桥福禄寿敬老院,继续他们的爱心之旅,为敬老院的老人、孩子带去快乐。

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然而敬老院的房顶上的吊扇由于落满了灰尘还没有开始使用。因为擦拭时还需要借助梯子,所以男生们主动承担起了清洗电扇的任务。他们将抹布浸湿,踩着梯子,细致地擦拭着吊扇的每一片扇叶和每一处边角。在水换了一桶又一桶之后,六个吊扇的上的油渍和灰尘被全部清除干净。与此同时,其他志愿者也拿起抹布和扫帚,将敬老院的门窗清扫的一尘不染。

由于这是本学年最后一次敬老院活动,志愿者们便细心地为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孩子准备了一份惊喜。在每一次活动中,志愿者总会用相机记录下与老人、孩子在一起的温馨的场景,收集整理过几百张照片后,他们挑选出最令人动容的照片打印出来,一部分送给老人的作为礼物,另一部分贴在笔记本上,再配以文字描述,作为敬老院活动永远的纪念。厚厚的本子没有全部贴上照片,因为敬老院的活动会一直坚持下去,这样温馨的记录便也会一直延续。除此之外,为了给老人孩子送去一夏清凉,志愿者们还为他们每一个人准备了扇子和风油精。接到礼物时,老人们有些惊讶,随即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不停地用手摸着照片。他们和志愿者们坐在一起,诉说起以前的故事,回忆着照片上的记载的点滴。聊天声、笑声、歌声相互交织,拨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

临近学期期末,敬老院的爱心之旅将会暂告一段落。志愿者离开时敬老院时,院长阿姨表示了对他们的感谢,并期望能够继续与经济学院志愿者协会合作,共同把敬老院打造成老人舒适温暖的家。

篇3:坚守初心静静成长

高祥虎老师是一个不停歇的追梦人。高老师的教育行走,从湖区一所小学校起步,脚步清爽而自然,身影一直向前。他热爱生活,亲近孩子,因为全心投入,故万物皆为其所用。就这样,他倾情编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梦想。时光流转,岁月兴替。高老师始终不变的是,怀着宗教般的虔诚守望着自己语文教育的星空,抒写着一位教师的人生精彩。从邀请同事们去听自己的课,到被邀请去省内外各地上课、做讲座,从到处拜师学习到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也满是青年俊杰。即使评为特级教师,声名远播,他也始终保持着拾级而上的教育激情,怀着对于语文的挚爱,对于教育的执著,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在寻找一方蔚蓝的星空,获得自己生命的高度。

高老师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耕耘者。他的教育思考敏锐而深刻,读他的文章总是感觉思维视角独特,比如《拜托,请别选可乐》,从电视魔术中触及课堂教学“造假”现象;比如《请再签一份安全责任书》,从学生校园人身安全,联想起被忽视的学生心理安全保护;还有《不要让弯弯的月亮成为永恒》,反思当下应试教学对于思维创新的扼杀……高老师的思考触及教育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发众人欲言之未言,切入精准,鞭辟入里,令人警醒。至于学科教学,他不仅仅是一位精彩课堂的展示者,还是学科理论的研究者。《语文教师要有文体意识》《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取向》等研究成果或刊文或结集,形成较为系统的专著成果,沉淀了一份厚重的底蕴。

他还是一位谦逊的同行者。高老师有众多的教师粉丝,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有需求,高老师就一定竭尽全力。昨天重庆的一位老师发来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因为他要参评县里的优质课;今天安徽的一位老师发来自己的文章,希望能给予指导和建议……只要你信得过他,他都会抽出时间去深度参与。曾经问过他如此尽心的缘由,高老师如是说:每一次这样的研讨都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历险,谁知道结果会怎样,总担心稍不用心,便会辜负了一份远方朋友的信任。所以,只要和高祥虎老师有过接触的人,都会被这样的教学研究热情和激情感动……

(山东济宁市微山县教学研究室朱思启沈恒元)

憧憬,湖里一枝思考的“芦苇”

一丝落寞,几丝兴奋。这是我师范毕业后到所分配的微山县付村乡新华小学时的心理写照。自行车沿蜿蜒的小路,在高大而略显茫茫的玉米地穿行(其实,这块玉米地如今看来也不是初次感觉的那样大)。小路尽头,那一座在暑期里长满齐腰深荒草和野花的院落,就是我毕业入职的第一所学校。她坐落在微山湖边上,曾经的老庙台,现在的小学校。这就是我曾经工作、生活四年的地方。只记得开学第一天,我的学生把我带到湖边游泳,并提着鞋,趟过一道道清澈的小河,穿越一道道湖中围堰,最后站在那高高的人造庄台上(在湖中堆沙泥建造的可以居住的地方),放眼周遭那远近盈目的青青苇荡时,“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感慨油然而生。我从心底里知道,我将化作这湖中一枝芦苇,一枝会思考的芦苇。

初次接触湖区的孩子,除朴实外,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湖边的孩子作业有时是没有时间完成的。因为他们要帮着大人照看弟弟妹妹,或者编苇席,做蒲苫子。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做家务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小手经常会有那尚流着血的细小伤口,还有那与年龄不相符的硬而粗糙的茧子。也正是这样的印象,出身农村的我放下了所有的不安分,紧压住有时会疯长的寂寞,全身心地走近这群吃苦耐劳、可爱又可敬的湖区孩子,走进了我的语文教育园地。

此刻,我本真的教育初心就是:为这群朴素、笃实的学生的成长,我能做点什么,我要做点什么……

那时,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所教的语文学科应该怎样去组织教学。四年里,我只有在偶尔的一两次教办领导来检查时,听过几节学校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甚至连乡镇级的课堂教学也没有听过,更别说走出去观摩高水平的教学比赛。不是因为懒,实则因为几乎包班式的教学课程安排,让我无暇去修习和提升。尽管无从知道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但我清楚地知道,孩子们的课后作业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布置多的,教学的有效性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我只有在当下的条件中寻求改变。

1. 有温度的作业,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撷取

既然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一般性的作业,我就努力让巩固性作业练在课堂。我每一节课都要预留5分钟,进行书面的生字书写、语言运用练习,美其名曰:家庭作业课堂做,并采取即时批改、订正的方式,保证作业练习的质量。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当时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书面作业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因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应付作业现象。现在想一想,那些年的作业布置和批改做法,虽是现实使然,但也和现在一些学校所倡导的“练在课堂”的提法是一致的。我现在带领的区域小学语文教学团队正在实践研究“阅读教学当堂语用”的项目,就是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的具体践行。而在那时,我给孩子们的家庭作业设计,是结合湖区孩子的实际,从他们普通而又特别的生活情境提出活动性作业要求,让他们觉得这份作业容易完成、乐于完成。

湖区孩子从小在水里长大,个个水性好,人人操桨使船。我们在热心家长的支持下,会在某一个放学的午后组织这样的比赛活动——游泳、划船、捉鱼、捕蟹、钓龙虾。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笑声、呼喊声在湖面上荡漾,一篇篇活动随记鲜活地在学生的习作和我们的墙报中闪现。

湖里的物产丰富,水生植物、各类淡水鱼、各种水鸟,都是我们观察、记录的对象,或画画或制作标本。我把自己在师范学校学到的各种“本领”也是悉数拿出,引发学生“惊呼”一片,攒足了羡慕的目光,也带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室,甚至我的办公室都成了“湖产品展览室”。于是,孩子们自己熟悉的生活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或课后学习运用的得天独厚的资源。

所有的这些生活体验式的活动,诸如玩一玩、看一看、赛一赛、游一游……都是我曾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孩子们喜欢这份“作业”,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活动性作业没有了负担和重压的烦恼,只有展示的欢欣雀跃。不仅仅是家长,甚至一般的同事也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作业,更别说是语文作业。有些熟识的家长,私下里质疑说:你这是布置的哪门子作业?

但我更看重的是这一类作业的“附加值”,具体地说就是“在做中学”。比如,师生在开始一个游戏活动之前,大家都要想方设法把游戏的程序、规则说清楚,这是练习语言表达的全面、有序、简洁。如介绍一种自己认识的水草,就要把形、色、味等介绍得具体些,旨在练习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这些依附在活动里的所有的说和写,就是活动、游戏的一部分,并且都是自己最熟悉的身边物和身边事。既关乎方法,也关乎能力;既关乎启智,也关乎怡情。这样,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异样”的作业,就有了生活的温度。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语用核心以及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在当下的确认,都证明了我和孩子们当时在语文综合性活动的一些做法是如此接近这一语文课程的本质。试看当下,我们有多少教学活动僵化在课文文本中,固化在枯燥的操练里,失去了生活的滋味,没有了生命成长的怦然心动。

2. 有磁性的课堂,从一张小小的幻灯片开始

20世纪90年代,我们湖区小学的教学条件自然是很简陋的,学生的课桌凳的修理都是老师们自己动手完成的。记得学校里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是那台被称作幻灯机(投影仪)的投影设备。其工作原理就是把一张张投影底片上的文字或者画面,通过透射、折射,然后投射到幕布或者白墙上,形成有色彩的画面。虽然它和现在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相比,的确属于原始级别的教学设备,但是在那段教学岁月中,真正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教学,可能就是从那一张张小小的幻灯片开始的。

在我们学校,我是唯一热衷于每天把幻灯机从学校仪器室搬到教室里去的人。因此,上课时总有其他年级的一个个小脑袋,执著地挤占在教室的那几扇窗户外,眼巴巴地往教室里张望。为了让课堂成为一个吸引学生的有磁性的地方,我总是想方设法地改变幻灯片的呈现内容和方式。

比如,原有配套的投影片,只是课文插图的再现,学生看习惯了就失去了最初的兴趣。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加教学反馈的实效性,我总是想办法让图片呈现的内容更有实效、呈现的方式更灵动。我自己买来投影用胶片,学习制作绘画投影片,弥补配套投影片的缺失。在原有的投影片的基础上,我还用覆盖或者抽拉两种方式,让文字进出画面,总是给学生带来动画般的新奇感。为了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砸缸》的画面感,我想办法让原来配套插图中的静态图片,通过剪裁、增加背景图,变成了孩童落水,砸开大缸,缸裂水泻,孩童从裂口处出来得救的四幅画面。通过抽拉的方式,逐步展示司马光砸缸救出溺水孩童的过程,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成为那几天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校园新闻。

借助这样简单的技术设备,我努力让每一课的教学都充满生趣,让课堂成为有吸引力的地方。不知道是我的学生幸运,还是我作为教师的荣幸,就这样,课堂促进我和孩子的一起成长。于是,我渴望更多挑战,也希望能得到教育成功的自我体认。即便是现在,当我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微课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之后,回眸那梦开始的地方,我都会为当初在一张张小小投影片上所做的一些教育技术尝试而感慨不已。

于是,带着一份期待几丝惶恐,我邀请我的同事们去听我的课堂教学。真没想到,那节课老教师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投入,甚至都情不自禁地回答问题。“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课”,鬓发苍苍的宋老师感慨地说。其实我知道,宋老师一辈子也就到乡里听过几节屈指可数的课。尽管如此,老教师的鼓励让我走路时都是乐颠颠的。于是,我又开始期待:我什么时候可以到乡里,甚至到县里去上一节观摩课?

此时的我,就如同那湖中的一枝青青的芦苇,慢慢地生长,静静地思考,淡淡地憧憬。

追寻,微山湖岸边一株爬高的小树

四年的时光,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孩子们教会我怎样编苇席,怎样辨识各种水草、各样的水鸟,怎样“荡起双桨”,而我只能教会孩子怎样把眼光放远。

四年后,当我站在县实验小学的讲台上。像当初站在湖边那间简陋的教室里一样,我问自己:在这里,我又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一点什么?

如果说,当初我从一张幻灯片开始引发我对教学的美好憧憬,让我的课堂从枯燥走向灵动,那么在这里,我则从学习制作PPT开始了更精彩的教育人生追寻。我知道“为技术”“唯技术”的课堂不足取,为了突出语文学科特点,适当、适切地运用教育技术,找到语文学习与技术的最佳契合点,是我很长时间努力研究与践行的方向。而最近几年,我又被微课程所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所吸引。无论怎样,我始终以为现代教育变化的是教育技术的支持,而不变的是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确认与尊重。

我不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跃升,但我一直在心里期待飞翔。日本的筒井赖子在诠释自己的绘本作品《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表达取向时,是这样说的: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像爬一座平缓的山坡那样属于渐进性的,而是得到了某个促使成长的原因或契机,好比转弯或是爬楼梯似的,一转,发现新的风景了,一跃,得到成长了。其实,教师的成长也是这样。

我学习并思考着,逐渐形成自己“厚”“实”“智”“趣”的教学特色。当机遇悄然来临,我便得到了关注:先后从县、市的课堂教学比赛中突围,在省级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中得到展示和历练,而后应邀在各地做观摩教学和讲座,得到省市同行和专家的好评。接着又荣膺全国立体教学特等奖,山东省首届优秀课例一等奖,全国首届新课程优秀课例评选二等奖。在这些难得的砥砺自我教学能力的机会中,我悄然生长,走出了富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于是荣誉也纷至沓来,市首届“杏坛名师”,教育部课程教材实验优秀教师,山东省基础教育培训学科专家,山东省远程研修小学语文学科专家,并于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那时的我沉醉在自己的教学追寻中,白天完成正常教学后,就一头扎进学校的杂志堆里;夜里再把从学校借来的教学录像带(后来是光盘)反反复复地观摩、研究。困惑时,就去请教教研组和市县教研室的老师们,甚至到中学去听我们县区有名的语文老师的课。回头看看这一段教学历练,的确是一种痛苦的心智磨砺和成长过程,因为否定和重构,的确要承受一种破茧成蝶的阵痛。这也同时是作为一名偏僻县区小学语文教师难得的荣耀。

我就像微山湖边一株急切爬高的小树,去争着承接阳光。

守望,园中一片蔓延的绿意

“喧嚣”过后,只留沉寂。经历一段密集的课堂教学比武后,我开始探寻新的教育教学交流方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自我“发声”,为课堂提效,为交流导航。

我创建了教育博客,加入了山东省创新教育博客组,在那里“见到”了全省各学科的教师精英。如果说当初曾参加的省市青年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是一个相当规范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话,那么在网络上相识的一批优秀教师,则是基于共同文化感染下的松散共同体。在阅读他们并与他们对话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身的见障。而教育博文的交流,更是为我撘建了一个“自媒体”的平台。用教育博文的方式进行教育总结和反思,最大的不同就是反思性比较深入。以前的写,多用于应付“作业”。写了之后,或上交领导,或“幽禁”于优盘。而论坛和博客,互动式的阅读与对话更为快捷。来自朋友群体的点评,合作中的发现,弥补了个人反思的不足。在山东创新教育博客群这一专业发展的新平台上,我也幸运地得到了山东教育学院齐健教授等专家、名师的帮助和指点,我的几篇博客上的文字被直接选编在《创新教育》杂志上。

品尝着自我表达的快乐,我似乎找到了突破学生习作表达瓶颈的途径,那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只有当学生的表达成为自我的一种需要,成为学生生活乃至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才可能让学生“乐于表达”“精于表达”。于是,我建立了班级博客,或图片,或文字,或视频,记录着学生在校生活和成长的点滴。班级博客开辟习作展示专栏,给学生的日记、习作以展示的园地。家长、学生的网上欣赏、留言,这样的互动,让每一位学生建博客、写博文成为一种流行。记得我在为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平台录制《写一件物品》的课例资源时,就把学生的习作片段,用截屏的方式即时上传到班级博客。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片段得到网上展示,一个个神采飞扬,更多的同学则是跃跃欲试。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获得了研修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就是因为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展示、交流提供了更大更广的平台,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热情,使得表达成为一种新的需要。因为这节课例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尝试,比较适当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的赏识。后来在他的推荐下,基于这节课例中的学生当堂习作,有四篇和我的教学设计一起在《小学语文》上公开发表,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这样的快乐。

在我的网上名师工作室中学习、交流的青年教师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用各种平台进行远程研讨、交流。教学思想、教育技术、生活感悟等,都成为我们的话题。有时老师们会问我:自己的专业怎样才能快速成长?我总是会回想起我在湖边的那段日子,因为那是我开始专业阅读和专业思考的启碇处。守住自己的教育初心,静静思考,慢慢和学生一起成长。只要花儿开,蝴蝶自会来,何必为“自然”之事而费心呢。反观自己,不就是这样慢慢走来的吗?在几年前发表一篇文章,简直是一种奢望。但是现在,七年间,自己已经在各类教育报刊发表文章百篇,并出版了自己的教学专著。这些也是对于自己在专业跋涉中的一种慰藉。所以我认可这种说法: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这样读着,写着,思考着,实践着,只需审问自我,观照那一颗教育的初心:为了孩子,为了教育,我能做些什么?至于其他的东西,“你不用去想,它们会来!”

篇4:张娜 坚守设计初心

我想就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她今天的成绩,成就了她今天的设计追求。

初心铭记

06、07年的时候,上海出现了ONE BY ONE、THE THING、何艳等为数不多的设计师品牌。08年,张娜终于按捺不住那颗追寻梦想的心,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FAKE NATOO。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也由此正式扎根在上海,而后她更是在FAKE NATOO的基础上打造了RECLOTHING BANK(再造衣银行)项目。她说:“对于每一个热爱服装设计的人来说,能拥有自己的品牌是我们的梦想。从大学的时候,我就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未来的事业道路就是创建自己的服装品牌。”幸运的她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实现了梦想,但随着家的远离,思念味道越发的浓郁。梦想与思家的决战,梦想最终占领了上方。她也为设计义无反顾的走到了今天。当时中国可以做服装的地方只有北、上、广。那时北京的面料、加工等配套流程并不是很发达。深圳、广州又过于发达,成为服装的批发聚集地,难以塑造品牌文化。而上海恰恰在拥有自己文化背景的同时,产业链完备,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张娜便选择上海成为自己事业的起点。但是张娜骨子里还是北方人直率的性格,北京更是她心的归属地。然而当我们谈到张娜去法国MOD’ART服装设计学院进修时,她也是明确的表示:“我很清楚知道自己一定会回国创立品牌。进修只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从理念到架构清晰的认识理解服装的概念,登上更高的台阶。”

在FAKE NATOO成立的时候,张娜经历了许多坎坷。就像品牌名字(NA)TOO被人抢注,她也以大度的心态一笑应对。“既然另一个品牌是真的,我就是假的。那我就是FAKE NATOO吧。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但FAKE NATOO更像现在的我,不看重得失,专注做我自己的设计。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外在的假象。服装的本质是人——设计人和穿着人。我也一直关注服装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不单单只是表现我的设计。当然设计也要具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是我不希望设计强过人,设计是为了突显人而存在的。”人生的困难太多太多,大的小的各种各样。但很多困难来自我们对前方的未知,受到诱惑做出抉择性的失误。“心乱了,便会迷失自我。守住你起航之前的心,就像大海上面的一座灯塔一样,为你指明方向。”

放下,找寻初心

张娜是一个注重工作经验的设计者。在归国初期,她并没有马上创建自己的品牌,而是选择正正经经的在商业化服装企业里学习设计到生产流程,实际了解服装体系。“当时中国的设计师品牌很少,只有逸飞、例外,以及王一扬老师创立的素然,没有机缘进入这几个地方工作,唯有选择一个商业化的企业了。”在这里,张娜从设计师做到了品牌总监,她自己称这个阶段为练兵。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好与坏,张娜的工作经历亦如此。“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在给予我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赠予了我很多束缚。”商业品牌一切走向皆为商业服务。而作为独立设计师品牌,与商业品牌最大的区分就在于设计师本身的价值核心、设计理念引导整个品牌的走向,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向商业妥协。“前几年,我真的很受经历的束缚。一做设计我就会本能的想到成本控制,考虑产品最终是适应北方还是南方市场。其实,有这么一种思维是好的,但是时时刻刻都想着它,最终只能作茧自缚。”外在的事物思考过多就会干扰设计的纯净度。而后,张娜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排除干扰,就像一个人自己拿着橡皮擦自己把自己擦干净,重新开始一样。回归最初的自我。这个过程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因为现实世界没有“忘情水”能让我们忘记曾经。

“如何做到正真的排除经历的干扰?”是我对张娜的好奇。张娜却很肯定的回答,“直面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同时,卸下自己的恐惧。因为这是一场未知的冒险,结果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但是不把结果放下,我们只能止步不前。”其实,这就是一场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做到的内心战争。

彼得与狼的温暖力量

张娜在2013 FAKE NATOO的作品中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有趣又优雅的世界。她说2013新品灵感来自于彼得与狼——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在1936年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也是她童年听到的第一部交响乐,“这里面蕴含了我的很多童年记忆与情感。顺着这样的脉络,运用大量具有指向性的手绘插画与图案,设计出秉承FAKE NATOO轻松趣味的设计风格,并大胆的突破与尝试,如跳跃的色彩,突出的廓型等等。”人生在碰到困难的同时,也会遇见许多温暖与爱。单纯的设计无法感动他人,唯有与情感纠缠结合才能从心底令人动容。张娜珍惜生活中的情感,希望能通过自己设计的服装传递温暖的能量。“这种能量不是‘咣’的砸中你,是循序渐进的。”仿若张娜的一件选用日本手工制作而成的针织服装。面料的本身留存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透明小洞,在经过穿着者7、8的使用后,洞会形成各种各样有趣机理,而它就像陪我们走过千疮百孔的人生。当衣服参与了你的人生,便会由于你的穿着形成你的形态。人生的道路一直一直在前进,理念也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成长,年少轻狂时的张娜做设计只是一种自我的表达,彰显个人的与众不同。而日渐成熟的张娜,在脱离事物的表象后,越来越注重挖掘设计的内在,心灵的深处,动人的地方。“我希望自己的设计产品可以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让穿着者能感受到我想表达的东西。”

时尚北京对话张娜

时尚北京:RECLOTHING BANK是怎样的一个服装项目?

张娜:RECLOTHING BANK是基于我对旧物的喜欢和迷恋成立的一个完全独立项目。我将收集来的旧物、被丢弃的服装拆分重组做成新的服装。其实对我个人来说就是旧衣变新衣的循环过程。

时尚北京:RECLOTHING BANK每一季都会有新品上市么?

张娜:每一季都会有新品,就像我的FAKE NATOO一样,相对持续化、商业化但是无法达到工业化。因为旧物改造与原本的设计完全不同,它的设计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的,有可能每一步制作都是设计的过程。

时尚北京:旧的东西总是带有很重的记忆味道,您是希望通过您的设计展现它的怀旧韵味还是展现一个全新的感觉?您是一个怀旧的人吗?

张娜:事实上,我对于过去会有很多的情感,但我并不是一个怀旧的人。我更加关注现在和未来。也许这件衣服是你高考的记忆,你初恋的记忆,但是它不再适合现在的你,而我用设计改造它的外观再次适合现在的你。RECLOTHING BANK是我用设计连接人的过去和未来——给人启发和思考。

篇5:坚守财政初心

不一样的“家”

黄兴志今年52岁,在1984年9月全国乡镇财政所组建成立时参加工作。他现在全家5口人,至今居住在离县城100多里交通极为不便的大山深处白马村。他有一个与常人不一样的“家”:上有80多岁身体不好的老父亲,母亲于2008年74岁时去世,爱人无工作,下有一双儿女,儿子在大学读书。女儿今年年满18岁,从1岁开始患严重疾病导致瘫痪,一直不能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大人料理,他妻子现在就是女儿的全职“保姆”,全天候照顾,一天都离不开。长期以来,他既要赡养老人,又要供儿子上学,还要为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的女儿求医问药。这使他在经济上、精力上、精神上承担着沉重的负担,尤其是精神上的压力,几乎快要把他拖垮。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而他女儿带给他的不只是旦夕的病祸,她已“祸兮”18年并将长期“祸兮”下去。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作为父亲他只能默默承受。

作为男人,黄兴志敢于承担,他说生活告诉他要坚韧沉着、不折不挠,不能被苦难压倒。他还说人类广大,单元是家;社会宏大,细胞是家;家和万事兴,家兴国才兴。他一生面对两个家,并要当好这两个家。一个是他自己出生的家,那是他心灵所在。作为全家的依靠,他永远不离不弃。他的家有别人意想不到的不幸,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像山一样坚挺,用责任与担当,经营好自己的家。一个是他财政所之家,那是他工作的地方,服务群众的平台,自己是一名财政干部,更是一名中共党员、一个单位的班长,不能因家庭而影响工作。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照料女儿的重任完全交给了妻子,让她专门护理女儿。他的妻子理解他、支持他,完完全全为了他的工作,一心一意专门照料女儿。提到妻子,黄兴志满怀感激,他说是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帮助了他,是她的无私替他为女儿尽了父爱。而他,也从未因家庭情况特殊而影响工作,从没有因家庭情况特殊请过一天假。他“狠心”舍小家为大家,并坚持做到以所为家,把财政所当作“家”一样来经营管理,把同事当作亲人一样关心爱护,把群众当作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为之服务,把工作当作自己奉献人生实现价值的舞台。所里有位干部的妻子患重病要在外地住院动手术,需要2个月时间,而那时所里工作紧张,那位干部正为请假发愁,黄兴志便主动承担该干部的工作,让他请假安心陪妻子住院治疗,让那位干部非常感动。

从不改变的“心”

黄兴志参加财政工作先后任南山坪乡财政所预算总会计,岩泊渡区财会站预算总会计、税收专干、副站长、站长,岩泊渡镇政府副镇长,溪口镇、高峰乡财政所长,也曾于2000年3月到6月调至县财政局机关工作。从1984年至今算来已有30年了,30年的工作,他其中还被选为乡镇政府行政领导,到现在他之所以长期坚持在乡镇财政战线,是因为他心系财政,对财政有一颗永不改变的心。他说:“自己最初的夢想就是当好一名乡镇财政干部,最直接为生养我的最基层的农民群众服务,我不会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梦想让他把权力看轻,把名利看淡,让他在纷繁的世界不随波逐流,而对财政情有独钟。

1995年全县撤区并乡时,领导安排、群众选举他担任岩泊渡镇副镇长,但他始终割舍不了自己的一份财政情结,干了3年就放弃在行政部门被提拔重用的机会,向县领导请求继续担任财政所长。因为他早已许下心愿:这一生热爱财政,只想把乡镇财政工作干好干出成效。在经管财政所这个“大家”时,他科学盘算,掌握理财的主动性,注重处理“三个关系”,即增收与节支的关系、轻重与缓急的关系、算大账与抓小事的关系,为乡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发展拳头产品,培植特色财源。高峰乡年种植烤烟8000亩,创税收500万元,是全县乃至张家界市种烟面积最大产烟最多的乡,在他的建议下,烤烟成为了高峰富民兴乡活财政的拳头财源,高峰也因此成为湘西远近闻名的富裕乡。

黄兴志精细管理,讲求理财的效益性,做到按政策抠得紧,按制度管得紧,按纪律查得紧,努力追求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他勤政廉洁,确保理财的安全性。作为财政所长,他牢固树立“职务就是担子,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教育全所干部要稳得住神,管得住行,守得住根。他真正明白“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卧不过三尺”的道理,不为浮华物欲所左右,做到阳光理财,依法理财,勤勉理财,廉洁理财,从各方面堵塞财政资金管理漏洞,防范廉政风险和干部风险,他所经管的财政所30年没有出现任何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了乡镇财政干部和资金“两个安全”。他常说,财政人员常与金钱打交道,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岗位,更要实实在在在社会上树立完美的形象,要时刻追求“忠诚服务、严谨理财、求实创新、公正廉洁”的财政精神,尽职尽责,竭力奉献。

他所在的单位每年财政工作任务都完成出色,被评为先进。在南山坪担任财政预算总会计时,他是全县财政预算会计的业务骨干,荣获全县财政预算会计标兵称号,连年被评为全县财政预算会计先进个人;在岩泊渡、溪口镇财政所任所长时,两个所都被湖南省财政厅评为省级文明财政所;他参加工作以来连年被评为全县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还荣立个人二等功三次。特别是2012年通过狠抓省级标准化财政所创建,他带领的高峰乡财政所呈现出为民服务更加优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业务基础更加扎实、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五大亮点,被评为湖南省标准化财政所和全省先进财政所。

永不怨悔的“情”

1995年,33岁的黄兴志因为在基层工作成绩突出群众信任被选为岩泊渡镇副镇长,但至今担任乡镇任财政所长超过20年,这并不是上级不提拔他,而是他主动要求继续担任财政所长,因为从事财政工作是他最初的梦想,多年乡镇财政工作与基层农民群众心与心的交汇,激发了他务实为民的情怀,他从中享受着基层财政工作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愿意用一生去守候!因此,他对财政工作充满着无限的热爱之情,能为自己心之所系、热爱的财政事业奉献他无怨无悔!

2000年3月,县财政局党组研究让他进县财政局机关纪检组工作。上班3个月后他又回到了乡镇财政所,因为当时全县很多工作人员都想进县城财政局机关工作,财政局领导的压力很大,于是他主动提出重新下到财政所工作,财政局领导同意又派他担任溪口镇财政所长。他说这样做并不是想体现自己有多高尚,他也不认为像别人说的犯“傻”—自己调进县城财政局机关了还主动请缨下乡,他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动为财政局领导排忧解难。他说财政干部就要少一点攀比,多一点知足,知足就会常乐。他常说自己出身在农村,始终不会忘记“农民情结”。

上一篇:“区政府工业化全面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下一篇:会见提纲范文